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29: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教学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基于生活内容而成就的学科。小学数学知识都包含在生活中,生活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怎么才能密切结合生活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呢?这也是新课改后提倡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标志。怎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下面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一、精准把握教材,找准生活化的切入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材是核心的内容,与此同时,教材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前沿的阵地,更是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并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应做到对于教材进行教师本人的再加工。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着教学情景,从日常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存在的陌生感,从而产生亲切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问题。
比如,认识各种图形的教学,就可以联系生活中各种图形的应用进行教学,在导入环节借助生活内容的影音资料,让学生见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看到后会大吃一惊,原来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也存在于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由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受到社会各个行业的广大需求。但是,高职教育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在高等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在高职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课程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而现今高职数学的教学仍缺乏体现高职特点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也缺乏高职应有的特色,因此导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高职教育各专业要求,使得教学内容脱离与专业的结合,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为此我认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远离公式、定理的证明、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运算技巧,多接触到一些数学家的轶闻趣事和探索过程等数学相关知识和一些能直接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或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增设数学文化课程,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能力
1.引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始终困扰预科数学教师的“预科数学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难题,改变传统数学课教学“我讲你听”,使教学陷入“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模式,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预科数学课成为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我们在学校和院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申请立项承担学校教改课题《预科数学教学与本科数学课教学的衔接问题的研究》研究的同时,进行了预科数学教材内容改革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是立足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构建预科数学课程与高中数学课程衔接、配套实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实践,实现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结合,提高预科数学课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地讲,一是立足于使这门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前沿性与发展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这门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二是围绕理论教学,挖掘与整理所带课程大量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加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做到理论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增强预科数学理论课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三是发挥团队的力量,利用网络现代化的手段广泛、深入了解和掌握理论前沿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源,吸收有价值、有意义的理论成果为我所用,建成一个包括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图像资料、音频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庞大信息资料库。既可方便教师的形象化教学,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鲜活的教学素材。通过及时地将这些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进一步紧扣时代主题,体现时代感。
2.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预科数学课程作为预科阶段的主干基础课程,按教学计划用2学期230学时,达到预科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该课程同时也作为大学第一学年基础课高等数学的基础,用2个学期,完成1-2册的主要任务,为下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好基础。本课程在加强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做与高等数学衔接知识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的定位分析
为克服传统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这一弊端,达到该课程预期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施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载体,只有凭借优秀的教材,教师才能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研究教法的基础上,导演出有声有色的课堂场景。从1998年开始,我们选用了民族预科部统编的教材《预科数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体现了民族预科部预科数学教学新《基本要求》的精神。但是该教材缺乏与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因此我们在民族预科统编的《预科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教学、更新要求,体现了高中数学与预科数学﹑预科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充分衔接,加强了预科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预科数学教学内容的新突破。另外,从编排模式上看,该套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排模式,注重了实用性、主题性﹑衔接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按新的理念和体系编写的,更适合目前我院学生的实际水平。抓住预科数学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的缺陷,做好知识的衔接。结合我院自编教材和其他优秀教材,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和整合,既保持了教材的系统性,又体现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克服了传统教材只注重可教性和可读性,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衔接性的弊端,注重了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有如下特点:
(1)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该课程教学内容是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等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数学知识。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预科数学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有关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系统学完本教材,基本能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处理有关实际数学问题。
(2)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主题性。该课程教学内容以自学法和讲授教学法为指导,每次数学课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微积分初步,为进入大学本科学习打好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自身素质,使学生学会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该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预科教育特点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一实际,认真贯彻了“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预科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为数系、解析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排列、组合与概率、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为初等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选材由易到难,主题突出,具有生活化、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初接触学习内容时,感到不是很难,在潜移默化的练习中提高了能力,克服了传统教材学生不感兴趣,且实用性和衔接性不强的弊端。
