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就业安全应对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就业安全应对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94-03

近年来,企业招标投标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相关侵权案件频频见诸于报端。这一系列侵权事件的发生,破坏了招投标公平有序的运作规则,背离了招投标良性竞争的初衷,同时也折射出隐藏于案件背后的企业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一、企业投标方案知识产权流失问题揭示

为深入探究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笔者通过多种渠道的查找和搜集,共获取五个企业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这些案例集中发生于2002年至2006年间,基本涵盖了工程招标、货物采购招标和服务招标等招投标主要类型,包括两个工程设计招标案例、一个工程施工招标案例、一个货物采购招标案例、一个创作方案招标案例。

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选取的五个招投标典型案例中,只有一个案例反映的是招标项目所涉技术的知识产权瑕疵问题,其余四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企业的投标方案被招标方和中标方侵占或盗用,致使方案中含有的知识产权流失。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较之招标项目所涉技术的知识产权瑕疵问题来说更为普遍,是目前企业招投标实践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

投标方案是投标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涉及投标企业的多项知识产权,不论中标与否,投标方案的版权以及方案中所运用的投标企业自身拥有的专利和技术秘密等都应归投标企业所有。如果招标方需要全部或部分使用失标方案,须征得失标企业的书面同意,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

结合笔者搜集的典型案例来看,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招标(包括工程设计招标和工程施工招标等)和服务项目招标(包括创作方案招标和项目咨询招标等)领域,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投标企业的设计方案没有中标,但招标方却在中标方案中抄袭或照搬未中标人的设计方案;其二,投标企业在某项目的一期招标中成功中标,并运用自己拥有的技术完成项目施工,但是他在随后的二期招标中失标,二期中标人却在项目施工中使用一期中标人的技术;其三,两个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参与投标,投标方案完全由其中一方独立设计完成,该联合体中标之后,未参与投标方案设计的一方与招标方私下串通侵占盗用设计方案,撇开了方案的设计者。

二、企业投标方案知识产权流失的应对策略

导致企业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频频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较薄弱、知识产权信用环境恶化的影响,又与我国招投标法律体系缺失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制度缺陷紧密相关,同时“僧多粥少”的招投标买方市场所引发的双方地位失衡现状,也使存有侵犯投标方知识产权动机的招标方有机可乘。

不过,投标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缺陷是其遭遇知识产权侵权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投标企业应当苦练内功,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管理和运用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为指导方针,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在招投标全过程中融入知识产权管理内涵及管理要素,从系统的角度来配置知识产权资源,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招投标操作规程质的融合。

(一)组织机构优化

投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优化,首先是对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其次,为企业内部投标工作机构的各岗位人员设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再次,以设定的职责为评判依据,考核各类人员在投标工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1.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全过程定位。目前大多数投标企业对于招投标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仅仅限于侵权纠纷发生后的协商和诉讼,在此之前的知识产权管理事项并未纳入企业招投标管理职能之列。这种事后补救虽然有可能挽回损失,但存在着因为举证不力而败诉的风险,且牵扯企业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据此,投标企业应当首先调整原先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定位,将事后维权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招投标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使工作重心从事后补救措施转移到事前、事中的侵权预防措施上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被侵权的可能性,减少侵权纠纷的发生。

按照企业招投标的流程顺序,投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具体定位应调整为:在招标至投标阶段,明确界定己方的知识产权权属;在投标至评标阶段,防止投标方案中核心技术和内容的流失;在定标阶段,对未中标方案进行后续管理。

2.知识产权管理职责的多元化设置。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配置专人负责招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为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各级管理人员,抑或是专业技术人员,大都缺乏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所以,较为现实的优化途径是,在企业的投标工作机构的现有管理层级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分别细化各类人员在投标工作中的知识产权职责,使其把好各自的知识产权关口,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将知识产权的流失风险降至最小。(1)领导层的职责设置。领导层主要指企业投标工作机构的负责人。设定其为企业投标工作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总责任人,监控招投标各环节中己方拥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状态,对投标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担负监督和指导职责。与此同时,落实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责任制,即如果发生因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而给本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无论该负责人是否是直接责任人,都应当承担失察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2)管理层的职责设置。管理层在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中发挥着协调作用,主要包括企业投标工作机构的合同管理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1)合同管理人员,设定其在投标准备阶段负责分析审查招标文件中的知识产权条款是否存在不利于己方的合同条件,在获知企业未中标后及时向招标方索回投标方案并将其整理归档;2)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设定其负责投标过程中企业商业秘密和经营信息的保密,特别是确保企业拟定的投标策略和投标报价不对外泄漏。(3)技术层的职责设置。技术层是指企业投标机构中负责设计构思、方案布置、数据处理、图纸绘制、模型创建、软件程序编写等技术性工作的专业人员。由于技术人员比其他岗位人员更易于接触到设计方案中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尚未公之于众处于保密状态的技术秘密,故设定其在编写技术方案时负责标注版权声明、专利声明和技术秘密的书面保密要求,同时避免将技术方案编制得过于详尽,做好关键技术的保密防护措施,防止技术外泄。

