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煤矿安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煤矿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篇1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安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人在安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大平矿紧紧抓住实现人本管理这一关键,始终坚持把提升员工素质摆在谋求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断出台以人为本管理新举措,着力培育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收到了以本质安全人保障班组安全、以班组安全促进区队安全、以区队安全推动矿井安全发展,以矿井安全发展提升矿井经济效益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建成“五优”矿井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企业安全理念引导人

安全理念是安全生产的先导,是保证矿井长治久安的最持久因素。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没有对安全理念的深层次认识,培育企业安全文化,提升员工素质就是一句空话。近些年来,大平矿坚持用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引导人,精心设计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活动载体,广泛吸引员工参与其中,造就了一支思想统一化、行动军事化、作风严谨化、工作标准化的员工队伍。

开展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坚持月评安全诚信员工,根据安全情况、三违情况、隐患整改、工程质量、安全活动等方面,将员工分为诚信、可信、失信三个等级,月评100名优秀安全诚信员工和50名安全失信员工,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安全诚信为荣、安全失信为耻”的价值观。选准“三种人”,因人施教。每月把基层区队的上班不足100天新工人、“三违”人员、安全失信员工确定为安全不放心的三种人,对其进行重点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事故案例,使“一举一动,规章至尊”的安全行为观入脑入心。强力推行了“两述一化”工作法。先后完善了公司57个工种的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开展全员军事化训练,旨在让员工熟悉掌握操作要领,践行“精心、精工、精品”安全质量观,锻造军人的良好作风,形成“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工作习惯。推行班组安全网络建设。将员工划分若干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自主开展学业务、查隐患、反三违等安全活动。通过开展班组安全网络建设,引导员工践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道德观,树立自保、互保、联保的意识。

二、以安全宣传教育感化人

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艺术就要掌握方式和方法,就要如春风化雨,给人以如啖如诒的精神享受。大平矿安全宣传教育围绕安全管理,思想认识,行为管理,影响带动,人物激励等各个方面入手,做到丰富多彩,方法创新。一是将安全宣传教育融于心。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丰富多彩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常态化,做到警钟长鸣。重点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明白事故的诱发原因,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增强员工处理和应对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让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二是将安全宣传教育融于眼。在员工宿舍、入井长廊、副井底候罐室、轨道上山以及工作面巷道等地点醒目位置设有安全宣传标语、警言警句、安全常识以及安全标识等。同时,还利用LED播放安全宣传教育片,举办安全文艺演出、事故案例展览、安全漫画展、安全板报展,时时处处提醒员工,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三是将安全宣传教育融于口。坚持班前安全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员工上讲台、主人话安全”、班组长讲安全、区队长安全承诺,举办安全演讲比赛等,使安全人人讲、时时讲、处处讲,安全意识强化做到常规化。

三、以安全知识培训造就人

矿井安全系于人,人的安全系于自身的安全素质。大平矿石是高突矿井,对员工队伍要求高,为提高队伍的对矿井的适应性,大平矿牢固树立抓好安全培训的实质就是在治理不安全隐患的理念,坚持“素质在培养,技能在训练”的培训观,在提升培训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增强实效性上做文章,有力提升了全员素质,在较短时间内打造一支适应矿井的干部员工队伍。坚持根据各自不同工种、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着重抓好“薄弱点”、“特殊点”和“困难点”,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安全培训工作格局,培训出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现场的高水平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坚持增强培训工作的灵活性,做到“三个结合”(全员一般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培训与新技术普及教育相结合)和“四个不同”(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同时,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使员工学习理论在现场得以应用,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坚持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明确基层区队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为基层区队购买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与西安利德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的《煤炭主干专业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安装在区队电脑上,利用会议室投影系统对员工进行培训,形象逼真,重点突出,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坚持为员工搭建“学知识、钻业务、增技能”的平台,投资20多万元购买50多台计算机,建立煤矿各工种题库,实行每月一次上机考试制度,考试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与风险抵押金挂钩,促使员工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坚持突出重点抓现场,把课堂办到井下,做好井下一线作业人员现场培训,每月对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人员现场考核一次,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现场操作技能。坚持每周五举办科室管理人员、区队管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素质教育课,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以管理机制创新激励人

