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篇1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与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音乐鉴赏已经成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音乐鉴赏活动者滋润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鉴赏活动可以使得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使得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在艺术熏陶过程中,要通过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形成美感意识。

2.1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一个音乐作品,是作者多种情感的综合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旋律。听者的乐感,对于其与音乐作品作者共鸣的创造与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音乐鉴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乐感包括许多方面,节奏感、音色感、结构感等等。本文在鉴赏课设计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乐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拔根芦柴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听音乐《烟花三月》;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诗句填词:故人西辞黄鹤楼,( )。再次,欣赏扬州风景。

最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扬州八怪,风味小吃。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到音乐作品当中来。教师这种教学模式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由浅入深,对音乐的节奏型有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在鉴赏课的影响之下,提升乐感。

音乐鉴赏的教学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美感意识、创新性思维、爱国、健全的人格、启发智力以及提高情商等,但是美感意识居于首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美感意识的过程中,第一,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音响的形式来对人格中的心理能量起作用。通过音响的张力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能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受阻的心理得以畅通。第二,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能够放松下来,最终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听觉与视唱能力进行训练。听觉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小学之前有学过音乐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乐感。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十分重要。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音乐鉴赏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视唱练耳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视唱练耳训练当中来。

2.2在提高学生艺术能力过程中,音乐鉴赏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音乐鉴赏课程的支持。乐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聆听众多乐曲,从中发现乐音的高低不同与长短区别,对乐音的强弱进行辨析,明确音乐的不同等等。只有这样,在鉴赏课中乐曲的聆听,可以促成学生建立明确的音乐形象,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对音乐进行感受与欣赏。听觉是学生与音乐进行接触的最好与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利用音乐鉴赏课教学,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能够辨别音乐的好与差。另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唱,使学生对原唱与自己的模唱进行分辨与评价,产生正确的视听标准。

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的内涵

3.1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实践是决定条件

通过长期生活以及艺术实践的积淀下可以促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一些受众者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受到审美理想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并且这些受众者成为审美的主体。欣赏着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以及分析作品过程中,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情感积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使得艺术实践的要求符合相关的课程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3.2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是途径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主要是指受众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要把握音乐本身的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并且要观察创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当学生在把握到这种真情实感的时候,促使自身的审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3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审美观念是灵魂

篇2

1、通过音乐活动,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能用打击乐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通过互动、合作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3、通过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初步感受乐曲威武、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同时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能感受到音乐的进行曲风格。

难点

能用肢体动作完整地表现整首作品。

教具准备:课件、串铃。

教学过程:

一、随音乐进入教室

【过】亲爱的同学们,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都有什么玩具呢?......那你们知道,当我们睡觉以后,我们的玩具在做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动画片导入

【过】看了《玩具总动员》的片段,相信你们也喜欢这些会动、会跳舞的玩具。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扮演一个可爱的会动会跳舞的玩具兵。

板书课题

三、新课新授

【过】我们完整的聆听歌曲,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一)完整聆听

【过】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过】《玩具兵进行曲》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段欣赏一下。看看我们今天需要怎么扮演这个可爱的玩具兵。

(一)第一部分教学

1、聆听引子

【过】首先我们先聆听乐曲的引子。请观察图片,仔细聆听,说一说小玩具兵们在做什么?

聆1

【过】老师为我们的故事起一个头吧。夜已经深了,小哨兵用号角告诉我们,小主人睡着了,我们的狂欢可以开始了。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一起被集结的号角叫醒。

聆2评价

2、聆听第一部分A乐段,用肢体表现乐段。动作要领讲解。

【过】玩具兵被唤醒以后会做什么呢?我们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吧!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乐曲第一部分A乐段, 通过观察图片,说一说,玩具兵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聆1

(音乐中,老师踏步行走)

【过】玩具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伐从玩具盒里走了出来。我们把A乐段叫做“行走”乐段

【过】小玩具兵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请起立,让我们也随着音乐,踏着快乐整齐的步伐,从玩具盒里走出去吧。聆2

【过】大多数小玩具兵们走的非常好,有几个小玩具兵好像还没有睡醒,跟大家的步伐有点不一样,我们再走一遍好吗?

