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10 15:02: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石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须运用到的基础材料,对于建筑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着固有的纹理形态及硬度质感等表现特征,在东方建筑范畴内,尤其是园林建造层面,存在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意蕴。近年来,经济发展之下,城市景观及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鉴运用,大量作品随之产生,但是综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领会到园林山石景观的设计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构建意义也难以良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即笔者就本案论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笔者通过对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图为现代景观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1对山石景观的概念类别研究

在我国山石景观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能够追溯至夏商时期,对于山石造景,其具体的概念是指,通过各类形态、规格的山石设计,达到同周边环境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整体,达到视觉层面的和谐美感诉求,彰显出山石景观的艺术特性。从类别实用性层面而言山石景观能够分化为假山与置石两种。首先假山又演化为土石混合山与叠石山和堆土山三种,具体是通过以土、石为基础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为蓝本,施以艺术的创造提炼与夸张表现,以垫、挑、缀、压等技法,把山石等相关材料进行堆砌成为自然山水类型的假山,以达到观赏游览与环境美化的效果。依据假山的材料石质形成的机理,能够将假山进一步分为原生态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园林假山最常见表现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则是将山石作为基本材料,展开独立及附属性的园林造景设置,其体量大小皆可,在环境中布置比较分散,能依据园林造景的现实需要,统筹相关功能作用,进行山石个体美感及局部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备完整山形。对于单块的山石来讲,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现,抑或以局部主景进行呈现,是特殊性较为明显的独立景观。

2生态公园山石造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因为现代公园景观的构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具体的展开需要专注于多层次方位的角度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及体现于,运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方式就景观艺术性做出完美的体现。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资源做出科学的利用:在此范畴所指的自然资源即是统筹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动植物等资源,共同展开设计,就动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与岩石等相关自然界的资源,统一恰当的运用于景观范畴之内,更好的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而非随意的进行安置搭配。

2.2尽可能的进行人文环境的考虑:此方面是就公园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原有的建筑主体及人们的生活习性与材料的整体供应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这类因素的形势下,在展开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诸如交通层面的便捷能够促使景观层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拥挤则会锐减山石景观的鲜明个性。因此结合原有道路展开对交通线路的合理设计,能够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观的欣赏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习性,对于山石质地及材料和色彩层面的爱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开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满足:自山石景观的欣赏需求层面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各项设施良性满足大众化与人性化的要求,依据使用者性别年龄及数量职业和生活兴趣习惯等,设计出场地充盈能为多数人群使用的空间设施。同时还需进行特殊要求的考虑,如水池的辅助衬托,提升山石的观赏性同时兼顾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观材料进行选择

景观材料方面具体细分为软质材料及硬质材料两类,硬质的景观材料是指墙体、扶栏及建筑物层面所使用的缸砖及山石等,而软质的景观材料具体是指草地树木、水体及阳光细雨等。通常而言,硬质材料比较适用于市政场所,而软质材料则比较适合于大众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观。故而在山石设计层面应当尽可能考虑多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辅助运用,在绿化层面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外在姿态及景观主题色彩,达到就山石小品的遥相呼应,增强区域内的艺术氛围。

2.5经济性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客观经济性,首先需要考虑其花费是否合理,如材料选择尽可能选择相近区域材料,减少运输费用。其次是在空间布局上,对于空间的设计,应多提供活动观赏的场地,选择适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区域进行设计,并适当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间层面的拓展,强化空间的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设计错误,产生资源层面的浪费,能够运用新型的假山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展开,先进行于电脑之中模拟山石的叠放,观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进设计更具标准化。

3生态公园山石造景的设计理念研究

3.1专注假山与置石的结合

从现实出发来讲,生态园林中所设置的假山,其体量较为自由,能够以盆景的较小形式存在,也能够以丈许高度出现。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营造良好的欣赏观赏效果,其以土石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加以设计再现出人为的山水景观。而置石则是独立性的造景布置为根本,进行山石个体与组合美得体现。通常来讲假山形体大且集中,可观赏可游玩,能带给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觉,而置石即是以静置欣赏为主,体小且分散。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做好二者的协调配合,达到组合造景,使二者趋于紧密协调,蒋会直接影响到山石小品的风格与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中能够将大体形的假山,作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围进行设置置石,发挥余脉作用,在格调上发挥过渡的美感,创造出趋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呈现给观者质朴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体相匹配

山水,从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变轨迹,山水相依,方能体现出活力与灵气。因此在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中,对于叠造山石的设计,其主山与主峰中必须有水系相伴,哪怕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时候设计师均想设计大型瀑布来美观山石,但这种做法无疑不明智,因为不同区域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及体量与效果也各有差异。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协调,也难以体现出自然美感,对于电能资源耗费也会很大,难以正常的启用。笔者认为对于公园叠山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进行环绕,达到源头分明,彰显自然质朴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绿色体现着蓬勃的生机感,山体因为草木的存在而生机盎然。在叠山设计的时候应当协同种植池一同设计。对于池体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够依据山体大小及植物品种来确定。以此保证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树木同在,彰显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为植物的存在,即使叠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弥补,提升假山的视觉赏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实结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词,并非空穴来风,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体化构建,能够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画卷呈现。在设计中对小型的建筑能够在假山中进行点缀,较大型建筑能够附绕叠石边相衬,达到古朴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谐的秩序美感。

3.5统筹地域人文设计山石造景

人们常通过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与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畴必须要通过刻石及书法、文学、楹联、音乐等因素进行营造景观意蕴,使得山石构建更富思想内涵及生态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视觉意境张力满足的前提下,富有更为深邃的内在韵味,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统筹生态公园所处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开设计,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肖坚.园林工程假山景观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林海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假山景观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3]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篇2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参考文献

篇3

前言: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了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给人们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在大量的建筑物不断地建造,却忽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这直接影响到了居住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提出了建设环保型社会的倡议以来,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则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态公园其实就是要时刻体现出生态学的理念,建立一个纯自然的森林体系,能够真正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很多人都认为公园设计不过是城市的装饰物罢了,其实公园的植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公园的建设,将是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唯一途径。因此,做好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将对环保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与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

1.1了解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内涵

城市生态公园与普通的公园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创造出有独特个性的生态化环境。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就是以互惠共生、相互竞争等生态原理作为理论指导,来综合考虑各种植被的搭配,尽量保持原有场地的自然条件不被破坏,如植被群落、自然土壤的性质等,并选择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本土植物,来建设复合多样的植物群落。另外,因为每种植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植物的生长形态、生活习性等,设计者就需要很据每种植物的特性,通过合理的搭配将各自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在搭配模式合理的前提下,更应注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此建立起能长期维持生态平衡的城市公园的景观系统。

