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工法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市政工程工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政工程工法

篇1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045-02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城市地下商业街、地下交通、人防工事、市政供应给排水工程等建设任务越来越重,WSS工法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着其它地基加固止水方法所无法代替的优点:应用灵活、简便、高效、快速并能够用以电子监控技术实现定向、定量、定压注浆施工,控制地表沉降,因此它在市政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中日益广泛。

1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是采用二重管钻机钻孔至预定深度后注浆。浆液有两种,即A液和B液(或C液)。两种浆液通过二重管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充分混合。注浆时采用电子监控手段实施定向、定量、定压注浆,使岩土层的空隙或孔隙间充满浆液并固化,改变了岩土层的性状。

1.1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特点

(1)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不回转,不发生浆液溢流现象,有利于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2)浆液分溶液型(A、B液组成)和悬浊型(A、C液组成)。浆液对土层有很强的渗透性,采用调节浆液配比和注浆压力的办法可使注浆范围人为控制;凝结时间可以调节,并以复合注入施工。

(3)二重管端头的浆液混合器可使两种浆液完全混合,使浆液均匀。

(4)可从地面垂直注浆,亦可倾斜注浆,适当增加注浆压力,可进行水平放射注浆。

(5)从钻孔至注浆完毕,可连续作业。

(6)注浆材料可以是水玻璃、二氧化硅系胶负体等,材料来源广泛。

(7)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土层。

1.2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适用范围

(1)隧道及地下工程。如隧道、及地下工程周围土层改良盾构、隧道及地下工程掘进竖井洞口地层加固,地下管线保护、隧道通过地面建筑物基础的跟踪注浆等。

(2)深基坑工程。如防止基坑底面隆起止水帷幕。保护基坑外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注浆加固。

(3)既有建(构)筑物或拟建(构)筑物基础加固工程。如注浆改良地基提高地基载成力,控制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率。

1.3 常用注浆方法特点级适用范围(见表1)

1.4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的工艺流程

该工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隧道暗挖法施工土层注浆加固止水工程

(1)工程概况。

某过街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隧道所通过的地层大部分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其中部分管沟顶部为人工填土层,局部管沟底部为细砂层。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泥沙流动和顶部塌陷。同时上层滞水及其它管道漏水会渗入隧道中。 该隧道半边位于建筑物下方,隧道开挖将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2)加固处理。

本工程主要以改变土层性状为目的,使隧道周围土层增加抗压及粘结强度,同时能止水、隔水。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地面对隧道进行全断面注浆,使土体能止水、能隔水的固结土体。注浆施工时,一般地段采用地面垂直孔注浆法;通过建筑物和过路段、采用倾斜注浆法。

①注浆范围:电力沟隧道注浆加固范围为:拱顶加固区厚度20 m以上:拱两侧加固区厚度:50 m以上:拱底部加固区厚巨0.6~1.0 m以上。

②注浆孔布置;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孔距@1.0 m~1.5 m。

(3)注浆效果。

注浆前,暗挖施工时地下土层流沙。窜水、塌陷,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注浆加固后。从开挖的现场情况看,上层性状明显改善,结石体分布均匀,可大大增强隧道周围土体抗压及粘结强度,达到了预期的加固、止水目的。在掘进施工中无需设置锚杆和超前支护,使暗挖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2.2 通道入口堵漏及土层注浆加固工程

(1)工程概况。

某过街地道由于结构周围回填土松散,防水层遭破坏,结构自防水性能欠佳等原因,造成出入口斜通道第一步台阶以下渗漏水严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该工程所处土层情况为:最上约5.0 m厚为砂质粘土,其下为砂岩与页岩相间的互层。砂岩已风化,较为松散。

(2)加固处理

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出入口周围注入具有加固及止水效果的浆液,形成一道止水帷幕,使外界各种水源与出入口通道隔绝,最终达到不渗不漏。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③注浆施工范围:止水的方案是解决漏水为主,出入口注浆范围为出入口结构南侧,加固区厚1.5 m,处理深度为由地面至结构底下2.0 m之间的范围。

②注浆孔布置:为确保有效地注入,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孔距@1.0 m。

①实际注入率:浆液注人率:砂质粘上15%;砂岩45%;页岩10%;平均注入率计25%。

(3)注浆效果及评价。

注浆施工后,侧墙至防爆门段及底板处无滴水、渗水现象,满足了设计要求。出入口渗漏水的治理采用“外封内堵”施工方法较为理想。外封止水即地面注浆止水是根本,形成止水帷幕,内堵是辅助配合。这样既截断了水源又可在渗漏水治理工作中减少对原结构的破坏,是今后对地下通道渗漏水严重地段治理工作的一种简便方法。

2.3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的注浆

基坑下加固体作为基坑开挖面下的一道预支撑,能提高土体的被动土压,减少挡土墙结构的位移。当基坑底下有承压水时可用下式验算抗管涌安全系数:FS=Th/ Twhw,基坑下加固一般采用分层注浆法,加固深度4~8 m。

2.4 软土路基加固

某道路软基段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淤泥层厚。部分为回填地基(回填材料为杂土。钢渣)等多种原因,造成多处路基下沉和路面开裂。

(1)加固处理。

采用传统的注浆工艺实施注浆加固后,做28 d的钻孔取芯,三个样芯均为糊状,达不到注浆加固的目的。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地面垂直注浆工法,7天钻孔取芯,经试验其强度;止水效果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①注浆孔布置及注浆范围:本工程根据甲方要求及现场情况,采用两种间距(2.5 m和3.0 m)、两种排列布孔(并排和梅花状布孔)。注入深度为3.2 m。

②注浆量:结合具体孔位特征,随机调整注浆量。对边缘孔位及地下空隙较大的孔位适量加大注浆量;而对相对位置居中,地下空隙小或在注浆过程实地测量地面有抬升趋势。在压力增加等情况下,适量减少注浆量。实际平均注入率为26%左右。间距为3.0 m的注浆孔,平均注入量约为4.4 m3;间距为2.5 m的注浆孔平均注入量约为3.0 m3。

