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0 15:02: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辩论训练方法

篇1

一、影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的任务。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心理情绪就易于激动,易产生高度的情感,即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如一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在参加校际间比赛时,因为竞争对手较弱,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不兴奋,也就不容易发挥出最佳技战术水平,当参加省、区级的比赛时,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很强,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而比赛任务很重,必须全力以赴,在为球队争光的情绪感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兴奋性增强,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参加比赛的队伍水平实力对比。实力接近,情绪易于高涨,其实力悬殊较大,情绪就较低落,比赛都渴望胜利,但同样也希望能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如2012年我带十堰市第二中学足球队参加湖北省青少年足球比赛,那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对手都是全省各地市的高手,全队上下必须努力拚搏才能取得一场一场的胜利,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但更是为了战胜自己,向对手挑战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只有在强队面前获得胜利才是最后的胜利,要想战胜对方,首先要战胜自我。

3.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经验丰富,准备充分,球队整体训练水平较高易产生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成绩也不理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至心情紧强和动作僵硬,反应和注意力降低,不能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一般水平,可能比平时还要低落,这主要是情绪在作怪,我们平时的训练要多从实战出发,在每节训练课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有目地性的强化,就可能避免临场紧张的现象发生,通过练习比赛和友谊赛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参加比赛的动机。从运动员产生的动机是否与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相联系来划分,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能胜任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外在动机包括:教练员、家庭、社会等外部的压力引起的运动动机,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高考得到加分。一般来说,内在动机能促进人们对体育目标的追求,其动力更足,持续作用时间更长。而运动员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既有内在动机也有外在动机,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主次分明,才能调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积极性。所以运动员有良好的动机,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消极情绪,引起良性的兴奋和振奋的精神状态,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夺取比赛的胜利。

5.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到运动员的心里活动。例如在雨天进行足球赛,观众少,场地泥泞等,往往使比赛气氛冷淡,运动员不易调动积极性。反之,如果有热情的观众助威、加油,比赛气氛活跃,运动员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重要内容之一,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对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稳定的、适宜的心理状态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以及在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都有重要意义。

1.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是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状态。如在运动员上场前反复提示队员不要计较比赛的结果,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认真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处理好每一个球,把个人的行为融入全队的整体配合中去。

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运动员通过自我的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方法,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百倍地准备下一场比赛。用语言提示进行心理和身体的暗示放松。放松暗示的语言有1.我安静下来了;2.我的全身、大脑都放松了;3.我的呼吸很平稳很轻松;进行战前动员的暗示语言有:1.我休息过了,现在准备投入比赛;2.我积蓄了力量要为全队出一把力;3.我头脑很清醒,教练布置我的任务我定能完成;4.我感觉很好;5.看我的等等。

篇2

(一)课前实践训练。课前训练包括布置训练内容———组织训练———提交训练成果———教师评价几个步骤。训练内容有:查资料、小组讨论、排演案例、制作课件等。组织训练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展开讨论、排练、收资料和课件等,教师进行监督检查或指导。提交训练的成果包括所查资料电子版、讨论排练视频、自制课件、讨论发言稿等。教师评价由教师组织,评选最佳组织者、组员、团队、课件、发言稿等并作为考核平时的依据。此环节重点解决全员的参与性。课前预习准备环节以往存在的问题一是重布置轻落实,二是没有口头表达等技能训练。本环节要求提交课前参与训练的成果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依据,激励和监督机制促使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参与流于形式及实践训练不足的问题。

(二)课中实践训练。此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首先有利于集中课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高效解决;其次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轻松愉快的完成系统的实践训练;第三为课后实战参与打下基础。为此,我们采取对原有实践性教学方法“吸取精华———找出问题———集中突破”的策略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形式有:

