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高中在线教育

篇1

大部分高一新生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英语基础基本上处在一个合格的水平段内。但是,各人的学法有异,接受的能力不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别,因此,新组成的班级的水平仍然因人而异,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如:有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观点比较新,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而来自其它学校的就显得较为害羞,不善言谈。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假如不问情由,一开头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新课本和高中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不适应和慢慢地掉队,甚至是两极分化的出现。导致这样的结果再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事倍功半。因而,教师必须在起始阶段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弄清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毕业学校以及他们的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他们阅读的书籍和知识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分层次教学。

二、 关爱学生,使他们智商与情商并举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每一位学生假如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研究成果也表明,好的教师仅有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耐心、幽默和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这是因为教师假如没有教好课的热情和教好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教师只有个人修养高,才会爱学生,才能乐于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传道、授业、解惑。而高一的新生入学尤其需要关爱。因此,质量的保证,需要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研究证实,“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布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英语就对不起老师的辛勤培育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爱好与自觉性”。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

高一新生入学后,尤其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等综合能力考查题有些茫然。这是因为高中考查的方法与初中的迥然不同,高一刚入学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高一第一学期应为“二传调整”的打基础阶段,重点突破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关,初步接触高中教学考查的题型。第二学期开始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2

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导致高校日语专业急速膨胀。然而,近几年人才需求又迅速疲软,加之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趋紧,部分院校已将日语专业从招生专业中剔除,日语教学逐渐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景象。尽管日语考生依然存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考生资源绝难恢复到以往的盛况,纵使有决心坚守日语专业,院校间的竞争也会更趋激烈,最终必然演变成教师的教学能力、毕业生的日语运用能力的竞争。

日语专业教师同样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诸如授课依然没有脱离传统方式,虽说听说能力培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方法论上依然手足无措,未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手段,结果仍是以词汇、语法、阅读能力培养为主流。

自从听力比重高达50%的日语实力检定考试JTEST进入国内后,其影响渐渐扩大,特别是国际日语能力试验JLPT进行了重大改革,加大了听力测试分值比例,日语专业由此似乎找到了教学改革的路径,学生的听力技能培养得到了空前重视。现在,高等教育层次的日语专业,日语精听精解[1]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甚至很多学校在日语专业开设了日语听写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大惯性及教师本身对听写教学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听力教学效果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距离摆脱“聋哑日语”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听写法的应用误区

听写法天然遵循了“Audio-lingual法则”,该法则在日本曾被誉为英语教学的至宝[2]。事实上,听写法运用得当也能直接反映学习者的语法、词汇、阅读能力,比较全面地反映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水平。为了达到社会需求对听说能力的较高要求,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一项课程改革的亮点就是不少院校开设了日语听写课,实施后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

日语本身具有读写一致的先天优势,学生有一定辨音基础后,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准确地记录音频内容。然而,听写法用于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将听写法纯粹运用于测试,忽视将运用其于学习。另外,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进行JLPT考试听力训练成为听写课的重要内容,而这种枯燥无味的“听考题、对答案、讲解、听考题”的循环往复,让学生兴趣尽失,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听写课的初衷。

当然,教师在尝试各种努力,比如从技术层面尝试各种教学技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性教学模式;课堂采用互动、直接式教学方法;培养日语思维习惯、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方法[13]等,不断对日语听力教学提出诸多改革方案。也有学校以选择授课材料为突破口,从低年级就采用日本原版媒体文件,并通过互联网络与学生展开互动[4]。然而,这些理论研究停留于罗列听写法的优点,如能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证书与能力脱钩问题,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等[5],并没有深入方法论的实质性内容。

由于听写方法论缺失,听写成为机械的符号记录,未能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未能理解听写法所传递的教学理念,形成对日语听写法的运用误区。

首先,误区之一是教师认为不能给学生听没教过的内容和听不懂的内容。由于日语主课依然普遍采用语法法、翻译法教学,依然把记单词、背课文、培养阅读能力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因此即使把学过的内容以音频表达,如无书面文字帮助学生也会听不懂。日语教师很多也来自传统教育方式,走上教学岗位后依然承袭母校的教学模式,把单词、语法、阅读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甚至教师本身就可能听不懂无文字材料支撑的音频。因此,无论改革层面对听力如何重视,教学层面并无实质性改变。

