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09:20: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考历史趋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很多考生表示,今年历史试卷大玩“古风”,“选择题那么多文言文,看不懂。”2015年江苏卷历史试题注重以史料为情境进行创设,每一道试题的设计无不以文本史料为依托和抓手进行呈现,史料在这份试卷的试题创设中可谓“淋漓尽致”。既有文本材料、学者评价,还有历史图像、历史地图、表格等多元的素材,使试题呈现形式新颖,且更加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展现了历史学科史料丰富多彩的特点,又引导和培养学生把史料读“活”,进而提高学生处理新材料、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仔细品读,江苏卷选择题文本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原始文献史料或著作为依据:如选择题第1题是文献史料《礼记》的言论;第4题是引用古代的诗歌作为史料考查唐朝水利设施管理;第5题是利用《吴江县志》作为文本史料考查古代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第6题以某学者言论作为史料考查运动;第10题以著作《论联合政府》为依据,以及材料题21-25题都是以著作言论为引用史料。
2.以原始文献(没标出处)作为史料命题:如选择题14、15、17、19以及20题。
3.以图片、地图以及表格创设情境:如选择题第8题出示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表格);第9题展示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地图);选择题第11题展示了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以及18题出示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江苏高考卷命制者是想以史料作为载体对学生的史学素养以及科学研究历史的素养能力进行全面考查,既体现了“重视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并完整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又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能力以及历史研究的学术化特色。纵观近几年高考“史料”入题越来越多,对学生史料的解读、知识运用、分析问题以及说明观点等综合能力考查逐渐成为高考的重头戏。
二、凸显时代性
2015年江苏卷既具有历史感,又注重体现时代风貌,不回避热点问题。历史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服务现实、服务人生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优秀的高考试题,不仅应具备科学的选拔功能,而且还应关注现实,具有较好的人文导向功能。高考从来不回避热点,2015年江苏卷也不例外,如选择题第4题以农业水利设施兴修为切入点体现了当今“三农”的热点;选择题第7题考查外交近代化以外交热点为切入点进行命制;选择题第10题以胜利70周年为题材命题;第12题以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为题材命制;材料题21题考查选官制度与当今公平竞争的考试制度有关;儒家思想与当今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选修人物考查唐太宗与当今社会倡导“廉政建设”“依法执政”“关注民生”的热点相联系。
这类试题以现实问题为试题命制的切入点,充分体现新课程中“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基本理念,考查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历史中学会思考,从历史中体会民族情感等。
三、注重基础,能力立意
江苏省自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一直秉承“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的特点。纵观2015年高考试题,这个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客观题中,古代史部分的分封制、农业水利、罗马法,近现代史部分的、发展、、改革开放、经济危机、两极格局等,都是教材和考纲中重点强调的考点,学生非常熟悉。从主观题部分来看,今年的主观题分别考查了儒家思想、、工业革命、明治维新和唐太宗,历史大题考查的全是课本中的重点,但题目立意高,设问新,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和价值取向。
总之,今年的历史卷布题均衡,梯度明显,构思精巧,设计新颖,立意深远,是一套质量较高的高考试卷。
高考像一面镜子,以考为镜,可知教学之不足和教改之动向。建议我们高中教师认真研究今年的高考卷,关注我省高考动态,准确把握现代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好备考工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2016届考生在备考中提几点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最好能构建框架,形成体系。
2.后期复习可采用编年体通史的体例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做到横竖结合。
2.历史要素隐藏化。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专门隐去与解题有着直接关系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某些历史要素,需要学生通过题目提供的蛛丝马迹和有限信息去发现、去判定,然后结合明示信息予以作答。
3.能力测试加强化。高考经历了一个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过程,但是这一转变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存在不足。全部情景型、材料型试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目标立意”。通过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可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多种能力。
4.超纲试题经常化。历年试题均存在这一现象或许正是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必然,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做题方法完全能够正确作答。
5.隐性知识显性化。课下注解、插图、地图近几年多次成为考查内容,要求我们的备考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设防、细致入微。
6.梯度区分科学化。高考题目的命制技术近几年成熟很快,不但选材新颖、贴近生活、捕捉热点、设问灵活巧妙,而且同一道题目的多问之间难度梯度划分合理,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细分和高效的精细选拔,减少学生随意作答得分的现象。这也被称为“发展评价”,即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新高考改革将逐渐改变过去以踩分点评分的做法,代之以按考生的答题层次感给分。
7.经济史观突出化。经济史观和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突出的方向,还有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也囊括到了新教材和高考试题中。
8.重点知识常规化。高考试题的主体依然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是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备考绝不会也不能脱离这一方向。