(2)效果。

该路段注浆工作结束10 d后,从标准灌入取样试验结果看,注浆区域土层密实性和抗击(抗压)性能好,基本达到了在控制路面抬升的前提下,对路基内部空隙充填充分的目的。同时在路基下2.3~2.6 m取样,土样内有厚30 cm左右的大比例浆液凝固体,其强度较高,说明在该段地基有较大空隙,实施注浆处理非常必要。在路基下3.0~3.2 m的淤泥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浆液,0.8~1.6 m段浆液含量较少,钻孔时回水量普遍较多,说明该土层段密实性较好,可充填性低。

3 结语

工程实践证明: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不仅适用于软弱地层和不良地质条件下复杂土层的注浆工程,此方法在处理高难度工程的优势大大超越了其它地基处理方法。随着地铁、道路、地下通道、隧道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建设事业的发展,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trong tamping method construction, a large area of high fill embankment、mixed filler and filler particle size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subgrad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and layered filling thickness is not easy to control、rolling problems。Through the Ji'nan Longdong Road extension of roadbed project,discourse analysis。

[关键词]强夯法 济南市龙洞路南延路基 市政工程

[keyword]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Ji'nan City Longdong Road extension of roadbed

public works

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性结构物。它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水温稳定性、刚度、强度是对路基的基本要求,也是路基施工控制的重点。

一、工程概况

济南市龙洞路南延路基底宽77~94m,路床顶宽64.1m,填方高度5~11m。招标文件规定:龙泉湖开挖出的土石方做为龙洞路南延路基唯一高填方填筑材料,湖区爆破碎石及砾石粒径不满足分层填筑碾压填料粒径要求,中、粗、细亚砂土和轻、重亚粘土含水量过大,而且采用多种挖方混合料做为路基填料,也不符合路基施工规范要求,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2008年4月11日,奥体中心市政项目分部,在奥体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龙洞路南延路基施工方案专题会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件规定,针对路基施工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会议最终决定只有采取强夯法施工,才能符合奥体周边道路常规施工方案及招标文件规定,控制分层填筑厚度,解决分层碾压存在的困难,避免分层碾压施工路基填料,因不符合路基施工规范要求,出现质量问题。

二、强夯施工目的是提高土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强夯施工法具有加固效果明显、适用土类广泛、分层填筑厚度可为3~4m、填料粒径可≤50cm、设备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三、强夯施工参数及工艺确定

1、试夯—目的是确定强夯工艺的适用性和处理效果,为大面积施工提供参数。强夯加固的能量根据设计要求加固的深度确定,一般能量在1000kN.m~8000kN.m。强夯施工分点夯和满夯两种方法,⑴点夯击数,⑵满夯遍数根据现场试夯和地基土的性质确定,点夯6~8击,满夯2遍。但在加固碎石土、杂填土和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等地基土时,实际采用点夯2击、满夯1遍的施工方法。

2、施工参数

⑴龙洞路南延路基分层填筑厚度为:⑴第一层2~3.5m,⑵第二、三层3.5m。夯击采用1500kN.m能级,强夯施工的主要技术控制参数见表1。

强夯施工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1

⑵夯锤的技术参数:

单击夯击能量为1500kN.m,夯锤直径为 2.25m,夯锤重量为150kN,锤底静压力为37.7kPa。

3、强夯施工工艺方法

⑴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出夯点点位夯机就位测量锤顶标高吊锤夯击测每一击夯沉量贯入度满足要求后,移机至下一点夯击完成夯点施工推平夯坑最后低锤满夯。

⑵回填材料是湖区开挖土石方,按表1要求技术参数现场布置放出夯点。夯锤击数满足表1的规定,并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贯入度小于5㎝,否则追加1~2击。

四、主要劳动力、施工设备机具

⑴主要劳动力

劳动力的安排主要根据工程量—强夯施工面积220000㎡、劳动强度,按施进度计划安排。为保证按期完成进度计划,各工种在施工工期所需人员数量见表2。

劳 动 力 计 划 表表2

进场前对所有设备机具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性能良好。对进场的设备机具及时进行安装和调试,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⑵施工设备机具

主 要 施 工 机 械 设 备 表 表3

五、施工资料

施工记录是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机组能够做到认真如实填写,不掩盖施工中的问题。施工记录列为一项重要检查项目。严格按照有关国家规范要求的内容,收集、整理全部施工资料有:

⑴施工组织设计;⑵开工报告;⑶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记录;⑷测量放线记录;⑸测量放线验收记录; ⑹强夯施工记录;⑺施工日志;⑻工程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⑼工程质量评定表; ⑽竣工平面图;

⑾工程竣工验收证明单;⑿竣工报告。

六、强夯施工质量措施

1、所用测量仪器,经过计量检验合格,确保精度。为便于强夯施工放线,预先设置施工用测量座标点(控制桩)和水准高程点。

2、技术交底,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施工参数、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步骤方法、有关设计图纸、测量依据、施工规程、规范等。

3、开夯前标定夯锤的重量,检查夯锤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要求。

4、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沉降量,发现偏差和漏夯及时纠正。施夯发现夯锤歪斜,及时将坑底整平。

5、施工记录内容包括:夯坑沉降观测(逐个夯点进行)。每遍夯击完成后,交验施工记录。

七、建立技术交底和质量检查制度

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有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让具体操作人员明白操作技术、具体要求、方法,质量目标等。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署责任书。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参数、步骤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八、建立严格的自检制度

对施工、包括测量放线所有施工工序进行全过程控制,以下述措施预予以保证:

1、进行施工质量中间自检,自检手段、数量可参照夯后检验标准进行。

2、实行两级检查制度:施工机组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先进行自检,认为合格后上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审查,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检。

3、实行审批签字制度:一般工序,检查合格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进行下道工序。复杂、重要工序由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

4、实行自检与监理工程师监检、两位一体的保证措施。规范中规定的和监理工程师认为必要的检查或抽检项目,都按规定及时上报和接受监督检查。

5、夯点的测量定位按三级管理模式进行,由专业测量人员施放,复核无误后交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核查,签字批准后交施工机组,施工前再由施工机组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复核。全部测量成果和整理的资料,交监理工程师验收。对所有测量标志进行妥善保护,设明显标志和专人保管,直至竣工验收后。