1.2浅析下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几种结构

在以往的城市公园植物设计的时候,多是按照观赏性质、气候特点、植物类别进行分类的,而本文的研究方向会将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分为以下几种结构:原生植物景观、人工植物景观、自然恢复景观三种。首先来了解下原生植物景观,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所选的植物多为当地的原有植物,这些植物的特点就是较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且成本造价比较低,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当地植物设计出的景观。其次是人工植物景观,它是指建设在城市区绿化面积内,通过后期移植、人工搭配所形成的景观。最后自然恢复景观,是指在原有景观植物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进行完善补充,来打造更丰富的植物群落。总而言之,无论是那种设计方案,最终的目的就是来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环境,并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1.3 探究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意义

上文中已经提到,随着环境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峻,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了。由此可见建设生态公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的需求。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理特性,它们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园时,设计师会有意识的引进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其作用首先就是为了使公园植物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程度,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就是通过对整个植物景观进行改造,来改善和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们在工作之余,真正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总而言之,一个好的植物设计不仅能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化境,还能恢复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最终形成固定的植被模式。

2.解析下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2.1 遵循并贯彻“生态”的理念,注重还原大自然的真实情景

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生态”这一个概念,要合理的选择植物品种,运用不同的设计搭配手法,尽可能的体现植物的“绿意”。同时还要结合现在的科学技术,将植物及大自然的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实的体现出生态一体的意义。现在的城市居民厌倦了高楼大厦,他们渴望身边充满绿意。所以设计者应充分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进去,来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生态公园。

2.2 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文化及特色打造独特的景观风格

我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城市生态公园并没有统一的类型。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设计者要考虑到当地的地方文化及特色,如北京的胡同文化、陕西的民歌等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设计出不同的风格,才能吸引当地人民。其次,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及气候条件选择本土树种,保证成活率的同时也能形成当地特色的植被景观。最后,科学合理的引进外来树种,两者相互搭配以丰富当地的植物群落。

2.3应用新技术护理生态公园的植物,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设计生态公园时,应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概念。例如,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还要体现出自然、节约的生态理念,尤其是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要本着“低成本、免维护”的原则,结合灌溉、施肥等高科技技术,来有效的节约成本和资源。形成节约和环境效果双赢利的局面。

3.小议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的方法

3.1融合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出独具个性的本土自然景观

怎样才能够设计出大自然的植物景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生态公园的植物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以本土植物为主,然后根据设计的需要,适当地引进外来的植物,这样才能满足大自然植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需求。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注重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的工作,这将大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其次,自然植物群落有稳定性的特征,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合理的搭配。因此,一定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充分的了解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系统地规划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只有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植物群落才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也更能符合大自然植物群落共性和个性的特点。

3.2将生态景观的所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景观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栽植,需要结合其它元素,如整体建筑风格,周围环境、地形标高、硬质铺装、当地资源优势等等,打造出相互配套的并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系统,因为建筑本身展现的是刚性,而植物展示的是柔性,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环境变得更为和谐。具体操作方法是设计师要根据总体建筑风格搭配本土的苗木形成基本种植模式,个别节点处添加外来品种或者造型独特的苗木形成个性种植区域。总而言之就是应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包括植物本身的姿态、色彩、味道等打造出美丽的生态景观,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的生态美。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是未来的主要发展需求和必然趋势。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的以“生态”为指导原则,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共赢美好绿色未来”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24-02

1 引言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也不断在恶化。一些干旱、雾霾天气、温室效应等极端的气候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也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当中,城市的生态公园占有很大的绿地面积,而这片绿色面积也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生态设计的概念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并且能够同生态过程相协调的任何设计形式都被称之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要尊重生物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人类破坏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保持水和营养的循坏,生态系统以及人居环境的健康得以改善。生态设计来源于传统设计,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设计,详细情况见表1。

3 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城市生态公园并不是一种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在城市的发展当中,在发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在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公园同传统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生态的效益,详细见表2。

4 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4.1 保留现存植物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专业测评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设计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之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地保留现存的植物,并在此基础上,测评现有植物的种类以及健康状况;其次,要避免物种的入侵,研究证明,一些入侵的物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系统;最后,要保留现存的植物,并重视保护现存的植物,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构建更美观的生态环境公园的植物景观,以及将生态和美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一定要充分保护公园的植物,使其能够健康的生长。

4.2 节省经济成本

在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消耗大量的物力。因此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遵循经济节约发展的原则,使得城市建设能够实现良性发展。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建设的工作:首先,要尽可能地选用一些原生态的植物,而且要是当地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原生态的植物环境下,更容易在后期对植物进行维护,使得成本得以降低;其次,在构建生态公园的时候,要尽量选用一些效益植物,选用效益植物能够使得自然的产值得以实现,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在移植大树的时候,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防止大树死亡,以及使得养护管理的费用得到降低,所以需要在大树移植时应用移植和技术以及恢复营养液。

4.3 景观生态美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需要协调统一植物的形态,还要在形式方面将均衡的逻辑联系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植物的和谐性体现出来。与此同时,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活力也能够将生态系统的生态美体现出来。因此,在对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和谐统一的形式,而且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建设的时候,作为城市的居民也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态美。

5 生态公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5.1 设计林下空间

在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植物的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当地的植物来进行搭配和设计。这样除了能够将植物的成活率提高,还能够减少设计的成本。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随处可见树木,一定要设计好林下的空间,在一般情形下,主要的基调可以选用一些地被植物,并以各个种类植物为协调,然后进行搭配当作设计的理念,在配置的时候,可以选用地被以及宿根花类花卉。从生态公园的角度来看,除了一些像道路、花坛边以及广场等建筑,其他的空间主要选用绿色的基调。因此可以将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充分利用起来,将绿色的覆盖时间延长,使得绿色空间的覆盖率得以扩大,能有效地改善单调的林下空间的,使得整个公园都能够呈现出厚重和浓郁的绿色基调[1]。

5.2 景观设计

构建生态公园的最主要的颜色就是绿色,但是为了使得游客对美观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在绿色基调的基础上合适地添加一些有观赏性质的花卉,使得生态公园的更具美观性。比如将一些比较容易管护的,同时也抗旱的花卉放在园林当中一些重要的部位上,这样能够让公园有更丰富的景观。同时,在实行这样的设计的时候,要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安排花卉,像亭子、行人休息处、广场、湖边等地方。并且要按照一年四季的需求,来对不同颜色的花卉以及品种进行选择。在种植方面,可以采取一些应季的花卉品种同不宿根花卉进行相互补充,这样能够确保在公园里,游客能够有长时间进行观赏的花卉。这样除了能够使得居民的观赏需求得以满足,还能烘托公园的整个生态景观[2]。