其次,日本外教认为不必拘泥于使用日本原版音频文件,只要有文字素材,教师自己朗读,学生听写即可。教师一般会认为自己就是标准发音,为保持授课的高度灵活性,没有必要特别准备音频文件。然而,这种教师的过度自信,不仅导致学生在辨音和发音上发生误差,还导致学生的课外学习材料依然为书面文字形式。

误区之三,开设泛听课,割裂了精听和泛听。事实上,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在听写课堂只有进行精听才能保证足够的“干货”,而泛听的授课效果低劣,应该作为课外作业来完成。

其他还有诸如授课不依托字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轻视日语鼻浊音、有声音、无声音而导致学生频繁出错等误区的存在,有必要在今后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有效运用听写法

将日语专业确立为优先发展听力技能并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后,探索听写法的有效运用方式成为必须。即使是权威的日语考试,JLPT考试面对庞大的考生群,考题设计受到局限,导致基本听不懂日语的考生也能获取日语能力证书。日语能力考试的通过率既然仍是日语专业办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听力课堂上进行听力考题训练无可厚非,问题是,听力考试技巧客观存在,掌握技巧后,即使听不懂整个录音的内容也能选取正确答案,但这却违背听写课的初衷。

听写法要求学生对于录音中每个单词、语法、句子成分乃至,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很多教师认为不能给学生听“听不懂”的内容,甚至出现教师讲解录音的文本内容后再让学生听写的情形[6]。事实上,听写课如果让学生听“听得懂”的音频,恰恰偏离了教学改革“听力优先发展”的初衷,更失去了展示凭借听写法展示学习方法的机会。

通常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5个学期,听写课程按照5个学期设置,即使不开设听写课,也应该从日语课程初始阶段就同步进行听写法的实施。

实施听写法有必要打破常规的日语教学思维,简而言之,不能让学生先看文字再教授读音,而是先教授读音再给出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听写法的教学内容必然是学生“听不懂的”陌生内容。

听写教学法必须以录音为核心,即使教材的音频可以借用,也要回避直接使用教材,其他日语课程的教材也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使用。听写法的学习成果不能以使用了多少教材、使用了什么教材为标志,而是以听完了多少音频、听完了怎样的音频为标志。当然,音频选用和编辑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第一学期前期,很多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要求学生记忆五十音图,而听写法不允许在五十音图上花费太多精力。目前,新生也基本持有笔记本电脑,如在进入日语正式学习前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罗马字输入法,将给听写法运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听写法摆脱教材的束缚后,必须以权威性的字典为依托。听写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尽早开始使用字典。字典不仅要收录足够的词汇和例句,而且术语规范、全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其他日语课程也必须支持听写法的运用,将教学术语统一到这个字典上。

教师理念关系到听写法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施,必须完全认同听写法的教学理念,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精准掌握足够的词汇、语法、句法知识,并亲自实践听写学习法,挑战高难度原版日语音频,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只有教师亲自实践,才能把听写“授课法”升华听写“学习法”,实现授人以渔的质变。

三、听写法的实践与效果

实践听写法的初衷是要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把日语教学的中心任务由培养阅读能力转变为培养听力技能,虽然不是为迎合日语能力考试,但听写法的实践效果却能通过能力考试得到验证。

如前所述,尽管听写法遵循循序渐进,但音频必须是学生“听不懂的”陌生内容。编辑第一学期音频素材时,不必在五十音图、听写词例上过多停留,尽早从JLPT或JTEST的初级听力中编辑简单句、简短对话、说明等进入学习程序,第一学期后期可采用一些短小的童话、寓言等。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该习惯使用字典确认单词、语法项目,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授课开始后,就要让学生养成在课外泛听授课音频的习惯,反复接受授课音频的刺激,创造出一个不具难度的日语语言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进入第二学期后,除了使用短小故事外,可以编辑JTEST或JLPT的考题,编辑NHK的新闻节目,将长句中的修饰语去除,只使用其主干部分,并逐渐导入NHK纪录片的编辑录音。经过第二学期的听写法训练,学生应能完全自主查字典,具备自主解决一些语法问题的能力。

第三学期编辑听写音频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授课内容可以从NHK剪辑较为完整的短新闻和新闻谈话,同时加大NHK纪录片的分量,导入短篇小说。经过三个学期的听写法训练后,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脱离教师指导,完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实践证明,至第三学期结束,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冲击日语能力2级的实力。

第四学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音频文件,继续对听写作业进行仔细确认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课堂内授课内容使用NHK的短小新闻综述,充分加大课外听写分量,特别要督促学生在课外听写一定数量的完整纪录片音频或小说音频。第四学期教学任务中也可穿插部分具有难度的听力考试训练,部分学生具备冲击日语一级的实力。事实上,听写法得到切实贯彻后,就能发掘出在第三学期结束后获得日语能力2级、第四学期结束后获得1级证书的优秀学生。