聆3

(移动将台中课堂实录,录踏步较好的学生视频)

【过】请坐。老师发现有几个玩具兵走的特别气派,老师把他们录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过】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向他一样

走的一样好,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随着音乐出发吧。

聆4

3、聆听第一部分B乐段,画旋律线

【过】小玩具兵们走的非常好,请坐。

【过】小玩具兵们刚从玩具盒走出来,被一个关卡挡住了去路。这可难不倒我们的玩具兵。

【过】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乐曲第一部分B乐段,观察老师的动作和音乐有什么关系?

聆1

【过】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小鸟是根据音的高低排列的,头像特别大的地方音比较重。

我们先一起练习一下吧。

【过】B乐段是“旋律线”乐段。请同学们把小手拿起来,跟老师一起画一画吧。

聆2

【过】恭喜小玩具兵顺利通关

4、 找出隐藏图片的重复乐段。

【过】这两张图片是我们刚才表演过的2段音乐,第一张图片是“行走”乐段,第二张是“旋律线”乐段,这里还隐藏着一张图片,这张图片的音乐会是前面2段音乐中的哪一段呢?请仔细听。

聆1

【过】第3幅图是前面“行走”乐段重复。这三段音乐构成了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我们给他取一个好记的名字,叫做“行走”主题。

下面我们把这个主题完整的表现一遍。

聆2

5、表演第一乐段。

【过】评价

(二)第二部分教学

【过】玩具兵从盒子了走出了了以后,遇到了其他的玩具,我们来听听它们在干什么呢?

聆1

1、聆听音乐,说说玩具兵此时在做什么?

【过】玩具兵遇到了其他玩具,他们要打招呼,要跳舞。因为是玩具兵,四肢不是很灵活,跳起舞来动作会比较僵硬,跟老师一起用肢体表现这段音乐吧。

聆2

2、用肢体动作表现舞蹈主题(师带生做)。

3、聆听音乐,找出主奏乐器,并随音乐模仿吹奏动作。

【过】跳舞怎么能少的了器乐伴奏呢?这段音乐里还有新的乐器加入到了里面,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分段聆2

【过】短笛是小型长笛,音色清脆尖锐,富有穿透力。演奏时双手右侧持笛,手指按健孔进行吹奏。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模仿短笛演奏。

【过】长号是古老的铜管乐器,左手握紧乐器,承担乐器的全部重量,右手持伸缩管外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模仿长号演奏。

【过】第二部分音乐也是由3个乐段组成的。首先上场的是吹短笛的玩具兵,然后是吹长号的玩具兵,最后是舞蹈的玩具兵。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给他取一个好记的名字,叫做“舞蹈”主题。

【过】下面我们把这个主题完整的表现一遍

聆3

4、完整表演第一、第二主题,邀请小老师互动。

【过】我们已经学完了乐曲的第一部分“行走”主题,和第二部分“舞蹈”主题。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表演一遍吧。

第一+第二主题

聆1

(三)第三部分教学

【过】玩具兵们跟其他玩具打完招呼跳完舞又往前走,走到了音乐的第三部分。请同学们注意听,第三部分是第几主题的重复呢?

聆1

1、聆听第三乐段的主题,说说是哪个主题音乐的重复。

【过】这个乐段行进感非常强,它是第一部分—“行走”主题的再现。小玩具兵有踏着整齐的步伐,开启了冒险之旅。

【过】老师非常羡慕他们,想要带着小乐队加入他们。我为乐队带来了3条节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练习一下。

下面请同学们把小乐器拿起来,小组讨论,这个乐器用哪一个节奏伴奏更好听呢?

