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09:30: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教育礼仪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领导同志,他们是他们是:(介绍领导)
让我们以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参加比赛的十三支代表队来自我区各街道委局,选手中没有一位专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精心准备来到了我们今天的比赛现场,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
参加竞赛的代表队有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预祝他们在知识竞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取得满意的成绩。
下面由我为大家宣布比赛规则,比赛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必答题,第二部分是点将题,第三部分是演讲题,第四部分为风险题,第五部分是加试题。每队参赛队员要在主持人说开始 后方可回答问题,在答题结束后一定要明确表示回答完毕.否则会被判超时失分.请所有参赛队员听清题目要求,把握好答题时间.选手在作答时,本队队友及台下观众不得作任何提示,否则答题无效,并视情节对违规的代表队扣分处罚。同时也请我们的观众能够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秩序,体现碑林人的良好风貌。如果您觉得您比他们答得还好,知道得更多,不要着急,在比赛中我们还有设计有观众互动的环节,请您一起参加!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请各代表队作好准备。首先是必答题部分。 规定选手答题,分值10分,限时为15秒,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1号代表队的一号队员听题(题目)开始
2号代表队请听题(题目),开始
下面进行第二部分比赛--点将题, 由到会领导指定某队队员回答问题。分值10分,限时15秒.现在我们有请(领导) 为1号代表队点将
首先有请 为1号代表队点将
好的,XX请听题(题目),开始
请 为2号代表队 题目是这样的(题目),开始 好了,现在由1号代表队队员开始他的演讲,注意时间,开始 2号代表队 开始
现在是风险题比赛,这个环节要好好的把握,它可以让分数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我看到各个代表队都在摩拳擦掌,我们的观众也一定为你们支持的代表队捏了一把汗,不要紧张,先听要求: 经过了风险题的问答,各代表队的分数已经出来了,如果有同分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加试题比赛。先让我们看一下1号代表队的分数为(分数),2号代表队(分数)
由于X队和X队的分数相同,现在给两队一道加试题。加试题使用风险题的剩余题决出名次,如果答错仍要扣分,加试题结束后进行最后总排名。所以请个代表队研究选题策略,慎重出手。请X队听题(题目)开始 请X队听题(题目)开始
所有试题结束,我们可以看到最终X代表队获得了(分数)的好成绩,祝贺他们!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青少年具有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冲突时学生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而学生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也会感到困扰和混乱。中职学生也正处于生长的高峰期,身体不断发育趋向成熟。心理特点出现不稳定情况。此时的学生思维灵活、情绪起伏较大、敢于挑战权威、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等。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不服管,学生之间出现冲突打架,甚至跟班主任、任课教师对着干的现象层出不穷。
二、班级管理措施
1.写心理日志。
之前未担任班主任教心理课时,从平时与同学的聊天中得知,很多学生对自己班主任有些意见,有时是班里班干部安排,有时是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有时是班主任的决定自己不服,等等。可是又因为他/她是班主任不敢说,不说,并不代表就没有负性和反抗情绪,等到有朝一日,这种负性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些同学家里发生突变、和同学发生矛盾、情绪有较大变化,又不好意思和班主任当面说。因此,我积极鼓励班里每位同学写心理日志,可以是这一周来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是家庭中的事情,还可以是对学习、学校、同学、老师等的看法,或者是班里的事情、宿舍的事情等等,凡是能够引起情绪变化高兴的不高兴的都可以写。
每周一次的批改心理日志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与班级中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对话,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上面,包括情绪的波动,我可以通过直接写批语或者单独谈话的形式了解详细情况。如此方式,化解同学间矛盾,了解班级宿舍近况。
2.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3.班会课进行集体辅导。
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例如:班主任出示题目或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在情节处置疑、全班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观点,分组续演、教师、引导等。
我曾经在班上开过一个名为《价值大拍卖》的拍卖会,将人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归结为20种,给学生固定的虚拟金钱总数,代表的是这一生,给每一个事物规定不同的价值,看同学们会用自己手中的一生去换取什么。通过这个集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除班级中存在的很多扭曲的价值观和言语行为。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有了一定的集体观念,对集体荣誉就会产生较强的共鸣。学校开展的有关学生的各项活动,都给他们提出具体的任务、目标、要求,并教育他们要尽最大努力,获取最佳成绩。同学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较认真、刻苦,获得了成功,并把一张张奖状张贴于教室,同学们既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领悟到集体的力量。
5.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运用以上几种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管理,我在班级中的管理效果收获很大。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运用单一的命令式是行不通的。做为班主任,在自身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从知识、成长、生活、学习、职业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2002.8.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有效地缓解中小学生在课业负担、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中小学德育开拓途径、丰富内容和改善方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现代德育体系,提高德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从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广东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年前,各市、县(区)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一般应设在高校或科研、教研部门,尚未按此要求设立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领导,又要充分发挥专家业务指导的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工作的标准和原则,切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科化和医学化。工作要立足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心理素质。当前主要是立足于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进工作要坚持科学严谨、规范运作、定期检查、有序推进的原则,切忌急功近利。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中小学校提供服务,切忌以营利为目的。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决定,确定工作发展目标,做好推进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检查和指导。要切实抓好师资培训、科研课题研究、示范学校建设等项工作,指导中小学校逐步推进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加强协调配合。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在认真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决策和决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制定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要主动报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再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把握工作内容与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富有韧性、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预防性教育为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流、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教育活动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心理教育。切忌把心理健康教育只作为提高升学率的手段。
二是主体性原则。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情感体验,讨论分析,沟通交流,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拓宽工作途径,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之中,渗透到教师的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既不能用德育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