篇2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 信息化技术 应用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信息化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一、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安全信息收集

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二)安全规章制度

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煤矿事故管理

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四)防治病毒入侵、传播

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五)交接班管理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适用范围是安全监管人员对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处理,同时移交处理意见及结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交接班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本班次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人身伤亡事故、作业停止标志牌悬挂、非伤亡事故、三违人员名单及其他相关信息等。在进行班次交接的时候,需要了解上一班次所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状态,掌握尚未进行检查的关键控制点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确认,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班次跟班安检人员相关工作的开展计划,这也有助于责任的确认,掌握系统跟踪安全检查人员安全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六)人员定位查询

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

(七)安全标志管理

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八)实现安全预警的信息化

要想保障煤矿工作者的安全,就要建立起良好的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对煤矿开发地的勘探工作,借助精密的仪器设备,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用,实现各个网点的紧密联系,对勘测点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勘探,以针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防御,确确实实的做好安全预警工作,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灾害的发生。

二、煤V安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危害

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对人身安全的危害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很好的分析勘探所得数据,对矿井的开采有个大致的了解,并能做好预警来应对各种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下井人员的定位也大大保障其人身安全,简单的一查便能知晓矿难地的受困人员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可对工作人员的救援活动大有裨益。

(二)实现信息化管理使工作条理化

信息化不仅使安全信息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工作者的眼前,还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方便了工作者的工作,获得信息更为便捷,能够更好的针对问题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计划,使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条理化,并且能够进一步的监督规范工作者的行为,能够使他们完成好自己的任务,降低了违规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了交流

拓宽了言路,使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管理者也能获得更加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些信息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信息化管理不仅加强了基层工作者与领导之间的交流,使得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基层工作者的需要,并为其需要提供帮助,使工作更顺利更加高效的完成以及更好、有针对性的做出决策。

三、结语

总之,只有把信息化管理放在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位置,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意识,把信息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那么,煤矿的安全管理才有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篇3

一、矿井通风的作用

矿井通风就是把地面空气不断地送入井下,同时把污浊的空气排出井外的过程。矿井通风的作用是“连续供给井下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呼吸需要;稀释井下有害气体及矿尘的安全浓度,并排出作业地点;排出井下的热量与水蒸气,创造适宜的气候条件,保证系统可靠、风流稳定、抗灾能力强。实践证明,矿井通风可排除全矿井瓦斯涌出量的80%-90%,排除深井热量的90%,排出工作面的矿尘量的20%-30%。因此,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措施中,矿井通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

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人也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元素。当人作为一个系统元素充分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是物的能动的承受者,也是物的能动的役使者。这就要求煤矿企业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企业。来提高职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强化自保、互保、联保观念。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因此在生产中产生冒险、侥幸行为,这种事故有一定的概率,使人认识且杜绝这些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从煤矿领导到职工都要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工作作为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作为对领导者考核和对职工奖惩的先决条件,要在整个通风安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的思想,把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通风安全操作能力。通风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人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抗衡和斗争,积极地适应和改造自然,这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就要求“一通三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通风安全的基本技能,掌握通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通防仪器仪表,快速准确地识别并分析各类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员工培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的能力对煤矿职工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煤矿企业重视职工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使职工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做到安全作业。煤矿企业、科室(区、队)、班组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主要层次。如果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中做好了这三个层次的“三级培训”,那么企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知识、技能保障。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大多以中、短期为主,其突出的特点是工种多,专业性强,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参加学习的员工目的不明确,混饭吃的思想严重,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安全知识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多样、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根据本矿实际情况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学以致用,定向培训,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在学成结业之后,职工入井还必须进行现场实习,对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为尽快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以老带新,导师带徒,对口帮带,结成对子,在煤矿工作实践中尤为重要,对发挥职工的整体水平是一个助推器。

(二)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转化为事故。矿井中的顶板、瓦斯、水和电都是客观因素。

(三)管理的原因

(1)用人的缺陷。企业使用不具备安全工作能力的管理人员、工人。在中小煤矿的事故中,无知使得这些人员不怕瓦斯超限,敢于在火区下采煤,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事故。可见搞好煤矿安全,提高人的素质是关键。

