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8 09:2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产品运营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产品运营管理

篇1

运营管理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工业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三大职能财务职能、运营职能、营销职能之一,通过运营管理,企业能够把投入转换成产出,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逐渐由小到大,数量逐渐有少到多,现代管理理论认识到企业的运营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营销职能的重要性。可见,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要想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就必须要重视银行自身的运营管理。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制度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营与管理制度已经落后了,为了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管理实践,各大银行纷纷的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中走出来,逐步的向现代商业银行模式转变,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制度。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为了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了股东创造财富、为了自身稳健经营而进行的防范风险的过程。通过运营管理使得经营中的各种要素、经营项目的各种排列组合,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虽然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目标侧重点的不同,由此形成各不相同的管理理念,各家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作用的对象却是大体一致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向着前后台分离,后台业务集中的新型运营与管理制度的方向改革。

二、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

国外的许多先进商业银行像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在运营管理方面发展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框架。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在充分了解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以达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现代运营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制度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现有的运营能力不能适应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需要、目前的金融市场产品增长迅速,交易数量、交易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运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同样的,金融市场的需求也从最基本的流动性、安全性向着信息化、便利化转化。综上所述,这些对于银行的安全、快捷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不能做到的。(2)现有的运营模式不能适应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在金融市场上的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差异化的客户服务无疑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各大商业银行因此就必须重视与客户的关系,让客户不需要接触银行内部复杂的流程就能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服务,同时提高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满意度。传统的这种“网点全流程、柜员全功能”的营运模式显然与“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运营的要求相矛盾。

四、提高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措施

现代级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的变革需要对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彻底的颠覆,需要进行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内部管理能力的培养,涉及的问题非常多,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中主要有如下这些方面的关键要素。调整商业银行运营组织构架。(1)适当的调整银行的组织机构。可以在总行和一级分行以及二级分行专门设立运营管理部门,主要统一管理全行的运营业务。在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单独设置后台中心,主要负责集中作业、集中清算等业务,目的是为各分行网点作业提供后台的支持。设置的“后台中心”将会随着运营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发展为现代化得“主动式管理”,并且借助网络信息的支撑,逐渐的向更大的业务集中方向发展。(2)实现前中后动。由于分设的前、中、后台归属于不用的管理部门,那么部门交流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一是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交流合作,促进前中后台的员工彼此合作,加深了解,从而保持银行的业务程序流畅。二是在前、中、后台实行管理一体化得要求。三是合理的统计各项业务的峰值和峰谷,并且在此基础上合理时间安排,优化员工安排。(3)建设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要开发能支持业务快速发展且具备优秀业务处理能力的服务平台,研发效率高、可升级的业务处理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此,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建立这样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虽然房地产发展的比较早,但是商业地产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很多商业地产不具备长期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国外成熟的商业地产管理模式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企业成功冲出了管理的围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也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商业房地产运营的主要特点

运营的组织方式有所不同

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不像工程建造与产品销售那样具体明确,它是无形的不可触的,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属于服务范畴。制造业运营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进度等进行控制,可以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实施起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则具有很大的变动,运营管理主要针对人而言,无法实现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步骤实施,运营的过程常常会因为投资商、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工作人员的随机性而产生变动,产生不同的运营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将制造领域的那一套运营管理模式照搬照套到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来。

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和运营系统往往是分开设计的,因为,在制造业中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的生产系统来制造,但是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运营管理服务和提供系统必须要同时设计,因为提供系统是服务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营管理与生产消费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发生的。因此,商业地产的产品与运营的设计必须同时进行,不同的运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服务特色。

客户在运营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

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流程是封闭的,产品出厂后才会与客户发生联系,而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是直接参与生产的,他们对商业地产的运营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消极作用就会干扰正常的管理工作,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服务效率,调整客户在运营管理中的角色也是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员工在运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与制造业相比,员工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更加重要,因为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没有愉快的员工就没有愉快的顾客,也就没有一个高效的运行管理结果,因此,员工的表现对于运行效率、结果的影响极大,是决定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因地制宜,把握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