(二)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上从地方课程课时和班会课、团队活动时间按平均每学期3课时安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三)开展心理辅导*年前,省、市一级学校要逐步建立心理辅导室。提倡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教育专职教师。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四)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环境
中小学校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
一是注重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抓落实。积极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
二是注重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广大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发展为重的教育观念,提高师德水平,改革教育方法和途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心理品质。
三是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校园景点设计、环境布置要以优雅的环境、怡人的景色帮助学生调适心情,陶冶情操。
四是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营造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
(3)开展“爱国卫生月”、“健康教育宣传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社区、辖区单位,利用闻媒体、宣传版面、宣传栏、上街咨询、专题讲座、市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教育宣传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各社区出宣传栏不少于6次,各种文娱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4)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学校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动,城乡九年义务制学校应100%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职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普通高校都应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2次。加强师生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口腔保健、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重点抓好健康教育课“五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考核)的落实。
(5)积极组织落实爱国卫生月各项活动,参加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举办的图版展览、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咨询一条街宣传活动。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有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源地区不同,给来自农村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他们看到城里的同学言谈举止都大方,有的能歌能舞,多才多艺,往往会有自卑心理。高一某班的A同学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可是到了城里高中以后,她发现班级里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自己在这个群体中根本不是拔尖的,于是她的心理严重的失衡,每天都在费尽心思的想超过别人,想让自己成为班里受瞩目的对象,说自己家里是有钱人,父母都是当官的,客观上和同学造成了很大的矛盾。班主任在对待这些同学时,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开阔视野、主动和同学交往、缩短与城区同学差距。自卑的人总是倾向于过低的评价自己,其实,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瞧不起农村人的心态,他们反而认为农村的同学能吃苦,爱学习。由此看来这些同学只是自己过于敏感罢了,如果因为自己的乡音而受到大家的笑话,那也不是看不起你,城里的同学也会因为某件事情而引起哄堂大笑。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农村的同学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也有很多优点,正确的评价自己,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想家,怀念初中的老师、同学。来到陌生的城市,这种心理制约和延缓了新生对新老师、新同学人际交往,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这类同学就会不安心学习,而且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十几年来,已经非常习惯于父母的呵护,一旦远离父母的羽翼,生活、学习都要自己打理,怎能不怀念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进入高中,父母、老师的关心呵护陡然少了许多,一时间会觉得有点儿不知所措。高中生已是青年阶段,有一个比较大的心理和生活空间,老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这个空间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进而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重要。
进入高中,学习目标确定,整体的起点随之提高。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很受老师的宠爱,进入考中相对失去了优越感,心理上一时不能接受,难以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再有普通的高一新生班初中当过班长的就二三十位,其它班委就更多了。进入高中以后,连小组长也没捞到一个,失落的心理也随之而来,成绩也会一落千丈,以前高高翘起的尾巴从此垂落下来了。原先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也就没有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美好感觉了,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形成。对于这种落差,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心理条件较差的同学则就很难摆正心态,承受不了心理的压力,于是就自怨自艾,自卑、失落。这种自卑、失落,也反映了当今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一普遍缺陷。
其实,这种失落感是很正常的,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几乎人人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不快与挫折。但是,面对挫折,必须正视挫折,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身免疫力,释放心理能量、保持心情的愉快。有一种有效的疏导方法即为倾诉。当然,除倾诉外,还可以做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来排解不良情绪,要多与同学交流以减少独处的时间,要多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2搭建健康教育的交流平台
健康教育是调整患者思维的一种方法,它能满足人对自己目前所患病的治疗及转归的要求。有知情选择的权益,医院有知告的义务,因此搭建健康教育与临床医疗环节中交流的平台,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工作。以后的各病种中主要护理工作也不能丢弃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有的医院开展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医生与患者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均离不开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针对有病的患者,还能够针对健康人或无症状的亚健康人开展一二级预防,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等卫生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
3共享网络信息的最大化
共享网络能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的透明度,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可以进一步明了自己目前的治疗护理过程。这是直接为患者免费服务的网络平台,不但教育一个人,而且可带动周边人群的认知进而向更多更广的人群,扩大健康理念,一病一防,一病多防的影响,并且能带动医务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健康教育管理机构的监管,现在许多医院的患者,都具有城镇居民健康保险、工伤事故保险、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为这些管属部门提供健康风险评估,通过为患者的健康干预等服务,医患更和谐,同时弥补管属部门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政府以民生领域服务,争先创优的指导思想,指导医疗卫生机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要求。健康教育以患者理解和认识为先导,切实制定出单病种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并能贯穿于临床之中,比如对持续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教育及家属绝对静止卧床的重要性;直流电转复以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患者及家属明白了,就会主动配合在10min之内能得到救治;0~30min卧床、禁食水、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当病情稍稳定转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病房。患者的配合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4把健康教育与医德医风建设结合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些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心理健康,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关于“情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通常称为“情商”或EQ。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包含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情商的基本内涵是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他认为,人们应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的成就至多20%归诸于智商,80%则受其它因素(尤其是情商)的影响。这一理论迅速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可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结果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然而这些在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优越感强
