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20: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古希腊艺术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为古典时期希腊艺术的底稿,古希腊的陶瓶绘画艺术以典雅别致的器形、精美写实的装饰纹样和多彩多姿的绘画风格呈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境。它不仅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图解,更反映了希腊文学的艺术风貌。它所描绘的,既是艺术家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展示,又是完全忘我的梦幻飞舞神话:既是日神用灿烂的理性培育而成的知觉,又是梦神用月桂枝触碰的美妙灵感;既是一种极致之美的心灵感悟,又是单纯视觉的直接表达: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处,知性与感性的复合,产生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表达出一种唯美的象征意象。
众所周知,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古希腊绘画几乎荡然无存,要想了解当时绘画情况,只能参考现存的希腊瓶画。因此,希腊瓶画艺术作为维系历史影像的载体,用时空化的图像语言向世人传达出真实的古希腊文明。当你面对有如神祗一样不朽的希腊瓶画艺术品时,仿佛置身于经过艺术修饰的画景象征世界中,透彻的情感体验和空灵的审美喜悦油然而生。
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古希腊艺术亦如此。如果说神话故事是古希腊地区艺术的土壤,那么瓶绘艺术就是土壤里盛开的花。它不仅盛开了生动的花朵,更向世人展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象之境。
初碰单纯的几何风格时期。在这一时期,装饰图案都为几何形,希腊人在陶器上绘制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用以装饰,洞见记忆的内心视像并试着把这种记忆的意象表现出来。后来,符号式纹样开始出现,随着人类意识的进步,又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简单的情节性绘画,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显示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原始的哲学思想。意识的物象被人为的表现于外,并传递给他人。可以想象,多么久远的孕育才出现这不平凡的表现意中之象的能力,确切的说,造型艺术的出现就是基于这种单纯表意性。
触碰真实的东方风格时期。这一时期,装饰图案中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趋于写实,陶瓶绘画所表现的情景如希腊戏剧的场景一样生动。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从几何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像个性,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将真实的绘画风格从瓶画中更进一步体现出来,他们相信,真实的美是最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和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所在。
古希腊崇尚人体美,雕塑家用唯美的气质刻画健壮体魄和精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动态生动、技法成熟的人体雕塑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一、从政治经济诸方面看人体雕塑艺术的起源
古希腊势力集中在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这两个地区,因与地中海相连,气候温和,全年几乎都是有日照的晴天,所以古希腊人的着装均较单薄,看他们的人体雕塑多是贴身的长袍或。另一方面,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奴隶数量的多少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当时奴隶的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战争中的俘虏,战败者不但自己连同妻儿也都不被当作人,沦为"会说话的工具"。所以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具有实际功能目的的。一个骁勇善战的战士灵活的躯体、发达的肌肉成为生存的必须,继而成为美的标准。在这里是被世人称赞的。运动会获胜的运动员不但得到人们的欢呼及各种优待,还会被以原型雕刻成塑像,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运动雕塑,像米隆的《掷铁饼者》和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的人》都是的运动员形象。人物面部形象也因受整个时代精神的需要而具有全民性的美学理想共性:挺拔而直的鼻梁,高而平的额头,匀称的面部及安静矜持的表情。
二、在和谐理想旗帜下的人体雕塑
古希腊艺术的基本特点就是和谐与静穆。在古希腊雕刻家的雕刀下,无论神还是人,便都具有了体魄匀称,精神平和,外部与内在世界和谐而自然的特点。希腊人所以重视人体雕塑除了上面讲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从人类外形上发现和寄寓了和谐的理想,可以说,和谐的理想正是随着人体雕塑的发展而最终形成的。和谐意味着秩序、安宁、幸运;而不和谐就会带给人类灾祸、紊乱、动荡、不幸。在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在多方面意识形态还处在蒙昧期,被未知的自然与社会中不和谐力量所支配,对和谐的渴望是内心强烈的诉求。
古希腊雕刻家在塑造优美形象的时候是通过知识达到这一美的境界的,因为在各方面都完美无暇的人是不存在的,雕刻家通过观察许许多多的模特,把不完美的部分略去,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完美理想的整体。
三、艺术的程式化——人体雕塑比例
程式化是一种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根据美学思想,古希腊人发现了比例。比例是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古希腊艺术家反复实践,精心探索这一关系。波留克列特斯在《法则》一书中认为人体的比例应是头为身的七分之一,《持矛的人》是他按照法则创作的代表作品,并且雕塑家将运动重心也做了调整:重心放在右腿上,左腿稍与地面接触,稳定中带有坚定。而留西坡斯的艺术实践更为宽阔,他打破规范把躯体与头的比例改为八比一,使得人体更加修长。他在重心处理上别具匠心,一只脚负荷身体重量,而把另一只脚处理成准备下一动作前一瞬间的样子。代表作《拭污物的运动员》四肢修长匀称,肌肉张弛有力,身体表现出高度的和谐统一。