(1)情景教学训练:其步骤为案例准备———情景演示———分组讨论和交流———教师归纳讲解———撰写分析报告。其中情景演示是亮点,课堂展示教师收集的典型案例和学生排演的案例,通过视觉冲击或亲身体验、历练、感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单一的法庭模拟和抽象的案例讲解,去法律的神秘化而更贴近社会;让学生置身于法官、律师、当事人、教师等众多角色中,增强其法律责任感。

(2)学生主导式案例或辩论训练:其步骤为案例或辩题准备———课堂讨论及辩论———评委及主持人发言———教师总结———提交书面作业。该环节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导性。案例及辩论课是常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教师主导性较强的问题,即出题、组织、分析、总结等所有环节都由老师主导,教师自始至终走在前台,学生技能提升有限。本训练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和竞争。如学生参与出题、主持、提问和分析、小组间的竞争、台上台下的互动等,教师在旁引导、观察和纠错,学生始终是主导者。师生角色的调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技能训练效果显著。

(3)师生互动“多讲”训练:其步骤为布置讲课内容———学生讨论准备———师生互动多讲———教师总结。本训练吸收“一言堂”中的“言”的合理性,改变“一”的弊端。同时吸收我校“双师”教学中“双”的新颖性,改变“有师无生”的缺憾,优化为“师生互动多讲”模式,要求学生轮流上台当老师讲授,老师在台下当学生听讲,然后师生间、学生间再互动交流。训练有效转变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和被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勇气和胆量。

(三)课后实践训练。为巩固前两个环节的实践效果,我们安排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实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具体办法包括:旁听审判、听法律讲座、参加学校辩论赛、接受律师现场指导、班级交流、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此环节训练的特点是“开放———融入———交流———提升”。法学实践性教学不是几人几班的封闭改革,要力戒故步自封的狭隘教改观,应把局部的教改放入学校的宏观改革蓝图中,找准位置和突破点,充分利用学校已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为此我们除了积极联系庭审和讲座,邀请律师辅导、组织班级交流活动等以外,还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全校性的实践活动,如参加校级辩论赛、模拟法庭大赛、专家讲座、法律诊所等,在开放中拓宽视野,在交流中互相切磋,在互动中提升实践技能。

二、我校实践性法学教学“训练方法”的特色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并吸收借鉴了原有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长处,挖掘了传统教学的合理因素,经过优化、改进和整合融入到了本课题的教学训练和考试方法中来,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师生互动学习的平等式实践性教学和考评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色是:

(1)实践性:从头至尾,各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体验、历练、感悟。即用实践的方法学习法律,用实践的方法教授法律,用实践的方法考查教学效果。

(2)互动性:强调全方位的互动性。包括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台上台下互动、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学校与实务部门的互动。

(3)参与性: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如每位学生提交课前所查资料、制作课件和小组讨论、排练案例的视频;课中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台下提问;课后旁听庭审、听讲座。

(4)平等性:各环节中学生参与并主导而教师只观察、指导和纠错。使师生关系不再是“权力服从”关系,而是“平等交流”关系,这将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减少误解和抱怨。

(5)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教学还是考试都应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兴趣而不是畏惧,因为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而非为难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情景教学、现场旁听审判、情景模拟问答口试、竞赛式口试等训练和考核方法,通过视觉刺激和亲身体验感悟,一改传统教学的一言堂的被动学习和笔试的紧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6)公开性:课前讨论、课中参与、课后实战及开放的口试都体现了公开性特点。以学生主导式考试为例,学生集体上台面试,学生评委当场打分,其他同学和老师台下观战。这种公开口试方式能最大限度体现客观公正,台上哪个小组及其成员表现如何,台下一目了然,并且考生对答案和评分有异议权,教师和评委可组成评议团可当场评议答复。它较之闭卷书面考试更透明、公正和人性化。前者多人打分众人监督,当场纠错,后者考完后由一人或多人打分,几缺监督或监督滞后。

