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3-09-08 09:2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教学评课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语文教学评课稿

篇1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真情”语文课

“妙趣”语文课的神韵在于“趣”,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个“情”字———语文这门课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多情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近年来,笔者较为自觉地把“真情”作为语文课堂的“内在诉求”贯穿在教学实践中。所谓“真情”语文课,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情动人,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品味和鉴赏蕴含在各类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或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中贯穿情感的要素,或以现身说法见证情感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教育。那么,“真情”语文课堂在具体操作中有何方法或策略呢?国学大师钱穆说:“文学最高境界,在能表现人之内心情感,更贵能表达到细致深处。如是则人生即文学,文学即人生。二者融凝,成为文学中最上佳作。”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饱蕴亲情、友情、爱情及家国之情的“最上佳作”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李密《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至孝亲情,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男女离情,林觉民《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却“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夫妻之情与家国之情,等等。除了课本提供的“真情”文本之外,我们还应主动关注各类时新“真情”素材。如央视一年一度“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的叙事、抒情类佳作,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等等。顾名思义,“真情”课堂贵在情真,贵在情深。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创设“真情”课堂氛围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可以利用对文本声情并茂的诵读创设“真情”氛围,利用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介绍创设“真情”氛围,利用对文本情境的鉴赏与想象创设“真情”氛围,利用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创设“真情”氛围,等等。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多种解读———爱情悲剧说、政治讽喻说,或曰二者兼而有之。在讲解此诗时,笔者将其定位为“真情”文本而创设“真情”课堂氛围。首先,播放著名朗诵家丁建华、乔榛情深意浓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初步感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接着,让学生细读文本,进行联想与想象,具体领略诗中“两情相悦”、“恃宠而娇”、“生离死别”、“仙境重逢”等情境,感受男女主人公那“朝朝暮暮”之情与生离死别之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与品味诗中描写爱情的经典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让学生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深切感受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哀婉凄切的爱情悲剧,从而将“真情”课堂氛围推向。在语文课堂上,拥有了“真情”文本并创设了“真情”氛围后,在情境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展开“真情”对话。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唱”,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讲授此文时,务必以“真情”为线索,让学生感受其“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肺腑之情。在学生对文中的“悼念骨肉之情”和“宦海沉浮之慨”有了一定感受之后,我们可以就“怎样把握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及“失去之后的追悔”等话题展开讨论。记得当时课堂上有一名学生动情地说:“我以前对‘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之后才懂得拥有’等话似乎没有太深的体会,学了这篇文章后,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笔者当时也受到课堂“真情”氛围的感染而“触景伤情”,回忆起多年前重病的奶奶去世时,笔者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撰写的一幅挽联:“毕生忧劳,一世受累,最怜沉疴不堪负;今朝诀别,满门痛哭,永忆慈颜去难留。”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心灵也得以涤荡与净化。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说,假如上天有情,那么他见证了人世间这么多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也会因感慨而变老。由此可见,“真情”的力量非比寻常,甚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在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见证了无数爱恨情仇的故事,有时也会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之类沉郁悲凉的追问。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要努力构建一堂堂感人至深的“真情”语文课,以“真情”的力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究竟评价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这是搞好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知识和语文的能力的评价。

一、语文知识的考查评价

可以从拼音、字、词、句、阅读作文几个方面进行考试评价。

拼音: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大写字母、隔音符号等都是考查评价的内容。

字:各年级所学过的生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学会查字典。

词:正确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句子的意思,正确表达运用,并注意积累词语。

句子:理解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子及基本功能。

阅读:掌握所学过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分层分段,归纳层意和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思考回答问题,并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作文:片断描写或完整作文,依据各年段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来确定。

二、多元评价有机结合

传统 评价的主体是 ,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 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 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 的互动评价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如何让家长参与评价,我做了如下努力,设计了《单元学习情况评价表》,在一个主题单元完成后,让学生带回请家长进行评价填写(仅以识字教学评价为例)。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 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我设计了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这一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行, 只要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评价的内容即可。每次新课前换上数字。学生一眼便明白了本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达标要求。新课学完后,利用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评价的关键在于一开始 要指导学生操作,不能流于形式。当习惯成自然后,操作起来就简便了。

三、语文能力的考查评价

关于听的考查,可以听写词语、句子和一段话,并有意识地加快听写速度,来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让学生听写一个片断,说出其主要意思,回答指定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和理解概括的能力。

