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传统艺术的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青花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的变化,运笔之中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等。传统青花勾线、分水、布局特点:遒劲的线条,湿润的分水,疏密有致的布局在作品中得到运用,我们知道,青花勾线也就是中国画里的白描,比较工整细;它的分水,就是泼墨大写意风格。
传统青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元代青花不但料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纹装饰上也相当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到明代,青花讲究表现工艺,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构图简洁清丽,寥寥数笔,生趣盎然。青花色调也很净丽青翠,另有一番民间简朴清新的情趣,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绘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在装饰风格上,更多地吸取了民间木刻版画的表现手法,对所表现的形象作概括、夸张的加工,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再以多种深浅色渲染,看上去爽朗明快,青花经历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发展的历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官窑青花瓷,还是民用青花瓷,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也确立了传统青花的清新、典雅朴素的文化品格。
现代陶瓷艺术向着随意自由、富有想象力、具有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纯属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有其个人情感在里面。现代陶瓷艺术往往追求的是“创新”。它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而传统青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它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以各种形式介入我们的艺术活动。
二、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如何结合
1、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
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强调了把传统带入到现代语境中,在青花瓷中将水墨画和民间的姊妹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移植,将水墨中极具抽象意味的墨趣,将其他一些手法的部分作为装饰语言的主体,在青花瓷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正是这种互补的结合,使瓷作更富有一种文化感,更具有一种文化品位和东方情调。也就是说在传统青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使青花更具有创作者的个性。
景德镇陶瓷学院秦锡磷教授,其作品造型新颖大方,画面生动自然,色彩清新明快,手法挥洒自如,格调秀雅脱俗,兼有民间艺术的意趣和文人艺术的高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传统青花艺术和现代陶瓷造型完美结合的典范。
2、传统青花作为符号化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表现中,传统语言和图式往往作为一种特定意义的符号被运用到作品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景德镇陶瓷学院黄焕义教授许多陶艺作品中的局部青花装饰纹饰有来自官窑的,有民窑、各朝各代都有,作者根据个人的审美需要与陶艺造型上的需要,对传统青花瓷纹饰采用撷取方法,有时在原形上加工处理,有时在传统青花瓷纹式中加入新的元素符号,为他所有,但又不失传统青花的韵味,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青花装饰的典雅、晶莹与造型的纯朴、粗犷构成粗与细、亮与涩、动与静、古与今的审美特征。
3、青花与其它手法综合装饰的形式
在色彩纷呈的民族传统艺术盛宴中,你会为眼前的古彩作品驻足品赏吗?即或是远处的一敝,也会唤起你的一些联想,细细品味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周身透着文化的韵味,脑海中闪现着中国京剧脸谱、民间版画、或者想到中国传统的大红棉袄绿棉裤着装,传统建筑故宫……。沉浸在这让人感悟迷恋的色彩中,尽情地体味畅想。此刻的你早已被古彩浓郁的民族气息传统,质朴的色彩魅力所感染。
追根溯源,古彩以其特有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传统民族气质和审美取向。古彩在陶瓷装饰中,属于釉上彩。古彩又名康熙五彩,起源于明代,成熟于康熙时期,其多样的纹样形式,丰富的创作题材,成熟的五彩装饰工艺,成就了五彩最辉煌灿烂的发展,同样康熙五彩装饰风格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色彩装饰的一个典范。
康熙五彩是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大明五彩的彩料有红、绿、黄、紫,加上青花烧成后的蓝色,称为五彩。康熙五彩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成熟,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这两种彩的发b和使用,不仅工艺上更加方便,且使得整个画面中有了深色调的蓝彩和黑彩,使色彩对比更显得和谐、沉稳。康熙五彩,实际上不只是五色,有红、绿、紫、蓝、黄、白、黑、金。大明五彩青花的沉静幽妍与矾红的艳丽明快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大富大贵、春满人间的艺术意境。而这种审美特征在康熙五彩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延续。同时康熙五彩色彩品种也得到逐步的完善,第一是釉上的蓝彩代替了釉下的青花,明代使用青花,而康熙却用了蓝彩。第二是五彩上出现了墨彩,比较精细的五彩上出现了金彩,这两种彩在明代时是没有的,墨彩在绘画中多用于树干、鞋、帽、胡须等。这些在明代中都使用红彩、紫彩。第三个方面康熙比较盛行无蓝色的五彩,用红黄绿紫黑也叫五彩。第四个方面是康熙五彩品种复杂多样,部分保留青花五彩,一般作为仿明五彩使用。康熙五彩色彩的丰富和完善,为古彩色彩装饰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创作空间。成为古彩装饰走向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数之一。
古彩的色彩运用是中国民族色彩审美观的一个写照。我们可以从中国民族色彩的特点来认识了解古彩中的色彩。人类对色彩的认知是从原始蒙昧阶段开始,不同民族和国家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和凝聚,形成自己的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中华民族在色彩审美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极大。中国的五色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我国人民世世代代都对这几个颜色十分推崇,经过研究调查表明,中华民族色彩爱好的顺序为:赤、黄、青、白。如果再加上一个黑,则正是五行学说的“五色”体系。在我国黑色自古以来因其表面朴素优雅的意境而受到青睐,红色,作为喜庆、幸福的象征,黄色从唐以后便成为最高贵色――皇室专用色;青色,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颜色。五色审美观到了唐宋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熟,各种艺术形式中无不可见五色审美观的运用。古彩基本上也是利用五色来创作的,它的色彩的运用符合中国的五色审美观,这也是古彩在当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60-03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上千年来广大先民智慧积淀,是推进和强化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的基石。由于这种剪纸艺术承载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民俗性和文化性的延续。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独特性,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着很强的民族特点,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具有民族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泉。因此,民间剪纸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具有民族特征和特色作品的创作与研究和更灵活的创作途径。
