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财务智能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在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生的业务往来和资金流向进行汇总,然而当今财务智能化的到来冲击了传统的企业财务核算,虽然财务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应用不能完全代替人类在财务核算的地位,但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在面对财务智能化对企业财务应用的同时,不仅仅需要企业财务人员面临提升财务技术的使用。同时也需要企业面对新型的财务智能化技术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技术软件和应用进行更新换代,并根据财务智能化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智能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以财务智能为企业带来的信息为主,集成可重复,便于聚焦企业标准化,简化操作,释放优质财务人才向企业财务方向发展,让企业财务人员具有更良好处理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了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一、企业财务角色重塑的必然性
当今财务智能是新时代科技为企业处理财务提供的极大便利,一个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营与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财务处理的应用,当今任何领域企业的商业环境前景都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那么如今的财务智能可以使企业的财务人员利用此技术来对企业的业务和投资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广大企业应重视财务智能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这是当代财务人员必然要面对和接受的财务领域,因此,需要广大企业中财务人员的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率,提供业务支持和决策支持[1]。(一)企业业务处理的转型升级需求。企业的财务在企业当中的价值体现在可以利用财务的相关操作来概括企业的业务情况,这属于企业财务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掌握与工作。企业财务工作包括每一条业务线,然而企业需要从金融的角度探讨企业所需求的业务线在哪种领域。在以往的财务系统工作中,由于企业的财务系统并不健全,存在主观因素太多,当今随着财务智能的深入,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财务智能技术来对企业业务详情建立综合的考量,从而确定企业的业务线有什么需要补足的地方,来支持企业的财务运作,使财务智能技术应用成为“商业中的金融专家,商业中的金融专家”,从而促进企业的商业与金融的融合。(二)提高财务办公效率的需要。财务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具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效率,还在企业交易和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智能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应用是新生的财务领域,但财务智能确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发挥着不可预估的作用,也是当今企业财务部门提高财务处理效率的关键。由于企业的业务存在分散化,无法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财务人员对业务情况及资金流向无法马上进行处理,那么财务智能利用信息搜索可以把企业的业务信息形成一个链接,帮助企业快速进行业务处理,并且采用财务智能模式有利于提高管控整体效率和创造价值。
二、财务智能下企业财务重塑的思考与探究
(一)企业财务人员从被动转化到主动参与。以往企业财务的工作都是财务主管按照财务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相关业务处理方式来对下属进行财务处理工作的分配,然后对每一项业务进行财务报表的处理,向企业反映企业业绩情况。然而当今的财务智能融入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这不仅代表着在财务工作有一个很大的创新,同时也给企业财务人员一个财务处理的转型。起初,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在传统财务处理下工作时间过长,在新生的财务处理技术应用融入财务领域必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那么在财务智能的引领下,企业财务也由原来的日常化管理转化为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也在考核着企业的财务业务处理水平。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智能的应用,企业财务人员也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用财务智能应用。(二)财务智能将为企业从核算转型。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往企业财务在传统的财务业务处理下,企业财务人员一般都是对企业业务进行成本的核算,但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财务业务缺陷。传统的财务处理领域仅仅局限于企业业务的简单报表、业务信息情况,缺乏成熟的财务业绩情况。在当季财务智能的技术应用,为企业的财务领域带来了新的财务处理挑战。同时利用好财务智能技术应用,将会给企业从传统的财务核算带来企业财务管理的领域,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提高[3]。
三、企业财务重塑的应对策略
(一)利用财务智能处理把企业的业务处理转化到管理层面。当今财务智能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存在普遍的现象,同时也需要一些仍在保持传统的财务处理的企业尽快适应新的财务领域下的产物,及时虽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更新。当今企业的财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业务处理的核算,但如今企业的急切任务是把财务的领域尽快提升到管理领域,这样才能对企业财务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分析更多的业务情况以及进行产品发展评估。因此,需要广大企业尽快把财务智能落实到企业财务部门当中,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智能应用的培训,让企业财务人员尽快接受并且运用到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当中,学会贯穿价值链各个业务环节;用大数据思维,将金融数据转化为管理信息[4]。(二)丰富企业财务人员知识领域,向财务管理型发展。当今财务是各行各业都需要建立的一个部门,也是竞争较大的一个部门,那么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考核与任用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但财务这个职位一直处于变更的过程,随时法律法规都有可能对税率进行调整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广大财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财务领域知识,不能存在跟不上法律法规的改变,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当今我国正处于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那么在财务智能的冲击下,也需要广大财务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的财务知识,主动接受财务智能带来的技术应用,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不会被时代所击垮,同时企业所需的能力也能达到水平,利用财务智能的信息搜集,共享的行业竞争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内外部的企业情况。(三)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在财务这个职位,现如今企业最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具备开那个号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具有良好信息处理能力,不仅仅可以为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省下很多的精力与时间,还可以为企业分析出更精准、更详细的企业财务情况。财务本身就具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快速搜集财务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当今财务智能在企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企业财务人员还不加强财务信息技术的掌握,也会面临被财务行业所抛弃的后果。在面临这种情况下,需要广大财务人员认清楚的是财务智能不仅仅为企业带来了简单的财务处理技术,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对企业的业务以及发展方向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契机。那么在财务智能的应用下,也必然将代替企业基本处理财务的工作人员,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财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财务处理能力,跟进财务发展的步伐,学会将财务的处理核算转化为管理层面。(四)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学会扩宽职业发展方向。在财务智能的冲击下,企业财务人员不得不在当今行业的形势下改变原有的企业财务处理。但我国面向高端的财务人员仍然处于缺口当中,但财务人员一般还不具备高端的财务证书等。那么就需要一些财务人员不断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财务软件的运用,如果依稀财务人员不适应当今的财务领域的需求,就需要财务人员扩宽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学会综合发展,不要没盲目进行所谓“一刀切”的财务知识学习,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能力,现财务团队多元化发展,提升企业团队综合力,利用财务智能的应用把企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当今财务智能的应用在企业当中已经是迫在眉睫,不仅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挑战,更是对企业财务人员职业技术应用的挑战。当今企业不仅仅需要的是对企业业务发展方向的考量,还需要运用财务智能的技术领域来对企业所处于的行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企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利用财务智能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其杰,庞厚生.“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塑[J].财经界(学术版),2020(09):175–176.
[2]占中.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平安科技为例分析企业智能化发展模式[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22–29.
[3]贺书品,王庭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30):100–101.
[4]卢旭帆,林唯,陈博.智能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模式——基于温州智慧治理的探索实践[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0(3):12–19.
现阶段,我国各领域都开始进入深化改革时期,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遵循当前市场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内部改革,并尤为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推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有效避免因财务人员主观意识而造成的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概述
我国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业务系统相分离,产生了加工后数据无法运用等问题[1]。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基于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对信息管理平台的运用,实现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将会计信息与会计实务充分融合,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具有效性、更加具体的财务分析信息。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必须要尽快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角度,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使其市场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为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善上,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便使企业对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重视度大大降低,无法意识到这一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一旦财务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融合不充分
企业在落实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二者融合不充分的情况。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条件[2]。企业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所有业务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从而获得业务授权,并予以执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业务活动同步执行。但是一些企业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融合不充分,企业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和同步,信息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不佳,甚至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合理的组织体系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组织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多强调等级制度。并在企业中运用三层金字塔体系,将整体组织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同时,在信息沟通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交流只在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方式为垂直传递,需要逐级层层呈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阻碍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
(四)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性较差
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过程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仍在工作中运用原本的工作方式,导致一体化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实现一体化和职能转型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适应随之变化的岗位要求,专业水平、业务素养、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确保执行力度与执行有效,导致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流于形式。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进策略
(一)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
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会计理念、方法[3]。并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财务管理中融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某企业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新会计准则及方法,在其凭证打印功能中,添加了利润中心字段,并推动移动两票业务发展,实现了对其库存统计分析报表等财务资料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而,为避免融合不充分或是转型不成功等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需在该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应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存问题等,制定明确的融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财务业务一体化需求。方案内容中应包含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任务开展的投资预算等,并请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效率,组内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从而确保二者的顺利融合。其次,在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方面,企业应先树立足够的信心,做好思想准备。注重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种的财务考核、记账等方面职责融入到业务管理中,避免这些职能的独立存在,并提前组建适应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人才队伍,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应对当前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应适当减少组织结构层次,缩减管理人员数量,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4]。从而对原有的财务业务工作流程进行进化,避免因过长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流程的简化,也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备针对性,对市场变化进行及时反应。其次,将财务业务权力下放,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使其只需对关键决策进行处理即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事务处理准确性,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
(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还应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且主动参与该项工作。其次,企业应构建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优化后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后,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重点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信息软件基础上的[5]。因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企业应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并在应用中发现当前软件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映,以便推动企业系统软件维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四、结论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10):51-58.
