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范文

时间:2023-09-06 09:3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

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社会出现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不断的巨变中,中国农村社会的管理已逐步向社区化转变,逐渐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农村社区发展。

1.农村社区的涵义

农村社区主要是指居民以农业为主要职业且经济结构主要是农业生产、人口密度较低且居住区与农田或其他自然形态的农业生产资料紧密联系、比较封闭、人际关系密切、基层行政区和居民自治结合共同进行治理的社会共同体。传统农村社区的基础性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当今我国农村社区正处在向现代化、城镇化转变的进程中,社区的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向农业生产基础上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随着农村社区的经济多元化发展,财务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农村社区加强财务审计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2.农村社区财务审计

农村社区财务审计是依法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行为进行审查、评价和监督的手段。农村社区财务审计是加强农村社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遏制农村腐败现在发生的有效途径。因此,不断加强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的内容

对农村社区的经济行为进行审计监督,主要分为定期对常规审计项目进行常规审计和对于重要的或者是突发的经济事项进行专项审计

1.常规审计的主要内容农村社区常规财务审计事项主要应包括:(1)农村社区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及其执行情况;(2)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债权、债务、损益情况;(3)上级部门转移支付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情况;(4)农村社区集体投资项目的账目和损益情况;(5)农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独立核算的村民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6)农村社区的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费收支情况;(8)农村社区的借入资金、代管的集体资金以及“一事一议”资金的提取、管理、使用情况;(9)农村社区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公开执行情况。审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审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等。2.专项审计的主要内容除了定期对常规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外,对于一些重要或突发的财务事项还应该进行专项审计,专项审计的内容主要有对集体土地征用、对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干部任期、离任等事项进行专项审计。专项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与社区群众密切相关的、极其重要的、非常关注的事项实施的审计行为,从而使农民群众了解重要经济事项的背景、事实和处理情况,增强农村社区经济透明度,缓解农村干群关系。以上就是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中应该进行审计的全面内容,但是现如今在大多数农村社区的财务审计过程中,并不能全面地完成,因此,农村社区的财务审计工作总是有漏洞多,不规范等问题。

三、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由于农村社区财务因其资金量小,涉及的被审计人员处在最基层,从而容易被一些专业的审计部门所忽视。因此,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制度不健全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度,也就是“村财镇管”,虽然这一制度对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也使得农村社区的财务审计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有的乡镇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财务审计制度,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集体资金的管理失效,随意开支的空间较大,民主公开的内容不全,会计处理的规范性不强。

2.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做保障目前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缺乏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法律法规,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还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农村社区财务审计还没有形成工作制度化、队伍专职化。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始终无法定性。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可以依据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这必将阻碍农村审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相互矛盾的。

3.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力度过小各级乡镇政府对农村社区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或干脆不处理,束之高阁。通过分析现行的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法定强制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易受到乡镇行政干预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从而无法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4.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大多数乡镇对农村社区的财务审计工作没有制定合理的中、长期审计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对于审计的资料和审计后的有关文件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完整的审计档案记录。对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取证、审计档案整理与保存等一系列审计程序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或参照国家《审计法》规定执行,审计程序极为不规范。同时,在之前提到的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的全面内容,大多数农村社区根本就无法完成,仅仅开展的只是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将任期内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等任期责任目标以及农民关注的热点事项纳入审计范围。

5.农村社区财务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审计、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但由于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及管理滞后,承担农村社区经济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各农村社区财务收支的审批工作多由村委会主任承担,村委会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多数不熟悉经济工作。加之忙于各种中心工作,从而忽略了财务审计工作,工作上侧重于“批”、而忽略于“审”。因此审计质量普遍较低,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四、加强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的对策

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中,要求乡镇一级党委和政府彻底转变职能,进一步放活农村经济政策,向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建设一个全新的农村基础管理组织。这也对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农村社区财务审计中,要树立以服务为主,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本审计的理念,不断规范财务审计程序,完善财务审计的内容。因此,要做好现代的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1.加快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立法,规范审计行为,加强法制化建设从目前实际来看,最迫切的需要是出台一部由权力部门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的农村财务审计条例,规范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的执法标准,把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抓好农村社区财务审计的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审计工作程序化,审计处罚法制化,做到审计监督制度化,审计反馈正常化,确立农村社区财务审计是国家审计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社区财务审计工作的政策问题,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法,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作用。

2.健全农村社区财务审计体系,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就在于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适应农村社区财务经济变化需要的审计队伍。农村社区财务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要加强对农村审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达到队伍建设标准化,业务工作规范化,工作管理法制化,政治思想现代化,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审计人员的素质。

