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20: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R197.6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54-02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疾控和保健的核心,作为国家卫生政策惠及农民的载体,其改革发展是新农合建立以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近几年,乡镇卫生院的整体环境得到了不少改善,但由于各级政府对城乡卫生投入不均衡,政策贯彻不到位,使乡镇卫生院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1.1 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存在家长式管理
在新形势下,很多乡镇卫生院继续沿用“以药养医”的办院模式,依靠政府政策维持运作,靠拨款,不积极去研究医药消费市场,开拓服务领域。广大农民群众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有人一贯认为农民知识水平低,健康意识薄弱,乡镇卫生院存在只要不出差错事故,慢性病、小病没问题,大病、急病靠边站的思想,造成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降低。卫生院院长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大事小事一手抓,其他领导班子袖手旁观,是非争议多,影响团结,制约发展。
1.2 人员身份复杂,缺乏医护人才
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复杂,有医药卫生学校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也有卫生部门通过招工途径聘用的社会人员;裙带关系是乡镇卫生院的一大特点,家人、亲戚在一个医院工作的情况特别多见,人际关系复杂,盘根错节,给管理和组织协调带来一定的难度[1]。人浮于事,冷漠观望,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低学历、低能力、低职称偏多,再加上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工资少、福利待遇差,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城里的工作有面子、有地位,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即使留下了也是暂时,一有机会就利用各种方法向上一级的医疗机构流动,这样会造成医护队伍的素质降低,阻碍医疗水平的提高。
1.3 药品管理不规范,临床药学工作滞后
药品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乡镇卫生院药品管理松散,采购随意,可以说是“需要药品就进货,进来药品就销售,库存余额就看盘存数”[2]。采购过程没有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和档案。因此,很难保证药品的质量。另外乡镇卫生院的药房药库面积过小,设施陈旧、短缺,致使药房药库里的药品随意摆放,未划分区域按药品的性能和储藏要求分类放置和保管。无空调、冰柜、排风扇,除湿、遮光、防虫鼠设备不到位,一些贵重、特殊药品的储存条件很难达到要求,再加上有关涉药人员管理意识淡薄,药品的安全储存问题很多。
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在大型医院中已初见成效,但在乡镇卫生院却停滞不前,基本空白[3]。药剂人员处在一种脱离临床、远离患者的工作状态。主要工作是发放药品、管理仪器、做检测、出报告。由于临床药学是非盈利,不但不赚钱还要投钱,所以多数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是兼职或虚设,很少组织到上一级医院做临床药学培训,忽视了药剂人员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开展具体工作几乎处在零的水平。领导不重视、改革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影响了乡镇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4]。
1.4 财产物资管理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缺乏,管理职责不明。多数乡镇卫生院只有一名财会人员,有的还兼职医院人事、统计及其他杂务工作。个别乡镇卫生院财产物资制度缺损,存在帐帐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库存物资管理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条例制度,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存在盲目性,市场论证不足,使用率低造成资产闲置,维护成本高,导致资金浪费。
2 发展对策
2.1 改革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卫生院运行效率
乡镇卫生院大多数领导医术水平较高,而医疗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比较薄弱,对卫生院的整体运营缺少把控力。特别是院长片面的认为领导就是管理并将二者混同起来[5]。乡镇卫生院应采用“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管理结构,由县级卫生部门监督、决策,具体事务由卫生院管理和执行,院长做好协调工作。试行管理者职业化改革,聘请专职管理院长,开拓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医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2 合理规划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全员素质
新医改要求政府做好卫生资源配置,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县级卫生管理部门应通过调研,统计出医护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在编人数等指标占乡镇卫生院总人员的百分比。根据调研反馈信息科学地制定医护人员招聘和分配计划,力求人才类别互补,使其效应最大化,避免实际工作和创新研究中模式相似,思维单一。同时将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养名额列入高校招生计划,定向委托培养,在校学费用由政府负担[6]。教育、卫生主管部门与志愿报考的学生签订协议,毕业后返回生源地,根据当地卫生人才的需求,服从卫生管理部门的调配。
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通过成人高考、函授,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学历层次,定期组织培训、进修、讲座等,提高在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筑巢引凤,留住人才,创造惜才、护才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让医护人员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提高工资待遇,深化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在评职称、进修学习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乡镇卫生院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引更多高技能、高学历人才。
2.3 加强药品监管,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确保群众安全用药