2、用X  X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串铃为主旋律伴奏。

双响筒:X

XX

|

X

XX

||

(

跑跑

)

串铃

/

响板:

X

X

|

X

X

||

(

)

碰铃

/

三角铁

:

X

--

|

X

--

||

(慢走

)

【过】下面请同学们把小乐器拿起来,小组讨论,这个乐器用哪一个节奏伴奏更好听呢?

学生说一说选了那条节奏,并打一打。

【过】同学们表现的特别好,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进行伴奏,一起加入到玩具兵游行的队伍中去。

第三部分聆1

(四)尾声部分学习

聆听音乐,说尾声的情绪及结束音的强弱。

【过】正当我们玩的起劲的时候,状况发生了。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

聆1

【过】结束音结束在强音上?音乐的情绪匆忙、慌张。小主人要醒了,他们很紧张而又乱糟糟跑回玩具盒。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演一演吧。

四、分析曲式结构

【过】到现在为止,玩具兵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也分乐段进行的扮演。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首乐曲的组成。这首乐曲由引子....尾声组成。

五、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完整表演整首乐曲。

【过】现在我们到了最有趣的一个环节了,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把乐曲表现一遍。

六、总结

作品介绍

【过】这首作品是德国作曲家耶赛尔根据小时候做的一个梦境创作的,他梦到玩具兵在他睡着后偷偷跑了出来,在他苏醒时又慌忙的逃回玩具盒。这是一个美妙的梦,今天同学们为老师创造了同样美梦。

篇3

将信息化手段有效运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充分体现教学资源在促进教学深入开展方面的作用,是广大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教学的主要渠道是带领学生进行聆听,同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深刻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音乐鉴赏教学涉及许多种类的不同音乐作品,从声乐、器乐到舞蹈、戏剧,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国外,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领悟音乐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教学成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课堂信息容量。走进音乐的世界可以发现音乐世界之大,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果局限于教材中的作品,则显然无法对学生开启音乐欣赏的智慧之门。有了信息化手段的帮助,无论是哪个时代还是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便捷地演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让音乐鉴赏课堂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加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可以广泛汲取先进教学经验技巧。许多音乐教师在设计鉴赏课教学的方案时,往往抓耳挠腮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经验共享,不同地区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相互切磋交流,大家的经验也可以在网站上展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技巧,与自身音乐鉴赏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消化吸收和运用。

3.可以明显优化音乐鉴赏教学结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配合教师进行鉴赏教学的开展,许多文字理论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的方法进行,既突出教学重点,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感知印象,还可以进行反复演示,从而让音乐课堂结构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体现信息化的基本条件

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必须重视基础条件的设置,应该着重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应当提高履职能力。音乐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必须从自身履职能力提升开始。教师应当熟练掌握音乐业务知识和多媒体操作手段,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为灵活驾驭信息化课堂奠定扎实基础。

2.教学场所应当实现匹配。音乐鉴赏教学体现信息化目标,必须建立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配备多媒体设备的音乐教室是基本条件,里面连接网络,配齐电脑、投影仪及音响设备。学校应当尽可能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保障音乐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

3.课件设计要体现高质量。为了提升音乐鉴赏教学信息化水平,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相匹配。出版社提供的教学课件虽然制作比较精美,但是有可能和学生的探究欲望及基础能力不相匹配。教师应当尽可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与自身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满足教学需求。

三、信息化手段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施要点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音乐鉴赏教学,应当紧扣重点进行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设计完善性。教学方案是整个鉴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广大教师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调整,上网搜索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消化吸收为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鉴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同时,要借助于信息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广泛搜集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及微课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演示,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及时弥补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这也是信息化手段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方面的重要抓手。