篇2

一、引言

政府补助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政府拨付补助资金,一方面促进企业或行业的持续进步,另一方面带动整个经济更好更快的全面发展。政府补助审计是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设机构对政府补助施行的一项独立经济监督活动。然而现阶段,政府补助相关文献研究分为两个层面:其一,通过实证数据探讨政府补助的效果;其二,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展开谈论。由此,我们无法通过现有政府补助的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如何才能更高效。

本文通过从政府审计的视角出发,探讨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从而决定其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的选择。文章确立了政府补助审计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定位,通过建立政府补助审计鉴证和评价机制,开展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协助国家经济治理,发挥政府补助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政府补助审计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

本文以上部分已提出有关政府补助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实证数据探讨政府补助的效果;其二,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展开谈论。

关于政府补助的效果研究指出,政府补助的效果呈现不同的形态。Beason & Weinste(1996)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没有任何正面的效果。Lee(1996)研究发现,这些产业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府补助和贷款)对处于增长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任何影响,政府对贸易保护政策干预越频繁,则生产率越低。申香华(2010)对财政补助的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接受补助的公司在促进就业、缴纳税款、提供社会捐助、增加环保投人或支出等方面没有显著的贡献。但是针对研发和专用型人力资本的政府补助有显著效果。Almus & Czarnitzki(2003)发现在有补助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活动平均增加了四个百分点左右。安同良等(2009)研究发现只有当研发补助用来提高专用性人力资本时才能发挥产出激励效果。

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张倩(2013)指出审计工作中常遇到的有关政府补助的一些难点问题(认定难、分类难)进行分析和探讨。赵小萍(2014)进行政府补助审计时,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政府补助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否在正确的时点或期间确认政府补助,以及国有企业收到投资补助和搬迁补偿款的特殊处理。

上述文献表明,现有的研究已经关注了政府补助的效果以及政府补助会计实务处理。但是,对于政府补助的经济作用,以及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仍然缺乏理论解释。

三、政府补助审计的定位

审计的定位有两种:鉴证和揭示机会主义行为的批判性审计和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建设性审计。政府补助审计定位于抑制机会主义的建设性审计,即发挥审计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用。基本依据如下:

(一)政府补助审计定位是政府补助必要性决定的

我国将政府补助定义为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具体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国家政府补助行为影响国家资源、收入分配和支出效率以及经济结构。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审计有其必要性:

1.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审计有助于补充当前审计工作的不足,确立政府补助的方向和策略。现阶段,针对政府补助开展审计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关注点在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是否有误,分类是否合理和确认的时点、期间是否正确。政府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审计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进行合规性财务收支审计以发现审计问题。二者都未对政府补助的相关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不能为政府补助确立方向和策略,而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专项审计能有效分析政府补助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的补助策略提供依据。

2.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审计是审计全覆盖的必然要求。审计全覆盖的精要是审计范围的扩大,从政府债务审计到安居工程审计,再到彩票资金审计,具体表现为公共资金涉及面的扩展。政府补助资金属于公共资金,属于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并且政府补助资金金额较大,对企业、行业和经济影响颇大,审计机关应开展政府补助审计。

3.审计机关开展政府补助审计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政府补助事关两个重要方面: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针对不同的公司、行业发放政府补助,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自经济危机后,政府提供的政府补助大幅上涨,因而很多国有上市公司从中受益颇深。但是,针对政府补助的效益性有待检验,以确立发放补助项目、企业和行业,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政府补助审计定位是审计本质的体现

受托经济责任乃现代会计、审计之魂(蔡春,2000)。审计功能存在的首要目标在于促进和保证被审计单位对象受托经济责任得意全面有效履行的需要(蔡春,2007)。受托经济责任下鉴证、揭示和抑制机会主义是审计本质的体现。政府补助批判性审计,鉴证和揭示了机会主义行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审查。而政府补助建设性审计目标定位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评价政府补助的经济绩效,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体现了审计的本质。

(三)政府补助审计定位是国家治理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政府补助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机构是国家财政收入支配的主体。政府机构发放政府补助,不仅应关注补助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更应注重补助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尤其政府调控国家经济的宏观性。经济发展是政府主体的重要职责,政府补助是政府合理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政府补助审计体现着经济监督的职能要求,更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四、政府补助审计的实现机制

