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1

当代的高中生受社会个性化风气的影响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不会轻信成人的意见;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担负着这样五十多个个性不一的学生的学习管理和人格教育,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很多教师不想当班主任,似有谈班主任色变的现象。如何合理利用和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以便更好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各班的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德育工作都是由班主任亲历亲为的。在德育教育盛行的今天,为什么单独让班主任来承当这重大的责任?其他任课教师就没有育人、管理学生的责任吗?要使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1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每个任课教师都希望在学习气氛浓烈的班级中上课,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全班学习积极性处于高昂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纪律,保证了各科教师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师生的双方配合,在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言踊跃更能激起教师上课的激情,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 落实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必须改变旧观念

2.1 学生要消除“班主任效应”

所谓“班主任效应”是指长期以来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班级管理的班主任负责制,把班主任看作是唯一的班级管理人员,是班级管理的独权者;认为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学生只服从于班主任的管理,只有班主任对他有威慑感,认为自己平时行规和其他任课教师无关,他们也无权干涉。

要消除这种不良的“班主任效应”,首先,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在学生中有意识的增强任课教师的说话分量,并协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威信。其次,任课教师要以自己的高素质的德育水平、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来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可以协助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2.2 任课教师自身的认识

很多班主任经常听到任课教师抱怨“把你班级的学生管一管,课堂纪律太差了,简直没办法上课!”;“你们班的学生作业怎么都不做,不交?该管一管了!”等等。难道课堂纪律管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都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吗?

任课教师要从长远的眼光看待课堂管理、班级管理;认识到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同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增多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班主任主观上的认可

很多“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都会把班级管理的事情统统都揽到自己身上,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的事,应该由自己全权负责。

首先,班主任要主动请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听取任课教师的管理意见。其次,班级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要诚心邀请任课教师参加,增加他们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以便更多的了解学生,使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还要,不时地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取班级的有关信息,出现问题时共同探讨决解。

3 任课教师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任课教师要有责任感,真心地热爱学生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不仅希望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责任感,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在长期和那每一张纯真的、渴求知识、真理的脸的接触中,引发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离不开情感因素。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本身也是一种做人的示范,一种精神的感召,一种巨大的启迪。爱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

3.2 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是知识和真理的化身,教师通过自身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成功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班级的精神面貌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3 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交流

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外时间多接触学生,和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落,行为上有所偏差,应该及时进行有目的性的谈话,帮助他们决解心理矛盾,调节心态。这样,任课教师参与做学生思想工作,可以相对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不止班主任关心他(她),所有的老师都关心他们,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做人。

4 各科任课教师需要合作竞争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一般一个高中生白天除了上课时间之外就几乎没有其它的时间再学习了;而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只剩下晚上3节课的自修时间。学生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合理地分配各科之间的学习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这些宝贵的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有的教师却以强制性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科之间的平衡。

在这个各科教师的竞争中,班主任应该在各科教师之间进行协调,使各任课教师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的竞争。班主任应该倡导形成一个班级教师集体,使在同一班级教学的教师互相支持和协作,互相交流信息,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创建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基地。一个班级不仅是几十个学生的简单组合,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班级形成伊始就必须着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统一、凝聚力强的班集体。因此,我们提倡所有教师参与班级建设、班级管理,这是符合目前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的。注重德育教育的这一教育目标,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的教育职责,必须要全员联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新途径,增大教师资源的利用率,以保证学校全面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知识出版社,主编,王宝祥

篇2

谈及班级管理,很多学校认为主要是班主任的职责,班风学风的好坏与否主要与班主任有关,而与科任教师没有关系。职业学校也不例外,认为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无关。从哲学上的唯物辩证法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作为事物整体的局部组成部分的变化势必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教学与管理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管理到位,则教学事半功倍,反之,管理缺位,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认清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搞好班级管理,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1 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许多学校一样,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需要负责管理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职业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仅靠班主任个人的智慧、精力以及时间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密切合作和共同管理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好。专业课教师因其在职业学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除班主任外比其他教师和学生联系更为密切,更了解学生之所思、所想,更具有驾驭学生思想的能力。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与班主任合作,不仅减轻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负担,更能有的放矢,起到加强班级管理的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是极其必要的。

2 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

由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可知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要的管理者,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领头人。对于负责教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处于中间的地位或角色,因而专业课教师在参与班级管理时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助协调者, 帮助班主任进行班风学风的纠正和培养,共同合作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落实到位。

