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范文

时间:2023-09-08 09:2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我国企业经营范围也越来越大,但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项挑战。而采购成本则是制造业最重要的成本项目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采购成本占到企业生产成本的50%~70%,采购成本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若采购价格过低,则有可能使采购原材料和其他物资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若采购价格过高,则会抬高企业采购成本,进而使企业生产成本升高,利润空间和价格弹性下降,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速度逐渐加快,我国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大国,成为全球电子产品、船舶、汽车制造等主要的生产地,因此,加强我国制造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采购成本管理,控制企业采购成本已成为制造企业降低企业成本,调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 制造企业采购成本分析

所谓采购成本,是指企业采购原材料及其他物资所支付的价格及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价格、仓储费用、运输费用、验收费用等。对制造企业而言,采购成本则是指制造企业为生产产品而采购的原材料成本、机器设备成本以及相关的物流成本。一般而言,从企业采购流程来看,可见将企业采购成本划分为交易前成本、交易成本与交易后成本。

交易前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采购而发生的事前准备成本。交易前成本主要包括采购需求的确认与传递、供应商的选择与确定以及采购订单的发出成本等。交易前采购成本是为企业采购进行准备而发生的相关成本,加强交易前成本控制有利于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供应商、确定采购需求避免重复采购。交易成本,则是指企业直接发生的采购成本。交易成本包括企业采购原材料或其他物资所支付的采购价格及其他相关费用。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价格、运输费用、仓储费用、验收费用等。交易成本是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交易成本控制对加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有直接影响。交易后成本,则是指企业将采购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运输到企业后发生的后续维修费用,以及因采购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等原因造成的相关的损失。交易后成本主要包括企业机器设备、材料等的维修更换成本,以及质量不合格材料所造成的损失等。加强交易后成本控制对完善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

二 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分析

加强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从采购流程来看,制造企业采购成本主要由交易前成本、交易成本与交易后成本三部分组成,因此,制造企业要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加强成本管理,也必然要从这三个方面做起。

1.交易前成本控制

第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采购成本控制。制造企业要加强采购成本控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重视生产管理,不重视采购成本管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关注,而不重视企业采购成本的管理问题。制造企业应树立全面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要认识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收益,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制造企业应营造采购成本控制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首先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并且引导企业员工重视采购成本控制。只有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采购成本控制才是有效的。

第二,加强采购成本计划与预算管理。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会对制造企业采购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既包括机器设备或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采购人员的工资,还包括各种材料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以及相关的损耗等。制造企业要加强对这些采购成本项目的控制,就应加强采购的成本计划与预算管理。作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项标准的成本控制制度,采购成本计划与预算管理是制造企业首要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度。采购成本计划与预算工作能为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价格、采购人员投入,以及对材料物资的运输、在途损耗等制定适当的成本标准,为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合理的比较标准,制造企业在开展采购活动之前应当认真进行编制。制造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目标和企业所需的各项材料明细,编制每项原材料及其他物资的采购成本以及相应的资金安排等,事先编制企业采购成本预算,作为企业采购时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第三,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及其他物资的采购价格,还会对制造企业在从供应商的选择到确定或淘汰过程中所承担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等产生影响。加强企业供应商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控制企业采购成本,降低企业在不同供应商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机会成本,而且对保障企业采购物资质量降低企业交易后采购成本也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时,并不是一味地选择采购价格低的供应商,而是在保证企业采购物资的质量的基础上,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制造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时,应给予供应商以合理的销售利润,以保持供应商的积极性,实现供应商与制造企业的共赢。在保证供应商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制造企业应加强采购物资的市场了解,防止供应商在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抬高采购价格。此外,还要充分挖掘供应商的管理潜力,以防止交易后缺料损失等带来的损失成本。

2.交易成本控制

第一,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以使采购流程标准化。制造企业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企业采购活动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还有利于防范企业采购人员不良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的采购流程应当明确进行规定,只有有权限的人员才能提出采购申请。制造企业采购部门对受到的采购申请应当进行复核,对于符合要求且在权限内的予以核准后发出采购订单,对于大额采购申请则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同意。严禁制造企业采购部门擅自发出采购订单,采购部门发出的采购订单应当由相应的采购申请及授权批准。企业采购申请的提出、审批,以及采购人员的职责应当相互分离,以防止采购舞弊。只有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才能保证企业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制造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应加强采购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对偏离采购成本计划的不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要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制造企业应完善企业的采购成本核算制度,完善企业的采购成本核算方法,以更准确地衡量各项采购成本费用的支出,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制造企业在进行采购活动时,只有准确地衡量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费用支出,并合理地分配给相关的责任单位或人员,才能有效确定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并加以分析控制。对不合理的对偏离采购成本计划的成本费用的支出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且加以纠正,对由于采购成本计划不合实际而造成的偏差,应当由有权限的人员及时对采购成本计划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采购成本计划的作用,合理控制企业采购成本费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