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强烈。有的青少年生活上攀比,奢侈浪费,过分追求享受;甚至有的一味追求玩乐,游手好闲,无心学习。相当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
2.意志力差
许多青少年从小一帆风顺,缺乏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很难面对失败。在学校里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让他们感到委屈;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家被父母责备几句,他们就离家出走;甚至遇到挫折,他们就寻短见。这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早恋
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言情小说、黄色录像、视频的诱惑,中学生“早恋”现象普遍。甚至有些青少年感情冲动,做了在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给双方尤其是女孩儿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4.迷恋网络
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网上聊天、交友,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还有些人涉猎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偷钱、敲诈、抢劫、伤人杀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5.缺乏理想信念
许多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缺失,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生追求,没有理想信念。为了填补心灵的空白,他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星”。青少年对“偶像”盲目崇拜,因偶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因偶像的失意而痛苦不堪;却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对自己应该珍惜的人置之不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为国家、为社会造就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专门育人的机构,学校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教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社会和个人现实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美好的未来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育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以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实现个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教育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逐步培养自信心。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建立自信。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此外,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这样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潜能,提高心理素质。促成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1-6年级: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思维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人格个性;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7-9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独立人格以及对自我、对外界的评价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二)内容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在全套书1~9册中是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安排到各年级,呈螺旋递进式分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主题和内容要点具体见表1。
(三)编写特点
1 遵循心理特点,突出层次性。本模块依据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注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在不同时期容易面临的典型问题来编排,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相互支持、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由浅入深。
2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小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内容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本模块内容和活动形式从有利于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学习和活动获得增进自我认识和获得自我调适的能力,
3 教学目标具体,凸显体验性。本模块在编写上体现了教学内容、要求具体化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引领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出发,采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多种方式学习,促进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4 内容趣味可读,体现反思性。本模块的每一个课题均以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引入,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供学生讨论、选择、思考,提出理由,形成结论,再以正确的观点来分析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激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5 课程资源丰富,强调拓展性。本模块在编写上合理利用了音像、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丰富的信息。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将活动延伸,鼓励将体验和心理调适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建议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帮助学生增进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十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模块提倡活动型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互助、参与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以及班集体的团体动力作用,调动学生相互的分享和反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照心理、思考问题、矫正行为。
4 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灵活选用和改编教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理解和感悟中获得经验。
5 关注学生过程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其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6 引导学生自助助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和生活,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活动中探究,在分享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及时鼓励相互间的支持和互助行为。
《控制坏脾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 看课件,听故事。(投影1)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天旱了,池水干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拿来一根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俩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乌龟大怒,开口责骂。口一张开,乌龟摔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2 让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故事结尾,(投影2)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呵!”
