时间:2023-09-06 09:32: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际沟通的功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精神功能:通过人际沟通,人们能参照他人的想法而更好地作决策,更有效地思考;
人际沟通能力我国有调查发现,医疗纠纷有70%是由于医患沟通的问题导致的,关心、尊重患者,经常与其进行沟通,绝大多数医疗纠纷都可以避免[2]。医生较好的人际沟通素养本身也是很好的医治手段和方法,而医学生作为以医学为职业生涯的人,更加需要以人为本,具备一种可以很好地接纳患者及其家属、同事及其他人的心理品格,这也是社会对从医职业人的期望[3]。在国际医学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三个国际性组织分别于2001年6月、2001年7月和1999年10月制定了各自的在校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4-6]:“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标准”中将人际沟通能力列为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国际标准”的临床技能中强调了沟通交流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中都涉及到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1987年,英国医学会已将对医生的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可见国外医学教育界在培养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上已经先行一步[7]。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医学教育中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从2010年起,职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素养部分。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医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显得越来越重要。人际沟通能力对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低年级医学生,他们不了解到底以后自己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应该担负怎样的责任,而平时学业压力大、课业繁重,人际沟通训练机会少,而在见习、实习时也很难有特定的时间去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训练,如果等到进入医院工作再来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临时抱佛脚,难免出现医患沟通问题甚至导致医患纠纷。
二、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根据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结合SCL-90量表中人际关系敏感度的测试问题,自制《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包括两大方面:人际沟通能力的自评和他评,自评部分包括;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测试和敏感度测试。问卷共计40道测试题,选择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这一年级6个班,对206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6份,收回206份,有效率100%。
(二)问卷结果统计大学生人际交通能力自我测试部分共20题,每个问题选择:①得2分;②得1分;③得0分。总分为20题的分数相加。总分在:0~24分,说明沟通能力较差,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25~32分,说明沟通能力一般,仍需继续学习和锻炼,33分以上,说明沟通能力很强。这个评价并不是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一个准确衡量,而是一种定性的评估。通过自我测试,有88.83%的学生需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表1)。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敏感度测试共9题,采取1~5分的5级评分标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如果阳性因子个数大于2,则说明在人际关系上存在问题。在人际关系敏感度测试中,阳性因子为0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65%,人际关系可能存在问题的占50%,存在问题的占38.35%(表2)。人际沟通能力他评测试部分共11题,由班级成员对班级整体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评价,每个问题选择:①得4分;②得3分;③得2分;④得1分;⑤得0分。总分为11题的分数相加。总分在:0~26分,说明整体沟通能力较差,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27~34分,说明整体沟通能力一般,仍需继续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35分以上,说明整体沟通能力很强。在人际沟通能力他评测试中,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的占90.29%(表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总体来讲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不足;自我评价高于他评,说明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存在差异。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人文类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文件给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际沟通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口才营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之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人际沟通人文类课程应以社会职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和人文方面的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中职学校开设人文类课程成为必然,而人际沟通课程更是重中之重,开展“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环境与资源、心理学、创业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管理学、舞蹈与形体。
我们曾对参与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作过调查,对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向型,这类学生一般不喜欢说话和与人交谈,但在参与选修课学习后,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又因为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
第二种是普通型,这类学生一般不主动与人热情接触,也不主动学习,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改变了固有思维观念和习惯,为人处事也大都多了一些热情;
第三种是外向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但不是样样精通,有点骄傲,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变得虚心了。
调查结果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圳开发贝特公司曾经来学校招聘员工,学校推荐了一批选修了舞蹈与形体、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学生,到达公司时正赶上公司要筹办元旦晚会。从参与组织到上台表演,主角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担纲,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还有一名电子专业女生,唱歌、跳舞、写作、演讲很出色,应聘一家报社得到重用,还被派往德国专门学习。
综上所述,我校在开展人文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经验,开展 “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是有基础的。
三、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目标
1、人际沟通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需要”的原则,通过调研,融合《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课程,构成新的人际沟通课程。
2、人际沟通课程基于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探索,形成“练中学,练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人际沟通课程建设内容
1、社会调研分析
社会调研分析主要是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人际沟通类课程的需求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2、典型训练项目提炼
典型训练项目是指一个项目的具体训练科目,是人际沟通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社会调研、学生现状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得以提炼。
3、确立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综合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课程学习内容、基准学时、训练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为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4、开发人际沟通课程
由人文类教师、社会学者、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人际沟通课程。
5、基于社会需求情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老师“练中教”,学生“练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人际沟通的实际氛围,构建自我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提升人际沟通的技巧。
6、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人际沟通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工作过程的图片、音视频、动画、训练项目、社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自主学习服务。
6、人际沟通课程特色校本教材开发
聘请社会专家,与人文类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社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社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人际沟通方面的社会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以社会案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7、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强调各人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人文类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类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从综合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8、建设与人际沟通课程对应的实训室
(1)、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联合相关行业、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场地。具体计划:与八桂职教网和南宁电视台作为合作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2)、开发训练教材。为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根据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社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专任教师和社会人士依据教学实际编写基于社会需求的训练教材。
9、人际沟通课程高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积极探索人际沟通课程的建设研究,积极与社会专家交流,派遣人际沟通类教师到社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社会当中,获取实践体验经验。
五、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
1、 人际沟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训练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图片库、视频库等资料;
2、 人际沟通实用案例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包含与人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沟通协调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交际礼仪实务、演讲商谈技巧、活动策划技巧、个人形象塑造、公关策略、障碍排除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案例等各方面内容的多种案例,为学生的体验式训练提供活教材;
3、人际沟通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
4、 人际沟通课程校内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训练教材;
5、 人际沟通类人际沟通课程训练室,包括心理咨询室、演讲与口才训练室、人际交往情景模拟训练室(佐以职业礼仪训练)。
前言: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都会产生交集。提高护理礼仪水平,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满足岗位需求,对于学生就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对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角色表演概述