2.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增强音乐课堂渗透力。一首曲目要想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氛围的烘托和技巧的训练。教师既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反复演唱歌曲,又可以通过MTV演示相匹配的方式让学生边演唱边欣赏,通过视觉的感知引领内心深入音乐作品,感悟音乐的内涵,体会蕴含的情感,使音乐作品欣赏更具生动活泼因子,进一步增强音乐课堂的渗透力。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多种类型的优秀作品,东西合璧,古今融通,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接触到更多优秀作品,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3.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信息化手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感悟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化认识,提高兴趣。在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曲目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伴奏带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演唱,在同学面前一展歌喉,结合演唱活动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音乐作品欣赏中表达出新颖的观点或者表达出深刻的感悟之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进行激励画面的演示,表达对学生的肯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4.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寓教于乐效果。寓教于乐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较高境界,能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状态而进入兴奋状态。上文提到的歌曲播放和MTV画面演示相结合,就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背后蕴含的一些小故事和趣味内容,通过这样的信息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无论是欣赏还是演唱过程中都能够触及灵魂,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也应当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步伐,充分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促进和辅助功能,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冬梅.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J].民族音乐,2010(03).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2-01

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艺术教育门类中,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非常明显,因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更加饱满,视听冲击力也更强劲,所以,音乐和音乐教学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高中生正处于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极其有限。过去那种以乐器演练、听歌学歌为主的音乐鉴赏方法,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它主张从音乐形象和情感分析着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美、了解美,还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科学的教学设计是确保高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取得高效的关键。高中音乐教学设计,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音乐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来进行。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较低,所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能以单调的作品欣赏和背景知识讲解为主,这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入手,确保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把好教学质量关。

如何进行音乐审美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进行教学导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手法来教学,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了解作品所包含、运用到的音乐元素,以确保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进而使学生在音乐分析和音乐技能使用过程中提高艺术分析和鉴赏能力。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亚非音乐神韵”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鼓乐为主题来安排教学,在教学开始前选用含有非洲鼓乐和印度鼓乐表演的影视片段进行导入教学。然后,结合具有代表性的鼓乐来讲述亚非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最后,围绕音乐欣赏,展开讨论,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手段是聆听。让学生在良好的视听觉环境中感受音乐,走近音乐,进而与音乐创作者心灵相通,情感交融,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常用手法。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在高中音乐审美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视听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在审美教学中,遵循艺术审美原则和需求,运用多媒体、录像、录音机、幻灯片等挖掘和展示音乐的内在美,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继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动人心弦的音乐中去感受,去想象。

如在“钢琴音乐的奇葩”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述一下李斯特《升C调匈牙利狂想曲》的严肃性和其中包含的强烈的民族情感。然后再结合动画片《猫和老鼠》,讲述该曲创新运用和其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篇5

二.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设计需要生活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力发展和重视教育事业。对于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改革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并从中找寻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做到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应主要注重以下两方面内容。

1感受式与鉴赏式的教学生活化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观看音乐视频、静心聆听音乐作品、采取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活动等,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调动身体各器官感受,全身心体验和鉴赏音乐。为实现感受与鉴赏的生活化教学设计,教师应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讲解音乐作品时,联系与音乐中传递出来的内容有联系的实际生活,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实质,在鉴赏中增加对音乐的领悟。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唱歌或舞蹈,使学生在组织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领悟;或者用讲故事的形式、组织话题讨论的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创造性的教学生活化设计音乐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使用创造性的教学生活化设计,是实现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以及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性的音乐教学生活化设计,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2.1对歌词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一首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创造性改编,并将此作为示范作品。鼓励同学根据自身的喜好、生活经历,并结合所掌握的音乐知识进行歌词改编。由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篇6

一、 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科。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篇7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小学、初中不同,更加注重理智欣赏,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还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从形式、内容、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这些活动内容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实现音乐鉴赏课堂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教师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育人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遵循美的规律以及原则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积极创设具有特色的艺术性教学环境,使教育的艺术性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教学的科学性

音乐鉴赏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技能、明确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如果教学缺乏科学性,就会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教学工作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重要的原则,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根据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1.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知识的内部的联系,实现知识、能力与智力的结合,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主题不明确的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科学性,很多教师音乐鉴赏教学中设定的课标内容比较复杂,鉴赏的内容又缺乏整体性,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也就无法学习到足够的音乐鉴赏知识,无法掌握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鉴赏内容,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融入到鉴赏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安排,使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为了实现鉴赏教学任务,还需要注重艺术性,利用何种方法引入教学,教学设计等,使教学任务更加鲜明。