政府补助审计的定位决定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政府补助审计要抑制机会主义的存在,发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应确立其实现机制。服务于政府补助的审计定位,实现机制应包含鉴证、评价和协助三种机制。

鉴证机制包含鉴定和证明两个方面。审计主体开展政府补助鉴定审计即揭示机会主义行为,并对审计结果发表意见,力证鉴证对象是否机会主义行为。鉴定机制要求能够查出人的机会主义。证明机制则是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现阶段,开展政府补助的审计主体有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者在都一定程度上发挥鉴证机制作用,这也是政府补助审计批判性审计工作机制。

评价机制是在鉴证机制的基础上,寻找已存在机会主义的原因并针对现有体制机制提出建设性建议。政府补助审计评价机制不仅要审计政府补助的财务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更要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政府补助绩效审计,发挥审计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作用。绩效评价机制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有效手段,有助于政府补助审计的发挥建设性作用。

协助机制是政府补助审计定位于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鉴证机制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审计内容针对政府补助的使用时期,属于“事中审计”。评价机制是针对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益性开展的,评价政府补助的历史信息,属于“事后审计”。协助机制是协助政府补助决策,即如何制定政府补助政策服务于经济发展,本质上属于“事前审计”。

政府补助的实现机制中,鉴证机制是基础,评价机制是保证,协助机制是目的。不同的审计主体,政府补助的审计重点不同,实现机制中承担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现阶段的实践工作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发挥鉴证作用,内部审计在鉴证机制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评价机制,而我国政府补助审计仍停留在鉴证机制和评价机制,并未真正的发挥审计的经济建设性作用。

五、政府补助审计的实现路径

(一)项目审计

项目审计是针对特定的单个对象所实施的审计,我们对审计政府补助审计分为三类: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与决策审计。

首先,财务审计。财务审计界定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旨在纠错与发现舞弊。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都涉及财务审计。但是三者方向和主体不同,社会审计所开展的审计业务中财务审计所占比例最大,其面向的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审计是对公司内部制度等开展审计,旨在为审计主体提供管理意见,其面向主体包括有内部审计机构的社会主体。政府审计也开展财务审计。而随着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策审计的开展,政府审计中财务审计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政府审计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面向主体有涉及公共资金使用的主体或者项目(包括人、财、物)。针对政府补助开展审计,三者在财务审计这一部分具有交叉。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出发,对于已经开展政府补助财务审计的主体(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政府补助的定位聚焦在政府补助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绩效审计;而对于尚未开展政府补助财务审计的主体,政府补助审计的定位应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建议性职能,政府补助的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

其次,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就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的主体只有国家审计机关。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成果,决定国家政府补助的方向,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再次,决策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接受政府资助的某一重大项目的经济决策付诸实施之前依法进行的审核。为有关管理当局最终确认或否决该项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政府补助决策审计具有特殊性,国家对于某个项目开始进行政府补助之前,开展决策审计调查,对于符合政府补规定的,发放政府补助;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停止或者取消发放政府补助的资格。政府补助的决策审计本质是事前审计,这种审计带来的直接影响着政府补助资金的发放,是一种更高效的审计模式。

(二)专项审计调查

专项审计调查是针对具有某项共同特征的多个单位所实施的审计。专项调查是一种直接报告业务,专项审计调查时审计机关主要通过审计方法,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的专项调查活动。政府补助审计是一种特殊业务。政府审计可以对政府补助项目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六、结束语

政府补助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而政府补助的审计则可以有效的鉴证政府补助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应定位于更好发挥政府补助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健康发展。现有的政府审计中,对于政府补助审计集中于财务审计,并不能必然的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特别对于政策性与经济性较强的政府补助项目。因而,本文在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的定位基础上,研究其实现机制与实现路径,以期丰富政府补助审计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小萍.政府补助审计应关注的事项[J].财会月刊,2014(1).

[2]张倩.上市公司政府补助审计难点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3(10).

[3]蔡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审计研究,2007(1).

[4]许罡,朱卫东,孙慧倩.政府补助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视角的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4(6).

[5]申香华.成长空间、盈亏状况与营利性组织财政补贴绩效――基于一年河南省和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0(9).

