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09:32: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时代在改变,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无论是在文化素质方面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合格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趋势,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提升适应能力的最佳阶段。初中生的社会适应,包括社会环境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自我适应等内容,其中社会环境适应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适应社会环境是指学生不仅要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乐观对待身边环境的改变,不急躁。面对环境的改变,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逐步适应环境,逐步成长。
二、开展多种教育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在享受民主中学会民主的态度,在被尊重中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在信任的目光中增长自信,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与人为善。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严于律己,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使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把自身置于集体之中,从周围环境和其他同学身上汲取营养,取长补短。还可在教室里悬挂名人书画,办好校报,以启迪心智;举办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开设“心灵之声”广播,引导学生进行心声交流和析疑解难;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引导学生和好书交朋友。这些活动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二、建立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
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可实行自荐演讲上岗制、一日班长负责制、文明示范轮岗制等民主化的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岗位,各尽所能,在不同层面获得锻炼、提高的机会。其次,还要在班级中倡导合作竞争的精神,开展“争创优胜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纪律、专长、卫生等方面展开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活动,以“赛”促团结,以“争”显才干。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竞赛中协调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久而久之,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设浓厚的舆论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正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中需要航灯,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催人奋进的班级舆论。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午间八分钟等渠道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结合班级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对班级的不良的现象进行分析,向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同学学习,增进学生们对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健康心理的认识,让“我能行”、“我真棒”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此外,还应适时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挫折体验,使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若缺乏坚强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将来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荣誉和失败,不要把荣誉看得过重,不能因为一次没评上“三好学生”,甚至没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产生心理波动。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挫折面前鼓足勇气,树立继续前进的信心。
四、架设沟通桥梁,适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性别、智力、身体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教师在矫正时,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架设起沟通桥梁,通过个别谈心、开设“心之声”信箱、“心里话”日记、周记等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及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做心理疏导,让每位学生都微笑度过每一天。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更要以爱动其心,以理导其行,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微笑、多赞美、多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期盼,从而自觉学习,奋发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综述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而找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一些创新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措施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起步晚,发展缓慢等问题,虽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期,有关部门对某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1]。调查结果如下图。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几个大的方面: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图1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1.1 学习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而学习,而在学习中体会不到乐趣,缺乏探索知识的动力。(2)学习目标模糊。每个学生都匆匆的行走在自习室的路上,但当问起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时,却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很多同学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大多学生的目标是“不求精耕细作,只求考试过关”。(3)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差的学生并不多,但是他们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其成长。
1.2 情绪问题
学生成功要有稳定的情绪状态,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大学生表现出很多亚健康的症状,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这些不良情绪有:(1)抑郁症。表现为心中情绪低落,常伴有身体不适、缺乏睡眠等。(2)情绪失衡。高校学生的社会情感强烈并且丰富,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易于波动。
1.3 人际关系问题[2]
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和学习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地方同学的生活习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际关系问题。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受到父母过多的爱护,使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这势必会对一些独生子女造成困难。在大学中,很多学生为了打发时间和逃避孤独,去谈恋爱,但是谈恋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而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则最终会诱发心理危机。
1.4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将大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生活自立能力差。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但是目前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目前的大学生都出生在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条件变好,大多数学生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在大学中,当他们面临来自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在毕业后,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心理准备不够,无法承担由此产生的挫折。
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
2.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广泛关注。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心理,文化,专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制动性有很大帮助”[3]。2005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研究及评价等。由此反应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4]。
2.2心理健康教育正陆续开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变革也日渐增多,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成长过程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成长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更多人的心理出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多,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不少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清华大学于1988年正式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教育部也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高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有所加强
各省市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通过诸多途径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培训,例如:举办专业培训班,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及专业,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健康教育咨询师等。各高校对健康咨询师的标准加高,只有通过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的人方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也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要求各高校按照1:2000来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各高校也根据要求进行了专业咨询师配备,因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已经有所加强。
2.4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并由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1年9月以后,至今培训了数千名学员,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基本设置了地方性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以及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备案,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应的专业,从各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目前各省也响应了国家政策,成立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肯定,并被列入到国家大学生培养计划中,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和系统化起来。
3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3.1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简单,主要表现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同,某些高校认为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应取消思想教育课。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教育,这样就会泛化心理健康教育;要么用思想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过于简单,只是灌输道理和说教来解决学生焦虑、抑郁、厌世等心理问题,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3.2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网络空白”