3.交易后成本控制

第一,加强采购交易后不良成本管理。交易后不良成本是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指企业在完成采购活动后由于采购物资的维修管理或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制造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在采购活动完成后就没有采购成本的观念,加强交易后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应加强企业采购物资的库存管理与维护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缺货损失要提前预防,以降低企业交易后成本。

第二,建立合理的采购成本控制绩效考评体系。只有建立合理的采购成本控制绩效考评体系,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并对采购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才能有效激励制造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采购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在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采购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时,应对相关的成本控制项目制定适当的衡量标准,并尽可能地选择能够数字化的标准,以便于考核企业员工的采购成本控制绩效。对于有效完成采购成本控制的相关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而对于采购成本控制不合格的单位或人员则应当给予适当惩罚,建立明确的采购成本控制奖惩制度,以有效激励企业员工参与采购成本管理。除此之外,制造企业在该企业员工薪酬管理及晋升制度中也应将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业绩包括在内,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参与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绩效考评体系不仅对企业员工有效,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也应参与进来并积极发挥管理者的引导作用。在交易后成本控制中,制造企业应当建立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绩效评价、薪酬及晋升政策,将制造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考评体系予以制度化。

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对制造企业改善成本管理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且有助于制造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采购活动的效率,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从制造企业采购活动的流程来看,制造企业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应从交易前成本、交易成本与交易后成本三个方面同时进行,不可偏废一方,只有同时加强事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控制才能有效改善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而按照克拉克森公布的手持订单量指标统计,2015年12月底,中国船厂在手订单12737万载重吨,占世界船厂全部在手订单量的42%,韩国、日本占比分别为27.3%和22.9%。从以上分析看出,中国已经超越韩国和日本这两大造船强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造船业之所以近10年快速提升为第一造船大国,与中国其他制造业一样,远低于日、韩两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一大优势。10年前,中国船厂雇佣一名产业工人的全部人工,可能只有日本同行的1/3不到。但过去的10年间,中国工资水平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早已丧失。

但是,人工成本只是全部造船成本中的一项,通常只占到全部造船成本的10%左右。抛开人工成本,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造船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国造船业仍可在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所为。

二、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按照传统的财务核算要素分类,一般的造船企业成本可以划分为制造间接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经费三大部分。具体明细参考表2。

从以上成本分析可以看出,船舶制造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而且这些成本要素按照发生的时间节点划分,贯穿于造船的全部流程。

上述成本要素的划分是为了便于计入单船项目,直观地计算出某一条船的建造盈利状况。我国船舶建造合同根据国家会计准则规定,适用于《建造合同准则》,并且船舶制造属于订单生产,以单笔订单归集生产费用。由此可以看出,以上船舶制造成本分类的规律就是将这些成本要素归集到某一条单独的船舶订单下。

(一)制造间接费的核算内容

制造间接费用主要核算生产过程中与船舶制造相关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无法直观地归集到某一条在建船舶。比如船舶制造企业同时在建多条船舶,某月发生的水电费该如何分配至这些船舶上去呢?这需要企业使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进行分配。目前,造船企业普遍使用船舶建造工时来进行间接费用分配。

工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作时间,一名工人在生产现场工作一个小时简称一个工时。国内大型造船企业,每年工作量一般要达到500万工时以上。工时的统计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需要从班组做起,并由此计算出每一小时需分配的制造间接费用,根据单船消耗工时计算出该在建船舶需要分配的制造间接费数额。

(二)直接材料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材料费就是建造船舶需要发生的外购材料费,包括钢板、主机、油漆及其他船用设备等。这些原材料在建造之前进行船舶设计时,就已经明确了规格型号,因此也是根据在建船舶的需要进行采购的。由于是量身定制的,所以可以直接归集到每条在建船舶,无需进行分配。这部分是船舶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一般可以占到单船成本的60%~65%。