关于说的考查,除了上述说到的听说之外,还有阅读文章后看图想象说话、观察事物说活、观察表演说活、辩论说话等,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关于读的考查,可以给一则材料让学生会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停顿、轻重缓急、语气、感情等。对学生会的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让学生会在指定的时间内读完材料。回答指定的问题,来训练学生快速浏览的能力,以迅速获取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关于写的考查,低年级主要是写字、写话,中高年级主要是作文。要把片断描写和完整作文结合起来,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四、能力强的学生,评价重在激励创新

心理学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和探索欲。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此,评价要鼓励其创新。如在学习“聪”字时,一生回答:“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耳字旁,右边是一个‘总’。”教师这样评价:“你说得很好。合体字都是由独体字或部件组成的。而且,这个字还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呢!大家想一下,我们班成绩最优秀的同学上课时的表现,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过了一会儿,该生重新回答:“老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朵要认真听、眼睛要认真看、嘴巴要练习说、脑子要认真想,眼耳嘴脑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变得聪明。”多么富有创意的回答呀!既识了字,同时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可见,这样的评价成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的驱动力。

五、能力较差的学生,评价重在鼓励参与

识字能力较差的这类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参与的能力,存在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因此,一是降低要求,学习生字时,根据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识记方法,注意把较易的生字留给这些学生,为他们参与识字教学创造条件。二是鼓励参与。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这样鼓励一位学生发言:他在几个同学读过生字后,环视了一下教室,来到一位女生旁,笑着问:“你没有发过言,你愿意读吗?女孩愣了愣,贾老师又说:“你行的!读一个也成!”女生读了起来……贾老师仔细听着,听完后摸了摸她的头说:“读得不错吗?”女生一脸喜悦。三是延缓评价。当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遭遇失败时,一定会感到万分沮丧,此时采用延缓评价,再提供一次成功的机会,就一定能调节其情绪,帮助其提高。

篇3

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

一、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创新语文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革是语文教材、教法等改革的前提条件。鉴于中职生的语文水平和实际需要,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着力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大力增强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到学生想学爱学善学语文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激励学生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民主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教学。例如笔者把来自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学生辩论会》《中华好诗词》《卧谈会有趣》等雅俗共赏的节目搬进课堂,看完以后,笔者引导学生或复述或谈观感或模拟辩论等。再例如布置作文时,笔者用应用文的写作代替传统的话题作文写作,尤其是引导学生练习“策划书”“求职信”“申请书”“总结”“述职报告”等工作中会用到的应用文。

二、融入社会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来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中职新课程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基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求急功近利、只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在课堂语文讲授时要面对中职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例如,笔者教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职业模块《语文》第二单元《景泰蓝的制作》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笔者带了自己家中的工艺品到课堂上,请个别学生用所学知识向同学们有条不紊地介绍手中的工艺品,并挂出有关的景泰蓝图片,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说明,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可见,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抽象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把学习训练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拓宽了学生的观察视野,使“语文”这一小课堂融入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引导学生思考自笔者,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体会人间百味,达到“功在课堂、利在千秋”的目的。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习兴趣

(一)巧妙开篇引题,吸引学习兴趣

所谓“引题”,是指教师在授课开始时启发性地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走进所学习的课文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课文,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增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愉悦性。

(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由于中职班的课堂纪律一般都是比较差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环境也不那么好。这就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在课堂中,笔者不论教还是学生学,都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有独特性、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还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中,笔者做到面部表情、声调、手势甚至是目光来可以调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呼应配合,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例如,笔者教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拓展模块《语文》第三单元《我愿意是急流》,指导“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象: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只要我的爱人”的意象: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时,分别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声调、手势、目光来可以调动学生情感,产生情感真挚、强烈追求爱情的共鸣。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学法指导”为核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在学习中,笔者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学生的认知实际结合起来。以学法促进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拥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独立学习、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笔者教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拓展模块《语文》第二单元《胡同文化》时,查找重点段的中心句,先引导学生明确中心句是指概括本段意思的关键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中心句是“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样,学生自己很快找出第二段中心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情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语文课实践“情境教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尤其突出,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融身与课堂,成为学生的朋友,声情并茂地讲解,语重心长地引导,引人入胜地设疑,慷慨激昂地演讲,形成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并将学生带进课堂情境中。既可以采用实体情境:如参观现场、观摩实物等;也可以采用模拟情境:如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可以采用语感情境:如深情导入、激情结尾;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如设计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在情境课堂中愉快学习,逐渐树立起“主角”意识。

四、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的学生而言,在思想、性格、习惯、心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一些,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须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注重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具体说:一是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二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以及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