(2)技术的缺陷。矿井的开拓方式、开采方法、采煤工艺和通风方式客观上决定煤矿的安全条件。从我国已发生矿井瓦斯事故的案例上来看,这些煤矿的事故报告中,60%的煤矿不能够提供表明煤矿瓦斯涌出程度的涌出量指标,说明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4)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安全效益,管理未能平衡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四)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要求人们又一个尊重生命、爱惜财产的安全观,国家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政府、企业和群众组织全方位的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2)自然环境。煤矿的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瓦斯、自燃性是客观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安全的。

(3)生产环境。煤矿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5大系统形成了矿井的生产系统,系统要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安全运行。

三、加强通风管理的措施

篇4

前天观看了煤矿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每个案例都以图文的形式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说明,犹如身临事故现场,切身感受到事故给当事者带来的巨大 伤害,让我们触目惊心,震撼灵魂,更让我们深深领悟到什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所以我认为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按章作业杜绝三违。

2、要经常性加强安全教育学习活动,严格规定不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通过强化培训学习使职工熟悉熟练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规程,强化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3、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真正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到我们心中,为促使我矿的长治久安。

4、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促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篇5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 企业 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 法律 、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自然 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 参考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 计算 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 科学 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篇6

所谓矿井的本质安全化,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统一,本质安全化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本质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矿井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本质上的安全,这就需要人的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体现“安全第一”的根本,从思想到言行都符合“安全为天”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要有质量标准化管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建设。

1.1 体系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人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等四个方面。

1.2 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1.3 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

本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生产责任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专家顾问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保障措施手册、安全文化建设手册等。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风险管理程序、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人员准入程序、体系运行程序、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内部评价程序等程序文件。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就是要解决煤矿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危险源就不产生事故。管理标准是管理程度,是一个尺码;管理措施是如何管,是手段。

2.1 标准与措施制定目的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标准和措施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其内容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2.3 标准和措施制定原则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就是把辨识出属于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源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和发生规律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包括制定相应的管理途径和控制策略,制定配套的人员进入和上岗培训考核机制,制定人员激励与奖惩机制、指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校正制度等。

3.1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①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②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③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④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⑤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⑥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⑦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管理水平。

3.2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建设目标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建设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录入、煤矿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 系统功能

(1)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2)建立基础资料档案数据库,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阅及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的功能。

(3)使风险预控及时、准确。系统通过读取井下的实时监控数据,结合本安体系的预警算法,实现了对瓦斯、一氧化碳、(下转第403页)(上接第358页)硐室温度、风机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巡检员将检查记录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警级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管理者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处理。

篇7

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指在事故发生前,通过辨识监测、监控和危险源判别风险等级,削弱和消除危险源,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对危险源的识别可帮助煤矿企业更加明确地掌握自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从而明确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方式,具有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完善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2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公司各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2.1未予以充分重视,培训力度小

煤矿领导及中层管理人员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识不足,未全面推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导该体系仍处于基础阶段;该体系正式运行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管理人员未充分掌握该体系的作用,未了解该体系的建设目的和意义。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对该体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当前该体系的运行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矿体组队、管理人员对该体系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工作开展缺乏思路,未抓住重点,仅将安全隐患条数录入作为首要任务,未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且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指导性;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培训工作不到位,未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和内容单一,导致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不清楚管理体系如何运行。

2.2考核体系不完善

部分煤矿未按照各矿体系办下发的《体系运行管理办法》制订本单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进而无法调动职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管理办法具有不平衡性,存在区域差异,且考核标准的选择分值有分歧。

2.3信息系统使用不规范

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质量不高、安全隐患描述不明确,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部分录入的安全隐患不具有真实性。此外,不安全行为的录入不规范,部分录入的问题非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项;责任人定为队组负责人,无法落实具有不安全行为人员的考核和教育情况;安全隐患录入滞后,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采用了月底集中录入的方式,每月只录入固定的条数,且部分部室、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隐患录入工作由专管员代替完成。

3改进措施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煤矿单位应认识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提高煤矿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各单位要积极了解、借鉴、学习兄弟单位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和经验,认识本单位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全体干部、员工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3.2完善基础管理

