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9:01: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医药大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总体评价呈满意状态,尤其在授课条理性、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多媒体应用等三项评价较高,但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习等三个环节评价相对较低,均间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仅偏向于满意。从专业角度看,虽然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自主学体评价较低,但体育教育专业对自主学习、康复治疗专业对案例分析和自主学习公选班学生对实验操作评价均为满意,通过访谈发现,作为必修课的体育教育和康复治疗专业在自主学习和案例分析方面因为要求更高、同时在课时与教学设计之间协调得更好,而公选班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则更低;此外,体育教育学生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针灸推拿学生对教学内容针对性、公选班学生对课程教学进度的评价均仅为偏向于满意,通过访谈发现,体育教学专业因为知识结构不同对教师重点难点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灸推拿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针对中医药(尤其是针灸)的内容偏少,公选班学生则认为课时较少、课程进度安排应该更斟酌。详见表4。
1.3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呈满意状态,其中对综合能力提高、专业发展帮助和运动医学知识掌握等三方面的评价较高。但从专业角度看,体育教育学生对学习方法促进、针灸推拿学生对专业发展帮助、公选班学生对运动医学知识掌握的评价相对较低。通过访谈发现,体育教学学生认为运动医学和其他专业课相比相对特殊、且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有所欠缺,针灸推拿学生认为因为中医药和针灸的相关内容相对较少而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和预期相比还有差距,而公选班学生则认为由于课时偏少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详见表5。
2对策与建议
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又对运动医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医学作为中医院校本科专业中开设较晚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各环节都有待加强。为保证并提高运动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运动医学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状况对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已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实践所公认[3]。鉴于运动医学具有体育学和医学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国运动医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应该具有中医特色等客观情况[4],运动医学教学团队和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科学的综合的考虑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和交叉专业等因素。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较为合理,但专业结构和交叉专业融合并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措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平台,课程与学科建设的重点应该以教师发展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人才引进、继续教育、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运动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弥补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师资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注重中医和西医、体育和医学的交叉融合。
本篇文章由安徽工业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在中英文摘要的处理上,既说明了该篇硕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又对该研究方向的前景进行展望。具体如下: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综述了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其次,按照系统论的思想确定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它们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人的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最后,针对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给出了信息系统风险评价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风险因素与开发效果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风险因素对信息系统开发效果的影响的显著性进行排序。此研究有利于对那些影响程度显著的风险因素进行事前控制,或者根据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情况来预测信息系统的开发效果。
The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pres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t also summarizes the theory underpinning SEM. Secondly,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s the risk factors and classifies them as “huma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fa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sources” of the various factors.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e paper outlines the risk evaluation process d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s SEM to 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risk evaluation (SEM) model. The SEM model can analyze the causality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purpose of information system. It can also put in sequence the priority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dvance control of those risk factors which could have major impacts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or to predict its outcome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such information. 【论文平台网提供】
