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利行业的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水利行业的发展

篇1

近年来,随着水利行业市场化的推进,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但并未削弱国企的主导地位。2015年全年,各地累计完成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349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1.0亿元,增幅32.2%。截至2015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水利贷款余额达到7286亿元。

二、水利行业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1.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土资源不匹配,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比61%,但水资源量仅占19%,属于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加上水资源浪费、污染以及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另外水土流失也会给水利工程项目造成影响。

2.农田水利发展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和人口资源分布不均决定了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我国农业也面临着从零散、粗放生产向相对集约农业生产转变。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对农业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灌溉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未来我国大型农业集中灌区建设的需求。

3.流域水环境恶化问题。流域是汇水和水体运动形成的特定区域,整个流域中地表地下径流、湖泊都相关联的系统。流域水环境情况影响的往往是整个地区,特别是某些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水污染事故、饮用水安全等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和水安全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4.水利项目融资难困境。长期以来,由于水利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等特点,水利项目建设主要由各级政府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水利专项建设资金,根据相关规划、计划实施。同时,水利项目多为低收益、纯公益类项目,无有效还款来源,限制水利项目的融资渠道。水利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水利投资渠道单一也限制了水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十三五”水利行业对策

1.水资源管理日趋严格。2016年初,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优化监测点位布局,环保部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网设置方案》。从内容来看,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监测网,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一二级重要支流等领域。同时,此次点位调整涉及全国十大流域和大型湖库,原国控断面为972个,调整后为2767个,增幅达185%。

2.加强农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我国节水灌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农田灌排体系已初步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规划,未来将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滴灌可能成为微灌发展主方向,滴灌面积还会稳步上升。主要区域会集中在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大田作物区。农田节水灌溉覆盖面的提高,对我国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

3.积极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当前,我国河流、湖泊、库塘众多,水多成洪、水少易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水环境损害、水生态恶化的状况还没根本好转,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完善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严控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总结推广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16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经验,继续抓好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治理和水系连通试点。

三、“十三五”金融支持水利趋势分析

根据相关工作重点,金融支持水利行业趋势,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发挥资金引导作用,金融支持重点领域水利改革深化

未来国家将继续在多个方面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一是体制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协调机制和高效执行机制。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二是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实施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积极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鼓励和引导地区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建立完善水权交易平台,积极培育水市场。三是深化水价改革。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价。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在“十三五”期间,政府的引导作用仍应是主导,应有效地整合相关水利项目,利用政府组织增信、专项资金等建立健全项目信用结构和还款来源。同时,金融机构应契合政府在水利领域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将资金重点支持重大水利、试点项目及相关改革领域,促进水利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不断完善

水利建设任务巨大,不仅需要中央投入,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地方投入,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十三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争取进一步增加中央水利投资规模,同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中央水利投资更多地向重大水利工程倾斜;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文件,完善财政贴息政策,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选择典型项目开展PPP等模式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21-02

我国水资源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这为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要求学校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来说,面向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关系到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面向的行业及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当前的专业、行业划分方法,水文水资源专业主要针对地表水,兼顾地下水,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行业主要是水利行业。地矿、国土、环保、城建等行业也涉及到水资源工作。另外,工业项目和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水资源论证、环境评价等先期工作,因此水文水资源专业是以面向水利行业为主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传统上,水利行业中的水文水资源工作主要是为防汛减灾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其特点是以水利工程为中心。但是,随着水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水利事业也在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1)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强调水的资源属性;(2)遵循流域“三水转化”的规律,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3)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4)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转变促使水文水资源工作由单纯为工程服务的从属地位上升到核心地位,水利与环保、国土等部门的业务相互交叉融合加强,社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并且要求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质。

二、专业能力的需求特征

1.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处理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新时期水资源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除了工程问题,还会涉及到大量的人文及环境问题。比如水权配置,除了涉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涉及分水历史、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等问题。所以学生除了具备工程能力,还要有系统观念和人文关怀。

2.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深入并灵活地掌握知识。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对象不是受控的人工物体,而是降雨、河流等大尺度的非受控自然对象。由于水资源规律的复杂性,专业知识在原理部分涉及到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复杂的数学工具,在工程应用部分却要相对灵活,有时要用精确的、复杂的方法,而有时却要用经验性的方法。比如,降雨径流模型有很多种,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学生首先应当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掌握它们的基本步骤,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一般性问题选择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对复杂问题能有较合理的解决思路。

3.学生必须具备严谨、全面的工作作风。水文水资源工作有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比如洪水A报、防洪调度等。因此,水文水资源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规范、熟练、准确地完成工作。另外,还应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能力,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的不确定性有所估计,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的利益。

三、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建设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它应当与三个层次的需求相适应:行业需求、地域需求和个体需求。行业需求是基本的需求,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修订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除了一线教师,还要邀请行业资深工程师、技术主管和往届的毕业生参与进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学生情况、学校办学条件共同研讨。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确定能力需求要素提出具体的规格和要求,然后落实到各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地域需求是指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要考虑区域水资源工作的特点,积极融入地方工作,为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培养人才。比如黄河下游地区基本没有水能资源,黄河水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灌溉,因此就应当减少水能方面的内容而增加给排水和农田水利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力、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的不同,其对专业的需求也有差异。当前高校普遍采用“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行业需求和地域需求的任务应当主要由通识课、基础课和必修课模块承担,而选修课模块应当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选修课应当涉及面广,并且以3―4门课构成一个小方向,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