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角色表演,指的是以专业护理人员的标准要求学生,为其设置不同的角色,使其能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坚持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使其认识到,采取何种人际沟通方法,可维持医患关系和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将角色表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二、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以65人为一组,将其分为常规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教学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整体护理礼仪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情况。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护理礼仪包括仪表、体态、服饰、言语礼仪四种,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将求职礼仪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人际沟通以沟通技巧为主。
(三)教学方法
于教学正式展开前1星期,告知学生进行准备,教学时,学生在教室内,围坐成圆形,表演者站在圆形中间表演,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
1.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仪表与服饰礼仪:以2名学生为一组,组内互相检查各自的仪表,如发现存在仪表礼仪问题,应提出,各自总结仪表礼仪经验。
体态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表演端正体态,一名学生表演不端正体态,在两名同学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体态符合护理礼仪,并要求学生总结经验与体态礼仪注意事项。
言语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由教师扮演患者,两名学生分别与教师沟通,一名示范规范的言语礼仪,一名示范不规范的言语礼仪。示范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言语礼仪符合护理礼仪规范,同时要求学生总结言语礼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求职礼仪:教师扮演HR,由2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示范规范的求职礼仪,一名学生示范不规范的求职礼仪。
2.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可采用模拟医院的方法,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1)角色设置:以4名学生为一组,组员分别扮演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4个角色,共设置两组组别,一组为正面表演组,表演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一组为反面表演组,表演不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
(2)情境设计:患者准备做手术,术前焦虑及恐惧情绪十分严重,且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对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手术方法存在怀疑。
(3)表演内容:学生需要表演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的护理。
(4)观察指标:观察学生沟通过程中,是否仪表大方、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正面表演组需要尽最大程度表现出大方的仪表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反面表演组则需要尽最大程度与正面表演组形成反差,以使对比更加强烈。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完成之后,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常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评价结果
考核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考核成绩发现:相对于常规教学组学生而言,角色表演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成绩优势显著。
3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护理礼仪水平以及人际沟通水平,对于其护理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其就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在角色表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主导者而存在,功能在于引导课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应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均应由学生的表演、评价以及经验总结而占据。
(2)教师素质要求。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且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医院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是保证教学情境真实性增强的关键[4]。
(3)注重课程安排。角色表演可以在单独一课时中进行,每周可安排一次,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加深,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水平,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相对于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而言,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将角色扮演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切实体会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的需求,这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安晓妤. 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15-116.
[2]夏同霞,张亭亭,郑喜兰,周静,陈俊希,陈红波,廖家露,王嘉.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91-2292.
【关键词】:教学效率;护理;人际沟通;
护理人际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1]。伴随医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加大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研究,对培养学生护理沟通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阐述,为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二者相互作用,完成教学目标。虽说教无定法,但时代呼唤效率。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生源相对较差,部分学生上课的自控能力弱,不听讲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教学效率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例如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学生基础、学习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其中某些因素是短时间内不可改变,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但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2.1、对教材把握
教材处理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核心。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以实用性为主的课程,教材的安排体现出实践训练为主线,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灵活多样的特点。在备教材时,除了把握住每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注重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性[2],防止出现脱节的现象。以王斌主编的《人际沟通》为例,各个章节即是相对独立的,同时章节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如在讲授第五章交谈沟通理论时,可以与第二章人际沟通理论结合,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复习旧的内容,巩固旧知识也利于新内容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拓展阅读等材料是长期护理工作总结出的精华,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适当的以讨论或读后感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渗透护理精神,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2、上好绪论课,树立正确观念
心理学有种现象叫第一印象效应,即对某事或者某人的态度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非常重视上好绪论课。首先要精神饱满,激情飞扬,给学生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熟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先喜欢上老师,然后才愿意学这门课程,从而为以后良好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要介绍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且此门课程不是专业课,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转变他们的观念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故事、临床护患冲突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强调本门课程对提高护士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护士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转变学生固有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2.3、提高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最难办的事情是学生不听讲,缺乏学习主动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消极厌学的现状。将人际沟通课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愿意学、学得懂的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交往原则等理论,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浅渐深的上升为理论。又如吴晓璐[4]等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小组学生分组角色扮演,然后班级内讨论,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参与者,极大的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在群体行为理论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增加团队协作意识,也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2.4、提供合理的课堂平台
人际沟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活动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参与者、协作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时,教师不再是导演、演员,而是整个环节中引导者、归纳者。让小组学生自行设计角色、情境、编写剧本、角色扮演,然后班内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良好风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5、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不仅增大客容量,而且使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护理礼仪、非语言沟通的课程中可以插入相应的电教片或者往届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的录像,边观看边总结,使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同时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理解人际沟通课程。讲解治疗性沟通的课程可以利用录像机把学生模拟人际沟通的场景录制下来,然后集体观看,有针对性的讨论,这样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印象深刻,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6、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这种方式总结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的教学留用,也要找到不足或失败的原因,利于今后克服或改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直接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人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目标;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充足、合理;教学案例或故事是否激发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虽说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人际沟通[M].第2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2.