5.3 园林道路

连接整个园林和景区的主要元素就是道路,而且道路也是人们必须要经过的地方。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对道路绿地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在一般情形下,园林道路中两旁的植物,一般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游客观赏和遮阳。因此,在选择树木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高大型的,比如垂柳、国槐、白蜡作为树种。而对于搭配的选择,可以选择合欢和泡桐。这样能够形成巨大的植物屏障,也能够使得公园的林冠线得以丰富,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得隐私的心理。另外,在对树种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选一些会落果的植物,这样才能防止落果时给行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景观树以供人们观赏,比如,黑松和龙柏。总之,要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将自然大气的景观风格营造出来,使得人们的观赏性需求得以满足[3~5]。

6 结语

社会不断在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在提高,但生态环境也在恶化,因此急需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设计当中,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让植物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将生态景观设计的整体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苏红利.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以惠农渠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142~143.

[2]张莹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略谈[J].农业与技术,2016,36(14):205,219.

篇5

Abstract: With th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peeding up,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landscape attention event. Combining the author's years of landscape design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should be adhered to, and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ecological design idea and combin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discussed.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plant arran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前言;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三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 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 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 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 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 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 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 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 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 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遵循生命的规律,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1.2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1.3 有所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有关主题和风格进行创新体现,力求将本地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与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择那些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3.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具体如下:

3.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3.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3. 2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 3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 4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4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篇6

Abstract: the fuyang city in 2010 is evaluated garden city in anhu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2015 years ago, striving for the national garden city. Fuyang city regard this as the opportunity, rating since 2011 key build with green and landscape yinghe large landscape engineering.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shaying alo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will become the scene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ying with the pen that nods eyeball. This paper try to combining the fuyang with wetland landscape of shaying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from the design contents, principle of design,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get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do it in a planned way and step-by-step, reasonable protection make alread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an reac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un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同时,湿地也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最重要的栖息地。湿地有着很重要的生态功能,它在抵御与调节洪水、减缓径流、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具有巨大的生产功能,丰富景观和文化的价值。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湿地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一直都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人们对于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热情也空前高涨,并开始针对这一特殊类型用地的开发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1 基本概念

1.1 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类型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1.2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定义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湿地生态景观公园发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生态景观公园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

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

湿地绿化是指运用园林学、园林树木学等学科为基础,对湿地环境进行保护、修复等一系列的活动。

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指湿地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湿地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的区域。

1.3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与其它公园是区别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1.4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湿地生态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人们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2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设计内容

2.1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的、甚至破坏的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对于新建设的项目也要以保护湿地为前提,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2 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核心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2.2.1 重点保护区(核心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应针对珍惜物种的繁殖地及活动区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2.2.2 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建立湿地展示区,本区的重点是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以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2.2.3 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设计应以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同时,应加强对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2.2.4 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其目的是对湿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游人进行湿地游览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的宣讲;对游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3 湿地生态景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原则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在美化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提高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本地所造成的危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保持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析息、避难场所安全;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1.3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

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湿地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周边经济及环境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1.4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的原则

3.2.1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教育活动。

3.2.2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2.3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

3.2.4 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3 协调建设原则

3.3.1 湿地生态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3.3.2 建设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湿地生态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3.3.3 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篇7

异质性原则

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因此在对文华公园这种以人工生态主体的景观斑块单元性质的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以多元化、多样性,追求景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法,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根据环境条件之不同处理为带状(廊道)或块状(斑块),与周围绿地融合起来。

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物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文华公园的设计以其园林景观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来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因此,物种配置以本土和天然为主,让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的建群种,如假萍婆、秋枫、樟树、白木香等作公园绿化材料的主角,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例如,在人工改造的较为清洁河流及湖泊附近,蜻蜓种类十分丰富,有时具有很高的密度。而高草群落(如芦苇等)、花灌木、地被植被附近,将会吸引各种蝴蝶,这对于公园内少儿的自然认知教育,非常有利。同时,公园内,景观斑块类型的多样性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增加,为此,应首先增加和设计各式各样的园林景观斑块,如观赏型植物群、保健型植物群落、生产型植物群落、疏林草地、水生或湿地植物群落。

景观连通性原则

景观生态学名用于城市景观规划,特别强调维持与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即维护城市中残遗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水系廊道等。

除了作为文化与休闲娱乐走廊外,还要充分利用水系作为景观生态廊道,将园内各个绿色斑块联系起来。滨水地带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带,也是多种动物的迁移通道。要通过设定一定的保护范围(如湖岸50米的缓冲带)来连接整个园内的水际生态与湖水景观的保护区。

在园内,将各支水系贯通,使以水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流畅通连续,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为主体的绿色廊道网络。在设计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上述理想的连续景观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开敞水体空间,慎明渠转暗,使市民充分体验到“水”这一自然的过程,达到“亲水”的目的。另一方面,节制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还湖的自然本色,以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使之成为自然水生、湿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同时,亦可减少工程造价。

转贴于

生态位原则

所谓生态位,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文华公园设计充分考虑系统构成名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等)以及不同高度和颜色、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稳定的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景观整体优化原则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上看,文华公园即是一个特定的景观生态系统,包含有多种单一生态系统与各种景观要素。为此,应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加强绿色基质。由于文华公园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以及佛山市民对生态、自然景观空间的重视与追求,使得公园内绿地面积超过总用地面积85%(含湖面水体)。公园绿地作为景观基质(面积占73%),设计将所有园路种上树冠宽大的行道树或草皮,形成具有较高密度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其次,强调景观的自然过程与特征,设计将公园融入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强调公园绿地景观的自然特性,优先考虑湖面、河涌的无完整性与可修复性,控制人工建设对水体与植被的破坏,力求达到自然与城市人文的平衡。

缓冲带与生态交错区原则

作为公园内湖泊、河涌的缓冲区,湖滨湿地景观设计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按水流方向,在紧临湿地的上游提供缓冲区,以保障在湿地边缘生存的物种的栖息场所与食物来源,保持景观中物种的连续性。

篇8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地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经济发展区中心,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圈,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明朗。兴化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板桥故里、 水浒摇篮、生态水乡、文化名城”的美誉。

1.2 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位于兴化市区北部,东止于上官河,西至下官河,南至过境公路,北至建湖河,占地面积约2500亩。基地湖荡浩渺、水网纵横交错,条件得天独厚。