二、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一是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得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要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趣(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者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不是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三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顺应时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学生的合作,看学生愿不愿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其三要看学生的探究,看学生探究的欲望,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替代。

四是评价自学能力。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要把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自学能力,一要看学生自学机遇、时间和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前提是教师须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二要看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小学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评价,积极提高教学基本功

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教材处理能力。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它的编写目的和编写体系,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每篇课文)是否有透彻的理解,所设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否与《课程标准》相符合,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教学中,要评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达到怎样的学习目的。其次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环节、结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篇5

当前,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或者高效课堂的建构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许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项慢功夫,语文教学不可能高效。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文教学的有效或者高效究竟是什么?是我们教师教学过程的高效还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有效?抑或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在学生课堂生成的有效或者是高效。我想,任何教学课堂生成都要从学生这个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的高效或者有效是指学生在课堂生成中的有效或者高效来说的。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学本质。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是不是有效或者高效,关键是通过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哪些方法上的启示,掌握了那些学习上的要领。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哪些锻炼。对语文教学来说,思考力的锻炼和培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或者高效就体现在这个方面。而思考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来实现。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根本就没有把学生放在主要的地位上,我们语文教学中始终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霸权仍然主导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语文教学来说,能不能让学生来进行自主的阅读学习,能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体验和感悟文本,是检验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道分水岭。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和游泳相比。作为游泳教练他的任务不是直接去游泳,当然,示范是必要的,但是在示范了之后,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去自主地练习。语文教学就语文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在文本之中畅游。

好课首先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一堂课的好坏决不是看老师讲得多精彩,老师的讲授的确很重要,但是,老师传授的仅仅是一些方法策略,对文本的一些基本示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领,然后自己去实践、去领会。所以,那些看起来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那些花里胡哨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好课可能会是沉默的,气氛可能是凝重的。好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阅读之中,不断地体验文本、玩味文本。是自身获得切身地感受和认识的课堂教学。好课一定是学生的思维处于张力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地课堂家教学。

因此,语文需要表达,但是这种表达是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经过自己的凝思,产生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好课不是教师的表演,不是几个好学生的表演,不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好课一定会给大多数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文本之中,在不断的思考文本,不断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交流。

过去,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时候,总是将课堂气氛的活跃作为重要的标准。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被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地举手。如果那堂课上学生表现很积极,有亮点展现,那么我们就说是好课。为此,我们许多公开课也正是抓住了评委的这种心思,不惜在课前做许多手脚。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对学生来说。实际的意义并不大。同时,课堂中的热闹场景,并不表示学生真正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了。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动起来,学生没有进入文本之中,感悟到文本内在的东西,那么我们的课堂无论多么地热闹,也不能说是好课。也就是说,好课的标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思维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他们是否处于张力状态。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主要的还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好课的标准绝不是热闹,绝不表现于课堂气氛中,而是表现在学生的思维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教学使用了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手段,力争要将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接受。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许多教师换上了技术依赖症,没有多媒体似乎就上不出一堂课。

篇6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追求的目标应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为主”代替以往“量化评比为主”的做法,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校长室、教导处与教研组、备课组同事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制度。

下面结合我对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参加2011年度“有效评价”专题远程培训学习的心得,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往往是一所学校甚至多所学校同行们进行教学经验和学术观点交流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往往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只有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与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 贴近学生认知实际。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评价;收集信息的来源要全面、细致。评价时不仅要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还要注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横向比较评价,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已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此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设备、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纵向比较评价,是将高中语文教师现有水平与过去比较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步。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制定的标准进行,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公正评价,切忌带个人主观感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很大程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语言、教态等要素的评价,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首要因素。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精髓和关键,其实现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三维目标应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2.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的一大要素。只有当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才会“授生以渔”,才会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体验、探究中获取和构建知识,并由此积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因此,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充分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能否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地制定一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体系,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组和本备课组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项目及内容标准应详略得当。过于简略,则会降低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其作用;过于详细、复杂,则又会失之烦琐。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否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是否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应侧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光春.语谈文课堂问题教学 [J]. 语文学. 2011(14)

篇7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知识并能够高效解题。试卷讲评就是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在利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不足,针对这些学习问题,对症下药。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的试卷讲评需要结合所学的课堂知识并进行有关的拓展训练

在有关古诗词分析与训练的试题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书本中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地讲解分析。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可以为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语文知识。语文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在适当的总结归纳后学生可以通过类比将课堂的语文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帮助学生解答试卷。这样在试卷的讲评中练习所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的相关练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李白的诗词分析是学生经常能遇见的古诗词问题,而作者的作品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学习《蜀道难》一文时,对文章讲解的同时可以做刻意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分析留下印象。当我们在试卷讲评课遇到李白的诗词时就可以更好地练习这些内容了。这不仅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渗透,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点评语文试卷,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解题。