乡镇卫生院应对进入药房的药品严把“五关”,即:人情关、进货关、入库关、使用关和不良反应监测关,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正规渠道购进药品,制订严谨、系统的进药条例,切实抓好采购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药房药库等基础设施,医院领导必须克服“重医轻药”,根据需求增设库房、调剂室、分装室,购买调剂工作中必须的工作台、药橱、药架等设施,安装控温、通风、防潮等设备,为药品提供良好的储存条件,尤其是特殊药品的保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当下,随着新药的大量涌现,药物的选取和使用问题很多。药剂人员应不断收集整理各种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药学信息[7]。鼓励药剂人员参与临床用药,观察临床疗效,跟进查房,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同时积累总结,撰写论文,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另外,建立药学监护体系,强化药剂人员在药学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这样能更有效地保障基层患者合理用药。
2.4 财产物资管理科学化、合理化
首先,卫生院领导要重视财务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中的相关制度;其次,健全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使记账、审批、经办、保管等人员的责权明确,相互分离且相互制约,推广运用信息网络,快速准确保存和提供数据报单;最后,加强财产物资核查工作,定期核对,做到账实相符,成立设备购置审查小组,对贵重设备的采购立项评估、权衡,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购买、租赁还是资源共享,以免造成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基层医疗卫生组织,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卫生院内部管理,促进医护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拓宽乡镇卫生院的服务项目和覆盖领域,使乡镇卫生院得到很好的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雪玲. 基层乡镇医院如何以人为本抓好护理管理[J]. 中国校医,2009, 23(6):65.
[2] 华秀清,沈宏华,程森. 农村乡镇卫生院药房药库管理现状及对策[J]. 中国药事,2005,19(7):395-396.
[3] 周智敏. 临床药学工作在等级医院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804.
[4] 朱贤钦,朱晓莹. 浅谈乡镇卫生院药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5):67-68.
[5] 徐学惠. 领导与管理在医院改革中的关系[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2(6):1.
2石林县长湖镇森林资源概况
长湖镇位于石林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km,总人口16743人,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6%,是典型的彝族集居地。玉米、小麦、薯类是农村粮食与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工商业欠发达,烤烟是全镇的财政支柱,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贯穿昆河一级公路和九石阿旅游专线,也是相邻路西弥勒县过往省城的必经之地,闻名遐迩的石林景区之一长湖景点就在镇政府驻地。据2007年2月完成的石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长湖镇国土总面积29962hm2,其中林业用地17502.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8.42%,非林业用地12459.1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5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849.6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7.7%,疏林地1265.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23%,灌木林地4087.2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3.35%,未成林造林地30.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7%,宜林荒山266.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活林木蓄积528270m3,全县林木绿化率为58.13%。在分类经营中:生态公益林15709.1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9.75%,商品林1793.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0.25%,石林风景保护区14861.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9%。境内植被共有8个类型,11个群丛,主要有滇青冈林、高山栲林、铁橡栎木、锥莲栎木、云南松、冲天柏林、刺柏林、华山松。
3长湖镇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领导干部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干部积极带头创办样板林建设,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热情。据调查资料显示,长湖镇林木绿化率高达70.83%,远远高于全县45.13%,居全县第一位。长湖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5927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5099hm2,市级生态公益林建设2430hm2,设置专职管护人员68人。石林“申遗”的成功,为长湖镇生态加速建设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为加速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林权制度改革方面,2007年长湖镇率先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责、权、利,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林业管理队伍方面,长湖镇打造了一支年轻的高素质基层林业队伍。现有工作人员中,大专学历1人,专科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工人1人,能行使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5人,下辖农村林业辅导员10人,森林病虫害测报员2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员68人,员工平均年龄40岁。
4存在的问题
4.1林业建设投资不足