1.3 规划区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资源丰厚,内有上方寺一座。乌巾荡名字由来相传是岳飞曾在此抗金,射落金国金兀术的头盔,掉落于此湖中,故得此名。

2 立意

2.1 设计依据及相关资料

(1)规划依据。1)兴化市。2)兴化市乌巾荡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要点。

(2)相关规范。1)公园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2.2 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1)结合水乡文化,设计成为兴化市具有代表性的景观;(2)尊重场地特色,将先进的湿地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到景观中去,展现湿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3)考虑近期及远期的城市功能。

2.3 设计原则

(1)“因地制景”,意景交融,谋求城市的共生与协调发展,将水嵌入城市,城市溶于水,自在灵动。(2)坚持生态建园,合理利用土地,适度考虑经济效益,使之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形成健康而富有生机的景观。(3)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构筑供人们交流、体验的亲水空间。(4)延续文脉,尊重历史传统,对之加以保护、发掘、利用,使景观内涵更加富有意义。(5)以湿地植物为主,适地适树。(6)可持续发展。

3 理念

3.1 主题理念

以“遵照场地启发设计的方式,建立活的博物馆”为设计理念,依据道路及陆地空间作为基础,将场地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域,以“水乡博物馆”为主题,将景观的设计以此展开,营造不同的景点。兴化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人们在此修养生息、农耕鱼桑,具有浓烈的水乡特色。乌巾荡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个水域,她所具备的自然人文景致,本身就是一本具有深厚意义的湿地教科书。将园林的意境,以生态的手法加以表现;将现代造园理念导入现代环境设计中;将历史传统的传承表现在景点中;将现代的城市元素融合到景观中。

3.2 景观的空间布局

我们根据乌巾荡场地特质将整个区域根据功能定位划分为六个区,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轴两带六区”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景观空间。在功能设置上,休闲、运动、经济、传承和生态的功能紧密结合。

4 分区与主要景点

4.1 轴线景观

呈S形南北向的中心道路是串联风景区的主要景观轴线,紧密联系起整个项目区域,并把各个景观节点通过水体、岛屿、驳岸和植物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4.2 分区主要景观

芙蓉浦——开放的水乡河网。此区域东临上官河,河埂交错,陆地狭小。想当年新官上任,在此游船进城,意气风发,人生有了新的起点,追忆往昔,在这些片段里总能给人以无限的启示。为了继承这一文脉,将适当增加陆地面积,作为上官河的主要入口区,设置相关的配套设施。

激荡的湖水——此区属于开放的环境,映衬着人生的得意上位和城市的喧嚣,这里的水面使人心潮澎湃。

芙蕖广场——取自兴化“荷叶地”的美称,以记忆历史。入口对称荷花灯柱柱序列延伸视线,引导至广场,罗旋状延伸的泉水恍若舒展的巨大荷叶,汩汩的涌泉奏起欢快的乐声,诠释动态的韵律感。阶梯驳岸拉近人与水的距离,轻掬一捧,或是划起水花横飞,那是生活的惊喜。游人由此向西步行进入风景区。

荷径清风——田田莲叶扇起清风,屏蔽了都市的燥热,轻巧的木栈道伸出水面,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曲折迂回带给人们水畔漫步的惬意享受。

瞭望塔——遥想当年,金兀术在此被射落头盔,落荒而逃是何等振奋人心,时至今日,无物可循,乃设置带有指挥督战作用的瞭望塔,节日期间摆上战鼓,隆隆敲响,配合龙舟赛,以示纪念。高耸的木构塔成为风景区入口最醒目的标志。

游船码头——水路游玩景区有此地登船。在此可以找到楚文化的一些片段:每到端午组织一定规模的龙舟赛,吸引游人,观玩赛事就近品尝乡土风味。

停车场——入口处根据发展要求设置必要的停车场,方便自驾一日游的旅客。

4.3 蒹葭水苑——聚集交流人群的空间

此地是一定规模的村庄,建筑年代较新,多为红顶小二楼。近期考虑用河埂土打造村庄景观,修筑沿河步行绿带,以形成较为完整的陆路系统。远期可考虑改造一部分作为家庭旅馆及农家乐,并形成一定规模及品牌,体现兴化特色。同时在远期考虑到发展要求设置相应的配套建筑。

律动的水——此区在未来聚集了休闲度假活动,为工作外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水面开阔,波光粼粼,水边的活动丰富多姿,使人全身心的放松。

滨湖栈道码头——栈道贴水而设,杨柳临岸而栽,打破生硬的城市广场模式,自然而亲切,水到渠成。

配套建筑——拥有临水而观的雅致和灯火阑珊的璀璨,这里是休闲聚会的最佳选择。半私密的空间感和有节奏的景观秩序赋予空间交流的氛围。跟着音乐起舞的喷泉,夜晚伴随灯光的炫动,这里拥有最时尚的元素,舞动夜的旋律。

家庭旅馆——以尊重场地的生态设计来打动人心。对现有的建筑外墙立面以当地传统建筑为蓝本重新统一装饰。 营造惬意轻松的氛围,让人享受轻松自在的假期。

渔港码头——配合水乡特色设计主题建筑,组织钓鱼项目,连绵的青纱苇帐作为背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生活如此惬意。背依青草面朝蓝天的亲密接触,接受日光的温馨洗礼,纵然不能面朝大海,也能享受春暖花开的心境。

4.4 杜若洲——集中生态的绿肺空间

现状有大片分割水面的鱼塘,有零星岛屿分布其中,水面零散破碎,人为因素对景观影响较大。设计考虑恢复原有大水面,集中设置岛屿,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形成自然斑块和廊道,丰富景观效果,密植树林,发挥绿肺效果。

回旋的水——这里大小岛屿散落在大水面边缘,形成三面绿色环拥的半开放空间。岛屿上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水在岛屿之间穿流迂回,发挥“肾”的效果。岛屿之间用景观栈道长廊连接,增加游线。

湖岛渔歌——进退有致的湖岸线是水面最妩媚的妆扮,跌宕的湖岛、驳岸丰富了岸线的形式,联系岛、岸的贴水长栈道使人们更加亲近湖水。远处茂亭中传来的高亢渔歌是点睛之笔,仿佛让人回到了桃花源。

蘅芜港、玄月廊——原木构架的长廊、景亭临水而设,掩映林间,透着原始的味道。丰富多样的湿生植物错落而有层次,野趣里生出几分雅致,淡然而惬意。

柳林鹤影——以生态为主题,水中绿岛,丰富水面景观,种植水生花卉,种植密林,以吸引鸟类筑巢安家,达到绿柳闻莺、白鹭翩翩的生态景观。沿岸设置露营地,吸引人们走出户外,提供人们接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

