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企业价值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的企业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司的企业价值

篇1

关键词 股利政策 现金股利

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并称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主要内容,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上市公司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是很值得研究的财务问题。

一、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股利理论

1.股利无关论

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于1961年发表了文章,全面地阐述了股利无关理论。MM股利无关论的结论是:股利政策不影响股价;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政策无关。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既无所谓的最棒,也无所谓最次,它与企业价值不相关。

2.税差理论

1967年法阿尔对存在税收条件下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税差理论”。该理论的结论主要有两点: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权益资本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因此,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现代股利理论

1.信号理论

该理论从放松MM股利无关论的投资者与管理当局拥有相同信息假定出发,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巴恰塔亚借鉴斯彭斯的信号模型思想,创建了第一个信号模型,这标志着从信号角度研究股利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的是公司内部人与外部股东之间的问题。在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保证经理们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成本理论大体上是沿着财务契约学派和公司治理结构学派两个分支发展下去。

二、股利政策的类型

(一) 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额政策:亦称稳定的股利政策,即对企业的投资者采用固定的每股股利额的股利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由于经营不善而出现削减股利发放额的可能。如果企业的收益下降,而股利并未减少,投资者则会认为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会好转。因而这一政策被广泛采用。

(二)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政策:投资机会和资本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两个重要因素。企业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采取较多的留用利润可以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带给投资者较多的资本利益,节约资本成本。剩余政策实际上是将股利分配作为投资机会的因变量,目的是降低筹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三)固定股利支付比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比率政策即企业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净利中支付股利,采用固定股利支付比率的股利政策。但由于每年股利随盈利频繁变动,传递给市场一个企业经营不稳定的信息。因此,很少有企业采用这种股利政策。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尚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股票流通权的人为割裂使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同股东利益关注点的不统一,往往导致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缺乏共同利益的指导。而上市公司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导致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诱因。

(二)政策影响因素下的企业融资需求

纵观我国上市公司历年来股利政策的变化情况,无可否认,政策向导性因素对其具有重大影响。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明确将再融资资格与现金分红直接挂钩,于是2004年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轮的派现热潮,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但由于融资的需要,超能力派现的公司数量也创了新高。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国有股股东的虚设、缺位,使得国有股股份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手中,即“内部人”控制。管理层为占有尽可能多的公司可控制资源,也会不惜侵占股东的权益,在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将利润留存而不愿分配股利。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一)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加快国有控股股权流通

合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上市公司平等分配现金股利,保护广大流通股股东的权益。自2005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工作开展以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了明显改善,已经实施股改的公司带头给了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现阶段我们应该加快股改的步伐,使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尽快完全流通起来,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二)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律环境建设,规范股利政策制度

应借鉴其他一些回家同股立法形式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现的做法,消除留存盈利过多的现象,并加强对低派现或不派现公司的信息披露约束,引导公司逐步实现股利政策的理性化。在重大派现事宜上,应明确引入流通股股东类别表决机制,使中小流通股股东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此外,红利税的存在使得新近分红越多,投资者的隐形亏损越大,取消红利税也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按公司制企业的要求,规定清楚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并且明确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既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手段也应该真正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

篇2

那么,对于知名品牌的(泛)大众产品,选择公关的市场运营方式,将可能达到其他方式所达不到的什么效果呢?

效果1:从品牌到强劲品牌的本质跨越

效果2:从知名度到美誉度的华丽转身

效果3:从行业名人到社会名人的层次升级

众所周知,强劲品牌形成的过程有三层,即产品-品牌-强劲品牌,其渐进式的标志分别为提供的服务内容-独特的价值定位,持之以恒的价值名副其实-品牌个性与能见度。如图所示:

在品牌的个性和能见度表现方面,公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试想,一个品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些是能在广告上说得清楚的吗?就算是说得清楚,那个说的费用是企业能承受得了的吗?就算企业有实力承受,以广告的方式去说能让大众信服吗,具备公信力吗?

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新闻的方式、记者撰写的方式、媒体主动报导的方式,效果是不是会好很多呢?

首先,新闻报导的角度就代表了媒体本身的观点,具备了权威可信度,其次,从消费者阅读的角度看,他们更愿意主动去阅读和了解,这是他们接触社会、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途径,在这里面的潜移默化比多次广告更能影响消费者,最后,从费用成本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最省钱的方式,比方说,广告一个字收费8元,而公关操作的软文,一个字收费也不过4元,50%的差价啊,只是换种传播的方式就能节省这么多的成本,太妙了

当然,采用公关方式做传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选对公关公司,好的公关公司是以销售为靶心,所策划的事件也好、新闻也好、活动推广也好,都是以产品的优点为潜台词,通过各种人们喜闻乐道的方式,结合媒体的关注点和时事的走向,设计出各种吸引和值得媒体关注的事件,并引导出正面报导,甚至能顺利登山头版头条、代表行业趋势等出现在核心版面及正版等,这些方式岂是广告所能及,这同时也是公关公司之于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

篇3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企业价值发展

伴随着竞争中创新速度的加快,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专业化的提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企业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得以发展与壮大,从而不断创造出被社会认可的价值。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竞争激烈的加剧,企业管理层需要打破传统的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概念,不能继续错误地认为利润财富的累加就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与目标。从本质上讲,企业价值并不单指企业过去资产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企业未来长远时期的发展规划与企业各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状况的预期。