【关键词】护理工作 人际关系 人际沟通
1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技关系、护勤关系等等。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观念和知识而进行的沟通。
1.1 护患关系及沟通: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护士由于工作需要,与患者之间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护理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一种专业性人际关系,也是护士职业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的主体。
护患关系的沟通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住院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会有一种陌生感,加上疾病的折磨,他们甚至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患者的身心感受和真实想法,如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给患者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告知他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是谁,病房周围的环境等等,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从而很快适应住院生活。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做到动作熟练轻柔,一针见血,使他们对护士充满信任。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护士均应向患者解释该项操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等,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工作中,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患者做一些健康指导,告知他们某些药物的服用常识,饮食与生活习惯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等,例如,对因高血压而导致冠心病住院的患者,告知他们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还应注意饮食的调整,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并保持心情舒畅,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多吃韭菜、芹菜等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并应做到戒烟限酒,不要随便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等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作耐心细致的解答,用词要恰当,言语要谨慎,使他们对所患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消除顾虑,并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1.2 医护关系及沟通: 医护关系:是指护士为了患者的健康与安危与医生所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它的实质是一种平等的、同事合作关系。
医护关系的沟通 医生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分工不同,专业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却相同,都是为患者服务。如果没有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工作无从谈起,没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医生的诊疗方案也无法落实。医护工作在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主动配合医生工作,严格“三查八对一注意”,准确的执行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可以私下里与医生交谈,表明自己的想法,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保证护理工作无差错发生。通过沟通,协调处理好医护关系,使医护双方能够互相尊重和信任,互相团结和协作,为患者的健康而共同努力。良好医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医护双方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1.3 护际关系及沟通: 护际关系:是指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班组护士之间、科室护士之间、护理部与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 护际关系的沟通 工作中下级应该尊重上级,服从领导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上级也应该关心体贴下级,合理安排班次,年轻护士多向老同志请教,老同志也要以身作则,为年轻护士树立榜样。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际关系,使护士之间形成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 ,形成超强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
1.4 护技关系及沟通 : 护技关系:是指护士与医技科室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技关系的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与医技科室人员接触较频繁,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双方必须坚守岗位,各尽其责,当工作中存在不同意见时,应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主的思想,主动协商,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不要互相推诿,打乱各自的工作程序。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技关系,使他们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准确而及时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5 护勤关系及沟通: 护勤关系:是指护士与后勤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
护勤关系的沟通 后勤部门在医院中虽然不是临床一线科室,但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是为医院的各个部门服务,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后勤人员的工作性质,尊重他们的劳动,后勤人员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双方必须相互协商,相互团结和支持,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勤关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一线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可见,搞好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它不仅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及事业发展,更有利于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
2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人际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沟通的成功与否,还存在一定的沟通方式与技巧问题。现在简单介绍一下人际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2.1 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 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将人际沟通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2.1.1 语言性沟通 是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最有效、最广泛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交流多采用礼貌性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等语言,口头沟通时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应使用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患者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当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时,护士应给予鼓励性语言,如“小朋友,别紧张,勇敢一点”,对有焦虑不安的病人,应给予安慰性语言,如“您别担心,您的病情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严重”等等。美好的语言,恰当的解释,可以使患者感到温暖与亲切,交流起来比较轻松。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到患者的准确病情和内心变化,了解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需求,为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提供了依据。
2.1.2 非语言性沟通 即身体语言,也称为行为语言,是一种不使用词语,而在沟通中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方式。非语言沟通有时候更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的思想及感情。护理人员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短暂的目光接触,轻轻的触摸,和蔼可亲的态度,稳重大方的仪表,训练有素的举止,或许会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人际沟通的技巧
2.2.1 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各项沟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沟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谈话高手,必须首先是一个能专心听讲的人”。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有学者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在人际沟通中,书写占9%,阅读占16%,交谈占35%,而倾听却占40%。这说明倾听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要聚精会神的听他们叙述问题,不要心不在焉,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过早的下结论,适当的时候可给予反馈,表示护理人员已认真听取并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充分尊重患者,以获得患者最真实准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2.2.2 沉默 是指交谈时倾听者对讲话者的沟通在一段时间内不作语言回应的一种交谈技巧。以和蔼的态度表示沉默将会给人以舒服的感觉。护患沟通中,适当的沉默会给患者充分的思考及调节的时间及机会,给护理人员留下一定的时间去整理需要的信息,并调节沟通的气氛 。