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基本途径范文

时间:2023-09-07 09:20: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德育基本途径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德育基本途径

篇1

课堂生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课堂中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德育分为三方面:一是教材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二是相关学科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三是班队活动课,它是一种更为自由的德育课,也是一种以德育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由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等,教书和育人两大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到了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教育作用。

文化引领。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旗帜,是学校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学校要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优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文化环境的熏染,往往沉淀在他的性格、习惯和人格深处,为此,在校园里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通俗易懂的标语,可以展示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每位师生以启迪。学校将争创“书香校园”、争当“读书小明星”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读书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家校互动。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搭建起了孩子成长的“德育场”。学校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的近期工作,与家长交流教书育人的思路,努力使学校倡导生活德育的理念、做法在交流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每个月我们都要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给妈妈洗脚,并要求写成日记,还要家长反馈。结果从日记中了解到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去触摸、感知家人,明白了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还发现虽然自己只给妈妈洗过一次,却让妈妈激动不已,有的一个劲地夸自己长大了;有的吃饭时不断给自己夹菜……从孩子们的话中,读出他们知道了该如何去孝敬长辈,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反馈学生实践认真,不仅学会了理解父母,还学会了关心别人。在生活中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对人有礼貌了,不任性了。

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是德育由静态的、单调的活动走向生动具体的道德体验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精心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感悟到道德生活的意义。每年的清明节带领学生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会宁县大墩梁听老讲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些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艰辛。只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典型的事例中去体验成人工作生活的甜酸苦辣,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碰撞出勤俭节约的火花,激发出勤俭节约的真实情感,才会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零花钱。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生产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感恩之情,会宁“苦甲天下”!但会宁人却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改造自然,生息繁衍。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

篇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What can you see?”时,有一位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已经学过的“Can you…?”会话,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停车场的夜景图。随着一束模拟探照灯的光束移向不同的车辆,教师逐个说:A car.I can see a car.A bus.Ican see a bus.A jeep.I can see…然后,将光束聚焦在一辆小汽车上,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引导学生答:Ican see a car.这种从旧知引人人手,通过铺垫性操练,引导学生自然地感知并理解新句型,学生会学得轻松、活泼。

三、强调意义联系。实现知识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小学英语句型教学应培养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来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循环式编排方式。以时间表达的句型为例,这套教材在3B、4A、5B的教材中先后三次在相关单元安排了时间表达的不同句型,体现了“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综合复现”的原则。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七单元“A busy day"时安排了4个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教具钟。T:What’s the time?(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What time is it?(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What time is it?(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47-01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中国学习联盟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2.1 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 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2.3 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动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育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篇4

由于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当前,大多教师都普遍认为体育课基本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有些学校则干脆停开体育课。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发病率上升。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资、经费缺乏等,但最根本的思想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同仁商讨。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的常规组织教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如:整体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课堂纪律等常规训练。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行动,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种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记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充分地准备。上课开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地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时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时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和亏大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

篇5

近年来,我校在语文学科进行新课改,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要充分上好每节课,教师就要让学生提前明白老师讲课的思路,所以“导学案”便成为联系教师、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在“学教一体化”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别看一份导学案只有一张八开纸的大小,它发挥着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张纸是同一备课组教师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分为提纲导学、合作探究和反馈运用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灵活机动的课前五分钟。

每节课我都会抽出五分钟让学生主宰,第一节预习课前让每个学生到前后黑板上板演每一课的文学常识、生字词语,因为双基教学不可忽视,而且近几年来的中考也非常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考查。第二节展示课前让每组出一名同学板演本小组在此次展示课上分到的任务。这样,短短的五分钟既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又达到巩固知识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序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往往会有意外的精彩生成。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生成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面对生成的精彩,教师若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捕捉,打破预设,调整利用,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就会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在实际教学中精彩可生成在“兴奋”时,生成在“平等”中,生成在“机智”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不论是以学生为本,还是当课堂情境出现偏离的时候,教师能自信把握,不让它成为“败笔”,这就是教学机智。在预设与生成面前,如果教师没有对“思想”与“机智”的正确认识,就不能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篇6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忽视学生品德的培养,只注重教学的成绩,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影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将教书育人与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我们的学习必须与生活生产相联系,必须为未来的发展服务,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从而让学生从小开始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善于纠正错误的习惯,这是学生拥有良好素质的体现。