中医药博士都研究什么?研究中药有效成分?还是专门研究中医经典?还是立足于临床以后成为名中医?昨日上午,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大会上,百余位来自全国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和博士生聚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展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PK结果,专家组评出80多篇优秀论文获得全国优秀。
中医药的博士生研究成果频出,比如,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中医经典方的现代解读,针灸手法在镇痛中的应用等,传承了中医药,更用现代方法引领中医药的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方剑乔说,中医博士以后不光是要成为名中医,还会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浙江中医药大学现有一级学科中医学和中药学博士点,二级学科也有15个博士点,每年招收50多名博士研究生,他们成为中医院临床骨干、中药研究院和高校的科研人员。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金聪伟
医集研究
(5)论述《本草纲目》对中医妇科的贡献 游卉 尤昭玲
基础研究
(7)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肝损害及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研究 徐欣萍 安博 邹军 啜佳然 朱玉群 徐有青
(11)薄芝糖肽抑制大鼠实验性癫痫发作及其机制研究 梁晓玲 史宝龙
药物研究
(13)舒筋活血分散片溶出度的研究 李燕 杨文科
(15)麻仁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测定方法的研究 赵彩霞 闫辉
无
(17)《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影响因子年报 无
临床研究
(18)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李峻 肖祥胜
(20)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5例临床观察 黎汉文 杜嫦燕
(23)中医手法结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张凯
(25)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张晓东 顾群浩 朱晓明 陈徽 罗振凌 冯寿全
(27)320排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陈永汉 李宗豪 张刚 田耀辉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0668
国内刊号:51-1501/R
邮发代号:62-6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语
种:
开
本:
国际刊号:1007-3213
国内刊号:44-1425/R
邮发代号:46-27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二、中医药院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分析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以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为基础,没有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研究解决医学引发的重大现实问题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医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与社会价值层面引发一系列争论,而这些超越技术本身的问题要通过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给出合理判断。对于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医而言,需要用包括人文社科在内的多种方式对中医进行解读,让公众了解中医知识,相信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理念。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具有良好的基础。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资源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阵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新时期勇担责任和使命,取得长足进步。中医药院校基本形成了全面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社科学科体系。医药院校人文社科发展受到关注。在国家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医药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也受到了关注。教育部主导成立了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会,定期举办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
三、中医药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任务和思路
《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规定:“独立的中医学院校或在综合性大学以及医科大学中设置的中医学院(系),必须得到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应该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中医药院校发展人文社科的基本任务可以定位为三个层面,并逐步向最好层面努力:一是在最低层面上,使人文社科不拖和少拖学校发展布局和发展速度的后腿;二是在居中的层面上,使人文社科达到与学校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水平;三是在较高的层面上,使人文社科能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作出更多贡献。在学科布局上,要通过建立人文社科来扩大学科覆盖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加快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的转变和提升。在学科水平上,人文社科应有与学校其他学科相当的学术水准,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和发展空间,使人文社科的地位由辅向基础性转变,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文品位。在社会地位和影响上,提升中医药院校在高教领域的地位和发言权,争取在人文社科主流学术圈中的话语权。在学术功能上,人文社科教师要走出单纯讲授公共课的区域,开展专业性的学术研究,争取在国内外所在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中医药院校发展人文社科的基本思路是入主流、倡交叉、创特色。“入主流”就是要把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专业的人文社科来加以建设,以达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定水平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够参与主流对话,参与学科中重大问题的研讨。“倡交叉”就是这些学科的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中去,在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医学之间寻求新的生长点和交叉点,达到良性的互动和互渗,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内生性学科,成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创特色”就是要走特色之路,“特色”可以在与医学的交叉中产生,也可以在对某些新的研究领域或者分支学科开发中产生。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11-232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提高其治疗水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COPD属于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范畴,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认识。现就近几年COPD的中医证候与证型研究作一综述。