2.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外部分是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它是对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经费、仪器、基地等基本要素外,完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教师要有计划地积累实习资料,包括水文地质数据、影像、工程图纸、运行记录等。不断丰富实习指导书的内容,细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持续改进实习效果。(2)要多开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学生提出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实验难度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愿望。(3)开展多种实习方式,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目前,各生产单位都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让生产单位的教师到学校来,带着实际生产问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论文。校内教师配合校外指导教师工作,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提高其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4)开展专业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科创应当与专业相结合,与课内实践教学相互促进。水资源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济南市的保泉问题、引黄水库的水质安全问题等。学生只要用心思考,总能在本专业内找到合适的题目。专业性的科创活动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要激励教师更多地投身其中,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索,这对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3.建立多踊的考核方式。为适应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书面答题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丰富考试的形式。对于实践教学课程不能只通过实习、设计报告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应当建立一个覆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程,不能只依赖结业考试,应当增加阶段性考核,随着课程的深入分次进行。考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讨论式的,可以让学生推选自己的“专家”当场打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2)改革评分方式。无论是什么样的考核形式,教师都应当规范评分,但是又不能机械地按照标准答案考评能力。教师应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逐层分解的方法将难以量化的问题化为容易量化的问题。比如,对分析论述题,教师按学生答题的完整性、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性给分,其中完整性可以细化为论述是否有针对性、材料是否充分;专业水平可以细化为专业词汇的掌握、专业方法的应用;等等。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有所发挥,也能发挥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新时期的水资源工作对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新的需求,学校应当与时俱进,面向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设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淑红,宋孝玉,等.新形势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61-63.

[2]刘冀.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186-188.

[3]郭家力,彭涛,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1):65-68.

[4]徐刚,董晓华,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3-34.

[5]谢勇.建立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15.

On the Major Ability Educa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Ori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KONG Ke,JIA Guan-xin,HAN Yan-cheng

篇3

该镇现有水晶玻璃生产、加工企业118家(內外资合计),其中,规模企业12家,一般纳税人企业34家,小规模纳税人以下企业84家,从业人员1.2万人。1-10月份,全镇水晶玻璃一般纳税人企业实现开票销售8566万元,实现利税664万元,其中利润322万元。去年同期,全镇有水晶玻璃一般纳税人企业30家,开票销售8102万元,创利税741万元,实现利润486万元。同比全镇水晶玻璃一般纳税人企业净增4家,开票销售增长5.7%,税收增长34.1%。但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66.3%,降幅较大。有部分规模小的加工企业关停。据走访相关水晶玻璃企业调查了解,目前水晶行业利润下滑及部分加工企业关停的原因有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等方面,但最主要还是受金融危机冲击。

二、金融危机的主要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汇率不稳,不少企业利润下降。水晶工艺品外向度较大,出口订单大多在较早前就签下,价格不能随意变动。而国际主要以美元为结算单位,最近两个月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虽然企业在签单时考虑汇率的变化幅度,但汇率的变化之大出乎预料,本来就已经非常薄的出口利润,在经受汇率变化不定的冲击后,企业基本上只能维持日常的生产运作,扩大规模等成为奢谈。另一方面,由于汇率变动的风险,许多水晶工艺品企业对长期订单充满顾虑,不敢签或只能签小单,导致大量订单流失,利润减少。

(二)金融危机导致订单减少,不少企业开工不足。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欧洲受影响也较深,而这两地正是水晶玻璃工艺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今年的春、秋广交会上前来咨询和洽谈的新客户不多,老客户也明显减少,只有前几年三分之一,客户中来自欧美市场的也不多见,水晶玻璃工艺品的成交额大幅度下降。每年10月前后是水晶玻璃工艺品厂向国外发货的高峰,以迎接圣诞节商战,但今年却看不到往日的生气。如扬州舜天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至目前实现销售18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7%,利润则下降70%。一些依赖大企业转手订单或为大厂配套的的小厂,生意更是难以为继,许多水晶玻璃厂已开始减人,有的甚至已经关停。

(三)金融危机导致信贷紧缩,不少企业资金紧张。资金紧张主要源于四方面:一是银行贷款。以前企业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并提供一定的保证,就可以贷到款,用于资金周转,手续较为简单、便捷。但现在银行对形势发展信心不足,收紧了企业贷款资产审查标准。二是供应商的账期。原先在原材料供应上,一般供应商都会给企业两三个月的账期,但现在很多供应商为了规避风险都要求现钱交易,一手交钱一手接货。三是资金的回笼。产品出口后,受危机影响,购方资金难以保证按时回笼,加之国家结汇的时间要求,少则三两月,多则半年,非自营出口可能时间会更长。四是退税政策。水晶玻璃工艺产品90%出口,国家降低出口退税幅度,退税由原来13%下调到5%,出口产品和企业净利润减少幅度较大,从而导致流通资金困难。

(四)金融危机导致信心缺失,不少企业等待观望。全球金融危机大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相关企业负责人对未来1~2年海外市场复苏均表示不容乐观。因海外市场普遍不景气,国内市场也不容乐观,竞争更趋白热化,加上广交会接单数量大幅减少,不少企业业主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如镇内金莹、恒弛两家企业,原先经营质态在同行中还算可以,是我镇的成长型企业,目前业主已着手经营其他业务,其水晶加工业务仅处于维持的局面。目前全镇从事水晶玻璃工艺品加工的个体企业关停20多家,生产经营不正常企业30多家,可以说全行业遭遇较大挫折,而更多的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三、目前企业的企盼

一是盼银行信贷的支持。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会有一个过程,从订单情况来看,生产加工可以继续往前走,水晶玻璃工艺品不是没有订单,只是利润在变少变薄,但完全可能通过量来积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整体信心不足,资金成本较高。

二是盼结汇时间的调整。企业业主不希望承担非生产经营问题出现的风险,产品出口付出去的是人民币,收进来的是美元,但结汇有个时间过程,如今年接的就是明年的订单,从加工到发货,再加结汇时间,这期间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可能从6.85变成了6.75,造成收入的不可预期性。

三是盼退税政策的优惠。此次,国家对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真予以了上调,但对玻璃水晶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仍维持5%。建议相关部门予以适当调整。

