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煤矿安全知识培训

篇1

安全意识淡薄是

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员工们在安全活动中的态度,是人们关于安全生产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素质的总和,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人们头脑中所反映的程度。如果安全意识淡薄、掌握安全知识不够,就很容易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势必造成各种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

从全国近年来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原因分析来看,由于违章导致的事故平均占70%以上。事故人为因素中,因安全意识淡薄的超过了90%,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由此可见,增强和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成为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8年7月5日11时20分,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五九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直接原因是微风作业,导致瓦斯积聚,现场作业人员违章吸烟引爆瓦斯。

2010年8月23日18时20分许,山西柳林董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5人死亡。5名职工没有按规定从斜井出井,而是违规坐入副立井吊桶准备升井,由于井底承接梁上的支撑架强度不足,导致支撑吊桶的支撑架纵向弯曲,使吊桶滑入井底水窝,造成事故。

2011年9月16日14时37分,中煤集团山西朔州山阴金海洋元宝湾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水害防范意识淡薄,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施工建设,作业区域出现顶板淋水加大等异常现象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无知者无畏。职工客观上接受安全培训次数较少,或职工主观上不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培训学习时,只是应付了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违章带来的危害,或者由于知识技能欠缺,职工不能察觉自己的违章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职工的侥幸心理。有的职工曾多次违章却没有发生事故,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职工明知违规违章会有危险,但怕麻烦、图省事,总想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以赚取更多的酬劳;有的职工认为违章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发生,或者不一定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盲目自信。

职工的麻痹心理。麻痹心理往往与所谓的经验有直接关系。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7岁左右的工人更易出现“三违”情况,年龄在41岁时又出现“三违”记录的高峰,46岁以后,“三违”记录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可见,职工由于对从事的工作非常熟悉,导致思想上麻痹大意, 没有注意到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以习惯的方式去对待,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这类矿工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对潜在的危险估计不足。

职工存在负面情绪。有的职工因身体状态不佳强行工作,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不顺心等原因,导致存在对抗心理,不服从领导,埋下安全隐患,结果酿成大患。也有的职工因参加培训就会影响工资收入,对培训工作产生抵触心理。

安全培训要注重安全意识的提高

针对职工存在的上述安全意识薄弱问题,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必须抓好安全培训教育,并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培训时间和方式上要有突破。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或培训次数不够,职工难以认识到违章的危害。企业应建立动态教育培训机制,让每位职工定期参加培训,判断自己岗位存在的风险,同时加强职工的安全及各种技术、管理的培训和教育,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又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培训中要与矿工多互动交流。长庆钻井工程总公司壳牌项目部就是在每周的周例会上,对职工进行互动沟通式培训,除了培训一些安全知识外,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安全理念、安全意识方面的,如:正确理解和应用停工政策、作业许可和隔离政策、为什么要遵守安全规定、要勇于干涉现场不安全行为、如何尊重同伴的生命安全等。

为了确保安全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还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以往在企业安全培训中,培训内容、培训师资、设施、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效果往往都被一次考核结果所替代,培训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效果常常被搁置起来,如果能够将培训与基薪、绩效、晋级挂钩,就能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在培训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篇2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只有提升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技术素质,才能保证煤矿正常运行和发展。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煤矿生产经营以及社会各界带来深刻影响与教育,这就促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日程。

一、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制度保证是展开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要使安全培训工作落实,必须全面发挥正面机制和反面机制的综合力量。

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基本制度。现阶段,由于煤矿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体制的缺失,造成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受害者的权益,这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如《培训工作程序》、《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培训操作流程》等。同时建立安全培训机构,配备安全教育人员,以安全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再者,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要符合煤矿企业的实际,以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双实现为出发点,关注员工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统一,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促进安全培训阶段性与持续性进行,切实将安全培训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

另一方面,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用。要良好的保证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必须要做到双面保障。一是积极运用激励机制,把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个人安全培训作为衡量利益分配的重要指标,做到按劳分配,以培训――考试――上岗――待遇程序展开实际奖励,以达到提升员工安全技能的目的。同时严格考核管理制度,以具体安全管理制度,制约煤矿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实行权责分明制度,将责任落到个体员工身上,并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进行及时矫正。

二、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化”

近年来,煤矿事故发生频繁,这给人以血的教训,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要真实有效的传达安全重要性,必须以教育性的案例为支撑。首先,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会展或是讲述事故案例,使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谨记危险来自于小行为,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其次,加强安全法制教育,以相关法律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来加强员工对事后责任的认识,使其认识严格遵法、守法以及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加强员工后备教育,以家庭教育、班组之间相互监督的方式展开跟随安全教育,发现情绪波动者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以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三、煤矿职工安全培训“理念化”

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根本目的是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而其主要借助人的力量来实现,这就要求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只有人人具有“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的思想才能发挥自我安全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安全生产。

首先,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开设安全培训课程,加强安全知识的传授,使煤矿员工意识到安全是生命健康的价值,从而形成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识,并认识到安全权是人最基本的人权。同时,将煤矿基本安全知识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讲述给员工,让员工做笔记,动脑思考安全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等,加强员工对安全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其次,进行各层次人员安全素质培训,全面提升煤矿人员安全素质。一方面,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建设,为煤矿安全培训奠定基础。聘任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以传授实际安全经验,同时加强专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提升教师的实际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安全素质与技能培训。职工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操作者,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只有具有标准化的生产技能,安全操作生产机器,才能保障安全生产。