3.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分层级考核。以企业各个层级、不同岗位人员的知识产权职责为依据,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衡量其在投标工作中履行相应职责的准确度和实施效率。(1)领导层绩效考核。企业投标工作机构负责人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为投标方案的知识产权发生流失事件的数量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也就是将企业投标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绩效作为该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由企业最高领导层来实施具体考核措施,以衡量其对招投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其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2)管理层绩效考核。根据管理层级中合同管理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在企业投标中承担的不同职责,分别创建知识产权管理考核指标。合同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为其审查出的招标文件中不利于己方的知识产权条款个数、投标方案索回率和索回存档时间;市场分析人员和估算人员的考核指标为投标报价、投标策略的泄露次数。通过对管理层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考核,使组织运行更有效,管理流程更顺畅。(3)技术层绩效考核。将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考核指标设定为设计方案中技术秘密泄露次数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额度。通过对技术层知识产权管理绩效的考核,提升技术人员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

(二)管理流程再造

在知识产权容易流失的招投标重要节点,融入知识产权管理要素,建立一套与招标投标基本程序相对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达到善用企业知识产权资源、预防知识产权侵权的管理目的。该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重要节点,如图1所示:

1.招标环节:严格审查招标文件的知识产权条款。投标企业获取招标文件后,应认真查看和分析其中合同条件部分的知识产权条款是否明晰、公平、合理。具体来说,分析招标方对于双方编制的文件特别是投标方案的版权归属、使用及补偿方案,投标方案中拟使用的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的权属和许可使用,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保密义务划分和保密责任设定,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新生成的知识产权的申请权和所有权的约定等是否合法,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有无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对未中标方的经济补偿、未中标方案的退回及未中标方案的使用和费用支付等问题作出约定。

投标企业如果发现招标文件中存在违反现行法律或者显失公平的知识产权条款,应当在招标方组织的投标预备会或答疑会前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其提出质疑,要求其予以解答和说明。

2.投标环节:编制投标文件时提出知识产权书面保护要求。投标企业在编制计算书、设计图纸、模型、技术方案、投标报价和经营信息等涉及己方版权、专利、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文件时,应当在投标文件的显著位置以醒目的字体注明“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复制或传递给任何第三方”和“投标文件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未经书面同意,不得披露和提供给任意第三方使用”等类似的以文字或图示形式出现的知识产权声明信息,并可附上“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标识。

3.开标环节:避免过度公开投标方案的核心技术。在公开宣读标书或当众阐述投标方案的过程中,投标企业应当注意不要过度公开己方的核心技术。投标企业可以简要介绍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标方案布置、主要功能指标、项目总投资匡算、期限、费用报价等不涉及关键技术成果的非内容,但对于投标方案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技术秘诀不要过于详尽地介绍,以免方案中的专有技术丧失其新颖性或被他人不正当利用。

4.评标环节:切勿毫无保留地阐述内容。投标企业在答复评标委员会提出的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时,不应毫无保留地对设计方案的构思细节、具体落实方法等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说明。

5.定标环节:重视未中标方案的后续管理。失标企业应在收到招标方的中标结果通知后,尽快索回未中标方案,并交与企业的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档案应作为特殊档案予以妥善保管,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保留或向外扩散。

投标企业发现招标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己方享有专利权或专有技术权的工艺、材料、产品、设备,或者盗用、侵占己方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构思时,应当及时收集对方侵权的确切证据,直接向侵权人发出信函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说明侵权的后果。可先就赔偿等问题与侵权方协商,若协商不成,在法定时效内诉诸司法机关。

三、结语

企业招投标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相继发生,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问题,揭开双方利益纷争的这层面纱,显露出的更深层的问题是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的缺失。在知识产权日渐成为竞争利器和关键资源的今天,这一管理缺陷足以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小毛.招投标中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属于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03-29.