四、建议

篇4

税务机构是在税务机关监督下独立承办税务业务的法人社团。它实行有偿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照章纳税。税务机关则是国家履行税收征收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是税收征管的权力主体,以国家法律赋予的强制力为后盾。在税收活动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征纳关系的主体,税务机构介于二者之间,起协调二者关系的第三者作用。因此,它同税务机关不存在隶属关系。当然,机构并不能离开税务机关的监督管理,但是监督管理并不意味着税务机构是税务机关的下属机构,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不是指挥与服从,更不是强制和包办。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利益关系的驱动,税务机关利用行政职权过分干预税务机构的日常业务,甚至利用职权垄断税务业务,严重影响了税务业务的正常开展及注册税务师依法承办业务,加剧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没有降低税收成本,反而滋生和助长了腐败行为,增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关成本。表现如下:(1)税务机构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能够很容易地取得一大批固定的客户,因此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不思进取,对顾客仅是草草应付了事。(2)由于市场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所以机构必然想方设法地考虑如何巩固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以此来维护业务承接上的垄断地位,而不是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3)一些税务机关在职和退休的领导正是看到了税务机构的窍门所在,纷纷下海开办事务所,通过自己已有的关系来开展业务,更加加剧了税务行业的腐败现象。

(二)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给实际运行带来了许多问题

脱钩后的税务师事务所大都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想的模式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健全出资人大会、发起人会议和监事会等内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主任税务师负责制。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脱钩后的税务师事务所,未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出资人之间不团结,税务师事务所内耗和执业行为短期化非常严重;项目经理复核环节失控,三级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执业队伍不稳,人才流动频繁,严重地影响了事务所的服务质量,也使得执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难以展开。因此,当前首先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随后要将有限责任事务所进一步改制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因为有限责任不利于强化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的风险意识及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易造成事务所执业行为短期化。一旦事务所发生诉讼赔偿事件,出资人只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其防范风险的作用甚微。并且,如果注册税务师出现重大的过失,其责任却主要由事务所来承担。将有限责任事务所进一步改制为合伙制,可以使执业注册税务师真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主体。

(三)业务体系不完善,可开展的业务范围很小,人员素质低下

税务行业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只要是纳税人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税务机构自身又有能力承担的业务都可以纳入税务范围。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业务也应当随之产生。然而,我国目前的税务行业业务项目单一,而且多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再加上每年都有很多税务机关指定的业务,如所得税汇算清缴等,所以税务行业目前的业务种类,尤其是自行开发的业务种类还很少。当然,也有一些事务所开始注意开发较深层次的业务项目,如税务筹划、税务咨询等。但是,由于这些较高层次的业务服务对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注册税务师不仅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我国现有的人员普遍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无法令人满意地提供这些较高层次的服务项目。虽然许多事务所都打出了税务筹划、税务咨询这样的服务项目,但客观地讲,这些服务项目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篇5

1.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企业年金,而作为一种自愿性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经济激励措施。从国外的经验看,税收优惠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税收制度作为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年金保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涉及以下3个环节的税种:缴费阶段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累积阶段的增值收益税、利息税;领取阶段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目前各国最流行的是eet税制,即允许雇主与雇员从他们的税前收入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并减免养老金投资收益所得税,但在养老金领取时则像对待其它应纳税收入一样,征收个人所得税。eet税制的特点是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是中立的,同时确保不能重复征税,它反映的是长期养老金储蓄、在生命期间收入再分配的真实性质。在主要工业化国家里,一般通过税收减免方式、政府担保来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普遍施行慷慨的税收减免政策。

目前我国税法中还没有针对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法规,国务院第42号文虽明确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但现在也只是部分地区制定出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大范围的政策落实尚需时日。目前我国已有上海、福建、安徽、湖北、山西、云南、广东、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市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另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作为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地区,也享受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各地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差异不大,企业缴费税前列支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4%~5%。除了税收优惠试点范围不够外,还有税收政策考虑不周全的问题。目前42号文只是针对企业缴费阶段的免税政策,没有考虑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外企业年金对个人的税收优惠是最主要的,这样可以给员工参与企业年金起到激励作用,保证企业年金有群众参与的基础。另外税收优惠政策还未涉及到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这不利于企业年金的良好运作及其保值增值。

综上,中国目前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还不是特别明确,应从政府税收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引起的财政收入短期减少成本,以及其在长期内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以期望解决政府在放弃一部分财政收入与鼓励企业年金发展之间作出选择的顾虑。这对于我国尽快出台有利于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解除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瓶颈,积极地培育和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真正实现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税惠政策的成本分析——财政收入的减少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财政收入减少。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以前状态假设为没有企业年金保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后,企业把原本以直接薪金方式发放给职工的工资改为以养老金方式发放。

在税惠政策实施前的财政收入状况:假设企业打算给职工增加工资p元,并假设职工原工资水平已经超过计税工资。另外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个人所得税税率平均为10%。对于工资p元,政府的税收收入为:

企业所得税:p/(1-33%)×33%=0.49p

个人所得税:p×10%=0.1p

税收总额:0.49p+0.1p=0.59p

现在假设政府免征缴费阶段的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发展企业年金保险。在避税动机下,企业决定将原来以直接薪金方式发放给职工p元,改为以养老金方式发放。这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为:

企业所得税:[p/(1-33%)p]×33%=0.16p

保险公司营业税:p×8%=0.08p

教育费附加与城建税:0.08p×10%=0.008p

当期个人所得税:p×10%=0.1p

当期税收总额:0.16p+0.08p+0.008p+0.1p=0.348p

当期税收损失:0.59p0.348p=0.242p

以上分析说明,对企业年金保险缴费阶段免征企业所得税会导致税收大量减少,税收减少达到企业年金保险保费增加额的24.2%。

如果再免征缴费阶段的个人所得税,则:

当期税收总额:0.16p+0.08p+0.008p=0.248p

当期税收损失:0.59p0.248p=0.342p

此时,税收减少达到企业年金保险保费增加额的34.2%。

以上为税惠政策带来的短期直接的税收减少,实际上,税收优惠还有间接增税效应:一是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产出,增加税收收入。二是免税降低劳动力成本,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产出,从而增加税收收入。由于税收减少幅度取决于养老金的增长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测算出养老金的增长额才能具体估算税收优惠导致的税收损失额。