四、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实践化”

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实践化”一方面是指在进行培训时,关注到培训人员的实际操作安全性的培训,一方面讲煤矿职工安全培训要做到实际化。首先在培训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让培训人员加强安全实践性训练,习得逃生或是避免事故危害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机械设备运用原理,做到规范化操作,力图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任何错误,以精准、细致的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安全。再就是,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落实。实施教学大纲、培训教材、考试时间、评分标准相统一,在考核上把关,形成管理部门、培训部门、考核部门以及用人部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机制,保证各环节科学落实,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科学化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规范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管理,各类资料要规范整齐,保存完整,对各项材料进行定期分析,为展开后期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做好参照。

五、总结

近年来频发的煤矿事故给人以血的教训,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需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全面提升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技能,使煤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展开科学的安全培训,将安全培训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各个过程才能确保煤矿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在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具体工作中,必须以体制为保障,以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行为支撑,以实践化的落实为根本,才能促进安全培训工作的全方位实施,从而保障生命健康,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怀金,张华台.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质量的途径[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篇3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领导,完善安全培训管理机制,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根本保障。切实加强领导,树立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是企业战略投资的培训理念。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履行职责, 树立“巩固、创新、提升、规范、实效”培训工作理念,健全和完善矿、职教中心、基层区队三级培训管理机构,建立“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协调配合、纵向职责明确、管理规范顺畅的良性运行机制。

1、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平煤股份一矿人员多、工种多、井下战线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发职工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职工学技术、钻业务、提水平。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激励与约束运行机制,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引导职工积极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建立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职教中心、工资科、安全监察科等部门负责落实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在岗未持证人员,限期离岗培训达标,否则不准从事原岗位工作。新入矿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严把岗前培训、考核、发证关。特殊行业、关键岗位人员在上岗之前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二、全面开展提升素质教育

1、加强职工文化学历教育。塑造本质安全人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工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文化学历素质。一是严格把握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和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的入口关,不具备专科文化学历人员,不能到特殊岗位和管理岗位工作;不具备本科文化学历人员,不能到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岗位任职。二是努力提升现有特殊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文化学历层次,使特殊岗位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文化学历达到专科水平。三是利用“请进来、送出去”培养方式,即请高校到矿联合办学,或选派优秀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途径,解决中层(副处级)以上管理人员文化学历达到本科水平。四是组织初中以下工人不离岗参加学习,参加技校考试合格者颁发技校课程证书,相当于技校毕业证书。通过技校文化考试,技术能力达到中级工水平,可颁发技校结业证书,享受中级工待遇。

平煤股份一矿职工教育中心为平煤集团公司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主要对我矿和公司其他单位的基层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培训,近年来,一矿职教中心在开展继续教育方面始终和一矿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每年都组织教职工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产研究,掌握一矿生产实际需要第一手资料,把握当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新技术,针对实际需要,邀请科研、院校专家来矿专题讲座。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的培训,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本质安全人的基础,是解决本质安全人“会安全”关键,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应注重实际,注重现场,通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高级技工以上人员所占比例,使高级技师、技师、高、中、初级工配置比例趋于合理。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更新理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二是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奖惩措施,激发职工内在学习动力,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三是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达到中、初级工考核鉴定标准,职工可以按照标准自学,定期参加考核鉴定,持证后享受待遇,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积极性。四是加快高级工以上人员培训工作,选拔优秀中级工参加高级工培训和鉴定,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打下基础和创造条件。

3、加强基层区队培训。基础区队安全培训,是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员参与安全培训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本质安全人的关键所在。平煤股份一矿充分发国家三级煤矿培训基地和国家三级非煤培训基地的作用,把脱产培训和基层区队培训有机的结合,在构建本质安全培训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职教中心在培训设施、专业、师资、资质方面的优势,在强化技能培训基础上,拓展非煤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知识层次;组织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指导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二是基层区队在工厂车间、技术人员、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资源有力条件的作用,重点加强职工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培训,坚持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三个一活动。

篇4

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我们蒲白局各单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由于煤矿企业用工制度的改变,职工知识水平偏低,技术工人极度匮乏,职工学习积极性低迷,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创建职工素质工程,落实职工培训的责任,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素质,强化安全素质培训的必要性

我们清醒地看到,煤炭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不适应其实质是职工素质的不适应,制约安全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职工的素质问题。

首先,技术创新客观上要求职工队伍的高素质。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全面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措施、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企业改革的纵身发展强烈要求职工素质的同步提升。随着煤矿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煤矿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煤炭行业已迈向安全高效的轨道,减员提效、分流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展开,职工保岗与竞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的素质。

二、当前煤矿企业职工素质偏低的几种现象

1.思想意识滞后。部分干部职工对煤矿当前发展形势认识不够。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工作上图舒服,在技能上安于现状,这种惰性和陈旧思想,互相影响感染,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煤矿生产一线大多采用季节工和轮换工的形式,这部分人短期意识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长期下去,将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技术人员缺乏。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减少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不少人眼里,煤炭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它也是一种技术性相当强的产业,而现有的技术人员因待遇、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不断流失,技校、专科院校、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又不断减少,使企业不能形成技术人才储备。