九、安全检查:专职安全员跟班上岗,对机械设备、操作工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强抓施工机组安全自检工作,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操作工序,预先交代注意事项,对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立即消除。

十、安全操作,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不许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所有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戴好安全带。施工中随时垫平吊机,严禁斜拉、斜吊,以防发生安全事故。因夯坑较深造成拔锤困难时,先进行试吊待松动后,再正式起吊,防止夯机超负荷运转发生倾覆。夯机转移时起锤高度≤0.5m,机组其他人员跟机观察地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处理。脱钩器失灵夯锤不能脱落时,采取慢降措施,决不强制转向摆动吊臂或带钩自由下落。相邻机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30m。强夯机在遇6级大风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十一、夯后检测,承载力检验采用静载荷试验,加固深度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十二、结束语

济南市龙洞路南延路基填方总量44万m3,填筑层数3层,强夯层数3层,强夯费用每层10元/ m2,现已通过验收交工。雨水、污水工程项目正在施工,路面工程主车道沥青面层早已铺筑结束,通车时间达3个月,目前观测路面完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就证明强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水温稳定性、刚度、强度满足要求。因此市政工程采用强夯法施工,在大面积高填方、混合填料及填料粒径不符合路基施工规范要求,且分层填筑厚度不易控制、碾压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分层碾压施工方案,对填料粒径、含水量,填筑层厚不易控制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有处理分层碾压难以实施的各种问题,且不增加费用之优点,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工法》[M](省级工法,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编制)

[2]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篇3

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2.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2.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2.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2.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4

论文摘 要: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本文分析了运用了PDCA管理的理论,针对市政工程的特点,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方法,对提高市政整体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性。

市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社会安定。施工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1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它是反复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的运转的。这里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o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质量保证体系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1 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首先,要分析企业范围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是针对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项目。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让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要有召开有关人员和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者用投票的方式确定主要因素。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效果。

1.2 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订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贯彻执行。这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资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要依靠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完成。

1.3 检查阶段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那些做对了,哪些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

1.4 处理阶段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为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订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标准,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好的经验,巩固成绩,防止问题再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下期循环。通过检查,找出效果还不明显,或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那些措施作为遗留问题,转入至下一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2 PDCA循环的方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 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P阶段)

2.1.1 收集资料,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是编制质量计划的前提。首先,施工过程的最终目标流向的是外部的用户,因而搜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是质量管理的基础。由于实现质量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完成,因此也必需收集反映外部有关资源供应情况的资料,为质量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2.1.2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

质量管理目标分解是将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分部分项,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通过分解,确定了项目的各个分部在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分解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目标体系,包括目标的时问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体系描述了项目中较高层次的目标(总体目标与长期目标)与较低层次目标(环节、个人目标与各阶段目标)相互间的指导(如总体目标对长期目标、阶段目标)与保证(阶段目标对长期目标)关系。

2.1.3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分析是研究较低层次的目标对较高层次目标的保证能否落实。即:分析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项目的各个分部的具体目标能否实现,从而能否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如果较低层次的某个具体质量目标不能实现,则应考虑能否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重新修订。

2.2 市政工程质量控制(D阶段)

市政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质量控制。

2.2.1 路基、沟槽回填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2.2.2 路面混凝土

路面混凝土出现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问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转贴于

2.2.3 管道施工

管道通常会出现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等原因。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2)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3)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4)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5)砌筑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2.4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2.2.5 盲道口道板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安装不牢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2.3 市政工程项目检验(C阶段)

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是以工程的质量好坏来衡量的,而这种衡量是以质量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保障、预防与报告的职能。提高质检水平,充实质检力量。目前不少项目部质量检验工作基础十分薄弱,不能起到保证职能的作用,更不适应全过程质量受控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检测机构很不健全,检验手段比较落后,标准化工作不完善,检测力量相当薄弱,质量否决权并未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

2.4 总结调整(A阶段)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活动,将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施工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措施,经过总结,编写成工法,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文件得以推广应用。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方面,需要再次进行PDCA循环,不断的研究改进措施,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3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城市运行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保证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优质的市政设施对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运用PDCA法来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志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2):58~60.

篇5

1.2施工项目产生的费用类型。施工项目成本就是工程项目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费用类型:第一,购买材料的费用。它是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最基本费用;第二,工人费用。是指从事项目实施人员的工资,奖金,各种补贴以及保险等费用;第三,综合管理费用。是指施工过程中,任何与管理有关的费用总和;第四,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用。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购买机械、租用机械以及机械设备的安装等相关费用;第五,一些特殊费用支出。在工程预算中都会留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一些特殊费用,比如,意外事件,人员工伤,自然灾害等费用。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2.1控制的内容。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按照成本计划施工。施工单位会在施工之前对项目成本做出计划,之后对其进行分解,在计划中确定好各种费用的额度限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第二,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作都要进行成本控制,比如材料和办公用品的采购,人工福利等;同时各种费用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报批,支付款项之前,监督管理部门要确定好项目是否已经完成,并做好实际成本的相关报告;第三,对成本加强分析。做好详细的成本分析报告是控制成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笔项目支出都要做好详细的分析;第四,有效的调整成本计划。在与相关部门合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时刻考虑成本因素;要做好节约费用的可行性分析,要从总成本的目标出发。

2.2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性。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对于项目整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该项目的成败和盈利与否,同时也影响着承包单位未来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竞争加剧,政府和企业都在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企业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控制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尽量最大化,从而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创造了条件。

2.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第一,开源节流。每一笔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去审查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在日常各个项目的核算过程中,必须对预算和实际的成本进行分析,总结出成本节省和超支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从而降低成本。第二,实行全面控制。该项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目的成本需要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指标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可见,项目成本控制是很多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人员或部门来共同努力实现。另一方面,对项目成本的控制要贯穿到项目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是指在项目确定下来后,经过施工准备、施工、竣工,一直到保修期,每一比费用,都要进行成本控制。第三,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对于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来说,应该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因为对于施工准备期的成本控制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后期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工程过程中,由于盈亏没有确定下来,如果出现差异,可以有时间调整,因此把成本控制的关注点放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第四,推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执行计划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把大目标进行分解,并对每个小目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要求,之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以及个人。第五,节约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开支的范围,按照财务制度对各项费用进行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创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浪费。