(4)增强知识的发展性。预科数学课程教学不仅是一门理科基础知识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发展前沿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设计《预科数学》课程教学时,我们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和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学生来说,该课程的学习对下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课,如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经济数学、物理学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文科学生来说,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只学不用的弊端,为学好相关专业课,将来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播放教学光盘,通过交互形式进行授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语言条件。每章知识总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数学应用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如定积分概念的引入及定积分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网上答疑的条件,每学期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问答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锻炼的舞台。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高等数学教学片,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高等数学成为可能。我们所制作的课件中,按照任务教学法和主题教学模式这一实际教学需要,补充了课件内容,课件内容实用丰富、新颖、接近生活,较好地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交互性,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实用”“够用”“可用”“有用”的教学原则。
4.结语
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的改进,激发学习兴趣,循序渐进,不断培养民族预科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1.对高职教育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有积极影响
数学是人们对“数量、空间、科学、计算机乃至想象之中的模式”的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探索活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我们强调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效果的直接关系,一方面我们承认高职学生的普遍性影响着高职数学教育质量的一般性质,但另一方面我们强调高职学生的专业化发展与数学教育者的教育观念直接存在着一定联系。所以,在强调高职教育数学教育观念更新过程中,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1.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们常常会不自主的以书本知识、自身教学发挥为主体了,课堂上没有照顾到学生们的需要。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让教师们必须关注到学生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让他们不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营造出良好的交互式教学互动效果。1.1.2以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为基本目的高职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但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衔接的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会重视到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所以会不断调整教学目的,将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为基本目的。1.1.3以学生专业能力发展为最终目的高职教育的最终教育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衔接中,数学教师对学生专业与数学教学内容的联合把握,从而强调形成以发展学生专业能力为最终目的。
1.2.对高职学生数学数学思维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高职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并知道如何应用于操作实践。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数学思维:1.2.1变繁为简的能力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上所面对的困难也相对较多,他们在初高中阶段都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导致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产生了一定的退缩心理。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衔接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专业中的实践操作相联系起来,从而把知识有复杂晦涩变得简单易懂,让学生掌握到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并让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倍。1.2.2实际问题合理假设的能力实际问题合理假设的能力是指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数学知识应用这个角度来假设已有的问题,并形成自身的理解。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衔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并进行操作探索,从而提高他们实际问题合理假设的能力。1.2.3积极探索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高职学生们需要动力去支撑他们的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衔接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想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但这都必须以数学知识作为一定的基础,这也就要求他们必须好好学习数学,逐步变成主动探索。
2.高职教育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衔接的策略
高职院校专业多,教学内容丰富,每个专业也有不同的特点。在针对高职院校的调研中,我们进行了交流,决定了我们在高职教育数学教育内容与专业衔接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做到具体专业具体分析,也提出了高职教育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衔接可以采取一下四个策略开展整体工作。
2.1.数学教学内容应联系专业背景
高职数学教学是需要技巧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要想做到高职教育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衔接能够实行,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背景来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开始数学课之前,就告诉与同学们进行一个交流,了解学生们对数学课的态度。在这之后,就让为同学们讲述一下数学知识与该专业直接的联系,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轮廓,并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电子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Fourier级数与谐波分析、地线干扰等知识之间关系。不同专业的学科背景是不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更是不同的。在高职数学教师教学任务分布过程中,一定出现任教不同专业的数学课的情况。这也就需要教师保持耐心,尽量的做到与专业背景有所联系。
2.2.数学教学内容应满足专业应用的需要
数学教学是引入其他专业学习的途径之一,通常还需要过媒体设备的辅助。在数学教学内容满足专业应用需要的过程中,我们会强调不同专业人才对数学知识的需要是不同的。在满足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找到知识的共通点,也需要找到不同专业的差异。以一元微积分为例,一元微积分是所有专业在数学学习中都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共通点,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就可以用一元微积分构建一个知识框架,从而便于教学,满足所有专业的应用需要。教学中,教师还是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及专业操作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一元微积分的知识在他们专业的应用是怎样的,应该怎样用,有什么价值。不同专业要重点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来排数学课,不能让学生学习了不能用,或者用的时候又忘了。
2.3.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部分专业问题
在前面策略基础上,高职学生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应该强调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了。基础的应用能力就是学生会用数学知识阐述部分专业的专业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会帮助学生的数学能力、专业能力都有所发展。在高职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专业教学专业程度日益提高,那么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就应该强调数学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弥补以往对专业知识中的数学知识解释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抛出有价值的、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讨论、总结,从而形成解释专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直接又交流、有合作,并实现数学知识专业化。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教材内容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让学生在不断的对外部材料感知、思考、加工的过程中,建立起数学模型,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真实的数学。如,《平均数》的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身高或者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习真实生动的数学。教师:“同学们之间都非常熟悉,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这次单元测试男同学成绩好还是女同学成绩好?”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男生成绩好,有的说女生成绩好。教师:“同学们要说出男生成绩好,还是女生成绩好,要有事实依据,应选择怎样的依据呢?”生:“应该把全班26名男生的分数相加,总数除以26,就是男生的成绩。把22名女生的分数相加,总数除以22,就是女生的成绩,再比较这两个数值,就知道男生成绩好还是女生成绩好了。”教师和学生一起随着学生自报考试分数逐个男生相加,逐个女生相加,最后得出了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我们今天的活动过程就是求平均数的过程。”学生在充满现实性的数学材料中,运用了分析、归纳、推理,形成了自己的解题策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班身高152厘米的张同学,去平均深度145厘米的水池中学游泳,有没有危险?”教师再度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性问题。