3 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专业课教师是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有学者进行调查表明,很多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和绝大多数班主任表示对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表示支持。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对所教学的班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其他教师所不能企及的。因此,专业课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其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搞好职业规划。依据职业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班集体荣誉感,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以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2)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不再是由班主任一人承担,在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管理下,形成了一支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在这支管理团队里实现了班主任和各专业课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实现了在年龄结构和性别分配上的合理化。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团队中不仅能够弥补班主任的个体限制,相互间也能够取长补短,还能够在班主任和各专业课教师之间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以协调好关系和营造互助互通的管理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管理团队形成合力。

(3) 在学生、学校以及其他教师间起着沟通作用

人世间的交往都少不了沟通,通过沟通才能使交往中暴露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学校和教师都寄托着厚望,因而班级管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一则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很难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二则是现在的学生个性更突出。学生不一定会选择班主任教师作为其知心朋友,而会选择一位他所尊敬的专业课教师做知心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方面的指导,同时希望教师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的幸福与欢乐。专业课教师由于经验比较丰富,都有着较强的驾驭学生思想的能力。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能够及时分析,并能及时帮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所以,学生也比较愿意把自己对社会、学校、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看法、想法告诉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老师。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学校以及其他教师间起着沟通作用。

(4 )形成良好班风,提高教学效果

对专业课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评价,不能仅仅是依据对学生学习专业课成绩的高低,更应以所教班级整体的班风和学风的好坏为依据。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表面上看像是增加了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专业课教师在和学生深入交往中一是形成了班级管理的合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会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得到提高。二是学生们对专业课教师信任感增强,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是专业课教师易于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难点,因而能对症下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 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当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扮演中介和协调的角色,并在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级管理团队、沟通以及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仍具有很多困惑需要解决。但是,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对职业学校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祖胜,顾群.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1(01)

篇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能否积极配合班主任、齐心协力,形成教育的合力,这对于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课堂中,学生听讲的状态,作业完成的情况,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反映出学生一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学习上的波动,而这一切,往往都会被任课教师第一时间觉察到和捕捉到。可以这样说,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都在每一位任课教师掌握之中,而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了解,任课教师甚至要多于班主任。一些任课教师既带课,同时也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不少是多年带班的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和总结了不少独特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在处理学生问题也有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部分任课教师受学生喜欢和尊重的程度远远高于一些班主任,尤其一些年轻教师,更受学生的喜欢,不少学生愿意在课后给他们倾诉心中的秘密,谈自己的烦恼,谈对班级的一些见解,谈对班主任和一些任课教师的一些看法等等,正因为这样,一些任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方面的了解多于班主任。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很好地利用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充分调动起他们在班级管理的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投入到班级的管理中来,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仁们分享:

1. 勤于沟通和交流

许多任课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及时向班主任反映所任教的班级纪律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作为班主任的我们,经常勤于同任课教师沟通和交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虚心听取他们反映的班级问题,采纳他们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和意见,正确处理和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以真诚的态度,从他们那儿获得更多学生的信息,对班级中的问题能及时去掌握,尤其在初三阶段学生对班级管理中不科学的方式及时去调整、对工作中不合适的做法及时作出改变,把班级中一些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

2. 发扬团队精神

篇4

通过在班级管理中使用赏识教育的手段,我发现,赏识教育是一种特别好的德育方法,它不但让我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而且在对学生赏识的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也觉得教育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自己从原来那个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书的我转变成了一位乐于教书的我。实际上,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作为教师,要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

在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今天,我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一名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蔡某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学习上的劣势使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连头都不敢抬。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上次他主动出钱买表演道具,我们班表演的哑剧荣获全校文艺表演第一名,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呢!”有的说:“他经常与劳动委员检查班上清洁区的卫生。”还有的说:“他主动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变了,真的变了。他让课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还多次得到了科任老师的表扬。

二、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有一次,我与一位学生谈心,谈到他家里的事时,他沉默起来,伤心地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启发下,他说:“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好,关心我,但他们的关心我接受不了。每次考试,考得好时,他们就说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轻则没完没了地说我,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一顿。老师,有时我觉得很累,总感觉自己很笨,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 听了他的述说,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学生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于是,每次家长会上,在完成常规式的汇报工作之后,我见缝插针地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经过学习,家长们都说,没想到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真该好好学习学习。学生们也说,现在开完家长会,我们再也不用胆颤心惊地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父母都是心平气和地与我们交谈,我们再也不怕开家长会了。通过这一实践,我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的。

