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09:32: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专业的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诸多领域的经济活动,每个领域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支持,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难以想象的。
一、从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角度出发考虑金融对经济的作用
资本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形式”。资本运动包含的三种资本循环形式: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任何处于正常运动中的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于这三种循环形式中。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停顿或滞缓,都会影响资本循环的实现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一个企业要创建,要进行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资本。依靠个人的财力来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是很困难的,而金融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资金筹集的目标:(1)银行通过存款业务将社会
上个人的、企业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自己所需的资金,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生产。这也是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筹集资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不同的个人、团体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进行投资,而企业则借此获得自己需要的资金。(3)企业也可以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法不同于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出售的是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而发行债券则是借债的方式。在通常情况,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发行股票,并且比较方便。(4)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采用企业上市等方式为企业筹集资金,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下面列举两个常见运用金融创新的例子:银行业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各种商业票据、汇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经营中短期的资金压力;针对类似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类资金需求量大、资本周转周期长的项目,可以通过将其债务打包出售换取资金进行再投资的方法等方法节约大量资金。(6)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可以解决部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型金融活动,它是在专业投资机构风险自担的前提下,通过对有潜力和市场价值的项目和公司的投资,以资本市场为纽带,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这种投资是针对存在较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并对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7)加快发展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金融业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适应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并且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报也不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什么自主创新的动力还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业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况,导致企业缺乏激励机制,最终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和增加创新者得利益、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担心创新成果被别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宁可引进、仿制,也不愿花力气创新。(3)低生产要素成本竞争。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廉,企业依靠低生产要素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它们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自主创新。(4)自主创新风险较大,自主创新比技术引进难度还大。自主创新虽然有高回报的驱动,但高回报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高风险,微观主体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其后果对企业而言甚至可能会是毁灭性的,如果没有相对有效的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微观主体往往不敢或不愿自主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发到试验、到最后投产全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功课大量技术难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能较好地解决融资难题和技术难题,企业很难提供前期的巨额投资,也无法承受前期投资不能收回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即使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样很成熟很专业的投资公司,他们所作的投资成功率也仅仅只有7%,这样的成功率对于普通的企业投资者来讲是无法承受的。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太小、资本实力不雄厚,再加上资本市场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风险投资、创业基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国企业“输不起”,不敢贸然进行自主创新,而宁愿采取跟随策略,待技术和市场前景明朗后,搭搭便车,进行模仿。这固然可以降低风险,但却很难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效益难以提高。所以,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尤其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诸如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这样新型的金融机构,破解融资难题。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的分散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运用它们的资金,运用它们专业化的投资经验,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金融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近期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金融对处于各个阶段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和服务支持。(1)对于进入期和成长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这两种时期的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先导产业,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种,这些产业生产新产品,技术先进,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往往会受到鼓励和支持。但同时,这类产业的各个方面还不成熟,经营的风险较大,并且这类产业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在这个时候,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对于成熟期产业的发展。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一般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可能达到最大,具有较为长期和稳定的产出和收入,虽然并不都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但只要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必然是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处于这类产业内的企业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长的缓慢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也更倾向于强调成本和服务,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以下的战略:一是努力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率。二是采取产业延伸战略,延长产业链。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增长不大,增加市场份额很困难,企业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法,一方面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体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型的并购重组,或者是建立新的产业部门。三是采取产业转移或多元化经营策略。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为衰退期做准备,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产业转移策略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企业战略的重大变化,业务、资产、资金、技术等等都会发生变化。(3)对于衰退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一般是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产品老化、技术陈旧、市场需求萎缩、增长缓慢。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时的调整过程中,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衰退。因而,衰退产业中的企业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创造全新产业。传统产业之间可以结合现代的新技术进行重组,能够产生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商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部门通过信息技术重组而产生的物流业,就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传统产业有可能变成夕阳产业,但如果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也可以重新焕发青春。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不少传统产业将变成夕阳产业。传统产业要存在和发展,必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三是选择市场退出的战略。衰退产业中的企业发展的另一条重要出路是市场退出。如果在原产业继续发展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自觉退出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自觉退出是指主动地撤离某个行业,而不是等到企业完全陷入困境之后被迫采取的应急措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收回资本。