4 教师小结:坏脾气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控制坏脾气》。
5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掌握知识
1 了解情绪。
(1)了解情绪的类型。心理学家把情绪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喜、怒、哀、惧。(投影3)
(2)知识拓展。在我国,与情绪有关的词汇有近千个。你能说出哪些来呢?
(3)体验活动。(投影4、5、6,涵盖学习、生活、社会、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①参加英语听力竞赛获得一等奖。你会――
②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你会感到――
③亲爱的奶奶生病了,你会感到――
④自己被别人欺骗了――
⑤当我们看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顺利地完成了太空行走时,会――
(4)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出面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投影7)
(5)故事回顾。我们再来看“坏脾气的乌龟”的故事,如果它是“好脾气的乌
龟”,它会摔死吗?(投影8)
(6)生活举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乌龟这样的事例,因为脾气不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或危害?
2 调控情绪。
(1)问一问。如何来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2)说一说。举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的例子。(注意引导正反两面的例子:积极的情绪,让人身心愉快;消极的情绪,容易引发事端)
(3)学一学。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学习课本上介绍的四种常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
(4)谈一谈。平时你喜欢用哪些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调控情绪的方法中。哪些比较适合我们小学生?
(三)活动延伸,体验拓展
1 议议想想:(投影13出示课本的活动场主题图)你还知道哪些调控情绪的好方法?(开阔心胸、阿Q精神、压力化动力……)
2 读读演演:请学生生动地进行表演,体会人物的情绪。
故事一 一次,富兰克林家中被盗,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回答说:“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并不悲伤,因为一是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而不是我,二是贼偷的是我的部分财产而不是我的全部,三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投影14)
故事二有一天。由于牙病,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捡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写信给一家科学杂志,加以推荐。这篇后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说:“幸亏我及时地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投影15)
(四)思维冲浪,享受快乐
1 小小设计师。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心灵小使者”。师:小使者非常善解人意,它能倾听我们的诉说,理解我们的快乐和烦恼。把你每一件快乐和烦恼的事记在小纸条上悄悄交给它。
2 小小阅读王。请同学们阅读“望塔”部分的《钉钉子的故事》,再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可以向大家推荐。
(五)课堂总结,精彩奉送
1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体会?
2 奉送警句:(投影16)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2.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1 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途径。而良好的气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3.2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善于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的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但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幼儿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5.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妮,张勤,张玉媛,等.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31-234.
[2]范婷琳,王子友.椒江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5(5):512-513,516.