三、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赏识教育一定要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我善于表扬学生,那么我就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其实,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所以,我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我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 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五、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下面是我给班上的一个男孩子写的评语.思想道德素质:你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拥有师长的关注,同学的友谊.同时,老师希望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能对自己多一份严格,少一份放松.文化科学素质:老师欣赏你刻苦钻研,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是觉得利用上课时间去问同学实在太可惜了,因为你在得到一些知识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知识.相信机灵的你一定明白今后该怎么做。身体心理素质:你的字是那么清爽;你的画是那么大气.多才多艺的男孩,请你将对艺术的热情转移一部分到学习上来,那么你必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这样一来,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六、真正做到真诚、理解

教师一定要真诚,不能哄骗学生,一旦学生发现有假,他们将很难再去信任、接受这位教师,更不要提教学、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我们还应当理解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就会理解学生的一些举动,这样才能正确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一份小小的赏识,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应该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一颗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缺点,用一颗慈爱之心多带给学生一份信赖,用我们神圣的责任去塑造出一颗颗美好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 武汉出版社, 2010.

篇5

1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1.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2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篇6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主要环境,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如果对学生一味采取强硬的手段,没有结合道德教育,那么管理结果不会理想,甚至会适得其反,对于班级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班级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由一个个小班级形成的,正确科学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促使优质班风的形成,还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道德教育在整个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细致探讨。

一、小学道德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重视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是班级道德教育的主要宗旨,要想促进班级道德教育的实现,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形成班级道德教育的正确规范和相关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道德素质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充实自己。这里所讲的道德教育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华美德、社会公德,还包括一些生活方面的正确常识和风俗习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该全面综合地看待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正确引入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二、道德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明白班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班级良好班风的建设中;其次,还能改善班级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弥补传统班级管理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这就造成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手段也是机械片面的,没有注意对学生的综合管理,很多教师片面地把班级管理当成是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简单约束。殊不知,这样的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不成熟的思想,会使他们厌烦教师的约束管理,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限制,而将道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能够促进学生团Y意识和班级意识的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热爱班级的激情,从而将班级意识内化为学生的真正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正确渗透道德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利。

2.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直被强调的,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所以提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必须进行的过程,不正确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会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习能力,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也是顺应时展的。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1.确定正确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想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位,做得完善,就必须明确班级管理的具体方式,形成适合班级发展的科学管理目标,在科学的管理目标中渗透班级道德教育才能保证班级管理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这一概念,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在形成明确管理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真正把自己当做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2.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良好的师生管理是促进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其次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好坏判断学生,另外,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教师要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谈心。

3.促进班级管理凝聚力的形成

班级的道德教育做得完善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教师必须对这些人员严格考核,确保他们达到德育要求,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班级道德教育工作,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制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非常必要。

一、加强班干部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干部是班级中一小部分人,但是正是这一小部分人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班级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实施得好,这个班级的管理就容易开展,班级管理的效率也会较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会较强,相反,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如果教师不重视班干部的管理工作,这个班的管理工作就很难有起色,不仅如此,班级管理活动也很难收到应有的实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重视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对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极具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管理作用,要远远超越于中学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比较高,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活动与中学相比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是教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助手,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重要的管理措施,必须通过班干部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得到落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是整个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班级干部的选拔要遵循择优选拔的原则,选择那些在班级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过硬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因为这种在公正原则下选的班级干部,能够具有较高的威信,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中会更具权威,学生对班级干部比较服气,班级管理活动才能更容易开展。另一方面,在班级干部的选拔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针对选拔好的班级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班级干部学习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帮助班级干部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班级干部的有效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要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尽管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只重视班级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求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发挥自身的优势,都要在班级管理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班级的管理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即便是被认为差生的学生也有其不为人重视的优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喜欢与别人沟通,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负责做别人的工作;有的学生善于劳动,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让这样的学生负责他喜欢的劳动管理工作;而有的学生有自己的特长,擅长参与各种活动的表演,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参与表演活动的管理工作……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条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要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制订一个班级管理实用化的表格,在表格中规定,哪些学生负责擦黑板,哪些学生负责浇花草,哪些学生负责收拾走廊以及班级的分担区,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卫生角,哪些学生负责班级的电源开关以及多媒体的管理,哪些学生负责门窗的卫生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分工的明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的落实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以及时的评价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评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好评价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开展中,评价的方式要力求多元,不能总是喜欢运用一种评价的方式。在班级管理的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那种有感而发的现场评价,也可以以学生近来具体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性质的评价,还可以根据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归纳评价,在评价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充满自信的学生,教师的正面评价次数不要过频,评价的力度要适可而止,这样不至于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情绪,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表扬性的评价要多一些,以此鼓励这部分学生,因此,多元化的及时评价对小学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8