把握时机,适当运用沉默的技巧,将会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2.2.3 自我暴露 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自愿的将个人信息传递给患者,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信任并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但自我暴露的时机、意愿、真实性等可随沟通的内容、场合、对象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2.2.4 触摸 实际上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为呕吐患者轻轻拍背,协助卧床病人翻身,对婴儿的抚触等,恰当的触摸,会使患者感到温暖可亲,对治疗起积极作用,但在选择触摸的方式、时间、部位时,应充分考虑对方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双方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3.1 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琐碎而又繁重的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有时对患者的需求未能及时做出回应;由于社会上对护理工作有一定偏见,加上护理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也较大,有时可能工作热情不高,对患者漠不关心;个别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态度生硬等,以上种种原因均会影响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沟通,引发各种矛盾或纠纷,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针对以上情况,医院护理部应加强内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举办关于语言技巧、护士行为规范等的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职业形象,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投入护理工作,以减少矛盾或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患者方面的因素 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信仰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过高,当他们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会使身心感到痛苦,同时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脾气变得烦躁易怒,加上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均会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不好,从而影响了护患沟通,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多安慰开导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内心顾虑,使他们理解并尊重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3 医护信息的不一致 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医疗病历与护理文书在记录:同一病人的信息时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医护双方对各自的专业了解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所致。这会影响医护关系的沟通,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顺利执行。
因此,医生不仅要掌握和提高本专业知识,还应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了解一定的护理新理论和新技术,护士也应多向医生学习求教,主动宣传护理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增加医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医护双方只有密切协作,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为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不仅要克服这些影响沟通的因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建立并维护好健康和谐的各种护理人际关系,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江霞. 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6,24(20):151-152
[2] 田 红. 谈临床护理沟通的技巧. 实用全科医学, 2006,4(6):638
[3] 彭 虹. 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保健, 2006,3(5):2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职学生的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各高职院校的评价方案,大都采用在基本分的基础上通过加减分来测评,表现为重管理轻评价的倾向。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本文根据评价因素呈现模糊性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而以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全面、独立、可观测三大原则。
(1)德育素质。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言谈举止文明,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学习法律常识,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维护平安校园和社会稳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热爱专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智育素质。学习能力是指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它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但不等同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综合实践课等;大学英语等级。
(3)身心素质。包括体育课成绩;由身体形态与功能、力量指标、爆发力指标、运动能力、灵敏和协调性等组成的身体基本素质;心理健康可通过智力状况、情绪、意志、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性等方面加以考察;生活起居规律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4)职业技能素质。教高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指标是高职区分于普通本科的显著特点,其考察点包括职业技能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等。
(5)人际沟通素质。很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都深感人际沟通存在一定困难,表面上看来人际沟通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其实人际沟通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善的。其考察点包括沟通能力;担任党团职务、学生会、班委、社团管理、助理班主任等社会工作。
(6)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考察点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奖情况。
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首先需要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它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可采用经验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等,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采用经验法直接给出。学生素质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模型
(1)建立因素集(指标集):一级指标= {,,,,,} = {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二级指标德育素质 = {,,,} = {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法纪观念,职业道德},智育素质 = {,,} = {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身心素质= {,,} = {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卫生习惯},职业技能素质= {,,} ={职业技能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人际沟通素质= {,} ={沟通能力,担任社会工作},创新素质= {,} ={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大赛}。
(2)建立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3)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其中元素(∈[0,1])为因素关于评语的隶属度。隶属度的确定可通过由若干专家(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问卷调查,若名专家中有名评价学生的因素为评语,则隶属度 = 。
(4)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首先对6个一级指标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分别进行二级模糊评判。现以德育素质 ={,,,}={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法纪观念,职业道德}为例加以说明,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分别关于{,,,,}的隶属度,从而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对于德育素质 ={,,,}的权向量 = (,,,), = 1,取合成运算
= = (,,,,)
作为德育素质的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同理可得关于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的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别为 = = (,,,,),…, = = (,,,,)。
最后关于学生综合素质作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对于= {,,,,,}的权向量 = {,,,,,}, = 1,取合成运算
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最终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便可确定评判等级。
3 实例分析
成立一个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获得该学生的各个二级指标关于各个评语的隶属度(各项成绩包括竞赛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硬指标,可根据一定的标准直接记入相应等级,担任社会工作可按职务高低记入相应等级)如表1。
作二级模糊评判:关于德育素质,由表2得:权向量 = (0.30,0.35,0.20,0.15),模糊评判矩阵
。
取加权平均模型(·,+)作合成运算:
4 结束语
虽然本模型针对高职而建,但只要对指标体系作适当调整,也可供普通高校使用,由于其原理简单,模型相对稳定,很容易开发出学生综合素质计算机评价系统,来(下转第73页)(上接第22页)帮助我们完成评判过程,这样,操作过程人为因素干扰少,评价比较客观,因而具有较好的鉴定、诊断和排序的作用。同时,评判是逐级进行的,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便于学生了解自我,也为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个别辅导提供方向。在模型中,由于权向量是我们给定的,因此,对不同院校或不同时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权向量,使评价指标有所侧重,因此模型也兼具导向和激励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甘泉,胡俊英.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2).
[2] 范纯琍.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9).