[2]顾奇志.深圳宝安机场专利侵权案尘埃落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08-03.

[3]林善谋.招标投标法适用与案例评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48-05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会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内化,形成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会影响个体一生中与各种亲密他人的关系以及压力应对的整个过程及其结果。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包括两个因素[1]: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Brennan等人[2]根据依恋的焦虑-回避维度(对应于“自我模型”-“他人模型”)将成人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低焦虑和低回避)、回避型(低焦虑和高回避) 、焦虑型(高焦虑和低回避)和惧怕型(高焦虑和高回避)。

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在亲密关系(如婚恋)中,依恋与压力应对、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威胁性评估较低并且对于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具有比较乐观的预期,另外,他们对积极情绪记忆的提取速度要快于消极情绪记忆[3-5];回避型个体往往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远离困扰,很少采取求助他人的应对策略等[3-5];焦虑型的个体更关注自己的压力感受,并采取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来应对压力,由此更加重了压力的困扰[4-6]。另有研究表明,来自亲密关系以外的压力事件或信息也可能激活依恋系统,从而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7]。国内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较少,探讨亲密关系以外的一般生活压力的依恋研究尤为少见。本文探讨大学生依恋对压力感及其应对策略、负性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匹配文理科、整班施测的方法,在北京六所大学(3所为国家重点大学,3所为非重点大学)各发放问卷160份,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800份,有效率为83.3%。其中男生349人,女生451人;文科生372人,理科生428人;大一74人,大二418人,大三270人,大四38人;平均年龄20.5+1.5岁。

1.2工具

1.2.1自编压力感问卷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压力感问卷初稿,共18题。通过前测(样本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185名),删去在因素分析中不符合预设维度(学业、人际和经济)的三个题目,其余题目维度划分良好,且载荷均在0.50以上。正式施测的压力感问卷分为学业压力(含学业自身、担心将来和家人期望)、人际压力(含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经济压力(含目前费用、打工赚钱和经济保障)三个分量表,共15题,采用5点评定,从“1没有压力”到“5极度压力”。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学业压力 0.72,经济压力 0.84,人际压力0.61。

1.2.2应对方式问卷[8] 共62题,包含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题有 “是”或“否” 两个选项,各记1分和0分。得分越高即表示该应对方式使用越多。

1.2.3负性情绪量表 包括抑郁问卷[9]和焦虑问卷[10]。均采用4点评定,总分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强。本研究中,抑郁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90,焦虑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89。

1.2.4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11] 由36个题目组成,分为回避、焦虑两个维度,各18题,采用7点评定,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恋爱或亲密朋友关系中的感受对每项陈述做出从“1非常不赞成”到“7非常赞成”的选择。本文根据ECR原作者提供的类型计算方法得出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惧怕型、焦虑型、回避型[2]在本研究中,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分别为0.81和0.83。

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统一发放问卷,测试时间约为20分钟,被试完成后当场收卷。

1.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

800名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型225人,占28.1%,惧怕型216人,占27.0%,焦虑型201人,占25.1%,回避型158人,占19.8 %。

2.2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压力感差异比较

表1显示每种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在程度上具有显著差异(F=75.42、83.25、59.10、66.30,P均=0.000)。经事后检验(LSD)表明,四种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学业压力均最大(P

2.3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表2显示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差异(P

2.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负性情绪评分差异比较

四种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问卷评分有显著差异(P

2.5依恋维度与压力感、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依恋的回避维度与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自责、退避、合理化、抑郁、焦虑均呈正相关,与求助呈负相关,但r均较小。依恋的焦虑维度与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经济压力、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抑郁、焦虑均呈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呈负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800名大学生中安全型、惧怕型、焦虑型、回避型依恋各占28.1%、27%、25.1%和19.8%,这与国内外其他使用ECR量表的研究结论一致[2,12]。由此可知,虽然本研究直接采用ECR原量表的依恋类型划分方式,但其类型划分结果仍然是比较可靠的。国内外研究采用相同依恋量表所得到的依恋类型分布往往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1,12],而采用不同依恋量表(如ECR、RQ)所得的成人依恋类型分布差异较大[2],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依恋量表对同名的类型采用的判断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例如ECR量表对于安全型依恋的判断标准比RQ量表更加严格和细致[2]。