一、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班级管理相关知识更新缓慢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班级管理的知识更新缺乏应有的重视,依然以主观的认识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班级管理现状极大地影响了高中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不利于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其具体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在其思想的深处认为高中班主任都是从相应的师范院校毕业,自然懂得很多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应该具备班级管理的能力,因此很少针对班级管理工作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知识的更新缓慢,这是影响高中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实施的大环境,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实施中,都是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工作中没有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这也是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知识更新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班主任依然是班级管理中的权威

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既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要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使班级管理的内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从内在因素来看,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更多强调的是班主任的权威性,认为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的监督者,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执行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活动而实施,这样的管理理念极大地制约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不利于学生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也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从外在因素来看,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缺乏对班级管理外部影响因素的关注,在具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缺乏与其他各个学科教师的及时沟通与协作,经常是以“单打独斗”的管理方式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而对于家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家长很少沟通,缺乏与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合作,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班主任权威式的班级管理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3.班级管理的内容缺乏全面性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同时也是高中班级管理所应该遵循的管理理念。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管理活动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如何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缺乏必要的关注,这种认识直接决定了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施的管理内容较为单一,在具体的管理内容中缺乏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管理教育的内容,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教育的内容,高中阶段因为升学的原因,学生的心理压力是空前的,由于相关的管理教育不到位,高中生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造成的身心伤害是比较严重的。

4.管理中重优嫌差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在高中教师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仅听话,在学习中还比较刻苦、认真,成绩也比较突出,这些都让老师对那些优秀的学生刮目相看,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大多数的老师虽然嘴里不说,但是在其内心深处是比较嫌弃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不太关注,缺乏应有的重视。尤其在排座位方面表现得就更加突出了,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一般都给排到前几排,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一般都给安排到后几排的座位上,这样的管理举措,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好学生与学困生产生了天然的隔离,这对于差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

1.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学识上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师从心眼里佩服,也会自然地接受教师的管理,相反,一个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平庸的教师,即便是他再敬业、再勤劳,也难以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因此,作为高中的班主任要实施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仅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提升业务素质,也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师德修养的有效提升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旧有的教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的需要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日新月异,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引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要坚持终身学习,以自身素质的有效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以班干部素质的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班干部队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班干部的素质提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班干部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这么说班干部是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眼睛”,只有通过班干部,教师才能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也只有对班级的管理具体情况纯熟于胸,才能够采用实效性的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才能够真正地收到实效。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动班干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以班干部的素质提升促进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班干部的特点为每一个班干部都要量身打造不同的管理岗位,让每一个班干部所承担的管理任务都是其所擅长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班干部参与管理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每一个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次,在班干部的选拔方面,选拔工作要力求民主,要通过班级同学的民主选举来选择班干部,要选择那些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同学做班干部;再次,在班干部的人选确定以后,班主任还要对班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会班干部管理班级的技能与技巧,要让每一个班干部都能够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以班级管理目标的明确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是高中班级管理实施的重要保障,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目标确定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理想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培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纪律、有文化、健康快乐的有用人才。只有班级管理的目标明确了,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什么样的事情学生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学生不该做,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样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才能够更具实效性。

4.要以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主任在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实效性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实效性班级管理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实施不言之教,要在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去做,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的规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更好实施;其二,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懂得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相处,要在生活的细节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其三,要处理好管理的严和松,对于一些不可以违反的事情要从严管理,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则不要过分的要求,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够真正发挥管理的实效,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5.要以学困生的转化促进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些所谓的好学生与学困生,在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如果学困生的管理工作做不好,将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可以这么说学困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胜败是决定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管理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就要首先转变原有的观念,要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能够戴着有色眼镜,嫌弃学困生,对学困生不管不问,冷漠而缺乏关爱,要从思想深处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学会赏识,因为学困生尽管其自身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每一个学困生身上又有许多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善良、有的学生勤劳、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教师要重视每一个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并赏识这些优点,让这些学困生身上的优点不断地放大,用肯定和赞扬促进学困生更好地转化;其次,教师要学会与学困生勤沟通,通过沟通与交谈增进彼此的感情,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逐渐地拉近,并且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创新管理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往往教师对他越好越逆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管理方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9