四、结语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个人的通力合作,离开任何一方的努力这一个目标都难以实现。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早作安排,为经济结构的调整铺好路,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并且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金融业是完善现代市场机制的关键所在。要想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了资源配置的速度,它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实质上是通过金融业的发展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也就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参 考 文 献
[1]张汉平.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09(2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统”非金融专业,未能体现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1.教材选用的大一统。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这一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非金融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没有区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统的教材。但是《金融学》这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续课程的安排设置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于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学》后续的课程设置上还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诸如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保险学等。这些课程的后续学习对于《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对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金融学》的后续课程更多是其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方向课。
2.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点。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言,一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仅仅是在有些章节的深度比较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要求略浅;二是讲授内容的量与讲授时间之间,只能是更加侧重于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式教学;三是非金融专业学生,其后续课程是各自本专业的主干课和方向课,同时由于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得《金融学》这门课程既不能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又不能对《金融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导致学生在《金融学》在课程结束后对于该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出现断层,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纯粹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1.教学内容滞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环境日新月异、金融事件层出不穷、金融技术翻天覆地,而金融学教学内容十几年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显然落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这些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在金融学教学中加以体现和解读。如果沿用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那么在强调货币发展、银行运行和货币政策等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客观现实金融事件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视点问题阐释,那么这样会更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教学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呆板。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开设的后续课程中有具体的金融实务操作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现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之下,纯粹就是理论知识的罗列、理解,对于现实中的问题,如何来进行操作,没有讲授和教学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进的原则
(一)体现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尊重各个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是一级学科或者是二级学科在金融学教学大纲上应进行区别。这样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那么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起到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对金融学实践的实际运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作为补充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教学的深度较之于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略浅,不需要讲解太深的金融理论。而另一方面,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也会面临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也需要在具备一定金融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在保持完整的、基础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改进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社会资源共享,推动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后备群体,在其学习期间就应该广泛了解和获取社会市场信息。对于学生专业学习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实体案例,这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有些教师在社会团体中有一定的兼职,那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有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习相关行业企业;而后者对于现实教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银行高管等社会精英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师等,不定期以讲座、沙龙、论坛等方式作为日常《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向学生讲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金融事件,推动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进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理论教学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我们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资源平台,收集到第一手经济金融领域中发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数据库。让学生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应用所学的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任课教师进行的点评,着力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知识分析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不定期的组织学生选听著名大学《金融学》的有关课程。接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金融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阐释不难发现,现有金融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缺乏实践培训、没有各专业差异性的不足,改进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的人才互动交流,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59-63.
在迈向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多样化,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迅猛。跨国贸易、投资、金融活动活跃,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但是一体化对于各国的金融和经济活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融活动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促进了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的经济一旦发生任何波动都会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致使各国经济遭遇风险。