3.税惠政策的收益分析——养老金增长

如果没有税惠政策,则追求劳动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一般不会发展企业年金保险计划。因此,对企业年金税惠政策最直接的正面效应是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养老金总额的增长。

在前面的分析中假定,p是企业愿意给职工增加的工资总额。为什么企业只会将工资总额的增加部分作为养老金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年金保险尽管是即期收入,但并不是职工的即期可支配收入。如果企业将原来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工资,改为以企业年金保险方式发放,则职工的可支配收入实际上减少了。这种形式的工资改革显然得不到职工的支持,只有遇到职工的抵抗和劳动效率的降低。因此,只要企业年金保险计划是企业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府的强制要求,企业就不会将原来的现金工资部分改为养老金形式发放。

那么,企业会不会将工资的增长部分,全部作为养老金发放给职工呢?对职工来讲,以企业年金保险的效用低于现金工资的效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了从避税中获得最大收益,企业自然会选择将工资的增长部分全部作为企业年金。但是,这样有可能降低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然而,由于企业年金是工资的增加部分,职工的即期可支配收入并没有减少,而实际收入却增加了,只要这部分增加工资不是职工预期到的收入,职工的效用就会提高,职工就会欢迎这种企业年金形式的工资,尤其是在企业年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

当然,如果工资的增长已经被职工预期到了,则企业将增长的工资全部作为养老金,就会造成职工预期效用降低,从而劳动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到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年金占工资增长部分的比例取决于企业主和职工谈判力量的对比和职工的工资基数以及储蓄倾向。在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该比例就会大些。工资基数和储蓄倾向越高,该比例也会越大。

一般来讲,高收入阶层是一个非竞争性的职工群体,但工资增长部分远远低于其意愿的储蓄额,因此对高收入者来说,用养老金发放工资与用现金形式发放工资的效用相差不大。而对低收入阶层来说,尽管用养老金替代现金会大大降低其效用,但他们往往面临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因此,即使预期到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听凭企业主用企业年金形式发放工资。更何况,企业在用养老金发放工资时,并不会说是为了免税,而会打着增加员工福利的旗号。

但是,企业不会永远将工资的增长部分以养老金形式发放。企业会遇到两个限制,一个是法定免税上限的限制,另一个是缴费水平和替代水平的限制。第一种情况是政府为了控制税收流失和企业因避税动机而产生的种种不良行为,而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如中国目前在试点阶段只在工资总额4%以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另外即使没有免税上限,企业也会在达到一定的缴费比例和替代率之后停止养老金缴费的继续增长,改为现金工资,增加职工当期可支配收入。

下面我们来估算一下中国的p值有多大,见表1:

如前所述,税惠政策导致当期的养老金增长就是工资总额的增加额。以2005年工资总额为基础,按5年的平均工资增长率13.4%计算工资增长幅度,约为2677.4万元,它基本上会转化为企业年金。由于政府限制免税幅度、且免税限额低于工资增长幅度时,免税上限就会限制养老金增长。当然,总会有企业突破免税上限,不过突破免税上限的养老金并不会影响税收减少额。本文假定企业不会突破工资总额4%的免税上限,且它低于工资增长率,则养老金按工资总额4%增长,数额为799.2万元,见表2: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估算出在没有免税上限时,p=2677.4万元,在免税上限为职工工资总额的4%时,p=799.2万元。现在,我们利用这一结果测算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税收减少额。表3为计算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只对缴费阶段的企业年金征收企业所得税,且无免税上限时,当期税收减少647.9万元,若有工资总额4%的免税上限,则税收减少193.4万元。当对缴费阶段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免征,且无免税上限时,税收减少760.4万元,若有工资总额4%的免税上限,税收减少227.0万元,见表4:

表4中的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所得税收入总额都是2005年度的数据,在这里用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的方法是不太严格的,但并不影响大致结论。表4显示,在无免税上限的情况下,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所得税流失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收入影响较大,但规定了免税上限4%以后,所得税税收损失也只占所得税收入的4.43%和5.20%。加之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大,因而,税收减少额对整个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影响非常小,除了规定上限4%的税收损失占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为6.11%和6.27%外,其他的税收减少额仅占财政收入和税收总额的2%左右甚至更低。可以说,对养老金缴费阶段的税收优惠,对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是成本很低的政策,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现实中的可行性。

4.结论

从我国企业年金十几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税收优惠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首要因素。由以上对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税惠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看出:税收收入的减少只是税惠政策带来的短期效应,即使是短期内的税收收入减少,仍然会带来养老金的增长。实际上,税收优惠还有间接增税效应:一是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产出,增加税收收入。二是免税降低劳动力成本,使企业雇用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产出,从而增加税收收入。可见,对养老金缴费阶段的税收优惠,对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是成本很低的政策,同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现实中的可行性。当务之急,政府应消除放弃一部分财政收入与鼓励企业年金发展之间作出选择的顾虑,尽快出台有利于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解除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瓶颈,积极地培育和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真正实现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陈天翔(2004).《企业年金税收的困惑》,《中国保险》,2004年第8期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网上银行;盈利水平

目前,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形成了巨大冲击,开始逐步挤占传统金融业的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开始探索“互联网化”的经营模式。因此,金融的互联网化———即网上银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视作其战略转型的目标。抢占网上银行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提升网上银行客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一、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影响分析

(一)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收益的影响

网上银行通过客户规模的积累能够带来网上银行年费收入,通过客户交易习惯的培育能够将更多结算交易迁移到网上,从而带来网上支付手续费收入及结算手续费收入的沉淀,网上银行对柜面的替代能够减轻柜面操作压力,节省商业银行营业成本,从而带动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

(二)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成本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由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几部分构成。其中,营业支出包括网上银行的经营成本。网上银行的经营成本包含软件成本、硬件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以及营销成本等。

综上,网上银行的前期开发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支出,但随着网上银行客户规模和业务量的积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将不断下降,从而盈利水平将逐渐提升。

二、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网上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来源

选择了我国11 家上市银行2004 - 2013 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 主要研究这11 家银行2004 -2013 年以来网上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的影响。