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中,主要是通过《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聆听,感受梅兰芳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艺术风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京剧唱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亲自范唱或找一个喜爱京剧艺术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并辅助以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京剧的艺术表现特征,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提升其审美情感。

2.灵活地教学方法与深刻的阐述相结合

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讲解,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层次发展,教师应使用比较巧妙地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兴奋点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到鉴赏教学中,实现音乐鉴赏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根据学生心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智力发展等还不够成熟,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有放有收,在紧张的氛围中让学生认真思考和学习,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能力发展,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学生,创设优秀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放松身心,寓教于乐,让学生爱学、乐学。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互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亲切、和谐,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将教师的思维品质与教学风格相结合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的音乐思维,教学中应使用清晰、活泼的语言,准确地进行知识传达,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有着严密的科学性,也蕴含着艺术性,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在努力实现音乐教学艺术的同时,注重其科学性的实现,在科学性注重“实”,在艺术性中注重“活”,因此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知识以及经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促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任璐.如何构建和谐的音乐鉴赏课堂――谈高中生音乐兴趣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03:128-130

篇8

音乐新课标提出,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发展。其不仅体现了现代音乐教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文化融合回归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音乐鉴赏课来看,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为学生延伸了歌曲中所设计的文化、历史、语言等,使课堂上的一半时间都在进行延伸内容的介绍,如在鉴赏《辽阔的草原》这个曲目时,教师大量地与学生讨论草原民族的服装、节日、习俗、文化、情怀等,不仅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还缺乏一定的音乐性。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音乐性为前提,坚持音乐为本的原则,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音乐多彩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上掌握有效的内容延伸时间,避免盲目地延伸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音乐的魅力,为学生呈现更多的音乐鉴赏功能,呼应“学科综合”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更多音乐相关知识。

二、适当引导教学,避免“填??式”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鉴赏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由此可见,音乐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感受音乐、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知识的引导者,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美妙的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去理解音乐。就目前的音乐鉴赏课现状来说,很多教师都试图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明白音乐的内在含义,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可取的,学生并不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了解音乐传达的境界,无法真正融入音乐中亲身体验。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所经历的人生不一样,从音乐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若是过多地对音乐进行主观诠释,则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无益。

由上可见,教师在鉴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闪光处,不能以同样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和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不同的理解,教师要给予肯定,但是在学生的理解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此时教师应从作曲家意图出发,通过作曲家来侧面否定学生偏差的思维,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让课堂更加和谐。如在欣赏歌剧《卡门》时,由于《卡门》创作的背景情节较为复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不同的见解。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进行理解,教师都要给予

肯定。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篇9

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素质。通过感受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实现美育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受、分析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之上,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1]。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音乐则作为人文教育和以“美”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国各大高校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将音乐鉴赏课程进一步明确为所有高校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可见该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重视程度。

在行动导向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必然选择。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缺少音乐特色,忽视主体。音乐鉴赏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文学、地理、历史、美术、民俗等,课程实施以音乐的教学内容为主,相关学科知识为辅。但有些教师却认为“音乐鉴赏就是听音乐”。教师不断地、大量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倾听。也有人认为“音乐鉴赏课就是学生多听,教师多讲”,简单地把音乐鉴赏课上成听音乐外加教师讲解的传统模式。不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压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需求,忽视学生对音乐个性化的感受与理解,缺少特色。

2.忽视了音乐鉴赏课涵盖的知识量。鉴赏课程的乐理知识量较大,作为教师,必须进行课程的实施设计,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某些教师为了取悦学生,将没有联系的教学形式也牵强地塞进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中,使得本应该在课堂内完成的真正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被挤出了鉴赏教学之外。这样做可能确实使部分学生暂时地感到愉快和满足,但对于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计划和目的来说可能收效甚微。学生没有真正地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甚至使原本喜爱音乐的学生也逐渐失望,直至对鉴赏音乐失去兴趣。