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关联性强、更新快、教学难度大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理论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是以外汇汇率为线索,来分析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国际间货币运动规律,外汇市场交易、外汇风险防范,国际货币金融危机关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国际结算、外汇交易以及外汇风险管理防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结合所学金融理论与实务,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金融现象和问题,并在实际业务中进行一定的运用;熟练掌握我国在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工作或生活中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国际金融》的内容更新速度比较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国内的经济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应对、金融自由化的控制与监管、金融风险的防范与预测等都要求《国际金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下,该课程要时时根据经济的变化,改革和调整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高职专业岗位群设置不吻合
作为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国际金融课程基本上仍采用同一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也没有完全脱离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因为国际金融的授课过程只是简单的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即从宏、微观层面去解读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强调对国际金融业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把握。而当前的形式是,国际金融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越来越多,伴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深入,使我国的国际收支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国际收支均衡的问题越发突出,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深。这些新的问题在国际金融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针对性的体现出来;同时也缺乏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系统性、实用的模拟教材。教师能通过备课来使理论教学与时俱进,模拟实习教材更新较慢,使得实训教学与最新的经济政策严重不吻合,完全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实践性很强的国际金融课程并不符合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模式陈旧,仅注重核心理论知识讲解
目前在国际金融的授课过程中基本沿用的是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课堂讲解―课后完成作业―教师评阅”的模式。即在课上先通过讲解讲清经济金融的基本概念,略举一些应用案例,通过简单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课后习题等形式完成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坐在教室里仅仅是教师设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被动的完成者,所以,这种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是单纯为了取得到合格的分数,而对于高职教育所强调的动手能力操作训练基本不能得到满足。高职教育中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开设国际金融实务课程力求达到对于实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同时作为课程辅助训练的实训内容也不能使学生切身的融入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真实的业务训练。这种实训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达到控制实践过程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以丰富教学,比如使用电子图书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等,或者可以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模拟软件,零距离的学会银行信贷、证券投资与外汇交易。
四、考核方式内容单一,忽略实践性和应用性内容的考核
作为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单纯的闭卷笔试为大部分理论课的考试方式。如何能够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于专业中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不能光改革教学过程。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适当的按照课程的特点增加实际操作模拟测试、英文口试、答辩等多种考试形式,使学生深入的学到知识的本质,而不是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7-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02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的高端专业,培养的是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计量经济学在面对这一新兴专业时,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培养学生量化分析金融问题的能力。
我主要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方面,考虑到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的核心能力培养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统计软件的优缺点,给出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中计量软件的选择建议和意见。
一、计量经济学的计量软件选择及应用现状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在编写时主要面向文科性质的经济学学生,授课以讲授计量经济学理论为主,偶尔辅以部分经济学实证案例。并且,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计量软件大多是选择Eviews或SPSS,而这些软件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缺陷。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Eviews或SPSS介绍操作不便利
Eviews和SPSS这两个计量软件都是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从导入数据到选择方法,再到输出最终结果的操作。但是,在教材中插入這些软件的“点鼠标”操作是很不便利的。实际教材里,往往编者会采用截图的方式告诉读者该如何“点鼠标”,进行选择。而这又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图片占教材版面太多,造成了教材表面上很厚,实际上教授的知识并不多。
(二)Eviews和SPSS数据处理功能不强
在经济学等文科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大多采用的是已经处理好的经济数据,比如:GDP、家庭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这些数据大多是国家或各地方统计局处理好公布的,很少缺少数据间日期不匹配等问题。然而,对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公开交易数据,这些数据相对复杂。比如,有的公司出现一段时间的停牌交易,在做研究时需要剔除1年交易天数少于120天的公司。面对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用Eviews和SPSS处理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三)Eviews和SPSS不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使用Eviews和SPSS确实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模型。但是,金融数学专业属于金融学大类中较高端的专业,学生的量化分析金融问题能力要求更高。当进一步需要处理复杂金融问题的时候,Eviews和SPSS编程能力弱的局限性往往就体现出来了。例如,投资学里著名的三因子模型(Fama和French,1993):利用Eviews和SPSS往往只能用别人计算好的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代入模型进行分析。然而,事实上,金融领域做因子分析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因子的来源、计算。而市值因子(SMB)、账面市值比因子(HML)都需要动态分组的技术,编程能力弱的Eviews和SPSS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二、计量经济学计量软件的选择
鉴于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SAS系统在国际上已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和数据分析。当前软件最高版本为SAS9.4。其中BaseSAS模块是SAS系统的核心。其他各模块均在BaseSAS提供的环境中运行。用户可选择需要的模块与BaseSAS一起构成一个用户化的SAS系统。利用SAS可以较好地解决Eviews和SPSS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教材中,SAS的介绍操作非常便利
不同于Eviews或SPSS的“点鼠标”操作,SAS采用编程(或可以转换成程序代码)的方式进行数据访问、管理、分析。因此,在教材中,采用SAS进行实证案例教学时,只需要把相关程序代码告诉学生即可,避免了Eviews或SPSS需要截图来教学“点鼠标”这一占教材版面的缺陷。
(二)SAS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虽然相对于SQL等专业的数据库软件而言,SAS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是很强。但SQL毕竟是计算机专业专门处理数据的,难以用于统计计量。事实上,在统计计量软件中,相对于Eviews或SPSS几乎没有数据处理能力,SAS的数据处理能力就显得强大很多。对数据的删除、筛选;合并表格、变量等操作很好,便于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处理大量数据。
(三)SAS有利于金融定量分析的深入学习
面对Eviews和SPSS难以进行的动态分组等金融定量分析技术,SAS通过循环语句(宏语句)可以轻易完成。对于SAS的编程学习,初学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掌握这门语言后,就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金融定量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总之,金融数学专业学生以量化分析金融问题为核心技能。在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Eviews和SPSS难以胜任复杂的金融分析。因此,我推荐使用SAS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在完成现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确保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人才通道拥挤