3.培训力度不够。煤矿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性强、难度大。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有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工、采掘电钳工等30多个工种。因其工种多,工作范围不同,操作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缺乏现代科学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科学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三、职工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工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虽然近年来,煤矿抓“素质工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职工素质也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职教工作并没有因职工素质在煤矿企业中的核心而受到应有的重视。职工教育仍然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就可以不要的“软任务”,致使职教工作时紧时松,缺乏长期有效的实施策略。

2.职工文化基础差、起点低。职工的文化水平是业务技能全面提高的基础。煤矿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本身就短缺,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以技校生和职工子弟具多,采掘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煤矿专业的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提高。

3.培训质量不过硬。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但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新技术、抢险救灾以及自救知识等,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任务思想和畏难情绪,过分夸大培训困难,缺乏强化培训质量的积极能动性实效性措施,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质量考核等重量环节疏于管理或流于形式,导致职工培训质量低,效果差。

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对策

1.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前提

领导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领导的观念就是企业的观念,提高职工素质,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企业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来贯彻执行,职工教育才会有一个长抓不懈的驱动力。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基础

一是坚持对职工进行局情、矿情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如举办多种形式的演讲比赛,组建一些宣讲团,深入到班组一线宣传鼓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使全局上下形成了目标一致、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的良好氛围,干部职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准则、进取方向和职业规范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职工思想素质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是坚持开展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育知识化职工,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让职工群众确立新的学习理念,即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

篇5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与工作的综合需要,既要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渠道,也要从标准化建设等角度出发,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建立、技术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因素,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标准,推动煤矿安全效能的整体提升。

1 分析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在一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于在采煤量、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整体功能,对于整个安全方面的管理,既没有宏观方面的责任细化,也没有微观领域的细节管理,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些管理人员对于采煤技术不深入了解,不及时掌握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相关制度的建立、检查方面的综合规矩,没有形成长效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还不够,也没有加强安全知识方面的整体培训,管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不强。

1.2 培训方式有些脱节

在安全意识的形成中,不是单纯的依靠一次或者两次的教训来实现的,更多的是要构建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在网络上学习一些新的安全知识,更加全面的形成安全意识,在整个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采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考虑,通过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综合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形成细化的管理措施,落到综合管理的责任意识中。但是当前的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培训方面的综合管理,只侧重于生产效能的建立,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培训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机制。

1.3 技术创新还有待加强

在安全技术的构建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当重要,因此,要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整体推进,追去设备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全面的技术跟进方式,在加强现代化数控技术的基础上,对于煤矿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等形成技术的整体创新,打破传统的一些老技术,结合煤矿地质的综合条件,从技术角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个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整体职能。

2 探讨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突出先进、安全的综合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方式,通过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观念创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增强安全管理的整体效能,形成良好的心态模式,将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的生命线,煤矿企业的领导要时刻关注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责任心,对一些基础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对于一些不负责任、安全意识不强的要采取及时教育、一对一教育的方式,突出责任落实机制,对于懒散、责任心不强而且屡教不改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文化作为煤矿企业的文化机制,形成浓厚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增强对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于疏忽管理、安全责任不到位的要进行严格的惩处,发挥制度管理的综合效能。

2.2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宣传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要结合新时期的煤矿经营特点以及井下操作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细化管理,做好宣传引导,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3 细化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稳定因素的综合管理,形成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排查机制,随时检查设备的综合功能,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要采取技术的措施,在一些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设备等形成细化的管理渠道,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且对煤矿开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建立相应的责任区,每一个班组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切实的履行好安全责任,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形成煤矿企业认真负责、高效安全的管理机制,更好的营造踏实工作、安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整个安全管理的整体作用发挥。

3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的疏忽,更是在综合技术的突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模式,在安全管理中,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并全面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为构建良好的安全环境做好整体的帮助。同时,围绕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需要,突出在安全机制、文化机制、技术机制等综合职能方面的进步,更好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01).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篇6

1我国煤矿安全意识教育及从业人员不良心理活动的现状

1.1我国煤矿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

1.1.1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国煤矿行业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据调查,我国煤矿行业一线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以农民工为主,群体整体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比较困难,煤炭安全生产知识面狭窄,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煤矿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安全意识水平及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限制了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1.1.2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效果较差许多煤矿企业,开展培训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忽视了培训人员的个人意志和整体素质,因此容易让培训人员产生培训是为了应付,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想法,把安全培训不当一回事,始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让安全培训从被动学习发展到主动学习,那么安全培训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培训人员就不能够在培训中提高安全意识,达到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1.1.3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中缺少对安全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当前,许多煤矿企业的培训课程还是以教授专业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识为主,缺少对安全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人是生产力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要想防止事故发生,我们必须对从业人员设置“心理辅导与干预”课程教学,探索人的不安全心理规律,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