4.5 雁渚——承袭传统的景观空间

风景区的中心区,由两个独立的小岛组成,现状为密集的村庄,建筑较为陈旧。考虑近期村庄不会拆迁,设计将村庄的塘埂拆除用以打造村庄河堤,修筑沿河步行绿带。远期待拆迁以后,可考虑在两岛之间设置民风建筑,传承兴化特色。

秀丽的水——此区展现的是兴化的承袭传统,将水乡的特点表现出来,通过小桥和流水的组合、小桥和具有传统风格的景观建筑的组合把人们带到传统中来。恢复的鱼市气氛欢跃而热闹。

寒雁竹风——岛上远期栽植大片竹林,配合建筑体现文化传统。湖水从河岸流过,潺潺的流水给人悠然、清净的乐趣。悬臂结构长廊简洁中,透露出舒适亲切。堤岸沿水空间悠然自得,在此观看朝霞日出,远处百舸争流那是生活的温馨。

烟雨水巷——水乡人家的记忆,有着最深的历史沉淀,是水乡人的情结。运用曲折的栈道营造丰富的水上空间,夹岸的加注,展现水乡的秀丽,满足人们对水乡的深切依恋。熟悉的拱桥在水中映出秀丽的倒影,绿树碧水蓝天在波光摇曳里织成美丽的锦缎。

4.6 鱼泊——交错的水网湿地

这里鱼塘、滩涂密布, 人工痕迹较多,在此地结合西部景区特点将其保留并进行适当改造,作为历史进行保存。

纯洁的水——此区是人工湿地的集中区域,分割的水潭和丰富的湿地植物相互映衬,组成系统的观赏湿地空间。水面、驳岸、滩涂将水的本来的纯净面貌展现给每一个人。

藕花菱蔓——在水潭间,采用科学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面貌,通过增加湿地动、植物的种类来调节生态,建立良好的湿地圣经,改善和提高景观。通过设置高大乔灌木、增加码头、栈道、亭廊等组织改造原有枯燥乏味的视觉空间,营造菱藕飘香、虫鸟鸣唱的画境。

野渡横舟——采用植物营造岛上的景致,利用岛屿的特点营建孤岛体验活动区,增加场地的魅力,突出野趣。

湿地博物馆——作为乌巾荡湿地的整体记忆,记录湿地成长的点滴,为人们提供科普教育的空间。

4.7 芦海飞雪——半开放的湿地

这里是园区的出口,陆地面积大,有大片的芦苇荡,紧邻上方寺,皆是吸引游人的重要景观资源。静静流淌的水、若即若离的浮岛——此区属于半开放的湿地环境,提供人户外科普教育及适度的休闲互动的自然环境,让人们能品味到湿地带来的自然气息。在水的景观处理上采用潭、浅湾、河滩及浮岛来处理分割空间,使水景富于变化,增加科教休闲内容,吸引游人。加以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的配置,加强环境的主题氛围。同时要尊重历史文化,使不同类型的景观资源能够和谐共生,营造佛家宣扬的梵土净地。

5 道路交通规划及游览线路组织

5.1 出入口组织

根据人流分析设置了一个主要出入口,两个次要出入口。

5.2 道路及停车场

(1)主干道:贯穿景区南北,在老路基础上加以改造,路宽4~5米,可采用沥青路面,主要用于陆游运输和消防通道。(2)次干道:2~3米的次干道是个功能区内的道路,在主干道基础上,把整个公园串为一体,构成完整的路上游览交通网。(3)游步道、栈道:1.2~2米游步道具有组织空间构成景观,引导游览,集散人流的多功能特点。依据坚固、平稳 、耐磨、生态环保的要求,尽量就地取材,或石或木,或用砾石、卵石铺面,既节约资金,又体现出自然本性,逐步构成游览网络。(4)停车场:在南部的两个出入口处设置了2个40个车位的停车场。

5.3 游线组织

风景区内安排了陆路游线及水路游线两种游览方式:(1)陆路游线:游人由入口进入风景区,沿道路步行游玩,同时建议在未来设置特色交通工具代步。(2)水路游线:分成大水面游线及小游线两种。游客可根据自己情况安排行程,由起点坐船,到达各景区游玩。

6 竖向设计

风景区竖向设计在满足建筑、道路、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注重景观视觉效果。设计对历史地貌进行适当恢复,扩大部分水面,尽量做到土方平衡,节省造价。

7 植物设计

乌巾荡湿地绿化区域作为维持整体景观基质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廊道,其规划应以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为前提,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湿地植被种植景观带。配置朴素、野趣盎然的湿生、水生植物,以合理比例搭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使得植物群落结构层次合理,既为各种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又可给人们提供安闲自在的水域活动空间,展现兴化作为水乡的魅力。

7.1 绿化规划原则

(1)遵循生态学原理,不违背自然规律,以简洁、渗透自然的绿色形态发挥本土植被的综合功能。(2)利用经济性湿生植物和鱼塘养殖作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为城市居民提供可消费的农副产品,又可成为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3)尽量保护和利用保持原有地形、田埂池塘,形成以湿生植被为主,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植被系统,既有效组织空间,又可以净化环境和涵养水源。(4)以乡土植被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抗逆性强的外来植被。(5)规划要充分体现景观环境的生态健康,并在局部展示农耕渔桑文化,注重与各功能分区的岛屿、建筑、水体等相协调。植物造景力求勾勒出幽邃疏朗、雅致天然的画面。

7.2 主要树种选择

(1)基调树种:银杏、香樟、水杉、垂柳、旱柳、槐树。(2)主要绿化树种:A.上层木:银杏、香樟、大叶女贞、无患子、栾树、洋槐、池杉、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毛泡桐、乌桕、枫杨、垂柳、旱柳等。B.中层木:桃树、红枫、梅花、碧桃、海棠、木绣球、金银木、樱花、紫薇、木芙蓉、竹类等。C.下层木:杜鹃、野蔷薇、红花继木、金丝桃、棣棠、石榴、迎春、金钟花、火棘、八仙花、锦带等。D.地被:狼尾草、婆婆纳、紫花地丁、芦荻、虎耳草、玉簪、细茎针茅、花叶燕麦草、金心苔草、鸢尾等E.湿生植物:荷花、睡莲、芦苇、白茅、水烛、菖蒲、花叶水葱、再力花、千屈菜、黄菖蒲、花叶芦竹、旱伞草、小香蒲、泽泻、慈姑、紫萍、海寿花、蒲苇、美人蕉、水芹、水毛茛、燕子花、山荞麦、玉水生鸢尾、荸荠、菱角等。