篇3

1、在村集体资金中不得报支以下费用:⑴行政招待费;⑵村干部住宅电话、移动电话等通讯器材购置费、月租费;⑶各种捐赠、赞助费;⑷个人订阅的报刊、杂志费;⑸未经镇政府审批的各种津贴、补助;⑹未经镇政府批准的部门摊派到村款项;(7)村干部个人负担部分的养老保险金;(8)垫交垫支结息款、手续费等。

2、支出审批权限。(1)200元以内的支出由村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2)200元至1000元以内支出由村主要干部会签审批。(3)1000元至5000元的支出由村主要干部、分工村干部、片长、农经站站长及分工村记账员会签后,报农村线领导审批后方可列支,(4)5000元以上的支出,依据项目化管理要求,由村主要干部、分工村干部、片长、农经站站长、分工村记账员及农村线领导会签后,报镇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列支。

二、财务审计制度

1、常规审计。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每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不少于1/3以上的村。

2、离任审计。对村主要干部及村会计岗位变动或离任的,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离任审计。

3、专项审计。常规审计与抽查审计相结合,突出专项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集体资产的处置、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农民集中居住建设情况、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4、市纪委及市农经主管部门抽查审计。市纪委及市农经主管部门在全市每年抽取部分村进行常规和专项审计。

篇4

财务部审计职责11.负责拟定内部审计计划及项目初步审计方案,报部门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公司及子公司各类审计工作,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投资审计、离任审计、履职绩效审计、内控体系审计等:

2.出具审计报告,确保审计结论正确,证据获取充分;

3.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弊病和漏洞,优化内控体系,促使公司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及时发现现有或潜在内外风险,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促使整体目标的实现;

5.实施对子公司的专项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层建议书等审计文书,督促审计结论和审计建立的落实;

6.负责对各被审单位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7.了解内审发展趋势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8.完成风控部负责人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务部审计职责21.通过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运营情况

2.通过财务报表和其他行业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3.负责财务报表、费用审核,资金管理、及财务预决算等工作,整理财务数据,支持业务工作

财务部审计职责31、严格执行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子公司财务工作;

2、负责子公司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3、负责子公司财务预(决)算、资金计划、税务测算等工作;

4、负责子公司税务申报;

5、负责编制子公司月度指标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财务预警,确保年度指标及整体预算顺利达成;

6、审核子公司各类成本费用开支,确保各项报销及付款符合公司制度。

财务部审计职责41、组织拟定年度审计监察重点工作计划报监事会主席审批;

2、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3、组织拟定审计工作报告,并上报监事会主席审核。

财务部审计职责51、拟定年度审计重点工作;

2、组织进行年中、年终经营情况审计;

3、进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审计;

4、进行经营与财务运行中单独事项的专项审计;

5、进行投资项目阶段性和专项审计;

6、联系外部审计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预算、决算审计;

7、检查督促审计决定与建议的实施。

财务部审计职责61、协助完成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和归档工作;

2、协助出具审计业务报告和其他鉴证业务报告;

3、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

财务部审计职责71、审查集团内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完善财务制度的建立。

审阅定期财务报告,配合外部机构实施专项财务审计;

2、根据公司投融资需求进行标的公司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

3、对公司年度财务预算、财务决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4、检查和评估公司重要的对外投资、购买和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事务的合理合规性

篇5

自从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接触会计专业,我就对注册会计师这个神秘的行业充满了好奇,也了解到它是大多数会计人员梦想的目标。在学习中,通过进一步的认识,更是激起了我对于这个职业的极大兴趣。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两年多的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湖北中德秦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招收实习生,为了满足我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强烈的好奇心。我投了简历去应聘,最后顺利进入该事务所。

社会与校园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也许我们不能完全立刻适应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但我们要学会逐步适应这个社会,我想我这几个月的时间是我一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1.概 述

1.1 实习目的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学校学的这四年,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

作为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会计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了。但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么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算扎实,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就行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了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在实际中学会做账。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录总账等。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是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的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1.2实习单位情况

1.2.1公司简介

xx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是由湖北省财政厅批准,具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由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登记成立,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为鄂财注发[XX]26号。会计师事务执业证书编号为4XXxxx,营业执照号码为4XX02180xxx号,司法鉴定许可证号:4XX7xxx。公司现有员工3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有17人,其中:高级会计师2人,同时具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双资格的有2人。

公司全体员工精诚团结、积极勤奋,是支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我们将秉承客户至上的精神,坚持公正廉明、精确高效的执业操守,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市场策划部、财务审计部、司法鉴定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公司的服务项目类型有:注册资本验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年度报表审计;非盈利机构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企业改制、清算、清产核资、分立、合并等专项审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绩效评价专项审计;企业解散破产清算审计,抵押贷款审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案件鉴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其他专项审计。

公司坚持以技术为基础、人才为核心、服务为根本、创新为灵魂的经营宗旨;以市场为先导、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公司的不懈追求,也是公司得以快速发展的最佳原动力。