二、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习创新的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材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构建起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观察,让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建立起“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新问题―再探究”的创新式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如,《利息和利率》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然后把现实中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引入课堂。教材中教例只是一定数额的存款到期后按银行的利率、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的计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如每个学生现在手中有现金2万元,五年后比较谁获得的利息多,谁缴纳的利息税多,谁就为国家作的贡献多。于是,学生纷纷选择不同的存款方式进行存款,以获得最佳的效益。按银行现行利率一次存定期五年可获得利息:20000×5.225%×5=5225元;先预存定期二年,再存三年到期获得利息:20000×3.75%×2=1500;21500×4.25%×3=2741.25元;其他的几种存法都不如一次存定期五年获得的利息多。但是学生还考虑到如果有急事需要从银行取钱用,那么则不如分阶段存获得的利息多。挑战性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用得到有效的结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中职数学教育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中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就不扎实,进入职业学校后,要求他们既要完成相当于高中程度的基础文化,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确实勉为其难。
一、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应用。现有的中职数学教材是由数学专家编写的,教学内容是成型的,充分地强调了数学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重科学性,轻方法论,理论性强、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与现时代职业教育步伐不合拍。
(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对应。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材与普通高中教材没有多大差别,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的差异,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有距离,也与中职学生的知识需求不匹配。中职数学课程的普教化,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学生既学不会也不愿学,效果差,效率低。
(三)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关联性差。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不仅是计算的需要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更是运用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的需要,而教学过程主要是执行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但在目前情况下,中职学生入学后,无论选择何专业,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是定型的,教师接受的教学任务是被动的,教学效果不是由专业需求检验的,而是由教务和督导办考核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合格,与专业课程的需求没有必然联系,与其他学科教学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没有起到其他学科的先导及为专业课程服务的作用。
二、改革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办法
(一)合理选编教材。统一的数学教材具有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特点,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程结合较少,难以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因此,选择教材时应该把内容适应时代和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符合学生智力发展、专业业务应用关联度高的作为标准。中职学校也不妨在考虑本校学生的情况、学生发展方向、未来岗位的需求等因素的情况下,组织专门人员编制以突出:“为学生所掌握、为专业所服务、与应用相结合”的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需求的校用数学教材。在教材的编制中注意坚持“尊重规律、注重结合,突出应用”的原则,既不违背数学课程自身的基本规律,保持知识的连贯和渐进,又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专业需求。
(二)取舍教学内容。目前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成型的,是由专家们编制的,但是担负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的老师对受教育对象的情况和专业需求有更深刻了解,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也有很大差异,各学校专业设置也不相同,一味照本宣科势必形成中职数学课程的普教化的被动局面,只要考虑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打基础,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形成职业能力打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升造、接受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因素,教学内容可以在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下该舍的果断舍去。
(三)课程形式要体现专业特色。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因此课程形式与专业特色必须相符,不同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同的,实行分专业数学教学,降低数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减少数学知识广度教学,使学生学“有用数学”,采用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不失为解决课程形式体现专业特色的有效方法。必修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必修内容具备相对的系统性和简洁性,可根据学生实际,不宜太难过繁,注意把握好难度,要精选内容,保证重点,剔除与职业能力联系不大的、陈旧的、重复的、过深的理论知识,将节约课时用于增加新知识与加强实践环节,同时为实际问题和专业课教学提供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成为各门学科的基础课,其内容有:集合、基本初等函数、三角、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和平面解析几何基础、立体几何初步等,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中职一年级开设。选修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选修部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主要讲授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概念和理论,启发学生思考数学与专业的联系,拓宽数学应用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专业问题、数学方法和使用计算机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选修内容不必过多考虑内系统性、完整性,而重点考虑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三、结语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内容既要利于中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又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这三个核心问题,就必须解决数学课程的普教化,与专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按照 “降低起点,扎实基础,突出个性,结合市场,突出应用,交叉综合,增加弹性”的思路,开发以生活应用和专业技能发展为出发点的新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以体现数学课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专业学科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增强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20-02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方式与内容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对此,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引用全新教学方式与理念,将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突出初中数学的实用性与生活性。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需要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1.借助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与根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学习的体验到成果的掌握,促使学生在承担任务时亲自感受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而且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学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时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这样既能巩固以往的就只是,还能够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导入课堂或知识讲解,促使学生借助操作、交流、观察和思考等逐渐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以及发展,促使教学内容呈现大众化、生活化,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适用、有趣的教学知识,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年级《等式的性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课堂中展拿出一个天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实现准备一把青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模拟菜市场,让两名学生上台演示,通过加减码与加减菜的方式保持天平的平衡。学生对于这一场景非常熟悉也非常容易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演示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再讲解等式的性质便显得格外轻松。