3、有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方法

3.1完善各种责任制度。为了确保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计划的顺利完成,必须要完善各种责任制度。投资人、经营企业、与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从企业内部来说,只有完善和健全各种责任制度,项目管理才能更加科学化。

3.2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作为各级政府,各施工企业都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宣传,让每一个与项目有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因为成本控制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3.3制定计划书。在项目正式开始前,一定要做出相应的关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计划书”,并利用各种会议分析和讨论,突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按照该计划书严格执行。

3.4建立成本控制监督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建立,有利于项目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每一比成本费用都要由监管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是否与实际发生相符。

篇6

关键词: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2501

1 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办公室工作实务》是秘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全国秘书资格考试和秘书人员等级考试的必考重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在本校开设于2006年,于2009年建设为校级精品课,至2008年起与实训基地湖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及具体教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积累和突破。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使教学更加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同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2 本课程开发的设计思路

2.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定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本专业与实训基地――湖北光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办公室事务操作技能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文秘岗位核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为主线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紧密围绕移文秘岗位能力需求,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层次递进的特点。每个模块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安排均对应专业核心能力的获得,课程内容均围绕文秘岗位能力所需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进行重组和整合。

2.2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

“课证融通”的本质是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本课程涉及的证书主要有办公自动化高级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证(中级以上)、剑桥秘书证等,其中,核心证书为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根据《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秘书类工作的实践,立足秘书人员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的获得与训练。在内容选择上,包括秘书类日常工作:办公室环境管理、日常事务处理(印信、邮件收发、值班工作、办公用品管理)、时间管理、接待工作四大类,同时增加了企业工作中开展较多的商务活动筹备事务,以及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信息处理工作内容。在课程内容涵盖面上进行了适当拓宽和延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办公环境的维护和美化、能够熟练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境的需要制定完备的工作方案,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顺利实施,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作出恰当合理的接待安排,能够精心策划相关商务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不同信息资料并予以整合。

2.3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构建校内校外两级实训实践体系

在实训实践环节,本课程在校内配备有办公电脑实训室、秘书礼仪形体训练室、相关学校处室办公室等实训场所,院系办公室配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室常用的办公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办公室实务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实操训练。校外实训主要通过四个实训基地完成,它们分别为:湖北光谷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武汉思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昊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互信互通有限公司。主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同时协助本课程开展相关专题调研。

3 “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

择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实

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讲授中,结合职业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情境模拟式”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分角色完成指定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事务的相关技巧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结合理论指导完成实际工作场景设计题。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对秘书职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职业岗位产生认同化。因此,本课程设计的“工作情境――学生演示――知识点讲解――综合实训――教学反馈”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分组综合实训过程中表现尤其积极踊跃,通过小组团结协作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之余,我们还将教学场所转移到课堂之外,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锻炼学生的事务处理能力,如在办公环境布置和美化实训中,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解,展示实际图片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办公环境布置的基本技能,另外一方面,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办公环境考察小组,完成相关任务,在对相关办公室的考察过程中,既能看到其优点和不足,同时还能通过实际动手布置帮助教师们整理和美化办公室。

在组织学生省博之行的活动中,通过布置“出行方案拟写”的任务让学生懂得收集信息和资料以及事前充分筹备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办理相关审批流程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印信的实际用途和作用,以及在活动筹备的过程中与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的重要性。

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结合,都使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之余,能够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体会到工作过程中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重的重要性,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认真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全面推进市政领域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强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开放参与、增强公开实效,推动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政务公开整体服务水平,全面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落实完成《xx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潍政办字〔2017〕59号)涉及我局的工作任务。

三、公开方式

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以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等渠道为依托,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工作。

三、工作任务

1.强化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有关城市管理的政策文件应该公开的要及时公开解读。社会关注度高、关系民生民本的重大事项,应当公开征求意见的,在决策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意调查;对公众通过12319等平台提出的疑惑要及时解答。

2.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公开。围绕道路、地下管道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做好审批、核准、备案等批准信息的公开。

4.推进环保信息公开。持续推进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每月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源、供水厂出水、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

5.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公开涉及我局职能职责范围内的权责清单公开工作,根据权责事项取消、下放、承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公开。

6.推进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建立及公开。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建立规范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明确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方式及时限。

7.推进其他信息公开。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其他信息,及时予以公开。

三、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分工。为加强我局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政务公开工作,副组长负责审查拟公开政务信息内容及信息公开选项,各成员负责提供拟公开信息稿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及时上传、相关政务信息。各局属单位要相应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

篇8

关键词:

公共政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城市的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所具有的调控能力逐渐减弱。同时,其重要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使城市规划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中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可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议、整定、调整,从而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当前城市规划方案评估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对城市规划的评估模式主要是基于城市规划的编制是正确的、科学的理念,这是一种假设理念,这种评估模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应将城市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划分进城市评估中,从而保证评估模式对城市规划的整体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以下是现今在城市规划方案评估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分析。

1.1规划评审制度不完善。在我国有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模式,其主要是由规划评审会、论证会等组成的,由于城市之间对城市规划评估理念的不同,在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这种城市评估模式存有一定的问题,虽然有国家下发的相应的评估政策,但是在一些地区对评审会并没有严格的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性较大。在城市规划评估中,因对评审权责没有明确的原则性规定,评审会组织结构松散,随意性强。

2)评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许多评审会中参与评审的专家水平不同,并且评审人员的来源也不同,评审过程没有相应的权责规定,再加上受自身专业水平或是利益的影响下,使城市规划的一些不合理的编制通过。

3)认识不全面。一些专家在短时间内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大概的了解,对其实际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致使自身判断有所偏差。

4)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在一些评审会中,存在着排斥公众参与的现象,对公众意见采用率极低,对公众的需求没有起到应有的重视。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评估时要依据公共政策的理论,制定出相应的评审论证,完善评审制度。