2.自变量和因变量

根据杜邦分析法,因变量主要选取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个指标。

在自变量方面, 本文主要取自网上银行的客户规模这个指标。因为根据前文对于网上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该指标直接影响网上银行的收益与成本,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除了网上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外,为了消除其它因素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本文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CS作为控制变量。权益乘数越大,代表商业银行的负债程度越高。

3.模型的建立

令i表示横截面单元, t表示时期。不考虑各个时期截距项的变化,本文设定基本模型的形式如下:

ROE it=δo+β1CNit +β2CSit+μit

模型各变量的含义如下:ROEit, 为某一年某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CNit代表某一年某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的累计客户规模。CSit代表某一年某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

4.模型估计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本文对于网上银行的客户规模使用z-score 标准化的方法,对于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使用的是log 函数转换的办法。

(2)单位根LLC 检验

本文采用LLC 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结果看,各个变量均是原水平序列平稳,即服从0 阶平稳,因此不需要进行协整检验,可以直接进入回归分析。

(3)回归过程

上表中固定效应显著性F检验显著,表明固定效应模型的表现将优于普通混合OLS 回归,因此对比OLS,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CN 的系数估计值为1.015,对应的t统计量为2.63,在1%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说明了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CN 每提高一个单位,ROE 水平将平均提高1.015,CN 对于ROE 即银行的盈利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关于本文的小结

本章主要运用了2004-2013 年面板数据, 采用了线形回归分析的方法, 检验了网上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网上银行客户规模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因为网上银行业务在对存款资金的沉淀、客户资源的扩展及柜面业务的分流等方面都有关键作用, 网上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对未来银行的盈利水平有重要影响, 所以在网上银行业务上的落后将导致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缺失竞争力水平。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 网上银行业务起步较晚, 不够成熟化、市场化,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上的盈利情况,网上银行业务对银行业务的影响能力都是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对于我国的各家商业银行来说, 在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上, 最关键的是要选取适合自己的措施, 真正实现网上银行业务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 促进银行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总理在2009年11月3日的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把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作为战略性目标,把竞争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逐渐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必然性。那么税收政策作为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之一,要发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发掘更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我国未来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支柱产业。其具有以下特征:1.市场需求稳定,综合效益好。2.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3.高新技术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环保节能产业。这个领域通过节能减排的项目、产品与技术开发,实现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包括洁净产品、环境服务、洁净技术等方面。第二,新能源产业。这种新兴产业以低碳技术为标志,主要包括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少污染利用等可持续能源与清洁能源。 第三,新材料产业。包括光电子和微电子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器件、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器件等各种智能绿色材料。第四,电动汽车产业。该产业从事开发车载节能电源。第五,生物育种产业。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应包含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等高新生物产业。第六,新型信息产业。包括未来的物联网和传感网产业。 第七,新医药产业。包括防治新发传染病和治疗多发性疾病的创造性药物产业,应用面广、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再生医学产业以及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制造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2002至2006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的16%。2006年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体现在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财税政策、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人才培养和资本市场方面的积极推动。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企业多,没有核心知识产权。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再如创新能力较差,有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 个主要国家中位居28 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低于30%,美国、日本则在5%以下。最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不平衡。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及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旧偏低。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税收激励不足

1、对设备折旧税收激励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大量的生产机器设备。与一般的固定资产对比,这些设备的贬值主要不是体现在直接损耗即物化的损耗,而是其间接损耗即所包含的技术的逐渐落后。固定资产愈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折旧速度也就愈快,更新周期往往也就愈短。而当前对加速折旧或者可以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仅仅限于因为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技术进步以及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且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和大多数国家3至5年的设备折旧期相比,我国生产设备10年的计提折旧年限明显过于长。况且由于限制条件复杂多样,这些措施并不能直接针对企业技术进步而制定,对高新技术产业也同样未起到激励作用。

2、对科技创新和职工教育培训的税收激励不足。①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可全额列支的只有软件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至于其他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总额2.5% 部分才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但是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允许全部当年扣除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费,有些甚至规定可以加计扣除。与之相比我国税收优惠力度明显不够。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生产企业自身,还需要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学校输送大量人才、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但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研究所、研究开发基金会、研究开发机构等都缺少税收优惠关怀。其他税种对其的税收优惠也不完全配套,如个人所得税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管理有功人员、科技工作者的薪酬尚无任何激励措施。

(二)税收优惠政策偏重直接税而轻间接税,税收优惠集中在所得税

对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多侧重于所得税的优惠,即直接优惠多,间接优惠少,受惠对象也限于那些已经研制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并实现成果转让取得收入的企业。就科技进步规律而言,发展高新技术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设备、人力、时间的活动,在发明、开发、设计、中试、推动产业化过程中企业投入多、收益少甚至没有收益。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建立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体系,特别是增加了对创投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但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的优惠只有在企业获得利润之后才能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在经历开发、实验、规模生产这漫长的过程中,优惠是缺位的。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最需要资金的阶段没有得到政策支持。

(三)享受税收优惠手续办理复杂

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先征后返,需要经过科技局、贸工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五家联合认定,审核环节多,增加了企业的退税难度。即使是软件行业的即征即退,也需要国税、财政部门较长时间的审核和上报。而且规定对新办企业的免抵退退税款要一年之后才允许退还,退还的税款是否专项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数控机床产品的研究开发缺乏后续监督和管理。

(四)缺失激励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者是否对高科技企业投资,取决于他对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的权衡。而风险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以及对投资高科技的税收优惠。利用税收优惠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全国范围内适用的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法规,缺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投资高科技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至今仍是空白。

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一)推行与科技有关的加速折旧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

为了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创新,可以将电子设备3年折旧年限的税收政策推广到所有的高技术企业,并借鉴国外的做法,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缩短到3至5年。在折旧时不仅仅要考虑自然损耗,更多要考虑经济折旧损耗,力求保证在经济寿命期内完成折旧,用以使企业下一轮投资的资金更加充实。对于使用先进节能的机器设备要允许其进一步加速折旧,并对进口先进节能设备在进口环节予以退税免税等税收优惠。