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是运营创新的源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征、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状况,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设计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模式时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将地区特色融入设计中,做到因地制宜。如上海新天地通过简单地组合将国际化的时尚元素与大上海的石库门的建筑外形相结合,建造出了一种上海特色的国际时尚。又如浙江的西湖天地,将传统的江南水乡浙式民居优美的园林景致融入国际化的时尚设计中,打造出了独特的娱乐休闲商业中心。武汉的楚河汉街将武汉特有的民国文化与欧式风情相融合,加以楚河汉界的概念,将历史、民族与世界融为一体,让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商业地产的审查,控制其资金投入不能超过城市经济能力,整体的商业地产风格要多元化,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商业地产新型资金筹措模式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商业融资的地产还是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商业地产融资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中小城市的城市开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0%以上,而全国城市建设对银行依赖的平均水平也高达70%,融资渠道的问题不解决,商业地产就很难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展信托、基金成为商业房地产融资的主流渠道。让具有开发意向的房地产开发商与信托公司或者投资银行进行合作,直接在市场上募集资金,并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商业地产的资金募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

推动地产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有效融合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地产有两种主流开发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将商业与地产进行分开发展,一个搞投资开发另一个搞后续经营,另一种就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模式,将二者有效融合,这样二者的资本可以互相渗透,形成更大的资本链,遇到风险可以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二者更好地发展。我们要采取哪种运营模式还有待探索,在近几年的运作中,有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成功地将零售行业引入房地产,这是一条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道路。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运用

1.统一运营管理模式

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有市场、战略、策略、管理几个方面,任何项目的运营都必须从市场入手,而市场的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对于市场信息了解的不及时,掌握的不到位必然影响调研分析的结果准确性,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市场的调研,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了解市场信息后,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确定服务产品的相关设计,要解决“我们要提供给顾客什么”和“怎样提供的问题”。一个房地产项目只有持续不断地向客户提供价值才能生存下去,而项目运营的有效保障就是各项有力的策略。通过策略的指导才能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价值,让客户满意。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很高的聚合力,采用这一类管理模式的大多是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开发商,他们拥有很大一部分忠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良性的效益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引新的商家进入,最典型的统一管理模式就是万达广场。强势的开发商,强势的投资者,强势的经营者,打造出优秀的商业项目,也使得商业项目的效益不断提升。这种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良好的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的商场。

与零售相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

将零售引入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是中国的独创,主要有零散销售统一经营和零散销售各自运营等几种,各自经营是指商业运营由购买商铺各自进行运营,开发商不得再进行干预。这种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商业街以及一些规模不大的商业地产,这种模式有利于开发商的资金周转,能够让他们获得比较高的售价收益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资金,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容易出现混乱,各自为政,对于长期的发展以及整体的收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很多店主缺乏一定的知识和长远的眼光,贪图短期的利益,使得整个商业街变成廉价的大排档,拉低商业街的层次,影响长期的发展。

总之,我国目前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既有整体经营的大商场模式,也有零散销售各自为政的小商铺模式,我们要摸清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前的市场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利用金融市场、零售市场等多方力量,做到因地制宜,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涵.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及运用分析[J].山东大学.2007(09)

篇3

《客户世界》:徐总,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您最近提出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对于这一理念,您是如何解读的?

徐立新: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历练,提出了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这一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通过哪些手段和流程把呼叫中心管理好?”“如何提升呼叫中心的管理效能?”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不是单纯地写代码,不是简单地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是主动把行业内先进的、最适合客户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嵌入软件,帮助客户提升管理的幸福指数,降低痛苦指数。

比如远传技术的排班软件,这是公司的明星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就是因为其中凝聚了许多远传技术专家和客户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无数次的算法模型的测算、无数次与排班师的交流、无数次的流程实践,才有了这款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

《客户世界》:您提出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徐立新: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的沉淀,对大型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非常熟悉,例如电信运营商和金融行业的呼叫中心。我们一直聚焦在呼叫中心与客户服务行业,精耕细作,今后还会坚持这条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成为呼叫中心这一细分市场上的领跑者。基于“聚焦行业、精耕细作”这一战略,远传需要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除此之外,还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客户价值提升的需要。

呼叫中心行业已经从建设期转入运营管理优化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呼叫中心服务与营销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管理者将迎来更多挑战,他们需要一个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来帮助他们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远传技术根据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价值创新,给客户不同的差异化体验和价值。

二是市场竞争需要。

当前软件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在缺乏产权保护的今天,我们只有更加快速地前进、更好地创新机制,在与友商们一同进步的同时,我们前进得更快些,优势更加明显一些。只有足够有差异化的产品才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公司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远传技术是一家务实的公司,我们一直认为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从大量的项目中汲取管理的营养,由我们的咨询顾问加以提炼提升,最后变成产品和服务,并在我们自己的呼叫中心基地演练。公司一直奋力培养这种创新机制,保证产品和服务不但一直能跟随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潮流,而且能够足够“接地气”,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管理需求。

《客户世界》:从理论观点到实施落地,需要具备多种条件。请问徐总如何将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落地?