1.2先建设、后规划的乱象。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中,对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取得“一书两证”,而在许多的城市中,在没有取得城市规划许可证时就已经开始进行项目的建设,这种没有相应城市规划许可制度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建设属于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因此为了使其可以合法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会采用后规划的方式来使城市建设合法化。在评审规划时通过物质或领导的影响力,规划编制很容易通过,规划评审会成了包庇违法行为的工具。就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规划编制滞后以及规划评审制度的不完善。

1.3规划方案评估偏于技术理性。重视量化轻视定性分析,重静态模型技术轻规划编制的动态过程性。没能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的重要意义,不能对规划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群体区别对待,更不能关注规划公平、公正的价值。

2公共政策视角规划方案评估再认识

2.1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再认识。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中的一部分受到了普遍的认识,其不只作用与城市建设中,还可以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维护城市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使城市健康、良好、有序的发展。如今规划更多的是作为城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的综合体。城市规划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2.2规划方案评估组织机构的建立。规划方案评估的主体必须明确。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评审应是规划组织编制机构组织。这种组织必须是独立的,而且需是多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应包括公众代表。规划方案评估主体明确、组织机构事权独立、组成人员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这些满足以后,必须有法律保障机构的合法运行以及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的权责规定以约束评估人员的行为。

2.3规划方案评估标准的构建。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评估需要有相应的评估标准作为理论支持。目前,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是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考虑,以此作为发展基础,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综合部署,使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规划方案评估标准构建不仅需要依据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更要具有动态性原则。

2.4公众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帮助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效的对城市进行管理。而公共政策内容中也明确规定了对公共的问题、目标、利益等进行政策上的帮助。因此,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否应该是从公众利益角度进行考虑。在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估中,应给予公众相应的话语权,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规划方案评估中,这样可以促使城市规划方案更符合于公共的利益诉求,同时公众参与其中能够使政策制定更加合理,也为积极配合政策的执行奠定基础。

3城市规划方案动态评估模式构建

为了兼顾规划公众参与的公平与效率,公众参与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是规划评估委员会成员,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按照规划评估的相关规定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另一种就是广大公众通过媒体、问卷等方式参与规划方案的评估,表达自己对城市美好未来的意愿。在合理高效的组织基础上,按照规划方案评估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制定上文已经说明,基于公共政策视角更加关注规划方案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动态评估标准。通过规划方案的评估得出规划方案的层次:优,则按照规划评估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公众意见进行修改后履行法定报批程序;中,则按照修改意见进行规划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再进行下一次评估;差,则重新编制规划并重新进行评估。在这一动态评估体系中重视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评估人员的代表性以及评估运行的效率,重视对各种利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注,重视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力求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目前规划实施评估正是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但对于规划方案评估关注较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乎规划实施的绩效,现有的规划方案评估多是通过规划评审会等形式就规划内容的逻辑性进行评价,而已有的规划评估方法过多重视技术工具且没有动态的评估过程,反馈和优化方案的作用甚微。由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对于规划实施的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当下规划方案评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政策视角建构规划方案评估的动态体系,以期待对规划方案评估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我国市政道桥工程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桥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1 市政道桥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1.1 过渡阶段的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在过渡阶段的不均匀沉降是其中普遍存在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地基和台背材料。其中,对于地基来讲,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地基的特点,不仅含水量高,而且还有着较大的空隙,自然其抗强度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再加上道桥自身的重量,极易发生塌陷的现象。另外,在施工中,对于台背材料的选择,通常都会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可是这种材料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其空隙率大,而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将其压实,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进而也会导致道桥工程发生沉降。

其次,软基处理设计。在进行软基设计时,由于施工技术的影响,对于软土地基的存在,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造成设计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进而也就达到道桥墩建设所要求的质量。

另外,施工作业。通常来讲,道桥工程由于其施工周期较长,一些单位一味地追求进度,在施工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合理的操作,影响了施工作业的质量,进而为路基沉陷埋下了隐患。

为此,在施工中,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处理:

1.1.1 合理选择施工填料

在实施路桥的过渡路段时,要加强对材料的慎重选择。第一,要对各种土壤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全面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性能,结合实际需求和施工需要,进行材料选择。第二,要考虑材料特性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如孔隙较大的填料,其压实度较低,极易发生变形,因此,要结合实验的结果,尽量选择空隙率小、透水性好,而且压实度高的材料,全面考虑土壤的各项技术指标,如渗水性土、砂类等等,在工程投入使用后,路基路面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保证地基的沉稳不变形。

1.1.2 利用土工格栅,抑制其变形

在施工中,要通过土工格栅,使路基的荷载作用有效降低。因为,对于土工格栅来讲,其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工程材料,具有较好的应力和应变分散作用。利用它不仅可以路基产生摩擦时,使台背的垂直应力能够减小,而且在强大的车辆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保持路段的稳定性,使得不至于变形,进而有效地降低沉降现象发生率。

1.1.3 科学设置合理的过渡段

在施工中,可通过缓和过渡段的设置,来提高路基的强度。从某种角度上讲,在路基与桥梁进行连接时,如论路基的抗压力多大,强度多高,一定会产生沉陷。但是,桥梁作为刚性结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发生形变的。因此,要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通过过渡段的设置,结合路段的不同强度,合理设计,使得相应部位的强度提高,进而有效地避免沉陷现象的发生。

1.1.4 合理选择和优化桥台结构

目前,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桥台结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因此,在施工时,要选择最有利于缓解沉陷的桥台结构,使其不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既保证了大型机械的碾压,也保证施工所要求的压实度,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1.2 路基面防水施工技术

首先,防水的重要性。正如我们所知,施工中防水技术对市政道桥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密切关系着工程使用的寿命。如果在施工中,防水施工技术不到位,水就会极易渗入到混凝土结构中,造成钢筋的腐蚀,从而对道桥结构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混凝土胀裂对路桥结构的影响和破坏,使得道桥工程寿命延长,就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路基面的防水技术。