二、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摒弃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改变注入式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和法则,对一些练习题进行反复的机械性训练,这些方式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求新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教和学的统一。

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好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提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提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接着师生比一比,看谁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教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

培养学生的思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们的学生年龄小,学科知识储备还不足,只具备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化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思维也是需要培养的,需要教师方法的引导,比如,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解应用题时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对下面的式子进行比较,分成两大类:①2+2+2;②5+5+5+5+5;③3+5+6;④8+8;⑤4+4+9;③3+3+3+3+3。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

三、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

篇7

一、适时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对那些阅读速度很快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再阅读一遍,面对那些速度较慢的学生则要重点进行观察,必要时可以给予一些提示,但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还要通过观察,及时捕捉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学习。例如:在阅读《卧薪尝胆》一文中,有些学生对于题目理解较全面,能够快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有的学生理解比较费力,无法较快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如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勾践万般无奈。学生无法从语句中读出勾践的无奈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读相关语句,联想出勾践的万般无奈。又如,学生不太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一读“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文大意,增加阅读兴趣。

二、示范朗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绘声绘色、入境入情、抑扬顿挫都会传染给学生,学生也会学着教师的情感动作去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教师便能将自己的阅读技巧传给学生,包括阅读的节奏、阅读的方法。例如:在阅读文章《的扁担》《梅兰芳学艺》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进行示范阅读,将文章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人物情感描述表达人物思想,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带到阅读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能够提高模仿表演能力,进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阅读氛围的营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课堂时间向全体学生宣讲读书的意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学生明白:要多读书,即博览群书,手不释卷;要读好书,读名家名人,读名作名篇;要善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浓郁的读书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会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兴趣也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一个与原文相适应的意境,如诗歌散文以音乐相配、记叙文以课本剧相配、说明文以图片相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切身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现代文章阅读过程中,大多文章都是图文结合,只有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使学生移情、入情,学生才会不知不觉地走入课文,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并且让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这种感情。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会体会到文章的内涵,感受文章的情感,而且通过自身回想体验,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自觉地融入阅读当中。

五、启发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将那些经典、健康、内容丰富、具有意义的书籍文章介绍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当然,前提是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博览群书,多阅读精美文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启发诱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文章《台湾的蝴蝶谷》《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等文章时,重点要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诱发学生在心底里想去那儿一游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文章《航天飞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科技文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要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文章,并且通过阅读科技文章,从中探求真知。同时,引导学生从人类智慧、名人的成长足迹中得到一些启发,并把那些名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从而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教师要从适时引导、示范朗读、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篇8

随着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改善,多媒体、校园网、互联网等正成为普通高中的基本设施,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学习手段等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的整合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课前准备阶段,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平台,给班级的多媒体终端或学校的微机房网络学案。

备课组合作高效完成分析教材,查找资源,制作课件,撰写教案,编写网络学案,通过平台将网络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和完成课前检测。组织学生在“互动讨论”系统中对网络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课前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上课教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例如:在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前,可以如下一个网络学案:

(一)复习回顾:1、零点的存在性定理;2、方程的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二)游戏与讨论:甲同学写出1-100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让乙同学猜。对于乙同学的每次猜测,甲同学都会提示“对了”,“大了”或“小了”,猜出正确结果时的猜测次数最少者获胜。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方案。

想一想:上述猜数过程中,“提示”有何作用?没得到结果之前的每一次猜测对于猜出结果起到什么作用?