(二)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间接税优惠力度,结合流转税与所得税税收激励政策

1、加宽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幅度。在增值税全面转型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如将技术推广费、特许权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算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对比农产品行业和交通运输费行业,允许按照一定比例扣除;允许企业的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用、宣传广告费和新产品试制费等课依据一定比例扣除率计算其进项税税额,一并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适当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的年销售金额的标准减少。如效果好再推广到其他行业,这样一来,增值税便可以真正做到全链条、全抵扣、全覆盖。这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利益就是最多的。

2、将税收优惠方式从以直接优惠为重心转向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的结合运用,更多地采用间接优惠即税基式优惠。对企业的开发研究投入当给予多更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照一定的比例从销售收入中提取“新产品试制准备金”、“技术开发准备金”等。可据实税前扣除,以弥补技术开发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对委托非高等学校和关联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企业自行研发费用标准按150%或更高的比率扣除,对于产、学、研合作的研发费用给予更大比例的扣除。对科技企业将税后利润用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再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按照投资总额对其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给予部分或全部退还。

(三)提高对科技创新和职工教育培训的优惠力度

应建立重点聚焦于新兴产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制度,鼓励高级专业型人才涌入该产业。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①提高新兴产业专业研发人员的各项必要生活费用扣除额。维持专业研发人员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包含大量再教育费用,因此,应将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费用列入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并加大扣除比率。②对创新型人才从事新兴产业领域科研课题立项所获得的劳务报酬予以免税。为了鼓励理论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纵向或横向课题劳务收入都应予以免税,同时,应规定免税项目仅限于从事新兴产业领域的课题研究,可以节省税收优惠的成本。③对新兴产业内部专业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实施减征收个人所得税,减少比率可视情况而定。④对独立的科技开发科研机构,可借鉴美国的做法,视为非营利机构,免征所得税。

(四)完善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制度。

一个完善的优惠评估考核机制和分析制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税务机关对企业创新成果需要科技部门联合税务部门定期进行验收、鉴定,对返还的税款没有用于研究开发而用作其他无关之事的,责令退还优惠并做偷税处理。定期对优惠政策税收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制度体系。在纳税服务上要注重对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解释,让企业能主动申请优惠、利用优惠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并享受优惠,同时简化申请形式和程序,减少征管成本。

(五)推行鼓励高科技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1.对于将70%以上资产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的企业可予以免税。在高新技术企业发生亏损时,应允许投资企业按其在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亏损冲抵其他应税所得。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损失还应延长“亏损弥补”的年限,可考虑在现行亏损弥补的基础上将风险投资企业税前弥补亏损的年限由5 年延长为7至8年。

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 加宽民间资本投资的税收抵免政策和纳税扣除适用范围,可做如下规定:如果民间资本投资于新兴产业,对其来源于新兴产业的投资收益设置一定免税期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另外,在一定时期内可就其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应纳税所得额,并在成本扣除、收入认定等方面享受一定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孙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激励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9年第12期.

篇8

一、小微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在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财税管理的意识,企业当年的财务收入和会计核算不明确,采用简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每年的收入、利润、负债的等业务账务混乱,报表登记缺乏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甚至没有定期缴税,造成国家的税务损失;加工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分析等仅能凭借积累的工作的经验,无法根据科学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走向分析制定当年的任务和计划;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促进贷款、降低税负的政策,但是不少小微企业老板,对于政策的解读偏差,认识错误,未能实现对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这些小微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小微企业财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传统记账方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历史较多,生产寂寞小,不少企业仍保留者“小本微利”“薄利多销”得经营模式,贯彻着经验主义的经营理念,甚至采用传统的收入与成本之差来计算利润的简单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科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较多的小微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核算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这样的核算方式,无法对每年的净收入和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计算,采用错误的材料采购和成本计算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同一的材料采购模式,无法形成的资源的优化合理组合,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思维的滞后和管理的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小微企业采用小规模、低成本、低投资的生产方式员工数量不多,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本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通常聘请一些具有薪酬较低、缺乏专业会计知识的核算人员。在一些小微企业中,财务机构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被大型企业和官方所认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习惯以工作经验作为判断依据,不考虑国家法律规定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有些会计决策方式甚至较为落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规定。会计人员所掌握的实践知识缺乏时代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机构及基本的岗位设置不健全,执行人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确,出纳会计和账务核对人员的职能交叉,会计核算中要求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岗位任命不科学,在小微企业内部容易发生、虚假伪造的事件发生。

(三)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旧不完善,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窄,很多行业未能真正感受到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优惠;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法律领域仍处于空白,造成工商管理部门的税收征管职能贯彻不到位,在财税方面,小微企业既无法正确合法的缴税,也不能及时享受税收带来的优惠;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繁多,遍及不同行业,且分类标准、划分依据、应缴税额等部分各不相同,有关政策的出台缺乏时效性和时间应用性,造成小微企业的登记管理困难,优惠政策的落实困境。

三、浅谈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核算体系

即使是简单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也要全力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和税收核算意识,既是增加国民经济和加强政府税务管理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认识到企业财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自身做起,对企业的财税制度采取严肃的态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采用符合国家和法律规定的发票、记账凭证、核算账簿,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符合企业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前提下,认真贯彻钱帐分离、钱权分离、岗位制约、相互监督等会计基本准则,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

促进人才培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审查,通过专业院校和会计机构的辅导,进行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从整体提高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部门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利用人才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的保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专业的统计,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要实现全面理解,充分利用,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财务计划,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税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对于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笔者结合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读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篇9

水利行业的快速成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时期在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新时期使水利行业更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仔细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地解决水利行业内部审计部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当前时期我国的水利行业在内部审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部门的相关审计范围相对狭小,审计部门效益不高

就当前时期来说,水利行业中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大多还是以往发生的相关财务事项,而且审查的重点主要是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检查财务收支中的错误。这种形式的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增强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也不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资源逐渐变得更加稀缺,我国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有效发挥企业的作用。对会计逐笔审查的方法在当代来说较为陈旧,而且也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这与现代企业制度也不相吻合。