(三)直接经费的核算内容

直接经费是与单船合同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签约阶段支付给船舶中介公司的佣金、交船时举行庆祝仪式发生的费用、船舶建造阶段投保的保费、为建造该船融资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较长,并且在银行融资时也是以单船项目为标的进行融资的,所以船舶项目贷款利息需要资本化核算,计入单船成本当中)等,这部分成本一般在单船成本的5%以内。

经过以上成本归集,就可以计算出每条在建船舶需要的全部成本,再结合该船的合同收入,就可以得出该船的单船损益。将每年所有在建船的单船损益汇总,再扣除管理费等期间费用就可以得出造船企业当年的利润总额。

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内某些造船企业无法按照船舶建造工时进行制造费用分配,有的是按照建造船舶的建造收入进行分配。目前,有的造船企业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与制造部门的制造计划没有无缝衔接。为了规避责任,采购部门通常会提前进行采购,从而加长了材料在库时间,占用了企业资金。

三、加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船舶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合同签订到完工交付,一般会历时1年以上。如果是同一船型连续建造,后期会减低工时,但也要在8~10个月周期。如果算上主机、钢板等原材料提前订购的时间,船舶建造周期还要延长。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无法做好船舶建造工作的,更不要提成本控制了。全面预算管理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不单纯是一种管理手段,是涉及企业战略和各个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方法,需要所有部门协调一致参与。

船舶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接单计划线表制订经营计划(即企业全面预算计划)、资金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人员计划等,这些计划在董事会批准后予以实行。预算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业务密切相关,在董事会批准的计划基础上,还要每月召开成本跟踪会进行跟踪、调整。最好是在每年年中召开一次经营计划会,根据上半年的市场和经营情况,对经营计划、资金计划等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也就是做到滚动预算管理。

近几年船市跌宕起伏,造船企业更要密切关注船价、材料价格、汇率等外部市场因素和工时等各项成本因素的变化,对造船成本进行滚动跟踪,以使得公司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及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造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平时要做好部门费的跟踪,包括月度的工时、工间费、材料费和经费等指标的跟踪。

(二)造船全过程成本控制

一般在制造业提起成本控制,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其实对于船舶制造企业而言,更应该提倡全过程成本控制概念。也就是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报价、设计、采购、生产、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

1.报价环节。报价阶段是指营业部门与有意向船东接洽后,根据船东对于船舶具体规格及设备要求提出报价,并后续展开技术协议与商务条款谈判的阶段。在此阶段,营业部门的很多工作对于后期船舶制造成本的控制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合同结算货币的选择,目前国际通用的造船合同一般都选择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所形成的汇兑损失,虽然不会增加船舶制造成本,但是会降低损益表的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减少造船企业的当年利润总额。报价阶段可以与船东协商,在取得其认可的前提下,对于需要进口的船用材料尽量选择美元结算,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造船企业的美元收入汇率波动风险。

2.设计环节。船舶设计是造船的源头,船舶设计一般分为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在船舶生产之前,造船厂首先要按照与船东签订的造船合同办理船舶入级手续,并按照该船级社的要求进行基本设计。在船舶开始生产之前,还要根据基本设计图纸进行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制造现场工人可以看懂的造船图纸。

造船厂需要将成本控制贯穿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全过程。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软件,实施严格的工时、计划、质量和信息流管理,实现数字化设计和造船,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

国内造船厂也需在设计理念上创新,可以采用“面向生产的设计方式”,将造船分段提前划分、舾装作业提前规划,并充分考虑生产者的安全和作业要求,使现场生产做到“高空作业地上做,朝天作业俯位做,水上作业陆上做,外场作业内场做,狭小空间作业敞开做”,避免恶劣工况下不必要的返工,达到生产设计最优、提高先行舾装、在最安全状态下作业的目的。

3.采购环节。国内制造企业谈及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必然要提及降低采购成本。这种观念无可厚非,但是成本控制不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应该是造船企业的长效机制。因此,与合作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前文分析可知,直接材料费占船舶总成本的比重达到65%,如果再包括直接间接费当中的气体采购、工器具采购等,这一比例至少要超过70%。因此,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进一步分析,原材料中钢材成本要占到50%,因此首先要做好钢材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可以按照同船型建造的船舶批量采购钢材,以扩大采购的规模,从而提高同钢厂的议价能力。推进钢材、船用设备的国产化工作,扩大采购国产化比例,减少材料设备采购的物流成本、采购周期,以实现控制成本目的。控制压缩仓储品库存的规模,在满足现场使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以控制成本。通过业内信息交流,实现采购供应商资源信息共享,降低采购成本。