(三)回顾所学与反思讨论:1、我们会求哪些一元方程的解?2、方程 有解吗?你能获得方程 的解的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知道的?3、能缩小方程 的解所在的范围吗?想想议议,前面的游戏会帮助你。

通过以上网络学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思考方程 的解的问题,为新课探究作好思考铺垫,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课中实施阶段。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如通过观察飞机和汽车的三视图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三视图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了初步认识。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2.1、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以及三视图的画法和三视图中“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特点通过如下一个幻灯片动画演示可以非常清晰具体的得以体现。

2.2、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 ,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 中每一个参数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从而获取函数图像平移的一般性知识,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还如学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自己动手演示柱锥台体的形成过程,并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形成对柱锥台体具体形象全面的认识。

2.3、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施“讨论交流”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每一个学校都有微机房,条件好点的都有校园网通到每一个教室,这都为课堂网络化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可以让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全部联网),每人一个麦克风(便于交流)。课堂上老师一个或若干个主题,每一个学生或单独或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并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及时在“讨论交流”区内发表,让其他学生和老师都能看到你的“初步成果”,然后大家再共同讨论和检验,得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如算法一节课中,我的主题是“设计一个程序,求1-1000以内的素数”。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Visual Basic 6.0程序调试,得出的答案有5种之多,其中大家评出的最佳方案是以下两个:

既简洁又漂亮还充满智慧!他们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在这种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为学生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

三、课后巩固、提高阶段。

篇9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A18)成果;2015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黑龙江地缘实际的西班牙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WY2015006-A)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1-02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语言学理论发展及其学科分支增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巴克斯(Bax,2004)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认为:“交际法不只是先进,事实上是唯一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国内西班牙语本科教学的学生大部分是零基础,学生的年龄心智和语言基础决定了西语本科教学既不能原封照搬中学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机械、超大量的音节、语法训练,也不能直接效仿大学英语的教改模式,进入重交际,重技能的能力训练。因此,亟需探索出符合本科生年龄心智,能够实现交际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其中重要的途径包括应用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已经验证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贯彻语言知识为主,策略能力为辅,语言知识融入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结合计算机网络创造与西语本族语者直接交流的机会。

一、学习英语教改经验,将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之一

本世纪初以来,英语教学改革蓬勃兴起,交际教学法因其包容性而得以广泛推广和推崇,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经过改良可以应用到西语教学中,为西语教改服务。

1.西语教学适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大学英语教学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然而西班牙语本科教学是从零基础开始,基础教学阶段必然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为主。但在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的基础阶段仍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适当的交际活动,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交际意识,培养交际中学习语言的习惯。教师需要根据各类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吸收学生参与,提供学生语言交流机会,通过长期、频繁、大量的西班牙语交流,优化习得掌握语言的过程。随着学生语言知识储备的增加,语言技能的熟练化,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逐步的培养。

2.西语教学适时容忍学生错误

交际法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对学生语言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徐强, 2000)。近些年来一些语言学家,如Byram,Kramsch提出反对教学用native speaker的语言和社会文化标准来评判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虽然这种思想受到不少人反对,但这个思路指引着我们重新思考教学中学生语言提高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自由选择和交流目的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在语言表达尤其是口头表达中的错误采取高容忍的态度。西语学习在低年级基础阶段要保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语音方面错误要及时纠正,对于语法错误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通过强化训练避免反复出错。西语教学高年级提高阶段的教学可以适度放松准确性要求,这时学生语言发展处于中介语阶段,Seli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外语,它既是外语又不完全是外国人自己说的外语,而是一种介于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中间语或中间阶段。这时有错必纠的做法会使学生为规避犯错误而怯于用西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学生的交际欲望,影响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训练。教师需知每位外语学习者都会经过中介语阶段。因此教学中纠错要看教学阶段和错误类型,适时对错误采取容忍的态度,树立学生语言交流兴趣和信心。