1.2从业人员不良心理活动现状

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因为在平时的煤矿生产工作中,只要积极贯彻落实安全措施和方针政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就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什么要如此强调煤矿的安全培训教育,正是因为工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忽略和淡薄,工作人员常常抱着侥幸的心理、从众的心理、惰性心理和压抑逆反的心理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极其容易在煤矿工作中造成严重后果。1.2.1侥幸的心理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以“这种事情的发生概率小,我一定不会中”的侥幸心理,而对工作的要求降低,抱着不一定、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心理造成安全事故频发。1.2.2从众的心理一些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新技术中的棘手问题时,常常不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由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并没有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别人就算是违规操作也分辨不出来,抱着“反正大家都是这样做,那我也这样做”的心态,致使安全事故一次又一次发生。1.2.3惰性心理表现为在工作过程中偷工减料,偷懒怠工,“能够躺着绝不站着”,害怕麻烦,只要能够给自己减少工作就坚决不做事,极其不负责,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1.2.4压抑和逆反的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是因为平时工作中没有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所以内心压抑,得不到纾解,一个压抑久了的人,负面情绪积少成多,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合群,凡事反着干,不听从指挥和安排,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工作中是很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2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对策

煤矿的安全培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善安全培训的一些硬件设备和物质的奖励,还需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发挥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学习中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维护煤矿安全。

2.1提高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生产运行程序繁多,不安全因素时有发生,安全培训工作能够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员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会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明白自身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让员工从思想上改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才能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因此,抓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2.2设置“心理干预”课程,进行安全心理教学活动

在煤矿安全培训中,教师应该接受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专业课程的培训,在相关课程教学培训中,应主动用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编制教案,特别是在案例教学中,注重心理分析,推演事故形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活动,指出问题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心理辅导与干预活动,聘请专门的心理学教师进行授课,矫正从业人员的不良心理行为。

2.3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要达到培训效果,让员工更加重视生产安全,可以通过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组织员工考核,进行一些相关的小测试,让员工参与到其中来,然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嘉奖。另外可举办相关的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激励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员工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安全培训不再死板枯燥,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2.4采用案例分析法

除了建立有效机制鼓励员工培训,最根本上的还是员工的自主安全意识的提高,让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在行动上才能真正地做好安全生产。一旦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就会端正对生产的态度。如何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那么就要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典型的案例,最好是周边的其他煤矿,让员工清楚看到这些事就发生在身边,更加具有说服力,员工的潜意识就会被这些事所牵引,记忆深刻。除此以外,还可以邀请事故的相关人员现场讲述,通过感性的方式激起员工内心的波动,员工听完安全事故导致的家破人亡等悲惨遭遇,对安全意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方式虽然有些残忍,但却能够让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不仅仅要赚钱,还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才是重中之重,即使是为了家人,也要维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员工有了主动提高自己安全意识的想法,才能自觉自愿地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产业的良性发展,和谐发展。

2.5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讲师在课上讲,员工听的模式,把教学方式变为更加直观的、更容易让员工理解的方式,如当安全培训的讲师在课堂上讲完入井须知,等员工下井之后,安全培训的讲师根据井下的实际情况,引导员工边走边讲解,让员工在实际的井下感受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对井下的相关情况有一个直观的、正确的、清楚地认识,参观完以后讲师再继续讲课,通过这种方式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更能够让员工接受。

2.6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追求企业共同的安全行为取向及文明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掌握先进的安全生产技能的人,所以,要在企业范围内,将安全渗透于工作的全过程,形成一个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外在的安全教育与影响自觉地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心灵,将其变成内在的信念和观念,并且在安全知识、技能、修养等方面,只有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了,才能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3总结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培训中安全意识的教育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许多还需要人们的探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安全培训中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不管是煤矿企业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放在心上,让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习惯,员工和企业都应该注重安全培训的工作,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只有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够实现煤矿企业的和谐、良性、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飞鹏.浅谈如何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64,82.

[2]葛美灵,张晓丽.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J].卷宗,2016,6(3):709.

[3]蒋旭刚,等.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1):116-119.

[4]张晓东.煤矿安全培训专业课教学方法浅谈[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6):72-73.

[5]刘辉.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J].价值工程,2014,33(25):194-195.

篇7

有意识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步骤、有特定对象、有特定目的、有一定时限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而被教育者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整个教育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下将针对煤矿安全培训进行分析

1、煤矿安全培训的作用

其作用有:

1.1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程度,职工的行为是由他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回首往事,往往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容易发生事故,其原因正是因为安全系数大,导致了人们思想麻痹、安全意识减弱。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调查结果证明,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与事故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职工对安全重视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低,反之,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高。当前,有些煤矿还存在着“生产有计划,安全一句话”的现象。在布置、检查、总结工作时,有些煤矿领导只能应付“要注意安全”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至于到底什么地方安全,什么地方不安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则避而不谈。其原因不外乎不重视安全生产,或者缺乏安全知识,提不出具体要求。要克服上述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摆正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样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1.2帮助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技术

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安全生产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也难免会发生事故。由于不懂安全知识,没有熟练的安全操作技术而发生的事故也为数不少。因为煤矿职工是不断变动更新的,使用的材料、设备、工艺也会发生更新,不进行安全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教育,就很难避免发生事故。