对于高中阶段的我们来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高考不断改革,加强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发展趋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研究有利于有效引导我们以后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以及高考对英语的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理解类题目依然是高考英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阅读理解试题的深层次探讨,还可以发现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结论。
一、英语阅读理解设置的最初目的
高中阶段的我们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跟初中阶段相比,实际应用水平更高,这在高考英语阅读里面以细节题的题型体现出来,细节题要求考生能从一般的英语文章当中获得主要信息。高中英语阅读要求我们对词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通过掌握大量的词汇来欣赏简单的英语文章,从而使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帮助我们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高考尤其是英语高考往往紧跟时代步伐,给考生制定的相关要求也是由此而来,所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就是通过高考这一形式帮助考生达到这一要求。作为英语阅读理解类题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做题的速度,这也迎合了当今时代对速度的要求。通过对这些题目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英语阅读理解的发展过程
英语阅读理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首先,对我们的要求是能读英语文章。这一阶段对我们的要求不高,这类英语文章很简单,没有太多的生词,大多是学过的课本中的词汇,句子结构也不会很复杂,大多是简单句式,主要考察我们对学过的知识的熟练度。
其次,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文章。这一阶段对我们的要求有所提高,这类英语文章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英语文章,而是在文章中加入了更多的生僻词汇,文章篇幅也有所增加,文章题材变得多种多样,既有记叙文、说明文也有议论文等。所以,要求我们不仅会读,还应当能理解,这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对课外知识的积累。
最后,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够快速理解英语文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生僻词汇明显增多,文章篇幅明显加长,文章选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文、地理、政治、历史等等,话题非常广泛。如果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很明显已经落后于高考改革的脚步。根据高考新大纲的要求,即要求我们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要求我们能快速的阅读文章,并且能够根据文章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生词的含义。这种高考阅读方式的考察改变了曾经的以词汇、语法为主要考察内容的模式,加强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涉猎不同题材的英语文章,通过平时阅读,多进行思考,多进行推测,多注意理解。
三、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的几点启示
对于前两个阶段来说,作为高中生,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扎实,把学到的词汇和句式句法掌握熟练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课外知识的扩展。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要求了,现在我们主要是对第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这一阶段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对我们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仅存在于课本的学习当中,还应当拓展课外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根据新考纲的要求不断拓展课外知识,通过在知识拓展过程中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作为高中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拓展课外知识,还应该学习阅读英语方面的相关技巧,学会自己学习。英语阅读能力的的提高不仅包括英语阅理解读能力的提高,还包括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所以,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从近年来高考试卷阅读内容方面来看,阅读理解中很多选题是英语国家原版英文材料与新闻材料,这些材料有着深刻的英语文化背景,对于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注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才能够从英语思维角度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这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能够克服跨文化交际难点,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课后,我们可以多观看一些英文原声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这对于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高考新大纲要求下的高考英语阅读,在设置题目的时候,不再仅仅是对单词的简单理解,更侧重于对文章上下文的衔接的理解和对文章有关环节的合理推测。通过对词汇,句子、文段的相互关联性的理解,来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含义,而不是将各个词汇,各个词组孤立起来。
我们通过这样的学习,会由单调的记单词转换成为理解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反过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词汇,理解句式句法,理解文章段落,进而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所以,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应对目前英语高考新大纲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英语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方菊华.外语阅读理解的创造性特质分析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09(01).
[2]霍巍巍.2016年高考英语试题中的“熟词生义”现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Z2).