二、重视语言知识,将交际活动作为知识的载体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西班牙语本科教育中语言知识教学是核心,任何轻视或忽视语言知识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会导致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变成无稽之谈。即使在培养交际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下,语言知识仍是基础和核心,词汇和语法是语言表达之源。重视语音、语法、词汇,不等于始终把语音、语法、词汇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单独训练。在教学中,以交际任务为单位,在交际活动中融入语言知识,可以实现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协同发展。

语言交际过程,也就是自然语言使用过程涉及两类知识:一是系统知识――语言形式特征知识、语义学、句法学、词义和连词成句的知识。二是图式知识――有关世界的知识,信念、观念、经验、文化价值等等(widdowson 1991;桂诗春,2002)。其中系统知识与图式知识结合构成了潜在的交际能力。日常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下面细化常见的交际双方(即听话人和说话人或作者和读者)的交际活动类型。教师可以在一二年级《基础西班牙语》课程中细分课文涉及的多种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交际活动图式,并在图式的框架内,讲解训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西班牙语听说》课程中分阶段有计划的训练下面各交际活动涉及的语言形式和交流策略。在三四年级《高级西班牙语》、《西文报刊阅读》《西语写作》等课程中训练多种交际任务的整合完成能力,进而实践培养学生西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Hughes(2008)从测试的角度出发界定了语言听力和口语包含的信息能力和交际能力,他的理论出发点是研究日常口头交际。书面交际与口头交际相比较,除了有时间上的延迟性,身体语言的缺失性和受话人的不确定性等交际语境因素的差别,所涉及的交际活动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将Hughes的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推广,将交际双方需要完成的交际活动进行总结。受话人/读者交际活动中理解或获取信息的活动包括:“获取事实性信息,理解指令,理解信息寻求,理解需求,理解请求允许,理解致歉,跟随时间顺序,跟随观点论证,理解信息比较,识别理解建议,识别理解评论,识别理解理由,识别理解喜好,识别理解抱怨,识别理解推测。”Hughes(2008:161-162)交际活动的另一方说话人/作者参与在互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提供个人或非个人信息,描述事件,提供指令,进行对比,提供解释,进行辩论,提供所需信息,表述需求,引出帮助,寻求同意,致歉,详述想法,表达观点,论证观点,表达推测,表达抱怨,分析,总结,提供建议,表述喜好,下结论,评论,表明态度。”(Hughes 2008:114-115)

西语教师在交际活动框架中填充语言内容,以交际活动为载体以语言知识为对象,教学中实践交际教学法,将语言知识融入上述交际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应用性。教学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课堂气氛将得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培养具有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将得以实现。

三、利用电脑网络,将交际潜能转换为交际能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慕课的不断推广,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然而,外语学习基础阶段有教师亲身示范语音,课堂上师生无时差随时互动,及时回答学生提问,课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关怀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远程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

教师可以布置西语书评、书信、便条等写作任务,如要求要求学生与西班牙或拉丁美洲某所大学的招生部门或相关学院专业咨询留学事宜。整个任务可以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要求学生书面报告其与国外大学相关人员的电子邮件往来,再设立语言、内容、格式等几个测试点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这种测试题目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的交际活动,有真实的西语输出过程、文本读者真实具体化就是国外大学的工作人员,任务是否完成有确切的判断(国外大学是否就你的信进行回复)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学生会以很大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投入到在任务执行前的知识技能讲解阶段,与外国人用西班牙语进行书面交流的测试过程中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到了锻炼。而最后基于语言、内容、格式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语言内外多个观测点的综合评价将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英文书信这部分的学习效果。

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互动平台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其中互联网载体承载的世纪范围内的西语语音、语法、词汇、文化等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资料。然而,这些是以文字、图形、图片包括视频等单边的形式呈现的,交际教学在这些材料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平台,设计交际任务,为学生创作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激发学生实践语言的兴趣,提供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检验、自省西班牙语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结语

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交际法展开的最初要帮助学生改变他们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的习惯,要依据课程类型和年级差异循序渐进的推进交际教学。交际教学中还应充分的关注学生,营造愉快的互动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具体年级和特定课程的教学中要找到传统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契合点,探索出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年龄特点,保证西班牙语教学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Bax,S.The End of CLT: A Context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J].ELT Journal,2004(57).