加强智力资本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创造与提升必须以独特的竞争优势为前提,许多企业的管理层错误地将资产价值与资本价值等同对待,认为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资产等财务指标上的全部现金流量即为企业现存所有价值。当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容乐观的。相对于这种易于评估的价值,诸如人力资本、企业文化、思想等资本更具有价值。在企业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这三种智力资本不容易被对方所模拟与复制,也比较难以管理,因此,加强智力资本的管理,对于提升企业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价值体现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这样写到,在所有的资本中,价值最优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人永远是社会的主题,在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的今天,要想提升企业价值,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高度重视与挖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就不能仅仅要求现金流量的增加,更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素质,良好工作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员工加入到企业升值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本身具有的灵活性、稀缺性、难复制性等特点,人力资本能够成为企业特有的财富与升值的潜能资源,并不断开发企业价值,推动企业发展。

(二)结构及关系资本价值体现

篇4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国美控制权之争”注定成为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新闻事件,甚至成为现代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不管结果如何,都给其他已经上市或者还未上市的家族企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家族企业是否要上市、是否要引入职业经理人、大股东如何处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大股东如何处理与中小股东的关系、是否要引入机构投资者?这些给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战。

李心合(2004)提出,公司价值取向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股东价值取向模式,二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模式。杨雄胜(2008)指出,现代公司出于各种利益关系矛盾之中,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使之统一服务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成为现代公司成长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原始含义。钱海婷(2008)认为落后的治理结构是制约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家族企业要突破成长中的“瓶颈”,从长远来看,实行产权多元化是必然的,也符合企业成长的路径。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上市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财务学基本观点是财务资本发展观,其根本就是以股东的利益作为价值导向,上市家族企业尤其如此。这样的基本逻辑结构就是:股东是上市家族企业的唯一所有者,财务治理结构中股东占主导地位,治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具体政策是以股东的利益为导向。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上支持者有许多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共同所有者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等。共同所有权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Blair,1995)。托管责任理论认为,上市家族公司的董事会并非家族股东的人,而是公司资产的受托管理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董事应积极实施利他主义行为,以履行公司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业务。家族企业想要做强做大,上市融资是必然选择。然而成为公众公司就要披露信息,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

二、上市家族企业的内外交困

上市家族企业往往都是一股独大,以控股股东为中心的利益各方矛盾十分明显。长期的任人唯亲也造成了企业管理和运作上的不规范。

(一)上市家族企业利益各方的冲突。上市家族企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创始人家族控股,这时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比较突出。

控股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两权分离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公司治理是为了降低成本。显然,这对于家族企业的解释明显欠缺,家族企业更接近熟人社会,更加重视血缘、亲缘和情缘,体现了一种非正式契约安排和松散的制度约束。家族企业往往是家族人完全掌握了财务、人事大权,而经理人却被看作是“管家”。“国美控制权之争”可以看成是公众公司文化和家族企业文化在上市家族企业中的一次激烈对碰。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一些学者指出,虽然在大多数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存在问题,前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如不受制约,就可能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控股股东的独断专横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考验,这样一来许多中小股东也不顾及公司的利益,把赚取差价而非公司发展作为目标。

机构的介入。机构往往以“社会公众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外部股东的“话语权”。机构一般在大股东、中小股东和管理层之间起着制衡作用。

(二)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不规范。企业内部完善规范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家族企业有效治理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家族企业决策机制不科学,治理结构设计不健全,运行也不规范。

董事会权责不对称。董事会的职责是监督经理层的行为,保全公司财产。董事会不但要指导公司的战略,监督管理层,而且要对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维护有责任。然而在家族企业中外部董事通常都是由控股大股东提名的,这种提名机制导致外部董事难以保持其独立性,使得董事会难以履行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的责任。

激励机制缺失。经营者的薪酬以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奖金、福利、补贴、职务消费、股票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一般来说,基本工资奖金等属于短期激励措施,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不推行年薪制、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措施,经营者不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从而导致经营者没有积极性去服务企业。

缺乏监督机制。公众公司不是控股股东的圈钱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缺乏对大股东的监督机制,会使得大股东独自擅权,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结论

上市家族企业因为它的一些固有特征出现了新的公司治理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新问题。家族企业先天性的不足和相关外部环境的欠缺给上市家族公司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要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去探寻解决方案,促进家族企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钱海婷.四维度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分析[J].企业天地,2008(04).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篇5

【 正 文】

如何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财务评价,从而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股票投资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已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既有大量的传统企业,但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双高”企业。对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对于“双高”企业,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财务评价,并据此评估其投资价值,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将主要从投资者的角度,探讨目前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中“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差异。我们将首先通过对现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股票投资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恰当评价“双高”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不尽相同的两套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数据进行实证性分析,验证两类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说明“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价值来源的差异性。

一、财务评价与企业价值

一般而言,财务评价就是通过收集和选取与决策相关的各项财务信息,并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借以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不同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亦即不同财务评价主体,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的目的往往不尽相同。这些主体包括: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含潜在的投资者,下同)、债权人、与上市公司有业务联系的公司、有收购或兼并意向的公司、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上市公司的员工和工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本文主要从投资者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问题。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评价,其目的一般包括:(1 )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资本结构、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分配及现金流转的详情,以便做出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投资规模、放弃投资、转让股份等投资决策;(2)了解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等所有方面,对自己的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进行判断和估计;(3 )分析公司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对公司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4)判断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评估这个公司整体的真实价值,并将其与公司的市场价值进行比较,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以获取最大的收益。