三、我校实践性法学教学“训练方法”的创新之处

(一)模拟社会化:与模拟法庭实践课相比,一般模拟课仅限于模拟法庭场景和程序,模拟范围较窄。本课题讲授前对案例或事件进行情景模拟,其内容和场景更为广泛和社会化,这样可使法律去神秘化而更贴近社会,也使学生把法律当成工具而非权力,真正树立起法律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正义平等理念。

(二)案例情景化:与案例、讨论、辩论等实践课相比,以往实践性课程鲜有模拟还原现实情景的,多以教师口头、板书或文档形式介绍案例,缺乏直观性和氛围感。模拟案例情景能促使学生参与并提高学习兴趣,易产生联想,启迪思想。

(三)讲授多元化:本课题中的多元讲授是在传统讲授基础上改进而来。它不同于“一言堂”,“一言堂”是由教师一人讲,而多元讲授由多人讲;同时它也有别于“双师或多师”教学,一个虽然讲授人数多但都是老师,不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一个则是由“师生共同讲授”互动学习,学生参与讲授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受动学习的状态。

篇3

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演讲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一些教师认为演讲会拖延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一些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讲,练演讲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老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学生的演讲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演讲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演讲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初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就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为提高学生演讲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一、演讲

演讲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是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教学内容,又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更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

二、新闻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两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交流学习心得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演讲者在台上“说”,台下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取得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评价

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在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中增加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形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篇4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30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5

这一阶段注重训练学生在公众面前敢于讲话的胆量,通过训练要达到使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站在公众面前讲话。

通过观察,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胆小、害怕、羞于开口,心里没底又害怕讲不好而被人笑话。结果因为思想负担重,就失去了许多的训练机会。眼看着积极参与训练的同学能力在不断提高,怕被笑话的越发不敢讲话,恶性循环。所以训练的第一步,教师要采取引诱、鼓励和强迫并重的方式让学生肯走上讲台开口讲话――练习讲话的胆量。至于讲话的内容,则需要体察现状。中专阶段的学生可采取自我介绍、播报新闻、街边见闻、校园趣事的方式,还可以开故事会、朗读比赛、复述课文等等。这一阶段,教师万万不能吝啬赞美之词。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成功,那也是同学们经过激励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自我取得的。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全体学生养成尊重、友好、理解、宽容的风气,摒弃嘲笑、挖苦、讽刺、尖刻之恶习。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站在台上掌声热烈所带来的骄傲和激动。

二、第二步――练声音

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讲话声音的训练,使学生能讲一口清新、响亮的普通话。

练声音包括:音质训练。使说话音质优美动听,在歌唱状态下讲话是我们追求的语音音质的最高境界与标准;音调训练。运用音调的高低表达思想感情;音律训练。掌握说话节奏的快慢;音力训练。在公开场合练大声讲话,使音力持久强劲,在一般交谈场合,使音力强弱适度。这四项训练都可通过朗读训练来进行,通过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锻炼口才。指导要项包括:

1.发音指导。包括普通话指导、正音指导、发音方法指导。其中加强普通话读音的准确性的训练尤为重要。正音指导方面,强化大连地区语音中方音问题,如:“un”“en”不分:孙“sun”读作“sen”;“y”“r”不分:肉“rou”读作“you”;单音节读为双音节如力“li”读作“lei”;“z、c、s”及“zh、ch、shi”不分;侍“shi”读作“ci”等等。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可任意监听每个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发音方法上可通过充分打开口腔、提高声音位置、运用气息支点、加强共鸣意识等进行训练。

2.朗读指导。包括停顿、速度、重音、语调变化等。以普通话语调训练为例,先进行单音节四声顺序训练,然后是双音节,四字词语训练,最后进行声调的综合训练。这样由字到词到句的训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

3.表情指导。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此外,对换气与运气给予正确指导。朗读训练要让学生争取逐个通过,个个过量读关,制定达标条件(清、纯、美)培养典型,带动集体,搞多种朗读方式的评议,进行朗读考试。训练中,可采用朗读比赛、新闻联播、模拟配音、演小品、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三、第三步――练条理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思维有条理,才能说得有条理。这一阶段的训练注重学生讲话条理逻辑。训练方法包括:

1.写发言提纲。使思路条理化,按提纲顺序述说。

2.语脉的训练。通过范文讲读,使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学习分层次、析语段、明句法,掌握有条理地表情达意的要领。指导学生把一件事、一个意思讲清楚、讲连贯,还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每张上面写一个问题,抓阄回答,然后让同学们评议。

3.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综合练习,它是跟据提纲讲述的提高和深入。按如下方法进行:(1)指导学生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像各部分;(2)理解图像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理解作者的构思和创作意图;(3)展开想象;(4)按说话要求有中心有顺序地把图的内容表达出来。

四、第四步――练反应

本阶段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自我监听能力和临场应变力。本阶段的训练方法包括:

1.成语接龙。给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往下接。

2.答记者问。题材可围绕学生自身成长的心路历程,生活学习中的困惑等易问易答的问题加以练习。

篇6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会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社交中受人欢迎、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掌握社交口才技巧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表现在适时、适量、适度三个方面。一要适时。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这才叫适时。可有的人在社交场上该说时不说,他们见面时不及时问候;分手时不及时告别;失礼时不及时道歉;对请教不及时解答;对求助不及时答复……反之,有的人该止时不止。他们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唠唠叨叨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在主人心绪不安时仍滔滔不绝发表宏论;在长辈家里乐不可支地详谈“马路新闻”。请设想一下,假如你在社交中遇见了上面这种人,你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二要适量。捷克讽刺作家哈谢克的名著《好兵帅克》里有一个克劳斯上校。此人以说话罗嗦闻名。他有一段对军官的“精彩”讲话:“诸位,我刚才提到那里有一个窗户。你们知道窗户是个什么东西,对吗?一条夹在两道沟之间的路叫公路。对了,诸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沟吗?沟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种凹而长的坑,对,那就叫沟。沟就是用铁锨挖成的。你知道铁锨是什么吗?铁作的工具,诸位,不错吧,你们都知道吗?”克劳斯上校的这番话,虽然是作家加工过的,但生活中、社交场上说话罗嗦,也不乏其人。

三、突出举止礼仪训练

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和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出现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四、优化训练谈吐礼仪,达到理想境界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格和道德品质。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必要的协助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体现。社交是一门技术,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人如果不懂一些礼节的话,会闹一些笑话,这还是小事。就是怕你无意做出的事,对别人来说,是一种侮辱,怕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熟成的,这是各民族礼仪文化的一个共性。

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冒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在人际交往中,摆正你和他人的位置,交往以对方为中心,请你注意端正自己的态度,善于接受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今美国把“舌头”“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竟占首位。这里的“三寸之舌”和“舌头”都是指说话的能力。可见说话的作用和价值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显著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教学编排,可以把说话能力归结为:准确运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逻辑的能力;形象、具体、快捷、灵活的应变能力;观察、联想、想象、再现的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地与师生共生存、同发展。如能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对提高说话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

二、训练的方法

1.出声朗读

出声朗读比默读阅读更好调动眼耳口脑手感官并用,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果也更好。现行的中职语文课本有很多名段名篇,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很适合出声朗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重点训练。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范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等。从以下方面训练朗读能力:根据不同语气句子的特点,能相应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读出高低强弱之分;根据文体或句段结构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节奏韵律,有快慢舒缓之分;根据文章或句子表达感情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情绪,有喜怒哀乐之分。

2.讨论发言

讨论发言改变了以往一贯的教学传统,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有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有话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偶尔不妨在学生讨论完后进行相关话题的作文训练。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理解,延续了讨论思维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促进了说话与作文的有机结合。正所谓“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3.上台演讲