徐立新:理念的落地,的确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首先,远传技术已经具备了这一理念当中最重要的要素——管理思想。早在远传建立之初,公司就成立了咨询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咨询部成果丰硕,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运营思路,为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提供了专业支撑。

其次在技术上,远传技术曾经成功开发了排班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和客户行为分析系统等多款管理软件,在电信运营商、金融保险、航空、电力、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拥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获得客户广泛赞誉,公司在近十年中积累的开发经验和实施经验,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最后是公司着力建立一支顾问型的销售队伍,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顾问,以管理人的视角开展项目实施,为客户提供专业呼叫中心战略规划咨询,将集合大成的服务理念和经验推荐给客户,实现有思想的人去推广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

《客户世界》:徐总,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是远传技术的明星产品,您能从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角度,结合客户案例,来谈一下这一款产品吗?

徐立新: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在远传技术已有8年多的历史,成功应用于全国二十多个省的电信运营商以及金融、航空、电子商务等行业,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这款产品的诞生与成长,恰好印证了“做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这一理念。

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是诞生于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排班软件。排班软件主要是用于座席人员的排班管理与调度协调,而整个呼叫中心的管理内容远远不止于排班调度。远传技术提出“一体化(All-inone)”的管理思想,把呼叫中心管理中涉及到的日程管理、现场管理、流程管理、培训考试等内容融入到排班系统中,创造出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帮助客户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多媒体多渠道的接入,呼叫中心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比如客户变成专家消费者,客户对服务的期望提升;渠道更加扁平,让服务响应能力提升变得相当迫切;员工技能要求趋于复杂化,员工的技能管理变得困难;服务的预判和渠道协同有助于提升客户感知;渠道大数据沉淀,客户轨迹数据如何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远传提出多媒体运营管理的理念,并融入到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中,主动推送给客户,协助客户在复杂的多媒体服务场景下,建立运营支撑的一体化,帮助客户成为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楷模。

《客户世界》:徐总,在近十年中远传技术打造了多款明星产品。在未来还会有哪些软件?这些将给呼叫中心运营管理带来哪些改变?

徐立新:远传技术未来软件的研发,以客户需求、客户体验为导向,将聚焦客户更高层面的管理需求,从三个方面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一是员工心理管理。结合客户的运营管理需求,针对员工心理特点与情绪管理,结合员工胜任力模型,提升员工归属感与满意度。心理管理是远传技术产品在运营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对原有运营管理系统软件的补充,目的是通过心理管理手段来增强员工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正能量。

二是电子渠道客户行为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电子渠道的客户行为轨迹分析来优化服务渠道,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与服务,这是远传技术向互联网方向衍生的升级产品。在渠道扁平化的今天,来自渠道端的压力和行为研究有助于服务者提供更好的针对,开展服务营销。在未来,服务与营销将越来越紧密。客户的感知、企业的美誉度,都来自于扁平化的渠道体验、多渠道的协同服务研究与行为分析,这也将是下一阶段服务行业发展的热点。

篇4

德讯科技(Datcent)针对各行业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需求,通过集成各类管控产品为客户提供集中控管、运行控管、风险控管、能耗控管等多种解决方案,提升用户IT运营管理能力,以科技及创新改善IT管理方式。迄今为止,德讯科技已经为电信、金融、电力、政府机关等行业约2000余家用户提供了服务,深得用户认可和信任,为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为面向数据中心的IT设施运营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德讯科技深知,要想在这个行业内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率和先进性,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成绩:

首先,必须成为这个领域内的专家。德讯科技一直致力于IT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需求和产品技术的研究,以运行可靠、维护便捷、操作安全、节能降耗作为IT设施运营管理目标,为客户提供集操作管控、运行管控、风险管控、能耗管控等于一体的运营管理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德讯科技推出了自主研发的DCLIVE IT 设施运营管理平台,为各行业用户实现IT基础设施运营综合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为提高IT设施管理水平明确了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其次,必须拥有强大而反应迅速的服务能力。德讯科技拥有多层次配置的专业服务工程师队伍:德讯科技拥有一个专业的售前服务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本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的特点,并能及时迅速地总结和反馈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为用户制定贴合用户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德讯科技还拥有一支7×24快速反应的应援队伍,这支队伍能够应付售后所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做到有险必至,来之能打,打之能胜――在售前及时详尽地了解客户所需,在售后反应迅速地解决各种突发状况,这使得德讯科技在服务环节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先进性。