企业价值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持续时间的综合表现,它不但度量了企业已有资产的获利能力,还体现了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战略适应能力。企业估价,就是对持续经营中的企业的经济价值所进行的估量。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了企业能力、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人的主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之后,对企业持续发展潜质的认识和评价过程。

投资者无论投资于“双高”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在可接受风险程度下获取最大的收益。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内在特质不同,价值体现的方面不同,价值增值方式不同,对它们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手段也就应该有所差别。传统企业要合理的配置、利用自然资源,依赖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来扩大再生产达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双高”企业具有如下特征:(1)“双高”企业主要是知识、智力的投入,在美国,有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60%。(2 )知识已代替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并已经成为使投资获得高额回报和员工获得高额收入的基础。(3 )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取技术上的优势,期望获得高额回报。(4 )企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双高”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风险,即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致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即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取得必要的市场占有量;三是财务风险,即对技术创新的前期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5)企业成长快。 “双高”企业往往是开始规模很小,管理上很不成熟,但凭借其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上日臻成熟的大公司。

传统企业多为基础性产业,由于技术、设备、工艺、生产相对成熟,企业大都处于成熟期,因而市场较稳定,风险较小。企业的历史业绩相对稳定,人们对其未来收益预期也相对稳定,波动空间相对狭窄,对投资者的激励作用不大。传统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将来收益的稳定与可预计性和低风险性上。“双高”企业则是新生事物,制度创新乃至企业、产品的创新都是有创新利润的存在(创新的边际利润大于创新的边际成本),预期的高额利润,对投资者激励作用大。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预期股利收益与市场利率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预期股利收益不断增大,则股价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也不断提高。“双高”企业大都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费用高,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其利润波动预期也较大。“双高”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将来收益的高增长与高风险性上。

公司价值本质上是由其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对于传统企业,企业未来业绩与历史及当前业绩表现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财务评价更注重企业“目前”价值的评估;而对于“双高”企业,企业未来业绩与历史和现在业绩表现之间没有联系或是联系不大,企业财务评价就应该更注重企业“未来”可能价值的评估。业绩评价和企业估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条件下,企业价值成为评价的核心,即评价体系的指标最终是与价值相关的。价值相关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盈利性(用货币指标计量);二是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健康性指标);三是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价值驱动因素等)。因为两类企业的价值体现不同,所以对它们进行财务评价所使用的财务指标体系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差异性:理论及调查分析

传统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股东利益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短期偿债比率、长期偿债比率和资产运营能力比率等五大类指标。其中,反映股东利益的比率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和股利支付率等;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和有形净值债务率等;反映资产运营效率的比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与传统企业相比较,“双高”企业财务特征的最明显之处就在于其高成长性。关于描述企业成长性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人们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

1.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中涉及的“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括了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六个比率指标。其中:

3.张俊瑞和邓崇云(2000)认为,从选择投资对象和基于长期投资的目标出发,投资人应当认真地分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及利润构成(张俊瑞和邓崇云,2000)。其中:

(1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2)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4.黄磊(1999)认为,根据企业成长期的特点,可以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同前)、净利润增长率(同前)、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来评价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黄磊,1999)。其中:

(1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报告期末股东权益)×100%

尽管人们对评价“双高”企业成长性和发展能力的指标选择存在认识上的一定分歧,但还是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共同认识:

1.增长率指标是最能体现“双高”企业特征的财务指标;

2.成长性既反映为经营成果(盈利能力)的增长,如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又反映为财务状况(资本扩张能力)的增长,如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和持续可能成长率等。

为了更好等说明“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具有一般财务知识的国内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分别从评价传统企业和“双高”企业的目的出发,判断各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重要性程度最高为7分,然后依次递减,最低为1分。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30%。调查结果详见表1。表1中的“平均分”为被调查者对各项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打分的平均值。由表1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投资者认为传统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应该有(按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取前18项):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市盈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净资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净利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2.投资者认为“双高”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应该有(按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取前18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市盈率、每股收益、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应收款项周转率、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和持续可能成长率。

3.两类企业财务评价共同的比率指标有: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经营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净利率、应收款项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每股净资产;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比率指标是:股利支付率、存货周转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评价“双高”企业特有的财务比率指标是:总资产增长率、持续可能成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4.无论对于传统企业还是“双高”企业,投资者最重视的都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利益这两类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是销售净利率、经营利润率、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及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等;反映股东利益的比率主要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及净资产增长率等。

5.投资者评价传统企业时,更注重的是其经营稳定性和股利支付的连续性。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所以存货周转率也是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指标。有形净值债务率更为谨慎地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有形净值债务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有形净值债务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有形净值债务率成为评价传统企业特有的财务指标,说明投资者对传统企业财务(负债)风险的特别关注。