公司还建立了一个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等各行业的教授专家顾问网络,竭诚为社会提供权威性咨询服务。

1.2.2公司业务介绍

财务审计业务:注册资本验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年度报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企业清产核资;绩效评价专项审计;企业解散破产清算审计,抵押贷款审计;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各类专题专项审计等。

司法鉴定业务:接受公安、法院、检查院、仲裁委员会等机构的委托,办理各类涉案经济事项的价值鉴定,如经济案件鉴定、涉案资产价值的评估、工程经济纠纷进行价值鉴定等。

篇6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

(一)高校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监督职能弱化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中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而我国高校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没有覆盖高校的所有经济活动,现有的制度建设更多的停留在财务审计方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不断地调整着,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审计,逐步向合同审核、基本建设、修缮审计等方面拓展。原有的制度已无法满足新的内审业务的要求,制度的修订与制定存在滞后,使内审工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来保驾护航。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人员配置不合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大多人手不足,岗位配备及专业知识构成不合理。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均只设有财务审计岗,而没有设置工程审计岗。有工程造价专业背景的审计人才在高校十分稀缺,这样的人员配置结构难以满足内审越来越高的需求。而高校的财务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性,对基本建设、修缮等专业技能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严重不足。此外由于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高校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时常跟不上审计专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内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大大滞后于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更新速度。

(三)高校内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方法落后

高校内审业务范围主要偏重收支合法性审计等常规审计,较少涉及建设项目预决算等专项审计。由于高校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常规审计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监督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审计需求,单靠常规审计已经难以使教育审计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内审仍主要以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但基本上都没能实现采用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法。这种审计方法既耗时费力,审计效率又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账套审计的高校十分有限。

(四)高校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自主性较差

目前教育部所属高校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仅设有内审人员等几种模式并存,不同的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不同。通过对比,这三种组织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依次递减。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途径分析

(一)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提高监督职能

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建立原来欠缺的模块制度,比如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高校内审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细则。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

加强学习,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审计实务技能。高校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制度的有关规定;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认真学习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抓好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不断提高审计处中级以上技术资格人员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

(三)拓展专项审计范围,深化审计内容

高校应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要以财务预决算审计为主线,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探索固定资产经济责任、基本建设、修缮工程、科研经费、“三公”经费等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补偿独立性缺失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指的是高校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审计人员完成内审工作。针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可得到弥补。高校的内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审计中可能会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和影响,难以开展独立的监督活动,从而使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人员完成内审工作,由于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审计结果和报告会更为客观,而且其可以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内审人员不足的情况。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及方式选择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审计成本,减少内审人员招聘及培训等各项成本;另一方面借助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可以更有效地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也有益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还最大限度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有效地弥补了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匮乏的状况。外部审计的专业力量,拥有比较系统及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日常的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具体业务,实践经验更为丰富。无论是从水平及能力,还是实践经验上来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都更具有优势。

(二)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选择

1.外聘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很难和内部审计人员一样熟悉高校的具体情况,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最实用的审计策略,从而无法更好地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适用的咨询服务。通过依靠内审人员的协调和辅助,能够使与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同时利用其部分工作成果,也有益于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质量的提高。

2.内部审计是强化高校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高校的一员,真正站在高校本身的立场上,内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高校的长远发展着想。

3.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有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设备采购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内容多,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都比较大,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利用事务所的各种审计资源和先进的审计方法,相应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内审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仲明.内审外包———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篇7

2)努力创造条件,改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环境。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村会计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村干部的管理,减少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的拢乱干预,加大农村财务审计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农村财务审计的知晓率,要利用各种途经宣传农村财务审计知识,使广大农村干部及农民群众了解农村财务审计,让他们明白农村财务审计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和农民个人利益,而不是整村干部,更不是为了某些人报私仇,从而为农村财务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3)落实农村财务审计条例,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办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走向正轨的标志就是有规范的农村财务审计方法,因此,应尽快掌握农村财务审计条例的各项规定和政策界限,正确运用农村财务审计办法和与之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实施办法,进一步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定性法制化,切实树立起农村财务审计权威性,使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纠、违法能纠、改变过去“只开方不抓药”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

篇8

1.引言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司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面临者许多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保证资产高效运作.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公司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套有效监控体系。内部审计作为公司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应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逐步向控制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扩大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研究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若干解决方法,对于公司内部审计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管理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和防护作用

公司开展财务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防护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法律保障。财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其他审计业务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公司必须开展财务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财务会计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可以增