现在,高校都安装了校园网,校园周边也有很多的网吧,我国大学生随之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者者将之称为网络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上课走神等症状。在大学中,学生会产生网络恐怖、网络上瘾、网络恋爱、厌学逃课等问题,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和网络结合起来,把网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工具。
3.3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从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包括德育教师、心理学教师、 医务工作者等。近期,对北京等地高校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5]。根据下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队伍中大多数人不是心理学专业,不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测量技术,也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而心理健康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如果不懂心理咨询的知识,则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产生伤害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应该具有如下素质要求:(1)职业道德高尚;(2)品质优良;(3)全面的知识结构。
3.4在教育形式上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和其他社会因素相结合。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与发展,家庭成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将影响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应当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庭成员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校园的界限,延伸到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4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措施
4.1 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目前,大多高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版本没有统一的规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和现在的社会发展同步,教育效果非常不理想。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和缺乏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都过于模式化,至使学生越来越讨厌心理健康课,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心理健康课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顺利进行。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都未成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此时更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从家庭和校园两个方面着眼,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措施展开探讨。
一、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改,减轻学生负担
当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等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大量占用了小学生的自由时间,多数小学生不仅要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还要在家长的强迫下学习很多特长,小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踏上应试的道路越走越远。学业和课外的诸多压力使他们对教师和家长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产生焦躁、忧虑、易怒等情绪,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做出反驳家长、敷衍教师的举动。对此情况,作为小学教师,应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规律,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健康发展,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空间。
二、以身作则,使其建立正确的社会性认知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小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对教师的感觉也会有所转变。在低年级时,学生对教师尤为尊重,并会带有一些依恋,教师于学生而言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会下意识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因此,对待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教师务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小学生的表率。之后,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对教师产生一些质疑,只有教学严谨、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此时,教师应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会他们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评判。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国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价值观未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工学校的教育现象,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技工学校更偏重于实际技术应用的的教育,往往会忽略掉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人才也开始需要全面性的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心理健康,又如何来加强心理健康呢?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技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迎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越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就更加要求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中国的现阶段,发展越来越迅速,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不可或缺了。而对于技工学校来讲,很多在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比同龄人要低一些,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的机会也不多,而且都是属于较早进入社会的一类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只有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接触到社会真实的东西时不会被所面临的压力所打到,也可以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正面的影响,避免他们走上歧途。
二、目前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
技术学校的学生也大多是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情绪不太稳定,在自我认知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困扰,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主要体现在比较自我,比较敏感,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学习也感兴趣,对未来产生迷茫,对即将步入社会感到恐惧。我们还要认识到一个问题是,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比普通院校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更早进入社会,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他们身上都担负着经济的重担。
2.学校方面的问题
技工学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校,它着重于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方面,为社会输出专业型人才。所以,技术学校一般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很多技术学校忽视了基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学校一般在设置课程时就会以技术授课为主,不管是在文化知识上,还是在体能培训上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也会因此忽略对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应对一些问题时,可能从思维上产生一些偏差,从而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三、加强技工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措施
1.设置相关心理健康课程
技术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也是一定会要再课堂上开展的。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还能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是自己以后再面临社会社会,做好自己工作的必要因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之上,学生们可以树立起健康的心理意识,可以了解到基本的心理调节知识,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很大的帮助。
2.增设心理咨询与辅导部门
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生是很敏感的,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旦他们自己心理出现冲突而难以得到缓解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部门非常的有必要。学校应该积极地增设一些例如书信咨询、网络交流、和专门辅导等各种措施来为排解学生心中的问题而服务。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相关的讲座和报告之类的团体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一些影片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保密性,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都是很敏感的,我们要充分考虑他们不想被人知道自己隐私的心理。通过上面的这些活动,就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使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可以产生针对性的帮助,并且这种比较私密的交流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素质
要想提升技术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老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只有老师自身的素质够硬,才能在教授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在课本的选择上和课堂的设置上用心,还要在教师的选择上花费功夫。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的情况,还会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外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排解和疏导,避免他们产生身心的不良反应。一个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还会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有利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教师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心,这样就避免学生走向极端,做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情。
结语:
技术学校为我国培养了很多的专业性的人才,但是,我们在培养其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掉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还会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我国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技术学校一定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一个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我国的人才不仅拥有高技能,还拥有高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3-02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二、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所谓自尊心,是指个人要求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是个人需要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和地位的一种内心体验。自尊心人皆有之,但有许多家长和教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在教育幼儿时不注意方法,对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常在孩子的同伴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促使幼儿养成报复、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尊重他们,多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四、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就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相反,如果幼儿入园后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多数孩子会哭泣,会拒绝,不久后哭泣虽然会停止,但仍会表现出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会以破坏玩具、打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怒火,这说明:一个感情温暖、心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如室外设置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动画或卡通画;室内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图书,幼儿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区、娃娃家等活动区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引导孩子在这些区域中,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置游戏内容,逐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合作,还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由地去观察、探索:为什么肥皂水会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那里去了?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想象与思考。
总而言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方文艳.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做了明确规定:
(1)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由“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承担。该领导小组由主管局长牵头,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其常务工作由德育处具体负责。
在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具体指导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规划制定、人员培训、课题研究和检测评估等方面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2)各区、县教委要成立区县一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市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推动本区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各中小学应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德育处、教务处、年级组和团队负责人组成,调动校内务方面力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地实施。
(4)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逐步形成市、区、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和实际效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也要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重要依据。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将委托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及评估指标细则。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纲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拓宽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4.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纲要》规定:
(1)凡在校内从事专职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教师,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市领导小组与指导中心将组织力量培训高水平的师资,以满足学校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44-01
一、当前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学校的心理教育都处在极为落后的状态之下,学校自身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咨询体系,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的配置数量较少,有着几千名师生的大型学校也就配置着2―3名心理咨询师,导致小学校的心理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的领导和学校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严重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心理教育的失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素质的的欠缺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的素质高低及教学水平的差异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自身行为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疏导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科学化的引导方法不可能引导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所以作为心理教师要全面化的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健康的生活与学习,摆脱心理阴霾。
3、缺少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
要想促进学生茁壮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心理疏导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师掌握正确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咨询意识,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里的所说的科学化的心理教育方式不仅是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育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性意识进行特殊化的教育,就是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看作是学生,自己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缓解心理的压力,排除忧郁状态等。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要想办法来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心理与现实世界相互的联系起来,用积极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针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的控制策略
1、建立高效多元化的心理教育体系
面对现在小学心理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特点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心理教育人才的引进和相对应的教育资源的普及,在面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都要配置着相对应的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着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学科教师更应该转变自身的领导思路或者是教学思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学业的压力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讲座或者是心理咨询问题解答切实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活到现实世界当中,使得自己的心理思感与现实世界完全相适应,促进学生自我精神力的汇聚,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2、建立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培养体系
针对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的问题,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科学心理教学方式的运用,合理的引导学生,合时宜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转变自身的学生服务态度,以爱心、诚心、信心来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促进学生心灵枷锁全面打开的时候提升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促进学生的思想解放,释放自己心中的压力,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发展。
3、科学化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建立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科学人性化的心理健康培育模式是促进学生内心压力释放,心灵解放,思想开放的有效措施。在培养学生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老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更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着重的心理健康疏导。科学化得心理健康培育模式不仅是心理老师结合于先进的心理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出来模式化心理健康疏导方式更是结合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的人性化心理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打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将各种有效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法融会贯通更需要老师以身作则从自身的内部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为学生树立出良好的榜样。老师要着重分析好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个体独立意识,充分认知好学生的心理结构,以适当科学化得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内心问题,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学校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来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从学生的性格实际问题入手来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认知结构,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共同认知发展的效果。
三、结语
针对小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的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调整学生对于生活学习问题的认知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保持完整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充分的调整学生的心态,立足于科学客观的方式来安排学生的日常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余香莲,李想,肖盈. 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调查 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08)