一、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艺术
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具有独特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上千年来受政治、宗教、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空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体现了艺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在其他如刺绣、皮影、印染、木雕、陶瓷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中都有剪纸的踪影,所以传统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通过结合传统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出现在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漫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服饰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中。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元素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蕴涵深厚的民俗文化、因此它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各类现代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征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中充分展示传统的虚实辩证关系,并用简洁、单纯的色调将艺术创作展示于观众。
传统的剪纸艺术造型中的虚实结合体现的特别突出,利用虚实辩证关系的互动性提高视觉传递信息的能力。由于在设计中强调阴阳互补、阴阳相依的表现手法,这种造型基础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由于在现代设计中尤其在平面设计中许多作品是具有商业性,目的是为企业推销产品和某种服务,用最简洁的表现手法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传统的剪纸艺术的那种图与地的虚实关系及简洁的单色及具有视觉的注意力和冲击力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由于源于民间遍布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因此,无论从体裁上,还是在表现内容、审美观念、民俗民风及创作群体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个性,这个特征是其他艺术难以达到,同时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并应用于各类艺术活动中,它的表现题材丰富,源于最底层的民众,它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有着悠远的历史积淀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因这些特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座丰富的民族民俗艺术博物馆,有许多东西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和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提供了充分的设计基础和资源。
二、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
艺术设计激发无穷的设计灵感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其本质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灵感思维占重要的地位,同时灵感思维也是提高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获取灵感思维,全面提高设计师的创新素质,推动艺术设计发展就是寻求好的灵感,灵感是在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与探索、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一种思路,灵感是人脑直觉思维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共同的结果,同时灵感是艺术设计者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受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精神亢奋、豁然开朗取得一种突破性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在艺术设计中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但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的同时。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事物、现象的诱导的启发,触发某一种新的思路使其突然接通。灵感的出现正常人都有可能,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只不过有的人灵感少一些,有的人多一些,那只是设计者各自的思维过程不同,专注程度、思考广度及深度不同,对信息的分支界定方法不一样,艺术实践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在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宝藏中蕴涵诸多的触发灵感的因素,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进一步探究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创造中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特征。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中国的陶瓷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其造型简约淡雅、一色纯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这种简单往往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差甚远。在鲁山花瓷造型的研发实践中,我们大胆创新,不断设计开发新的器型,强调表现自然韵味,追求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之美,不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和简约造型,酿造出深沉高雅的意蕴和富于变化的形态。使其具有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提高了瓷器的美学价值。如:在传统器上粘附双龙、双凤,赋予其高贵、吉祥、美好的深刻寓意,造型形态曲直变化,更具美感;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作出了十二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寓意深厚;以古树根雕为造型,以当地的风景名胜“尧山”山峰为造型,设计独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跃然器上。这些新的创意器型打破了古老传统的构思,与现代审美艺术紧密结合,使瓷器换发了生机,深受社会各界青睐。
二、打破传统花瓷黑蓝白的单一格局,与现代绘画、雕镂艺术相结合
陶瓷美术的魅力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鲁山花瓷仍然囿拘于黑地、蓝白斑的单一格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一个花瓷工作者,从其釉色和器面上去做文章,使其色彩多样,花样众多,形态各异,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满足各类群体的审美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从油料入手,研发出了红黄蓝白各种矿物质釉料,除在黑地之上精心科学的着斑外,又在器形上绘制各种花鸟虫鱼、山水草木、人物故事等图画,既是瓷作,又是画作,妙不可言;运用特殊工艺把千年银杏叶和鲁山桑蚕叶烧制在瓷器之上,制作成“唐钧木叶器”,叶脉清晰,纹路分明,惟妙惟肖,美妙绝伦,见者称奇;或把图案进行雕琢:或龙凤呈祥,或牡丹,或美人诗词,是瓷器,也是雕塑;或雕成镂空图案等。雍容华贵,美妙典雅。既具鲁山花瓷的基本风格,又巧妙的与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传承古老开启今天的完美之作。使鲁山花瓷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