心理契约理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和书面契约相对应的一种概念,是一种非书面化、未成文的契约,是契约双方相互持有的、用以表明双方隐含的和未公开说明的相互间期望的总和[1]。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以规章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的契约之外,往往还存在一种不成文的管理形式,即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师生双方之间的心理契约有着较强的能动性,积极的心理契约会使班级管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运用心理契约理论使班级管理从刚性化转向柔性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管理呈现出一种刚性,这种刚性管理虽然短期之内效果好,但是管理过于刚性,不利于良好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2]。心理契约虽然是以一种未成文的制度形式出现,但其本身依旧具有管理功能,且具有弹性,处理具体事务时应变能力强,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更能体现班级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弥补学校班级管理中刚性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的缺点。

(二)心理契约理论的运用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倾向于单向管理,即教师管理学生。心理契约理论下的班级管理是双向管理,基于心理预期,教师期望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全面发展,学生期望教师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按照对方的期望提升自己,那么师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契约,这种良性的心理契约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班级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心,促进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相反,师生之间不良的心理契约则不利于班级管理。

二、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一门管理艺术,良性的心理契约有利于积极健康班级氛围的营造,对班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心理契约理论,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全面、便捷,教师的权威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的教师权威型的管理模式并不是班级管理的绝对形式,健康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是师生的良好配合。在心理契约型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虽然师生双方均是管理的缔造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及掌握知识的不平等性,教师的能力和修养水平决定了心理契约的质量,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心理契约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有效避免因教师素质不达标而导致师生之间心理契约难以达成的现象。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要想使契约型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有意识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心理契约构建中去。在心理契约型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契约意识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心理契约的建设中来,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心理契约的建立是需要每个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和努力的。此外,学生还应意识到心理契约不能代替班级管理制度。

(三)共建心理契约型的班级管理文化

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师生共赢发展,这种发展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教师专业指示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即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发展。班级管理应该围绕师生双方的心理愿景展开,以班级管理文化的形式开展,这种班级文化的建设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识,将学生视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尊重并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权,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纽带作用,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宽松的人文氛围,使班级管理中,师生同心,共建心理契约型的班级管理文化。

三、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可以使师生双方携手共赢,但心理契约的建立对师生双方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学生主动参与,更需要心理契约型班级文化的建立,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管理班级。

作者:张文婷 单位:新乡学院

篇10

初中是学生身心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从幼儿向青少年转变的第一步。良好的初中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依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角色,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班级的管理。随着新课改

的推进,初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重视。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初中教师开始意识到应当对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管理方法的单一

在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中,大多数教师是将传统的批评、写检讨等班级管理方法结合小组管理等新的学生自主管理方法来进行班级管理。这种做法虽然有别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办法,但学生自己在班级管理之中的实践并不能满足内在的成长需要。

2.学生自己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

传统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由教师从学生中挑选代表进行管理,且多是学生代表将班级问题反映到教师手里,再由教师亲自处理。这不仅让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增大,更容易让学生误认为自己只是打小报告而非真正管理班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

二、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导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实践学生管理这一模式时,首先应明确学生的班级管理主体地位,增强初中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要选择精英干部挑起班级管理的重担。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代表要求全体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在选择班级自主管理的主要成员时,教师应当挑选具有较强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和其他同学协调工作的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主管理效率,还能让学生自愿参与班级管理。另外,在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教师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自主管理评价机制。虽然是学生自我管理,但是如果教师忽视自身引导人的角色,将存在巨大隐患。例如,某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完全自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失控,最终造成全班同学成绩集体下滑的管理问题。教师应当基于合理的自主管理评价机制,积极监管,保证学生自主管理的质量。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78

班主任在教W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对班级进行管理,如果班主任能在管理时做到心平气和,那么就可以让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高中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尚有着一些问题,此阶段如果班主任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教师要能够心平气和地来开展管理工作,以便能够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合理把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班级集体之中。