表1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比较

按重要性程度

传统企业

“双高”企业

由高到低排序

财务指标

重要性程度

财务指标

重要性程度

平均分

平均分

1

每股收益

5.817

销售收入增长率

5.967

2

净利润增长率

5.467

净利润增长率

5.817

3

净资产收益率

5.350

净资产增长率

5.583

4

每股净资产

5.233

总资产增长率

5.550

5

市盈率

5.217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5.383

6

资产负债率

5.200

市盈率

4.850

7

速动比率

4.983

每股收益

4.700

8

流动比率

4.933

经营利润率

4.650

9

经营利润率

4.850

销售净利率

4.633

10

销售净利率

4.833

资产净利率

4.533

11

股利支付率

4.633

净资产收益率

4.483

12

净资产增长率

4.617

流动比率

4.367

13

存货周转率

4.583

资产负债率

4.317

1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567

速动比率

4.300

15

资产净利率

4.550

应收帐款周转率

4.283

16

应收帐款周转率

4.517

每股净资产

4.283

17

有形净值债务率

4.333

总资产周转率

4.267

18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4.233

持续可能成长率

4.217

19

总资产周转率

4.167

存货周转率

3.867

20

已获利息倍数

4.150

已获利息倍数

3.750

21

持续可能成长率

3.750

股利支付率

3.700

22

总资产增长率

3.617

有形净值债务率

3.550

6.投资者评价“双高”企业,并不看重其当前的盈利性和股利支付水平,而是希望公司将主要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以便将来获取更大的收益,即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从“双高”企业特有的财务评价指标来看,总资产增长率表示公司资产的增长情况,资产是公司生产经营获取利润、增加股东财富的物质基础,这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持续可能成长率是衡量公司凭借自身财力支持成长能力的重要尺度;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

三、“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财务特征差异性: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公司1997至2000年共四个年度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从传统企业中随机选取30家公司,其中15家选自上海30指数股,另15家选自深圳成分指数股。从“双高”企业中随机选取30家公司,其中沪市15家,深市15家,入选的条件是1997年~2000年三年净利润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0.20元以上。这30家“双高”企业中,大部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高科技领域,也有少数几家主营业务不属于高科技行业,但正进军高科技产业领域,拟以高科技产品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研究发现,两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有关财务指标平均值与均方差比较

计算值

传统企业

“双高”企业

财务指标

平均值

均方差

平均值

均方差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平均增长率(%)

7.58

14.04

48.24

38.63

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

-3.66

32.58

56.30

24.19

总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

13.64

13.52

53.76

23.79

净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

14.42

13.25

58.32

33.13

主营业务利润率(%)三年平均值

24.47

13.27

32.29

11.24

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值

8.85

5.51

16.80

5.06

2000年度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

71.58

64.85

84.19

16.19

2000年度每股收益(元/股)

0.26

0.20

0.52

0.17

市盈率(2001年4月30)

56.13

34.82

52.30

24.25

由表2数据可以看到, 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财务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归纳如下:

1.“双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6.36倍;“双高”企业的净利润三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而传统企业的净利润三年平均减少3.66%;“双高”企业的总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3.94倍;“双高”企业的净资产三年平均增长率是传统企业的4.04倍。可见,“双高”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显著地快于传统企业。

2.“双高”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明“双高”企业产品获利能力在不断提高,企业正高速成长,未来获利将会增加。

3.“双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值高出传统企业7.82个百分点,表明“双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获利空间大,因此发展后劲比传统企业强。

4.“双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三年平均值几乎是传统企业的两倍,说明“双高”企业在同样的资金投入下为股东创造的效益更多。

5.“双高”企业2000年度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比高于传统企业12.61个百分点,说明“双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更突出。

6.“双高”企业2000年每股收益是传统企业的两倍。说明“双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明显高于传统企业。

7.“双高”企业的市盈率(2001年4月30日)略低于传统企业, 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企业的每股收益偏低。

总的来看,上述实证分析结论验证了前文得出的“双高”企业和传统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差异存在的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企业与“双高”企业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价值来源不尽相同。传统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为股东创造当前财富的能力、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双高”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为股东创造增值财富的能力、获取未来收益的能力和高风险性。因此,投资者对这两类企业进行财务评价所关注的焦点就必然地出现了差异。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指标体系,而应为不同类型的企业设计不尽相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2000.财务成本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戴维.F.霍金斯著.2000.财务报告与分析:教程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杰弗里.C.胡克著:.1999.《华尔街证券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张俊瑞、邓崇云著.2000.上市公司分析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庆昌著.1999.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黄磊著.199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技巧.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文俏著.2000.高速成长88家上市公司.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篇6

市场经济体制与党领导的政治体制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使广大干部职工加深对公司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解,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因此,摒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调和呆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行而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发挥四个作用,把握铁通发展机遇

1.1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上发挥作用

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依靠强化企业文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发展角度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还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手段,其特点是注重核心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组后的中国铁通,就应该先打企业文化牌,这与公司“规范管理年”、“管理提升”活动的初衷是相同的,在强化“中国移动”品牌意识的同时,使“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理念体系在“中国铁通”员工思想意识中落地,促进其成为员工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判断标准,形成由价值驱动力所支配的内在约束力,从而提升铁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企业文化来提升理念,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1.2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宣贯上发挥作用

公司的战略一旦确定之后,就是战略的实施,那么作为党群工作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最快、最准确的将公司战略与领导意图贯彻下去,贯彻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从而为战略执行奠定思想基础。在这方面我们石家庄分公司主要采取三种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办好宣传载体。通过我们的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不仅要当好传声筒,还要当好执行者。宣传载体是党群工作的窗口,通过宣传公司各阶段重点工作战略及时传达领导讲话精神,以及市场、网运、建设、客服四大板块等各岗位战略执行情况,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对重要信息编发要认真核实,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与及时。

二是通过会议宣传,及时传递精髓。主要是通过公司月度指标推进会、经营中心部门的周例会,层层传达本月经营指标、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等。全面分析上月存在问题,并对下月工作提出要求,党群部门将领导讲话进行整理后通过小报印发,将领导指示精神迅速转递到每名员工。