长湖镇全境属山区乡镇,且为彝寨集居地,由于历史和风俗的原因,虽有山多林广的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据2006年底报表统计,全镇人均收入为876元,财政收入为543万元,仅能维持正常的生计,对林业上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资金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4.2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施,长湖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全镇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尤其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域、村镇面山改变不大。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垦林地、毁林开荒和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虽然努力组织打击,但效果不佳。乱采乱挖侵占林地已难以控制,由于涉及国土、环保、水务、矿产和林业等多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虽然短期内企业效益有一定的体现,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严重后果尚未引起各部门和政府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林业工作的成效难以显现。
4.3森林资源基础差、自控能力弱,森林灾害加剧
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39.24%的水平,但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且纯林多,混交林少,这种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差,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弱,易导致小蠹虫、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森林火灾的防范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措施,火灾次数有了明显下降,但因长河镇属纯农业乡镇,农事野外用火频繁,森林火灾仍无法杜绝,加之气候变化和森林控灾能力的降低,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林区、景区的旅游人员和施工外来人员日趋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受害程度和灾害损失呈上升之势。
4.4缺乏科学规划,节能改造能源建设速度缓慢
从林业规划看,一是有的造林项目实施前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林地盲目追求集中连片,造林树种选择存在随意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某些项目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二是全镇总体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随意性大。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16743人5026户,农业人口13884人4628户。2007年6月统计显示节能改造、沼气建设等新型节能建设为150户,仅占农业户的3.4%,且仅分布于阿着底村,其他30个自然村户的平常燃料仍取之于山中林木,据2006年12月统计每年每户所需燃料活林木5t,折合活立木蓄积5m3。
4.5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
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僵化、呆板,缺乏活力,远远滞后于时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观念中基本上忽略了森林的生物学特性和可再生特性,缺乏动态的森林生态平衡观和科学经营理念。而且林业决策管理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思想仍较普遍,林业项目框上加套、套上加绳,禁锢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固有特性,难以吸引和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加入林业建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5对策与建议
5.1加大林业投资力度
政府要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着力于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推动长湖镇林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筹集资金,长湖镇要丰富林业资金构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支出;②林业支撑与保障类资金,主要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及信息化建设;③林业产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花卉产业投资;④林业民生工程类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及林业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5.2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把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上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制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和林下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形成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积极性和主动性。
5.3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和联防公约制度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长远之策。目前,森林危害最突出的虫害是松毛虫和小蠹虫。松毛虫每年发生一代,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虽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毒杀了大量的天敌,存活下来的松毛虫也产生抗药性,来年在一些地块大量繁殖,危害加重,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所以应建立预报监测,齐抓共管的联防机制,应用生物、林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天敌,提高森林抗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采用药物熏蒸,钻孔注射药物法,剥皮包药法等,效果明显但成本太高,经济不堪重负。应研究掌握小蠹虫的生活史及其活动和发害规律,在小蠹虫梢转杆,杆转梢时期进行药物喷洒,在产卵时期进行蠹害枯死木清理,枝和杆集中堆放药物熏蒸或焚烧。
5.4科学规划,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既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超前研究又是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保护区域均在欠经济发达的山区农村,更多山区村民的生计还在依赖于山林,财政连年吃紧,没有财力保护,为此要以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抓住治理长湖、核心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必须加紧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范围的宣传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长湖镇应依托新农村建设,加紧制定农村能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速度,大幅度缩减农村薪材的需要量。严格控制民用限额采伐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降低林木无谓损耗。