3.滥用多媒体课件,缺乏设计。授课过程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堂课播放,反客为主。音乐具有抽象性和可塑性,它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是,如果将教学中的每个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在让学生初次欣赏音乐时就配上情节画面,这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使学生的联想跟随画面发展而进行,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内容都由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使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了多媒体的傀儡,教师只是起了灌输的作用,有悖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4.课堂教学形式化,缺乏有效模式。有些院校也设计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但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为合作而合作、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化”教学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会给教学带来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结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三、“三段式”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和音乐教材的各个部分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审美活动,有别于单纯感性审美活动的音乐欣赏,是欣赏与评判的综合,是感性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课程实践中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任务导向、体验鉴赏、拓展探究,具体设计如下表1:

表1 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设计

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向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音乐的鉴赏活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为:首先布置项目任务(任务导向),依次为学生寻找资料(课前),接着制作课件(课前),在课堂上进行鉴赏(学生介绍),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分析引导、引领项目,接着学生讨论,教师再分析引导找出鉴赏方法,再由学生鉴赏音乐,最后是拓展与探究,布置下一单元项目。其理论依据为: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可灵活运用讲解法、问题导入法、启发式讨论法、情感参与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鉴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问题的引领、启发和讨论中获得鉴赏的方法,使之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篇10

1.课题的提出

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一词最早源于美国,是multiple(多重性)与cultural(文化)的合成词,随着时展,该词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通用的流行词汇。学术界对“多元文化”作出如下阐述,“所谓多元文化,就其本质来讲,指的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加优秀,也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文化。”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从客观上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影响。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为音乐鉴赏教学打开了新思路,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更加强调音乐审美价值与文化遗产的价值,在这一理解基础上,我国音乐鉴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获得更加清晰的界定,要求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理解其他民族音乐文化,在文化与思想的碰撞中进一步发展本民族文化,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2.实施多元文化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2.1设计互动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2.1.1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多边互动教学,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等达到共同学习、完成音乐鉴赏任务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日常生活中接受音乐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加之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编排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采取贴合学生心理智力特点、符合学生审美能力和兴趣喜好的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使之在互动式的课堂活动中深入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2.1.2模式设计

为了更好地开展互动式音乐鉴赏教学,教师根据上述原则,以多元音乐文化体验为主线,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该模式为蓝本展开教学,有助于教师把握节奏和教学进度,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环境、自我等多重因素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新型多元音乐文化结构。互动式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如下图:

2.1.3探讨鉴赏学习

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角度和方式的多样化。以“月”为主题的多元音乐文化鉴赏教学为例,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鉴赏学习,强调课堂互动,教学氛围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显著。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听听看老师描述的是什么。

生(齐答):好!

师: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话音刚落,很快有一部分学生猜出是“月亮”,教师继续提问。

师:有同学知道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吗?

学生先后答出《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花好月圆》、《平湖秋月》等知名曲目。

师:很好!有谁还知道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学生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学生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学生丙: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在我国的文化作品中,月亮总是备受艺术家和文学家的青睐,这是因为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浪漫主义民族文化情怀,月亮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深远。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请大家感受音乐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音乐播放过程中,学生边听边思考,播放结束,大家积极发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言(略)。

在这一鉴赏课中,教师利用猜谜语、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展开互动教学,从教学手段、音乐鉴赏角度、教学设计等多方面体现多元化,效果显著。

2.2集思广益,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鉴赏教学要求以多元化课程体系为依托,音乐教学本身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仅凭教师的力量十分单薄,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丰富教学素材,完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在收集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学习音乐知识的习惯。与此同时,还有助于教师获取学生信息,了解学生兴趣喜好。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形成多元化的音乐素材库,并不断进行动态管理与更新。