1 分 型
焦扬等[1]认为COPD可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表寒肺热、痰热蕴肺、痰湿阻肺、水凌心肺、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肺阴虚、肾阴虚、血瘀证12个证型。喻清和等[2]认为本病急性期痰热蕴肺、肺肾两虚型多见。缓解期肺脾两虚型为多见,另外还有气虚痰瘀型、肺郁痰瘀、脾肾阳虚型。陈瑾等[3]认为本病稳定期分为肺气虚和脾阳虚、肾阳虚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李刚等[4]认为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与瘀血,分证论治分为三大类,痰(痰热郁肺、寒痰留肺、痰瘀互结、痰湿蕴肺)、瘀(痰瘀互结)、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刘书政[5]将其分为5个类型,实证肺风喘证、肺咳喘证,虚证肺肾气虚证,虚实夹杂的肺虚风热证、肺虚痰热证。付林安[6]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端。实是邪气实(外邪与痰浊),分为风寒郁闭、外寒内热、外寒内饮、湿热痰郁、痰浊壅肺、痰饮凌肺。虚是正气虚,分为肺脾气虚、肺阴不足、肺肾气虚、肾阳衰微。
2 证型分布规律
中医证型多为复合型,各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气阴两虚、痰热瘀肺证,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其分布规律体现了“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7]。本病并发肺心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痰浊蕴肺证偏于轻度,痰热壅肺及气阴两虚证偏于中度,阳虚水泛证偏于重度,痰热、痰浊至气阴两虚及阳虚水泛疾病逐渐加重[8]。急性期痰热蕴肺,肺肾两虚型多见,缓解期肺脾两虚型为多见[2]。急性加重期证型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水凌心肺证;同时合并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等虚证。缓解期虚证的发生频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实证为: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肺、脾、肾三脏气虚及阳虚为主,阴虚者相对较少[9]。
3 证型与生存质量
COPD患者生存质量测量总评分很低,各维度受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物质维度。瘀血证、痰气互结、寒饮停肺、痰热雍肺、气阴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各证候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损害,血瘀证的生存质量总分最低[10]。
4 证型的现代化研究
COPD从肺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肺脾肾俱虚,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者及发展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者比例增加;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升高;肺通气功能下降,RV/TLC升高,呼吸衰竭发生率升高,PaO2下降,PaCO2升高,肺肾两虚、肺脾肾俱虚型间差异不显著,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11]。呼吸肌力和驱动指标比较,COPD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大部分Pm ip、PmEp和P0.1等指标均
明显低于正常人。各中医证型患者常有肺通气、灌注血流和呼吸肌力、驱动指标减退表现,特别是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肺气虚证损害较轻[3]。FEV1/FVC与气虚、肾阳虚、肺气虚相关;气虚和HA、血瘀与LN、痰阻与TNF均有一定相关性;气虚、血瘀、痰阻与生活质量四项指标均相关;中医各证候之间相关。治疗前后FEV1/FVC,FEV1/ FEV1Pre与TNF- a、IL-1,IL-8相关;HA与LN、PCIII相关[12]。无气虚组CODP患者肺功能优于气虚组,气虚组细分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及肺脾肾虚四型间肺功能分布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检测提示稳定期气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比无气虚患者更低下[13]。COPD肺气虚痰浊型和肺气虚痰热型VC、MVV、RV/TL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痰浊型通气量显著低于痰热型,通气障碍更明显。肺气虚组和脾气虚组患者FVC、FEV1、FEV1/FVC、MVV均明显下降,脾气虚组下降更明显。痰热壅肺型与WBC总数正相关,与RDW负相关;阳虚水泛型与Hb正相关,与MEF75、PEF、MCH负相关;脾虚型与MEF25、NMO负相关;肾虚型与RDW正相关,与K+浓度负相关。虚寒型、痰湿型COP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健康人差异无显著性,虚热型患者显著升高。肺虚组与肺虚夹实证组外周血OKT3、OKT4和OKT4/OKT8比值小于肺实证组,OKT8无明显差异,肺气虚组患者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OKT4/OKT8的比值低于肺实证组,OKT8显著高于肺实证组。肺气虚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肺气虚组局部
OKT8与AM内CAMP、CGMP增加有关[14]。
5 总 结
近年来对COPD中医辨证论治及与现代化指标的关系研究众多,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证型概念、内涵、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证型诊断的标准不统一;中医病机、证型与西医学理化检查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临床与实验相脱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地制定辨证论治的量化标准,规范实验研究,有效指导临床是我们目前应积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焦扬,傅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及证候调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7):497.
[2] 喻清和,邱志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治疗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90.
[3] 陈瑾.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有关指标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7.
[4] 张伟,李刚,张心月,等.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信息,2006,23(5):6.
[5] 刘书政.COPD分型辨证施治[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F003.
[6] 付林安,付涛,魏海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辨证分型治疗[J].河北中医,2005,27(10):745.
[7] 胡旭贞.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C].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6.
[8] 李淑芳,熊旭东.COPD并发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的对应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8:55.[9] 傅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学探讨[C].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5.
[10] 余学庆,李建生,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9.