[2]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中国商贸,2015,1(1):56-57.
[3]贾铮.陕西省电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换问题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7(7):66-74.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相关会计信息,并由此而开展的会计活动,通常这类会计职能称为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主要承担核算和监督职能,以核算为中心,监督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以及财务信息和资料的安全、真实、完整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特点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执行公司及相关制度,是执行者的角色。其制作的财务报告,具备特定的专业性,向报告使用提供相关信息时,是以报告阅读者具备相关的阅读能力为前提的。而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往往在非财务领域具有自己非常出色的优势,但对财务知识较为陌生,对财务信息的价值运用较弱,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范围小,相反,更多情况是财务信息对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政府部门、银行等)的作用较大。因此,在组织架构设计上,财务功能弱化、财务运行系统较为封闭,以致被简单理解为公司“保险柜”、与传统意义相似的“账房”,核算和监督流于形式。
二、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及其渗透作用
(一)核算职能
财务管理基本职能是核算职能,是履行其它两项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核算职能就是通过会计记账的方式对公司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进行记录,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向金融等机构发送财务报告。记录方式应当尽量包含详细的信息,在核算职能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准确性。通过电子记账的方式提高公司数据的准确性,每月结账后,财务部们都应当对相关部门的费用、资金往来进行核对。(2)及时性。在确保原始单据的准确的基础上,尽快将其流转到财务部,单据的处理要及时,通常情况下,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3)细致性。要想财务管理的主动性能够得到体现,企业在决定重大事情前,需要对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算要细致,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分析提供更加精细的数据。(4)灵活性。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完整的账务体系对不尽合法的票据加以反映,要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满足公司各层人员在工作上对资料的需求。
(二)管理职能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和股利分配等活动中,通常分为计划、预算和控制职能,是以现有数据(如财务会计核算出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公司战略为方向,进行分析、预算和决策,以科学、合理的、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的。
(三)决策职能
决策职能需要从微观、宏观、反馈决策三方面参与深度公司决策。(1)微观决策。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可行性研究,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应当对企业的广告产生的效应进行量化,对财务进行可行性研究外,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此外,还应当对实施进度进行动态追踪,确保一切都能够依照计划实施。(2)宏观决策。企业应当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资源情况制定相应的促销计划,调整企业的成本计划、销售计划等。(3)反馈决策。决策就是一种判断,虽然企业在进行决策前都会进行相应的实验,并且会对决策内容进行量化,但在实际决策上仍然会出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要对进行及时调整。企业的部门在决策前需要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特别是在涉及资金需求问题时,客户与企业在利益上的分配。
三、强化财务职能的策略
(一)财务人员要理解财务职能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为各类科学管理理论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而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在很多企业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在企业中要求每一个企业领导对财务及相关理论或技术都能较深的理解,这不现实,而法律法规或利益相关各方对企业领导者们提出相应要求,是企业管理者代表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重视常常是一种来自外部力量的被动行为。世界并不是由那些所谓正确的人所掌控的,而是由那些可以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人来掌控的。与其说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认知的局限,还不如说是财务人员的对财务知识运用的一种自我封闭。财务人员应提高主动性,树立整体观念,运用系统方法将财务知识融入企业日常经营中,让财务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整合财务资源,提高协同工作
财务职能及相应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涉及企业运营所有领域,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树立整体观念,关注市场变化,正确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与企业决策者的沟通,以正确履行财务职能,并能得到企业决策者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组织架构、组织功能及流程的设计或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财务职能取得制度上的授权,同时加强各类制度及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
(三)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中心
积极推动建立由财务主导的企业资源管中心,以财务、人力资源、网络管理系统负责人为常设机构成员,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非常设机构成员,资源管理中心负责(财务负责人)向总经理负责。常设机构成员负责资源管理规划、综合性管理制度的拟定、跟踪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核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协调跨部门的日常事务;非常设机构成员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出席管理协调会议,提出部门管理规划,部门资源管理需求,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建立公司资源管理数据库,必要时可以购买或开发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根据各职能要求收集、整理企业内外信息数据,合理授权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价值链管理,资源协调与分配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针对财务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工作优秀,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建立;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财务人员不仅要予以批评,同时要加以一定的惩罚。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其能够全心地为企业服务。此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跟踪评价机制,定期对财务涉及的相关制度进行评价,依据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使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能够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可被看做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营造整洁有序的财务管理环境,注重财务管理活动的细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盈利的有效办法。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机遇多,企业在面临机会的同时也需要应对风险,企业中井然有序且执行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快速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1.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构成元素,伴随着企业资金运转发展到一定时期应运而生,其主要职责就是组织企业财务和资金活动,是处理企业中所有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手段,包括筹集资金、项目投资、成本预算、人力物力分配等多项内容,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2.财务管理的职能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即建立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及政策、实施企业的项目投资方案、调节控制资金流动及分配、对企业经济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以及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等。上述职能保障了企业的资金、投资、预算等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财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反馈等也属于财务管理的职能。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运作,而企业所有部门之间运作的重点则是资金的预算、筹集、执行和反馈等。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满足财经法规制度的标准、坚持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高效执行企业财务活动、协调各类财务关系。除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也拥有其独具时代特点的显著特征――从地位角度出发来看,财务管理已经完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核心的角色转换,其主要职责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回收以及资金分配等内容都对企业生产成本是否降低、竞争力是否得以提升,长远发展能力是否增等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成本角度出发来看,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它所包含的资金管理部分凭借自身最大的综合性,全面、系统的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方面,能够较好地表达商品生产及交换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观念落后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时代变化把握不到位,观念更新不及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要求,与市场的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逆向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能够应对竞争中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的风险机制,保障企业妥当应对挑战,稳健发展。但是目前企业中普遍缺乏这种危机意识,没有相关的理财和风险调控的措施和对策。
2.制度存在漏洞
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企I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发挥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财务制度还不够完善,应对突况能力差。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内部调控力度差,财务费用的支出和预算不到位,指导和监管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对应的相关责任人,阻碍企业的发展。
3.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不到位,账目混淆不清、计算失误等错误经常发生,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待提高,弄虚作假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不完善
如今,我国个别企业虽然已实行了会计主管委派制,但尚未搭建与之配套的保体系与激励机制,导致会计委派浮于表面,不能落到关键之处。在长时间的的财会工作中,大量的记账、报表工作,以及应付税务审查等违规、违章、违法业务操作及行为,造成财会人员的疏忽大意、态度不积极,由于自身职业素质欠缺、理财观念的陈旧,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调动,以至于财会人员工作缺失主动性、创新性、责任心和积极性,将直接对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5.资金使用效率低
如今,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其他法人资金分散占用之间存在巨大分歧。有些企业热衷于政绩,盲目投资,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结果损失严重,使本就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有些企业子公司多头开户,导致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沉淀现象严重;有些子公司自行其是,经营状况好的时候总想摆脱集团的监控,经营状况恶化的时候又回过头来向集团寻求资金支持,连累母公司;有些集团内部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却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犯难,没有钱弥补子公司的资金短缺,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四、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措施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应选用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要求;
其次,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意识,转变经营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观念,便于企业的决策更好地适用于市场经济财务管理的要求。