以“汉族民歌鉴赏”教学为例,理论上该系列依据地域区分被划分为八个色彩区,分别为东北、西北、华北、江淮、江南、西南、湘鄂以及闽粤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收集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民歌曲目,并对这些歌曲产生的环境、背景展开调查研究,在课堂中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3转变教学观念,营造音乐鉴赏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鉴赏教学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多元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过去音乐环境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多元化音乐的积累,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批判精神的形成。鉴于此,教师应抛开传统教学中“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结合音乐学科自身特点,主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教师能够倾听学生声音,学生愿意表达自己观点,音乐鉴赏教学在平等的教学氛围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结束语

在多元化视域下,过去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1

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而与传统课堂相比,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相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快乐。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快乐的艺术,通过聆听、感知音乐表达情感,陶冶情操。音乐鉴赏课就是用音响传达情感的课程,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会感知情绪、表达情绪。而在生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体应该回归到快乐本原上来,老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的方法、手段将音乐知识、音乐的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在感知音乐快乐的同时感知着生命本真的快乐。而学生受快乐教学氛围的感染,在音乐的熏陶下,与老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探讨与交流,感受音乐带来的各种美的享受,学生自身也是充满活力的。

2、和谐。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是天地和谐的直接体现,音乐鉴赏课堂上的和谐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的和谐。和谐的音乐课堂可以使师生产生共鸣,课堂生态系统中各个生命体融洽相处,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其人格特征。而老师则可通过和谐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3、本真。如果教育有违学生的天性不仅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不能拔苗助长。生态环境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为其提供一个表达真挚情感的环境,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还可促进学生在修养方面有所提高。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宗旨,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提高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本真性情的发展。

二、改革创新――音乐鉴赏生态课堂与传统音乐课堂的差异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高中音乐鉴赏生态课堂中各个“生命体”有了本质上的转变:一方面,师生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老师在生态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主宰、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学习,转变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提高了对音乐的注意力、感悟力,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老师则成为音乐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其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之共同提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有次音乐课笔者走进班级时,学生们正在开心的谈天说笑、追逐打闹,还有一位学生不断敲打着课桌。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摆出老师的架子,而是对学生们说:“这位同学的鼓打的可不怎么样,让我来带你们听听真正的好鼓。”于是笔者当机立断将准备好的内容替换掉,提前换成了下一课内容――《非洲歌舞音乐》欣赏,学生们马上就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那节课的课堂气氛空前的好。

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转变。传统课堂上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让你学”,而生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则变成“我要学”,老师与学生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之共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相互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态课堂上老师运用歌唱、表演、创造等多种表演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继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种通过听觉、视觉、动觉乃至直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新的情感体验。

三、协调共生――打造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生态课堂构建的关键因素在于对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认识,而学生与老师是生态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要把握好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审美教育属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的范畴,与普通的知识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音乐本身属于声音的艺术,而音乐鉴赏课程则通过听觉形成审美感知。通过音乐所形成的审美感知无法由老师强加给学生,必须由学生从心底进行深刻体会,通过学生反复聆听享受音乐的美感,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表现。当然音乐鉴赏过程中,每个设计环节要科学、合理,以提高音乐的艺术魅力。例如学习古典音乐时,笔者设计了《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主题,包括两首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在欣赏《第四十交响曲》时,笔者就让学生分段聆听,并在每次聆听中都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聆听第一遍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仔细听下面这首歌的旋律是否熟悉”。笔者先播放台湾流行女子合唱团体SHE的歌曲《不想长大》,高中学生视SHE为偶像,她们的歌耳熟能详,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而这首歌的部分的旋律就出自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古典音乐经过现代时尚的编曲体现出特有的韵味,实现了古代与现代、中方和西方的有机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遍的时候笔者播放了莫扎特的原版作品,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原版音乐与现代通俗版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认真的听了第二遍,老师趁热打铁介绍莫扎特的音乐艺术特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到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第三遍播放之前,笔者又先抛出问题:“再仔细听一遍,尝试分辨这部作品是由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这个问题与之前的问题角度不同,学生需要仔细聆听、认真分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可以丰富其乐器知识。最后一遍,笔者先未提出问题,只是让学生仔细听一遍音乐,打开心灵,投入欣赏,欣赏完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歌曲与管弦乐对音乐的内涵表达哪种形式更加丰富,哪种形式的表现力更强?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回答“管弦乐”。于是,笔者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的问题“步步为营”,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古典音乐的深处。