三是深入现场调研,检验宣传效果。领导班子每月都不定期到经营一线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员工对公司战略及各项政策的掌握了解情况,对存在信息断层的部门或班组,在会议点评时通知本部门负责人引起警醒,同时在月度例会上不定时提问检查中层干部对公司精神和战略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畅通渠道。

1.3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上发挥作用

公司的战略在基层执行的如何?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偏差?在执行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以及执行中一些好的做法等等都需要领导层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做出决策。让领导及时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能否当好领导的耳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首先建立定期沟通制度,经常深入一线与员工沟通,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对公司各项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并整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不同形式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建立总经理联系人定期沟通制度,直接为领导听取一线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心声创造条件,为公司领导第一时间掌握战略执行情况以及战略落地搭建平台;三是健全信息上报制度。通过健全信息员队伍、完善信息考核办法、举办信息员培训等措施,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通过以上措施,为领导及时掌握员工思想脉搏、制定各项政策、决策中做到心中有数提供了依据,从而为凝聚员工队伍发挥了参谋作用。

1.4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提高凝聚力上发挥作用

“员工的心,企业的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站在公司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领导的高度落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纽带作用,当好凝聚队伍的传递者。因此,把发展企业与凝聚队伍连接起来,把关心员工和关心企业统一起来。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在三件事上下功夫:一是发挥党团员作用,积极组织党团员,紧密围绕市场、网运、建设、客服四大板块针对不同阶段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利用双休及节假日,积极组织党团员参加现场营销宣传,不断激发员工的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拼搏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关心员工生活,开展送温暖活动。在坚持做好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日常送关怀的工作的同时,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状况,让员工及时感到组织的温暖;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技术竞赛,不断丰富员工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提供了保证。

篇7

我们可以将对企业的解释简单地分为广义、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剖析。狭义的的家族企业,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血缘与及婚姻为纽带,继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以及一个家族对企业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的企业。广义的家族企业,便是基于狭义的家族企业上全面发展而成的现代企业。

2.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从家族企业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应当是没有分离企业的所有权与及企业的管理控制权,这两权是否合一不分离往往是被人们界定该企业是否为家族企业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理所当然地两权不分离、紧密结合也就被人们认定为家族企业最明显的特征。

(2)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家族成员的基础上

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是亲属关系之外,还是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具有久远历史的家族企业,各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些关系甚至可以跨越几代人,远远超过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而家族企业的创办人或者董事长就被视为一个家庭的大家长,企业里所有的成员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里面的各位家庭成员,在大家长的领导和带领下进行工作。

(3)家族企业的封闭性

在家族企业中,无论是从人才的聘用还是资金的运营来源等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当企业发展壮大了,当家族企业也会在以家庭成员为管理人员核心,招聘家族以外的人才。资金方面,当企业资金流动运转出现困难或者需要扩大业务发展时,有的也会接受其他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当中,让外来投资者占很小的一部分股份,可是是建立在没有威胁到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的完全掌控权利的基础上。

二、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股权结构集中度高,资本结构单一,决策集中度也高

由于受到我国金融政策的影响,规模较小的家族企业想要从银行获得资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对国有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因此,我国的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是依靠家族内部成员筹集,因此导致了我国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单一这一现象的形成。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家族企业中一个人创办或者夫妻一起创建总计约百分之八十,并且创办的资本绝大都来自于家庭里面。

2.家族企业所有者经营理念的缺陷

有些家族企业缺乏对市场状况的准确判断,而盲目的去发展和追求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把鸡蛋分在了过多的篮子里,最终的结果适得其反,导致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经营困难。有些家族企业经营者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诚信意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账目不清、偷税漏税等缺乏诚信的现象,这些不合法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一旦被披露发现,还会让企业和企业所有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得不偿失。

3.缺乏家族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文化是指在家族企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的管理模式为特征的企业文化。甘乃迪(1982)曾说,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深化、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目前,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我国的家族企业还是比较模糊的,虽然有些家族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家族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大力地推进企业文化,但是都是属于比较表面的。

三、对存在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公司制定阶梯式的薪酬发放管理制度,每个职位、每位员工薪酬的多少不再是由总经理一个人来既定,薪酬分为管理层和非管理层,其中每个阶层还要根据每个职位的特殊性,例如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公司付出的贡献的大小和工龄等来衡量每位员工实际该得到的薪金酬劳。

2.摆脱人才困境

篇8

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联系企业的发展,要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为企业经济服务好。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际工作之中,这样两者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企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中心工作,只有企业得到发展,国家利益才能得到维护,消费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真正体现“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政治”,又要贯穿“经济”,应当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卷烟经营销售各项经济目标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多站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能与烟草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步。

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员工实际问题

烟草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引起的,在做好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要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例如在处理员工的收入、福利待遇和下岗员工的就业问题和实际经济困难时,一味的讲道理让员工体谅企业现在所面临的难处,让员工提高思想觉悟自己先想办法克服困难,企业在有能力解决员工的困难时再去解决。这样不考虑员工现在所面临的处境,不能真正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这种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其目的就是让全体员工得到实惠,使其热爱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台山烟草分公司有位员工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经济承担不了这巨大的医疗费,公司闻讯立刻向员工发动倡议,为该员工捐款,在160多位员工共同努力下筹到两万三千多的善款,同时以公司的名义向政府的相关部门联系,得到相关部门的各项困难资金补助,该员工接到善款的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地说:“谢谢公司为我做的一切,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因此,企业应把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解决他们思想问题的前提。对企业的困难员工自身的确需要考虑,但同时企业也应当想方设法地解决员工所面对的困难。当员工反映问题和遇到困难时,企业要关心员工,想方设法的帮助和解决,能办到的事就要积级主动地去帮助解决,即使一时办不到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给员工耐心地讲清原则、制度和道理。