再次,将风险理财观念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市场是风云变化的市场,企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建立风险理财观念、认真研究风险问题,科学预防和控制风险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贴合时代大展脉搏,第一时间将科学领先的理财方法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不断提高理财效率。
2.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
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应对资金总额、资金的使用等情况随时清楚,合理规划资金用途。及时处理企业的坏账和呆账,盘活企业的资产,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资金管理意识,在资金的把控上要将“开源节流”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拓宽集资渠道,保障企业在受风险挤压的情况下不会“断流”,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企业各项开支来变相增加企业的收入。
3.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根据财务管理需要,按照提高财务风险的职业判断力和敏感度来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4.高度重视,树立正确观念
高层主管,特别是施工企业的高层主管,应在工作中起到“领头雁”作用,通盘考虑、分析企I运作情况与市场经济环境,纵观国外优秀案例,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认识,重视并设定具象的管理目标加以执行。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建立其财务管理活动的主导地位,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充分行使监督、管控职能,为企业经营运作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中,应根据企业承接的项目具体预算结果来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在项目实际执行中,除了要严格控制各项成本的支出,还要深入分析超出成本预算部分的开支,究其原因。落实责任制和考核制,即时把项目各个阶段执行时的人力、物力、宣传等各方面的消耗情况,同时做好文字和数据记录,定期跟进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账实相符。为避免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问题,就需结合项目的执行能力和具体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提高经济效益。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就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近几年来,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已越演越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一定发展并占据一定优势,就必须对自身的制度进行相关改革与创新。对企业而言,财务资源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其会对企业中的各方面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的配置与管理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二、加强财务管理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意义
1.增强财务预算功能,可为企业资源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运用到管理会计中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然后结合企业资产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全面的预算及差异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资源的配置、筹资、成本配置、投资方式以及预期收益等提供预算资料,此外,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资产损益表、负债表进行模拟编制,还能对企业财务在资源配置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反映,而且还能从财务角度对资源配置方案的优劣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增强会计咨询作用,可为企业方案的配置提供参考
资源配置是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涉及到财税金融、工商法律、国资管理、证券监管以及中介评估审计等部门,此外,还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等,会计咨询作用的增强,可使财务部门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可使政策咨询与专业咨询工作的开展都更加顺利、合法、高效。
3.增强会计核算,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是通过各项会计要素的核算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等财务情况以及各项资源的分布、数量以及价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反映,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中各项资源的利用现状、所存在的问题等会计信息,从而可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一定提高,进而可为企业资源配置方案的拟定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三、企业资源配置中的常见问题
1.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不明确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旦遇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冲突时,就会以社会利益为重,从而使企业资源的投入超出预算范围。另一方面,企业的成本及投入之间的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从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以经济效益为理念的成本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成本的投入和经营职能存在不对称现象,此外,企业规模的扩大比较盲目,财务的分配存在不安全因素。
2.资源配置机制和质量、效益缺乏有效联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及自担风险等经营机制作为参考依据,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流动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等作为经营原则,这样虽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是缺乏统一标准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操作现象,从而对资源的配置效益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3.企业规模的扩大出现盲目性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没有对自身的职能进行明确而有效的定位,从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企业对自身规模进行扩大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成本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管理力度有所下降,此外,有的企业是为了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扩大规模的,从而导致企业资源出现供需不平衡现象,上述情况都会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又会导致财务部门职能被动服从,因此,只能以平均分配方法对资源进行配置。
4.资源配置缺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对计划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为了获取收益,则需放弃其他用途而只专用于一种用途;如果机会成本较低,那么使用效益就会比被放弃的收益大,此时机会成本是比较低,此时,资源的使用效率就会比较高。企业对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多种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后再从中选出一个使用资源比较小的机会成本。一般而言,对机会成本进行选择时,应是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如果资源是无限的,则不需对机会成本进行选择。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对机会成本缺乏全面的认识,从而使企业资源的配置出现了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比韩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损害。
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探讨
1.控制成本,促进资源配置项目质量的提高
(1)控制人工成本,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对人力资源加强培训,对于原有的在职职工,要合理使用;使用集中管理的方法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安置,并对企业内部的费用支出及管理标准进行有效统一,以使人工成本得到一定降低。此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融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如可采取内部挖潜、间接以及直接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2)对管理与业务步骤进行科学的设计。有效的管理与业务步骤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运营资金。构建集中的商品购置以及配销系统,不断增加商品购买、销售、信息以及物流四个业务技术水平,能够对经营成本造成影响,使其呈现降低的趋势。此外,企业还需要对财务、投资、人力资源以及信息四个内容的管理步骤进行合理的整合,增加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成本。
(3)优化风险,减少风险投资。企业开展对外并购过程中,因为管理存在缺陷,或者产生负债风险,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重组资金。为此,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对外负债风险;其次加大银行查询以及函证两者工作力度,比如借助银行贷款证查询系统,查询企业有没有形成负债;第三,企业应该及时对档案、核查资料以及人员征询等办法进行适当的清理,尽量预防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投资。
2.加大财务整合力度
企业整合工作具有统一性,从内容来看,其主要有经营、财务、组织人事管理、机制、精神以及文化这几个方面的整合,其中财务整合是不可缺乏的一个环节,分别为:
(1)对企业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进行整合。按照会计准则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结合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对企业内部单证流转、会计核算步骤与核算、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支持系统开展合理的整合。
(2)对会计组织机构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整合。以企业重组后的规模为出发点,对会计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坚持“以人文本”原则,适当分配财会人员;给专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培训机会,全面增加其专业水平,使用先进的企业精神以及管理方法,并且将两者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
(3)加大企业竞争优势财务整合力度。以增加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科学整合多元化经营、生产经营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营销技术等方面,并且适当保留原来竞争优点,同时在两者间构建互补关系。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的作用,使企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4)对内部控制与资产效率开展财务整合。根据企业每个会计要素内部控制要求,比如业务流程、成本费用以及预算等多个方面的控制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此外,按照国资管理实际需要,对企业内部授权资产的经营、管理以及监督进行整合,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方式,优化资产使用,为国资保值增值提供确切的保障。
(5)重点关注整合企业外部关系。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关系的整合:科学构建财税与工商、银企、供应商与客户网络以及政府部门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并且使它们处于良好、稳定和谐以及协调的状态中。
3.对外部环境做出合适的安排
企业要想完成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从财务方面出发,企业还需要适当优化外部环境:
(1)贯彻市场化原则。从性质上来说,资源配置属于市场行为的一种,在市场机制提供的帮助下,达到生产要素优化效果,完成资本扩张目标。市场化原则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资源配置时的交易工具与机会提供方面,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其交易成本与范围等提供益处。虽然,国企资源配置工作需要政府指导,但是具有行政性特点的额企业重组与兼并存在问题也不少,不利于企业将来运营,不仅提高企业重组资金,还可能致使经营失败。
(2)加强金融服务作用。银行需要将企业集团当作资金投入与服务的重要对象,并且给其提供高质量的信贷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推动企业往集约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国有产权交易发展速度。对国有资本增值、吸收社会法人资本以及个人资本重组等措施,企业以国资管理政策为基础的前提下应该大力提倡,特别是现阶段国家无法大力扶持国企时,通过引资合作不仅可以加大国有资本扩张范围,同时还能够有效处理国企发展缺乏资金的现象。
(4)约束中介机构业务行为。制定相关的措施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业务行为进行约束,不仅可以保障其工作质量,同时还与国家、股东以及企业三者利益息息相关。
五、结束语
企业运营过程中,根据相关政策科学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完整的资源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企业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资源做出优化配置,在引入机会成本提供的帮助下,使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另外,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制度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每个部门资源配置结合为一体,同时还能够对每部门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管理效率造成有力的影响,使两者呈现增加的趋势,进一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骆克军,温丽芬,蓝海容.推进财务共享服务的总体要求、路径与措施――基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的管理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0(19).