[3] 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一、企业人际沟通的基本特征
(1)准确清晰。沟通时信息互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度和清晰度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接受准确又简单的指示,一旦信息传递失真或者信息过于琐碎,员工不能及时准确的从中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那么这样的沟通也就成了无效的沟通,也会因此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
(2)双向、多层面沟通。似乎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一次跟下属员工沟通都需要浪费一定的精力,不厌其烦的向下属命令,可结果仍是效率不高,这到底是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忽略了下属对信息或工作任务的意见和反馈,这种单向的沟通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上下级的沟通,也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多层面的,应该在企业内部提倡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让每个员工对企业的管理拥有发言权,这能够使员工感受到管理层对员工的重视,进而有利于上下级、同级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扫清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3)高效的沟通。沟通是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重要工具,如果沟通效率过低就无法及时合理的对内部矛盾进行处理。所谓开放式的沟通即是指没有固定模式的沟通,沟通既可以是从上到下的,也可以是从下到上的。
二、企业人际沟通的发展现状
沟通为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素之一。在现代企业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之一。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对员工缺乏信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缺乏凝聚力是当前企业的普遍现象。
三、企业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而造成的。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管理沟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通常,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与员工沟通中“家长式”作风的出现,员工对目前工作现状的不满,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无法传达到管理层和领导,对工作的热忱度不高,缺乏动力。企业的内部员工人际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内部员工不和谐
员工一般都能为与企业的领导和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而高兴。但整个企业的沟通开放程度低、缺乏激情、言之有物者少,几乎不存在提供能够影响决策的建议和机会。
(1)企业内部员工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必要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确保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的需要,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和人文环境的熏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基本形成,但在一些酒店中仍存在着不和谐的因子。
(2)企业内部员工能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在企业中,员工直接面对顾客提供服务,是前台服务;管理者则间接服务于顾客,是后台服务,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企业产品的核心是服务,员工正是通过自己的服务把产品销售给客人,身兼了生产与销售的双重职能;管理者为员工的服务提供技术、物质、组织和心理支撑等。管理者和员工在酒店组织结构中只存在职能不同,但地位同等重要,两者之间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和合作伙伴,他们共同组成服务主体。管理者与员工都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有共同的利益取向和目标取向,都是在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
2.沟通渠道不畅通
很多人在工作中遇到信息的不畅通,当解决的这个问题时,却无法通过有效地渠道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领导或者同事,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效率。而沟通的不畅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源于发送者方面的障碍。(1)目的不明,发送者不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对自己将要传递的信息内容、 交流的目的不明确,这是沟通过程中遇到的第一障碍,将导致沟通的其他环节无法正常进行。(2)思路不清。无论是口头演讲还是书面报告,都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使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若发送者喋喋不休,却不知所云,又怎能使听众驻足聆听呢?(3)选择失误。对传送信息的时机把握不准,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会大大降低信息交流的价值。若信息沟通渠道选择失误,会导致信息传递受阻,或延误传递的恰当时机;若沟通对象选择错误,无疑会造成对牛弹琴的局面。(4)形式不当。当我们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同样的信息时,一定相互协调,否则会使人如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第二,源于接受者方面的障碍。(1)过度加工,接受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有时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因此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在经过层层过滤后或变得支离破碎,或变得完美无缺;(2)知觉偏差。接受者的个人特征,如个性特征、认知水平、价值标准、权力地位、社会阶层、情商等将直接影响到对被知觉对象即传送者的正确认识。
第三,组织结构的缺陷。中国的企业中的组织结构层次大部分是直线型的。一旦组织规模扩大变得更为复杂,管理者就会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技能和方法去进行管理沟通和提高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缺乏良好的沟通氛围。中国的企业中往往制度严格,成员之间层级分明,管理者缺乏民主思想,使上下级之间沟通时处于不平等地位,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往往难以得到重视。
3.沟通方式单一
(一)乔哈瑞理论
深刻理解乔哈瑞理论是诊断沟通风格的基本前提。美国心理学家JoeLufthe和HarryIngam(1969)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即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和封闭区,人们将此理论也称为乔哈瑞视窗”。
在人际沟通中,个人的日常爱好、态度及脾性等通常是自己与他人共知的区域,即开放区”,个体的某些方面,如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往往是自身不甚了解而他人却很清楚的区域,即盲目区”;个人的价值观、隐私等内容,常常只有当事者清楚而他人则无从知晓,即隐秘区”;个体与他人都尚未认识或了解的信息为封闭区”。上述的窗格(区域)类型会随着个体与他人或团体的沟通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初次与人见面时,一般人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即倾向于缩小开放区,往往给人留下虚假的印象。为了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必须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扩大彼此的开放区,同时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并在相互切磋和探究中开发封闭区。基于有效沟通的良好愿望,人们通常使用自我透露和反馈两种策略或技术。自我披露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某种信息、观点乃至个人情感的过程,用以减少隐秘区;反馈则是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种种反应的过程,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有可能缩小盲目区;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则有助于减少封闭区。