通过对员工思想上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而通过对员工实际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对企业的忠实度。需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同时对员工进行关怀和帮助,这样使员工和企业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做基础可以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踏踏实实认真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台山市烟草分公司近几年来在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时始终紧密联系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如在工资套改、福利待遇、员工下岗等方面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员工,以维护员工利益为从发点,不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和收入,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总之,要想与时俱进的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实际问题密切的联系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的实际问题相分离效果必定事倍功半。

三、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企业的规章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将它与企业的规章密切联系起来。台山市烟草分公司近几年来十分注重将企业的规章制度融汇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首先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管理和行为,并在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逐步渗透进去。烟草企业要对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进行引导,通过用一些事实案例与员工进行交流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在与员工交流中一定要注意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这样使员工能够在内心的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真正的理解透、感受到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样融规章制度教育于谈话交流中进行更容易得到员工们的认同。通过对员工进行贴近心扉的思想教育和严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培养出他们优良的思想意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烟草企业要做到纪律严明、制度规范,就需要与时俱进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新阶段里,要切实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规章制度联系起来,要充分体现出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性,保证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实用性。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相互推动,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体现出国企的企业文化的特色,在国企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国企的企业文化中,努力加强国企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是当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特色,它的基本内涵要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和实现,并以此为目标,强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弘扬企业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企业员工的爱国精神,提高他们的劳动思想和精神境界,排除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倾向。而企业文化是说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形成一种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规则。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关系密切。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可以为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其提供精神理念和动力,以及各种精神思想等相关形式及载体。反过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能深化企业文化内涵,还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综合性运用。

二、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当前,在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两者融合的误区:首先,对形式主义的误区。部分员工容易认为一些号召性的标语和检查、评比工作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是做表面文章,对上级领导喊口号,对下级群众有应付嫌疑,造成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的泛滥。形式主义在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中的危害非常大,缺乏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使国企的一些问题流于形式,给国企带来严重危害,如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党群关系,破坏党和企业的声誉,造成各种不良影响等。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化,容易出现两极倾向,一是极端扩大化,二是极端消极化。因此,有的国企会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并不断扩大和拔高这种作用。还有部分国企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没有多大联系,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清,对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视而不见,认为都是耍嘴皮子和营销手段,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融合中的措施和途径

国企应该重视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总体文化建设做贡献。首先,要建立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它也是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应该遵守和推崇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信念、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要包含企业的基本特征,体现出企业的管理特色和鲜明的主体性。比如,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全市统一经营、城乡一体的大型水务集团,打造全国一流水务生产和服务供应商。这种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企业和员工的愿望。其次,企业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员工是企业的形象,需要与不同的企业打交道。因此,企业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对企业行为准则进行草拟和分析。例如,南京水务集团的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政府放心、用户安心、服务贴心。这种行为准则,简洁、有力,浅显易懂,使人一看便知企业的发展理念,即讲究诚信和高效,讲究现代化和踏实做企业。然后再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行分析,例如,可选择尽职、合作和修养。这几个行为准则的提出,有力说明企业要求员工素质好,人才尽职尽责,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责任感,拥有团结精神,讲究和企业大趋势保持平衡。

目前,我国国企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改革还有待提高,需要企业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国企的企业文化走向基层,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张逊瑜 单位:南京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城东污水处理厂

篇10

一、引言

企业信息披露能够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并影响资源配置。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传统财务报告越来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企业价值信息披露成为企业信息披露改革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对于企业价值报告以及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所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围绕着披露什么、何时披露、以什么方式披露等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蒋茵(2003)认为企业价值应是其整体的市场价值,在保留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推出企业价值报告是十分必要的。郑军(2006)对企业价值报告质量进行了研究,认为评价企业价值报告首先应判断所披露的信息是否符合信息质量特征并驱动企业价值;其次应判断是否能够维护企业利害相关者的利益。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现有文献中,对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实际上,披露企业价值信息不仅可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为资本市场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企业价值本身也具有增进作用。本文将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二、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涵义

一般来讲,企业的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过程(Owusu-Ansah,1998;Choi and Meek, 2005)。财务报告是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但这一披露模式由于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而逐渐受到诟病。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研究并建议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作出重大调整,强调面向用户的改革导向(张家伦,2010)。此后,普华永道会计公司于1997年开始执行其积极倡导的企业价值报告(Value Reporting),企业价值信息披露即成为伴随着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热点问题。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必须与企业价值相关,或者均不同程度地对企业价值有影响,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模式、企业风险、企业家理论以及企业声誉等。企业价值信息披露最主要的特征是将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结合、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以及强制性信息与自愿性信息结合。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主要采用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对非财务信息以自愿性披露为主,其披露模式可分为定性描述与事实性描述(郑军,2006)。

企业进行价值信息披露对于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了解企业未来价值。普华管理公司研究认为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能够增加股东价值,提升投资者对于企业管理团队能力的信赖,并是一种新的资金募集途径,能够使更多的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股价的波动性(张家伦,2010)。实际上,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止于此,本文认为企业价值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绩效也有影响,接下来将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