[2]骆克军,何炎兰,林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基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的管理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26).
[3]丁洪波,郑云飞.浅谈数据标准化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提升[J].中国总会计师,2012,20(10).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利用特定管理办法来整合集团内部的资源,在充分利用并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集团价值的最大化。伴随着A集团 “十二五”规划的确立,集团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经济发展目标是:2011至2015年,集团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2010年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如何在五年之内实现翻番的目标,关键是如何打开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如何提高存量与增量资产的盈利能力。为此,本文拟通过对企业集团战略管控内涵的阐述,结合A集团全面搭建集约化财务管控体系的实际工作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建立与集团战略管控相配套的集约化财务管控模式,对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性。
1 企业集团的概念及特征
1.1 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以资本为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1.2 企业集团的特征
1、多个独立法人
在法律上,集团母公司和各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集团母公司因股权、产权关系而控制和影响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使集团子公司既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又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2、多层次组织结构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是多层次的,按照股权和协作关系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集团总部、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基于不同的组织层级关系,集团总部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3、多种联结纽带并存
企业集团是在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基础上,母子公司之间还建立了人力、财务、技术、生产、文化、研发等多种联结纽带。这些联结纽带,是维系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稳固、促使企业集团控制机制有效的重要因素。
4、多元化经营
企业集团的经营规模比较庞大,并逐渐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发展。通过并购、联合等方式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甚至是跨国经营,目的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成本,规避经营风险。
2 企业集团管控的几种模式
2.1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概念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对下属企业基于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形成的管控策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公司治理结构、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定位和职责划分、组织架构、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等。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其本质是对集权与分权的度的把握,通过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个集团各层级权、责、利的平衡。
2.2 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分类
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可以划分为“财务管控型”,“运营管控型"和“战略管控型”三种管控模式。
1、财务管控型
财务管控型又称投资管理型结构。企业集团总部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负责集团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投资决策和实施监控,以及对外的收购、兼并等工作,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为主。子公司具有战略、投融资等决策权,需要完成集团制定的财务目标。是一种倾向于分权的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型主要适用于子公司业务相关性较低,产权关系松散,对集团总部影响不大或风险较小的企业集团。
2、运营管控型
运营管控型又称操作管理型结构。企业集团主要是通过集中采购和追求销售回款实现经营和资金的集中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总部,子公司由集团总部按职能分工,垂直管理。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
运营管控型主要适用于产权关系密度高,总部为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而子公司只是成本中心的企业集团。
3、战略管控型
战略管控型又称运作管理型结构。企业集团总部与子公司适当分权,集团总部负责战略制定,投融资审批等涉及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决策审批。子公司在集团总部的指导下,负责根据市场动态,自主确定生产及经营决策。这种组织结构既能发挥集团优势,保证整个集团的统一协调发展,又能促进子公司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是一种以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控模式。
战略管控型主要适用于子公司业务相关性较高,产权关系较为紧密,子公司业务运作较为成熟,对集团总部影响较大的企业集团。
3 A集团建立符合产业特点的管控模式
3.1 A集团发展历程
A集团成立于1998年,经过14年的持续发展,资产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12.31%,营业收入增长率22.96%,利润总额增长率23.95%。
3.2 A集团产业特点分析
1、优势分析
(1)业务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品牌竞争力、市场价值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项资源。
(2)全产业链条。业务关联协同效应突出,综合服务配套能力强,在旅游细分市场的主导作用较为突出。
(3)位居行业龙头。集团各板块在行业中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在国内旅游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4)现金流稳定。集团经营性净现金流充裕,可有效解决扩大再生产对资金的部分需求;相对债务规模较小,短期偿债能力稳定。
(5)政府支持产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近年来集团多次得到市国资委的资本金补充、旅游委等政府部门产业政策支持。
2、劣势分析
(1)准入门槛低。旅游业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近年来行业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等问题互相交织,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成员单位众多。集团所属企业组织层级多,地域分布广,内部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集团所属大部分企业都是老国有企业,而集团成立仅14年,形成了“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的格局,所属企业相对独立,实施管控存在一定难度。
(4)文化整合成为难点问题
由于多次重组带来的企业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是集团管控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5)效益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敏感。近年来,集团经济效益不断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成本、能源及食品价格的上涨,二是对服务功能欠缺以及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酒店,分步实施更新改造,相应带来资金成本与折旧成本的提高。三是,疾病、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给行业带来较大冲击,旅行社、酒店敏感程度更高。
3.3 A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
A集团根据旅游业的产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环境,围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立足集团多业态、多板块的行业特点,选择战略管控型模式及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管”与“控”,实现全集团的资源整合、有效运转。
4 A集团全力打造集约化财务管控模式
集约化财务管控模式,是通过整合关键财务资源,包括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队伍建设、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促进集团战略管控的优化和升级,有效降低了经营及财务风险,提高了集团经济效益。
4.1 资金集中管理
1、建立结算中心
集团2004年成立结算中心,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集中。一是账户集中实现点对点扁平化监管,二是资金集中通过网银系统根据企业需要实现资金的上收和下拨。实现了统一管理、调度、配置和使用的目标。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有效地改善了集团资金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以及压缩融资成本。
2、统一综合授信
集团与多家银行签订综合授信协议,取得了利率、期限、品种等方面最优惠的价格和政策,实现了统借统贷、随借随还,并在企业间、产品间、币种间灵活调剂。2011年度集团融资规模及资金成本没有因金融市场的持续紧缩、利率的多次上涨而大幅增长。
3、发行金融产品
集团凭借良好信用积极开发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同各个商业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已发行包括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品种企业债券,通过直接融资有效地降低了资金成本。
4.2 全面预算管理
A集团预算管理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的不断完善发展,建立了全方位、专业化、闭环式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主要实现:
1、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是将企业经营、投资及筹资三大经济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中。全员参与,是在集团层面,形成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有效结合;在所属企业层面,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管理、岗位管理、授权管理、制约管理。全程控制是涵盖了编制、执行、分析与调整、监督与检查、考核与奖惩以及信息系统的闭环管理流程。
2、实现专业化管理。由计划财务部与七个专业部室共同组成专业小组,制定审核原则、实施专业审核、发表审核意见以及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3、实现预算编制政策与程序的统一。所属企业在集团下发年度预算政策的基础上,以投资、销售为起点,按照投资及资本性预算,经营性预算顺序,遵循阶段性时间及内容要求,完成预算编制、上报及审批等工作,做到集团预算工作一盘棋。
4、加大预算执行阶段监督力度。建立了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对于季度主要指标变动幅度达到30%以上的企业,进行差异分析,其中影响预算目标完成的负向变动,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并由专业预算职能部门实施专业化跟踪管理。
5、加大年度预算指标考核力度。集团目前的预算考核包括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以及否定指标。全面考核经营者的经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促使企业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4.3 财务队伍建设
1、建立财务人员管理信息平台
通过对集团1900名财务人员信息采集,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平台,针对财务人员数量多、年龄偏大、中高级人才匮乏、横向交流少等特点,全面制定财务队伍建设方案,促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集团不断致力于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以推进集团发展。目前,制订对各层级财务人员培养计划。例如每年对选拨的40名中青年财务骨干进行为期1个月的封闭式培训,通过采取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实地考察以及论文答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集团意识、财务专业、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人才培养计划大大提升了财务人员的集团意识,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壮大了集团财务骨干队伍力量,为储备后续财务经理人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大总会委派和岗位轮换力度
集团财务人员接受集团财务垂直管理及企业行政管理。实行所属企业总会委派制,同时强化企业岗位间、企业间、板块间、集团总部与企业间的岗位轮换,目的是在流动中发现锻炼人才,同时对关键岗位风险控制。
4、组建专业小组发挥团队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各级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营造不断学习的环境,集团组建多个课题研究小组。增强了财务人员横向沟通与交流,为提高业务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搭建了平台。
4.4 财务信息系统集成
集团财务信息系统集成是按照“一级报表中心,二级账务中心,三级业务中心”的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标准化、一体化”。“标准化”就是确保全集团同一经济事项采用同一计量标准, “一体化”就是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集中管理。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全面预算、财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
综上所述,A集团在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模式下,通过实施集约化财务管控,实现财务资源的集中、集约和调控,发挥了规模效益,从而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使得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5 完善A集团集约化财务管控模式的几点建议