2002年,中国台湾地区的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实行了近50年的统一考试制度——联考,改为多元的入学制度。台湾大学升学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寒假进行的“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和暑假进行的“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这两种考试类似于中国内地的高考,在这里我们统称其为中国台湾地区的高考。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的大学入学制度到现在已经实行了10个年头,国内对此的研究并不多。无论是在“学测”还是“指考”中,历史科同样成为考查学生人文知识的重要科目。中国台湾高考历史试题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资料、判断资料、推理分析的能力。笔者主要将视角放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对“指考”和“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上,并对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
一、中国台湾地区关于“指考”、“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对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分析历次的指考、学测历史试题及探讨指考、学测历史试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上,如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内容的影响。
刘佳玲在《九十一年指定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析》中对2002年首次实行指考的历史试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贾本曜在《96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浅析》别从考查的时代、考查的范畴、试题的题型与文字叙述上评价分析了2010年的学测历史科目试题。
庄德仁在《从高中历史科指考试题与教材探讨:教学时数减少、课程内容改变的合理性》中就指考历史试题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凌玉萱在《浅谈高中历史考教合一的命题趋势以100年指考试题分析为例》中提出了高考试题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阐释了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林纯如的硕士论文《从联考到学测—高中入学招生考试历史试题与教学目标关系之分析研究》对联考和学测历史试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历史试题与教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内地关于“指考”、“学测”历史试题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台湾地区高考改革,台湾地区的高考历史试题因其独特性而频频被广大中学教师提起,有些历史试题材料甚至成为一些内地中学教师的教学资源。目前中国内地学者中对于台湾地区高考历史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天津招生考试院的陈畅为代表。
陈畅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指考历史试题作了持续深入研究,并相继写成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如《台湾“指考”历史卷简介》、《台湾“指考”历史测验目标简评》、《基础知识测验目标的操作与定位》等文章详细介绍了指考历史卷的测验目标,即通过基础知识侧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单项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目标的理念与技术》、《“史料分析”目标单项选择题的命制》、《单项选择题考查“研究方法”目标的尝试》、《“历史解释”目标单项选择题的有效控制》则重点分析指考试题中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强调指考的亮点之处在于单项选择题中以考生的思维角度命题,注重考查历史研究方法、史料分析、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能力。
三、关于两岸高考历史试题的比较研究
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两岸历史教育的比较研究成果比较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等方面的比较。
如陆安在《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之比较》中以中国内地的四个版本历史教材(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和台湾的南一版历史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何成刚在《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一文中,将两岸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特点,并对完善中国大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供参考意见。
台湾师范大学王仲孚在《论两岸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中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核心对两岸的历史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台师大蔡宗宪的硕士论文《两岸高中历史教材选编之比较研究(2005~2007)—以周代史教材为例》以西周历史为例分析两岸教材选编的异同。
然而对于新课程改革以来两岸高考历史试卷的比较研究涉及得很少,虽然只有两篇文章,但整体上探讨还是比较深入的。
冯一下在《海峡两岸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互动—以命题方法和技术为中心》中谈到了30年来内地与台湾地区高考历史命题的相互影响,特别强调内地学者应该学习借鉴台湾指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宝贵经验,同时提出两岸应加强联系,共同推进高考历史命题改革。
陈羿君、周三在《新课改背景下海峡两岸高考历史试卷分析报告——以上海和台湾两地高考历史卷为例》中以上海和台湾地区高考试卷为例分析了上海卷和台湾地区指考历史试题在题型设计、内容考查、命题思想、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异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有关中国台湾地区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章很少,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对于两岸高考历史试题的比较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该领域研究的范围和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中国台湾地区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对探索我国历史教育改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高考历史试卷研究对历史教育测量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完善了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和考试测量体系,同时影响了高校的选拔及生源的质量,还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佳玲.九十一年指定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评析[J].台湾:历史月刊,2002(178).
[2]贾本曜.96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浅析(历史科).网址:http://.tw.
[3]庄德仁.从高中历史科指考试题与教材探讨:教学时数减少、课程内容改变的合理性[J].台湾:历史月刊,2004(203).
[4]凌玉萱.浅谈高中历史考教合一的命题趋势以100年指考试题分析为例[J].台湾:全华历史专刊,2011.
[5]林纯如.从联考到学测——高中入学招生考试历史试题与教学目标关系之分析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2004.
[6]陈畅.台湾“指考”历史卷简介——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一)[J].历史教学,2009(9).
[7]任世江,陈畅.台湾“指考”历史测验目标简评——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二)[J].历史教学,2009(11).
[8]陈畅,任世江.基础知识测验目标的操作与定位——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三)[J].历史教学,2009(13).
[9]陈畅.单项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目标的理念与技术——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四)[J].历史教学,2009(15).
[10]陈畅.“史料分析”目标单项选择题的命制——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五)[J].历史教学,2009(17).
[11]陈畅.单项选择题考查“研究方法”目标的尝试——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六)[J].历史教学,2009(19).
[12]陈畅.“历史解释”目标单项选择题的有效控制——台湾指考历史试题研究(七)[J].历史教学,2009(21).
[13]陆安.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之比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
[14]何成刚.海峡两岸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10).
[15]王仲孚.论两岸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J].台湾:教学与研究,19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