矿体系办要深入区队、部室开展体系运行调研工作,制订保安工作的运行方案,从而使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与保安工作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危险源辨识卡的作用,通过班前会提问、检查人员现场提问、考试等方式,并采取“不合格不上岗”的强制手段约束人员行为,从而提高员工对岗位危险源的认知水平和对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定期修订和完善危险源辨识卡的内容,使危险源辨识卡准确涵盖岗位主要内容。

3.3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或格式要求完整填写,填写的信息应真实、及时、规范、准确;上级单位、集团公司、五人小组、煤矿领导、煤矿动态检查结果、煤矿部室专项检查结果、队组三级隐患台账内容等信息应完整录入信息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安全隐患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描述要具体,对应标准及危险源应准确,录入工作应在检查后2d内完成;当现场的安全隐患无对应的考核标准和危险源时,应及时反馈至本单位体系办,体系办应及时补充。

3.4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落实三级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矿体系办应制订培训计划方案,根据矿级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分层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分批进行体系知识培训,从而使其掌握各自层次的体系知识,提升员工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认知水平,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3.5优化考核体系

管理人员应扩大考核范围和加大考核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解决安全隐患未全部录入系统、录入不规范、月底突击集中录入等阻碍管理体系顺利推进的问题,有效推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改进。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奖励与处罚应并存。通过增加激励机制,可提高职工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应明确划分井下责任区域,并按实际情况变更。

篇8

一、煤矿井下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必须经常化和制度化

制度既是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统一行动的准绳。建立和完善与煤矿井下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培训制度,按照符合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科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搞好煤矿井下职工安全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要把井下职工个人安全工作由处理事故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事前预测的主动防范,必须十分重视提高煤矿井下职工的素质,使他们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能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人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为此,各基层单位要配合职工学校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真正被职工掌握,成为职工在生产中的自觉行动。要有计划地在职工中普及现代安全科学基本知识,使大家懂得事故预测的基本方法,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推广到井下基层生产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煤矿井下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可以深入到基层,各区队可以根据工作要求合理安排时间,把职工集中起来进行自主培训与职工学校培训相结合,对井下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安全培训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多样,培训内容必须紧贴安全生产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职工安全培训的次数,以每周壹至两次为宜,每次活动时间一小时左右。第一次学习活动可以对上一周的安全生产中发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讨论。第二次安全学习活动,以学习安全知识为主,重点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

各区队自主进行的职工安全培训,应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基层队安全生产情况,提出问题,启发讨论,使大家开动脑筋,发表意见。通过职工亲自参与讨论,可以使职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煤矿井下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必须注重实效性、强化技能培训

由于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各生产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思想上需要协调统一,技术上需要不断改进。所以,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就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实际特点,工作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切不可照本宣科。这就要求职教教师积极提高业务水平,把专业技术知识与井下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经常深入井下区队调研,和职工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座谈,注重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抓好安全培训的目的就是让职工增长技能知识,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依靠知识,依靠人才。我矿推行和鼓励有作为的职工积极提高个人业务水平,使井下每一名职工都能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拔尖人才是企业强根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矿还把科教育人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让职工人人能成才、干成事。煤矿井下职工是人力资源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他们重点培养,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煤矿井下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必须强化职工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建设煤矿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趋向和文明生产生活秩序的新时代煤矿职工。使每一位职工能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制度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与健康,同时要确保各类生产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9

二、重点内容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总体行动方案、以及省市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同时,突出以下重点内容:

(一)执法行动。对具有下列行为的煤矿企业依法进行打击和查处:

l、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的;

2、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3、瞒报事故的;

4、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6、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对安全执法视而不见的;

7、煤矿未建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或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8、其他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二)治理行动。重点要排查治理以下内容:

1、治理违规采掘作业。保证矿井生产系统可靠,生产布局合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严禁违反规定非正规采煤、以掘代采、多头作业、“剃头下山开采”;采掘工作面按作业规程规定作业;按要求淘汰木支护和金属摩擦支柱。

2、治理瓦斯事故隐患。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完善,通风设施可靠,按照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矿井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达到规定要求,杜绝无风、微风作业和不合理串联通风,消除盲巷;强化局部通风管理,严格执行“三专两闭锁”的规定。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探头安设位置、报警断电功能和调校符合规定,严防人为因素干扰传感器正确测量真实瓦斯浓度;按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电气设备失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要求,组织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治理工作。