为实现A集团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结合集团集约化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5.1 全面升级资金管理平台
由于结算中心的功能定位,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监管要求以及无法实现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根据集团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资产证券化及资源集约化进程的总体要求,为寻求新的资金融资渠道及模式,提高融资能力,建议设立财务公司,全面升级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合并报表范围内成员单位的账户资金“全流通”;实现全局角度监控集团各成员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另外,财务公司还可以适当运用同业拆借、发行债券、提供担保等多种方式为集团从外部融资,满足资金管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5.2 建立差异化薪酬体系
集团虽已建立经营者考核薪酬体系,但由于企业运行机制差异较大,未能实现针对性考核体系。建议深化薪酬考核机制,根据各企业板块特点。在现有考核基础上,实施各板块、各企业分类化考核,使考核贴近企业和市场实际,更加突出导向作用。例如上市公司引入市值管理指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
5.3 充分发挥派出董监事的财务监督作用
派出董监事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安排,派出董监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主体作用。建议集团明确派出董监事职责。设立责任董事,坚持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持续跟踪评估控,确保集团履职行权不缺位,最终积极、主动地引导和推动控、参股机构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5.4 培养中高级财务经理人队伍
1、建立总会计师考核机制
建议集团建立企业总会计师的考核机制,采用年度与任期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既要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资产状况等量化指标进行评价,还应对体现总会计师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风格等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总会计师通过述职对履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由集团组成专家组进行综合评审,并与薪酬体系挂钩,规范总会计师队伍的聘用和管理。
2、举办专题讲座及论坛,创建交流平台
集团应协同各专业机构定期举办讲座,学习前沿的财务知识,并组织举办财务论坛,讨论当前难点、热点问题,让全集团财务人员一起分享学习成果与体会,增强财务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高级财务经理人共同进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5 分步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根据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一步推进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2011年集团已完成上市公司内控建设工作。2012年至2013年,建议集团全面总结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经验,借助中介力量,有效推进总部及所属企业内控工作,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做为内控建设的指导思想,检查梳理企业内控制度及执行状况,围绕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全面搭建适合A集团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集约化财务管控的正常运转。
6 结论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集团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集中管理,尤其是财务的集中管理。通过全面阐述集约化财务管控的建设及建议,旨在说明集约化财务管控是A集团战略管控的重要手段,对大中型企业集团具有参考意义。立足于集约化财务管控,是企业集团奋起直追的突破口,可以更好地控制企业风险,全面提升企业集团价值创造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流程重组,广泛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充分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回顾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中信息化对财务职能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财务职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影响使财务人员开始主动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总体来讲,整个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小型数据库、电子表格基础应用到专业财务软件提高核算效率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属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财务部门职能主要以核算为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也越来越复杂,手工财务核算无法满足瞬息万变市场环境下对信息提供的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开始在企业管理中逐步应用,如:80年代计算机开始在企业中普及,小型数据库用于企业的数据管理,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逐步成为日常管理工具。在这种背景下,财务人员开始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财务核算问题,如:用小型数据库和计算机程序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处理,用电子表格对总账、报表进行汇总集成处理等,这些自发的行为是财务人员主动提高工作效率的表现,但这些行为只是针对核算工作的某个方面的改进,而没有系统解决财务核算信息化问题。同时,这种探索由于没有制度基础导致无法全面推广,但同时反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面对财务核算信息化的巨大需求,中国本土软件公司开始参与到财务软件的开发中,逐步出现了以用友、金蝶、新中大和速达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专业财务软件公司,这些公司开发的通用财务软件经过发展基本解决了日常核算问题,这些财务软件根据中国财务人员的历史工作习惯提供了友好的会计凭证输入界面,通过以数据库为基础对科目的设置、财务报表取数逻辑的定义,实现了会计凭证信息直接生成账务信息和报表信息,从而解决了手工登记账簿、出具报表的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明显提高了核算效率,同时一些软件也提供基本报表分析功能和自定义报表模块,也部分支持了企业财务分析。在专业财务软件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违反会计法、财务制度的情况,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财政部于1994年7月1日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对规范、推广会计核算信息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应该说在这一阶段中信息化满足了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的主要职能的需要,同时也为财务分析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第二阶段:专业财务软件逐步向ERP软件过渡推动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中,中国企业信息化从办公自动化转向企业经营管理,从国外公司ORACLE、SAP、QAD等引入中国的管理软件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中国,从MRP、MRPⅡ到ERP,都在不同程度影响中国企业的运营管理。不管是MRP还是ERP都是将企业各个职能体系的管理行为通过信息化手段集成在一起,信息充分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在整个企业价值链中不论是技术、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都会通过标准化信息在业务流程中与财务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不能再像第一阶段中仅仅发挥核算职能,只是通过自身信息的输入输出,而在ERP软件中体现财务价值除了核算职能外,更多表现为财务的控制职能,如成本控制、资金控制、结算控制、预算控制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理会计。但ERP软件刚刚引入中国时,由于中外财务准则不一致,使得其必须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开发,从而使不少企业暂时放弃了ERP软件的财务模块,同时ERP软件的界面与传统中国核算记账的模式差别较大也导致财务人员不习惯,这样就出现这样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象: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ERP+财务软件,其中不乏明星企业,如:海尔是SAP R3+用友U8财务软件、宇通客车是QAD MRPⅡ+新中大财务软件。ERP+财务软件的模式实际是财务核算职能长期占据中国企业财务职能的一种体现,但是这种模式很快便显示出明显的问题,如:财务在整个管理体系成为一个孤岛,其他职能体系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仍然与财务软件阶段没有太大变化,反而ERP中财务的控制职能没有使用导致系统集成的硬伤,财务人员从ERP中获取数据再通过手工处理导入财务软件中,管理数据依然无法实时集成,财务的工作效率没有明显改善。在这个时期,中国企业对财务不在仅仅满足在企业中发挥其核算职能,明确要求财务进行转型,由核算型财务转变为管理型财务,但财务部门一方面已经习惯于把自己定位成核算型财务,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很好的管理会计工具帮助财务部门转型,导致财务人员在这一阶段中转型时间较长。
在这一阶段中国市场经济开始逐步成熟,大部分行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明显,企业发现粗放型管理模式下的各种内部流程无法适应市场竞争,为了上ERP而上ERP导致“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现象的出现,使企业深刻认识到ERP的价值不在软件而在于内嵌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ERP中的管理会计模块是其中重要的管理工具。国外软件公司根据中国财务制度对其ERP产品中的财务模块进行调整,通过了中国财政部的审核,使ERP软件中管理会计应用得以有了推广的基础,同时在应用中财务部门也充分感受到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如:由于采购、仓储、制造和财务的集成使财务月结的速度大大提高,物料信息实时与财务集成使企业及时掌握库存资金占用等等,但更重要的是ERP中的管理会计工具,如:标准成本、预算控制、信用控制、获利分析等开始引导财务人员用于日常工作,财务控制职能逐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推动了财务职能的发展,财务工作的重点逐步由核算转向管理和控制。
3 第三阶段:多种专业管理软件和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财务主动参与流程管理、提供深度决策支持
从21世纪初到现在是第三阶段。在这几年中,随着管理的进一步细化,出现了各种专业管理软件,如:CRM(客户关系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同时各种信息技术如:网络、短信、移动终端等的全面普及,另外新的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工具开始应用,如:Protal(门户)、BI(商业智能)等。
中国企业财务部门在这一阶段遇到了管理的瓶颈,一方面强调管理型财务导致一些企业将管理会计职能从整体财务组织中独立出来,如:成立了财务管理部等,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增加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但是另一方面财务的基础核算人员随着业务的发展也在迅速增加,如何来平衡核算与管理的发展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面对问题,一些善于思考和学习的财务人员开始寻找解决进一步提升效率的思路和工具,他们主动分析后发现影响财务核算效率的主要问题是外部业务流程与财务内部流程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部分仍然通过手工完成,这样导致财务无法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同时这些信息传递几乎都可以标准化,如:费用报销、付款等;通过OA系统等流程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把整个流程连在一起,这样在规范整体流程的基础上,业务通过OA系统提交标带有准化表单的电子化流程、根据企业授权进行流程审批、财务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后通过与ERP系统集成自动完成财务记账,如涉及付款则可以通过与网上银行自动将款项付出,为了提高服务满意度还可以同时以短信的方式通知收款人。先是一些IT公司如:神州数码,还有如:宇通客车等企业的财务人员运用信息化工具主动参与流程管理,迅速提升了财务组织的工作效率。
在这个阶段中,一些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工具也开始影响中国企业,如: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由于财务作为主要的信息提供部门,所以开始直接参与这些工具的应用。在企业组织中,财务作为关键信息的掌握者和主要业务流程的控制者,能够相对独立公允的向企业管理层提供企业整体和各部门的KPI(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运用BI工具对各种管理软件中的数据进行抽取、集成和分析,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深入的决策支持信息。
上面论述了中国企业信息化与财务职能相互影响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客观存在,导致出现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和财务职能发展状态三个阶段共存的现象,其中大部分企业还处在第一、二阶段,第三阶段中的企业还只是少数优秀企业,但我们相信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和财务职能的相互推动会使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清亮.集团型企业财务职能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2005,(8).
当前国内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业务内容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数量悬殊,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务管理设备、理念和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有一定差异,财务实践形式多样化,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形成较大差距。因此,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财务