另外,在对各家供货厂家报价进行横向比较时,还可以对同一设备的历史价格(一般采取5~10年为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其价格指数。在采购类似设备时,可以参考该指数进行决策,如可以设置这几个指数:

第一,平均输出功率的单价。(船用发动机)

第二,每个气缸的单价。(船用发动机)

第三,平均重量的单价。(钢结构加工品、舾装件)

第四,平均长度的单价。(电缆等)

第五,平均时间的单价。(产品维护服务等)

4.生产阶段。制造环节是造船厂控制制造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篇3

国外的全面成本控制理论最早是从RobinCooper与RobertS.Kaplan(1987)提出的作业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costing,ABC)开始,他们提出的成本动因成为全面成本控制的分配基础。在此基础之上,Robert.S.Kaplan等(1992)从系统上对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成本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相关的成本划分、成本动因的选择等进行了细节性的研究。他们通过定价和产品组合、改变资源使用、减少作业次数等方式深入地分析了增加目标利润的方法。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逐渐出现全面成本控制的思想,9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对全面成本管理的概念、框架体系、方法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张颖(2011)是比较系统地指出了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之后,我国的学者也开始探究全面成本控制理论与目标成本管理的结合,李湘琼、孙万岭(2012)将目标成本管理与全面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提出这样可以实现企业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随着今年来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王福平(2015)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方法的重要意义、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为我国企业构建现代成本控制体系提供了参考意义。

二、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1、公司基本情况。AC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C公司),是一家以设计、生产和销售中高档西服、衬衫及系列服饰的现代化企业,是我国西服出口的大企业,出口量名列国内前茅。AC公司秉承着品质至上的经营理念与创新方式,拥有万名高素质员工与先进团队,采用先进的ERP管理体系,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坚持多元化发展,争做中国第一服饰品牌。2、公司经营现状。总体而言,AC公司通过艰苦奋斗发生了三大巨变,一是资本积累:从2万元起家到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二是品牌建设:从一个加工型企业到创建成国际知名品牌;三是体制改造:从一个乡镇企业转换成现代化大型企业。自从推行全面成本以来,AC公司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经营理念来看,AC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同时,导入CIS工程,实行CRM(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电脑档案,完善客户跟踪服务体系,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售前、售中、售后的全面服务体系。这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带来了稳定的客户市场,是AC公司得以发展的原动力。从销售业绩来看,2006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0亿大关,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外贸交货值同比增长39%,内销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5%。尤其2010年在面对各种“洋品牌”、“快时尚”的冲击之下,再次进行变革创新,销售收入近40亿元,成为行业佼佼者。此后销售年收入每年基本以10%~20%的速度稳步增长。从企业发展优势来看,除了保持原先的设备、市场、规模、经验优势外,AC公司坚持品牌战略与产品战略相结合。在品牌方面,以“服装艺术家”为定位,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打造名牌效应;在产品方面,继续创新技术,将高新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将国际经验与国内创新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推动产品战略与服务。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多年来AC公司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实施的全面成本控制。下面就其如何推行全面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AC公司在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根本上没有重视该成本的投入,二是对研发设计成本存在误区。首先,AC公司对于投入成本研发设计新产品的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停留在生产阶段的人工与费用支出。公司初创时,公司管理层并未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因此只是一味降低在生产过程的绝对成本,而没有增加在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获取高利润与高收益这一意识。其次,在相关政策推动下,AC公司进一步转型升级,逐渐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了这一阶段的投入,但是对其存在以下几点误区:第一,过分注重创新而未考虑市场需求。产品投入市场产生效益的决定因素是顾客购买。设计团队在设计产品时,过分注重产品的多功能性、创新性,而忽视之后的市场需求度与购买率。这种与市场脱节的研发设计最终造成的是资源浪费,成本提高。第二,过分关注生产过程的成本,忽视研究开发费用。研发设计成功之后必定会投入生产,考虑后期成本是必要的。但是AC公司的设计团队往往顾此失彼,在研发设计新产品时因过分追求新产品精确度,购买使用率不高但价格高昂的机器设备,有些甚至是一次性的。这种将不必要的生产资料列入采购清单、忽视替代设备的研发设计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最后投入产出失调,侵蚀企业利润。2、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企业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等,还涉及相应的采购计划编制费、采购人员管理费等。郑树威(2015)研究发现,企业生产成本中采购成本高达70%,因此,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采购成本控制观念落后。AC公司传统的成本控制对于采购成本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削减费用上,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个系统的工程。只是一味削减原材料价格,带来的质量风险、技术风险、及时供货风险等随之增加,甚至较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最终违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第二,忽视供应商管理。AC公司与供应商的谈判集中在利用各种手段压低供应商的价格,获取短期的利润,并未重视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忽视供应商管理。第三,忽视各部门的协作。一直以来,AC公司采购的成本控制落在了采购管理部门身上,并且与库存控制部门、物流管理部门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做到及时的流通。采购成本本身就是从采购到保管这一系列的成本构成,涉及到企业的每一环节、每一流程、每一部门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且每一位员工也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参与者。