其次,防水技术。第一,通常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路桥路基后,都会进行相应的打毛处理,通过路基面粗糙度的增加,使路基面和防水层的粘度增强,同时,在施工中,还要结合路基面的复合防水材料的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加强对防水层的保护,进而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第二,加强对裂纹的处理。在道桥工程中,存在着许多细微裂纹,而这些裂纹往往隐藏在浮浆中,这就是工程中施工中所指的细节缺陷。对于这些细微的裂缝,可以通过打毛的方法进行处理,将暴露出来,然后,再利用防水层的封堵功效和渗透作用,达到防水效果。第三,合理处理路基面浮浆。在道桥竣工后,通常会发现一些油浪、拥包、网纹以及车辙等,这些会严重影响防水层与路基面的粘结强度,因此,要先用铣刨机进行处理,将这些浮浆彻底清除干净,从而来提高道桥路基面的强度,起到良好的防止渗水功效。

2 加强市政道桥工程质量的控制

2.1 健全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强化质量责任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应酬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针对工程建设中发生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以主设计要求,规范施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施工单位有足够的资格进行施工。

2.2 规范监理制度

首先,建立独立化的监理机构,实现其在人事上和经济上的独立,但是在工作中,要能够相互协作、相互统一以及相互制约,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强化监理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另外,要保证监理的公平、公正、合理,完善相关的监理机制,推动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要提高监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要改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加强对监理队伍的整顿清理,严格审查监理机构以及监理人员的资质,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2.3 提高工程人员素质,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和流程

工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工作中一丝不苟。在施工管理中,要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先进技术,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采用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 总结:

道桥施工技术对道桥工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作者必须要充分掌握道桥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合理施工,规范施工程序和工艺,有效地控制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做好技术分析,保障道桥施工质量, 为我国市政道桥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篇10

    一、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一)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城市公共危机是属于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如果政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就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国家对人民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就需要对公共存在的危机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通俗点说就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组织相关社会力量对城市所面对的危机事件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所以说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二)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机制国外相当一部分国家在经历了种种危机事件之时,为了使国家和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稳定,从而构建了一系列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1.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并设立危机管理机构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面临公共危机时能够自然有条不紊地管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根本上是因为这些国家建立了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并且在这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美国在应对危机时的管理模式是以总统直接领导、由专门政府部门参与的组织体系,并且美国形成了联邦紧急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它建设了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并实行单位一体化指挥,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即可迅速动员一切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2.发达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在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之时,需要最迅速的获得事故发生的确切信息,从而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采取应急措施,争取救济的宝贵时间,为此建立一套发达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至关重要。日本在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之时还建立了信息管理一体化和危机认识、处理体制,并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向群众传播最新事故状况,从而使中央到危机发生地能够及时准确传递相关信息。

    3.完备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将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世界各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

    很多国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来应对公共危机的发生,在德国宪法中,就直接对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直接做出了规定,奠定了紧急状态法律制度的基础;此外还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了如何应对城市公共危机。例如美国就制定了新的《国家应急反应计划》,并依据此计划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国土安全行动中心。

    4.重视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方面,美国和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都特别重视防灾工作,并开展了对预防公共危机发生的各种培训和演练项目,并且施行相关政策和举行各种活动来调动社会对防灾工作方面的积极性。除了在国内重视社会参与,很多国家还积极与国际合作,比如在涉及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活动之时之所以没有造成更大的恐慌和破坏,绝大部分原因是世界各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危机发生国在面对公共危机发生时能够解决燃眉之急。

    二、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对不足部分的建议

    (一)我国应对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模式我国自建国以来逐步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使各政府部门井然有序地利用自身职能应对危机的发生,但是这种模式只能在一般的危机事故管理中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效率。但是,在面临大的危机事故时,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由于部门间联系比较机械,不能灵活地处理相互之间的职能分配,所以我国可以对每种危机管理分门别类的同时,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政府再将社会团体、媒体、民众的力量介入其中,使得在总体上不缺乏秩序但是在事故发生之时又能很好地形成活动机制,增强灵活性。

    (二)对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指导思想之解剖我国各个城市在应对危机时的指导思想还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只着重于直接救灾的指导思想,在城市发现公共危机时,还是较多以采用行政应急手段为主,依法行政的危机管理理念并不能真正落实,国际上一些前沿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及高新技术还没有具体应用到城市的危机管理之中。对此,我国应当在注重应急救灾的同时,积极创新,创造出适合本国国情以及公众所能接受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理念。

    (三)对公民的危机意识的教育问题我国政府在对公民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管理过程中,虽然也对公民危机意识的教育有所涉及,或者说也给予了重视,但是在执行力方面,并没有付诸多少力道,因此政府在加强本身防范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同时,也应该多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到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艰难以及个人对整个社会行政执法的重要性,这是最基础的也是必须的。

    (四)城市公共危机处理过程政府责任首先,政府在公共灾难、危机发生后,现今处理模式是升级发放救灾物资,下级去执行,这其中的监管问题有待加强。很明显,经过一层层的剥削消耗,到了人民手中救助物资可想而知,所以政府在这其中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宏观方面,制定相关监督处理办法,实际执行方面,可以与工商部门、公安机关等强强联合,以便灾民能得到最好的救助。

篇11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后张法预应力和先张法预应力。后张法预应力具备曲线配筋,不需要永久性的张拉台座,张拉设备较为简单,在施工现场得到普遍推广,具备一定的优势,故在市政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工程概况

某新建工程高架桥梁工程为主线桥、上下匝道桥,均为预应力连续梁桥。主线桥跨径为35+35+35、45+68"5、30+30米;西侧匝道共3联9跨,跨径30~39m,总长309m;东侧匝道桥共3联l0跨,跨径27~35m,总长328m,主线中间跨为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全桥使用1860级中埭s15.20钢绞线852吨,1798个张拉点数。预应力连续箱梁混凝土均为C50,桥面宽30m,单箱六室飞燕弧形断面。

