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0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7-02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显性知识,无论如何操练,都不能转换为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语言知识。因此,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目前,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高职英语课堂通常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导致教师授课时难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且随着高职英语课时量的减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为有限。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课时、场地等条件的约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围绕英语学习开展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参与意愿不强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高职英语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就够了,第二课堂可有可无,老师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依照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多高职生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观点对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英语老师不愿意指导第二课堂,而很多高职生不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即使有少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快速体验到英语提高后带来的成就感,在浅尝辄止后,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能在大学三年里坚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管理
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每年都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总体来看,没有统筹规划,活动设计没有层次、不够立体。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举办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对硬件条件要求较低的活动,而且活动设计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缺乏专业特点,没有针对性。而很多第二课堂教学的活动都是临时开展,教师也只能临时指导,没有常态化,导致无法与第一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
(三)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凭个人兴趣,对英语第二课堂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对该参加哪些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效果的认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相应的,学校也缺乏一个考核和奖励的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而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和激励,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对策分析
为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成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良性运行机制,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率
我们应在充分地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诉求的基础上,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
1.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活动。高职生英语基础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活动设计时,要针对这一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如可以开展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拼读比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晨读等。此类活动对英语基础要求不高,开展组织也较为灵活,既可以以班级、系部为单位,也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而面向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这样,在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可以拓展学生英语技能。
2.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富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导游比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酒店情景英语口语展示;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外贸单证的翻译;而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进口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大赛,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全校“一刀切”,脱离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使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技能。高职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而第二课堂也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学校需要从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制中,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第二课堂的活动,巩固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如在讲授到Holidays and Festivals 这个单元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西方重大节日的图片展览,甚至还可以举办以某一节日为内容的英语化装舞会。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容易看到成绩,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分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在基于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第二课堂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高职生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针对这个特点,在大学的第一年,有必要开展一些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改变学习方法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课前早读及传授英语学习方法的讲座等。教师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敦促学生多读、多背、多动笔,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英语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像英语经典影片欣赏、学唱英文歌曲、英语化装舞会、英语游园等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针对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和新生。在提升阶段中,第二课堂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创办英文报纸、参加英语角、成立英语戏剧社团、参加翻译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制度,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实现
为减少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不走过场。
1.建立奖励和运行机制。为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应建立相依的奖励和运行机制,可实行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度。将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的成绩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包括评选增加德育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等,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奖的,与奖学金挂钩等。
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把活动负责人和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对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核算。还可以将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如对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赛获奖的老师,其工作成效与岗位聘任和考核挂钩等。通过这样的措施,确保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高效。