篇5

二、对策建议

要提高《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更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企业运营涉及面广,因而《运营管理》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繁杂,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学生对本课程缺乏认可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的课程内容,将运营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建议将运营系统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将运营管理课程的内容分为运营决策与战略、系统设计与构建、系统运行于控制和系统维护与改善四大部分,重点讲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运营管理基本概念、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能力与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计划、作业排序、维修管理及可靠性以及准时生产制、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运营方式,取消有一定难度的工艺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优生产技术以及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内容,可以选择不讲或概述。《运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最具有包容性的一门科学,但是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就能掌握所有内容,关键是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2.转变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运营管理》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采取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原来的课堂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关键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运营管理。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可将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比如,在讲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思考这样的现象:电视、手机、汽车等很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品种日益增多,价格不断降低,企业是如何做到的?传统的大量流水生产的优势是什么?有何弊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资金筹集 资本运营 运营管理 运作效率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篇7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篇8

对人们来说,互联网金融不再仅仅是一个行业内的新名词,更是遍布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关键元素。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是2012年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教授首次提出,他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由于其天然的开放性与平等性,有利于打破金融业的高度垄断,营造信息相对对称的环境,促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方法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实现金融的充分有效性与民主化。

2013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热度开始急速攀升。阿里巴巴率先推出“余额宝”产品,其产品推广速度之快、筹资数量之大、用户数量之多,创造了令金融界震惊的奇迹。紧随其后市场出现了“活期宝”“现金宝”等众多金融产品,拉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大幕。一时间,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和抢夺的重点。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李琪在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信用体系,这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石。互联网金融系统的建立可由政府、行业自律组织牵头建立平台,相关机构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基础信用系统建设。

篇9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分析、设计、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于提高企业质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体系。

二、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单纯停留在产品生产管理这个传统的观念,就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质量管理应该包括产品的品牌管理、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研发的管理,这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2.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常常忽视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经济的问题,由于这些不经济的问题会严重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企业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我国许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应用

1.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你怎样对待员工,你的员工就会怎样对待客户,这是一个作风传递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着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在执行层面上也很少关注客户的满意程度,在检查层面上更是存在着“为检查而检查”的应付情绪,这都严重导致了企业在一些环节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与“经营”的失衡,从而给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添加了很多阻力。因此,企业运行管理人员要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宗旨,运用客户满意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在监管过程和处理效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检查人员的真实感受,进而提升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

2.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是全面质量管理落实的关键。一般县域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主要是由网点的会计主管和支行的运营监管人员配合完成监管工作。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对核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会计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现场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对具体的工作都要亲力亲为,然而当今的制度设计和实际要求却将大量的具体工作交给了会计主管,比如:业务专用章的使用、挂失业务的审核工作等。这都导致了会计主管由于忙于许多具体的事物,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对现场进行管理。另外,当今很多工作人员故意违规和恶意破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大多数违规主要是柜员对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流程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柜员在培训期间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坚持持续改进的步伐,不断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更新质量管理的概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两个部分,内部质量主要指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外部质量主要指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准确界定企业的风险点。如果监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风险点,就会有利于防控企业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监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柜面的业务的急剧增加给运营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真正提高全面质量的管理水平,就要细分风险的类别、明确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以及重点注意事项。最后,优化工作流程。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既要发现风险防控较为薄弱的环节,又要发现系统流程中的不足,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水平。

4.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从一定程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是方法、技术问题,而企业的战略是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那么企业技术即便十分先进,最后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才会达到最优的整体效果,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但是只要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就会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马伊双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当然内部和外部筹集方式是不排斥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有利的筹资方式,在具体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企业筹资规模最主要的还是由企业投资规模来决定,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决定资金筹资各项事宜时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增长率、未来发展潜力及投资需求,采用先进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客观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又防止过多筹集资金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其次,企业的资本结构。无论是内部筹资还是外部筹资,最终的资本类型可以归纳为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这就产生了如何安排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比例的问题。如果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企业在决定筹资方式时要考虑对现有资本结构的影响,根据公司财务现状、项目预算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案以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

再次,筹资方案的各项具体指标。完整的筹资方案应该包括筹集时间、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及成本估算等很多内容。选择筹资方式后,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并及时制定全面的筹资方案。