二、试卷点评要有重点地进行,对学生弱点的阅读问题重点分析

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解题中的难点,也一直是我们高中语文试卷点评中重点而核心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掌握了文章的这个中心,解决其他阅读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学生阅读时就将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无从下手。在进行试卷点评的时候我们要针对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主线做有关的剖析与论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当我们帮助引导学生认真剖析了课文的主题后,学生自己解决阅读问题将更容易,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相关的语文兴趣。

例如,我会在试卷讲评的时候归纳总结一些主旨相似的文章,歌颂母爱、科技类论文等。我对这些相关文章的主题加以重点剖析,当学生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引以为例,进行类似的分析阅读。这样,学生阅读时不知从何做起的难题就被很好地解决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认为,归纳相似的主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后自主学习中学会这种主题式的剖析方法。

三、试卷讲评需要师生的讨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上只把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地对一下,再稍作分析,学生好像改得挺认真,但是,效果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去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讲评课上,要让一些答错试题的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师评讲时,也不能三言两语带过,应该找出不同分数段学生的作文,让他们将自己写作的思路及体验说出来,找出为什么改卷教师给这个分数。今后写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写作。

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采取师生讨论、与生生讨论的方式,更好地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试卷讲评时,我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总结、分析组内同学的典型问题。然后再展开师生互动的环节,将组内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地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类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讲解与总结归纳同步进行的过程,因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注重课堂点评课的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温故知新的习惯,在总结归纳自己理解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注重语文试卷点评,将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让试卷点评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提高高中语文试卷评讲有效性的原则与方法[J].新课

程学习,2012(8).

[2]陆秋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试卷评讲课的思考[J].

篇8

情感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探究。

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观看伊拉克战争灾难课件,加上音乐和旁白。)让学生自由谈谈观后感。

师:无情而残酷的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是孩子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和他们相比,我们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生活如何啊?随后出示第二幅画面(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幸福,有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就永远失去了爸爸。:

孩子们的心灵一颤,获得了情感体验,自觉潜入文本,用心灵去充分感悟课文。

二、多重视角对接,强化情感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情,和学生在充满情感氛围中对话,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师与生一起总结出:爸爸是一个保卫和平的卫士,一个可敬可爱的父亲,一个出色的人才。

然后指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1)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2)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血的记忆是痛苦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这难忘的一幕吧!(老师配乐朗读“痛失父亲”一段,学生想象画面)

生:我想哭,没有爸爸多不幸啊!

生:我想妈妈失去了他所挚爱的人,一定痛不欲生。

生:爸爸的嘴没合上,他肯定是要告诉孩子别难过,要照顾好妈妈。

生:爸爸也可能是在说:“和平、和平……”

师: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

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一起去感受小作者的悲与苦吧!然后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学生通过反复读,情感与作者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共鸣。

总之,学生在多重,开放,深刻的对话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纳中,知识不断积累,情感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篇9

一、评价主体倡导多元化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促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校正、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根据社会生活行为准则校正自身行为奠定基础。课堂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有位老师在上《雨霖铃》公开课时,请了一位男同学起来朗读,这位男生读得有点结巴,老师让他自我评价一下,他对自己前面的朗读也不甚满意,愿意再读一遍,他的第二遍读得明显比第一遍好。自我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引导学生互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群体地位和群体影响力。学生互评包括同桌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同学评价。苏州园区三中的一位老师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山居即事》后四句诗的表达技巧时,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答案:“诗的后四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新生的翠竹,盛开的红莲,渡头上炊烟袅袅,采菱之人归来,表达作者对恬淡安逸宁静淡泊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标准答案,对此回答进行评价,模仿阅卷老师,酌情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

3.加强教师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赞美,能引导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建立起积极的、亲近的、平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你说得太好了”“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好吗”“你很会思考”“你很会活学活用”“你找对了答题区域”这些评价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一种满足,产生学习内驱力。

二、评价手段注重多样化

语文教学评价不能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方法,而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1.准确得体的口语、体态语相结合评价