(一)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一般指以农业经营为主,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济单位。从狭义上来看,它指的是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营生产单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越来越多地和相关联机构、部门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延伸至产前环节与产后环节,催生一大批一体化、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为农业服务等方面的企业,均应被列入农业企业的范围内。所以,农业企业指的是在一定场所,集合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天然纤维、食物等内的动植物产品与相关服务;在承担风险与利润动机的条件下,采取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农业经济单位。本文采取这种农业企业的广义定义。
(二)农业企业财务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农业细分领域彼此借力的影响,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现状导致农业企业繁多的财务会计内容。相应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需要单独核算相关细分领域的成本费用与多种类型的非生产性开支。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采取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适应统一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企业急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人工智能科技进行财务会计操作,进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二、人工智能与农业企业财务的融合
(一)人工智能
1955年认知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设想是关于“制造智能机器的工程与科学”。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指的是让机器像人类那样思考与行动,进行深度学习与自我学习,理论上能够对人类思维进行模仿,得出相应结论与拥有智慧。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构建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推广示范智能牧场、智能化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农场、智能渔场、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智能意味着,计算机能够加工、采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与现有阅历,获得问题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指的是,人们将特定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经由学习和运用有关应用程序,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涵盖控制论、管理学、信息学、逻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后、产中与产前阶段实施全产业链监控,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高产化、高效化、集约、优质化、安全化、生态化等,助力企业实现可续发展的目标。
(二)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优势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能对财务管理的推动和改善,打造智能财务。智能财务要求智能化技术、设备覆盖企业的财务流程,它包括三大层面:首先是以财务与业务融合而成的智能化财务共享平台,它也是智能财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它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再次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财务平台,能够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促进业财有效融合。土地及针对性的劳动工具、资金、劳动力等基础资源,是农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生产资料。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这些资源的变动体现出鲜明的季节性、地域性,这也是影响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和周期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日益密切,赋能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农业财务会计业务,积极助力农业企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放大企业财务科核算的工作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农业企业的业务财务融合趋势持续加速。此处的智能主要是指人造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基于现代财务管理丰富、工具和理论,利用人类财务专家和人工智能机器(基于人造的认知智能与感知智能)组成更强大的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在双边动态开展复杂的农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延伸、扩大与部分代替人类财务专家的各种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开展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战略、管理活动。第二,推进实施监督审计。它借助各种人工智能会计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进而深度挖掘农业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背后的经营管理状况;持续改进财务分析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升其对业务工作的改进与落实。与此同时,它可以发现与反馈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从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的视角设计出更优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筹集分配、投资盈利水平等信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助力未来发展规划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科学性。第三,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构建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要合理打造农业企业的人工智能财务体系,综合多种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经营分析、财务决策、会计报表分析与预算管理等等多种功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处理农村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助力管理、决策、财会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双汇集团财务系统的财务机器人流程中用到的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电脑模拟技术,在财务会计活动中通过模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结合机器人的自动化流程开展财务,多技术融合的优势,成本控制的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强都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才能逐步构建起来,有效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不少农业企业纷纷利用芸豆会计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其智能化、全自动的财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图像识别技术使传统的人工财务记账转变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处理财务信息,形成了更加标准化、更智能化的记账理财记账流程。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将服务于当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当作重中之重,为大量农业小微企业、财务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财税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强化其管理会计职能。
三、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主要渠道
如今一些农业企业主不懂得借贷记账法和财务会计业务,又面临着压缩劳动力成本和企业开支的压力。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它们邀请各类专业做账企业采取各种技术性财务软件,通过扫描各类原始凭证,使其自动生成政府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在剖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审计漏洞,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会计计量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以会计信息相关性为基础人工智能促进业务财务的有效融合,从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更大的公允价值,切实增强会计信息领域的相关性。
(一)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涵盖大量的网络神经,是传递财务信息的关键途径,它能够精准而快速地传递财务信息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有BP、ART、RBF、HOP等多种网络,采取类型众多的处理单元,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相关机理和操作进行模拟,依据差异化的联结方式组合而成相应的网络。它通过学习知识库、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修改推理机的,帮助人类扩展对各种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智能化控制。这些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网络神经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为数众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各个板块的要求提升财务信息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交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处理,完成后分类整合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并返回原处。如今它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财务管理系统综合BP、ART、RBF、HOP多种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财务系统,侧重于函数逼近、分类、预测和优化等诸多领域。该公司以期进行纳税评估、战略财务管理、风投项目评价等多个领域。ART网络重点用在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数据质量控制、深度挖掘隐蔽性强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财务危机报警与财务诊断等多个领域。RBF网络聚焦该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与相应的施工项目造价评估等活动,HOP网络则被广泛运用到该企业的工程技术领域中。
(二)财务管理专家系统
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的字面意思而言,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专家级别的专业化学习、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智能程序系统,可以借助人类专家的问题解决方案、各种理论、经验、方法和知识,化解财务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财务管理专家系统能够依托计算机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获取大力的专家知识,且永久保留专家知识、易于复制和快速转换,其分析判断能力不会受到环境的较大影响。与人类专家相比,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能够在很大程度代替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今用友、友强等不少财务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开发出基于云存储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专家系统,农业企业能够通过租借的方式获得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作为一家著名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如今已经成长为以种业、饲料为主体业务,以植物保护、动物保健、生物饲料、种猪、疫苗为辅的农业大型知识企业。它采取友强财务公司开发设计的财务管理专家吸引,以有效化解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合理而科学借助该专家系统化解这些难题。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复杂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转化,使它们成为一个个易于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这些子问题,再经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和优化,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金三”系统,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善财务指标分析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它能够从农业企业的海量申报数据中比较和获取非正常的各种财务指标,强化国家对农业企业的财务监管。审计专家、金融实务人才、财务分析师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积累了珍贵的、不成文的经验与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通过相应手段,被保存和累积到专家系统知识库中,以有效发挥专家专业的知识技能优势,更有效地提升农业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智能识别提高全样本审计效能
农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海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它可以规避传统抽检的舞弊风险、审计面不够宽泛、重大人为失误、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德勤会计公司为世界上不少农业企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样本审计服务,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业务风险得以降低,记录追踪准确而全面。农业企业的合规审计业务得以实现“全查”,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完成各个任务的相应步骤,能够当作审计证据并满足合规要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财务会计软件具备较强的光学扫描、自然语言处理等性能,能够从农业企业数量庞大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关键的审计内容,自动做好财务会计的审计归纳。它可以化解人工难以准确快速提取样本关键性材料的问题,对传统审计流程进行优化、劳动力得以从繁重的脑力中解脱出来。同时,财务信息采集和审计内容提取的精度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四)各层财务人员积极适应