[2]Dee L.Eldredge.Teaching Spanish,My Way[M].Xlibris,2014.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two big indispensable funct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 is educational succes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could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meanwhile, teaching c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ll have conflicts on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e key is to continuously review and improve the way of combination. In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ways of combination are teaching the students thinking wa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etting up the tutor system to promote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reating the external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utual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ies,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ccounting, way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问题却日益显露,其中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在质量上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现象充分暴露出我国高校“黑板式”教学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脱节。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正确处理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素材,通过科研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因此,改革现有的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学是把已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重在把已有的知识讲解清楚和明白,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用;科研是引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重在给学生提供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以《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一)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本科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按教材授课,教材中的内容理论性强,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抽象。在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把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会极大的充实教学内容。如在《管理会计》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部分的讲解,如果单纯解释这两个概念,会使学生感觉很难理解,但如果把当前的一些关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先进成果和代表人物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发查阅相关资料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就会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2.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方法改进。科学研究重视思考和讨论,这些方法对本科学生来讲都是欠缺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这些科研方法,会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比如,利润是否适合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可以通过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明白:财务会计中的产品成本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由于年初大量存货本期都销售出去了,这意味着本应由上一期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结转到本期,由本期负担,进而使得本期的利润大幅的下降。可见,利润不适合作为业绩考核指标。

(二)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思路或素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来例证要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给教师带来课题研究的启发。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新奇的想法,通过筛选、提炼,也会成为科研的素材。通过这样不断地积累、沉淀,必然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跟上知识更新和变化的进度,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传授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了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在备课中多设计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讲授概念时,比如“变动成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变动成本的实例,如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按业务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让学生根据实例归纳出这些概念的特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出“变动成本”概念的关键词;讲解案例题时,教师先把主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各组讨论的结果请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

(二)将科研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都发生在课堂上。因此,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介绍新知识、科学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将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作为参考材料给学生课后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很好的一个平台,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建立导师制度推进课外科技活动开展

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校的创新基金项目及各种科技竞赛项目,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科研活动时会感觉生疏,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系统的、科学性的培训和指导。可以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推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导师制”教学模式。导师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著作阅读目录,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的技巧,为学生提供研究选题的建议,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带领学生亲自经历科研过程,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毕业后的研究生学习提供基础,可以有效地避免研究生入学后因无科研基础而在很长时间无法适应研究生生活的现象。同时,“导师制”教学模式还能加大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接触,利于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四)营造教学科研结合的外部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多开展一些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以学术讲座或报告的形式,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科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或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自己的科研活动及科研成果向学生做报告,使学生对教研融合有直观感受。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侧向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灵感。

(五)建立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高校本科教学中从事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动力。在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注重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激励机制要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和情况,加快建立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分类评估政策,设计出相应的教师教学科研综合激励制度体系,并使制度形成常态化,保证教师在开展教研相结合的教学中有充分的利益保障机制,促进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作为首要任务愿积极投入精力。

四、结语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创新。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搞好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可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又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虽然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有时会产生矛盾,关键是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途径,通过传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将科研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建立导师制度推进课外科技活动开展、营造教学科研结合的外部氛围、建立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参 考 文 献]

[1]林向阳.教学与科研结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2):89-92

篇11

1.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科书中有很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与知识,可以说离学生们并不遥远,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小学数学知识的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领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升素质能力奠定基础。

2.通过严格的数学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负责,生活中积极向上,遇事善于思考,敢于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的。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刻意地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不退缩、勇于拼搏的精神。