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课堂上的评价一方面是对某位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全体同学所提出的要求。如果单纯用“好”“棒”之类的词语来描述,学生并不知好在何处,棒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评价应告诉学生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或声音十分响亮,或语句很通顺,或词语运用得恰当,或准确把握题意或课外知识丰富等,这样清楚明白的评价既可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又可以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般应双目注视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教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时刻观察学生,评定学生,做好跟踪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教学中,教师应从观念、情感上接纳智力、兴趣、心理各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45分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侧面体现自己语文知识、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情感,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课堂上的各项表现进行观察,并制订课堂表现观察表。学生的课堂表现大致从听讲、提问回答、朗读表达、思维有创造性等方面去评价;每方面可分积极、一般、不积极等三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写出课堂表现评语,每周或每月评价总结一次,并将结果放入其语文学习档案。这会使学生听课更认真,思考问题更积极。教师通过观察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

三、评价内容坚持全面性

篇10

电教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受力,从而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正因为它有如此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才提倡用电教媒体。而许多学校却单纯地认为只有用电教媒体才是好课,释之为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殊不知,某些领导的片面看法正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死胡同,导致了假、空、秀等现象的产生。许多教师为了投领导所好,不惜在上公开课之前耗费大量钱财制作原本不需要的课件以备教学之需,而在一些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教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成展示出来。倘若需要,则无须批评,很多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或完全可借助黑板展示,又何必单纯地为电教而电教?电化教学只是“辅助”,主体仍是教师,我们能说在多媒体产生之前就没有好课吗?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采用什么手段,还需视学校条件、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不可“东施效颦”。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就不是好课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语文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而在强调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今天,某些农村教育领导则奉之若神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尚方宝剑”,课堂气氛活跃说明教师的水平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积极效仿,于是在课堂上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一类毫无意义的问题,也常出现“我们为他鼓掌,我们给他一点掌声”这种近似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课前将答案告诉学生,或干脆先上一次,或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上课变成了作秀,完全把教学重难点置之课外。同时,有些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为了创造气氛活跃的课堂,不惜在课堂上发挥表演天赋,挤眉弄眼,阴阳怪调。这样的课堂,气氛固然活跃,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三、没有活动就不是好课

篇11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探究手段,并且要关注学生自主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情况。在这个时间段中,出现了许多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等科学实用的教学手段逐渐被教师与学生所接受,高中的语文教学也慢慢从传统被动的教学课堂变成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实践的实用课堂。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在学生之中多多推广科学探究的学习手段。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指示

1.新课标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语文句子的使用上,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可以什么”或是“应该什么”这样的句子,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对于教学结果的关注而对于教学手段的不关注。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要学会“学会什么”或是“能够什么”这样的生动句子,主要是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活动中,要认真地对待文本内容的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追求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经过探究性的学习,使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手段,尽情地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与此同时,语文内容的教学也能够变成师生沟通的渠道,可以培育学生处理语文问题的技能。

2.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一直是我国认可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是一种强调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手段。高中语文新课标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希望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手段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来培养自主思考的技能。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而且学生本身要具备不错的处理信息技能。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探究性学习着重关注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处理生活中困难的能力,也体现了重视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的突出特点。

在实施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指导工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认识出现了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给出正确的指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的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教授者,还要承担好指引学生的责任,当然,学生也要自己主动研究,去获取有用的知识。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的含义

“先学”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学生对于课文要持质疑态度,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做好前期的预习工作与知识积累。关注课前的预习工作不但可以指引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认真研究文本上的句子,也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引作用,真诚地对待学生,处理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共赢。“后教”便是希望学生之间学会团结合作,增加语文课堂的自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技能,而且经过交互式的学习,能够吸引学生的求知热情,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彼此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也要重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使之形成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先学后教”这个教学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一定要做好自己指引者的工作,认真地教育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给高中生带来的教育效果还是不错的。

2.先学后教的方式

经过实践研究,可以知道,先学后教能够使用在探究性教学之中。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留下几个问题,让他们能够边预习边思考,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热情。认真思考问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课文《雨霖铃》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悲凉的情况。应该如何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能够提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尽管每位学生表达的看法有些不同,有些挺相似的,但是他们都参与到了这个问题中来,都说出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问题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从其他同学的讲解中收获了许多。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研究问题,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主性,认真研究课文中的文字,如此,才能够较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才可以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本论文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08]G0384《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阶段论文之一)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总体趋势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趋势:

(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4)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5)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7)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使判断客观、准确,就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当前,可以用来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的教学观念自然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主要表现为:(1)素质教育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服务,因而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学生观。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3)素质教育知识观。知识因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传统教育一贯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忽略甚至无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素质教育知识观则不仅把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列入知识范畴,而且倾向于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4)素质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总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或惟一标准;而素质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