整体来看,财务会计队伍的角色要持续转型,发挥“军师”、“参谋”的决策支持功能。要以引入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为支撑,顺应管理会计领域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财会系统的深层次变革,适应智能财务的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企业财务会计队伍中的基层、中级、高级会计人员面对人工智能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的形势,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基础会计人员要做好报销、传输、整理、制单等重复性、简单化的财务工作。要掌握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财务会计知识,实现自身专业、职业的不断发展,成长为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其次,中层财务工作者要做好企业报表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加工、成本管控等,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的思维,从之前的财务思维过渡到决策助力和管理会计层面,持续放大财务会计管理的眼界和格局,强化相关经济业务的管理与预测,协助处理公司风险处理和公司战略,促进企业的平稳尽快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处理简单化、重复性强的业务工作,并以此进行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研读,实时跟踪财务信息,并做出有效判断,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再次,高级财务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企业的资金调度、资本构成决策、投融资成本使用与风险、业务风险分析等;要保持对经济环境、政策、市场等的敏感。不断熟悉所在企业的具体业务模式,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制定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以财务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助力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关联方采访、利润最大化等多个目标。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益提高。各级会计人员要持续丰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深入动态挖掘财务会计信息,促进多种数据源的有效聚合,洞悉企业发展变化的态势。通过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共享中心,形成更加规范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报告。以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推动业财融合、全面审计监督,促使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活动精细化程度提高。农业企业要持续发挥人工智能科技“军师”和“参谋”功能,推动企业正确决策、精细化管理、战略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Z].2017-7-8.
[2]王京京,马雄风,李丽霞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展望,2018,14(04):58-60+81.
[3]李嘉欢.人工智能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产业布局,逐步构建出细分性质明显的产业格局。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的快速构建和完善,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虚拟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基础条件,满足了现代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要求。它所提供的优势主要是针对会计系统、业务管理系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有机融合,为会计核算业务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驱动力,实现实时性的动态核算,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会计行业提供了解决瓶颈的方案。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宏观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价值的需求。“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特征,社会经济发展驱动要素发生了本质转变,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必然面临着自身管理难度提升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削弱,在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下,开发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身就是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提升。显而易见的是,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快”,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对信息筛选、处理、归纳和应用的速度也在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是企业与市场在发展速度层面是否同步的“晴雨表”——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一旦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或者说宏观经济调控速度,那么必然会降低市场覆盖率和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既可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第二,企业管理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依赖。相对宏观经济而言,企业管理属于“微观”角度,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更强调其功能性,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会计核算方面的瓶颈和障碍。目前来说,包括我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经济体在内,都已经存在强烈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意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也不断引入,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生产中的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从而更好地制订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相应地,如果存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门”失灵,这是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了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
(二)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分析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包括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性价比”的问题,它的构建依据并非单纯地会计核算功能实现,一方面要优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减少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及相关信息的流程,降低会计核算信息流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必须满足与企业相适应的环境特征和企业结构。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组织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现状分析,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办公自动化为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企事业单位就普遍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其特征包括了无纸办公、局域网、邮箱系统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逐渐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这从侧面上推动了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进步。也就是收,会计核算智能化的需求来源于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易事项的“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各种交易,不仅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在记录经济交易事项及经济信息的方面,也有纸质凭证转化为电子凭证,很显然,这样的凭证体系出现之后是无法通过传统财务手段进行解决的。因而,企业网络实时管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强烈,自动采集会计核算数据源也具备了相应条件——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化,以适应会计核算核心业务的需要,而计算机程序在实现计量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构建了会计核算智能化平台。鉴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早于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现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财务部门在各项业务上的高度协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类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也包括在内,在出现经济业务变动的时候,会计核算工作可以直接从集成信息平台中获得数据,不仅提升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精确度和真实性。
二、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因此企业内外部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朝向资源和市场最优化的状态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的传统管理模式下,会计核算的职能主要是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账簿登记、材料汇编等。从技术手段上说,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然而财务部门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也是基于需求产生的,因此会计核算业务信息化的改革重点并不在于“功能”,而是在于“信息协同”,这一方面体现不足也是导致我国会计核算智能化出现问题的主因。
三、会计核算智能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单纯地从技术方面来说,会计核算智能化的
有效途径包括三个方面子系统开发,分别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终端服务系统——其中,前两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主要内容,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的需要展开。
(一)数据采集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在数据采集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基于企业管理下内外部业务事件所产生的数据存在失真特点,尤其是各部门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数据水分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同时也不能完全规避一些人为操作失误。会计核算智能化是建立在终端数据收集“源头”之上的,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数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依赖人工,利用扫描设备可以直接从条形码、二维码等途径获得数据。而这些数据进入财务数据库以后,也就形成了第一手资源,避免了中间数据传输误差和篡改可能性。
(二)数据处理系统
“智能化”作用判断的标准,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是数据处理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利用云技术可以实现各类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人工智能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奠定了功能基础,包括规则集合、数据库、推理程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学习能力”,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处理结论。此外,数据采集系统还进一步扩大了会计核算业务范围,包括来自于同行业的信息、国家政策信息、市场预测信息等,都可以基于“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市场决策。
(三)终端服务系统
终端服务系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前置机”部分,它主要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实现会计核算人员和系统之间的“人机对话”,在限定权限和规则的基础上,帮助财务部门实现会计信息的正确演绎和推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纯地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并不现实,绝大多数会计软件系统依然主要发挥的是数据、凭证和信息入口功能。针对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实践应该从软件功能扩展方面入手,一方面,扩展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在开发过程中预留丰富的接口机制,在后期实现多种功能的介入。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会计规则,在经济数据先对较少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智能化”的优势,并结合人工操作模式进行验证,如自动汇总、风险预警等,在不断增量的过程中将人工判断转化为系统智能判断.
参考文献:
[1]周峤君.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4,08:199+204.