5.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湖镇在石林风景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绝大部分、商品林较少的情况下,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要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丰富的特点,集中连片以短期招租或承包的方式,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林下资源松香、野生菌类、松子、兰草等多种经营利用。对商品林区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手搞活林地经营权,进行农林蓄复合模式经营,大力培育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林产品,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压力,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1.1 农机人员管理体制不利农机推广 乡镇农机站实行双轨管理制,业务、考核由农机部门负责,工资和人员由乡镇政府管理。农机人员实际上以繁杂的行政工作为主,农机工作为“辅”,工作人员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机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比较困难。
1.2 农机人员和农机手综合素质不高 乡镇农机人员由于体制原因,专业不对口,具体工作与农机不沾边,不懂行,难入行的人不少。或缺帮带的人,或缺系统业务知识,或服务内容单一、范围小、缺少活力,对新技术、新机具不了解,难以适应现阶段农机快速发展的需求。而农民农机手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学习能力较差,缺少正规培训,法制意识淡簿,农机操作随心所欲,农机事故特别是农用三轮车交通事故率高,均影响农机推广。
1.3 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农机站依附于乡镇政府,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经费严重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工作只能纸上谈兵。
1.4 土地承包制的限制 由于土地承包制的局限性,农户人均耕地少,面积小,地块分散,种植作物随意,又缺乏机耕道,农机难以施展身手,工效也不高。尽管大家都认识农机化的优越性,也有使用农机的愿望,但也只能望机兴叹。极大地影响了农机的使用推广。
1.5 农机组织化程度低,农机手少 现有农机协会不多,大多为空架子,农户购机基本为自用,闲置率高。另方面,年轻人出外打工成为主流,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农户的重要甚至主要的经济来源,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不会也不敢操作农机,购机的欲望也就不高,从而使农机的使用推广大为受限。
1.6 急需的中药材机械和山地用农机缺乏 中药材是岷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当归、党参的播种,当归、黄芪的收获主要依靠人力,相当费时费力,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中药材面积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但是,药材专用播种机、收获机,田间管理机基本是空白。岷县山地多,川地少,但山坡地上能使用的农机太少。
2 乡镇农机工作发展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机推广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培训班、推介会、庙会、科技大集、送农机下乡、与农机手面对面交流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宣传先进适用技术及农机具。要通过送科技下乡、安全宣传咨询、现场演示等形式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机具检修及技术咨询,宣传、展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优越性,帮助农民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机化发展政策,通过算细账、做对比,使农民牢固树立农业农机化的观念。
2.2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要把农机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不挪用,不干涉,专人专职,搞好本职工作。其次要强化技能培训。第三要加强个人业务学习。第四要加强技术经验交流,到先进的地方观摩、交流、学习,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增强信心,坚定信念。通过不断地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技能培训,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以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造就一批本领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的农机队伍,科学的推动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2.3 大力支持,加大投入 政府应重视农机化促进生产,解放劳力,缓解用工荒的高度战略地位,大力支持农机事业,为乡镇农机站注入经费,增加投入,购置样机,积极探索资金的高效利用模式,使农机人员放开手脚,充满活力,搞好农机推广。
关键词: 小煤矿;发展问题;对策
Key words: small coal mine;develop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76-02
1 煤矿开发现状
奉节县在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西口,是四川、重庆连接陕、鄂两省的水运交通要道。十一五期间,奉节县矿山开局经调整后,以呈合理化、规范化,成效特别明显。煤矿开采通过资源整合已从十一五初期的212个减少至目前的69个,煤炭产量为409万吨/年。全县煤炭资源赋存较为丰富,截止2010年底,奉节县累计勘查煤炭资源储量32791.5万吨,属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重庆市第一产煤大县。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统吴家坪组以及下统梁山组。全县所产煤炭主要供本县生活和地方工业用煤,有少量外运供区、县使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总体情况 奉节县煤矿安全监管有特色、力度大、效果好。监管的目标明确、方法多样、管理严格,并设立了安监员驻矿制度,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力度。安全投入大,基本上完善了对矿井监控工作,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得到企业的支持,安全形势逐年好转。但企业还是存在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和技术人才较为匮乏等实际问题。