演讲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具有创造性、挑战性。演讲训练要注意:第一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首先演讲材料要贴近学生实际且具新鲜感,方能激发听众兴趣;其次是演讲顺序要条理分明,使听众易于接受,还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最后是演讲态度要诚恳,说知心话,方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第二要重视演讲者的体态语言训练。演讲不仅要“讲”,还要用“演”。即用面部表情与手势来助说话,使演讲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性及鼓动性,从而增强演讲的效果,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第三要从易到难,分步实现演讲训练。首先让学生选用别人文章,适当修改后作为演讲稿,在小组内演讲;然后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就指导他们自己写演讲稿,在班上演讲。

在教学中进行即兴演讲,即没有事先准备、不可带稿子的演讲,它具有即时性、广泛性、随意性的特点。虽然如此,但它贴近生活实际,实用性强。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演讲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沉着冷静能力,克服说话面红耳赤、吞吞吐吐、手脚不自然等毛病。可采取抓阄的形式,一学期进行若干次口头作文训练。

4.问答辩论

问答辩论是双边活动,不但要求听明白对方的意图,然后自己准确回答问题,而且还要针锋相对,所谓“唇枪舌战”。老师要先教授辩论的有关知识、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清楚辩论该怎样准备,怎样取胜以及一些需引以注意的问题。紧接着拟定有争议的问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做好辩论前的各种准备,如查资料、列提纲、拟草稿、制卡片。最后选出代表进行辩论,发言可以灵活,结束后让其余学生点评,定出胜负。

辩论训练要注意:一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一定要选择中职生感兴趣、存在认识分歧,且有争论价值的论题。辩论题目可以事先公布,旨在让学生准备充分,也可以临时宣布,意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灵活应变的能力。二要指导学生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进行论辩。辩论双方倘若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马给以针锋相对的驳斥。论辩中,双方都会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三要有良好的辩论气氛。在辩论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还要注意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这样才能使辩论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说话训练还应坚持的原则

1.灵活多样原则

“说”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就是随机性,说话训练贯穿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随时随地进行。多样性即可以开展朗读、讨论、故事复述、提问、情景剧表演、即席发言、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相结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原则

“说”的能力需要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的发展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在进行过程中要经历“愿说”“敢说”“会说”“善说”等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注重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说话训练。

3.及时评价原则

说话训练的内容“消纵即逝”,它不如书面信息那样持久,所以在说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起点分类指导”,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方式,及时加以评判,然后归纳整理,查找出学生的差距,就每个个体有的放矢分别指导。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

4.“大语文”原则

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学生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说话训练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让说话训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四、结语

总之,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对中职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还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篇8

说话训练有利于全面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学中应坚持说话训练与阅读、听话、写作训练相结合,说话训练与各种智力训练相结合,说话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说话训练与应用相结合等原则。

重视内容与形式统一,重在思路和言语训练,使学生达到理解并掌握一般的说话常识,指导说话实践;基本上具有运用普通话朗诵诗文、分析课文、讲述故事、说明事物、口头作文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朴实、干净、明白、生动、得体的语言,能对个人或集体表述自己思想意识的能力。

二、说话训练规律

(一)培养说话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上,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发言踊跃;有的自尊心强,畏错沉默。针对这种情况,要提高学生对说话的认识,破除不当观念,增强学习口语的自觉性,培养口语表达的信心。具体做法是:

1.消除顾虑。课堂上,激发学生运用普通话清楚准确地回答问题,对其优点予以充分肯定,对其问题予以耐心指导,以便增强学生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2.现身说法。教师以自身经历向学生介绍说话的经验和教训,鼓励其扬长避短,增强说话训练信心,提高说话训练效率。

3.因材施教。对性格腼腆、口吃、语病甚多的学生个别予以指导,以便调动其说话的积极性。

(二)创造练习说话的条件

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练说活动,为学生说话创造条件,提供环境。

1.巧拟题目,口头作文。课堂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以及授课内容巧拟文题,让学生口头作文或讲演。

2.巧妙设题,化读为说,课堂上,提出适应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化读为说,说出文章蕴含的意思。