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可以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2)咨询和建设性作用

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和建设性作用.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经营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公司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发挥优化决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带来损失,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公司的自我发展。

(3)服务和参谋作用

公司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公司科学管理意识。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服务于本单位、为本单位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针对某项业务专门审计等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公司针对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重点资金项目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审计制度的要求却未同时得到提高,致使审计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期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步伐。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欠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成果。《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就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自由客观地工作。但是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的负责人领导。由于该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法人.集团公司虽然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其基本上是满足海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且和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联系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通过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来实现其独立性不利于对企业高层决策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而且由于在公司内部多种内部利益关联性使得审计客观性受到影响。当审计人员面对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切身利益时.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2)内部审计面狭窄

目前我国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日标的实现.将我国内部审计定义和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与国际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它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管理当局发展成为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我国目前仍处于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过渡的阶段所以,内部审计的职能仍局限于监督和评价的传统职能,审计的重点是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审计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公司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从审计的业务要求来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专业多工种的业务知识,同时应及时了解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变化,否则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对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缺乏开展当代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自我评估、信息技术、管理沟通等所要求的胜任指力。

4.提高公司内部审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主体应具有必要的权力,以此来确保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发挥效用的必备条件,其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公司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从资源配置上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审计质量的组织保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好工作平台。

公司如果能改变内部审计部门的行政管辖,建立一个在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的审计机构或部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较高地位,不受其他部门干涉,自主决定审计项目,审核批准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首先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原则,有正义感;通晓会计原理及其操作技能;熟悉内部审计准则,程序和技术;掌握本公司的有关业务知识,熟悉或完全掌握公司所有制度;熟悉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对公司内部控制及所属专业有较深的理解;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教育,主要内容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最新情况,从而具备与其从事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强化沟通能力,提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程度,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审计结果的实施。

此外,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单凭原内部审计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充实工程技术、公司管理、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效益审计

内审部门在公司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工作中要责无旁贷挑起重担,内审部门要通过准确定位提高内部审计服务水平。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则完全作为经营者。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保护资产,而是针对经营管理领域中存在的控制缺陷,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符合成本效益要求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以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做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公司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4)建立责任与激励机制

要使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明确的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责任机制重在对内部审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明确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对于不勤勉或履职不积极的内部审计人员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101-02

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内部审计开展了以“纠错查弊”为主的财务合规性审计;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开展了以工程投资审计、购销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标志的管理效益审计;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效益审计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在促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和防护作用

公司开展财务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防护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法律保障。财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审计业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其他审计业务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为了保证合法经营,公司必须开展财务审计。通过财务审计,可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财务会计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可以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合法经营。

(二)咨询和建设性作用

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和建设性作用,改善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公司竞争力。经营审计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及其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以便改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组织经营目标。公司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战略、决策和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可以发挥优化决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可以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带来损失,促进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公司的自我发展。

(三)服务和参谋作用

公司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增强公司科学管理意识。专项审计是内部审计服务于本单位、为本单位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为本单位完善管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从而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果。近年来开展的内部控制评审,针对某项业务专门审计等都属于专项审计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公司针对主要的成本费用项目、重点资金项目或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公司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而且其产生于行政命令,因此,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弊端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效益审计开展较少

我国内部审计强调服务职能较少,主要扮演的是“报告者”的角色,大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还仅仅是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效益审计则开展得不多,也很少参与风险管理和组织治理等事前审计,而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则多充当“改进者”的角色,很好地做到了为组织服务,协调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从而为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还很不规范。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基本上脱离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但是,内审机构缺乏完整独立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很多都不是单独设置,而是隶属于其他部门领导,有的隶属于会计部门,有的隶属于监察部或监事部,等等,这种内审机构不隶属于公司最高领导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还表现在审计人员独立性差上。例如,有些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或物资管理等人员兼任,这种状况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各方利益牵制,使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所增长,但总的来看还远远不够。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虽然从事审计行业的人员数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科班出身的审计人才不多,真正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多数内审人员都是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审计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审计水平、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除了审计署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外,其他财政等部门并未对之提出规范要求。例如,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审计法规,对关联方交易合法性问题作出限定,要判断一项关联方交易是否合法,注册会计师无法从法律、法规上找到依据,只能是要求被审公司按照《公司会计准则――关联方交易及交易的披露》详尽地披露出此类交易的细节,并提醒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注意此项交易。虽然不少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有关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性的制度,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人指导的境地,也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职业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业尊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解决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