3、治理透水事故隐患。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矿井水文地质,特别是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矿井老空(窑)积水防治措施,重点是加强老空水、钻孔水、构造水、强含水层、地表水等水害的防治,建立健全矿井排水系统,完善防洪排水各类装备、设施,建立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认真编制重大水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好雨季水害的防治。

4、严格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同意不准开工,安全设施未经验收不准投产;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杜绝边施工边生产现象。

5、严格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禁以包代管,层层转包;从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下井作业: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

6、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制定工作计划,分步扎实推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全面动态达标,力争所有矿井基础管理达到新水平。

7、杜绝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行为。

8、杜绝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行为。

9、杜绝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行为。

(三)宣传教育行动。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和煤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做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煤矿安全基本知识的宣传活动;加强煤矿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突出抓好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及时公布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利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煤矿员工,吸取事故教训,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承诺活动,强化煤矿业主的安全意识,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着力开展以下宣传教育活动: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法制意识;

2、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进安全生产示范矿建设;

4、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系列宣传教育;

5、及时公布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利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煤矿员工,吸取事故教训,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6、加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三、实施步骤

“三项行动”要贯穿各涉煤矿乡镇和各煤矿企业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推进。同时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细化方案,开展自查自纠(6月30日前)

各涉煤矿乡镇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2009年“安全生产年”工作要求和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煤矿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方案,并于6月20日前抄报区安全监管局。

(二)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7月至9月)

1、各涉煤矿乡镇认真落实煤矿安全属地监管责任,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2、进一步强化煤矿瓦斯治理措施的落实,切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3、落实汛期防洪、防透水、防雷电等措施,严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4、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措施的宣传贯彻落实;加强岗前培训,推进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三)深化“三项行动”,巩固扩大成果(10月至12月)

1、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2、各涉煤矿乡镇和各煤矿企业要对“三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区安全监管局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查,在9月底前,将集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大检查,并对煤矿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展进行专项督查。

3、各涉煤矿乡镇要对“三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总结,每月25日将“三项行动”阶段开展情况书面抄送我局;11月10日前将“三项行动”的工作情况总结抄送我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涉煤矿乡镇要统一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层层落实责任,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抓住不放,加强执法和检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要针对“三项行动”内容,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篇10

1 前言

在煤矿的五大类安全事故中,通风事故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事故的统计结果,通风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在五大类安全事故中排第二,仅次于顶板事故。在煤矿通风管理中,很多人认为只有高瓦斯矿井才需要重视通风安全,低瓦斯矿井不容易发生瓦斯事故,因而在管理中往往疏于防范,结果酿成了惨剧。例如,2012年6月,福建省一低瓦斯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也给低瓦斯矿井的通风管理敲了一记警钟。下面,本文就以一个矿井实例,来谈谈如何做好低瓦斯矿井中瓦斯异常区的通风管理。

2 矿井概况

某煤矿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采用斜坡高位贯通采煤法或斜坡残采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在+485m 回风井安装有2 套同等能力的离心式通风机,主要通风机型号均为4-72-12NO20B,配套电机2台,型号均为JS116-8,功率为75kW。

矿井共有2 个进风井口,即+410 主平峒为主进风井,+410 副平峒为辅助进风井,回风井在+485 水平。矿井总进风量为1597.6m3/min(其中+410 主平峒为1047.7m3/min,+410 副平峒为549.9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1735.2m3/min,有效风量率为92.1%。

该煤矿2012 年11 月24 日组织了全矿性的反风演习,根据反风实际结果,矿井能在7.5min 内完成全矿性反风,其反风率达到69.9%,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矿井通风系统较为安全可靠。

该煤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背斜两翼次一级褶曲发育完全。根据近几年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无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为13.11%~14.21%,属有爆炸危险煤种。经对煤矿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来源分析,其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所占的比例较大。

3 瓦斯异常区积聚的原因分析

(1)局部通风管理不善造成的瓦斯积聚,采煤面工作面瓦斯积聚首先发生在回风上隅角处。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局部通风机能力不足、工作面迎头微风作业、串联通风、出风口距迎头太远、风筒破口、风筒脱节、风筒捆绑造成通风阻力增大、通风设施损坏造成风流短路等。