(二)沟通风格
继乔哈瑞理论之后,许多西方应用心理学家又对沟通风格进行了大量研究,如JayHall(1973)提出了人际风格与管理影响”学说,RobertE.Lefton(1977)提出了管理者行为评价模型”。我们在总结乔哈瑞理论和J.Hall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者沟通风格诊断问卷》。借此工具可将管理者的沟通活动分为如下四种典型风格,但大多数人都兼有两种以上的沟通风格。
1.封闭型这类管理者的典型特征是既很少进行自我披露,也很少运用反馈,好似一只与世隔绝的乌龟呆在甲壳之中。焦虑和不安全感是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经常担心失去工作或职位,并认为维持现状是唯一安全的策略。这类管理者常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员工,而且把绩效评价视为浪费时间;他们疏于进行上下沟通,员工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因此,员工对这类管理者怀有敌对和失望情绪。
2.隐秘型这类管理者的沟通特征具有单一性和防御性,即一味追求他人的反馈信息,却很少披露自我。猜疑和寻求社会认同是隐秘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在猜疑心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为了弄清员工的活动和心思而寻求反馈。这类管理者常将个人的情感和评价隐藏起来,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问题,何人提升等重大事项常取决于他们深藏的个人好恶。隐秘型管理者也渴望社会认同,为了取得他人的喜爱和认同而寻求反馈。他们认为保持团体的表面和谐或一致是管理工作的宗旨,为达此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大事化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他们倾向于只讲员工优点,少论缺点。
3.盲目型这类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披露,而忽视了反馈的运用,其管理行为具有独断”色彩,过分自信是他们的典型心理。这类人自信是行家里手,热衷于披露自我信息:如时时某项工作该如何做”,某问题该如何处理”等指示;他们不屑于从员工处获取反馈,因为员工在他们心里往往是无能”或笨拙”的代名词。他们更多地看到员工的缺点,忽视其优点和潜力。对盲目型管理者,员工心怀不满,很少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生产率下降。如果上下关系日趋糟糕,员工可能采取强制性反馈手段,如提意见、向上级告状,或者隐瞒重要信息来报复管理者。
4.开放型这类管理者既重视自我披露,又注意运用反馈,能在团体中营造出宽容互信的开放气氛。他们敏于体察员工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事务,因此这种沟通风格不仅创造了健康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提高了团队的工作绩效。
二、沟通风格策略的有效功能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反馈与自我披露是形成管理者沟通风格的两大维度,如果对二者功能使用不当,则可能形成消极或不健康的沟通风格,如封闭型、盲目型或隐秘型;若能科学、恰当地使用反馈与自我披露的功能,二者则可能成为改善不良沟通行为、培养积极沟通风格的有效策略。那么,反馈与自我披露策略的具体功能如何?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认识和准确把握的理论问题,是进一步掌握改善沟通风格技术的必要前提。
(一)反馈功能反馈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应答过程,包括如下三个重要功能:(1)有助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减少出现误差的机率。反馈可以检查出个体理解信息的偏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人不可能在某一时间内接受所有感知到的信息,所以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的选择,这便是选择性知觉。在复杂的人际沟通中,选择性知觉使个体倾向于倾听、理解和领会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所以信息失真”现象在所难免。譬如,从高层管理者向基层员工传递信息(下行式沟通)时,传递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信息膨胀和歪曲。因此,及时准确的反馈是克服信息失真现象的有效途径。(2)通过建立双向沟通模式,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组织气氛。在企业上下沟通中,管理者善于倾听员工的反馈,在鼓励士气、构建信任与团结的气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IBM公司为了获取和倾听员工的反馈,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来编制调查表,把调查结果作为评价管理者业绩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公司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派出调查小组,前去解决问题。由于员工知道公司调查后会采取措施,因而能认真对待调查工作。整个调查程序是一个倾听与反馈的双向沟通过程,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上司的信任,而且有助于创造出和睦的集体气氛。(3)积极反馈具有不容低估的强化作用。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而言,积极的反馈对良好行为(包括信念)具有强化、巩固和塑造作用,而消极反馈则可能对良好行为(信念)起到弱化、减退和破坏作用。
(二)自我披露功能多听少说”这一箴言几乎伴随我们每个人从小长大。传统观念认为,管理者披露自我信息,则容易丧失权威性,何况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与他人分享感受和思想,即自我披露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反馈。但现代组织行为学认为,在一个健康的组织或高绩效的团队里,管理者和员工不仅要分享工作信息,还要彼此分享某些个人感受和经验,其原因在于,自我披露具有如下重要功能:(1)有助于提高组织生产率和员工绩效。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充足的信息。提高员工满意度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而自我披露是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此外,员工要提高绩效水平还需要了解充足的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需要包括,首先是大量的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其次是组织决策信息。员工对自身工作性质、价值等信息有了了解,不仅提高了工作满意度,还会增强责任感。(2)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管理者与员工间的信息披露,使彼此能靠近或走入对方的生活和心理世界,增强了心理相容性,提高了情感密度,这种关系不仅畅通了工作沟通的渠道,而且强化了员工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承诺,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凝聚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反馈与自我披露的复合功能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可产生一种深层的复合功能。这种功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周围每个人都是自我的镜像反应”,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其自我评价具有如下特征:较少谈论自己的成就,更乐意谈论别人的成就;既能从容地接受批评,也能谦虚地接纳表扬;在工作成就上,具有辩证的归因观,既能把成就归于个人,也能归于周围环境,如领导和同事;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避免对人抱有成见或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能坦言我不知道”或我错了”等等。如果一个人很少给周围同事披露个人信息,就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就很难有机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那么,自我概念就只能来自主观性假定或者基于自己对他人非言语行为反应的感知。这种主观假定或片面感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拥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人具有如下特征:不能从容地接受赞扬,常贬抑自己的优点;对他人的批评采取防御性态度,经常为自己的缺点开脱责任或寻找依据;在完成工作方面,更多地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而非工作本身;对他人的工作成就和荣誉,采取愤世嫉俗或吹毛求疵的态度,很少主动赞扬他人;等等。
三、改善沟通风格的技术