3.形式多样,变通说话。课外活动中,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朗诵会、专题事物描述会、专项事物说明会、时事报告会、读书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变通说话的机会。

(三)提高说话能力

1.传授说话知识,掌握说话要领。说话是有声活动,既要让学生掌握发音规律和说话要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艺术性地说话技巧,训练学生根据不同要求使用语言得体的能力。说话知识要服务于说话训练的全过程,使学生有规律可循,从而大幅度提高说话能力。

2.开展说话竞赛,培养说话习惯。开展诸如朗读、口头作文、讲演等比赛活动,这是运用典型范例调动学生说话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说话技巧交流的最好方法。教师每学期可制定说话竞赛活动计划,使学生增强说话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平时刻苦练说的习惯。

三、说话训练方式

(一)按课本说话——朗诵、背诵

朗诵、背诵是将书面语变成有声话语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是说话训练方式之一。在上新课之前一定先布置预习,然后在讲新课时指定学生登上讲台朗读课文,这样既能练发音,练表情,练胆量,练口才,促进语言规范化,又能凭借书面材料丰富词语,丰富句式,增强语感,增强记忆。所以,朗读、背诵不能单作讲读教学的手段,还要作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课内外要加强示范和指导。

(二)对答说话——质疑、释疑

课堂上,学生堤出问题、回答问题除要求观点正确、语言准确外,还要力求语言简洁、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对学生要严格加以训练,以便增强语言说服力。

(三)对照说话——讨论、辩论

通过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准确阐明自己观点,反驳补充别人的观点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闪出智慧的火花。采用讨论辩论这种说话训练方法,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听清对方发言,抓住不同观点;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搜集反驳对方观点的论据,做好辩论前的准备;培养准确的口语表达力,语言要有针对性、逻辑性,遵守辩论规则,讲求语言文明。

篇9

一、 抓两头,带中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从小学生到初中已经习惯了“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胆怯心理,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话,因此,口语训练的起步往往就显得比较困难。特别是我们这地方,方言土语严重,不少学生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因此,课堂上得口语训练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容易形成“好的说,差的看,中等水平的混完算”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课堂上,我们让一些发音比较准确、口语较好的学生上台说话,让口语较差的学生参加评论,再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应当指出的是,对口语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不但给口语较差的学生一个极好地锻炼机会,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口语训练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口语较好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口语较差、不愿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说话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训练方法和内容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又要有趣味性、竞争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

春节过后,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民风民俗》、《话说春节文艺晚会》、《回家过年》、《我最喜欢吃的》、《串亲戚》等,要求学生扣住题目,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说几段完整的话。应注意的是,题目的拟定范围不宜过宽、过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准备后,可任选一题到讲台上讲,教师加以点评,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毛病。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若干话题,并将这些话题分别抄在小纸条上,每个学生抽签后准备三分钟,然后上讲台说话,教师当场打分并点评。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如绕口令、快读快讲、连字接词、妙对成趣、朗读竞争、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采用一些“反常会道”的思辨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见缝插针进行口语训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三、精心设计,讲练结合

篇10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篇11

中学英语教学是为学生今后运用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用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口语训练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语汇的重要方法。加强英语口语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就要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训练科学有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除了教师、学生要改变观念重视口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英语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好一门外语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英语的学习首先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教师应当坚持用英语教学,使学生自然接受英语熏陶,再配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灵活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英语语言状态。同时,加强多媒体的使用,通过图片、动画、音乐和对话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世界,并深入角色,激发表达欲望。另外还可以通过装饰教室来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在课程表、宣传栏、黑板报、名言警句等方面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版本。还可利用课外活动课播放经典外国电影、歌曲等,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英语语感,促进英语口语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听力