(2)机电设备故障也是造成的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局部通风机断电停风、采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坏、爬碴机出故障导致通风机停转、爬碴机断电造成瓦斯浓度增大、电缆被撞导致局部通风机停转、局部通风机计划停电停风、检修停电等。

(3)采空区和盲巷中的瓦斯涌出造成瓦斯积聚,采空区和盲巷的增加给瓦斯积聚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在多年的开采下,矿井的采空区急骤增加,而采空区漏风现象日益明显,导致工作面空气质量下降,而积聚在采空区和盲巷内的瓦斯更是如困在笼中的猛兽,一旦气压发生变化或是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顶时,这些区域的瓦斯会突然涌出,势必造成采掘空间的瓦斯积聚。

4 瓦斯异常区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通风系统的优化与管理。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和通风设施的管理,以及对矿井整个通风系统的有效调控,矿井有效风量率达92.1%,控制了瓦斯异常涌出。加强通风设施的检查、维护与管理,特别是过车风门,严禁撞坏风门或开启后,无及时关闭,防止造成风流短路。

(2)采用均压通风。通过构筑有效的通风设施.使整个采空区处于一个较为相对稳定的风压范围内,减少漏风,抑制采空区和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

(3)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应专人维护管理,并定期检查风筒吊挂、接头、破口等,风筒管理应符合标准要求, 从而保证了瓦斯异常涌出区风筒出风口风量不低于100m/min;加强局部通风机停开管理,对于局部通风机的管理,制定了停电申请卡,保证掘进工作面连续供风.杜绝了停电、停风现象,防止了瓦斯积聚。同时,在地面监控室对风机运转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加强局部通风机使用管理。局部通风机的安装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挪移及时.对使用风筒逐节进行编号,根据掘进工作面供风长度、瓦斯及温度等情况及时安装相应型号的局部通风机,有利于矿井瓦斯管理,节电降耗。

(5)加强综合防尘管理。工作面50m 内设净化水幕,30m内设放炮水幕,卸载点设喷雾洒水,并做到移挪及时,齐全有效,灵敏可靠。放炮前后及时洒水冲刷煤壁,堵炮眼使用水炮泥,保证粉尘浓度降到最低限度。

(6)加强瓦斯管理。对瓦斯异常涌出的工作面,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班中汇报制度、“一炮三检”制度。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等现象发生,杜绝瓦斯积聚及瓦斯事故。选定技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使之在瓦斯异常涌出时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7)强化职工瓦斯意识,实现群防群治。由于该矿一直是低瓦斯矿井,职工对瓦斯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工作中,该矿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使职工认识到瓦斯的危害,并掌握一定的瓦斯基本知识和基本处理方法,让职工树立“瓦斯为天”的思想,从而在工作中自觉遵守瓦斯管理中的各项措施。其次,在瓦斯检查监测、安全监控中,既有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2 次以上的巡回检查,又有每一施工地点的班长、放炮员、安监员等各自进行的检测,认真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瓦斯的规定,做到瓦斯超限时停产、停电、撒人。

(8)建立健全瓦斯监控的安全管理制度。该矿制定了瓦斯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制度及安全措施、监控系统值班制、瓦斯探头管理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作到有措施、有检查、有验收、有评比、有考核、有奖罚。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低瓦斯”并不等于“无瓦斯”,如果麻痹大意,不做好通风管理,同样会发生瓦斯局部超限,甚至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文章以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对低瓦斯矿井中瓦斯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瓦斯异常区的通风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比如,应该采用均压通风,加强局部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瓦斯监控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职工瓦斯意识、实现群防群治等。本文对于其他低瓦斯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搞好小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见

省政府:

近几年我省各种形式的小煤矿发展较快,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搞好小煤矿安全生产,省政府先后发出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吉林省乡镇集体、个体煤矿实行矿山安全条件合格证暂行规定〉、〈吉林省乡镇集体、个体煤矿矿长实行安全资格审查暂行规定〉的通知》?(吉政发〔1992〕60号),全省乡镇煤矿实行了行业管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多数地区个体采煤清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取得了较好效果。全省小煤矿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一九九一年比一九九年下降10.53%,一九九二年又比一九九一年下降14.97%,连续四年消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但仍有个别区、县整顿走了过场,重大事故频繁发生。一九九二年小煤矿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13起,占全省矿山重大事故总数的81.3%,比一九九一年上升85.9%。主要集中在浑江市三岔子区(14起)和通化市二道江区(14起),占小煤矿重大事故总数的61.5%,多数发生在统配煤矿井田范围内。