第五学期的听写音频难度大大上升,课堂上可以编辑NHK最新甚至当天的综合新闻素材,继续加大课外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始终紧跟听写法的学生听写错误率大大下降,教师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课外作业确认上。实践证明,至第五学期,学生的字典已经破旧不堪,学期结束后,那些踏踏实实认真完成听写任务的学生几乎都能获取日语能力1级证书,在第四学期已经通过日语能力1级的学生可以冲击JTEST的B级和准A级。

不可否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能够紧跟听写法、认真完成听写作业者不会占据学生的主流,然而,长期的听写法授课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整体的。即使在校期间没有全力投入学习,部分学生毕业后也会从事日语专业相关工作,他们在环境的逼迫下不得不再次投入日语学习,在学校中深入骨髓的听写法能使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较迅速地掌握处理业务所需的日语技能。

四、切实落实听写法面临的诸多课题

听写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过十分喜人的成绩,但是听写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更要求教师的奉献精神。听写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还面临诸多的困难,需要解决诸多的课题。

首先,在培养计划层面,需要合理分配日语技能培养的权重比例。高职高专的日语专业有其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如果高标准强求高职日语专业毕业生听、说、读、写、译能力高水平均衡发展,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如何重新设计和分配听、说、读、写、译能力比例和权重更显必要。

其次,在教学计划层面,如何把听力技能的培养嵌入日语专业的所有课程值得今后列入研究课题。权威的日语能力考试JLPT和JTEST不能对会话能力进行考察,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考试的听力项分值依然能客观反映考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改革前的日语能力考试JLPT常被诟病为能力与证书不符,但观察无实际听说能力的获证考生可以发现,其听力项的分值必然处于低层次。听力分值处于高位的考生即使会话能力存在不足,但能凭借良好的听力和理解力,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提高会话能力,由此可以认为,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力应该置于核心位置。

第三,在课程改革层面,需要严格定义课堂精听和课后泛听,把有限的授课时间耗费在泛听上,授课效果将会大大削弱;为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技能,听力课不能蜕变为精读课。

第四,在教学管理层面,必须消除听写法实施的影响因素。能否取得听写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开展研究研究听写法,并将研究成果踏踏实实渗透至所有的日语课堂,课程之间不能发生内耗。另外,听写法教学耗费教师的大量精力,更需要管理层面认可教师的辛勤劳动,听力课时作为实践课时的劳动价值不能低于精读课,管理盲点无疑会导致听力课教师的积极性下降,

第五,在学生层面,有必要理解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避免听写法步入死记硬背的俗套,要让学生接受课堂精听、课后泛听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理清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内在联系,使课堂上的听写教学法转化成课后的听写学习法。

参考文献:

[1]符小军.在高等职业教育日语专业设置日语精听精解课程的必要[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2]寺内正典.Audio-lingual methodの再视とF代化の可能性にvする考察.日本法政大学多摩论集(第29号),2013,3.

[3]崔美玉.基于日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都在进行实践性的思考和探讨,也已获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自身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质量,适应新发展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也加入了相关课程改革的行列。在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中,融入微型课程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巧妙衔接,虽然未能获取理想化的效果,但从某些层面上来说收获颇多,现笔端于此,权且抛砖引玉。

一、提升课程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其质量就是一张名片,它和其他学科一样,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多少年来,学科教学的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执教着,每年的高考都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当予以肯定。众所周知,改革必然孕育着成功和失败,高中学科课程的教学只能成功,失败不起。微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从相关专家的界定去看,似乎没有失败的可能,只有成功的希望。如我国最早从事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先生说:“‘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先生的界定,有其前提,这前提是微型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的,有其具体的载体“教学视频”,更有其展现的内容要求“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它最为主要的优点是能够“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它同样对“组合”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为“有机”。从这样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微型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程形态,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有其发展的可能。追溯其产生,当已产生比较理想的辐射效果,无论从外国研究的起源,还是从本土化的研究,人们都业已开始发现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人们也都对其寄予着很大的希望。其实,作为教育人,我们也不难看出,微型课程如果真正比较科学和灵活地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其获取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勇于实践探索

