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思维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历史思维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历史思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70-02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其还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的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未能正确认识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历史是文科学生高考科目之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历史科目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且由于历史不是理科学生的高考科目,因此高中理科学生一般不重视甚至不开设历史科目教学。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的环境下,高中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新要求了。现代教学理念不仅要求高中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它还要求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构建更高水平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不仅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并还能够获得更高的综合能力[1]。

1.2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不科学。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些高中历史教师未能掌握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从而想要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能够立竿见影。此外,一些教师不能够将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相互融合,从而使得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不够科学与深入,进而使得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不够系统与全面。不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历史知识,其还可能让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进而影响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高中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2.1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需要在老师科学的引导之下逐渐构建历史思维。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一般可分为敏捷型、缜密型、变通型、深沉型四种思维类型。这四种思维类型能通过锻炼而相互融合,即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锻炼而兼具其中几种思维类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向融汇兼具型思维能力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构建更加灵活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班级学生的年龄、性格不同,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同,在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构建,以帮助学生历史知识的个性化发展[2]。

2.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内容较多,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学好历史知识。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进程,逐步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逐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思维能力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历史理解能力、历史知识记忆能力、历史知识概括能力、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历史知识判断能力、历史知识评价能力、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历史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合理安排各个阶段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历史知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在该阶段,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历史记忆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在高二时期,学生有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储备,学生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及历史思维方式,因此在该阶段,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高三阶段,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已经相对较为丰富,该阶段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深层次的历史评价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中,随着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浅至深,由简至难,不断积累与深化,从而使得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构建效果更好。

2.3创设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情境。情境教学已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且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情境教学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建历史情境对学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十分有利。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再现历史情境,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能够直观历史,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简单明了。此外构建历史情境,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构建历史情境,不仅有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其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更好的培养[3]。

3.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十分重要,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历史,且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究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改进方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中历史复习现状分析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发生事件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因此历史的学科性决定了知识无法再现,留给后人的遗迹也未必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难再现知识的主体,这增强了复习的难度。历史事件以时间为发展脉络,包括社会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等要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如果没理清事件发展线索,就会造成错综复杂、盘根交错的混论思维,这是学生复习困难的又一因素。当然还有学习兴趣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效率低、耗时长等情况,而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冷菜热炒、毫无新意、毫无突破的情况,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教学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的涵义及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外显人的认知结构,因而也被称为“脑图”或“心智图”。它吸收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生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成果,利用直观的图形表达人们大脑中隐性的知识、概念等,用发散性的分支体系建立起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思考。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且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历史知识的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历史复习不是对已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记忆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综合重点、难点和其他零散的知识点,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丰富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认识,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思维导图引用到历史复习过程之中,既能解决平常复习过程中存在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复习效率。历史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全面清晰的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历史复习任务。

三、实例说明思维导图的作用

接下来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例,通过对比传统复习方法和思维导图复习策略说明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

(一)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关键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

学生的复习任务是对这节课或者这个专题老师教的内容进行识记,传统历史复多是在课堂笔记的基础之上进行背诵,而传统笔记大多以文字形式呈现,逐条记录。如本专题的复习要点如下: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概念2.原因3.标志4.过程5.表现6.影响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2.主要途径3.地点4.代表性企业

(三)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原因2.著名实业家3.代表性企业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12一1919年)

1.原因2.表现3.结果4.影响(近代的地位与作用)

(二)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2.结果3.认识

(三)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原因2.结果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及两面性

1.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2.的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发展不平衡2.发展困难

(三)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推动因素2.阻碍因素3.认识

从这份笔记可以看出,这一专题内容多、细、杂。按这一思路复习,学生难以认识重点,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单一的文字表述,无法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造成复习效率低下。

下面我们再用思维导图进行这一课时的复习。首先,确立一个中心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然后据此主题的主要内容向外扩散,包括发展过程、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因素,等等。

(二)思维导图有利于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事件的发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则复杂的文字表述难以在第一时间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利用简单的线条就可以说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视觉冲击力是直观和快速的。如思维导图一目了然地看到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且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可以找到实例。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次创作的过程,也是思维扩散的过程。这并不是简单的画图,首先要思考几个内容,中心主题,分支主题,分支主题的重要程度,与中心主题的关系,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确实给历史复习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或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习。如何实现历史复习的高效率,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篇3

区别于传统历史教学中的通史式教学法,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是新课改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专题式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历史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1.为学生提供了历史发展的深刻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历史知识学习;

2.实现了历史不同版块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但是广西于2012年才实施新课改,对于专题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很陌生。如何在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充分探究和反思,总结出几点经验,希望能给教学困惑中的历史同仁更多的建议和启发。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应当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他们“会学历史”的能力及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逐渐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这个专题时,我在开始就为学生列出了两条主线:

1.列强不断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军民奋勇反抗,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为维护中国不断做斗争。

然后在课堂上有效“放手”,安排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总结,然后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小教师试讲”,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总结历史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应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为现实生活服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素质教育理念。

在进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章知识的学习时,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今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那么你们都感受到了哪些全球化成果呢?好的影响和不良影响都要举出一些例子。学生兴致高昂,积极融入讨论中:好的成果就是地理距离不断缩小,世界人民交流频繁,地球逐渐成为“地球村”;不良影响则是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容易引起民族矛盾……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各种表现,加深了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点。

总之,高中历史新课改既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也是不断促进教师成长,培养学生良好历史思维品质的重要机遇。作为高中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新课改精神,以积极、热情的状态投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为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和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这个重要的时期,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不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要提升其探索能力。

一、历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知识面不够广的问题,就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从而难以游刃有余地讲解历史知识点,这就会出现讲课不生动,难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例如,在讲世界史中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时,历史教师如果没有对政治经济学相应的知识加以学习与掌握,就会使得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历史知识时出现难以解释清楚其中深刻内涵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加强知识储备。教师可通过定期举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来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历史感

作为学生应该有深厚的历史感,可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沉重的应试教育框架中只是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程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观念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可通过图书、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接着从学生熟悉、经常交流的社会热点或热播讨论的影视题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还要对所讲课程进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话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电视剧《甄执》,讲述清朝雍正年间,美丽善良的甄执右桓霾悔鲜朗碌牡ゴ可倥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把这部电视剧融入清朝历史的讲解中,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选择上,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难点来进行,使学生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比如,高中教师在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节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根据其中“西周宗法制”这一知识重点设计一些较为浅显且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如“宗法制的内容核心是什么?”“宗法制有哪些特点?”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历史教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体验,把历史学得更透彻。教师不需要讲得太满,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探究,学生可以直抒己见、主动思考。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领悟会更加深刻,还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引导、开发、小结,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主动性发挥会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辨对错,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世界有更充分的认识,眼界更加开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