古希腊是人类健康的童年。古希腊艺术,特别是人体雕塑艺术是欧洲及至整个世界的杰出典范,是当时艺术家对理想美不懈追求的抒情诗。古希腊人体雕塑有神话故事中的神祈也有现实情感的英雄、自由民。他们把人体看成活的有机统一体,运动状态下,一部分肌肉发生变化必引发其他肌肉的变化。将人物重心从中心稍稍离开,人物的动向变的不再呆板。总之,古希腊人体雕塑是西方文明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一个经典的命题,也是一个被后来的研究者不断解释的命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所以如此,乃是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那段手稿中极其简约的、带有思路性并表现为提纲式的话语进行了不同解读,并得出不同意义的结果。例如,早期关于“不平衡关系”是“现象”还是“规律”,的争论和马克思的立旨是在“平衡”还是在“不平衡”的争论等。当然,这些争论的目的都是力图恢复、还原或逼近这个话题的原始意义,但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确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还原理解,第一,要知晓的基本原理;第二,要对马克思关于“不平衡”理论表述中所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范畴、概念(比如“艺术繁荣”、“古希腊的艺术形式”、“历史形式”等)的含义进行必要的界定和梳理。否则,概念理解上的稍稍差异,便会导致话语意义理解上的谬以千里;第三,要结合文本语境与时代语境来理解马克思的表达思路。本文力求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不平衡关系”的命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的“不平衡关系”的命题,是在承认物质生产与艺术繁荣是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不平衡”的。
要解释好这样一个悖论性的话题,我们首先要重新解释“艺术繁荣”的含义。“艺术繁荣”(又译作“艺术繁盛”)的含义有两个义项。第一层的意思是指物质“硬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艺术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要得到“实现”,必须借助于物质载体,比如规模印刷、优良的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传播与交流速度的快捷等。这样的“艺术繁荣”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而独立的有闲阶级(包括专门的思想家、艺术家等)的出现,也都与物质生产分不开的。第二层意思是指艺术作为特别个性化、主观化和精神创造性特别强的“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软件”方面的艺术繁荣又可分为两点。第一,以不可再生性的特有思维方式为标志;第二,以一个、凡个或一批作家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些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品的诞生,主要依赖于艺术家非常个性的卓越的思想力和艺术表现为等。
就“艺术繁荣”的第一层含义来说,马克思承认物质生产的进步与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就“艺术繁荣”第二层含义来说,马克思又认为物质生产的进步与艺术繁荣是不平衡的,不成正比例的。这样,马克思就从“艺术繁荣”的第二层含义,否定并批驳了庸俗的自然唯物论和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不平衡的“艺术繁荣”是作为一种比喻的案例镶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表述中,的。马克思虽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没有明确地说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同步的、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但是这样一个结论,笔者认为,应是包含于马克思思想逻辑之中的,这是的基本原理。整个的精神文化形态的“硬件”繁荣,都可纳入这一机理之中。
马克思的“平衡”论,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说明。第一,可以称之为肯定性平衡。所谓肯定性平衡,就是物质生产(实指物质生产力的进步和与之相道应的物质条件的进步)与艺术的“硬件”繁荣是平衡的成正比例的。也就是说,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艺术发展的“硬件”也随之进步与繁荣。前面所举的规模印刷、优良纸张、精美装帧、大量发行、旺盛的读者购买力等,即此。甚至包括作为社会分工的有闲阶级(艺术家是其中之一)的诞生,也是物质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第二,可以称之为否定性平衡。所谓否定性平衡,指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替代了历史上曾经一度盛行和繁荣的艺术存在的“硬件”方式。马克思说,史诗《伊利亚特》,作为艺术存在“硬件”方式(指口耳相传的存在方式),随着“活字盘甚至印刷机”的诞生,便会随之消失。马克思说:“随着印刷机的出现……,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史诗的必要条件”,就是指史诗的前后代口耳相传的“硬件”的艺术存在方式。否定性平衡,可以理解为一种繁荣替代了另一繁荣:一种进步的新的硬件的物质样式替代了一种落后的旧的硬件的物质样式。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声乐艺术和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76年的古罗马声乐艺术共同组成了欧洲古时期的声乐艺术。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在整个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近现代声乐艺术的起源。
一、古希腊时期
(一)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所起源的“爱琴文明”为古希腊的声乐艺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摇篮。在公元前20世纪至12世纪,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被人们称为了“爱琴文明”,涵盖了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两个阶段。这一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这更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由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使之能够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黄金地位,一头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古希腊文化不断发展,另一头与西方接壤,深入欧洲腹地,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所涉及到的美学、哲学、音乐、自然科学、教育、文学、戏剧、诗歌、建筑、雕刻等等方面的都达到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的人们将所有的美德都归功于音乐,他们认为音乐有着感召人类心灵的能力和果效。