1.3实现全员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确实感到,搞好安全生产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时,职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为此,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才能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唤起广大职工强烈的安全意识,这样安全管理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当前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其一是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生产。一些煤矿领导只重视生产效益,不讲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认为“生产效益拿到手,一俊遮百丑”,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一切。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生产组织上的主观臆断性,忽视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其二是把生产和安全对立起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产像打仗,哪有不负伤”、“要想安全只有不干活”。他们混淆了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建设是以富国强民、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而战争则是以敌败我胜为目的。事故来源于轻信、自信、侥幸、麻痹,安全生产并不是高不可攀,摆不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必然要发生事故。

其三是盲目乱干、冒险蛮干的思想。有的人为抢时间、早下班或多拿奖金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盲目蛮干的主要表现就是“三违”。视“三违”现象麻木不仁者有之,视盲目蛮干为拼搏精神者有之,视违章指挥为身先士卒者有之。这些人忘记了宝贵的生命、幸福的家庭、集体的利益、国家的财产就在自己的平凡操作中,就在自己每时每刻的工作中。

其四是安全管理干部或安全员不敢管、不愿管,甚至怕得罪人。有些人看见违章视而不见,或者避开。有些人看见违章视而不见,或者避开。有些人遇到违纪现象,只是含糊其辞,一说了之。

3、提升煤矿安全培训中管理效能的思考

3.1有意识教育

有意识教育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讲课的方式。讲课是有意识、有计划、系统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常见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最适合于最初教育阶段和知识更新,适用于安全知识、安全理论的讲授。由于教育者是按照预先准备的讲稿和逻辑顺序进行讲解的,被教育者能在一定时间内较系统、较容易地掌握知识。(2)会议的方式。各种形式的安全会议,也是一种有效的、基本的安全教育方式。会议的内容一般是:传达上级机关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通报本企业或兄弟单位的安全动态,讲评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布置安全工作任务,分析工伤事故案例等。会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最有针对性,其教育效果也较好。

3.2奖惩教育法

对在安全生产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和肯定,就能使安全的行为和思想巩固保持下去,还会引导其他单位和个人向他们学习和看齐。反之,批判、惩罚和否定,则会使人们的思想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减弱,或消除那些不安全的行为和思想。在实施奖惩教育时,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同时奖惩要力求真实、准确、适度,使受教育者是非分明,功过分明,从而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3养成教育法

养成教育是组织人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经常性的实际活动,逐渐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方法。养成教育是根据“多次重复就能强化”的心理学原理产生的。无论是注意安全的思想和行为,还是不注意安全的思想和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习惯,习惯就会成自然。因此养成教育就是通过长时间的严格的实际训练,克服人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一定要坚持严格要求,既要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又要严格地监督检查,还要长期坚持,不能时紧时松,一曝十寒。

3.4言传身教法

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的方法是增强安全教育效果,搞好安全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教育者本人“光说不做”、“言行不一”,或不能“亲自示范”,则过去一片苦心所取得的教育成绩就会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人们都是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到的事物来学习和提高认识的。即使在学习时,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基于什么理由,经过模仿榜样的行为,也会自然而然地变为自己的行为。所以,安全教育效果的提高,不仅需要教育者的耐心说服和教导,而且需要教育者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安全意愿

近年来,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对煤矿安全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的三并重原则,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煤矿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

做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是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据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全部事故都是事先可以预防的,究其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因此,在煤矿安全培训中有必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1.麻痹心理。有的职工由于从事的工作是经常干的工作,自认为一切都熟悉,导致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注意到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以习惯的方式去对待,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2.从众心理。有的职工由于平时不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素质低,对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模糊不清、不能察觉自己的违章行为,自己不动脑,事事依赖别人。一遇到稍不熟悉的问题,别人在违章操作时不但不制止,自己也稀里糊涂跟着干,以至做出愚蠢的荒唐事。

3.侥幸心理。由于偶然的、意外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于灾害,是人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和根源。在现实工作中,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也不缺乏安全知识,而且技术水平也不低,是“明知故犯”。觉得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4.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干活图省事,嫌麻烦。总想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5.压抑心理。有的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人际关系紧张或生活中的不顺心等诸多原因,精神上压抑,导致心理疲劳,结果作业中精力不集中,警觉意识减弱,责任心下降,反应迟钝,甚至会失去自控能力。

6.逆反心理。有的个别职工有一种对抗心理,无组织、无纪律、不服从领导,你说东,他偏西,为所欲为;甚至有挺而走险的,结果酿成大患。

7.逞能心理。这是一种对安全生产极为有害的心理。争强好胜、易冲动,为了表现自己“突出”,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过高估计自己,不懂装懂,只考虑一时的痛快,甚至失去理智,明知是违章,有危险,但偏要去干,结果害人又害己。

8.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二、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

安全工作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的主要是安全意识。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如何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即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明白了为什么,职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地去学习安全技能,才能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意愿的职工,一定不具备主动履行职责的行为。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安全培训要从学员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要让学员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教师就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有了情感依托,才会有态度的转变。

第一,要使学员知道“安全是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能理解工作单位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在深处扎根,正所谓是“我要安全”。

第二,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一点安全意识,而是不能长期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疏忽上。究其原因,要么是不觉得安全重要,要么是长时间的生产安全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等意识,克服“安全意识疲劳”,保持安全警惕性。