三、提高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企业发展资金最可靠的来源还是源自企业内部。一是资金筹集的风险较小,不用承担过多的筹资成本;二是通过内部调配资金,可以激励企业各部门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部门产值,增强内部驱动力。所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扩充自有资金或通过增资扩股、出售股份等方式吸纳新资本,打造良好的内部融资平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实力的增强又可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增强可能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应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资金一般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统收统付。尤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等,加强对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项目资金的运营管理比生产资金要复杂一点,其中优化设计是关键,项目资金的预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设计人员对运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资金量,并给予全程动态跟踪。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除了强化成本管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过度扩张,降低经营风险外,还需要在资金的运营管理政策中明确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在决定项目投资前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既保证维持简单再生产,又适当地扩大再生产,将发展速度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内,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旦发现非常情况,根据风险处理流程,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而且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对企业资金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杜绝风险隐患的发生。

(四)提高信用意识,密切银企关系,保证资金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要靠向银行举债。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都需要较好的企业信用做支撑和保证。所以企业应该把信用看作成长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减少贷款受限因素,实现顺利融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企关系,灵活选择借款方式,保持资金畅通。因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制约程度较明显。如果银企关系不恰当,一旦国家紧缩银根,长期借款无法取得,又急于满足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就会出现短贷长投的现象,如果投产前期效益不理想,必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激增,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参考文献

篇11

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

北京某企业融资中心融资专家仰春玲说,一旦企业建立了项目融资公司,就必须策划项目的融资计划,而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是其重点,他们必须拥有必要的技术专长、交际能力、成绩记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将多个出资单位组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出资各方的利益。

她说,项目融资发展到现在,主要运用于三类项目: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第一,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等开采业。项目融资最早就是源于资源开发项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讯和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融资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由政府出资有困难;另一方面,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商业化经营,才能产生收益,提高收益。第三,制造业项目。项目融资多用于工程上比较单纯或某个工程阶段中已使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也适用于委托加工生产的制造业项目。

仰春玲说,项目融资的主要构成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和长期债务。为了使项目拥有最佳的融资计划,必须利用起所有可以想到的资金来源。通常项目资金的自有来源是母公司对该项目所注入的资金,特别是在计划之初和启动阶段,该项资金会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项目融资的外来资金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项目融资计划的主要部分,这是一项中短期业务,并且根据浮动利率定价。银行贷款通常在项目早期关键性的前几年实施,而且长久以来对项目公司和第三方担保者享有追索权。如果对方能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也可以接受无追索权的产品支付的方式。银行贷款经常以银团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必须说服许多银行相信项目和贷款切实可行。成功的银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依靠贷方制定的贷款和偿还条款是否“合适相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融资需求可以扩展到超越传统银行借贷条款,有时这种形式的融资只局限于项目初期运行阶段的短时间内。

第二,寻求股本资本。一些潜在的客户会在少量参与的基础上,为项目提供股份资本。这些潜在的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和债券公司资金也是项目融资计划的理想资金来源,由于这些非银行机构相对稳定,又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所以,融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长期限的贷款。不过,保险公司通常会收取相当高的利率,并需要有非常严格的偿还计划或担保。这便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辅助担保,否则他们会完全打消参与的念头。

第四,客户信贷也是一种融资来源,特别是当项目是为特定的买主(例如电力公用事业、钢铁公司、商行或政府采购机构)提供原材料或能源而设计时。例如,美国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时用预付款来资助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项目融资的风险

仰春玲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项目融资的风险包括:第一,建设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是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主要是指项目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按时、按量、按质地投入生产、营运。表现形式主要为:项目建设期的拖延;项目建设成本的超支;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甚至由于资金、技术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完全放弃项目。项目出现建设风险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成本的增加,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如期归还。

第二,生产营运、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原因,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在项目试生产和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原材料供应、运营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项目主要的投资者是否在行业中具有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应是评判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项目的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应要求将项目的运行管理发包给行业中有经验的运行管理商,并签订相应的运行管理合同。

第三,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项目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风险、销售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是否与预期相符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对此,贷款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设立共管帐户,即将产品购买人支付的销售款只能支付到该监管帐户,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贷款银行的监管,在满足生产营运商正常的运行管理支出之外,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优先用于归还银行长期贷款。

第四,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贷款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贷款偿还能力。对于此类风险,应更多地咨询银行,寻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

第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是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价格,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将直接影响预期收益的实现。

对于这些风险,项目融资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项目考察工作。建议聘请相关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律师等共同参与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在尽可能搜集详实的经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必要性、技术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建设可行性、项目场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型合理性、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分析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年限和融资的可行性等。

篇12

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佼佼者,而资本运营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运营的关键切入点。资本运营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是被所有人都熟知的,但是在资本运营中也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当今国情下国有企业中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资本运营的外部条件十分恶劣