小煤矿重大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一是个别县(区)、乡领导只注重发展乡镇煤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农民致富的一面,忽视了加强对乡镇集体、个体小煤矿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一面,对整顿小煤矿有畏难情绪,抓抓停停,没有下大力量一抓到底。统配煤矿和地方之间缺乏协调,有关部门缺乏通力合作,长期形不成合力和综合治理的大环境。二是管理混乱。有的地方开办小煤矿不按规定程序办理采矿登记,审批办矿时不按规定严格审核办矿条件,造成矿界范围不清、资源不清、地质状况不清、无证乱挖滥采的现象,在安全上既自身难保,又影响邻井的安危,且破环了国家资源。有的部门有畏难情绪,只管有证矿,对无证矿制止不力,放任自流。据调查,个别区县90%以上小煤矿没有采矿许可证,非法开采。一九九二年有8起重大事故发生在无证小煤矿,占小煤矿重大事故总数的61.5%。有的单位向无采矿许可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的小煤矿发放营业执照,一些部门和单位向无证小煤矿提供资源、电力、火药等,为其非法开采创造条件。有的部门和单位名义上与个人联合办矿,或承包给个人,实际只要钱要煤,不进行管理。三是很多小煤矿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又未采取限期整改的有力措施,致使很多小煤矿生产环境恶劣,随时有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很多小煤矿主不愿往安全上投资。据统计,有的县区90%以上小煤矿没达到“五消灭”要求,独眼井、自然通风、明电照明、明火放炮、明刀闸开关普遍存在,有的连瓦斯检查仪器都没有。有的部门挪用维简费,使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条件得不到改善。四是安全教育培训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低。很多小煤矿对新工人普遍不搞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工人普遍缺乏法制观念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不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安全法规,不接受监督检查,甚至殴打安全监察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十分严重。一九九二年就有4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是工人在井下吸烟造成的。

当前正是煤炭生产旺季,只顾生产不顾安全的倾向有所抬头,安全形势更趋严峻。今年一至三月份我省小煤矿已发生4起重大事故,死亡21人,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3.3%和40%。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劳动部等部门关于制止小煤矿乱挖滥采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意见的通知》(国发〔1993〕2号,省政府已翻印下发,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各级政府对小煤矿安全生产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小煤矿的清理整顿,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市、地、州、县(市、区)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认真抓。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找准问题,查清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法规进一步理顺和落实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安全生产责任,并要恪尽职守,通力合作。按照《通知》精神,对本地小煤矿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地矿、煤炭、劳动和工商部门要依法抓好办矿审批发证、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会要抓好安全管理的群众监督。办矿单位要依法开采,保证安全生产。今后在哪方面出问题就追究哪个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立即对小煤矿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各市、地、州、县(市、区)政府(行署)主管领导要亲自抓,从煤矿、地矿、劳动、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和检察院等有关部门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班子,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小煤矿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的原则,采取强有力措施,分类予以整顿清理。重点清理整顿无证矿,特别是国营煤矿井田范围内的无证矿。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不威胁大矿安全的,予以定点划界,审核合格后补发有关证照;对完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或严重威胁大矿安全生产的坚决关闭;对不完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但不威胁大矿安全生产又有开采和整改价值的要限期整改;小煤矿间距过密、互相影响生产及安全的,应促其联合、兼并。清理整顿工作一九九三年末要初见成效。国营矿区内的小煤矿的清理整顿工作,国营煤矿要派人参加,密切配合,保证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收回营业执照,公安部门要收回《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电业部门和转供电单位不准再给供电。对阻挠和破环清理整顿,无理取闹,强行或私自开采的,要依法惩处。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六、七月份对全省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整顿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问题严重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严格小煤矿办矿审批和安全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小煤矿的办矿审批、证照发放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办矿审批部门必须按《矿产资源法》和我省有关规定,不具备办矿条件的决不能批准办矿、滥发证照。对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要严加惩处。煤炭主管部门要切实搞好小煤矿安全管理,依法治矿。所有办矿单位都要按“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不得以包代管,放任自流。