[3]王平,于茂河,柳忠泉,等.青年学生男男者心理健康及其与童年家庭环境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3-526.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作用重大。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在咨询过程中却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家庭环境或家教方法不当导致的。
每一个品行优异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家庭团队。每一个出现成长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孩子,一般都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联。比如成绩下滑严重、不上学、不遵守校纪班规、打架、网瘾等等,家长往往会找孩子的原因,找学校的责任,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是家庭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教养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家长的影子,从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举止就能大概猜到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想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家长首先必须改变。
另外,从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看,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成长期,极易激发亲子矛盾。不愉快的亲子关系会内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效率。和谐的亲子关系带来的安全感、爱和信任会变成孩子学习的动力。因此,改变教育还必须从改变亲子关系开始。
基于这种考虑,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带动下,学校家委会开始酝酿“关注心理健康,改善亲子关系”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开始从关注孩子健康心理入手,全面展开家委会工作。
实践:关注问题,沟通从心开始
家长委员会是参与班级、年级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经常在班级活动中摇旗呐喊,为班主任或学校工作出谋划策。无疑,他们也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家委会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委员代表建议学校关注某些学生的撒谎问题。会后,心理辅导老师对全校师生做了调查,并总结出学生撒谎的原因,如:“我说真话,爸爸会打我,妈妈会骂我,打骂都不舒服,所以不能说真话。”“我特别想要某些东西或特别想做某件事,父母却不愿意和我平等交流,只好出此下策了。”“父母根本不懂我,还经常训斥我,我只有投其所好,编谎话让他们开心。”“父母思想太过时了,代沟太大了,有时只有撒谎才能满足我正当的需求。”……
原来,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家长竟然就是诱因。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当孩子犯错时,当家长态度粗暴时,孩子为求自保,不得不选择了撒谎。在家委会会议上,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们交流,并提出建议:“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明白孩子撒谎很多时候是家长‘逼’出来的。只有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言谈举止,消除逼迫孩子撒谎的环境,才能避免孩子撒谎。”
一次,学校要求交250元书本费,一个高一男生却向妈妈要了350元,把100元当作自己的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很气愤,狠狠批评了孩子,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后来,在参加了关于“撒谎”主题的心理辅导交流后,这位妈妈冷静下来,和儿子展开了真诚的谈话。妈妈说:“首先,妈妈向你道歉。我希望我们母子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作为朋友,应该给你一个安全的环境。其实,撒谎是一件无奈且不舒服的事……妈妈希望以后你有任何想法都和我商量,不要撒谎。妈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儿子哭了,向妈妈道歉,母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一位高一男生谈恋爱,被妈妈发现后引发了一场“风暴”――全校纷纷扬扬的议论,导致孩子成绩下滑,亲子关系恶化。这位妈妈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心理辅导老师提出建议:一是理解、尊重孩子的感情,告诉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是美好的;二是帮助孩子确立高中奋斗的目标,让孩子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三是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尊重和温暖,因为许多孩子恋爱是一种感情补偿,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温暖、安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环境,孩子就会向外寻找――“外”包括异性、不良团体等。因此,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首先构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后来,这位妈妈认真反省,改变了错误的家教方法,陪伴孩子从“恋爱”状态顺利过渡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并不能仅仅依靠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后的诊断治疗,采取补救措施,更要时刻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为此,学校家委会依托家长学校平台,组织家长来校集中学习,并选择针对性的学习主题。针对高一新生家长的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9月开学前一个星期的晚上。学习主题包括:校史校情介绍、初高中学生与家长的角色转变、高中学法指导、家庭教育的技巧等。
除了高一新生家长集中学习外,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都会组织1―2次家长学校课堂,一般在开学、期中或期末召开。家长学习的主题内容主要由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组织策划。除了常规主题外,每学期还有侧重点。如: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高一上学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高一下学期);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高二上学期);做孩子学习上的参谋(高二下学期);帮孩子确定人生目标(高三上学期);和孩子共渡高考难关(高三下学期)。目前,家长集中学习的活动已经纳入学校的传统教育项目中,并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好评,甚至吸引了不少校外的家长慕名前来。
深化:从校本教材开发到心理网站建设
依托家长学校的讲座每个学期只能举办1-2次,如何长效地保证家委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弥补高中阶段家长教育指导的不足,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编写了十几万字的校本教材《和孩子一起成长》。教材以学校真实的案例,让家长了解高中学习和生活的特点,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
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亲子关系培养、同伴交往训练、青春期问题指导、男女生交往问题、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高中学习指导、高考指导等共36讲,包含了高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
如‘“心理剧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心理运动会”“心理健康演讲比赛”“心理沙龙”“心理卫生服务”(心理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到老年院、儿童福利院、社区、进行心理健康宣传与服务)以及“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宣泄的良好场所,消除了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医德情绪,使他们深化自我认识,更好地了解别人、理解他人、认识社会、开发潜能,充分发展个性和健全人格,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由此达到自助、助人目的。学校以“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的育人理念为核心,充分利用医学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做活动项目。在安全、温暖的交流空间,由教师带领组员完成项目、分享感受、交流观点,营造一个分享平台,让参与者在与其他队员的相处、沟通中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学校的典型活动有“唤醒美训练营”“珍爱生命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