企业摆脱困境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因素,这项有效措施迟迟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行起来。我国的失业保证制度很不完善,不足以承担减员下岗后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

在现行的企业制度中,有很多的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对资本运营管理起着阻碍作用。国有企业中实行的财税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税制度不能作用于股份制企业和资产重组企业。现行的金融体制不能够随着区域灵活的周转,导致企业跨地区兼并之后不能实现资金的跨地区。企业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是由政府决定的,在这种投资体制下导致企业投资供求脱节,影响投资的效益。在企业进行兼并之后,分配体制的不完善也会束缚着企业的正常运营。

市场经济是它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但是在如今的企业经营中,法制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法制这一环节一直是比较薄弱。在利益当前,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法规的定制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在许多非法的法律实施面前,存在着大量的违法现象。而在这些不健全的体制之下,资本运营根本就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营。

资本市龅姆⒄够剐枰进一步的努力,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的十分之一,这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资本市场融资总量占当前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0%,提高了五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存在发育程度较低的现象。资本市场内部,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发展所有的资本都是依靠银行贷款,股票与债券所占的比例十分少。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且会对企业的债务产生沉重的负担。

(二)国有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甚至负债的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总资产在七万亿余元左右,负债达到了五万多亿元,所有者权益仅有两万亿元,负债率竟然高达71%。在经济转折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开始全面滑坡。在如今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企业的债券限制十分严格,在这两种现象下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基本上已经与市场分离。

国有企业的资金现在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负债的现象。在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积累能力逐渐变得薄弱,甚至阻碍了资本运营方案的正常实施。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主观上存在的弊端

(一)经营理念和思想还处于落后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买卖和兼并企业的现象开始泛滥,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导致资本运营管理日趋艰难。虽然买卖和兼并并不被多数人支持,但是这种主观的想法仍然流行在企业运营中。在这种经营思想下,大量的资产被封锁在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中,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在某些国有企业领导错误的思想领导下,资本运营只是被作为企业产生利润的最佳途径,只是作为一种证券投资而存在。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国有企业指望在股票交易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最终却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企业的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的地位,甚至扰乱了国家的地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片面思想下,资本运营仅仅是为了扩大资产的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企业仅仅是为了增产扩股,而不考虑长远的计划,不计算经济效益,最终偏离了资本的效益原则,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政府干预力度过大

在市场的运营中,企业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受到了政府的过多干预。在政府过多的干涉下,企业资产重组的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企业之间存在过度的竞争,导致许多重复的建筑出现,资本配置主体出现错位。政府的过多干预,还会导致企业内的部门开始出现分割的现象,在区域上也会出现分裂。

(三)中介组织缺乏规范化的组织领导

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是说金融体系中,比较偏重的是传统的借贷业务,侧重发展的是商业银行,对于能够对产权介入动作的中介媒体很少关注。产权交易最关注的就是产权、资产方面的问题,而缺少中介媒体的作用,资产的正常流动就难以实现,交易成本也会变高。调查中显示,我国的投资银行起步较晚,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服务意识等知之甚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市场的炒作上。在中介组织的评估中,评估结果也令人大跌眼镜,有的时候竟然超过了50%。

以上几点都是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大,但是主观的人为因素也有很多。根据这些弊端,提出相应对策是重中之重。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打破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传统的经营思想并不适合现今的企业制度。转变思想成为改善资本运营的关键。首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产品经营转变为资本经营;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否定、不断创新,谋得企业的长远发展;紧跟改革的步伐,在懂得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带领下,树立增值为核心的资本经营管理理念,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不盲目跟风。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的财力

国有经济中的资本经营已经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只有增强企业的辐射力,才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建立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健全资金注入机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秉承政府企业政权分立的原则,由国有资产所有者掌握国有企业的利益、运营等。在资金注入机制中,国家应该建设项目资本金注入,企业所求高于国家的资本金,可以向银行贷款。税利分离,国有企业的利润作为投资的利益,应该用于国有企业的再投入。通过进行土地转让金的操作,将土地转让金运用于企业的再投资中,来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

将银行的债券转化为企业的股权,减轻企业的负担。共有企业的债务由于企业无力偿还,最后都是银行的不良资产。为了改变这一根本现象,可以将企业的债务改变为银行在企业的股权,进而实现对企业的产权重组。在银行参与企业的管理之后,要做好监督者,减少企业在决策中的失误。

(三)转换政府职能,提高企业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