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领航之人,微型课程也是这样。我们国内微课领航人就有许多,李玉平就是其中之一。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程是由“文字+图片+画面”组成。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型课程对促进中学英语永远都离不开有效的实践。首先当是组成资源的自我审视性的实践,微课程基本由“文字+图片+画面”组成,图片和画面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需要注意,这不仅仅就是注意的问题,而且需要进行认真而又深刻的研究。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图片和画面资源有许多就是从网上直接搜索获取的,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或图片的内容都有值得去细究的地方。对于审视性的实践,作为初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作用的探讨,就更有值得细究的地方。我们是利用微型课程去有效衔接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那图片和画面是否就完全能够将不同阶段的教学衔接起来呢?尤其是相关的文字是否又能将不同学段内容的阐释比较有机地衔接起来呢?基于实践,我们还必须从微型课程的诸多“微”上做出许多预设。微型课程在“微”上就有“时间微”“内容微”的两大之“微”,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时认认真真地把握好。应当说为了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适当衔接其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如果对相互之间的内容不加任何取舍地都去进行衔接,那就失去了“微”的意义,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因此,对所可能利用的图片和画面必须进行筛选,有时还需要去忍痛割爱。微型课程是“微”,但不求“精”就无实质性的意义,如灵活利用将可提高其交互性,使得主题能够有效地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微型课程做出认真的思考,即如何做到微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简、目标的单一、主题的突出。

三、突出内容选取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知名专家,他认为微课程时间应当考虑在10分钟以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微型课程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观念,但我们必须看到,微型课程时间设计较短绝不应该是我们忽略其教学目标的理由。微型课程还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也许有人会说,怎可这样,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样的问题,我以为必须在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内容短小,短小到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就行。平时的英语教学,我们都很明显地看到,高中学生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听课是那样的吃力,虽然高考在即,学生有着极强的升学欲望,但从相关实情可以看到高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在逐渐减少,其原因何在?主要是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初中学生跨入高中门槛,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在心理上客观地存在着对“过渡期”的严重不适应。如我们可以利用微型课程让学生能够喜闻乐见地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那教学的重心将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要以旧引新为切入点,对旧知识进行提取、加工、重组。在利用微型课程降低难度和阻力的基础上,处于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学得十分地生动活泼,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内部条件,诱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愉悦的学习情感。

四、利用问题反思

微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征,这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它把知识获得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的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鲜事物总会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这应当是历史和时展的必然。但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任何的新鲜事物也都存有一定的利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教师,我们都必须这样去思考,但其理论支撑乃至其他的实践性操作是否就不存一定的问题,我们在具体利用微型课程促进初高中英语有效衔接的操作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老师需要对微型课程的理论进行比较意义上的学习,力求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充分利用微型课程的作用,且带着实践中的喜悦进行反思,带着实践中的失败进行反思,带着实践中的困惑进行反思,是我们获取真实有效的微型课程利用的法宝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人们必须比较清醒地意识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且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也就必须利用微型课程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尤其应该将学生融入微型课程的设计当中。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年级和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创造出更省时更高效的微型课堂来。

参考文献:

篇4

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学研究――衔接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LN[2013]24)成果

一、引言

高一学期是高中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高中与初中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发现,学生对高一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致使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众多专家与学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推动高一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二、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变化大,教学难度提高

从总体上说,高一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教学的内容多为常量,教材中的题型较少并且难度不大.而高一的数学教材拥有大量抽象的内容,数学研究不再局限于通俗具体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化、字母等抽象的内容.同时,高一的数学教材更加重视理论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在无形中拉开了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从教学情况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具有活力和灵活性.而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数学教学呈现整体节奏较快、教学进度吃紧的情况.教师要尽快完成新课教学,还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次系统的复习,促使教师不断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的节奏.

2.知识点衔接不够科学

另一方面,初中与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并没有科学的衔接,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断层.具体地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相应的理论,却没有掌握理论得出的过程,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变换.

而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学难度得到提升,学科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对某些数学概念相对模糊.以函数图像的相关教学为例,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无法正确绘制函数图像,还无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抽象的函数定义.知识点的衔接不科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难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三、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

1.学法指导以及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一的数学教学.在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拉开,甚至让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动力,浪费了初中扎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高一数学教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利用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原理,而不再是只记忆数学的公式和理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刻研究切实掌握数学的定理,并且能够将其进行变换,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活用.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更有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方法等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加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上文述及,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数学教学节奏,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地说,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疑惑,要让学生明确初中与高一数学的变化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坦然面对新阶段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克服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并更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此外,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认可,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这就能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负面情绪,使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充满热情和激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