第三,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成败在于习惯,安全与否也在于习惯。习惯性违章,违章成为习惯,习惯会让人抱憾终生。

安全也可以成为习惯。只要人们明白“安全为了谁”,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做对”。当职工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正确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安全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

明白“安全为了谁”,是安全意识之母,是安全工作之魂。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爱。爱人和被人爱,是生活的全部。家人的关爱,是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家人的爱,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会显得无比脆弱。“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的人生三大不幸。在和平的环境中,除了疾病,事故是造成一个人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祸首。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诫学员在工作中:

第一,莫忘子女的祝福。

第二,莫忘爱人的心愿。

第三,莫忘父母的期盼。

在教学中可以把集团公司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让伤残职工或工亡家属“现身说法”:残疾工人坐着轮椅讲述自己是如何伤残的,伤残之后如何地痛苦;女儿讲父亲是如何工亡的,工亡之后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悲痛和困难等等。

职工安全意识的高低,同安全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安全培训中,教师有必要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并将它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篇9

煤矿安全始终是牵动全社会神经的一件大事,特别是一些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更是将人们关注的目光一次又一次的吸引到煤矿安全上面。仅以2012年为例,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就有:2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钓鱼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13人死亡;2月16日湖南衡阳市耒阳市宏发煤矿发生运输跑车事故,致15人死亡;4月6日吉林省蛟河市丰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致12人死亡;4月13日山西省长治市善福煤业有效公司发生透水事故,致11人死亡;8月13日吉林省白山市吉盛煤矿发生瓦斯事故,致17人死亡;9月25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屈盛煤业有限公司发生跑车事故,致20人死亡;10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霞流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死亡等。据统计,仅2012年10月份,我国共发生6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死亡101人。这一连串血淋淋的数字都为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敲响了警钟。同时,更促使我们反思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安全培训相对滞后,一些配套措施没有真正跟上,从而制约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煤矿安全培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一些煤矿企业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没能很好的贯彻与执行。在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更是没有将国家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真正贯彻与落实好。对于其他一些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更是往往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加以认真贯彻具体落实。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职工安全培训活动就无法真正开展起来,遑论受到较好的效果了。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不力,监管存在较大漏洞。在我国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往往存在着口号喊得震天响,一具体到措施的落实上则没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更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或墙壁上,不能进行真正的落实与贯彻。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等各个层面上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监督不到位、监察不得力的情况,这也就为安全事故频发留下了空间与可能。

3.煤矿企业职工整体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煤矿生产的一线职工往往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特别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更是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这一情况就使得煤矿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之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足,特别是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以及特殊工种人员在安全培训中不能做到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培训活动,漏培、、假培、替陪、关系培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情况的存在更是加大了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与可能。

4.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没有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好。在煤矿生产中,一些领导仍持有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为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多出产量,有的领导甚至有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产量达标的危险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煤矿企业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放松甚至忽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为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制造了隐患。

5.多数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任课老师长期担任授课任务,知识更新不足,同时缺乏充足的实践知识积累。许多培训教师虽然授课时间相当长,但是由于受到煤矿企业培训工作性质以及条件等的制约和限制,不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一些最新的安全知识传授给职工。同时,由于这些授课老师对煤矿生产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能够做到随之跟进,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对安全生产所提出的新要求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其获知,这也影响到了其授课质量。

二、 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创造各种条件为开展煤矿安全培训提供便利。在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煤矿安全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上面我们也提到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进一步做好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其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资质方可进行工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饿重视力度,煤矿企业要由专职领导负责安全生产的相关事宜,做到责任到人。在培训活动中同样要落实专职人员进行负责,对培训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标准的制定并且制定之后要严格加以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机构(安监机构、煤矿生产监管部门等)要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坚决按照“特别规定”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对煤矿生产中无证上岗人员进行查处。

2.针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在安全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组织其进行培训之前,对其进行相应的考试与考核,通过考试考核摸清相关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在下面的培训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培训质量。

3.各级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培训教师,并以此来组建培训教师队伍。在聘请之前必须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考核与审查,要求所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培训教学资格证书。组建培训教师队伍,要注意教师人员的搭配,既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要有具备杰出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可以尝试从一线工人中选取一些突出代表来进行安全知识讲解,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更为直观和鲜活的煤矿安全知识。

总之,煤矿安全培训虽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煤矿安全培训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莉.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3期

篇10

近年来,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国家对煤矿安全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的三并重原则,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做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是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据有关部门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全部事故都是事先可以预防的,究其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因此,在煤矿安全培训中有必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1.麻痹心理。有的职工由于从事的工作是经常干的工作,自认为一切都熟悉,导致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注意到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以习惯的方式去对待,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2.从众心理。有的职工由于平时不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素质低,对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模糊不清、不能察觉自己的违章行为,自己不动脑,事事依赖别人。一遇到稍不熟悉的问题,别人在违章操作时不但不制止,自己也稀里糊涂跟着干,以至做出愚蠢的荒唐事。