如何改善消极的沟通风格,培养积极、健康的沟通风格,一直是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反馈与自我披露是两种改善沟通风格的重要策略,从具体方法和技术层次而言,这二者又是改善沟通风格的有效技术。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自我披露呢?就反馈而言,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反馈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非具体的人,即对事不对人”。(2)反馈方式应属描述性而非评价性。描述性反映既客观又富有诚意,评价性反馈则有很强的主观判断性,容易夹带个人偏见或刻板印象。如不赞同一个下属穿淡蓝色的新外套,评价性反馈通常是,你怎么能穿这样的颜色!”这类反应容易伤害对方自尊。描述性反馈是,我个人认为,深蓝色大概更能体现职业女性的气质。”这样容易为对方所接受。(3)反馈的主旨应是信息共享而非训导他人。用平等的、经验分享的口气来反馈信息,容易为人接受;而指手划脚式的训导口气,如你应该(必须)……”,则给人以不平等的感觉。如果采取坦露自己过去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感受和做法供对方参考和决定,这样会促进彼此的合作关系。(4)反馈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应以别人能接受为准。应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工作性质,有主次、分阶段地提出若干意见,使其既感到压力,又能看到希望。(5)反馈应迅速而适宜。迅速的反馈能使对方及时改正错误,起到强化作用。同时,反馈也应分时间和场合,倘若当众指出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员工的缺点,便是不适宜反馈;相反,在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个别反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反馈时应注意运用转述和知觉检查技巧:转述,即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言语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加以反馈,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语义,也有助于对方有机会剖析自我,重新组合那些零碎的语句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知觉检查,即个体把对方的非言语(如表情、姿态、服饰等)和副言语(如声调、节奏等)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反馈给对方。
人际沟通不仅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有效人际沟通能让班主任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双方之间的精神交流,在精神交流中达到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目的,师生都获得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感染。教与学是在师生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特别是相处时间更久的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沟通,更是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的必需!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即传授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膨胀,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却偏于教师的“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却可能使他终生受益。
当代的有关调查研究也同样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品格中,“育人有道”列于榜首,“幽默感”和“公正”分列第二第三,而“渊博的知识”只排到第四位;可见学生更希望教师是一个“传道”者。
教师要完成“传道”这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深与学生的沟通,更重视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有效人际沟通的障碍
在现实中,班主任在沟通中往往享有话语主导权和优先权,居于话语权的核心,许多班主任习惯于进行上下沟通和单向沟通。教诲式或教导式地传授道理,劝诫人生,或者命令式和惩罚式,这种话语方式,实质上都是一种教师权力观,表达的是同一种类型的教师话语权,传达出的是作为教师的优越感,大多数时候让学生口服心不服,是一种无效的人际沟通。
三、有效人际沟通的技巧
(1)创设良好沟通氛围的技巧。有效沟通首先要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创造良好氛围。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技巧,就是先配合对方,建立接受与信任关系,让对方愿意听你讲,然后才说出自己的意思,带领他去你想去的方向,尽可能让对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绪,表示出我能理解或者我同意的意思,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两个词语,除非对方邀请,否则不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批判。创设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就为后续沟通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条件。
(2)倾听的技巧。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沟通中的两种基本行为。倾听作为一种沟通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听人说话本身就是向对方发出一种表达尊重的信息,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
倾听中首先要做到共情。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马建青教授于1992年提出了正确使用共情的几个要点:倾听着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谈话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如果倾听者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谈话者检验并作出修正;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来访者的问题)、因时、因地而宜,尤其不能忽略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般说来,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来访者对共情的要求较多。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简便、有效,谈话中应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倾听者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所谓“进得去”,是指倾听者确实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所谓“出得来”是指咨询者在共情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所谓“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是指咨询者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和谐统一。
其次是巧妙引导。说话是说者与听者双方的事,在教育谈话中,班主任要善于运用一些倾听用语,诱导学生大胆、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把对方的话原封不动地或稍加变化地重复一遍也是一种有效引导。
基本上,根据“墨菲定律”可以推出四条理论: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我们总是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祸不单行”,其实“墨菲定律”便是讲的这么一个道理。赶着去参加重要会议时,却发现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不搭理你。而平常不需要出租车时,大街上又到处都跑着空车。一个月前不小心打碎了浴室的镜子,仔细:检查和冲刷后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玻璃扎了脚。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雷鲍夫法则:无论做管理还是销售,要想融入别人的世界,请牢记我们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八句话。
《圣经》旧约“创世纪”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诺亚领着他的后代乘着方舟来到一个地方。居住在这块平原上,他的子孙打算造一座通天庭的通天塔以扬名显威。上帝知道后深为不悦,他并非直接阻止他们造塔,而是搅乱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语言不通。结果由于缺乏共同语言,无法协作配合,通天塔始终未能建成。这一故事充分道出了语言在人们交往中的重要功能。
职场中的人经常遇到两类沟通:一是组织沟通,一是人际沟通。所谓组织沟通指企业按照组织程序进行的沟通。一个企业如果制度完善,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它的组织沟通就会运行顺畅。人际沟通概念比组织沟通更为宽泛,人际沟通既发生在组织内部,也发生在组织外部。与上司、同事、下属、供应商、经销商、家人、朋友等的沟通,都是人际沟通。