一、班主任教师要能够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心平气和

高中班主任教师以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和学生相处,可以与学生构建起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外,还需要积极的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尝试着走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之中,倾听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另外,需要班主任教师特别注意的是,要在日常的教学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必要的关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让学生相互之间的相处变得更为友爱,令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得到完全的发挥,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从而让班主任实施的各项班级管理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得更为持续稳定,促使班级集体得到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班主任教师要心平气和的发挥好榜样作用

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会制定一些规章和制度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以便学生能够在规章和制度的基本框架下更好的进行学习。但在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开展时,学生并不能够完全按照相应的规章和制度来进行相应学习活动,此时班主任教师切勿急躁,要心平气和的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榜样的作用下更好的遵守相关的班级秩序。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声音:“这些班级规定老师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凭什么来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从侧面反映了班主任教师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其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出来以后,班主任教师不光要学生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日常的行为,还要从自身出发来对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予以践行,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以便让学生和班主任教师能够共同遵守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在日常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做出了相应的要求,明确地指出了学生不能够迟到和早退。此时,班主任教师就要首先做好榜样,在学生到达教室之前就要来教室,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才能离开教室,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在实际学习中当如何去遵守,同时也向学生传递班级管理制度对班主任教师具有同样约束力的信息。正是这样,班主任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管理工作开展中的表率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严格的遵守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始,使具体的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为班级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班主任要心平气和地对班干部进行培养

具体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是极为复杂的,仅凭班主任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将管理工作搞好的,因此班主任教师需要培养班干部队伍。在具体的班干部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保证心平气和的态度,让班干部能够感觉到一定的亲近感,让其能够更好的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班主任教师还需要对班干部进行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其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较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更为了解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此让班干部来负责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协助,能够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更为有效,并且班干部在协助班主任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另外,班主任教师在对班干部进行挑选时需要特别的注意,要尽可能的将班级中有较强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学习积极努力的学生挑选出来,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综合能力培训,并对其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让他们能够快速的获得成长,最终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生力量,将班级管理工作予以适当的分担,使整个班级集体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班主任教师要心平气和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极为系统的过程,除了在校内对学生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外,还要将具体的管理工作延伸到校外,同学生家长保持好良好的沟通,让家长能够在班主任教师无法企及的管理盲区做好补充管理工作,这可以让班级管理工作的覆盖范围变得更为全面。班主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定期家访,通过这一形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将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向家长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家长能够明白该如何在家中对孩子的具体学习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教师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从而找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合理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的管理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教师如果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学生施以引导,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就可以让班级集体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令学生获得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最终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为深远的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篇12

技术性人才对促进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我国较为缺乏技术性人才。国家开设中职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技术性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提高教育水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有很多,有效开展班会课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1中职院校通过班会课促进班级管理的方法

1.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当前,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具有自主意识,在看待一些事情时,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班会课上,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班会课中来,提高学生对班会课的参与度。在班会课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成为倾听者,还要让学生成为叙述者,在拉近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在班会课上的感受,从而加强班级管理[1]。

1.2明确班会课的主题

班会课应当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在开展班会课之前,应当明确其主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明确主题的班会课与无明确主题的班会课相比,学生在班会课中的热情明显得到了提升,并且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效果也较为显著。明确班会的主题即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增强对学生教育的透彻性。教师在班会课中的作用非常大,教师不仅是班会课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在班会课中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与引导作用,大力凸显班会课的主题。

2中职院校利用班会课促进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2.1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班会课在中职教育中出现已久,但是以往中职学校并不重视班会课,从而使班会课无法有效的起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作用。在传统的班会课中,叙述者是教师,倾听者是学生,大多数教师会通过灌注的方式向学生传输学习内容,这种传输方法与班会课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班会课产生“听课疲劳”,导致学生对班会课失去兴趣,班会课自然无法起到提升班级管理的作用[2]。如今,中职学校提高了对班会课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开展班会课时,转变了传输方式,改变了课程形式,积极带领学生融入到班会课中。教师在班会课中,应当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作用,帮助其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中职教师通过班会课,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班级凝聚力增强

在想法方面与问题认知方面,教师与学生由于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想法与认知。班会课可以收集大家的想法与意见,提高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之中将班级凝集在一起,提高班级的凝聚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班会课,能够提升学生对同学、教师的了解程度,能够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3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所开展的文艺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并且学校所开展的文艺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主题内容也由学校决定,对此学生既没有主动性,也没有决定权[3]。班会课上可以开展文艺活动,教师可以将决定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