2.建立评价制度。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晨读、英语角、英语讲座等活动,可以通过查看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参加各项比赛,可以根据获奖情况进行考证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第一课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第二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寻找适合本校的活动模式和有效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论坛,2013(12)
[2]王占九.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4]丁莹莹.基于第一课堂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3(7)
《语文教学标准》中对语出了如下解释: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改变过去只把语文教学禁锢在工具性程度的观念。如此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语文课堂转变为朝气蓬勃的欢乐场。教师应留意并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态度、情感及思想的变化。教学过程要摒弃过去分段分层、破坏文章框架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分析理解整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意境和人文精神,争取使学生能从思想的高度同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文章的领悟。文章中能反映主题的关键句、重点词汇要反复的品读,力求学生能在理性的外衣下看到感性的心灵,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领先于工具性。
二.依据实际情况安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如同大海行船,面对广博的知识,很多学生都会有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从哪儿开始学、怎么学等,一些教师也会有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讲课的现象。考虑到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广大教师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探索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只有教师领悟了应教什么以及如何教之后,学生方可知道自己应该采取的学习方法。
1.研究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教师在明了教材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之后,才能得出授课安排。确定教学目标有着灯塔的作用,可以指引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
2.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要求,教师可以做出高中阶段的整体教学规划,也可以是当前学期的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后可以将繁重的高中语文教学分解成连贯的体系。具体的教学计划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课程教学计划;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落实。第一课程教学就是传统的授课,这部分时间是实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同时配合教师详细、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完成计划的落实。第二课堂教学就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的学习。这部分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来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安排组织落实主要就是针对第二课堂提出的。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小组长和班长的领导作用,收集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三.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着较为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若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有非常好的教学成果。从心理上看,只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自己很快乐,并且愿意去发现、感悟文字的魅力,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都会有特别明显的提高。教师可以采取诸如讲故事、猜脑筋急转弯等方法来活跃学生思维,通过点拨、纠错、回忆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声像导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课程导入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比较多的文章,进行个人诗朗诵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快乐。板书过程使用彩色粉笔也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重视第二课程的效果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具体有如下几点:
1.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不定期的发放试卷、模拟题给学生完成,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做好作业的检查工作。
如果教师只留作业而不检查作业就会让部分学生感觉作业不重要从而不认真做甚至是不做。教师只有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才能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1.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渗透,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减缓社会现代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当代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出现,可以将其中良性的理念传输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制约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因素
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克服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传统文化社会氛围不理想,全民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难以为高中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2.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程的融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也难以有效的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
3.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改善,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如果上述提到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融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予高中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如下的角度入手:
1.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针对于目前高中教师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现状,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便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去:(1)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和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出符合高中语文教育精神的传统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2)合理安排不同传统文化的比重,将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精华展现出来,使得学生从古文化的层次去理解现阶段的核心价值观。(3)积极健全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为教师开展更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打下基础,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环境。
2.积极开展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实现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形式:(1)举办某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邀请语文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以朗诵古诗词的方式开展,使得更多的高中生参与进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2)在校园内部开展大型的传统文化为话题的写作比赛,邀请学生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可以在参与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强化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3)积极利用高中校园网,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在网络环境上构建虚拟的传统文化讲坛,以便发挥传统文化在营造健康校园网方面的作用。