在生活压力上,本研究支持了已有研究结果,即目前大学生中学业压力感高于其他生活压力感[13]。可见,在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未来的担忧使得大学生必须更加努力学习以争取升学和就业机会,因此学业压力也就成为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安全型和回避型依恋个体(均为低依恋焦虑维度)的三种生活压力感都明显小于焦虑型和惧怕型(均为高依恋焦虑维度),且依恋焦虑维度与三种压力感均呈正相关。提示积极的自我模型(由于在本量表中的焦虑维度与依恋工作模型中的自我模型具有反向对应关系――即低焦虑维度对应积极的自我模型,高焦虑维度对应消极的自我模型,回避维度亦是与他人模型具有反向对应关系。因此,为了使解释更清楚明了,后文一律用自我模型代替焦虑维度,以他人模型代替回避维度。)作为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资源,可以减少各种生活压力感的强度。焦虑型和惧怕型个体所共有的消极自我模型使得他们不信任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倾向于过度关注消极生活事件,相对放大了现实压力事件带来的压力感受。此外,这两种类型的人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在学业和经济上也比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提示一般的生活压力事件也同样可以激活依恋内部工作模型[14]。

在应对策略上,由于安全型和回避型依恋个体都具有积极的自我工作模型,他们比焦虑型和惧怕型个体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焦虑型和惧怕型个体更倾向于使用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策略,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这与已有研究结论类似[15,16]。

在负性情绪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型和惧怕型依恋个体在经历压力事件后感受到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显著多于回避型个体;回避型个体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显著多于安全型,也与已有研究结论类似[4-6]。但是回避型依恋个体真的就比焦虑型和惧怕型依恋个体体验更少的负性情绪么?有研究证明[14,17],回避型的个体采取去激活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压抑负性情绪,使自己远离困扰。虽然这种方式使他们对情绪的表达大幅减少了,但是被压抑的情绪并没有真正消失。已有研究者通过阈下刺激和生理指标检测到,实际上和焦虑型及惧怕型个体一样,回避型个体在压力下具有很强的负性情绪[6,17]。

总之,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压力感和负性情绪得分最低,而惧怕型和焦虑型依恋大学生得分最高。在应对策略上,安全型依恋的大学生倾向于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解决问题、求助;而惧怕型和焦虑型依恋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等。从Bowlby的理论来看,安全的依恋关系被视为一个可以帮助个体成功应对生活压力的“内在资源”。安全依恋的发展来自于早年积极的亲子互动过程。主要照顾者敏感的抚育态度使个体建立了对外界以及对自我的信任感[17]。同时这些正向经验也使个体发展出有效处理压力的能力,并在需要的时候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16]。而焦虑型依恋和惧怕型依恋的人从早年不安全的依恋经验中发展出的消极的自我工作模式,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容易去夸大困难的威胁程度,认为对事件无法改变也无法控制;他们对自我的无力感、无助感,以及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也会使他们无法将困扰搁置一边,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16]。

虽然本研究较好地揭示出依恋和压力、应对策略及负性情绪的相互关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学生的依恋对象正逐渐从父母转向恋人,恋爱关系是其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研究压力量表中的人际关系维度并不包括恋爱关系。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加入恋爱关系这一维度,从而更充分地探讨依恋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压力的关系。其次,本研究只是初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对压力应对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想要更清晰地揭示出依恋工作模型对整个压力应对过程的作用机制,还需要在本研究基础上增加一些变量,如认知因素、压力的情境因素等,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作进一步深入地讨论。

参考文献

1 Lopez GF, Brennan AK.Dynamic Processes Underlying Adult Attachment Organization:Toward an Attach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y and Effective Self.J Couns Psychol,2000,47(3):283-300.

2 Brennan KA,Clark CI,Shaver PR.Selfreport measurement ofattachment. An Integrative overview.In:Simpson JA,Rholes WS, eds.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8:46-76.

3 Birnbaum G,Orr I,Mikulincer M,et al. When marriage breaks up: Does attachment style contribute to coping and mental health?J Soc Pers Relat,1998,14:643-654.