三、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论证了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Spence(1974)和Rothschild and Stiglitz(1976)研究认为,企业绩效较好、价值较高的公司更乐于较为完整、及时、真实地披露相关信息。那么,企业价值信息的披露是否也能反过来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呢?对于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价值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超额收益、公司股票以及公司盈余四个方面对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价值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尤其是股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Merton(1987)指出,当公司信息披露无法达到要求时,投资者对该公司的股票进行估值时将要求信息风险溢价,从而使公司资本成本增加。Botosan(1997) 以美国机械行业1990年的122家公司为样本,发现在控制了β系数和公司规模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与由四期剩余收益模型计算的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Bhattacharya et al.(2003)以34个国家1986―1998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得出同一结论。Francis et al.(2004)发现在控制β系数、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越差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越高。Ang and Brau(2002)、Schrand(2002)等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认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加强信息披露有利于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投资者对发行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IPO的筹资成本。

我国学者曾颖和陆正飞(2006)以我国深圳证券市场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样本公司边际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汪炜、蒋高峰(2004)以2002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披露的增多有利于提高公司透明度、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王华和张程睿(2005)检验了2001―2003 年IPO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IPO 筹资成本显著正相关,意味着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将对其筹资成本有所改善。

企业进行价值信息披露,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有利于投资者作出合理决策进而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二)价值信息披露与超额收益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企业在股利政策、内部控制信息、财务预测信息等方面的披露能够带来更高的超额收益率。Asquith and Mullins(1983)检验了首次发放股利的市场反应,在控制了其他同时公布的信息之后,他们发现首次发放股利的信息会产生正的超额回报。蔡吉甫(2005)发现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年报公告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较之简单披露的公司显著为正,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事件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陈共荣(2007)、王玉涛(2007)也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何亮(2005)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盈余波动信息的传递效应与其盈余变动方向相关,其中正向信息(如业绩增长)较负面信息带来更高的超常收益率。

在研究信息披露与超额收益相关性过程中,笔者认为在将超额收益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表现时,还应综合考虑企业并购事项带来的商誉等因素与超额收益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以尽可能准确地检验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程度。

(三) 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股票

朱和汪辉(2009)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在公平信息披露规则实施前后的盈余公告事件为样本,研究结论发现公平信息披露对公司收益波动性具有影响,规则实施后公司收益波动性显著下降了。Madhavan(1995)研究表明,公司股价和信息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Healy et al.(1999)发现对于增加披露的公司,其股价在同期有显著的上升,而这种股价的上升与公司当期的盈余表现无关。Gelb and Zarowin(2000)发现,公司的披露策略会影响信息渗入股价的速度,较高披露级别的公司具有较高的股价。Krishnamurti et al.(2005)以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跨国上市的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公司具备较低且有效率的买卖价差、更好的交易深度以及逆选择价差特征。Eflin et al.(2005)以买卖价差与交易深度作为市场流动性的衡量指标、以财务分析师列举的公司信息披露政策数量为变量,研究公司信息披露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关系,得到其有助于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的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发现,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公司股价的提升,而且能够降低公司股价的波动性,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公司股票价值及波动性和流动性的改善表明,一方面,价值信息披露改善了投资者对于公司的预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股票价值及其特性也是公司绩效的直接体现,这表明公司的价值信息披露也促进了公司绩效的提升。

(四)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盈余

Fombrun and Shanley(2007)、Fombrun(2008)等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声誉价值提高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关系,能对公司盈余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唐跃军、程新生(2005)依据实证调研的数据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得出信息披露指数,并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净资产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机制对于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王茜(2008)以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状况及其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业绩越好。

由上述文献结论可知,企业价值信息的披露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能够影响公司的盈余水平,改善公司业绩。这可能是由于对价值信息进行了披露的企业,知道投资者将得到公司更多的价值信息来对企业进行判断。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信息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外部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者,从而促使管理者更加努力经营,使公司盈余水平上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视角分析了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价值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成本、超额收益、公司股票以及公司盈余四个方面对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认为企业价值信息披露有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更有利于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能够提升公司股价,降低公司股票的波动性,增强股票流动性;能够改善公司盈余。因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绩效是具有积极影响的。但是,本文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后续将对企业价值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以及企业价值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等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验证本文得到的理论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 Asquith and Mullins.The Impact of Initiating Dividend Payments on Sharedholders’ Wealth [J].Journal of Bussiness,1983(56)

[2] Bhattacharya U,Daouk H,Welker M.The World Price of Earnings Opacity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641-678.

[3] Botosan, Christine.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 Accounting Review,1997,323-349

[4] Francis J,Lafond R,Olsson P,et al.Costs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 [R].Duke University,2003.

[5] Healy P M,Hutton A,Palepu K.Stock Performance and Intermediation Changes Surrounding Sustained Increases in Disclosure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6):485-520.

[6] Madhavan A. Security Prices andMarket Transparency [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995,255~283.

[7] Rothschild,M. and J.Stiglitz. Equilibrium in Cooperative Insurance Market. Quarterly [J].Journal of Economics,1976,(90):629-649.

[8] Spence,A.M.Market Signaling [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9] 陈共荣,刘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J].系统工程,2007(10).

[10] 何亮.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管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5.

[11] 聂萍,陈共荣.分部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9).

[12] 唐跃军,程新生.信息披露机制评价、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业绩――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调查[J].管理评论,2005(10).

[13] 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2).

[14] 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J].会计研究,2006(2).

[1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

[16] 王茜.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5).

[17] 王玉涛.审计独立性 会计信息质量与市场反应[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11).

[18] 杨飞.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公司绩效――基于2002-200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情况,2007(8).