3.注重营造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只有这样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才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1)高中可以借助家长会,传统文化活动实践的方式,向家长宣传高中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其意识到家庭成员应该如何去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形成合力。
(2)强化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的培训,使得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这也是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的环境因素之一。
二、让学生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如果学校里的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那么,我想学生一定会更喜欢这个环境。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然后与学校的各个场馆沟通,筛选出一部分名言警句张贴出来,写上上榜理由,那么我想学生的积极性一定很高。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伟人,然后筛选出人气最旺的几位贴到教室里,每当学生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时,学习也一定会更加有动力。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课外读物,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强了同学情谊,最主要的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增加了不少。
三、借助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开展活动
学校是拥有最多知识资源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例如,借助学校的图书馆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通过比赛的形式既有趣味性,又无形中激励了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电视、广播等途径,开展看新闻、讲时事的活动,让学生去讲述自己的见闻以及自己对这些新闻的看法等,这种形式既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能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为写作提供很多可靠的材料和理论依据。另外还可以举办书法大赛,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给优秀的作品一定的奖励,积极倡导学生去练习书法,人们都说看一个人的字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可以通过这种比赛来激励学生去练字。对于学生而言,字迹就是自己的门面,一个人的字迹好看了,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总是好的,所以,举办书法比赛还是很有意义的。
四、开展第二类课堂活动,利用好社会资源
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一课堂,那么社会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好学生的第一课堂,抓住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搜集一些民间的传统文化故事,或者街头巷尾一些优美的广告语,然后教师把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小册子供学生分享,这样既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那些优美的词汇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是一项两全其美的事情。例如,可以找一些社会上的教育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社会上的东西;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敬老院打扫卫生,增加学生的关爱之心。
我们每位教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形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所有语文教学工作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请进来的玉溪师院附中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学启示和经验。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习资料管理的规定,无私自为学生订购资料现象。严格要求自己,无私自减少调换课时的现象。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今后将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言行上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
期初教研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体现出教学目标多元性、新知学习的探索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课外活动的开放性。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学校教科处的规定,月底上交备课本和听课本,自觉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教学质量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求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接受“语文文化”的熏陶,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思想,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和刚踏上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师成熟起来,尽快适应和胜任高中语文教学,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特别是在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各年级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备课课题认真开展备课活动,高一年级备课组以单元教学为平台,以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为中心,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法教改及教学中的精彩亮点,使大家共享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分享中求得进步,在合作中谋求教育教学双赢。高二年级备课组针对本学期语文教材特点,开展了小说人物性格、现代戏剧矛盾冲突和古典戏曲语言鉴赏等研究活动。初三、高三备课组根据年级组的中高考备考要求,认真组织中高考复习,出色完成月考等各级考试的阅卷工作,分析考试质量,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为取得中高考成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各位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中高考总分成绩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毕业班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外,注重公开课教学质量,在高一、二年级分别进行文言文教学和古代戏曲教学公开课,在听取王忠平、陈亚两位老师的公开课的基础上,探讨初中文言文过渡到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等教学问题。在初三、高三年级分别进行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公开课,从余红梅老师的复习课和李芳老师的试卷评讲中获得了启示,积累了经验,对学生更加关注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加强听课、议课、评课活动,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客观公正全面地议课、评课,做到每月至少听课2节,“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即研究者。”为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在教研组内开展论文交流活动,推选陈洲云老师的《链接高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陈亚老师的《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两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的论文交流会。
高中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不断富强的承担者。正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少年渐趋成熟,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好奇心盛,模仿能力强,追求个性,在追求新奇刺激的体验时,易受不良思想影响陷入犯罪泥潭。据有关媒体的报道与权威部门的公告,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约占违法犯罪的16%,部分城市甚至高达20.4%。这一严峻的数据与现实给我们学校、家庭与社会敲响了警钟,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也是当前学校要切实开展的工作之一,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即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必先育德,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法制教育。但语文课不是司法课,把法制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把普法知识渗透到语文学科中,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1深究教材,定“法”切点