2.2 开采条件 奉节县境内属多煤层地区,既有滨海沼泽相,又有海陆交互和内陆湖泊相含煤岩系,煤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较大,薄煤层、煤线也较多,并含煤的包体、浸染体。大部分矿区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以及煤层埋藏不深。矿区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道路条件差,不能满足矿井发展的需要。
2.3 开拓部署 调研的矿井中,大多是采用平硐开拓,多数矿井工业广场布置严重不合理。整个矿井的开拓、准备、回采不清晰,很多矿井只有掘进面,没有采煤面或者采用前进式边掘边采,由于没有采掘部署计划,矿井采掘比严重失调,整个矿井开采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长远部署。
2.4 生产系统
2.4.1 采煤和掘进 小型矿井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由于大部分矿井煤层属于极薄煤层,仅仅0.3m左右,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时由于煤层较薄不得不采用破底的方式进行采煤工作,采煤工作面破煤、支护等均较落后。巷道的掘进大部分基本为半煤巷,由于顶板相对较好,多为裸巷或采用木支柱支护,少数矿井部分巷道已使用工字钢支护和砌碹支护,基本上没有采用锚杆支护。在掘进过程中空顶作业现象普遍,没有采用前探梁或锚杆等临时支护。
2.4.2 机电、运输和提升 大部分矿井在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大部分矿井运输采用人力推车,只有少部分矿井运输采用蓄电池机车。矿井内车场不能满足调车要求,存在顶车、顶推车现像。轨道多采用15kg/m钢轨铺设,绝大部分采用简易道岔,轨道铺设质量较差,矿车经常掉道等。斜巷提升满足“一坡三档”设施、提升信号等要求,按照到位,但没有正常使用,形同虚设;且大多数斜巷存在无地滚、地滚不全或失效等问题;钢轨轨型、道木及构件不大规范。
2.4.3 供电、压风和排水 部分矿井无双回路供电,整个供电系统不稳,存在停电现象。矿区内电压不稳定,供电不稳定。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供电还达不到实现“三专两闭锁”的要求。地面压风系统不完善,多数矿井井下采用移动压风机。大部分矿井内运输大巷水沟设计施工不规范,多数为毛水沟,水沟的断面没有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的断面要求,水沟内淤泥没有及时清理,部分巷道积水。部分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
2.4.4 矿井“一通三防” 部分矿井的通风能力不足,总供风量不足,风机的选型没有按设计计算选用,不能和生产匹配;部分矿井按照设计选用风机后,但通风设施不齐全,通风构筑物质量较差,漏风较为严重,造成用风地点风量不足。井下巷道障碍物不及时清理,造成通风阻力过大。部分矿井无消防、防尘系统或防尘系统不完善,并没有坚持正常使用。转载点、放煤口等产生煤岩尘的地点没有安装或没有正常使用喷雾、洒水等设施;钻眼未采取湿式打眼等。防突方面,区内矿井绝大部分为瓦斯矿井,不存在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情况。
2.4.5 监控、通信系统 目前各矿均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大部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正常使用,形同虚设,不能真实反映井下实际监测地点的瓦斯浓度和其它情况。多数矿井缺乏井上、下通信系统或不完善,设置不全,未覆盖井下需要设置的地点。
2.5 安全管理 企业缺乏对总体发展的规划。企业处理长期与短期利益时,考虑短期利益的多。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或者是制度相对完善,但落实不好,人情大于制度,经济效益差。
2.6 技术力量 从全县来看,绝大多数矿山企业技术力量不足,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偏低。据现场调研,部分矿井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全县拥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数量极少,且技术人员不稳定。煤矿企业经营获得各种服务和帮助的渠道少、成本高、时间长,制约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
3 相应对策
①继续加大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力度。设置更为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小矿山的准入条件,对设置和改扩建的煤矿开采项目,鼓励和指导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大程度地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严把审批关。②加强地质勘探和测量工作。县域内矿山地质复杂,且没有相关的地质资料,煤矿企业进行地质勘探和测量工作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和技术上的优惠和支持。③优化矿井开拓布局,加快技术改造。依据矿井现有布局,依靠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对现有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推行集中布置,合理的开采顺序,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采用成熟的后退式长壁采煤法。④推行煤矿标准化建设。要在县内各煤矿积极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依照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根据各种类型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矿井的质量标准,树立标准化建设的示范矿井,带动全县煤矿技术、质量改进。全县范围内针对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的矿井实行一定的激励政策。⑤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要继续加大安全投入,不仅是安全设备上增加,还要研究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更要加大科技投入。从设备、机制、科技上确保安全生产。⑥坚持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⑦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以及社会服务。政府利用政策扶持煤矿使用先进技术。政策扶持推行正规后退式开采,推行后退式走向长壁采煤,政府给予一定税费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采煤技术改进,选择具备条件的煤矿先进行试点,搞好示范矿建设,带动全县煤矿技术改进。⑧加大煤矿企业管理、技术力量和从业人员培训的力度。⑨加强人力资源引进。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任人唯贤。注重以人为本,为人才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每个矿井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甚至本科毕业生到小煤矿工作,采取多种积极政策吸引人才,并激励人才更好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做到安全和生产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