2.回归生活情境,强化生活数学意识
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初中生,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跳出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合理组织教材,将"生活"知识较为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从日常生活当中提炼材料,将生活中的现象与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进行观察和收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方式,从而掌握、理解知识,感受学习成果[2]。与此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信心与成就感是学习知识的兴趣来源之一,在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与成就的同时,学生便会自觉去学习,通过成功的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3]。数学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画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创建和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问题优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备更高的学习动力和信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与阅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并不相同。借助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快乐,并实现互帮互助。
例如,在讲解方程式和不等式等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当中所出现的数量关系,如数量的箱等或者是大小关系方面的对比,从而将方式与不等式等知识体现在生活当中。如,在一个商店算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购入成本、销售成本之间的方程式,从而将问题生活化。再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生活化问题"一个门长4m,宽3m,一块长7m,宽5m的模板是否能够该门,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3.数学活动生活化,促使学生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数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重视应用于生活,从而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与价值[4]。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将生活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实际的教学课堂当中便可以让学生发现校外的数学知识,真正将生活应用于数学,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学习趣味性[5]。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便可以带着学生参观或发现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建筑,例如大桥,让学生观察大桥上的钢架有哪些集合图形,学生便会直接说出三角形与四边形,然后问学生哪一图形更多,为什么。此时,学生便会想象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当中的知识内点,说出因为三角形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所以大桥借助三角形能够获得更多的稳定性、更加安全。与此同时,学生便会感受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回到家之后,便可以尝试着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化数学的乐趣。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这对于数学教学本质上也有着推动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中到处多有数学,数学知识也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思考、想象空g,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喜爱对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有机结合生活与教学,促使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桑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8):23-23.
[2] 郑显霞.探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8):132-132.
一、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概述
(一)MPCK内涵
Shulman针对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确保教师认识到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科教学知识(PCK)具体表现在教师通过类比、举例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方式将专业性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学科教学内容.[1]本文认为MPCK(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是指数学教师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方法表述、呈现和解释某一种特定数学专业学科知识.
(二)MPCK结构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内容知识主要由MK(数学知识)、PK(教学法知识)以及CK(内容知识)三部分融合而成.其中“数学知识”包括对数学的认识、数学专业学科知识、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历史;“教学法知识”包括对教育的认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等;“内容知识”包括学生学习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发展.数学教学知识结构如下图:
二、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丰富了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内容.教学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融合性地掌握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生相关知识.作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的多少对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大小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构建的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逐渐内化为教师用于认识评价教学的模型.[2]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了解某数学专业性知识在课堂上应如何组织、呈现给学生,以及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重、难点,仅仅懂得数学知识并不能带来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特点,本文构建了一种MPCK发展的新途径――MKMPCK.
三、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MKMPCK
(一)MKMPCK知识转化的本质
数学教师所拥有的扎实数学知识(MK)是数学教学学科特色所在,一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专业性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教学实践中MK有“载体”作用,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附着的“载体”.[3]根据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数学专业学习均具有较扎实数学专业知识的特点,以MK为逻辑起点实现数学教师所必需的MPCK的丰富与发展,是有效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二)MKMPCK知识转化的过程结构
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中两成分间的互相转化(MKMPCK)有独立性、多样性以及情境实践性等特征,本文根据Shulman的知识转化理论,认为MKMPCK转化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认知模型、教学知识不断整合创新,以及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转化模型如下图:
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内容知识转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释、表征以及适应.[4]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批判性反思教学内容,解释数学教学主题,其次根据自身反思以及实践经验寻求多种方式以表征信息,最后通过不同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内容以及素材等,旨在将学生带入数学教学情境中.因此,我们认为MPCK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逐渐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Shulman L S.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2):4-14.