效益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开展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事后审计上,而是要顺应现代审计的发展潮流,加强对效益审计的探索和利用。具体来讲,内部审计要从公司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审计观念,不断发掘内部审计创新视角,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拓宽公司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促进公司经济效益和资本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此外,我国公司还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的角色转变,将公司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公司审计,明确公司效益审计的目标、组织方式、评价标准选择、审计方法运用以及与财务收支审计的结合方式,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审计“改进者”的角色,最终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改善公司经营管理而服务。

(二)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的第一资源。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资源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篇10

毋庸置疑,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国家出台诸多政策之后,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得到了创新发展。然而,诸多“伪高新”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税款减少,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继2008年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后,2016年对上述两个文件做了重新修订,明确申报资料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必须由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分别于2008年、2017年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鉴证业务规则(试行)》,对专项审计(鉴证)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审计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审计环境是审计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现阶段,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由申报企业在申请时提供,即申报企业既是被审计对象,又是审计业务的委托人,是中介机构的“衣食父母”。这种情况下,从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审计范围受限、无法实施应有的审计程序等尴尬局面,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与申报企业意见分歧时,坚持原则、不迁就客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解约,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事务所,之前因商事制度改革已失去很多法定业务,如果再失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这个市场,生存空间就更小了。中介机构要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谈发展和质量。

第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相关政策推出后,计划申报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政策不熟悉,纷纷通过寻求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服务来提高申报通过率,这样就催生了一批为认定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中,有些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如果同一家中介机构同时为申报企业提供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即使人员分开,在形式上建立了内部的“防火墙”,也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要求。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申报企业提供的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除了专项审计(鉴证)报告外,还有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每年都出具,审计收费比较固定,而专项审计(鉴证)报告则是在申报年度(即每三年)出具一次。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为避免常年客户的流失而“被迫”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的情形。

第四,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着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竞争激烈,由于审计收费过低,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很多事务所无法投入充足的审计资源和实施足够的审计程序,无论是审计时间还是审计流程均予以简化,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第五,有些地方政府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有量及每年新增数量作为政府业绩的考核指标,近几年受经济放缓的影响,很多企业成长性指标分值普遍较低,拟申报企业总量减少,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就可能沦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链条上的一个受雇者,审计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不可能发挥监督的职能。

(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专业性强,而从业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熟悉技术创新过程、掌握一定科技知识的人才较少,传统财务观念比较浓,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受此限制,执业过程中只看表面不见实质,一般仅局限在财务核算资料的审计鉴证,很少关注其是否符合研究开发活动的规律,即合理性。另外,有的中介机构人员流动频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执业经验;有的中介机构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后续教育,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质量。

二、新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改善对策

正如上文所言,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存在诸多问题,这对其质量有所影响,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笔者试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专项审计的整体现状出发,提出改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申报流程

科学制度的建设能有效降低风险,促进行业发展。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中,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由申报企业在申请时提供,明确上述报告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并在专家评审环节增设财务专家。这种安排表面上看是设置了双重监督,即中介机构和财务专家,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出具专项报告的中介机构在整个流程中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无法发挥其独立性和监督作用。设想将申报流程改为:申报企业自评认定机构初评委托中介机构出具专项报告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审计部门抽查,将中介机构的审计(鉴证)由企I自评阶段改为初评之后,委托方(同时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方)由申报企业改为认定机构。这种流程的优点首先表现在中介机构与申报企业之间无经济利益,从制度上保证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的独立性和诚信品质;其次通过招标程序优选中介机构,能有效抑制低价竞争引起的质量低下。

当然还需要制定配套细则,如明确专项审计业务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咨询业务应由不同的中介机构承接,由于申报企业提供的资料中还包括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前者明确需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后者没做规定,一般是企业自主申报,但可以通过与税务申报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比对一致以证实真实性,相当于专项报告、年度财务报告、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由不同单位(中介机构或税局)背书,并互相制约,如果多份报告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要求申报企业提供说明,由财务专家认定是否合理。再如建立奖惩制度,对严重违规的中介机构设置行业禁入,增加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以严格的惩罚措施倒逼中介机构提高风险意识。

(二)专项审计需要引入技术专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专业性较强,中介机构应优化审计人员业务操作,有针对性地强化业务培训,引导从业人员严格按行业协会制定的审计指引和业务规则执业。由于申报企业涉及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对判断申报企业领用的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研究开发项目以及高新产品的认定难度很大,使得申报企业将非研发材料成本计入研发直接投入以及人为扩大高新产品范围的操作空间很大,如何利用好专家的工作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序发展中,部分“伪高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针对现状,设计通过改进申报流程,用制度来制衡、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并借助技术专家的力量提高专项审计质量,如此才能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让国家的各类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相关企业。

参考文献:

[1]高强,张旭丽,孙志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探究[J].财会通讯,2015,(25):106-107.