(三)传统成本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AC公司初创时期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公司的管理层普遍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生产和市场营销上。在成本控制上只是一味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来实现短期利润,并且大多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显性成本。他们较少关注产品的供应过程等发生的隐形成本,也较少关注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下,公司太过关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往往忽视了决定性作用的事前控制。这种错误的“节约成本”观念,带来的是产品质量的低下、物料的浪费、技术的停滞,最终限制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甚至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危害企业的生存。2、成本控制范围狭窄。在新型城镇化逐渐成熟的今天,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研发阶段的设计成本,采购过程的物流成本,客户体验的质量成本逐渐成本主导。而在AC公司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中,成本控制的范围只是生产制造过程的材料耗费、工人工资、制造费用、管理成本等,还未形成包括研发设计、采购、售后服务、产品报废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成本控制。因此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成本控制就会陷入单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企业的成本得不到完整的计量、核算、分析与改进,进而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决策与收益的提升。3、约束监督机制与激励考核制度不健全。全过程的成本控制需要的是全员参与管理,因此明确分工、明晰责任、提高素质、增强认同感贯穿成本控制的始终,而这些只有在健全的激励考核制度之下才能完成。例如在采购阶段,曾出现AC公司的采购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虚报材料价格,谋取不当利益。这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约束监督机制。再例如在生产阶段,AC公司实施的计时工资制度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也是因为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样的时间,做的多与做的少的员工工资是相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员工的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企业认同感无法真正建立,也就无从谈起成本控制了。

(四)公司全面成本控制的措施

2006年,AC公司的管理层逐步意识到传统成本控制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公司推行了一系列全面成本控制措施,包括设置专门的成本控制部门,下设各小组分别负责设计、采购、生产等各过程的成本控制,并将这一全新理念在整个企业进行宣传,加强成本效益、成本竞争的市场认知与员工观念,进而顺利在企业推广。1、研发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措施。AC公司在研发阶段比以往投入了更多的成本,但是从产出效益来看,却是数倍的收益。比如其推出的无粘合衬环保西服、全麻衬工艺的经典手工西服都曾风靡全国,当年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200%,可见成本控制的成效之大。2、采购阶段成本控制措施。采购管理部门会先根据采购标准拟定采购计划,审核人员在根据成本指标审核相关费用的开支,并监督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之后,采购团队会利用公开招标、谈判、价值工程分析、联合采购等多种形式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降低采购价格,同时利用多种模式货比三家选择数量大价值小的原材料,充分发挥“长尾效应”降低原材料价格。此外,公司也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关系,甚至让其参与公司西服的研发设计,供应商就可以因地制宜地提供精确且高质量的面料,最终降低产品的成本。然后,采购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采购成本与计划采购成本的差异制定采购成本差异表,分析差异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根据考核制度确定相关责任。最后,采购管理部门会根据差异进一步提出修改采购成本标准或者降低采购成本的建议,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在进行仓库管理时,第一,AC公司合理地划分原材料仓库,充分使用有限空间,减少了搬运浪费,并能及时提供相关物料。第二,引入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优化流程、加强标准化的管控。AC公司在2012年完成了仓储管理与物流配送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在仓储管理上由本企业负责,物流配送上外包给合作的物流企业,实现成本的优化。尤其是在库存收发、盘点等方面的管理采用全新的PDA扫描,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物料的出入库与配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一些外部设备进行了改进;在库存管理方面设置了安全库存与小库存产品货架,更提出了“零库存经营”的口号,全面提升了库存成本管理的及时性、全面性、科学性。3、生产阶段成本控制措施。首先,在材料的使用方面,AC公司从领取开始,就制定了相应的限额领料标准,对于领、发原材料都由专人进行严格管理,通过限额领料凭证控制材料耗用量。实现限额领料制度时,利用限额领料单和限额领料卡片反映材料领用限额数量和实际耗用数量,根据差异及时调整生产,同时引入考核制度,做到节约奖励、浪费惩罚,从而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此外,AC公司制定了定期盘点制度。通过定期的实地盘点,确认材料的消耗量与非正常损失,同时根据实际完成的产量计算其完成产量的材料消耗量,再与实际消耗量对比确定材料定额差异来评价工作效果。运用成本分析法,核算并确定成本超支与节约数,将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对于边角料等余料,相应的车间通过再合成加工等手段重复利用,生产出一些辅助产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其次,在人员的管理方面,AC公司采用了计件工资制度,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此外,AC公司还专门聘请国外服装专家来厂进行现场指导,学习与借鉴其优秀的经验,比如学习日本的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员工激励制度等。