高中语文学科更多的是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教育,几乎没有直接进行法制知识讲述的,要在没有法制知识的文章中进行法制教育,就要努力对教材进行再挖掘,找准法律知识的渗透点。苏霍林斯基说过:“课堂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得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处于一种思索活动。”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课中法制教育的契机和教育因素,把握课堂时机进行思索活动,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的熏陶,避免空洞的说教。如《氓》,女主人公惨遭男子抛弃,就可渗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思索女主人公为何被夫家休弃的活动环节时,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古代“三从四德”“七出”等对女子的束缚,加深学生对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的认识,让女生树立平等观念,加强维权意识。
2丰富活动,“法”“文”相融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实践活动是一切知识的载体。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法制,达到“法”“文”相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需要和政教部门的要求,经常开展各种各样含普法知识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实现中国梦,法治伴我行”、“读书使我如此美丽”、“树立理想,告别赌博”等演讲或征文或手抄报活动,甚至可以直接开设法与理的辩论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强化语言逻辑思维,或明或暗地让学生学到法治知识,在不一样的语文第二课堂中渗入法制教育。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激活思想,开发智能,同时也会使他们对政府部门与消费者的责任与权力有更为形象而深刻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能得到增强。
3巧用热点,披“象”入法
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会产生新的知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社会发展的源泉与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生活的当下,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每个社会热点,可能都存在法治的影子,成为普法的“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问题,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识法、懂法的沃土。万物皆可着我情,万“象”则可披入法。例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极尽语言之能事,把阿房宫写得富丽堂皇,大广声色。学生在了解秦始皇因骄奢逸,不体恤民生最终招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惨烈后果后,就能悟出“骄奢败国”给后人的警示,也是作者借古讽今,给当朝执政者敲响警钟,以补察为政的得失。此时,便可引入近年来出现的贫困县耗巨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让学生知道全国政协、监察部早已将“清理政府部门豪华楼堂馆所”列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花巨资兴建豪华办公楼便是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4训练作文,与法共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教师有意引入公德法制类的题目或材料作文,使学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法律水平。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输出形式。它既能体现出认识主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人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引入法制事件,能不断诱发学生思考探究、分析比对、反思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这种与法共进的作文训练,实质已经融入法律知识,且化法于无形,融爱于无痕。如,把“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话题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也借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在谴责肇事者和见死不救的行为的同时,还要深刻反思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生经过作文写作,增强法制观念,同时也规范自己的法制行为。语文是感性的,法制是理性的。法制教育适时适当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做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积极地宣传了法律知识,达到了普法的目的。这种隐而不露的语文课堂,蕴含的是教师与学校最深沉的爱,它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依法行事、遵章守法的法律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法制社会里德才兼备的未来之星。
作者:罗冬松 单位:新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中国法院网.2003-07-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我们要通过改革校本课程,积极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与途径,在学习氛围中创设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同时,改革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行和能力特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有语文同仁写作成果,把在改革校本课程中的点滴思考总结如下,供大家借鉴。
一、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开展探究式学习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可以说要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和蓝本,但又不能仅仅限于语文教材这个载体。我们的正确做法是透过教材这个媒介,要大力拓展课堂外延,从文本写作特色,主题构建等方面纵横联系,引经据典,以大量详实的材料来充实我们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给我们的校本课程积累素材。譬如当我讲到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课时,有的学生竟然对于这个题目的感彩提出了质疑,说它本身含有贬义,似乎有些不太恰当。笔者联系学生对学数学的畏难心理,讨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过的一句话:“只有笨人才能学好数学。”咀嚼什么才算是“笨人”,从而联系到雷锋的“傻”,老子的“大智若愚”和庄子的“呆若木鸡”等故事,掀起一场学生“咬文嚼字”活动,净化校园文化。我上《祝福》时,让学生讨论“现在还有没有祥林嫂”,进而开展“祝福与家乡过年风俗”探究式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微型的选修课,学生兴趣很高,钻研之深刻,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教授的。
二、立足于教研主阵地
长期以来,学校教研组织与活动在应试教育及个人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或者在教研的方向与话题方面往往流于具体的情境创设、导语设计、激发兴趣等课堂枝枝节节的零散问题,没有一个集体的发展性方向与目标。在改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发挥自身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态度,聚集了大家的共同力量,在教研主阵地中改革校本课程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如何优化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语文第二课堂的积极开发与利用”、“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与积淀”等多个论题中积极创新,大力探究,取得了令全校同仁瞩目的成就,为校本课程的改革注入了活力。教研活动中,我们通过集体讨论,撰写论文,课堂调研,积极走访,灵动反馈等形式,明晰了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堂的利弊,并就如何扬长避短做出了系统性探究,在构建语文课堂的多样化、高效化方面有了具体、独特、深刻的理解,在第二课堂的有效把控与时间来源等难题中获得了解决……总之一句话,教研活动是改革校本课程的不断活水,我们当积极利用。
三、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制度保障
我们发现校本课程在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投入时间与精力的不足影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品质;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文化底蕴的先天不足、课程开发技能的缺乏,导致了课程开发质量不高;忽视对学生兴趣、需要的研究造成课程开发实效性不强;缺少规范的管理导致课程开发的随意性等现象。而作为主要学科的语文教师,有着太多、太重的教学任务,尤其是面临高考重压的高中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会使他们感到一种负担与压力。为此,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学生家长委员会”以及“发展性评价制度”、“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保证课程建设向着规范有序,富有内涵品质,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稳步持续地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可以说,一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横行其道的原因根本在于高考指挥棒的方向偏差,在当前高考制度还无法改变、颠覆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优化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的距离,如何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做到并行不悖是需要我们校本课程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于我们教育领域的影响显而易见,意义深远。在改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与课程观。首先,我们要积极做好语文教材与网络世界间的有效联系,譬如在讲授《祝福》时,就可以从网络中搜集鲁迅先生相关主题的文章,把它们放在班级论坛中供大家集中浏览,拓展探究,从哪个时代的写作背景出发,从鲁迅先生的思想境界与为文风格出发,从其救国救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作宗旨出发,对于鲁迅这一写作领域有着一个整体的感悟与理解。其次,我们还要在师生沟通方面积极地施与学生正面影响,引领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能够恣意遨游,促进其良好人文品行的健康成长。