四、努力改善小煤矿安全技术条件,加强咨询、协调、服务。有关部门从小煤矿提取的维简费一定要有计划地用于改善小煤矿的安全技术条件,不准挪用,争取一九九三年末全省小煤矿基本达到“五消灭”标准。要逐步在小煤矿集中的区域建立小煤矿安全技术咨询、协调、服务站,为各矿井提供地质测量、技术培训、安全技术指导和矿山救护等服务工作。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65-02

前言:在煤炭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煤炭企业中,计算机在安全管理方面有着比较普遍的应用,对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计算机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监测系统、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矿井矿压监测系统、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和计算机一般安全信息文档处理等几个方面。

一、瓦斯监测系统

现在煤矿使用的瓦斯监测系统有多种类型,虽然其结构不相同,但是实现的基本功能大同小异。总体来讲,瓦斯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地面中心站几个部分,分别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及输出任务。传感器包含有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是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井下分站采集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经过信号转换等处理后,将其通过传输设备向地面中心站传送。同时,井下分站接收地面中心站的指令,完成规定的任务(如控制输出等)。传输设备是监测系统的信号传输媒体,包括通信电缆和调制解调器等。

地面中心站包括计算机、显示屏、打印机、大型模拟盘等。中心站的功能是实时显示各监测参数(如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的值等),存储重要的参数,并可随时调用和以多种方式再现历史资料。当监测参数值超过限定值时,自动报警并自动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从而实现分析环境状态的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着安全监测系统的技术不断发展,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二、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

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瓦斯监测系统的结构相类似,有的煤矿把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和瓦斯安全监测系统合二为一。

该系统的核心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仿真、网络技术,结合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矿井通风网络安全性评价与动态模拟技术、矿井通风方式和装备,以及矿井通风系统监测技术,提高瓦斯矿井通风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灾变时期风流控制和救灾决策的科学化。其过程是将采集到计算机中的风速、风压等动态参数,通过网络解算,评价通风系统的优劣,对通风系统的完善和改建提供可行建议。

三、矿井矿压监测系统

矿井矿压监测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井下分站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转换处理,然后通过信息传输设备传给地面计算机。矿压传感器一般是采集液压支架上的压力信号,一个采区设置数个监测点,一个井下分站可连接多台矿压传感器。传输设备起到信号传输媒体的作用,包括通信电缆和调制解调器等。地面计算机的功能是实时显示各监测点的矿压监测值,存储重要的参数并可随时调用及以多种方式再现历史资料。当监测参数值超过限定值时自动报警,并自动转换到紧急处理状态。

四、井下安全考勤系统

能记录并查询矿工出、入井的信息,掌握矿工在井下的实际工作人数及跟班干部在井下的出勤情况。对井下工作时间超过规定的人员,报警提示。在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灾害时,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井下安全考勤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入井考勤点和出井考勤点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和主计算机连接而成。

五、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采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思想观念、信息化队伍建设、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更新观念

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更是一个管理问题,花钱是买不来“信息化”的。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创新上做更多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全员素质,扎实做好安全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这样,才能建设好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并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建立信息化队伍,组建管理机构

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条件。这支队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这些素质:工作态度端正,有事业心;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熟悉各自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对于系统的主管人员,还必须兼备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知识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能力,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复杂、周期长和投资多且有一定风险的工作,它具有跨部门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建立一个全企业的信息管理机构,协调统筹包括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到信息系统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工作是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是管理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才能使企业建设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信息标准化就是在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下,对企业信息实现企业级的统一标准(包括统一术语定义,统一信息分类编码,统一规范信息文档标准等),从而使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及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标准化有利于交流与共享。信息标准化共享可使信息具有统一标准和规范,使不同的计算机应用子系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和输入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标准化有利于管理系统的开发质量和维护。由于采用统一或相近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一方面可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另一方面在管理系统完成之后,可使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大大提高,系统的易扩展性能力也大大增强。

(四)重视系统的选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