【关键词】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工作思考
会计核算是各行各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各行各业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各行各业的决策运营和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会计核算工作提起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更为高效的会计核算方法,以使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决策层的运营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有效、可靠的财务信息参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信息化会计核算、相关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财会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财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核算的精确率和效率,还影响着企业对各种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所以,在企业决策运营、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首先应在招纳人才方面着手,应选用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职业素养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在原有会计人员方面,应加强其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会计核算相关知识讲座,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专业水平考核,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整体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总体结构中,财务部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部门,而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所在,其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应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以足够的重视,并健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制度。可通过岗位责任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约束,严格要求其进行标准、规范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可建立合理的薪酬奖励制度,以职位奖励与物质奖励等方法来促进会计人员积极工作,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另外,企业还应对会计人员核算信息依据的规范性与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范的票据,严格查清其来龙去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三、加强企业监管力度
在企业发展中,仅凭财务部自身的管理力度,将难以提高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因此,应加强企业内外部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力度。在企业整体结构中,各个部门工作的核心均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应加强联系,并进行协同合作与良性竞争。通过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才可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促使企业财务部会计核算工作公开、透明化,从而使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更为真实、有效,为企业运营决策提高更精准的参考。另外,还应通过外部力量达到监管目的,从而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向规范化转变。在我国,社会监督与国家监督是典型且有效的外部监督形式,在企业中也可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账簿体系,从而及时发现不规范、不合理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同时企业外部监管人员还应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指导力度进行加强,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四、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智能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各行各业均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促使企业高效、快速发展。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企业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智能化的会计核算模式,以使会计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设备的辅助进行高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不仅能够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提升其核算速度和核算准确率,确保企业运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会计核算模式后,还可促使企业全面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使企业快速走向国际发展舞台。
五、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单靠企业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需要加强企业所有职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工作,以减少触犯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其中,尤其应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核算工作规范化进行,确保财务票据报销与获得的过程合法性和规范性,以避免因不合法事件的出现而导致企业形象降低。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意识,明确分清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之间的关系,理性对待公共财产,从而使企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运营决策与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对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加以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改革陈旧、落后的会计核算模式,创新或引进新型的会计核算模式,不断开发新型的会计核算工作手段和方法,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运营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可靠、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降低企业运营决策和投资风险,从而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使企业走向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作者:冯宏林 单位:江苏省宁通公路江都正谊服务区
参考文献
[1]冯小红.会计集中核算与行政事业审计[J].商业故事.2015(02).
[2]武玉丽.关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5).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实现管理与决策的依据。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在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需要在不断深入,企业对财务管理工具——财务管理系统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谓财务管理系统(简称F-MIS),又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对财务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在内的全过程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子系统交换传递信息,以适应于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1 财务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约70%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信息系统运用电脑处理财务业务,提高了准确性和时效性。现有的系统可以利用对经济数学模型的运算,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模拟经费运行及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优选投资分配决策方案,为财务管理宏观决策服务。电脑利用磁性介质作为数据资料的储存手段,保证了账簿、表格内容的统一,为财务数据资料的加工储存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保证;网络连接使得下级报表可以直接从网上传到上级,避免了中间繁琐手段,也避免了口径、方式、编号等的差异,从而促进了财务正规化建设。财务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单项核算软件,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使得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得到了有效控制;它也不同于部门财务软件,增强了财务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物流过程各种业务的管理。同时,财务管理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际与国内的财务体系不同、财务管理功能不完整、适应网络的经营方式能力弱、安全管理不能令人满意、注重预先给定,忽略随即扩充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2 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增加,会计的规范领域已经超过国界,形成国际化趋势。国际化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大家认可的一致内容,增加信息的国际化可比性。财务会计制度必将与国际接轨,财务管理系统需适应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要求,财务管理系统的国际化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行为空间都不能脱离网络而存在。跨国企业需要实时监控外地各分支机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甚至需要对其数据进行动态汇总分析等等,它使得企业使用的国际财务管理系统不再是某一分公司的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跨国企业各子公司协同使用。因此,国际财务管理系统从设计开发到实际应用都应定位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网络化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实现了实时跟踪性能。即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够立刻反映为经过处理的会计信息,能同步反映企业物流动态,为物流监控提供迅捷及时的信息,同时据以更新自有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互动管理,全面支持电子商务。
跨国企业所要处理的业务纷繁复杂,管理人员所要做出的决策多种多样,海量的业务信息是人工处理所难以胜任的,因此,财务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决策人员有效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
3 健全我国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3.1 投资管理功能
投资是当前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国际化财务管理系统的投资管理应支持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包括从策划到结算的整个投资过程。它应从企业预算管理、拨款申请管理、投资工具管理、自动结算固定资本管理、折旧预测管理这五个方面设计功能模块。完善投资管理功能,使得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整个企业的投资计划和预算,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3.2 企业监控能力
企业监控可以在不断实现内部增长和投资目标的同时来优化股东价值。目前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监控是不完备的,国际化系统应包括决策信息系统,经营策划模块,合并和利润中心会计等功能模块。通过完备企业监控能力,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更好的为财务管理系统满足于国际化发展服务。
3.3 企业理财能力
企业理财是目前财务管理系统不具备的概念,但是它可使企业获得重大的竞争优势,且可通过有效管理短、中、长期付款流来减少经营风险。实际运营中,会大量涉及各种资金作业,如短期为银行账户余额的监控和集中,中期为应收和应付款计划和预测,以及长期对采购和销售业务的观察等,所有这些都强调不同分部信息的集成性。因此,它包括现金管理功能、企业理财管理功能、贷款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增加企业理财功能,可使得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且通过有效管理减少经营风险。通过增加企业理财功能,会使财务管理系统更适合国际化的发展。
3.4 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功能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财务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适应网络化发展的功能应包括远程处理、动态核算、集成化管理、安全机制四个方面。而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系统中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使得决策人员更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那么,财务管理系统的智能功能应包括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以及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三个方面。
4 结语
随着企业新管理时代的来临,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和管理模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使决策者更加方便、迅速地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做出反映,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顺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参考文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23
[中图分类号] F232;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49- 05
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的比赛,让世人再次关注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关于智能的研究由来已久。在业界已有服务提供商宣布提供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Intellig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IAIS),学术界也有很多关于财务智能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小企业业务简单、流程清晰、会计处理简便的特点,提出构建面向小企业的IAIS的结构体系,进而为会计智能化发展提供借鉴。
1.1 人工智能和商业智能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麻省理工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人工智能在专家咨询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数据库智能检索、博奕游戏和决策、自动程序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Gartner Group(1989)提出“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概念,认为商业智能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然后通过发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是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应用在产品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管理、新产品开发推广和异常信息管理等领域。财务会计领域商业智能主要应用于财务分析和预警。
1.2 商业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
在会计工作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重要环节中,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是商业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领域。陈乃激(2007)将遗传算法(GA)引入到财务分析中,研究指出遗传算法在财务分析对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具有优越性。曾月明等(2008)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智能方法对财务报表舞弊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析精度略高于传统Logistic统计方法。叶焕倬等(2013)采用自适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智能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以上研究将商业智能的相关方法引入到财务分析中,在分析基础上做出预测,丰富了财务分析的方法。通过和专家咨询系统相结合成为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相关模块开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依据,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的理论基础。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会计凭证的自动编制。王文莲、刘海颖(2008)指出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实质是将会计职业判断变为计算机智能判断,可以探索通过设置会计业务判断码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刘鹏、王文莲(2009)通过分析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职业判断的节点,对判断进行穷尽,给出判断对应的凭证类型,并设置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判断和关键词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判断自动记账。周元元、贾晓柏提出重塑会计流程,按照生产式系统原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事实库、规则库和推理机搭建动态数据平台,通过“事件驱动”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以上研究分析企业经济及会计业务特征,设置关键字或判断码,让计算机智能判断代替会计职业判断,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智能化。这些研究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商提供了借鉴,目前会计信息系统部分业务核算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商业智能对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多,多数研究如何应用商业智能优化会计信息系统。彭江平(2005)提出财务智能的概念,探索建立财务智能分析模型。吴胜、张智光(2007)对比了应用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软件,指出在未来智能财务软件的开发中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别融合使用。曾繁荣、张琦(2011)提出结合XBRL和商业智能进行会计监管、整合会计数据。韩向东(2015)指出商业智能的功能特点吻合管理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认为应该构建基于商业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表明商业智能对AIS的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种探索为开展IAIS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