4 Mikulincer M,Orbach I.Attachment styles and repressive defensiveness:The accessibility and architecture of affective memories.J Pers Soc Psychol,1995,68:917-925.

5 Mikulincer M,Florian V.Maternalfetal bonding,coping strategies,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pregnancyThe contribution of attachment style.J Soc Clin Psychol, 1999,18:255-276.

6 Mikulincer M.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versus dysfunctional experiences of anger.J Pers Soc Psychol,1998,74:513-524.

7 Pereg D,Mikulincer M.Attachment Style and the Regulation of Negative Affect:Explo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Mood Congruency Effects on Memory and Judgment.Soc Pers Soc Psychol,2004,30(1):67-80.

8 肖计划.应对方式量表. 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5.

9 刘平.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00-202.

10 马弘.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241.

11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学报, 2006,38(3):399-406.

12 金艳,唐日新.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和幸福感的关系.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63-165.

13 王成义.大学生压力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311-314.

14 Shaver PR,Mikulincer M.Attachmentrelated psychodynamics.Attach Human Dev,2002,4(2):133-161.

15 Fraley RC,Shaver PR.Airport separations:A naturalistic study ofattachment dynamics in separating couples.J Pers Soc Psychol,1998,75:1198-1212.

篇3

人才培养社会评价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独立调查的机构,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数据及分析具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笔者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认真学习了麦可思公司提交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跟踪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13届毕业生65人,参加调查的有效邮箱57个,回收问卷33份。全校有效邮箱共4397个,回收问卷2370份,答题率约为54.8%,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提交问卷,说明有部分毕业生对此次调查不关心,或没有关注到此次调查。

2.原因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对此次麦可思公司跟踪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使得部分2013届毕业生没有认识到此次问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出现了答题率偏低的结果。

(2)学生填写问卷技巧不足。由于学生没有参加此类调查的经验,在填写问卷时回答问题不足,使得有些项目的有效样本数达不到要求,影响了调查质量。

(3)学生对母校感情不深。有些学生认为已经脱离了学校,对学校、就读专业的发展不再关心。

3.应对策略

(1)加强宣传。要让全体教职工知道这项调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调查分析,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责任心教育、爱校教育。

4.整改方法

(1)要求辅导员及时通知调查范围内的学生,做好组织填写问卷工作。要求专业教师对调查范围内的学生宣传此项调查的重要意义及作用。通过加深学生对此项调查的了解,提高答题率。

(2)组织在校学生试填写问卷,指导学生掌握填写、提交答卷的方法。

(3)建立班级QQ群,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都加入到群中,便于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的联系。

二、就业竞争力分析

1.基本情况

报告显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7%,月平均收入3081元,毕业时掌握87%的基本工作能力,就业现状满意度达到60%。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55%,职业期待吻合度为30%,学生认为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生活方式。

2.原因分析

就业率达到97%,说明学生的工作能力不弱,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专业相关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就业环境不够理想,看不到今后的发展,想更换行业、职业。这反映出学生在求职时普遍没有正确地评估自己,缺少长远目标,盲目就业。

职业期待不吻合度和离职率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均较高说明毕业生还没有对专业、行业职业有清晰的认识,现实与学生的想法有偏差。月收入偏低符合行业规律,初就业的一般薪资较低,但随着技能的成熟、资历的增长,收入会大幅提高。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相应产品开发不够,学生就业可能存在困难。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及成熟,就业形势会转好。

3.应对策略

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的目标设定和可行的通道设计,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层次,提高学生就业率。

4.整改方法

(1)组织课外专业活动。组织系列专业课外活动,如专业社会调查、专业技能竞赛等,促使学生主动了解专业,认识职业。

(2)深入社会调查。通过深入社会调查,关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分析典型工作岗位(岗位群),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就业特色与优势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产品安全工程技术员,主要行业是药品和医药制造业,67%在民营企业,20%在合资企业,6%在国有企业。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规模在51~300人的占38%,1000人以上的占28%,301~1000人的占28%,50人以下的占10%。

2.原因分析

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和所在行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用人单位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中型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相一致。

3.应对策略

摸准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和职业环境,根据职业要求帮助改进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入职教育。

了解用人单位的特色,分析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更准确地指导毕业生进行就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培养职场文化,使毕业生具有职场文化方面的优势。

四、校友评价分析

1.基本情况

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1%。但愿意推荐母校的只有59%,不推荐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校风学风不好。