(二)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而且没有充分的人员配备

水利行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高素质直接影响着水利行业的审计结果和审计质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事业的相关成效。当前时期很多水利行业在审计方面都存在着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少等现象。另一方面,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欠缺足够的审计技巧和内审经验,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兼职现象。随着当今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审计范围的持续扩大,相应的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种形势的变化使得水利行业的内审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素质,还要懂得法律、经济、经营管理以及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顺利应付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

(三)水利行业审计部门的实施方式和审计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时期就组织机构来说,我国的水利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单位的类型也比较多,不仅包括经营性企业而且还包括行政事业部门同时也包括二者的混合体。从水利行业的相关生产特点来说,水利行业通常拥有较多的下属单位和工作人员,而且水利行业通常具有较多的建设工程,水利行业的主要收入是生产经营收入。当前时期水利行业的财务制度差别各异,在运行方式、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另一方面,水利行业的相关会计核算比较复杂,而且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在水利行业的审计实践中,审计部门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审计财务收支,这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来看相对比较落后,审计内容停留在防弊查错上。此外,对于审计部门的错误事项还停留在纠正错误、调账方面。因此难以从深层次、多角度来分析问题。

对于审计部门的实施方式来说,审计部门目前大多只是停留在事后监督阶段,还不能有效控制水利行业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欠缺合理有效的方法。水利行业的审计结果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

(四)个别水利行业欠缺完善的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而且审计部门也没有较强的独立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利行业为了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形势积极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调整,有些水利行业的相关机构逐渐被并入其他相关机构当中,成为一些附属部门,原有的专职人员成为了兼职人员。在个别单位甚至取消了审计部门,而且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这样做不利于保持审计部门的相关独立性,而且容易使审计部门的工作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影响。这样做不利于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

二、水利行业审计部门的相关特点

(一)审计的难点

第一是水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当前时期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挪用、转移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的审计难度。另一方面,水利行业的相关领导干部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能够针对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进而使审计结果变得更加公正、客观。水利行业内部的各项控制制度也是审计的难点。水利行业内部的各项制度建设一向比较落后,而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当要加强水利行业中的各项制度建设。

(二)审计的重点

水利行业的审计重点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相关审计同时还包括对各项经营性收入的审计。水利行业的专业性比较强,所涉及的单位类型比较多,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明晰的事权和产权,因此单位的资产难以有效界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此外,水利行业还要对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专项水利资金进行审计。

三、如何有效强化水利行业内部的审计工作

(一)积极拓宽水利行业的审计内容,不断改进水利行业的审计方式和方法

在水利行业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然后开展更多的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逐渐形成以效益审计、管理审计为主,这样能够积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前瞻性和建设性作用,从而极大地推动水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水利行业要逐渐以事中、事前、事后监督代替单一化的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前监督具有互促性、防范性和指导性,并且有利于较早地发现相关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做有利于水利行业安全防范风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水利行业中的相关审计部门要能够主动跟进,提前介入,与此同时还要将事中控制与事前预防结合起来,对于水利行业中的一些重大项目一定要坚持实行全程跟踪程审计。水利行业要仔细探讨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具体流程和工作思路。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强化审计的成本控制和审计质量,进一步创新审计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确保资金的高效安全使用,进而保障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

(二)不断提高水利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水利行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财务知识,还应该懂得现代科技、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电脑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水利行业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努力将各种专业性的人才引入到审计部门中。此外,还要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使其不断向全能型人才转变。为了做到这一点,水利行业的审计部门应当要提高对审计部门的认识,努力将更多的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的人才充实到水利行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中。

(三)积极健全水利行业中的审计机构

我国的水利行业要能够积极借鉴国际社会上的成功企业案例,在董事会之下设置一个内部的审计机构。通过水利行业内部的相关审计章程,对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地位以及报告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及时纠正水利行业经营中的各种错误和偏差,同时也可以随时向上级部门作出审计汇报,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审计部门中的领导关系错乱现象。此外,还应当要以书面形式将审计部门的权力、职责和宗旨进行确定,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审计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并能够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也可以作出更加不偏不倚的公正的评价和鉴定。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利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水利行业在审计部门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我们应当要加快审计部门的改革创新,积极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完善审计部门的制度和相关机构,从而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林.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J].广东水利水电,2008(03)

[2]沈嘉惠.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现状浅析[J].航天工业管理,2009(03)

[3]江坤,门天民.谈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4)

篇10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重视程度的增加,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随着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水利生产发展规划的顺利进行,水利财务工作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肩负了更重大的使命。在新时代,由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变化,水利部门征募了大量社会资金,增加水利投入,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资金的增加也给水利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我国目前水利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水利财务工作,发现其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以下缺陷:

(一)资金划拨过程出现问题

水利资金是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层层划拨。但在财政紧张的地方,上级下拨的水利专项资金往往会被滞拨、挪用或占用工程专项资金。这是由于水利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只是把制度作为一份文件保存下来,并没有贯彻落实,对非法操作资金行为采取见怪不怪的态度,没有严厉惩处。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

我国水利行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没有规范性,而且,财会机构不健全,也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由于水利行业工程兴建的短期性,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并不配置专门的会计以及储备人员,等到水利工程开始时,一时无法找到熟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人员,因此只能由其他人员代替。

(三)水利收费制度不完善

我国已经出台各项水利收费制度和政策,但不少地方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工程资金被各种名目占用,导致工程资金短缺问题甚至工程造价过大。收费制度存在漏洞,为一些部门乱收费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惩罚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助长了乱收费行为。

上述问题导致水利基础设施不能及时修建,给农民群众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却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完善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二、完善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方法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能促进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实现水利行业业务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因此,为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

(一)加强重视,树立责任意识

切实落实《会计法》,水利专项资金划拨过程经手人员以及水利工程会计人员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加强各级领导对财务监管的力度。做好财务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主管财务领导的责任,而且这些责任要明文规定,以防出了问题之后相互“踢球”,推脱责任。因此,要大力宣传责任意识,用制度明确规定领导责任,提高领导对水利财务管理的关注度。