3.侥幸心理。由于偶然的、意外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于灾害,是人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和根源。在现实工作中,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也不缺乏安全知识,而且技术水平也不低,是“明知故犯”。觉得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4.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干活图省事,嫌麻烦。总想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5.压抑心理。有的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人际关系紧张或生活中的不顺心等诸多原因,精神上压抑,导致心理疲劳,结果作业中精力不集中,警觉意识减弱,责任心下降,反应迟钝,甚至会失去自控能力。

6.逆反心理。有的个别职工有一种对抗心理,无组织、无纪律、不服从领导,你说东,他偏西,为所欲为;甚至有挺而走险的,结果酿成大患。

7.逞能心理。这是一种对安全生产极为有害的心理。争强好胜、易冲动,为了表现自己“突出”,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过高估计自己,不懂装懂,只考虑一时的痛快,甚至失去理智,明知是违章,有危险,但偏要去干,结果害人又害己。

8.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二、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

安全工作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的主要是安全意识。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如何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即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明白了为什么,职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安全知识,主动地去学习安全技能,才能把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意愿的职工,一定不具备主动履行职责的行为。

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安全培训要从学员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

要让学员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教师就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有了情感依托,才会有态度的转变。

第一,要使学员知道“安全是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能理解工作单位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要那样做。一个个安全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一次次安全教育,才能当成是善意的提醒。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安全意识才能在深处扎根,正所谓是“我要安全”。

第二,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一点安全意识,而是不能长期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疏忽上。究其原因,要么是不觉得安全重要,要么是长时间的生产安全出现“安全意识疲劳”。

明白“安全为了谁”,学员才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等意识,克服“安全意识疲劳”,保持安全警惕性。

第三,要使学员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成败在于习惯,安全与否也在于习惯。习惯性违章,违章成为习惯,习惯会让人抱憾终生。

安全也可以成为习惯。只要人们明白“安全为了谁”,就可以保证“第一次就做对”。当职工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正确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安全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

明白“安全为了谁”,是安全意识之母,是安全工作之魂。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爱。爱人和被人爱,是生活的全部。家人的关爱,是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家人的爱,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会显得无比脆弱。“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的人生三大不幸。在和平的环境中,除了疾病,事故是造成一个人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祸首。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诫学员在工作中:

第一,莫忘子女的祝福。

第二,莫忘爱人的心愿。

第三,莫忘父母的期盼。

在教学中可以把集团公司内部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请进课堂。让伤残职工或工亡家属“现身说法”:残疾工人坐着轮椅讲述自己是如何伤残的,伤残之后如何地痛苦;女儿讲父亲是如何工亡的,工亡之后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悲痛和困难等等。也可以用一些影像资料、图片资料等来感化学员,动情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安全行为,并让学员进行假想,如果自己残疾或不在了,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受到哪些伤害?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有哪些影响?夫妻又称伴侣,没有了伴侣的路会是什么情形?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每一位学员都会陷入沉思,更加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而有了“我要安全”的意愿,进而提高了安全意识,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四不伤害”。

职工安全意识的高低,同安全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保护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安全培训中,教师有必要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并将它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篇11

1.1责任意识不够浓厚

责任安全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当前煤矿企业的综合运行中,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煤数量、开采技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投入,而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性不够,没有形成宏观方面的责任感,也缺少细节方面的微观管理,因此,形成了责任与管理的脱节,没有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实际,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有“三违”现象,在对违规操作等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制度创新与规范化管理,更没有建立责任追究与倒逼制度,因此,一些领导与管理层没有强大的责任意识,也就不能在安全管理责任手段上进行创新。一些管理层人员不能建立强大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制度的建立、检测、设备运行与管理方面,缺少长效化、制度化的规范运作,在安全知识的构建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系保障。

1.2培训措施不够全面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期煤矿的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举措等方面缺少针对性、创新性,更没有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煤矿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减少培训成本与相应的开支,采取的是简单的培训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没有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更不能借助新媒体进行创新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简单的安全知识,对于安全意识的构建、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常态机制的构成等方面,没有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同时,在培训方式上,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更没有在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等方面着手,对于一些典型性的安全事故等案例,不能落到每一个环节之上,因此,在安全责任的管理中,也就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综合运行,造成系统培训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脱节。

1.3安全技术创新还不够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运用对于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保障性。通过安全技术的有效控制,在综合防尘、瓦斯控制、巷道布置、支护运用、采煤工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为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煤矿安全技术的综合运行与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运用的参与模式,在技术跟进上还缺少相应的运用模式,尤其是在数控制数以及电子信息化管理中,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方式。譬如,在煤矿安全运行中涉及到的巷道建设、支护方式、放顶方式、采煤方式、防尘措施、防水措施等技术上,不能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在煤矿地质因素的考虑中,对于先进的检测、勘探等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全面的凸显出来,也就不能增强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职能。

2改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创新思维,构建安全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理念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点。只有创建全新的思维理念,才能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安全责任等方面突破,形成综合性能的全面实现。在煤矿安全综合管理中,要形成安全创新的管理理念,形成自下而上的观念创新,每一个管理层以及职工都要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曾倩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突出煤矿采煤以及综合运行中的每一个安全细节,尤其是管理层要从煤矿安全运行的整体高度出发,及时掌握好煤矿安全运行的情况,针对员工在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对不负责任、安全意识差的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处罚等教育措施,落实责任,创新煤矿安全文化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并落实到煤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2宣传引导,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结合新时期多种经营理念,并考虑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经验,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在加强班组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电视、网络、橱窗等方式,通过开展各种演讲比赛、科技比武等文化安全活动,潜移默化的将安全知识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形态。做好矿安全大检查、专业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严格按“六定”原则进行处理;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和完好程度,未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按“三违”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组织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以及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程、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等内容,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四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两学时。