一、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广大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意识。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广大中小学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都积极的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师在时间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不清,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认识模糊、观念落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的。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且很不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混为一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要偏重心理咨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2.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科特点不突出。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导主任或者校长来担任的,由于不是专业人员,难免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行为习惯教育。
实效性不明显。对于特殊的学生,心理教育还需要在课外利用心理咨询和诊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或团体?o导。
指导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牵涉面广、理论性强,一般老师难以抓住要害,实效不明显。
缺乏持续性。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并非一蹴即就的事,要全面了解被辅导的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制定辅导方案,然后在班主任、各科老师、家长的配合下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既然发现了问题,教师就应该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顺利进行,而且容易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的对策,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密切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促进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包括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等方面的积极品质。同时,还应该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选择积极的、正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自己的孩子充分的欣赏,鼓励并信任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口头表达的课程,需要教师的言传和身教,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为他们创建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他们参与到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45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此病起病急骤,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多见,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加之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因此,做好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护理措施
休息: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第1周内,尤其是发病前3天,尽量减少搬动,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可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告诉患者这样做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疼痛,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第4~5天,患者如无并发症,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可床上静坐、洗漱,但注意动作应缓慢,时间不宜过长。第2周,可在床边步行,走廊散步。各种运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并需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率增加20次/分为宜,若运动时心率增加<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逐渐提高活动耐力。病情不能有效缓解,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给氧: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即发生心肌细胞损伤。根据病情,持续或间断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氧供。最初3天应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L/分为宜,疼痛减轻和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吸氧期间,护理人员要注意吸氧效果,做好患者鼻腔的清洁护理,保持鼻导管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1次。
进行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最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连续心电监护,要有专人陪护,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变化,电极位置要固定好,随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患者翻身发生脱落,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患者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避免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可告诫患者或家属,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多种并发症。要求医、护、患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抢救配合,护士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抢救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不可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不利于配合治疗。
疼痛护理: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故应及时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烦躁不安的可肌注安定,并随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及伴随症状,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变化。
溶栓的护理: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治疗,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监测血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二便颜色及出凝血时间测定。
饮食的护理:心梗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加之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原则。因此,开始2~3天,应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缓解可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排便护理:大小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发病后,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应说服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意义。可嘱患者每日清晨食用蜂蜜20ml加温开水饮用,加强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急性期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排便时应有医护人员在旁守护。
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1.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职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的实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有着保障。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也存在着不良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压力。这就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当前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倾斜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高职院校主要是针对学生负面心理进行引导矫正,但是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没有充分重视[1]。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是采用了消极心理学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分析自身消极因素,但是没有重视对学生自身潜能以及品质的培养,这样就必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面对新的发展教育环境下,就要充分注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化措施实施,注重科学的改革。
1.2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问题分析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中就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有着很大负面影响。主要的教育问题如下: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完善建立。以往的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重视,而高职院校的建立时间也比较短,缺乏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专业教师数量就比较少。专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这就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2)心理健康教育不注重创新。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环境下,只有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除日常授课外,学校开展的寓教于乐的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少,开展的活动质量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力度还不够[2]。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少以及不注重针对性。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课时的安排上比较少,通常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在短时间内进行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发挥是比较小的。有的高职院校只是在大一的时候,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大二、大三就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针对性不强,造成教育的效果比较差。
2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优化措施实施
2.1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重要性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心理问题造成学生的出走及退学和自杀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并在比例上逐步上升。工作在一线的教育辅导人员要能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开展[3]。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充分重视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心理教育的改革深化实施,对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就有着积极意义,对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在心理教育的改革实施下,能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友和择业等问题进行科学的辅导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着重要作用。
2.2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原则
1)注重情感原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重视遵循相应的原则,从而提高心理教育质量水平,对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有着积极意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要注重情感为重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的情感得不到交流,以及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等所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将情感作为基础,鼓励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和关爱。2)注重针对性原则。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注重针对性原则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能面向全体,也要能针对个别,注重因材施教的方式应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方面,要能充分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呈现。