三、结论

在国家总体经济转型,各种各样的挑战接踵而至的背景之下,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民营制造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在这场生存竞争战中谋求一席之地,做好高品质的成本管理是重中之重,是提高企业市场份额的必由之路,更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手段。全面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的外延扩展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涵深入到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强调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因此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有效成本管理方式。

作者:王槐水 单位:浙江通达税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篇4

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标志。企业从生产,加工,销售,都是按照标准化去要求的。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是标准化的,才能各项指标都能达标,也能是消费者满意。

2、企业管理的系统化

从制造企业的组成来看,企业就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这个系统与内外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包括,原料,产品,资源,财力,物力还包括外部的竞争者,销售商。只有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才能使这个系统紧张有序地运转。

3、企业流程化管理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各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并存,但是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接口。一旦这些接口存在,很可能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想阻止这些就接口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使企业的管理流程化。这样下来,各个部门就不可能在相互推脱责任了,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效。

4、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企业只有不断地吸取外面源源不断的信息,才能使企业掌握更多你的信息资源,从而从信息化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信息快速传递的目标。

二、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方法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生产型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占到大约总成本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下面介绍四种控制方法:

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制度

原材料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要选派一个生产负责人负责记录企业每天生产经营、原材料储备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原材料采购量。然后填制原材料采购单,上报采购部门。一般来说,采购计划是需要由采购部门来制订的。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不是凭空制定的,是根据生产负责人的记录去确定的。采购计划制定后,需要上报财务部经理后,并呈报总经理批准。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原材料供应商。企业的订购量一般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大,就努力争取到厂家的最低折扣。如果原材料的采购量比较少的话,可以采取零星采购的方式。还需要根据每天的使用量,在确保有效库存的情况下按照计划和预算,计算出最佳订货点。这样的话,既能保证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也充分解决了仓库费用问题。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首先是,财务部应设立专门的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料以及进行市场调研,以寻求价格最低的商家。对原材料的报价进行分析后作出反馈,发现有差异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督促纠正。同时采购部门可以根据采购需要,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购买所需物品,在此可以亮化采购过程中确定物价的标准,防止不正当企业采用贿赂等不法手段取得供应原材料的资格,为企业提供质量不达标准的原材料,这会对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事先预防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报损制度

严格按照采购验货报损制度对原材料采购验收把关。对于报损应由生产和施工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照实际的品名数量填写报损单,报损单需由采购部经理鉴定以后才能报损。

4、建立严格的原材料、配件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在最基层的直接对原材料使用的工站人员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最为清楚,用一定的统计手段统计出最为合理的原材料耗用标准,相关部门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原材料的领用标准,做到既不过分苛刻要求工站员工对原材料的小心使用(过分的对原材料使用的要求可能会造成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对原材料的浪费而降低生产速度,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也能把原材料的浪费控制在合理的可为企业所接受的范围。通过这样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消耗、降低材料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二)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1、对人工及固定资产的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是产品成本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产品所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用和需要计算入成本的费用是产品成本形成的主要部分,因此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需要做到很完善。为调动全体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各部门以及各级员工都应明确成本控制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各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也会影响到生产成本,应该把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上交到相关部门保管,以减少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提,以此来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闲置、重叠作业岗位的员工,应进行适当的人员调动,达到对人员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工资方面的费用支出,为调动工人对工作的积极性,各单位部门还应有分配本单位奖金的权限,例如对每月全勤的员工发放一定的奖励等。