3.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维的启发式教育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理论强调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安排大量的学生实践与动手的环节,通过实践探索新知,通过亲身经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学习过程,对马克思唯物辩证理论有一个初步认识与感受,引导学生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学方法的优选与优化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的细化与具体化,再宏大的理念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

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民族地区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胜心理,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在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兴趣与恰当教学方法的带领下,加强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2.培养正确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可以說思想与创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通过学习就能掌握的,但是思维与创意并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够学得的。在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开拓思维与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每道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加强学生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突出素质与品质的训练。

小学数学中常常用到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法,其中比较是基础,通过比较概念与知识的异同,将不同类的知识进行划分与概括,进而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而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要用到的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则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当前民族地区学生最为缺乏的。

例如,将事先设计好的例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审题,教师不再将重点放在最终答案上,而是悉心倾听学生在拿到题目后的想法与解题过程,久而久之,通过类似的训练便可以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不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而应该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充分突出学的重要性,以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及解疑的过程中探索新知、提升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阅读学习法: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安排若干课时的阅读学习课,在课上科学组织学生学习材料,通过阅读领会重点,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尝试学习法:尝试学习法就是在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过程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调整观点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勇于尝试、主动思考的能力。

(3)操作学习法: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在给出题目后让学生思考,之后便会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及结果,虽然过程中也有引导性的提问环节,但是整个过程学生都是被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拿到题就背参考答案的思维定势,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所以要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彻底摒弃上述教学方法,将题目交给学生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题,动手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养成的一个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其受益一生。

篇12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其入学之后课程较多,要求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是越来越多,学生必须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的适应高职课堂的学习。但是,其中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很难真正适应这种较高强度的学习,加上陌生的环境,就会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从而出现焦虑、紧张、失眠等心理问题。

(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管理上主要存在自我制约能力不足的情况。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同,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在离开父母之后容易陷入难以调整、不知所措的情况。尤其在情绪的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情绪变化过大,易冲动,易受到打击情况。自我管理不足容易让学生陷入懒散、倦怠状态,严重情况下还会误入歧途。

(三)自卑心理挥之不去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参与过高考,其中大多数都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才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过程中往往是因为无奈之举,很多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走出高考的失败阴影,对自己的前图也是一片茫然,与一些本科生相比始终有着一种自卑,低人一等的心理情绪。

二、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途径

(一)确定主体性的培养目标体系及目标管理体系

主体性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时代性的“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加强鼓励学生们自我素养和自我教育的,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当今社会形势规划相结合,抛弃传统的片面社会需求,体现当今社会的自我发展需要。所以,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建立上必须要注重以下因素:国家教育方针,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目标,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主体上的意识,以及不同专业所包含的特点与要求,当今社会就业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只有从这些因素入手逐渐培养学生树立自己所需要达成的目标,才能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二)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活动模式

1.主体性活动模式的表现形式

该模式主要是一N通过活动来作为载体,达到提升学生主体素质和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型的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在定位上是作为监督者存在的,其是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者,教育者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活动,发挥学生们的自我创新能力。

2.主体性实践活动对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

学生们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够将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总结成自身的实际经验予以应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对于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

3.主体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团

学生们通过自身的爱好、兴趣建立一个小组织、团体,能够使得学生自主、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通过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沟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们的为人处事能力,对于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谈心。思政教育者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认识能力有着很大的不同,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谈心的方式为学生的内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2.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的展开,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积极讨论的主体学习氛围,使学生们畅所欲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表达出自我的观点和认识。在这个过程别要注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开展,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主体性能力。

3.互联网交流。当今是一个信息网络交流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出自主、自为、自在、自觉的主体思想,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QQ、邮箱、博客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每时每刻都能够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开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三、结语

做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社会发生的新情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寻找新的出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让学生的思想沿着正确价值观方向不断前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