7.3 植物景观分区

园区总分为两大部分:与城市结合,表现都市休闲观光的东区;以及生态和谐,表现自然野趣的西区。园区植物按不同功能划分为三大类:以体现自然风貌为主的湿地生态岛、以改善环境为主的建筑外绿地(包括环境绿地)、以展示植物造景为主的景区绿地。

7.4 植被景观分区规划

湿地植物:园区内沿河岸、岛线、低洼湿地种植耐水湿的树种,根据其耐水湿程度不同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利用环岛内水体,种植水生植物以丰富水体景观。各个环岛内分别种植荷花、黄菖蒲、燕子花、千屈菜等五彩缤纷的挺水植物(水深1米左右),芦苇、白茅、芒草等花开如雪的挺水植物,菱、荇菜、睡莲等浮水植物,形成荷塘、苇塘等主题景区。水杉、池杉、落羽杉等尖塔形树种是营造由浅水渐次过渡到水滨缓坡的树种组合;同时搭配乌桕、江南桤木、垂柳、榔榆等耐水湿树种,构筑出轻松柔和的河岸线进退变化效果。沿河岸线绿化应着重处理,缓坡、滩涂、浅水地带大面积种植菖蒲、鸢尾类、美人蕉、玉簪等湿地花卉,每至花季,繁花似锦,绵延数里。同时于湾、滩相宜之处种植乌桕、枫杨、落羽杉等高大色叶乔木,调节秋冬季河岸色彩。

8 驳岸、道路铺装及小品

(1)驳岸。根据功能建筑景观等定位,我们将驳岸处理整理、划分为4类。1)0.5米以内硬质驳岸。2)木质铺地硬质驳岸。3)自然式驳岸。4)湿地种植被软质驳岸。

篇9

关键词: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生态保护

Key words: eco parks;landscape design;ecologic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099-01

1生态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表现形式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自然性、乡土化、保护性和恢复性等方面。

1.1 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1.2 乡土化设计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

1.3 保护性设计保护性设计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率先将生态学研究与景观设计紧紧联系到一起,并建立起科学的设计伦理观: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存离不开自然;必须限制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行为,并担负起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随着生态科学的发展,保护性设计经历了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认识阶段。

1.4 恢复性设计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没有毒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明显干扰,同时,已重建和恢复的生态系统,在合理的人为调控下,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服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恢复设计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2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主义内涵

一是在意识形态上。生态主义的认识论与社会发展同步,从极端理性的机器美学中渗透出缕缕激情,人性的复活使之在冷漠抽象的形态下表现出人文、历史、地域风情;依然是简约主义,却是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呵护人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二是在物质形态上。生态主义科学地组合空间,合理地分配功能、用“纯粹”的事物表达丰富的内涵,获取最大的快乐。用最少的形态语义来揭示空间的本质和归属。打破自我封闭、人工围合接口对自然的隔绝,利用原有的建筑基址和建筑构造,与周围环境重组,形成新的空间。三是在技术含量上。高科技智能仿生技术,削弱了人体功能和智能,蔑示了人本、生命的存在。所以,多一些自然的景观、手工的痕迹――哪怕是些许这种符号的视觉存在,也足以使人欣慰,毕竟它是附着在高科技钢筋、玻璃、混凝土、人工涂层之上的自然生态现象。四是在环境性质上。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挖掘地方性、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使环境形象与性质具有个性化,生态平衡的归属感。五是在情感因素的表现形态上。使抽象的人文历史、质朴自然的情感融于可视、可触的空间形态中。在人工高科技的环境中多一点人性、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温馨、多一点畅想、多一点浪漫。

3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的探讨

用景观设计的途径构建新型生态公园景观的手法,往往比一般形式的景观复杂得多。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手法:

3.1 场地原有资源保留利用的设计①场地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机器等景观的保留:一是完整保留。二是部分保留。三是构件保留。②场地原有废弃材料的保留。一些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就地使用或加工;一些废料是污染环境的这样的废料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利用。在废料和污染处理中,原则是就地取材、就地消化。在污染严重时要对污染源进行清理或销毁。③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保留场地中原有的动植物资源及水资源等,尊重场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对当地自然生境进行恢复与重新创建。对以前人类活动留下了痕迹,在重新的景观设计中并不试图掩盖或消灭,而是尊重场地特征,采用保留、艺术加工等处理手法。

3.2 景观要素的增、减处理的设计①原有建筑、构件的处理。保留下来的废弃建筑、构筑物或设施,可处理成场地上的雕塑,只强调视觉上的标志性效果,并不一定赋子其使用功能。②废弃材料的处理。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③自然系统和元素的处理。一是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二是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前,需要对工业废弃地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才能选择相应的对策。

3.3 废物再生利用设计①艺术生成。用非常规的材料、鲜明的色彩和戏剧性形式,以及对材料的拆解与重构,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美学标准。②艺术地展现生态过程。城市废弃地的更新,融合了艺术思想和生态的原则,在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中,这种手法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用适用特殊生态因子的植物建造花园。第二方面,将以生态学原理为运行机制的污染处理系统。

3.4 选择高技术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并不排除对污染的常规技术处理,不过那些复杂的处理设施,不再被掩藏或排斥,而是成为景观的构成要素,增加人们对污染处理的了解和景观体验。

在废弃地上污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将工业水渠改造成自然河道,进行河流的自然再生,可以提高抗洪能力和补充地下水源,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地和流动廊道。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生态技术还包括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来处理污水技术,通过景观设计收集雨水、对其进行处理后循环再利用等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晶.关于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6,6.

篇10

正文:

引言:

当前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这就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通过城市生态公园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进而在生态公园的设计上就更应当体现出近自然原则。

一、城市生态公园的近自然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

在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自然条件进行设计。这其中包括了环境气候、水文情况、地形地势、自然物种等各个方面,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在城市生态公园中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重新构建出当地的植物生态系统、水文环境等。

(二)可持续

在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需要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生态建设思维,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设计中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在设计上实现可循环、可再利用的景观形式,如在水体设计中可以达到收集降水的目的,在照明设计中使用太阳能照明设备,减少照明景观的能源消耗。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近自然设计方式

(一)植物景观设计

在设计城市生态公园时,需要保障其中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完整的,只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同时使这种小型的生态系统与这一地区中整体的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因此这种人工的生态系统中需要设计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来构成一个平衡的自然环境。也只有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能够稳定、正常的生长繁衍才可以证明者这种人工生态系统能够有足够的生命力保持下去。例如在北京市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其植物景观设计就遵循了当地的自然规律,在设计方案中选择的是北方地区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同时也避免出现外来植物。该城市生态公园处于温带的针叶林以及落叶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干旱,夏季光照强,草地存水不足。因此在设计中选择圆柏作为核心的植物群落主体,在伴生植物上选择松树、柳树等,其次在灌木层中选择黄刺玫以及锦熟等,最后在草本区中选择紫花地丁,这种设计方式的优势在于植物体系较为耐旱,因此在北方地区适应性高,同时可以显示出非常贴近自然的环境形象。