(二)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财会队伍专业化和知识化,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转变理财观念;还要不失时机的吸收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水利财会管理岗位上来。财务部门的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班,使之更新知识、跟上形势,并需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工作。在每个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要培训相关财务人员,以确保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核算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责要明确,使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制度规定,并切实遵守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在财务管理上实行轮岗制,以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或出现其他经济问题。

(三)规范资金投放

目前我国水利资金的投放是由国家、地方、受益区各筹一点的方法,虽然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方的财政状况差别较大。因此在水利资金的投放上要组建专门的调研组,对各个需要施建水利基础设施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资金投放比例,从根源上把水利资金的财务管理做好工作准备。

(四)建立科学的水利财务评价体系

为了规范财务会计的核算标准,更好的管理水利财务,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建立水利财务评价体系成为必然之势。目前,我国水利行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不一而足,由此导致了会计核算不统一,相关资料不完整,对整个工程的分析不规范,无法监督检查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的水利财务评价体系,统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是促进我国水利事业迈向新台阶的必要措施。

三、总结

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涉及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否的问题和国计民生大事,还关系到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大局。因此,在水利事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把握水利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局面,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领导重视,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科学评比工作常抓不懈是强化水利财务会计管理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快速步入关键阶段,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步入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水利发展与改革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峰.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若干思考.海河水利,2004;10

篇11

    1.1 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1.2 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3 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 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2.2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 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4 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篇12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在不断进行着税制改革的尝试,一些准公益性的行业也均参照事业单位来进行相应的管理,且在资金上也多通过政府财政来保障,其税收方面也给予了减免或优惠政策。但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推进,很多准公益行业逐步开始了企业化管理模式,这也导致一些准公益性行业在成本支出不断上升的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则出现了逐步降低,这也导致本身就存在营利薄弱的准公益行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更大的阻碍。与此同时,传统体制下的准公益性行业的税收政策对其持久、健康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也随之显现。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对准公益性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且税收政策缺乏支撑性与系统性,未对准公益性行业进行相对应的税收政策制定;二是对准公益性行业用于一些公益性事业、社会性的营利性收入未给予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三是不同所有制的准公益性单位尚存在不同税收待遇的差别问题,如国有准公益性单位无须纳税或“象征性”纳税,而民营性式的准公益性单位则须纳税或较国有准公益单位税负较重的现象,这也问题也导致我国准公益性行业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问题。

二、准公益性水利行业的特点及其税收情况分析

1.水利行业特点

我国水利行业的主要特点就是提供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为主的行业。如防旱、防汛、除涝等职能则是我国水利行业提供的公共品;而生活用水、水电水利工程、农业灌溉供水等则属于我国水利行业提供的准公共品;另外,水利行业所开展的多种经营,如旅游项目、水产养殖项目等,则属于私用性物品提供范畴。由于,我国行业性税收政策中,行业营利性的强弱及承担的公益职能的多少均会直接决定、影响该行业的税收待遇问题。针对我国水利行业特点,其在制定税收政策时也应明确其行业性质、行业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制定,以避免出现阻碍水利行业发展的问题。

2.水利行业税收待遇定位分析

我国行业性税收政策中,行业营利性的强弱及承担的公益职能的多少均会直接决定、影响该行业的税收待遇问题。针对我国准公益性的且营利能力薄弱的水利行业,应立足于准公益性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以及该行业在我国总体税负情况,应将其定位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既应采用行业轻税制,以增强其原始积累能力,这既有利于我国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促使其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品。同时,在国家确保准公益性水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也应进一步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或是保持与事业单位财政投入相匹配的财政投入,进而才能保障整个准公益性水利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3.税收对准公益性水利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将税收视为调整国家与微观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关系的一种高效政策工具,这也有利于对经济主体收益、利润水平以及企业发展的调控。与其他行业比较,水利投资的周期长、占用资金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其作为一种基础性、必要性行业投资,也具有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优势。因此,国家应通过相应的优惠税收政策来进一步保障水利企业具有一定的净收益率,这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非国有经济主体的投资,以改善水利行业投资渠道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优惠的税收政策还可以促进水利企业利用各种现有水利设施、水利资源等进行自主创业或自主经营,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与产品,提高水利资源的再利用率以及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水利行业现有人员、富余人员的分流,为推进水利企业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税收对准公益性水利行业服务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准公益性水利行业从整体上看仍属于公共品提供行业,但其行业内部分工,如水利工程维修、水利工程养护等活动本身则是以市场化市场提供的。因此,我国准公益性水利行业也会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内部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也会随之不断加强,因此,一些本应由事业单位承担的水利工程养护、维护业务完全可以由市场主体去承担,而这些产品、服务也可以由水利部门通过招标等形式来提供。这样一来,一些水利行业的内部分工也可以进一步拉近服务市场化的距离,进而可以对其进行正常化、企业化的税收管理。

三、我国准公益性水利行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1.拟定准公益性水利行业税收政策目标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主要以提供纯公共品、准公共品为其职能的准公益性行业。正如前文所述,其主要职责就是行使国家提供水资源准公共品的职能。从其现有职能而言,准公益性水利行业尚不应被纳入税收调节行业,也不具备将其纳入贡献财政收入的行业。另外,水利行业在我国虽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其却未具备垄断性的高价为自身获取高额的营业性收入,反而是微利经营。客观而言,国家无需对水利行业进行全行业性的收入调节,而应对准公益性水利行业予以免税或是予以轻税等优惠税收政策。虽然,在一些水利企业之间存在着公益性程度上的差异,其中一些单位可能会有一些经营性收入,但为了能够有效调动相关单位、相关业务领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且又能够保持不同水利单位之间的公平性,应科学、合理地对其职能与财政拨款额度进行差异性对待即可,或是对某一些具有高营利的水利单位可收入一定的税收予以合理调节,进而才能促进水利行业的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2.合理安排准公益性水利行业税收对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