2.原因分析

满意度较高,反映出学生对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比较满意。但对母校推荐度较低,说明毕业生对学校的某些方面不尽满意,如认为学校洗浴服务、交通服务、教室设备与服务等方面不够好。

3.应对策略与方法

(1)建设好校园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服务环境,提升学校在学生中的形象。

(2)做好专业课程建设,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3)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机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实习组织管理工作。

五、工作能力及知识分析

1.基本情况

基本能力测评情况。五大技能群对应的各项基本能力分别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项分别是积极聆听、积极学习和有效的口头沟通,相应的满足度分别是91%、88%和82%。

该专业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前3项是生产与加工、工程与技术和中文语言,相应的满足度分别是86%、89%和95%。

2.原因分析

急需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中体现了对毕业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要求,学生在理解与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有待加强,营销和化学知识需要补充。

3.应对策略

将各种基本能力、核心知识融会到教学中,实现教师教法转型、学生学法转型。

4.整改方法

(1)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基本能力、核心知识的概念,探讨如何将这些能力和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如何从填鸭式教学转向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发挥主动性。

(2)组织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讲座、交流等形式,教会学生在大学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依赖型学习转变成自主型学习,将单纯为分数而学的方法,改变为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同时考虑分数的方法。

六、培养过程分析

1.基本情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分析与检验》和《药事管理》。在麦可思的报告中,没有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2.应对策略

在做好生物制药技术行业企业岗位分析、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及社会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3.整改方法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顶岗实习 应对策略

教高 [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营销管理类岗位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顶岗实习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市场营销专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也带来不利影响。

一、顶岗实习现状调研

1.顶岗实习时间安排。目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习主要有三阶段:第四、五学期各为期四周的实习,第六学期为期18周的实习。其中第四、五学期主要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自主联系企业为主。

2.顶岗实习企业统计。以2012年10级营销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的实习为例,有迪信通、达圣元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展新商贸等10家企业,共接收130名学生。

3.顶岗实习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与企业、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获取有用的信息。(1)顶岗实习岗前调查,主要包括实习企业及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情况等。(2)顶岗实习过程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工作情况、教师的跟踪管理及企业的管理情况等。(3)顶岗实习结果调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系顶岗实习工作评价等。

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1.实习企业方面。(1)实习岗位单一,不能与人才培养方案良好对接。人才培养方案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专门制定的,课程的设置以此为依据,专业培养方向涉及房地产、医药和汽车等行业的营销岗位,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并没有完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企业有担忧。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以来就业形势不错,有一部分企业以能留住人为目的,非常欢迎学生顶岗实习,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担忧。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在接受顶岗实习学生过程中,主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学生到企业需要由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如果顶岗实习时间短,学生刚能上手实习就结束,企业很难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2.学校方面 。(1)教学计划中实习安排时间与企业用人安排不合拍。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是以学校管理的方便为出发点,安排在学期末和第六学期,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2)实习过程管理欠规范。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第六学期学生实习以自己联系为主,地点分散,给日常管理带来难度,这也使得教师的指导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3)实习管理力度不到位。由于许多企业都是第一次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双方还需要进一步协调,需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3.学生方面 。(1)对顶岗实习认识片面。对于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及家长存在认识偏差,不能正确对待顶岗实习的利弊,甚至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签有不利于学生的约定。(2)职业意识缺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实习岗位以销售代表为主,工作既有挑战性又较辛苦,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实现由学生到准员工角色的变化,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等不能适应。甚至有学生“中途退岗",这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较大困扰。

4.法律制度方面。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实习期间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在受到侵害时,没有合法途径维护,这也使得学生有后顾之忧。

三、应对策略

1.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要想实现三方共赢,应就顶岗实习的目的、实施、考核、评价进行共同探讨,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建立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指标,设立各实习阶段的考核指标,将实习全过程分解并量化,使实习过程便于考核和监控,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实习过程的信息和情况及时地反馈,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与信誉良好的实习单位建立互动,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大校企深度融合,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可以与商联会等行业协会合作,主动出击,寻求效益好、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3.做好岗前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就业指导与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心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把握好实习与学习的关系。加强学生职业营销人的道德素养,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

4.明确学校、学生、实习企业三方责任。教育部教职成[2006]4号规定,“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关系,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能有效维护;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学生权利和安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