(二)水体景观设计

在许多的城市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道路、建筑物等,这些硬质设施具有很强的不透水性,因此导致城市的地下水源得不到雨水的补给,造成城市用水问题严重。这就使得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的水体景观设计显得格外关键。在水体设计中,需要从三个角度去考虑:驳岸、水循环应用、水体形态。在近自然设计原则下,水体形态需要参考现场实际的自然条件,设计时需要根据地形地势以及地下水的水文情况来构造水体景观。此外,水体设计中除了可以供人们欣赏之外,也需要满足于城市生态系统中净化水质、收集降水的水循环需求。同时在驳岸的设计上需要实现水生动植物以及陆生动植物之间的共存与交流。例如在北京市某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水体设计应当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公园中构建了雨水花园,利用这种景观构造来实现收集雨水、净化水质的目的,而驳岸的设计中以自然式驳岸为主,通过环境中原有的地势,在驳岸中构建出一定坡度,辅助雨水汇入水体景观中。同时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做好加固设施,可以选择当地主要的石材,如青石等堆砌在需要加固的岸边。

(三)硬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主要是一些使用人工材料建造而成的景观,其中包括道路、建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的人工构建痕迹比较明显,因此在设计中想要贴近自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在设计中进行一些小的改动和创意,则可以使人们在欣赏和体验时感受到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道路是最容易显示出人工构建痕迹的硬质景观,因此需要在满足游人行走和参观的需求之外,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中的水体以及植物进行融合。道路设计需要依照实际的地形地势,形成一种贴近自然、蜿蜒迂回的路线,使游人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原有地形的变化。此外,在材料选择上也需要遵循贴近自然的设计原则,首先杜绝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可以利用一些废弃材料重新改造设计。其次在材料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景观的构造来体现出设计的艺术美感。最后,材料的外观和颜色需要与景观主体相符合,实现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例如在一些城市生态公园中,需要设计观景亭以及一些水榭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设计需要与自然环境充分的融合,可以将建筑与植物群落进行配合设计,使建筑融入树木丛林中,达到建筑外形借景的效果。

(四)照明景观设计

在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项关键性的景观设计之一。由于其人工痕迹较大,因此在进行近自然设计上需要更为注意。第一,在照明设景观计中,照明设备的外形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通常需要将照明设备设置在不明显的地方。第二,在照明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体现出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由于夜晚时间较长,因此景观中需要长时间照明,这就需要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予以重视。第三,在照明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公园的特色,从整体上搭配环境的特点,凸显生态公园的环境氛围以及文化内涵。

结论:

总而言之,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的客观需求。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在设计上遵循近自然原则,通过对植物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以及照明景观的合理设计,展现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科学、生态性、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篇11

Landscape design eco-industrial park

Yuan Shan-lin

(Shandong Light Industry Design Institute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With the severe energy crisis, urban low-carbon, 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aily production and life of people more concerned. The industrial park as a key place for produc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s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o how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mbine to create a landscape with a str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ain direc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green park focusing on eco-industrial park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content and design points are analyzed, desig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Landscape;Green;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design;Space

现代工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就是工业园的生态化建设,工业园生态化建设符合现代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的趋势,是推动城市水平的重要手段。生态工业园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园,产业链间循环性强,景观的生态性建设投资大。新建生态工业园需要考虑众多因素,从设计要求、原则、内容、要点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要求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首先要合理开发利用山、林、田、河、湖等生态资源,适当保留丘陵和湖泊,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建立起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以园区内的自然组成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组分来建设,维持和恢复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二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生态道路建设和生态住宅建设等手段,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实现园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独特的生态工业园区形象。

2. 生态园区内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优化的原则。

要尊重生态系统综合平衡性,坚持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将开发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进行规划,将工业生态系统的思想贯穿于园区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2)空间异质性的原则。

为了工业园区景观的持续性发展,必须尊重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的实现便于维持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异质性有利于抗御内外干扰,实现自然体系的波动平衡。

(3)以人为本的共生原理。

工业园区内多样性水平越高,其体现的共生性就越大。小尺度空间结构的镶嵌常导致共生,大的单一结构缺乏共生机制及相应的稳定效应。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要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将生态园区的建设最终落实于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上。

(4)预防与保护为主的原则。

加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不能影响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是分析支持园区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基础,重在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思想、保护措施,落实于政府部门具体的生态环境监管措施。

(5)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分异性的基本原则,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建设和管理的方针,突出重点。景观生态规划必须注意因地制宜、繁简得当,并突出地方特色,不可一味追求“完善”而添加各种枝节,致使整体设计主次不分、特色不明,降低了可行性。

3. 生态园区内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1)园区整体景观设计。

从园区的外部形态,可以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块状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在块状形园区,可考虑在中心布局能代表园区的标志性建筑,然后围绕中心,形成 2到3 多层环带,每个环带环境观风格一致;在长条形园区,可沿方位走向规划一条核心轴线,在核心轴线两侧布局建设;在不规则形园区,可按对称和方位走向规划一条曲线型“中部线”,“中部线”两边的园区面积大致相等。然后在“中部线”两侧布局建设。在核心轴线和“中部线”两侧的景观风格要具有对称一致性。

(2)社区设计。

和其它我们常见的一般社区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因为其主要功能而具有特殊性,景观设计要考虑社区的空间结构,要关注社区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筑物和户外公共空间的关系、建筑物与植被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与交通的关系等。在地域范围交大和有条件的园区,可以进行内部功能分区,如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仓储区、休闲区和综合服务区等。每个小区功能和建筑物构成不同,且应有小区标志性建筑物。要合理规划小区内部建筑物和小区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之做到效率化、生态化和人性化。

(3)分类设计。

首先要对工业园区内的土地性质加以检测,以此为基础,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案;要将景观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形成开放、流动和联系的水文系统;要将园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大型建筑物分布有机结合起来,按整体空间格局要求规划大型建筑物分布,以大型建筑物建设体现整体空间格局;在进行园区水循环、资源。循环和剩余能量的转化再利用的工业生态链设计时,应兼顾整体景观视觉效果。