2、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成本控制

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生产数量的需求,需要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水平有相应的提高。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要考虑购进新生产设备在允许的折旧年限内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与更换新设备前的产品平均成本进行比较,比较后选择出较优的设备选用方案,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在提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过分追求高新技术带来的过高成本,如果企业采取新的、行业内顶尖的生产技术,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速率,产品的合格率,但是过高的合格率又对生产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对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新设备的成本,对新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的成本都应考虑在内,选择既能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又能保证一定的、企业能够接受的产品合格率。

3、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生产车间确定效率、运转率、合格率、一等品率等,根据这些标准制定合理的现金产量指标,然后把员工的实际产量与产品的优良等级化分直接与工资挂钩,在此基础上加减质量考核奖惩,把根据预算成本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比例作为奖惩,使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员工明白并参与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控制节约成本不仅能使企业受益,还能使员工自身受到优惠,如此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成本,在自身的工作环节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呢?

(三)销售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

1、运输成本的控制方法

因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大量物与物的转移,所以要用到运输,对于运输成本,产品的销售究竟是采用自行运输还是由货运公司运输,两者各有利弊。如果货物或是原材料一次运输量过少,如果采用自行运输的话,运输成本过高,则应选择由货运公司运输;如果货物或原材料数量超过一定的范围,自行运输比较划算,应选择自行运输。总之,在运输物品之前,应当预先计算采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输成本,采取最优的运输方案,降低运输的成本;产品的数量在达到规定的数量时,才可以装车输出。在对零星货物配送的时候,配送的路线安排也很重要,合理的安排货物运送路线,不仅能够节约运送时间,还能缩短行驶总路程;尽快的安排货物的运输,尽可能早的完成运输,早日完成运输结算,可以减少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运输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货物不可避免的非人为损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仓储成本的控制方法

仓储的成本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也是很多企业都为之发愁的事项。以来是因为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把过去零星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直接配送,这是看上去是一个优化仓储布局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仓库的减少和库存的集中,并不意味着费用的减少,这样做反而有可能增加运输成本。这是很多企业百思不得其解的。因此仓储成本的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在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的综合角度来考虑仓库的布局问题,使总的物流成本达到最低。仓库的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很多,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在库存管理中经常使用的ABC分类管理法。我们大家知道,仓储管理的关键重点是管理库存安排,提高保管效率。我们提到的ABC分类管理法的原则主要有两点,第一,抓住关键的少数,也就是说,我们忽略普通的大部门只来说这关键的少数。第二,突出重点。这个原则跟第一点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他讲的是针对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举例来说,针对品种少但占用资金额高的A类货物,必须严格逐项控制;而对于B类物资来说,主要是把它看做是一般控制对象,需要似情况的不同根据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对于C类物资,则不作为控制的主要对象,一般只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控制即可。这是仓储控制的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他对于降低仓储的成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仓库的内部管理,提高仓储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日常开支。在物品保管中所需的费用虽然很多,但是各项费用支出都有要有一个清清楚楚的明细,必须纳入企业的计划之中,节约使用。

3、销售管理费用的控制方法

(1)对应贯彻市场战略的营销实施方案,拟订投入计划后,制定完整的预算方案,以保证其投入的整体效益。

(2)因为销售费用也涉及到缴纳税金的问题,而税法也有相关规定销售费用中的某些部分准予税前扣除,也可以通过少交的可抵扣的税费相对增加企业利润,因此也需要对税费部分进行考虑。差旅费:差旅费,是指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公杂费等各项费用。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报销额度,通常都是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只要出差人员话费合理,且不应由个人来支付的费用,都可以全额报销。展览费:可以按做销售进行处理,按照百分之十五的扣除标准进行扣除,但不得超过总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其他的税前项目在此不做过多列示。

三、综合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

(一)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预算化,是指企业各部门都要围绕实现预算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有固定的预算的方法,一般来说他们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下达预算任务。

(二)使用专业化的成本管理软件

通过使用专业的成本费用预算软件代替复杂的手工核算,又为成本费用控制及预算管理软件轻松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报表的时效性等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