影响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听力,因为只有先听懂了,然后才能回答交流。所以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之前,首先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听的训练包括听录音,听老师,听同学,听对话。听多了,听熟了,说起来也顺口了。学习任何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要让学生愿说,首先必须让他们会说,这就需要强化模仿这一环节。经常模仿录音能使学生语音语调纯正,表达流畅。在反复模仿的基础上,学生大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开口就不是一件难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这既适用于本国语文的学习,也适用于外国英文的学习。背诵成篇或成段的文章,有利于语音和语调的正确,熟练,有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努力扩展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我们对学生及其家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他们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我们要求家长一定要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英语作业,特别要检查学生的口语作业。有的家长谈到自己不懂英语,无法检查等等。我们就此告诉家长:不管你懂不懂英语,你只要要求孩子读给你听,背给你听,如果孩子读得流利、背得顺口,就说明他(她)已经达到老师的要求。在我们的指点下,不少原来没有检查孩子英语作业的家长,按照这样的标准,很容易就知道了自己孩子的英语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教育学生尽量买英语复读机,有可能的家庭利用电脑来学习英语,以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

四、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在初中起始阶段,口语难度不大,记住些单词和某些简单的句型,便可学生正确流利地说出语言,起到调动大多数人参与的作用。可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因内容没新意而日渐失去兴趣。所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应善于引导,进行创造际,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我们可以结合与教材同步的话题或不作限制,让学生上台作简短的演讲,练习讲的技巧,锻炼心理素质。此外图片、挂图、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英语思维、激发创新思维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使得课堂容量增大,增加了信息量和趣味性,课堂效率更高。

五、注重培养自由谈话能力

1.值日生报告、讲故事(Daily report and story telling)。

2.一分钟即兴讲话(One minute improvised speech)。

3.演讲、辩论赛(Speech and debate)。

值日报告应每日进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可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可在课中,或在最后几分钟进行。如:可就课中某个问题让学生即兴发言。我曾多次尝试这种方法,从课文中挖掘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水平就能不断提高。演讲和辩论应定期举行,教师可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演讲,如:Which is your favorite season,summer or winter?Which is more important,money or friendship?If you are chosen monitor,what will you do for the class?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大大地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口语训练的方法很多,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摸索适合学生的新路子,选择科学合理的口语实践方法,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还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努力使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向现代的任务型教学过渡。我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不完整、不规范,可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语文老师可通过在语文课前三分钟指导学生朗诵诗文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顿读,不指读,不唱读;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边读边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朗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范读、指名诵读、分组诵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诵读等,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以此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质量,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聊天式

这是一种亲切活泼的交流方式,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友好平等地与学生聊天,使学生敢说,想说,不仅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上好语文课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如:课始,老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好!”老师微笑着让学生坐下说:“今天有很多客人老师来听我们上课,我们先向他们问好,再向陶老师问好。”于是,学生重新说:“客人老师好,陶老师好!”老师随即小结:刚才我们用到了哪两个非常好的词语。边提问,边板书:“先 再 ”那么,你会不会用这两个好词语说句话呢?其实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名师在上课钱都会用智慧和情感与学生风趣地交流,使学生变得更大方、自信,敢于表达,促进了学生言语的成长。

三、演讲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也可采用演讲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演讲中来,可采用轮流的方式。演讲要求学生面对听众,姿态自然、大方,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自己。语言表达响亮、清晰、流畅、口语化,要控制好讲话的速度,还要充满自信和激情。演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如“争当好少年”演讲会、“学雷锋故事”演讲会、读书演讲会。其中读书是学生最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他们与阅读为伴、浸润在书香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演讲话题,如“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伊索寓言》中的真理”、“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等,学生一定会有话可说,且兴趣盎然。

四、辩论式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则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论辩能力的培养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课标》中所提到的“讨论”、“商讨”、“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和应对能力”等关键词,其所体现的都是论辩的一种形式。《课标》有“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的要求。 辩论是思想的竞赛,也是说理的竞赛。辩论比较适合在小学高年级进行。语文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上网到底好不好?”、“打砸日货对不对?”等,学生各抒己见,明辨是非,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口语交际的辩论能力。

五、表演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