(二)古希腊声乐艺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声乐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希腊众多辉煌艺术门类中的头冠。合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声乐艺术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祈福,人们都会选择合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即英雄时代,古风时代,黄金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多里亚人的入侵使得迈锡尼文明受到了毁灭。此后的300多年里面,古希腊整个陷入到了沉寂的状态之中,封闭和黑暗笼罩了古希腊社会,所以导致存留下来的文字和资料稀少,惟只剩下了反映当时社会情况和人民精神状态的《荷马史诗》。根据传说,《荷马史诗》是由盲人荷马通过收集加以汇总和创作的,他同时也还是诗人和歌手。《荷马史诗》是由两部分组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史诗》描写了古希腊的英雄征战和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这部伟大的杰作结构思维严谨,形象鲜明,语言干练,情节活泼,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理性,所以,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英雄时代”。《荷马史诗》中有着舞蹈和合唱的记录,主要是以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种声乐体裁:弗兰(Fran)——悼歌,旋律较为缓慢;潘(Pan)——献给阿波罗的欢乐性颂歌,旋律较为欢快;酒之歌(Gifirami)——献给巴克斯的抒情性颂歌,旋律舒缓优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于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古希腊文字,可以用文字来记录和叙述历史,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是古风时期。随着贸易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社会经历了大的变革,从原始的公社制度将向奴隶城邦制度开始过渡。随着社会制度性质的变革,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变革,他们不再沉浸于神话的幻想和对英雄的崇拜之中,他们开始追逐人类自己内心中的情感与心理,他们敢于抒发自己心内中的真实写照,抒情诗(Lyric)由此而产生。抒情诗的旋律大多都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流传所唱的民歌,人们用里拉琴伴奏,演唱形式包括了独唱和合唱等,所演唱涉及到的题材内容有双行体诗,讽刺为主题的诗歌,琴歌和牧歌等等。贵族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2-557)是创作兼独唱抒情诗的杰出代表,她的演唱题材多以爱情为主题,她非常擅长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曲调情感真诚,忧郁委婉,歌词夸张炫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萨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她的出生地,也是她的家乡建立了被人们视为欧洲最早的音乐学校。品达罗斯(公元前518-442)是将合唱抒情诗这一声乐体裁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稳重华丽,形式完美,后人称之为“崇高颂歌”。
从公元前5世纪起,希腊进入了古典时期。古希腊的社会变革依然在进行,先进的民主制度已经代替了氏族贵族制度,人们逐渐萌发了民主思想,其中,以雅典最为典型。艺术活动已经不再是贵族阶级的活动,艺术活动在平民中开展地更加广泛。一些业余爱好者在一些盛大的集会上也会出新唱歌、跳舞、戏剧的演出。古希腊的戏剧,包括了悲剧和戏剧,是当时古希腊文化发展最大的成就。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戏剧对白和音乐组成,中间或多或少地穿插一下器乐伴奏和舞蹈等等,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种类。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传说是古希腊戏剧剧本产生的源泉,但是已经超越了民间的风俗习惯,人们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个时代,古典时期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是古希腊音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悲剧,通常被人们又称为是山羊之歌,起源于祭祀迪奥尼索思的庆典盛世活动。人们身穿着羊皮,把长春藤花戴在头上,以羊角、羊须装扮,伴奏采用的是阿弗洛斯管。埃斯库罗斯、索夫克洛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当时最为出名和伟大的三位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被誉为是古希腊“悲剧之父”,他的创作属于是古希腊悲剧发展的萌芽初级阶段。他出生于希腊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等。他的戏剧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故事,以歌颂的力量为主。他的悲剧庄重肃穆,雄然亢奋,与戏剧中所现的强烈的矛盾斗争情节相辅相成。索夫克洛斯(公元前496-406),他一生创作的时间长达六十年,共写过130多部悲剧,代表作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等等。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值雅典的民主思想意识全盛时期,所以较埃斯库罗斯而言,他的创作有了全新的提升和发展,他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更加分明有力,语言简短明了,他的作品创作风格标志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日益成熟和稳定。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希波吕托斯》等等。他所涉及的悲剧题材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有描写政治、、战争等等的,也有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百姓生活的,还有描写社会世俗道德的。