[2]倪冠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63-65.

[3]许爱平.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4):257-258.

[4]邓枚芳.浅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J].商业经济,2014,(10):105-106+114.

篇11

一、自查范围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自查范围涉及我市所有社保经办机构及基金代征机构,包括:市劳动保险事业处、市机关事业保险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市农村养老保险办、市就业服务中心及市劳动事务中心。

二、自查内容

我市各类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使用情况均纳入自查内容,涉及险种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三、自点

1、2008年以来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使用情况;

2、社保基金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核定、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基金财务管理和待遇支付核定情况;

3、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银行账户开设管理情况、财政专户管理储存情况及基金保值增值情况;

4、社保基金历年专项检查及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5、社保基金内控机制和预警预测机制建立执行情况;

6、社保基金稽核制度、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制定落实情况;

7、社保基金征缴、管理、支付业务流程完善落实情况。

四、自查方式

社保基金自查阶段采取经办机构自查自纠和局财务审计机构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1、单位自查(年4月15日至年5月10日)。

各社保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使用情况及往年专项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自点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分别形成书面《自查报告》,于年5月10日前报局财务审计科。

2、重点抽查(年5月11日至年5月31日)。

篇12

2008年9月27日根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印发了《浙江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管理办法(试行)》(浙科发计[2008]241号),要求对拨款20万元及以上的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由第三方进行审计,20万元以下的项目,要求编制经费决算。两个《办法》的实施对规范科技经费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11月18日浙江省科技厅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对中介机构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有116家,作为首批参与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的中介机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投入了较大的审计资源,加强学习与培训,注重审计质量,提高为科技创新及企业的服务能力,起得了较好成绩。

一、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的性质

(1)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2)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财务审计属于“五、财政预算资金相关业务”中“95.财政科技经费(课题经费)专项审计”的业务范围。

属性:其他审计业务(法定业务)

内容:针对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情况及其效率予以审计

报告使用者:财政部、科技部、纳税人等

委托人:浙江省科技厅

专业能力胜能要求:精通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流程和控制;熟悉与财政科技经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其他项目归口与省科技项目类同。如:

科技部项目:973、863、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创新工作方法项目、创新基金项目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环保部、农业部、工信部、住房和建设部等部委的重大专项

军工项目: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

(2)浙江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所指财务审计是指科技项目在结题验收前对合同规定的研发总经费收支情况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

适用范围:财政经费分期补助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科技项目。

(3)《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2010〕382号)

根据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特点和规律,省级科技项目经费分类采用分期拨款、事后补助、贷款贴息等资助方式。

科技经费主要是指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研究机构或经济主体在我省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所获得的省级项目支持经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软科学研究、钱江人才等专项资金安排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团队、重大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用省级财政资金实施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项目验收财务审计制度。补助总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由省科技厅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总额在20万元(含)以上,项目承担单位有内审机构的,可以由内审机构进行审计,没有内审机构的,由省科技厅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总额在20万元以下的,应当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编制决算书。

二、有关审计工作要求

(1)审计内容:对以分期补助方式资助的科技项目进行财务审计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合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财政经费是否按时下拨,配套、自筹经费是否足额到位;

2.项目合同经费预算使用情况。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截留、挪用、浪费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项目经费管理情况。项目经费是否单独建账、独立核算,项目完成后的决算编制是否真实、可靠,有无弄虚作假现象。

对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方式资助的科技项目进行审计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对照《浙江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核定范围,提出是否属于技术开发支出和贷款范围的审计意见,并对决算编制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2.对技术开发支出或贷款付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计。

项目合同预算有变更的,按经批准的变更预算进行审计。项目合同涉及经济指标任务的,应当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

(2)科技项目验收财务审计机构及委托

省科技行政部门受理项目验收申请后,以书面形式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审计委托书,并提供相关的验收资料。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到委托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计事宜,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省科技行政部门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数据库,并根据审计信用和质量,进行目录制动态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采取自愿申请、资格审核确认的办法。

(3)申请参与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条件

申请省级科技项目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独立执业资格,成立3年以上,近3年内无不良记录;

2.注册会计师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上;

3.熟悉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