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0 15:0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篇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 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 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 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 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 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4 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与病人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老年人,术后1—4d是发生的高峰。加强术后观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如:肌肉收缩,主动用力地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运动等。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

2.5.5 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 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 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 取舒适,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7.5 推病人坐轮椅外出时,至少3人同行,走平路,不走沟坎、坡度较大、车辆和行人较多的路面,病人腹部用皮带固定,护理人员扶住病人身体,避免病人突然做前倾、弯腰、站立动作,保持轮椅平稳,避免翻倒造成严重后果,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轮椅和拐杖的功能,每次上轮椅和外出都必须检察后方能使用。

2.8 康复训练

2.8.1 术后将患肢外展15°— 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 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 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 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在第3、4天可开始进行坐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病人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个人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撑床,同时保持患腿外展位坐起,然后通过双拐支撑站起,但患肢绝对不能负重。方法是:患者双手扶着椅子靠背,轻微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 关节前关节襄和挛缩的屈髋肌群,每天坚持以上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2.8.5 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6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 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篇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伴随我国医疗制度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看病就医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护患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纠纷不断增长。骨科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专科特征,在与骨科患者的护理沟通中,针对患者的伤情、经济纠纷、伦理等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在做好基础护理前提下,研究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技巧与注意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在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的条件下,注重护理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2011年8月~10月骨科所有人院患者116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2例,年龄6~78岁;因车祸、工伤、他人所致损伤81例,占总数的69.83%,自我损伤20例,占总数的17.24%,其他疾病15例,占总数的12.93%。

2 在与骨科患者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1 骨科患者以外伤多见,多为突发 本组病例中,因车祸、工伤、他人所致损伤81例,占总数的69.83%,近七成。患者受伤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突然降临的意外,不仅让患者措手不及,因伤病带来的痛苦、生活的不便、家庭生活的紊乱等使患者一时难以接受,心理无法承受,因此而紧张、焦虑、矛盾、甚至愤怒,不敢面对现实,祈求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尤其在入院早期,患者上述种种心理困扰,给护理沟通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

2.2 骨科患者多存在一定的经济纠纷 骨科住院患者以外伤骨折居多,导致损伤的原因多为车祸、工伤或他人所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多由事故肇事责任方、工地负责人或刑事责任人承担,研究发现由于诸多原因,负责承担医药费的责任方常常不能按时支付费用,患者也因经济困难不能自付,常会因经济中断而影响治疗的进行,患者与责任方存在的经济纠纷,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也使护患沟通困难重重。

2.3 骨科患者多存在一定的伦理风险 骨科患者受伤住院后,患者与责任方之间存在因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等涉及的责任承担、经济赔偿、后续治疗康复费用等许多伦理问题,比如,外伤后是否存在后遗症,伤情的程度等,尤其是一些伤情并不严重,在住院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出院的患者,常常因为责任方理赔不到位、医药费解决不妥等问题而拒不出院,同时,责任方也会寻求医院方面促使患者尽早出院,患者与责任方双方的矛盾会在护士与患者及责任方之间沟通时体现,骨科护士在沟通中必须做到慎独、慎言。