总之,站在课改一线的老师们要一如既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几年多来校本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砌磋,算是抛砖引玉,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弯路。
参考文献: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不搞特殊化教育。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生活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表现为智力结构体系、学习风格、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具备成熟和幼稚两方面的心理特点。为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随着学生生理、智力的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已经有了一定的定性,不要进行强迫性的教育;其次,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情绪多变,是非的判别能力还有限,仍有不少的幼稚性和依赖性,对此,教师在教育时,要使学生差异性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将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在教学中实现与学生的交往,将整个课堂看做一个和谐自然的生态体系。教师作为一个领航者,面对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指向性,要积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加上他们处在青春阶段,课堂上,教师或同学的一个小幽默,或者是不经意间谈及某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学生便会趁机笑一笑。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多数也会莞尔一笑,就当是让他们放松一下。例如一次上课,我在巡视指导阅读时,不知道是谁的手机来电了,铃声是“XXX,Iloveyou”,学生一阵哄堂大笑。此时教学的灵光从我脑海里一闪而过,当下便决定,由这一个契机与学生探讨一下这些90后学生的爱情观以及在学生阶段应不应该使用手机的问题,让他们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代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是非意识,让学生走出青春期盲目迷茫的情感沼泽,提高判断力。于是,在一阵笑声过后,我敛住了笑脸,郑重地说道:“爱,是永恒的话题。在人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爱便是严寒冬夜中那一盏暖和的灯,也是我们心底深处最柔软的牵挂。手机虽好并方便,但它对我们也也有深刻的影响,手机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情感生活。”
三、结合课文教学及相关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了很多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既具有很深的文学价值,又具有极大的思想教育意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并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高尚品德的崇尚、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等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结合课文教学及与其相关联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现在的高中学生有很多优点,如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父母为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以及作者对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赞美。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可贵,让他们学会珍视亲情。其次,《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但是渑池支会过后,蔺相如的官超过了廉颇,于是两人关系就僵硬了。但后来蔺相如的“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这番话感动了廉颇,以致出现了“负荆请罪”这个历史典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相互团结。
二、布置好切合实践的语文教学方案
要想学好语文,使语文教学有良好的成效,这首先教师要明白自己要教学生们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学习些什么、明白些什么、掌握些什么,与此同时,还使学生们明晰所学语文的内容以及对于他们自身的学业进步和有助于成绩抽提高的有效作用和良好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学好。清晰了以上这些,接下来就要看教,怎么学。
第一,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通读语文教材,使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了然于心。只要这样的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明了学识结构,明确重点、难点,激活教师的执教思绪,生发并弓丨用与教材有关的一些课程资源并与教材进行结合.从而明确教学目的,有所计划,初步确定教学实施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明确与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是良好展开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近的说要针对本学期、本学年,远的说要兼顾高中这三年,做好齐备长远的计可以说,这是实施语文教学以及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方案部分、第二课堂方案部分和系统组织的关键部分。同时为了确保方案的落实与执行,教师可以在班级成立语文学科委员会,筛选一些具有语文特长的同学担任委员,给他们布置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带头作用,使学生们在学习语文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师生多加沟通与互动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语文教学的成效。
三、抓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教学关键
教学成效的提升有赖于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的攻坚胜利。所以,教师一定要明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从而更好的指导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交流,强化师生之间的讨论,弓丨导同学们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沟通交换学习方法,切磋语文学习心得,从而使良好的语文学习气氛得以互相影响和熏染。作为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教师要始终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强化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思想认iH,及时了解并快速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理念带领行动,推进教学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积极的参与并进行教学研讨,探索并发现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第二,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首先要在旧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进行突破并创新。改变传统中一言堂的形式,转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讲课方式,在教师做好指导与建议的同时,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努力自己寻求学习中的问题解答.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良好互动与交流讨论的平台,从而使语文课堂动态化、主动化、活跃化。
第三,在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听、说、读、写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同时也都是构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只顾着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们的说、读和写。因此,要在学生们认真听讲的前提下,做好说、读和写的训练提升3可以让同学们于课前或课后演说自己对所学课文的预习心得与学习体会,加强学生们a语的锻炼和口才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多加提问,鼓劻学生们积极进行回答,培养他们的思辨与解答能力。与此同时.在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改变默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大声的富含感情的朗读出来,以深化增强学生们的记忆与语感,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当然这读不只是要在课堂上进行诵读,还要在课下多进行课堂读物的阅读,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强学生们的赏析与品评能力,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采。再就是让促进学生们多动笔、多进行写作上的表达,通过课堂笔记、学习日记、作文、书信、演讲稿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锻炼,增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文学素养。