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提供了每单元和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是教师教学前需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材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要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等,此外往往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符合实际,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广度要确定得合理,与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难理解的知识要少一点,容易理解的知识可适当多一些;对低年级学生教学的步子要小一点,对高年级学生教学的步子要大一点。例如,低年级教学连减的两步应用题,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两种解法就比较紧,有的学生往往分不清两种解法,如果分成两节课来教学,效果就好一些。中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学生来说新概念比较难建立,也可以步子小一点,第一节课教学几分之一,第二节课再教学几分之几,以利于通过较多的操作、直观给学生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到了高年级再讲分数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进行抽象概括时可以适当加快进度。有些教学内容,从知识点上看并不一定难,但是所选的数目大小往往会影响知识的难易。例如,在中年级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数目过大,步数过多,就会增加知识的难度。高年级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数目比较大,也会增加知识的难度。因此,大纲、教材中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限定数目的大小和运算步数的多少,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的深度一般是指知识的抽象概括的水平。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深度,选择什么样的深度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确定的。例如,低年级教学加、减法的认识,只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了解,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算。到高年级教学加、减法就可以采用定义的形式说明加、减法的意义。
二、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确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去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但是其中也有主从的关系,而弄清主从关系,教学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迁移作用,从而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引导学生应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就不难解决。这样可以着重做一些把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置,使它变成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练习。
有时一部分知识或一个知识点需要弄清教学的关键,它对所学的知识能否掌握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商多位数的可以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3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有些教师抓住这个关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取另外的方法,如通过例子给学生总结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表面积的公式,而忽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效果就比较差,教学时间也用得多。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输给学生的教学信息,往往发生变异和损耗。发生的原因,有时是教师教漏了或者教错了;有时是教师教对了,而学生没有理解或理解错了;有时可能两种原因都有。但是一般地说,学生出现错误往往与教师抓不住重点、关键等有关系。
二、机电数学与旅游财经类专业整合
旅游财经类专业在账目核算方面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在旅游财经类的某些地方还会用到机电专业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将机电数学的知识学习方法引入到旅游财经类专业中关于金融方面的领域,促进旅游财经类专业的数学学习效率。数控机床、汽修类专业用到机电数学的地方很多,它可以帮这些专业建立数据模型,使其在计算方面更加规范和准确,提高数控、汽修方面的工作质量。
三、课程整合的方法
机电专业的数学教学不同于广义的数学教学,在数学体系下有其专业性和独特性,所以在进行课程整合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教学研究方法。
1、信息搜集为了更好地促进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应利用学校、社会和各种网络媒体资源,查阅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书籍、报刊等文献资料,学习其他学校、其他专业、其他国家的先进课程整合经验,有效的运用到机电数学教学的整合改革中来,不仅要学习别人在课程整合上的优秀研究成果,还要注重在机电专业的数学教学上有所突破,追求创新性成果。
高校的扩招在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层次的增多。扩招以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精英”,扩招后,面对的是“大众”。因此,“精英”式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向“大众化”、“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水平。很优秀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难,教师用现代的数学观点来看待高等数学中的内容,会吸引他们的兴趣。但如果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这么做效果就会很差,现代观点接受不了,基础知识掌握不了。一味的拔高并不是对学生“要求严格”,而是混淆了学生的相对优势所在。
三本学生整体上在数学方面呈现的特点是: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抽象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三本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淡化抽象理论,强调数学思想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长期以来教学上的纯数学观点,要纠正过于强调数学严密性和理论完整性的做法[1],而应注重介绍数学的思想[2]。
高等数学中三个最重要的概念:极限、导数、积分。极限和定积分的概念理论性强,叙述复杂,学生容易走进迷宫出不来,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同时,极限的思想是整个高等数学的基石。因此,在这两个概念上教师要淡化严格的数学定义,强调极限的思想,重点讲解极限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直观上加深理解。如泰勒定理,证明非常复杂,可省略不讲,重点讲解泰勒定理的形式,强调函数展开成多项式的思路,介绍一些常见函数的展开式。其中麦克劳林级数在后面的幂级数中要用到,要重点强调。
总体而言,在三本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淡化抽象的数学理论,强调数学思想的展现。
二、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侧重理论证明、重视技巧性强的内容的倾向,认为这才能体现数学的美。从数学专业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对工科、经管专业等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用到最多的不是理论证明、深奥的技巧,而是基本的概念和技巧。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一定要纠正过度重视理论证明和技巧性强的内容的倾向,改变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在高等数学的内容中,各知识板块、章节都有重点,需要着重掌握。如极限的基本求法、导数及其应用、积分的基本求法、重积分的求法、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级数基本的收敛法、微分方程基本类型和解法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教师要强调两类基础知识,第一类是基础且重点考查的,第二类是基础但很少直接考查的。第一类包括极限、导数、积分的基本内容,这是高等数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求导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积分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不仅是考查的重点,而且贯穿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一旦掌握不好,后续内容的学习就费劲了。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二类包括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复合函数的分解等,这些内容很少直接考查,却贯穿在后续学习内容中,虽不起眼,却时时出现。例如复合函数在求导和求积分上应用广泛、作用极大,在讲授时,一定要强调。
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最好讲练结合,多安排课堂练习。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很多学生在课后并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导致效果较差。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了某个知识点,并作了示范后,要马上让学生做练习,并随机抽查。