他非常擅长描写女性心理,透过人物内心的表达来反映一些深刻的思想道理,这一点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他的悲剧故事中也会经常运用合唱的形式体裁来揭示故事深刻的寓意和表达思想内涵,用乐器伴奏来引出人物的出场,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歌剧最早的雏形模式。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序词、出场歌、插话、退场词。序词指的是在合唱队首次出场之前的演出,意在说明戏剧背景和强化戏剧中人物;出场歌是接在序词之后,是合唱队进场之后的演唱,意在调节气氛,强调戏剧本身的基调和激发观众的感情,合唱是以齐唱为主,伴奏采用里拉琴和阿芙洛斯管,偶尔会穿插装饰音;插话是在剧情动作表演的开始,前后紧紧衔接合唱,用来划分剧情的层次,相当于现代歌剧中的“幕”;退场词是最后一段合唱唱完以后,作为剧目的结束。古希腊悲剧的结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演员充当使者报告全剧的结束,另一种是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从天而降,歌舞场地全部升天做为结束。古希腊的悲剧通常三位男演员来演出,他们穿着高底靴,根据剧情面戴不同的面具,搭配不同的服装饰演不同的角色。古希腊的悲剧对于后来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歌剧的形成影响非常深远。在古希腊悲剧发展的顶峰时期,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大型的喜剧。古希腊喜剧产生的时代是言论相对自由的民主繁荣时代,所以大多当权者和贵族阶级成为了古希腊喜剧所讽刺的对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386),被誉为是“喜剧之父”,是古希腊时期最为出名的喜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喜剧,代表作品有《阿哈奈人》,《骑士》,《云》,《马蜂》,《鸟》等等。在他的喜剧作品之中,群众性的合唱、充满讽刺意味的歌曲,抒情缓缓地对白,轻松快乐的音乐及夸张的创作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可以说的上是高雅与低俗,严肃与活泼,美与丑的绝妙结合。公元前323年古希腊结束了辉煌灿烂的古典黄金时代,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希腊奴隶制度开始逐渐衰退,希腊自身的文化开始向东方和西方传播,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越多越多的专业歌手涌现出来,集体性的音乐活动随之减少。声乐艺术的发展开始偏向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的原则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攻击与破坏,所以导致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逐渐退步。
(三)古希腊声乐艺术的特点
1.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和诗歌,多为描写劳动、大自然和爱情为主;后期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歌曲,如祭祀歌曲、饮酒歌、情歌、结婚歌、颂歌、悲歌及与舞蹈结合的合唱抒情歌、众赞歌、庆贺歌等等;
2.声乐作品以单音乐旋律为主,具有朗诵性质,旋律简单流畅,节奏鲜明;
3.体裁:声乐作品多以合唱、齐唱、独唱、说唱和吟唱的形式出现,有器乐伴奏,有舞蹈和戏剧穿插其中;
4.歌手、诗人和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大多都集于一身;
5.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固定的记谱模式,歌手采取了以即兴表演为主的歌唱模式。
二、古罗马时期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随后古希腊全部沦陷。横跨亚欧大陆的古罗马由此成为了古希腊和后来欧洲文化艺术衔接的桥梁。古罗马自身的文化融入了古希腊优秀的宗教、哲学、美学、自然科学、戏剧等等文化,这就使得古希腊文明也很快地在欧洲开展开。在古罗马占领古希腊最早的初期,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受到了古罗马人的轻视和忽略,他们不喜欢古希腊音乐,他们认为古希腊音乐不够威武壮阔。随着古希腊文化的渗透和深入,古罗马贵族阶级中的妇人首先开始接受古希腊的音乐教育艺术,并把音乐教育当成是良好教养和上流社会尊贵身份的标志。很快,这种认识很快在古罗马全部传播开来,音乐在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音乐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却不及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关系和交往生活的纽带。但是在古罗马时期,音乐失去了在古希腊所特有的世俗性、群众性、广泛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民间音乐只处于到了次等地位,歌唱家、歌手和音乐家已经不是音乐生活的主角。在古罗马,取而代之的是上流社会中的贵族阶级、王公贵胄、奴隶主等等,宫廷乐师也就是在这时期出现的。音乐已然成为了王公贵族消遣娱乐的工具。在这些上流社会阶级的家庭中举办音乐活动和演出,充分反映了贵族们享乐奢华的生活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器乐的制造技术和演奏形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与发展,以铜管乐为主,并形成了庞大的铜管乐乐队,为一些重大活动和仪式与大型的合唱团合作一起演出,这也凸显出了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的奢华与享乐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声乐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也普及开来,一般是分为三种:有专门拓展音域或嗓音力度的教师,负责改善嗓音音质的教师,和负责训练音乐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师,这说明了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已经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公元3世纪,古罗马分裂成为两部分,即东罗马和西罗马。基督教逐渐成为古罗马的主流,取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所信奉的神明。古罗马对于古希腊文明走向中世纪文明起到了桥梁和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大卫•凯恩斯.莫扎特和他歌剧[J].上海:上海三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