篇12

音乐教学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之中,最具吸引力、最能打动学生情感的莫过于音乐鉴赏课程,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曲目中,启迪了思想,升华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因而,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程,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有效作用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当前的音乐鉴赏课堂中,还在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大锅饭”“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专业乐曲知识的讲解之上,而忽略音乐鉴赏课程本身应当关注的直观性问题。因此,笔者拟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浅谈如何把握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直观性因素,更好地搞好今后的高中音乐教学。

一、关注音乐本身,做好宏观备课

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将备课的重点放在音乐的东西上,如文字表面的一些东西,或语言文学,或德育教育。不可否认,音乐鉴赏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德育教育更是一大主题,但作为中学音乐课堂,还是应从音乐本身、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进行讲授和鉴赏。备课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教师应当从所鉴赏的乐曲本身出发进行到位而不越位的挖掘,如音程、和声、旋律等方面的东西。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也只有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而重视音乐鉴赏的直观性,也就是要从乐曲本身出发,而非只从文字表面做文章,过度地探寻一些主题思想、社会思潮、作者背景、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东西。音乐地文字资料能够提供一个教学构图,但不能向学生提供直观的声音,因此,在备课方面,音乐教师应当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所要欣赏的乐曲本身,深挖音乐特点,首先带领学生融入乐曲,而非融入文字。

二、营造音乐氛围,慎选导入方式

在课堂导入阶段,直观性教学主要表现在导入方式和导入内容两个方面。当前不少音乐教师倾向于故事性的导入模式,即以一个与本课所鉴赏乐曲有联系的小故事、小事件导入课程,如,在《人民音乐家——聂耳》一课的鉴赏中,教师普遍以聂耳的生平或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为导入突破口,首先以大量的篇幅和时间向学生灌输这些背景知识。当然,全面地了解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把握乐曲主题,但是,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想象和自我分析的机会。也有一些教师,偏重于专业音乐知识的讲述,在鉴赏之初,往往先向学生分析作品的题材、情绪、风格甚至曲式结构、创作手法,然后再让学生去听,这种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音乐知识,但也伤害了其积极性,一些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过分的填鸭早早地扼杀了其鉴赏的积极性。因此,有些脱离乐曲本身的导入方式不仅起不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还适得其反。因此,直观的新课导入方式应当从乐曲本身出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欣赏和自我分析获得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情境选择,做好直观教学

完成新课导入之后,便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在鉴赏课程的教学之中,应当重视教学直观性,做好两方面的细节。首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仪器,通过声、光、电的结合向学生提供并展示丰富的乐曲、图片资料。音乐中许多东西是抽象的,对于没有音乐专业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单纯的听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因此,教师应当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以直观的、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乐曲、感悟乐曲。

四、善于拓展升华,深化学生体验

音乐来自于生活,所有著名的音乐家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因此,增强音乐教学直观性的另一大方法就是通过教师设计一些课本之外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之中,深化对音乐的体验。每周一节的音乐鉴赏课程效果有限,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针对这一情况,音乐教师应当善于拓展课本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鉴赏兴趣,使其在离开课堂之后,依旧能够凭借所掌握的知识对所听到的乐曲进行自我分析和鉴赏。

总而言之,增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直观性,既有利于做好当前的音乐教学,又对高中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真正落实“直观性”要求,还应当从备课、课程导入、情境创设及课后拓展等各个方面入手,使音乐由无形变有形,由单调变具体,有表面变深层,最终事半功倍地搞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