[11] 刘丽.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与相关现代医学指标关系的研究[C].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7.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334
国内刊号:31-1276/R
邮发代号:4-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一、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背景
1.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需要。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虽然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一直被排斥在世界主流医学之外。中医药海外发展和文化传播面临许多困难,既有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有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逻辑学、养生学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医学科包含了与其内容相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中医文献的翻译难度更大。就中医药文化的输出而言,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对其国际传播至关重要。
2.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国内中医英译主要由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中医医生或中医类教师构成,英语教师有较好的语言文化背景,但缺乏临床经验。中医医生和教师且有一定英语交流技能但缺乏翻译技巧和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主席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列为重要项目加以推介。如何顺应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潮流是每个中医研究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个任务完全依赖英语教师,很明显满足不了实际交际的需要。而缺乏翻译和语言学知识的中医医生也无法翻译大量的教科书和中医文献。但是专门从事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且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凤毛麟角。
目前,仅有一部分的中医院校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而招收中医英语翻译与教学硕士的学校仅有几所院校。甚至很多高等中医院校并没有为研究生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医学生的专业课程任务比较繁重,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以自学的方法完成医学英语的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的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尤其是结构复杂的中医学术论文。这才能为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学术论文打下基础。随着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研究人员开始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中医药相关的英文论文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如果用英文撰写的中医学术论文语法错误百出,不符合科技论文语篇表达习惯,使国外的编辑和读者难以理解,那发表的几率就会减少。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医传播交流。
二、CBI教学理念及主题模式下应用于医学英语课堂
1.大学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事实上,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有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大学英语是医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应用中学阶段的语法知识和规律,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英语技能。顺应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在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符合专业英语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要求,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更紧密。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双语教学已应用于许多医学专业。而学生良好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才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
医学英语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和和语篇分析。尤其是中医英语,它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特有的句法结构和篇章框架,涉及许多玄妙深奥的中医概念和理论。中医院校是中医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但是,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体系不成熟,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还缺乏一整套能反映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医学英语的教材还有待改善,师资队伍也不稳定。
2. CBI教学理念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创新。医学英语教学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有适应其特点的理论指导。从目前中国知网检索医学英语教学的文献来看,应用到医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理念主要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 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依托教学理念。这些研究对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各有千秋。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借鉴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既定的教学程序,很少有突破和创新。在医学英语课堂中,教学的重点一般集中在医学词汇的识别和医学文章的阅读上,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在对新的医学词汇介绍完之后再逐词逐句翻译课文,这样一般来说比较枯燥,难以完成对学生医学文献英语阅读及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CBI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沉浸式“实验班”,是指将语言教学基于某个学科教学或基于某种主题教学来进行,80年代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语言教学,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来增强和发展语言能力。在国内,CBI的应用范围从大学英语过渡到专业英语,以及双语教学。目前,有些医学院校对此已经展开了研究,用其指导医学英语课堂教学。部分中医院校将其运用于双语教学。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临床康复学为例,展开了内容依托式教学视角下中医院校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议教师和学生,参考CBI倡导的教学方法,将秉承学科知识和目标语言学者结合起来。
3. CBI主题模式及其应用。CBI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s)、课程模式(sheltered content courses,或称保护模式)、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笔者重点论述在主题模式下的应用。
CBI主题模式是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与某个主题有关的话题组织的教学活动,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理论性,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愿意用目标语获取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与医学或者中医学相关的内容作为主题,难度或题材可以给学生做测试之后再定。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在确定主题之后,还可以应用PBL教学法选择相关视频或案例导入主题,从而有效开展师生互动。在讨论主题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在学习成果展示时,也能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以作文或是主题陈述来表达,并作为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在这N师生互动的课堂结构中,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得到教师认可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从而激发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
例如关于中医的五行学说(five elements theory),相关的主题有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What’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ive elements?(五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diagnosis?(五行理在诊断方面的应用)、Wha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五行和针灸治疗的关系)等。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用作导入的话题: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elements? 在课件上面可以配以五行及其相互关系的彩色流线图,激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兴趣,为教学进展做铺垫。确定主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五组讨论,每组同学分别负责五行当中的一种,并推选出一名同学做总结,结合教材展开论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从而更有效的分析重点难点。至于五行理论在诊断和临床方面的应用这两个主题,教师可以运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主题陈述。
三、结语
笔者认为,在中医药院校用CBI主题模式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中医和西医的题材都适用,主题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可以灵活选择。所谓教无定法,教师不能僵化的固守教条,遵循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64-265.
[2]赖月珍,丁年青.中医院校特色英语教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16.