据了解,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大利亚都会选择商科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银行、金融等。由于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移民紧缺专业,并且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专门为没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要求,使得近年来赴澳大利亚攻读会计专业的人数激增,导致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的人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再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扎堆,而是要将未来国内和澳洲,乃至亚太地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衡量选择。
当然,在商科领域中,也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例如保险精算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公司法务、税务、金融分析或者项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才专业,就业有优势
所谓的通才专业和专才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往往被认为是通才专业,因为所学的内容涉及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而税务会计、金融分析、保险精算学等则被认为是专才专业,因为是会计专业的细化和深化。这些专业往往要求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选择专才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并且专才专业的所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学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专才专业选择的人少也就意味着竞争较通才专业要小很多,就业机会却多很多。专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你具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5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类专业
中国的工业刚刚发展了一半,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很多,比如土木工程类人才、电子工程、化工工程、食品工程、矿业工程类人才等。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品质国际公认,去澳大利亚学旅游课程性价比非常高。
一些优质大学的旅游学院在课程中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带薪实习机会。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国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该专业人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将被看好。
IT专业
目前IT行业的职位空缺相应增长。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对IT业进行大额投资充满信心。这一行业的多个部门再次出现人力短缺。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该专业逐步恢复几年前的热情。
护理专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护士短缺呈现全球性危机。很多国家都在积极从国外引进护士,以解决本国的护士急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护理从过去的底层职业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给中国很多护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留学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赴澳攻读护理专业基本限于在国内已经有护理背景,受过专业学习或训练的学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定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编制企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控制与业绩考评的能力,从事协助企业制定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收益分配方案,参与企业其他重要事项的财务决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
1.进企业做会计或财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找个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这方面。
2.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大学期间注会考出几门。
3.进银行业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个最好有关系。
4. 进专门的金融,货币,经济,调研机构;不过概率比较小。
5. 自己成立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会计事务所不会面对像做兼职会计的交际压力,且收入十分可观,但对专业所需水平要求很高。目前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大多具备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等级的人。
6. 进大学任教。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管类专业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趋势,市场定需要大批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金融类专业是近些年就业颇为广泛的热门专业,虽然社会对金融类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随着金融类毕业生人数激增,使得金融类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和就业压力。因此,金融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实际,将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被全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理论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1997年编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预示着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高校建立了就业指导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然而,虽然目前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很多,但是仍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数研究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探讨宏观的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研究不多,相关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方向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的数据统计,相关分析及对策研究并不多见。同时,由第一线就业工作者搜集一手就业资料及数据,专门针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并不多见。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金融类专业持续升温,大批大学生报考了金融类专业,每年都有大量金融类专业毕业生涌现。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大趋势,金融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忽视,而就业去向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统计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状况,为教育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为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提供重要参考。其次,学校统计并公布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便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反馈,知道与自己“相同水平”同学的就业去向,调整学习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同时可获得校友的积极支持。目前,专门针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很少,本研究通过调研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以其得出规律,为提高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供资料和思路,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所帮助,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金融类各专业人才需求处于上升趋势,本课题组重点抽取一所金融类高校,并随机抽取500名毕业生,对金融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前景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就业现状对相关结果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主要就业趋势
课题组调研了一所河北省属金融院校,该校河北生源居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通过调查近5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毕业生大多数服务于基层,目前主要服务于以下五类单位:银行系统:包括四大行、股份制商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其他公司的财务、金融及相关岗位。毕业生主要到上述五类单位从事柜员、客户服务、交易员、理财顾问、经纪人、咨询等岗位工作。
(二)工作满意度
课题组随机抽取500名毕业生,调查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30%,“感到比较满意”的占23%,总体满意度为53%。其中在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满意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因素是“薪酬、福利水平高”、“企业公众形象好”;不满意的原因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三)从业稳定性
在随机抽取的500名高校毕业生中,大学生毕业后“从未换过单位”的占55%,其中38%是在银行系统工作;“换过一次工作单位”的占19%,“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单位”的占26%。调查换工作的原因时,从事柜员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人员普遍认为“工作内容枯燥”、“工作压力大”,从事证券、期货交易及保险等岗位作的人员,换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压力大”。