(4)景观节点和绿化组团设计。

在工业园区设计中,重视景观节点的设计建设能够使工业园区景观表现出一种节奏美,成为景观生态的亮点。通常,可在园区中心、核心轴线或“中部线”各功能小区等区域分别设置景观节点。根据仓储区、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的实际,构筑不同服务功能的景观系统,形成风格各异的绿化组团。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园区自然地势背景,对景观节点和绿化组团进行再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景观系统,体现“园中有绿、绿中有园”的特色景观。

4. 生态园区内景观设计

4.1工业园区主入口区绿化设计。

在对工业园区入口区域景观进行绿化设计时,可以多增加装饰性绿化元素,入口处一般由企业 LOGO 墙、广场、旗杆、标志性雕塑、水景、花坛、林荫道、各种花木等组成。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装点其它硬质景观及公共设施。入口处植物在选择上应以观赏为主,配合季节种植一些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来渲染环境,造景植物一般采用形态优美、色泽鲜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松、香樟、桂树、红枫、银杏、栾树等。草坪上孤植形态好的乔木,花灌木丛植,增强效果,以整片花卉来渲染气氛。

4.2工业区生产区的绿化。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工业生产区的环境是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通常情况下要以该区污染状况来选择植物进行绿化,在产生严重污染物的车间周围进行绿化,首先要了解污染的成分和污染程度,使植物能在不同的污染环境中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合理的绿化布置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所以,在产生污染的车间附近,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盛行风向下侧,不宜密植林木,不宜设置休息绿地;在产生强烈噪声的车间周围,应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多层次密植植物形成隔音带,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多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应密植滞尘、抗尘能力强,叶面粗糙,有粘液分泌的树种;在高温生产车间周围要设置有良好绿化环境的休息场所,要有良好的遮荫和通风,色彩要以清爽淡雅为宜;在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生产车间周围应栽植枝叶水分含量大,遇火燃烧不出火焰的少油脂树种。

5. 结语

作为未来工业园的主要发展趋势,生态工业园的投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现代化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从战略高度,规划生态工业园建设设计,为未来生态工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12

1 工业园区概念

工业园区是在某大片划定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工业企业的区域,它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

人们以前对于工业园区的认知还停留在脏、吵、乱的印象中,现在所推崇的新型的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就是用景观设计手段来改善工业区固定的容貌,利用绿色植物等手段来吸收有害气体,改善厂区环境条件,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2 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内容

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包括以下内容:①平面的规划;②景观的设计;③植物的配置;④人文的关怀;⑤文化的体现;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

由于工厂本身的建筑布局和生产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厂区内的绿地指标应高于城市绿化的平均水平。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特征,选用具有防护功能、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且耐粗放管理的乔灌木,达到对不同区域污染物有针对性进行吸收和隔离的效果。在整体的布局方面,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子,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设计合理的污染隔离带和卫生防护林,使对周围水体、居民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3.1工业园区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

注意建筑群与管、线、路之间的关系。工业园区用地的管网较多,在对无法避开的管线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各类植物与各种管线的最小净距,在保证工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要让植物正常生长。在工业园区的总平面设计中,对不规则的空地,应运用不同的绿化种植手法,进行合理的规划处理,以取得整齐划一的空间效果。确定工业园区绿地面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争取较多的绿地面积,这对防止污染和改善工厂工作环境很有必要。工业园区场地的绿化,应因地适宜,多选用本土植物,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并对园区内原有绿化给予适当的保护和利用,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设计吸收有害气体中要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绿地的主要作用(防尘、阻隔噪声或美化),在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也要重视一定的绿化用地对保证环境质量、员工健康和改善工作环境的作用,以及对衬托建筑艺术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才能使绿化达到预期效果。

3.2工业区绿化特点及植物配置

3.2.1工业园区主入口区绿化设计。是展示工业区整体形象的窗口,需着重进行景观设计。从地理位置上看,主入口区域与企业生产区有一段的距离,也是园区内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因此该地段的设计既要美观大方,又要兼有时代气息,还能体现工业区的前卫精神及地理风貌。

因此,在设计厂前区的绿化时,应进行重点装饰性绿化,入口处一般由企业LOGO墙、广场、旗杆、标志性雕塑、水景、花坛、林荫道、各种花木等组成。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装点其它硬质景观及公共设施。入口处植物在选择上应以观赏为主,配合季节种植一些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来渲染环境,造景植物一般采用形态优美、色泽鲜明、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松、香樟、桂树、红枫、银杏、栾树等。草坪上孤植形态好的乔木,花灌木丛植,增强效果,以整片花卉来渲染气氛。

3.2.2工业区生产区的绿化。生产区是整个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一般要根据生产区污染程度来选择植物进行绿化,在产生严重污染物的车间周围进行绿化,首先要了解污染的成分和污染程度,使植物能在不同的污染环境中发挥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树种,合理的绿化布置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所以,在产生污染的车间附近,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盛行风向下侧,不宜密植林木,不宜设置休息绿地;在产生强烈噪声的车间周围,应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矮、分枝点低的乔灌木,多层次密植植物形成隔音带,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多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应密植滞尘、抗尘能力强,叶面粗糙,有粘液分泌的树种;在高温生产车间周围要设置有良好绿化环境的休息场所,要有良好的遮荫和通风,色彩要以清爽淡雅为宜;在对有防火、防爆要求的生产车间周围应栽植枝叶水分含量大,遇火燃烧不出火焰的少油脂树种。因此,根据不同的对植物功能的需求,下面列举一些对不同的有害污染抗性强的植物品种:

A.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的绿化树种:①对SO2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松柏、侧柏、杨树、刺槐、榆树、臭春、紫穗槐、卫矛等:②对Cl2抗性强的绿化树种:银柳、旱柳、臭春、卫矛、悬铃木、女贞等;③对HF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泡桐、胡杨、大叶黄杨、女贞、榉树、垂柳等。B.对滞尘能力强的树种:松柏、龙柏、毛白杨、刺槐、榆树、臭春、柏树、朴树、悬铃树、泡桐、梧树、榉树等。C.防火性能强的树种:银杏、女贞、槲梅、栓皮栎等。

另外,草坪植物能吸收NH4、H2S、SO2、NO2、HF、Cl2和某些金属气体,如汞蒸汽、银蒸气,也能吸收一些重金属粉尘,对高浓度的SO2、Cl2抗性强。草坪植物有明显的减尘作用,能够减少二次扬尘。此外采用乔灌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乔草型植物复合种植结构,其减少空气中可吸颗粒物的作用要大于单一的绿地种植类型。

3.2.3工业区道路的绿化特点。厂内道路绿化是工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道路地上地下管网密集,又是员工经常需要经过的交通要到,故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