2.施工特点

在市政桥梁施工中,承台、墩柱、高架桥基础与盖梁施工需达到一定的龄期后,才可以进行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的施工。箱梁采取分段施工的时候,每一阶段都采用2次浇筑,先浇筑箱梁的底板和腹板砼,然后运用立顶模浇筑顶板砼。在进行预应力施工的时候,需要准备的设备有压力表和YC120型千斤顶,并且在使用之前必须送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准。压力表的读表直径要求为18mm,整体精度不少于1.5级。作为排液式水泥浆泵,泵及吸入循环系统是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下的,如果装一个喷嘴,而且该喷嘴处于关闭状态,导管中就会出现无压力的损失。预埋的预应力管道都采用金属波纹管。由于管道为厚度小于0.3mm的冷轧低碳带钢带卷制,因此,所有的管道都要设压浆孔,在最高点设置排气孔,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整个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采用最小内径为20mm的塑料管。由于排气观察孔都是采用20mm的高压管,因此需引出砼面30cm。排气孔与波纹管的连接采用Dg15镀锌钢管焊于镀锌皮上,高压管与镀锌钢管套接,把扎线绑扎牢固以后,绑定在波纹管的上面,管道压注用的水泥浆设计强度为50MPa。

3.施工方法

3.1 支架与模板的施工

本桥地势高低起伏,地基承载力较差,采取了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横梁,上部搭设贝雷架,后搭设碗扣支架。支架方案经详细计算并报监理审批后实施。支架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安装箱梁底模板,模板采用2cm厚竹胶板。安装时先底模、再侧模、后顶模。按设计要求预留预拱度。在箱梁底板及腹板的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安装底板及腹板的侧模板。

3.2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绞线安装

箱梁钢筋绑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底模安装完成后绑扎底板及腹板的钢筋,第二次是在底板及腹板的砼浇注完毕、顶板和翼板底模安装好之后,再绑扎顶板和翼板的钢筋。按设计要求安装支座钢垫板、防撞栏杆预埋钢筋(翼板)等预埋件。

预应力钢绞线和波纹管埋设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锈蚀及油污,焊接钢筋时采取用湿纸板隔挡的办法,防止波纹管被焊接的火花击穿,发现破口应及时修补。定位筋按间距50cm布设,穿放波纹管与管间接头,并将其固定。砼浇注3天后方可穿束,钢绞线两端预留100cm作为张拉使用。

3.3 砼浇筑与养护

箱梁采用C50商品砼,浇注分两次进行,先浇注底板及腹板,在顶板和翼板底模安装、钢筋绑扎后,再浇注顶板和翼板砼。施工中混凝土由汽车式输送泵泵送入模。浇注过程中采用插入式震捣器和插钎震捣,快插慢拔,直至砼表面泛浆不冒气泡为止,并注意避免损伤波纹管。箱梁两端的施工人员要不时地(约15min一次)来回拉动波纹管内预先穿入的清孔器,清孔器孔尺寸。砼浇注完后2小时内最后拉一次,拉动清孔器必须从梁的一端拉到另一端,预防波纹管堵塞。底板砼应从两端的横隔梁处同时向箱梁的中间分层分段浇注,每段4~6m,每层30cm振捣密实。在下层砼初凝前浇注上层砼振动棒插入下层砼5-10cm。在砼浇注完毕初凝后,用麻袋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0d。

3.4 模板、支架的拆除

箱梁侧模在砼强度达到12.5Mpa后拆除。拆除后应立即清理干净,堆放在便于取用的地方。内模在砼达到15Mpa后拆除。拆内模板时观察模板内壁表面有无砼脱落,孔道有无变形,以掌握最佳拆模时间。现浇箱梁养护达到40Mpa的强度后,即可拆除底模和支架。支架拆除时,从上往下依此进行。

3.5 预应力张拉

当箱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砼龄期不小于10d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按设计编号顺序张拉,张拉以应力控制为标准,同时以伸长量作为校核。张拉程序:0-初应力-1.03Rcon(持荷2min)-Rcon(锚固)。将钢绞线稍加张拉,以消除钢绞线松弛状态,并检查孔道轴线、锚具和千斤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当钢绞线初始应力达到张拉力控制值的10%时,可在钢丝上划记号,作为量测伸长量的参考点并检查钢绞线有无滑动;将张拉力加大到设计的103%,并持荷2min;将张拉力回复到设计张拉力的100%,并量测钢绞线的伸长量。如果伸长量符合要求,则封闭锚具并拆除千斤顶;如果伸长量和张拉力与设计计算值相差大于±6%时,则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

3.6 孔道压浆

3.6.1 水泥浆制备:先将水加于拌和机内再放入水泥,经充分拌和后再加入掺加料。拌和应至少2min,直至达到均匀的稠度为止。每次调配以满足1h的使用量即可。

3.6.2 孔道压浆:压浆分两次进行,每个孔道在两端先后各压浆一次,问隔时间以达到先压注的水泥浆既充分泌水又未初凝为度,一般约30min。

3.6.3 压浆顺序:按先下后上的顺序压浆,将集中一处的孔一次压完。

3.6.4 压浆工艺:a预应力张拉后24h内即对孔道进行压浆;b.由箱梁一测的压浆泵将纯水泥浆,经压浆胶管从压浆明压入孔道内,压力最少升到0.7Mpa,当另一端饱满并渗出浓浆(排气孔排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时用木塞堵孔,并稳10s后,关闭进浆管截止阀,拆卸进浆管,后安装至另一孔道上;c.间隔约30~45min后,拔出两端排气孔木塞,在另一端安装进浆管,并将进浆管截止阀全部打开,用另一套压浆设备进行第二次压浆,待排气孔流出浓浆时再用木塞堵孔及关闭进浆管截止阀,并稳压10s以上后关闭截止阀,拆卸进浆管重新安装到另一个孔道上,该孔道的压浆工作即告完成;d.保证钢丝束全部充浆,进浆口应予封闭,直到水泥浆凝固前,所有塞子、盖子或气门均不得移动或打开。

4 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钢绞线与锚具

每次进场的钢绞线与锚具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同时进行原材料试验、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不同规格的钢绞线与锚具应分类堆放,做好标识。施工中应校对所施工的钢绞线与锚具的规格与设计是否一致。

4.2 预应力设备

张拉前张拉机具须进行标定。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检验,确定千斤顶和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使用不得互换。压力表的刻度不低于1.5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是普遍采用的施工技术。预应力箱梁施工是整个桥梁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和受力。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这一点,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篇12