教师不仅要清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考查的重点、难点,而且要对一些非考点的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有所认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是需要重点强调训练的。
三、注重应用
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很多数学分支起源于现实问题,概率论就起源于十七世纪时一个赌徒写给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的求救信。美国电影《玩转二十一点》讲述了利用概率论赌博的故事,这部电影就有真实的原型。二战以来,数学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的数学教学被学生诟病的原因是太理论化、太枯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的应用实例。但这些应用往往不在考试考查之列,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教师对这些应用内容的处理可以灵活一些,可将其前移作为相关知识点的引子出现。例如在讲无穷小比较或泰勒公式和幂级数展开式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如何求或sin5,当学生费尽辛苦凑出一个近似值后自然会对新的方法感兴趣。
现行教材上的应用题往往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数学模型,学生只需要根据模型通过数学知识求解就可以了。这种模式虽展现了数学的用处,但没能展现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貌,因而离现实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教师应适当增添一些内容,将课本上的例题导向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讲解运费最小化的例题时,先让学生思考国内钢铁企业选址的问题,然后考虑一些其他企业如微软公司的选址的问题。讲到面积一定、体积最大的例题时,让学生思考我们用的桶、杯子的大小选取问题。这样学生既能接触现实问题,又能了解数学的作用,同时也会理解目标函数的选取是要根据现实意义而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灵活处理数学应用内容,又要增添新内容,将学生从数学模型导向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四、结语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要求的制订,始终要以学生的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忽视学生水平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会有好的效果。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上的挑战还将继续,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应在实践中改进,并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润琦.关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看法[J].工科数学,1999,15:99-100.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可能性在不断扩大,数学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国内外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改革方案,这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由理论数学到应用数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讲究严密性、系统性、抽象性。在教学内容上,重经典,轻现代,重理论,轻应用。由于学时少,内容多,经常是师生一起赶进度,没有或很少涉及数学在各专业学科的应用,即使一般的数学应用也不多,有也只局限与物理和几何方面,没有反映现代数学的观点在更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作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面对数学课程的新挑战,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不断提高的培养目标与本课程逐步压缩的教学学时之间相矛盾的情况下,笔者也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出发,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讲解,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好的与专业相联系,为后继专业课程服务。
就我校而言,以往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是宣立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这本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系统全面,倾向于本科内容的简单压缩,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在2009年更换了教材,使用韩太鲁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简明教程》。这本教材是根据教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参考当前比较成功的高职教材编写的,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大胆取舍教学内容,争取做到重点突出。比如,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仍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教学的重点,精简传统多元函数微积分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够保留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同时又适当增删内容,更新部分概念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结合,我们又进一步将高等数学教材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如让学生自学、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和讲解等,这些对于丰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很有利的。同时,在每学期不定期的布置几道简单的、和专业相结合的数学建模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分组完成,以论文的形式教给任课教师批阅。当然,任课教师也可以和专业课教师一起批阅,发现论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可以从中选取独特的解题方法讲给学生,这比教师讲题更引人入胜,必要时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领悟一种思维方法,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扎实,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思路。这对带动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一支优秀的数学建模队伍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都是黑板,粉笔、教案三位一体的形式。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教学手段显然是不合时宜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定理通过动画、图像、图表等形式生动的表示出来,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解决了数学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难题,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实验也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再创造式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我们结合本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项目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全校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介绍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解决近似计算和其他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使学生边学边用,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以前,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很多学生“突击式”学习。期末考试压力大,知识掌握的肤浅,没有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力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数学小论文也列为考核范围之内。这样就降低了期末考试在高等数学课程成绩中所占的比重,避免学生学习的前松后紧和期末考试一次定成败的局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从单纯考核知识过渡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校这一阶段的教改工作,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教改活动,老师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以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是有很好帮助的。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