三、金融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展望
(一)金融类专业前景
金融类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一直居高不下,未来金融类行业中仍有较多热门专业。金融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二)就业范围广泛
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较广,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更为多样,如经济预测与分析类职位、市场营销类职位、管理类职位等。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三)市场需求稳定
随着我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国内金融业快速发展和国外金融机构大量进入的背景下,金融业将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些热门专业值得关注,像审计、保险、会计等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将有所增加,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此外,金融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数量较多且层次多样,因此金融服务业对银行柜员、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较大。
四、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及对策
针对金融类高校毕业生这样的就业现状,课题组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一方面作为金融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就业政策并不熟悉,对于金融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特点缺乏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细化到具体类别的就业宣传更少,对金融类专业亦是如此。
(一)转变育人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各高校缺乏清晰的人才定位。一批本应从事精英教育的学校也快速扩大办学规模,导致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由此难以再保证精英培养理念。而大批本应培养掌握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的自我定位发生偏差,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发生偏差,还使得各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趋同,严重缺乏独立性。所以不同的高校在定位上要加以明确。
(二)加大就业指导力度
有些学生对在读专业不太满意的原因不是学生真的不喜欢本专业,而是因为学生不了解本专业。基于金融类毕业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与前景缺乏了解这一现状,可以从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主干课程、社会地位、对社会贡献、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教育,增强金融类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熟知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包括课堂讲座、公司实习、精英演讲和工作培训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大提高专业满意度,进而推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
(三)建立充分就业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化建设,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办学质量的指标。同时,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模式,把就业指导工作始终贯穿在大学整个阶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就业工作的全程化。同时,发掘已工作毕业生周边资源,请用人单位填写毕业生质量反馈表,以便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建议,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升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只有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才有能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养出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五)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择业的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从主客观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择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体现自我价值,其次是收入等福利待遇,同时,也会考虑职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等,呈现多元化倾向。因此,应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树立积极务实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效益。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大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校友会等力量,建立全员化、人人参与的就业服务力量,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姜超.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
[2] 马莉萍,丁小浩.高校毕业生求职中人力资本与社会关系作用感知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融类专业是一个较为高端的专业,它的定位比较高端,很多的普通院校对于金融类专业没有一个完善建设,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比较挑,希望找一些有较好学历的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类专业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因此,对金融学专业感兴趣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后,认真学好学精这个专业,将来毕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中小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服务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的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原则,贯彻学术性、综合性、适应性和谐统一的教育理念,突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艺术修养、协调发展的文化素质结构,促进其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哲学专业就业方向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
哲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三类:
1、教师:教师是哲学专业毕业后最适合的工作,另外,高校内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员也算这一类。
2、公务员:我国公务员考试有专门要求哲学专业的,哲学专业在考公务员方面有一定优势。
3、企业政策决策及管理人员:这个工作并不要求太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依据个人的能力与其他专业竞争上岗。
哲学专业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工作。
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代史、马哲、思修、毛概等;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统计学等。专业课核心课: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
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需求量巨大,凡是企业必须需要会计。大企业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小型企业可能不设有会计岗位,但也需要会计机构记账、报税等。可以说会计是万金油的行业,必不可少。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们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会计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毕业生们将来可以在各大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的职位。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话,相信日后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前景也是比较理想的。
会计从业职务海纳百川:会计、出纳、审计、税务、金融机构从业、教育培训、统计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用不到的。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做账、报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是一项全能的工作,越是经验丰富的会计,越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当然工资收入也相当可观。
拓展阅读: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企业、银行、酒店、学校等等地方工作。可从事鉴证,审计,税收,公司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破产清算,法务会计,预算制定,商业咨询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贸易/进出口;
4、金融/投资/证券;
5、建筑/建材/工程;
6、其他行业;
7、房地产;
8、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会计;
2、出纳;
3、财务经理;
4、财务主管;
5、财务总监;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8、法律类,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理学基础、良好的算法设计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领军人才。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和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熟练的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基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理论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计算机及工程等领域通过实际计算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