要实现学生正确识读施工图的目标,首先要明确施工图包含哪些主要的图纸类别、每个类别下的分类。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包括:

1.建筑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是表示建筑物规划位置,内部布置,外部造型,构件做法及施工要求的图纸。建施图纸又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具体的图纸。

2.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主要表示建筑物承重构件的受力结构类型,结构布置,构件大小、数量、种类及做法等的图纸。结施图纸包括结构设计说明、基础结构图、柱网结构图、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屋顶结构平面布置图、梁板柱结构详图、楼梯结构详图、屋架结构详图、其他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等。

3.设备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简称设施,主要是给排水施工图(简称水施)、采暖通风施工图(简称暖施)、电气施工图(简称电施)。

阅读施工图时,第一步,首先要从大局着手,粗略浏览,了解工程大致概况。先读施工图首页图纸目录,了解本工程施工图纸涉及哪几类专业图纸,每类专业图纸有多少张,是什么图名。之后,阅读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中会记录本工程的性质,描述许多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和做法,施工材料的型号、规格等要求,以及在施工图纸中没有绘制出来的其他方面通用的事项。

第二步,当对本工程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一般是先看建筑施工图,然后看结构施工图,再看水、电、暖通等施工图样。阅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照阅读。只有通过反复对照比对审查图样,才能真正读懂施工图的设计意图。在看每个专业类别的施工图纸时,也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大体后细节的原则,同样要注重对照。

熟悉了平面图之后,要对照平面图的各部尺寸、位置等去读立面图,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确认竖向布置。先看建筑的总高度,再看每层的层高,对照平面图各个构件的位置和平面尺寸看每个对应构件的竖向标高和尺寸。

而后,确认剖面图的内容。剖面图也是先看大局后看细节,一定要和平面图及立面图一一对应着查看。看剖面图时对照着平面图的剖切位置、平面尺寸,立面图的竖向层高、Q向细部尺寸,一一对应剖面图的每个细节的布置和尺寸,建立起内部空间的概念。

建筑施工图全部看完并对应之后,再结合结构施工图去对照阅读,查看他们各个对应部位的的结构做法。同时也用结构施工图去检验之前的平立剖面图是否真正对应正确。

现选用某工程实例,节选一个房屋施工图的部分图纸,仅说明各个图纸对照来正确读懂施工图的技法。图纸见 图1标准层平面图、图2立面图、图3楼、屋面梁布置及配筋图。

首先,阅读设计总说明和总平面图,了解本建筑的基本情况,如建筑的朝向、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结构形式、设计标高等。(本图略)

而后,阅读平面图。按照施工顺序,先读底层平面图,再读标准层,顶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此处仅以标准层为例。由图可见,建筑的总长为27240mm,总宽为18240mm。整个建筑格局是南北对称,中间的楼梯间和电梯房为筒体结构。该建筑一梯六户,南北各三户。各户均为两室一厅形式。其中在D、E轴线处,二层即为屋顶,二层之上此位置没有楼板。此处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屋面的具体图纸可以参看屋顶平面图。墙体、门窗、雨篷、楼梯间及其他构造的布置和详细尺寸如图。

着重说明图纸标示部分的识图技法(见图1粗线标记位置)。此标示处在平面图中有一类似墙体的构造。但二层之上是没有楼板的,因而此处如果做墙的设计不易理解,且此处如果设置墙体,将会降低4轴线上窗的有效性。如果理解为二层屋面部分女儿墙,这样的设计也很牵强,设计意图不和标准。此处的标示设计意图极为不清晰。由此,需对照立面图进一步识读,以明确该处的功能。

阅读立面图,可以知道建筑的总高度,各层高、各墙面立面门窗的高度、阳台等的高度(本文略)。对照平面图中的标示位置,H―A轴线方向,在D、E轴线之间的相同轴线位置的立面(见图2粗线表示位置),并没有女儿墙的构造图示,也没有其他墙体构造的标示。只是在立面上出现类似装饰线的标示,但不是每层都有这个装饰线。通过平立面图的对照能够确定,平面图的类似墙体的构造以及设想作为女儿墙的思路并不是正确的,施工图表达的实际意思并非如此。要想正确读对施工图,还要和结构图相对照识图。

阅读楼、屋面梁平面布置及配筋的结构施工图(如图3),看到屋面板的结构图纸中,相同轴线位置都有此标识,为LL-1,且注明隔层设置。这一做法刚好和立面图纸的间断出现该构造的设计表达想吻合。以此结构图结合建施平面图和立面图,得出正确的设计图的思路是,此标示构造应为连系梁。立面图中假设的类似装饰线的部分,实际是联系梁的立面投影。连系梁隔层设置,因而立面图中隔层出现改构造投影。同时,连系梁立面高度位置在二、四、六等楼层的窗上顶面位置,因而不会影响4轴线此处窗的使用。这也合理解释了平面图中所示为连系梁的厚度的投影,不需要二楼楼板的连接。

我们如何检验对施工图是否已真正的正确地掌握了呢?检验的方法,这就看我们头脑中是否已将施工图中的平面图形和立面造型有机结合成具有立体感的建筑形象,这个建筑形象的每个内部结构是否都有对应的施工方法。如果对图中任何一个构件或配件均可指出它的部位和构造做法,对图中局部的构件与整体的连接方法、相互关系已了解得一清二楚,对图中分散在各张图样上的图形已能连成一个整体的一一对应的形象,那么就证明我们已经正确看懂了这套施工图。再进一步配合材料和施工做法的说明,就可以指导施工,将设计思想真实再现出建筑原形。

参考文献:

[1]莫章金, 毛家华.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M].高教出版社.

[2]张颂娟, 王旭东, 刘丽. 基于工程实例的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实训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5).

[3]岳桂杰, 魏伟, 谷莉,徐宏彤. 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些生活和工程实例[J], 力学与实践, 2012(2).

[4]郑庆波. 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2).

[5]邢国辉. 工程识图要点分析[J]. 时代教育, 2013(21)

[6]郑晓丽. 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