2.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优化措施
1)充分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灵活性。面对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时候,就要充分重视对课程的灵活性特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在教育的时间上能充分。要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实际情况,时间的安排要灵活和充钻,重点对大一的学生进行开展心理课程,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开展心理讲座,在讲座开展的次数上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总之,要讲心理健康教育从大一新生到大二、大三都要能进行贯彻。2)注重教学体系的完善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重视课程体系的完善,高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必修课程的形式进行讲学,以预防为主的教学思想得以落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要分重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要不断提高,充分重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结合实际建设科学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知识结构建立,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教育,将原理课程和案例课程以及活动课程紧密结合。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高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实施,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课程教育有着不同,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的,需要在教育中进行考核,从而针对性的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模式要讲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紧密结合,将课堂和课外考核紧密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撰写心理感悟以及自我心理剖析,制定人生规划等,这些方式对学生心理变化的了解都比较有利,可将这些作为对学生考核的手段。4)注重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保障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可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个别的大学生发生心理疾病以及危机的时候,就不能单靠心理教育和咨询,要注重遵循国家所推广的社会化以及开放式和综合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模式,通过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力量的积极运用,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由以下重要环节组成:①发现;②监控;③心理咨询治疗以及干预控制;④转介;⑤回归保健。对每个环节的作用发挥都能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阶段的教育工作实施,需要从多方面重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注重科学手段的应用,对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要细化,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通过此次对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应研究下,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对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能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7-11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uggestions
HU Xuehui
(Leung Kau K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culdes the existing reform measure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n we point out it should carry on "three reforms". In the end, we will give several 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it.
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1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改革措施
首先,从认识层面上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各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研究和认识都有了相应的进步。从不少文献论述中可以发现,刚开始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仅定位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甚至将两者等量齐观,单纯地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就可以简单解决。后来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慢慢转向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从预防心理问题的新角度为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就此,相关各方尤其是学校方面纷纷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进行转移,更为注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
其次,在实践层面而言,不少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单一的心理治疗转向多样化的心理知识传播工作。在1999年以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较为淡薄,只有在出现极端案例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亦百花齐放,这一系列的由治疗层面向预防层面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而且这样一种从治疗转向预防的思维观念,有利于家长们传统“重养轻教”的思想观念转变,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
再次,从全方位的视角来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往的学校单方关怀慢慢转向家庭引导、社会关注的全面开展。联合职高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社会全方面促进与改革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目前日益突出、更加普遍、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的改革措施
从整体而言,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错误认识,如定位错误、功能错位等。首先,定位上错误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功能错位是指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看作为医学化的心理教育或者是德育化的心理教育。在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背景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如下几大方面的改革:
第一,必须定位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改正不良定位。就如前文所述,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于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在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服务中做好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问题,就能够很好地制定相关的教育工作的规划。一方面,学校教育不至于迷失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能够更好地配合相关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此外,社会的各种辅助工作更能发挥所长,使得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必须消除改革过程中的过分医学化、德育化的不良影响。这一改革措施并非完全抛弃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而是强调不能过分依赖于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进行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过分依赖,必然产生上述不良反应,如此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并非锦上添花,反倒背道而驰,拖垮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概而言之,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在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可以采用,但是只能作为辅助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喧宾夺主,过分依赖。
3 对我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 清晰定位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效,清晰定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与任务。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职校高中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职校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职校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根据中央教育部所颁布的文件精神指示,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职校学生,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3.2 全方位联合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促进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职高生个人的努力、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以及社会整体评价的转变,各大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能各为其主、各干各的。必须全方位联合职校高中生的个人发展、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学校的主力教导和社会的协助推进,才能更好地推进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即使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显主力地位,但是必须有机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职业学校、社会、家庭与自我心理教育四方面。
3.3 充分利用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尝试多样化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完善和改造尚未成熟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必须时刻谨记的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能因为囿于短暂性的心理教育尴尬现状(即暂时的废置状态)而被撤除,相比之下,利用已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变废为用,是更为高明的做法。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至今,已经获得相当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在已有的教育基础上尝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
3.4 借助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
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前文顺德区的相关材料显示,即便是教育强区、投资丰厚的顺德区职业高中,也未能从实际层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对网络的力量有相当深刻的体会,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加强各地各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鼓励各个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制作有关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黄页,并且将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借助网络传播出去,进而帮助更多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职高生,最终必将有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