由国际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中国老年体育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抗衰老学会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健美论坛暨‘仟通百草’长寿产业博览会”于2007年11月15日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俄罗斯、瑞典、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冯理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115岁高龄的吕紫剑老寿星作为此次大会的形象代表做了精彩的武术表演。论坛其间还进行了多项健身功法表演。
论坛于17日胜利闭幕,伍绍祖同志参加了闭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健康健美长寿学研究会理事会。发表了《北京宣言》。
会后,代表们参观了颐和园及北京奥运场馆。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
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
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11月12日至14日,中国“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九华山庄胜利召开。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冯理达会长致开幕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及两位司长到会祝贺并讲话,龙致贤副会长主持大会。国内外14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位代表到会交流、学习、演示,有140多篇论文在大会交流。
晚上,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高鹤亭主持会议,召开了第四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龙致贤副会长作两年来学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了“2009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开会计划,受到理事们的欢迎并进行了讨论,希望下次理事会及学术交流会议开得更好,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谋福。
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隆重召开
200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市体育馆举办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研讨会。本次大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上海气功研究所承办,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上海市健身气功协会及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协办。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11月16日,在上海市东亚体育宾馆玉兰园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施建蓉女士主持,大会主席谢建群致开幕词,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幕式结束后进行大会论文交流,大会收集论文50篇,交流20篇。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进行了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功法表演,最引人瞩目的是河北省医院气功医院王凤桐院长带领的表演队。他们表演了内养功动功、吴式太极拳、陈式二路、太极刀、太极剑及太极推手,赢得了阵阵掌声。同时还有上海健身气功・五禽戏、快乐养生功,林原省的太极气功十八式,日本的内养功,奥地利高中生表演的五动养生功,韩国的气舞等等。正如日本的山崎正男先生所言,这次大会是他参加20多届气功大会最好的一次。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于2007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平谷隆重召开。这是继2005年的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在京召开的又一次盛会,来自世界各地及全国20多省市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洪昭光等多位专家教授做了主题报告,大会以“绿色、和谐、健康、养生”为主题,以“弘扬中国养生产业,推广绿色养生概念,了解和沟通世界养生产业,搭建国内外养生事业国际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宗旨,体现了前瞻性和权威性。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
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临床轮转最为主要,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同时,鼓励且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培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全部年限不得超过6年。延期期间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课程学习与考核
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和公共专业理论课程。学位课程以中医临床专业发展为导向,涵盖中医学专业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突出对中医临床思维与诊疗方法的培训与强化和对现代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既符合国家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要求,又体现学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课程的讲授及考核。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不少于21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为培训基地对规培人员开设的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由规培课程的讲授及考核任务。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各培训基地应予以支持。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学位课程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公共专业理论课考核由所在培训实施。各门课程考核均为百分制,并以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三、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关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执行。临床能力训练第一阶段为通科能力培训(24个月),即在中医各相关专科轮转培训,主要对中医临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掌握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专科能力培训(9个月),即在所学专业进行各专科培训,以强化各科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此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根据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每周跟师半天,累计每年跟师不少于30次。培训期间,可采用临诊抄方等多种形式学习指导教师学术思想、诊疗思路或临证经验。主要考核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实践操作及思维能力。最后,对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合格。
四、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在选题过程中,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进行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规划研究,鼓励研究生对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进行剖析研究。接下来进行开题报告及考核,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一学年进行开题考核,考核小组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议。开题考核时应具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接下来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体现中医学独有的特色,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设计论文过程中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最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答辩过程将按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进行。研究生须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得《医师资格证书》 ,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授予专业学位的建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五、分流机制
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某些不适宜继续按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的研究生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要求延期补修相关学位课程、肄业或者退学,其中,补修相关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并申请学位。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同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须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要求进行培养和管理。第三学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可准予其延期、结业或退学。延期培养期间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达到考核要求者,可重新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是,延期期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未达到考核要求者,只准予其结业。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其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对该研究生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但暂不授予其学位。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可申请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若研究生毕业后三年内仍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校则不再授予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当年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其他培养环节均达到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在一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通过者,可补授其学位。
六、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