第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不仅要靠课堂上的学习,还要靠学生们课下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做好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学习。按时给学生们布置好适当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们的阅读;积极开展相关语文的文体活动,如演讲、作文比赛等等;强化学生作业的检査、修改与评定;及时做好学习小结和曰常测试,从而使学生们可以在课下强化练习、学以致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改善不良习气、稳定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素养与才能。
四、结束语
为优化活动课文化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内涵。这样做,既让学生切实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古树、绿地、楼台阁榭等举行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以及创写故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
二、选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活动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组织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大多数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它起到的作用,当然就大打折扣。
三、利用文化活动载体,构建活跃的思想教育平台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并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形成特色的活动校本教材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活动阵地。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还可以经常性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时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数占总分的40%,而阅读理解中归纳总结的部分,其实考的也是学生文字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可见,在语文考试评价体系当中,写作的位置就更重要了。
一、写作教学的内涵
写作教学就是指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形成能使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的能力。关于这一点,著名语文教育家黄麟生先生认为:“作文,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过程,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已故的东北师范大学朱绍禹先生则认为:“作文是用一定的结构和语言反映某种思想感情以使读者接受的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简言之,写作就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写作,形成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实际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在其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少人读了十几年书,还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因此,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既要对传统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也要对新课程要求下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把握规律、把握特点,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训练通常意义上应该包括在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也包括最普通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修改文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根据作文的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而自主学习能力恰是提高以上这诸多能力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乍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写作的另一个源头在于生活,生活的外延决定语文教育的外延,语文学习的不确定性就是由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广阔的外延决定的,学生只有不断地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掌握第一素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多了解自然,接触社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获得并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提供途径。语文课堂的无限延展性决定了学生写作空间是无限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扩展第二课堂能力。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语文学习具有无限的外延,语文课堂可以在校内,更可在校外。近年来,有研究人士称,语文课外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课内资源。写作更需要课外资源的积累和扩展,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普节目,既普及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百家讲坛》、《科学与探索》、《国宝档案》、《道德观察》、《今日说法》等。观看这些节目有助于学生更深更广地了解生活,了解人生百态,从而充实作文内容。此外,近年来热播的各种影视剧,有很多对学生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写作水平。总之,培养学生扩展第二课堂,主动接触语文课外资源,不失为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一剂良方。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批改,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称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在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作性与独立性。传统的批改模式,通常只是教师在作文上给学生写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打个分数,便草草了事。显然,这样的评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学也就没有任何收效。但如果通过组建小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师从中只作指导,而让学生掌握批改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学成果的评价人,他们的探究意识被激发了,必然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写作。
三、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令人遗憾的是,二十年的教改,几十年的教学之路,写作教学仍然难逃尴尬,原因就在于长久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动地布置写作任务,生硬地讲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语文教育的要求。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于写作教学的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我们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谈写作[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2]潘新和,郑秉承.语言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法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10(04).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都在埋怨,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
1、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课堂教学计划的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第二课堂计划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
3、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教师可以成立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
二、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也就是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切磋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3、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注重诵读能力的墒讲,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强化第二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2、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