[19] 张程睿,王华.公司信息透明度:经验研究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06(12).

[20] 张宗新,杨飞,袁庆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能否改进公司绩效?――基于2002―200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0).

篇11

一、引言

创业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成长性强的新兴中小公司提供融资场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群体之一,随着中小企业板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以2006年113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结构各指标变量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样本选取和研究变量

1.样本选取

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本文选取2006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大部分数据为手动收集和间接计算获得。

2.研究变量设计

本研究的关键变量是企业价值和公司治理结构。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价值的变量。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利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公司价值。净资产收益率等于企业的税后利润除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对公司价值的测量,具有很强的可信性。

(2)解释变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在分析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出对公司价值有显著影响的治理结构变量。

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2.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为10%的水平下显著,**为5%的水平下显著,***为1%的水平下显著

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CS1与CS2_5与ROE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且CS2_5更为显著,说明了适当的分散股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LN_B与ROE呈现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即董事会的规模越小,公司的价值越高。DOU与ROE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董事会主席与CEO两职合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BNA、DDR均与ROE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对高管有效的激励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都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3.多元回归分析

将所有解释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回归拟合,回归结果如下:

该回归方程的F检验值为8.017,显著性0.001

四、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适当集中的股权和适当分散的股权都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对高管一定的激励以及投资者的投资都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主席与CEO为同一人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了董事会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其规模过大不利于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同时,独立董事在中小企业中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公司决策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通过股权改革,逐步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篇12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市场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主要由三种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来决定资源配置,这三种机制就是市场调节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这三者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并且市场在反映和调节资源配置时比较客观,也比较及时和准确。但市场是存在缺陷的,比如没有能力界定和有效保护产权,不能防止和有效解决外部经济效应等,因此政府管制和企业的存在对于弥补市场的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通过公司治理,即激励约束、利益分配、权力协调等方面的合约来替代市场价格机制,实现比市场更高的效率,但企业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任何一个单个的企业掌握的资源和信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在资源配置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重复和浪费,而且企业是盈利为目的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会产生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政府干预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是不可缺少的。

而政府由于其特有的强制性和可覆盖全社会的普遍性,其运用宏观调控力在市场发展和企业的经营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引导或限制作用。

二、公司治理与政府管制的现状

(一)政府管制较多

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总体来说,我国政府的管制比较多。在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政府通过控股的方式实现监管,实际上有很多副作用,如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比例偏低;市场的作用无法发挥等,妨碍了市场通过它特有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的监督。政府对很多企业的另一个管理方式是委派人员去企业做管理人员,企业的高管同时又有行政职务,“经理人市场”的优胜劣汰起不到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会将其自身的社会性目标内部化到其控制的公司中,而公司承担政府的社会性职能必然会使公司活动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并进而损害公司价值。较多的政府管制实际上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

(二)公司治理的目标不清晰

对于公司治理目标,目前主要的观点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这个观点存在很多缺陷。

第一,股东价值取向忽略了利益相关人的重要性,这些利益相关人包括企业员工、客户、公司所在社区、环境,甚至包括股东自己的长远利益。

第二,股东利益最大化预先假定了市场始终是有效的,而且能及时作出相关的反应,但是企业太强调生产目标、市场影响和利润率,就会引起像危险产品、环境污染、经济困难,以及厂区面临倒闭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如果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即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而我国的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并且是以代表国家股的董事为主体,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在票数上处于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

激励机制不够有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工薪制上,经理层和员工的收入与公司效益联系不紧,无法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完善公司治理,转变政府角色,提高企业价值

(一)转变政府角色

将政府角色由干预转向服务。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确保公司内部治理功能更有效的发挥。只有以一个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为基础,公司治理才有了顺利实施的条件,企业价值才能得以提高。

应该引入新的产权所有者,适当的降低国家所持有的股份,把企业放到市场中,让市场通过“用脚投票”、债权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督鞭策,但也应注意的是,国有股不能太小,股权结构过于分散,不能实现对关键性产业的管理,应将国有股控制在一个比较适当的范围。

(二)明确公司治理目标

公司治理目标不简单是一个为谁治理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将企业看成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各利益相关者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都承担风险,因而都应拥有相应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讲,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而且认为将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赋予股东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开放的大型公众公司股权极为分散,股东们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心理使得股东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监督经营者行为和防止公司资源的滥用。

公司治理目标在财务上应表现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社会财富最大化等。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即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并不仅仅是股东,而应拓展为出资者、债权人、经理、员工、供应商与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企业的治理活动应围绕着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而均衡展开,并最终达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的目的,强调公司治理应由“单边治理”转向“多边治理”。

同时,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如果完全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也就是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不现实的,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应适当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

(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1.强化共同治理原则

共同治理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效率,使企业的经营朝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迈进。首先,共同治理有助于克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个人决策、集体负责的现象。共同治理要求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表决、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同时企业经营者行使日常生产经营决策权,并对其后果负责。一旦经营者采取以损害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时,由董事会对其实施惩罚。监事会则代表除经营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独立地监督董事会及经营者的行为。其次,共同治理也有助于克服政府的“廉价投票权”难题。因为共同治理引人企业员工、债权人以及其他非国有股东共同监督,这就可以在客观上弱化政府的监督失灵问题。

2.优化董事会结构

董事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进行有效的决策、监督和评估,因而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董事会中引人一定比例的外部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既不代表出资者,也不代表经营者,而且与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没有深层次的经济利益关系,其独立性表现在其必须以企业的利益为首位,必须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行为出发点,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