2.3细化管理,构建隐患排查机制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中,要形成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机制,建立责任细化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安生生产的综合排查过程中,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整体功能运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在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在设备细化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采掘责任区,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至,没一个班组对自己的区域以及工作人员实行包干处理,构建层层分解的安全管理渠道,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整改,这样,可以形成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更好的促进整体安全性能的实现。

2.4创新技术,构建井下管理机制

要注重煤矿井下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掘进工作面、掘进硐室及钻场,放炮时必须采取湿式打眼、水炮泥、坚持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进行冲洗煤壁巷帮和洒水降尘、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等综合措施。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综采工作面应设置移架自动同步喷雾,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机。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3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如果内喷雾使用水压小于3MPa或无内喷雾装置,则必须保证外喷雾装置和除尘风机的正常使用。

篇12

1.1控制论的内涵及发展

控制论是研究在系统内部总体对其下个监管部分的调控功能的科学理论[1]。控制论大部分被应用在安全管理方面,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指导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事故的安全负责人和领导者,深入了解需要控制的系统内部各项工作的工作情况和需要控制的具体对象。除此之外,还要对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相关设备和工作数据等基本资料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在已掌握的信息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安全控制小组,制定严格的安全事故负责制度和工作规范,对员工的工作定期进行绩效评价,最终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控制论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上将其称为经典控制论,在经典控制论的理论体系中主要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残留问题,即机器自动化问题。而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控制论,现代控制论的研究范畴要远远超过经典控制论,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器控制,而是转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控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维持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控制论中的科技成分大大增加,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荣誉了运筹学、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等新的知识体系。

1.2控制论的原则

控制论主要有六大原则,分别为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和分级控制原则、反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等同原则[2]。闭环控制原则指的是在控制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内部明确控制对象和控制的最终目的,并在现有基础上对需控制的对象进行评价,同时保留评价结果直到控制完成后的最终绩效评价。分层控制原则指的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的应用要分层次进行,类似于阶梯状的演进方式在系统各机构内部进行递进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控制对象的需求和最终目的。分级控制原则指的则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控制要有侧重点,分清楚控制力度的轻重,不仅仅要注意整体的控制,还要注意每个部门的个体控制。反馈原则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必须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且反馈的信息必须先经过系统内部的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后才能纳入整体的控制体系之中。动态控制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原则,通俗来说就是系统内部需要控制的部分在允许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其对自身的自动化控制。等同原则是控制论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不论是在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因素都必须大于系统中的被控制因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内部控制因素对被控制因素的控制。

2我国煤矿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业中,85%的开采方式都是以下井挖煤为主,且在能够开采的煤矿中,50%的煤矿是瓦斯含量相当高的高危矿井[3]。由于工作人员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的涌出量就会越来越大,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据社会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国家已发现的煤矿中携带自然爆炸危险的煤矿占总煤矿的51%,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业的发展进程。不过,相比于十年前,我国现阶段煤矿业开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减少了20%左右,发展前景良好。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其法律基础。在控制论的指导下,中央政府认识到了控制煤矿安全因素的重要性,颁布了《煤矿安全管理办法》,从法律上给予控制论的工作以支持[4]。不仅如此,中央政府还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先保证总体运行的有序性,再在总体之中找出存在问题的个体,有针对性的下到地区进行安全控制。在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的管理工作中,监督的力度必须要大大增强,对于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背《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如果不知悔改,则必须要予以警告,严重者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或暂时关闭该煤矿,直到安全管理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工作。

3.2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国家在“安全第一”的总控制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5]。健美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可以全面的掌握国家各个城市各地区的煤矿分布和开采情况,对于曾有过安全事故的二次煤矿进行严格控制,并掌握每个煤矿具体的开采数据和安全信息,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辅助安全监测网的工作。不仅如此,安全监测网还具有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功能,借助互联网的远程遥控功能实现远距离的现场救助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

在全国性的安全监测网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的管理煤矿安全,贯彻落实控制论的基本要求,国家还应该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6]。建立了基本的应急管理组织后,明确组织内部各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负责对象,使得安全事故负责人落实到个人,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在事故突发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包含了国家、省、市的分级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了解各级别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合理的划分到各个省市的管理体系中,保证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

3.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不仅要从硬件上实现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控制,还要加大对“软件”的建设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论的分层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对外部安全监管工作结束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的管理与控制,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正是内部管理的最直接表现。因此,煤矿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就必须把好质量关,聘请优质员工,保证其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如此,在工人上岗前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煤矿工作的危险性和工作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后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7]。

3.5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后,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才能起到应发挥的作用。在人们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管理系统都建立完善后,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够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煤矿事故对每个矿工家庭可能带来的巨大打击,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将煤矿安全知识提升到人类社会必备的知识体系之中,是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做高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