“雷鲍夫法则”多年来被推崇为管理、销售人员的箴言,以下八条中,有六条是由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总结提炼的,只有第一条和第四条是别人补充的。管理界将这语言交往中应注意的八条,统称为“雷鲍夫法则”。也有人将“雷鲍夫法则”称为“建立合作与信任的法则”,“交流沟通的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94-02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一些普通大学开设了人际沟通或公共关系课程。到了90年代,职业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随着全球性、交互性、即时性为特点的网络飞速发展,高职《人际沟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逐渐归于传统,出现了教学内容方法老旧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可见,在网络环境下,《人际沟通》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设计与学习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大多数内容均与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及其未来岗位的需要。如分析会计专业岗位,据此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项目:沟通认知包括沟通与心理、倾听发问等基础;社交沟通包括招呼介绍、拜访接待、即兴发言;职场沟通包括与上级、同事、下属的沟通;团队沟通。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课题组在持续建设有效利用我们开发的《人际沟通》网络课程。这个平台具有庞大的资源库和智能交互、测评等功能,包括资源平台、交互学习平台等。资源平台有分专业设计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的教案、课件、视频、图片等资源分门别类集中于此。教师可以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之紧跟时代步伐。学生可进入网上学习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自主化选择,可预习、练习、复习及测评;或与师生讨论问题,互动交流,实现知识传播的网络共享、交互化。网络课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而且网站采用声、画、音、文的多媒体方式,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方法
高职《人际沟通》教学多采用任务教学法,以小组活动为主,贯穿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在网络环境下,这些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2.1 任务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为目的。其分为四阶段: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实施、反馈总结。
(1)提出任务。教师需精心设计任务,力求任务重点、内容要求巧妙隐含知识点,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在网络环境下,任务的途径更为广泛,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可利用网络课程的“作业”,也可用微信、QQ等,而不再仅限于课堂的单一途径。
(2)分析任务。学生分小组分析任务。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的搜索引擎功能,快速查阅、搜集、筛选信息;或利用网络课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相关网站,更有目的性的自主探索。再寻求教师的必要指导,解决难题。学生可通过小组内面对面的沟通,充分探讨分析、解决问题;也可利用Web网页技术、电子邮件、在线交谈(QQ)等方法进行信息的反馈和交流;或登录网络课程,师生间、学生间提问回答讨论,实时互动,协作学习。教师注意学生的求助,抓住难点,提示问题中隐含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前进方向,以找出完成任务的钥匙。
(3)任务实施。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现场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利用相机或手机拍照、录像,将整理好的图片、视频,上传至网络课程的“学生成果展示”平台。既能作为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兴趣,又能作为成长记录存入电子成长档案。
(4)反馈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指出其优势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可采用学生自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当然,教师也可在网络课程的“评价”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任务教学进程中,利用网络辅助进行“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促使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自主探索发现,拓展了师生交流合作的空间,创设了新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得以充分体现。
2.2 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现实情境或与现实情境相似的环境中进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来职业岗位上遇到的问题。“情境”分为实际性情境、虚拟性情境。
虚拟性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会模拟职业工作情境,给学生安排职业角色,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提升沟通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容易受时空限制,能够参与其中的学生较少。而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能提供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所以,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化情景互动空间,比如网络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某一虚拟化企业。教师可在虚拟化情景互动空间中扮演角色,调动学生变换角色,让他们完成一些职场任务,如参加面试、向领导汇报工作等,在任务体验中提升沟通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尤其适合当代大学生,而且在网络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才得以实现。
3 考核评价
考核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所以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重量性轻质性的做法,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结合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活动积分与期末综合展示得分相加,取平均分(量性评价);电子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及团队的成长过程(质性评价)。
建立电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包括学生个人、团队情况登记表、尝试组建高效学习团队活动记录、阶段评价表等。通过收集学生和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的信息与资料,反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或进步过程。通过成长档案,对学生和团队按成长阶段进行质性评价。
(1)成长记录之一: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个人情况表”。让学生简单评价一下自身的交往沟通能力及学习该课程的愿望,以了解学生对人际沟通学习的认识。
(2)成长记录之二:个人和团队成长各阶段记录单。以团队成长为主线,记录个人和团队从成立、成长到成熟、发展的成长阶段。项目任务结束后引导学生对个人和团队的收获和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下一阶段个人(团队)发展的计划等做总结。
(3)成长记录之三:主要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各项实践活动录像、相关活动图片等)。
电子成长记录档案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而且相较于纸质档案,更为高效快捷。学生可随时上网查询成长记录档案,回顾自身,发现优势与不足,积极性得到持续性地激发。教师可据此全面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型、动态开放、交互性的课程环境,探索师生互动开放型课内外学习、交流模式,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