3 骨科护士在护理沟通中的对策

3.1做好心理护理 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如护士自己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技能方面的准备,会在患者表达情况和情感时不自在,甚至焦虑、不知所措[1]。做好心理护理,临床护士首先应该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掌握从事专业的临床基本知识理论,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要善于表达并善于移情,学会与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经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患者。骨科患者尤其是各种外伤患者,早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走出突发事故的阴影,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注重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2]。骨科患者尤其是存在经济纠纷的患者,由于责任方和患者之间因某些法规、法律原因,不能及时或按时进行经济赔偿或支付患者必须的住院经费,严重者因患者家庭不能承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强化人文关怀,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寻求社会帮助,在护理工作中做好每一件护理操作,把真诚关怀、无私奉献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提高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3.3善用沟通技巧,规避伦理风险 骨科外伤患者中,患者与责任方常常会因经济赔偿纠纷、是否出院、有无引发并发症、伤情程度等问题而引发争论或新的纠纷。为此,患者及家属或责任方陪护人员常会寻求医生护士这方面的帮助,在与患者护理沟通中,护士要理解对方的沟通目的,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绝对不可带有个人的偏见和倾向性,要讲清相关的处理途径。比如是否出现并发症、伤残程度等,要通过相关机构进行科学性鉴定,不要夸大患者伤情,也不能一律不予解释或回答,使患者感到护士能力不够、学识浅薄,影响将来的沟通,学会应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暗示,善意的"谎言",委婉的拒绝等,沟通中既要慎独,更要慎言,绝不可把自己卷入患者和责任方的矛盾双方中,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规避各种伦理风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己成为衡量医疗整体水平和保持医疗市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挑战,护理工作必须全程融人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规避各种伦理风险。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研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方法,提高护士的人文知识和伦理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及个人隐私,让患者感受到高品质的护理,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R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90-01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health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for correct use of nursing procedures,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r otherwise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s of nursing procedures.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model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the concept of people's health changes, more urgent demand for highly qualified nurses. Should have skilled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have made reque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centered, process-based nursing holistic nursing care has become today's nursing philosophy. Nursing students in a gradual, continuous cycle of dynamic proces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health assessment to ensur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students; health

健康评估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课,研究护理对象主观和客观资料,是诊断个体或家庭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全面、系统、准确的健康评估是有效护理的前提,是确定护理诊断的基础,也是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的可靠依据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护理实施效果。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必须提高健康评估能力,突出护理特色,强化整体护理观念,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和功能性健康型态两个方面收集健康史,围绕患者进行身体评估,结合其他资料,对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的反应,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培养护生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1 健康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发展

1.1树立正确的健康评估新理念

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应用和发展,健康评估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年轻科学崛起。护理工作逐步走向整体护理,重视评定、处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所提出的概念与内涵。

1.2 重视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育

健康评估能力的高低反映一位专业护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1]。不同等级医院、学历、职称、年龄、护龄、科室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评估能力比较,发现目前国内护理人员普遍对健康评估认识与重视不足,医疗与护理角度混淆现象。大多数认为临床护理中做得较少,所以未引起足够重视。我院高职护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给予足够重视,合理课时数,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教学合理配比,实行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考核,组织健康评估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理论和技能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准确和规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在护理查房、教学查房及病案分析中,活学活用,培养临床思维模式,为21世纪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护理人才。

1.3 思维模式的适时转变,树立“整体”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不仅是躯体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达到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面临各种竞争与挑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社会、行为方式、环境等因素对健康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评价个体健康状况重要因素。比如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心理康复就十分重要,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患者适应陌生环境,增加医护人员信任,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2]。正确建立护生思维模式,可逆性批判性思维方式,从“整体”观念出发,正确看待现存或潜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化思维模式,提高护生解决临床护理工作问题的能力。

2 健康评估中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纠正模糊认识

护理教育中“护理程序"、“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等词语并不陌生,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理解与接受新事物能力,调动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采集健康史不知如何着手,不知道该问什么?怎么去问?面对病人手足无措,交谈时三言两语便结束谈话,得不到重要资料,甚至干脆直接带着入院评估表,对着表格项目见一项问一项,一边问一边记录,得来资料不全面或欠真实。收集资料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询问,整理分析,做出正确护理诊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及时找出患者目前主要问题,即现存问题,挖掘潜在的有关于健康或危险性问题,即医护合作性问题。现存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积极预防,有效地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2.2 运用角色转变换位思考,增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采集健康史护生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面对问题不善思考, 抓不住要点,主次不分。运用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戈登功能性健康型态、按NANDA分类法II的13个领域三种方法进行归纳,整体角度全面估计,角色转变,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体会患者身心感受,做出正确判断。例如:一位手部被严重割伤的患者,他需要怎样护理?如果你是这位患者,你需要护士怎么护理?若护士只是随便的用生理盐水清洗,你满意吗?或者你觉得舒服吗?运用整体观念,考虑身体因素又照顾心理与社会因素,避免产生不必要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

2.3 预见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护生容易忽视患者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问题,不能预见性的观察先兆信息,进行预见性护理[3]。若能及时观察患者潜在问题的先兆信息,及时报告管床医师,备齐抢救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大大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讨论

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程序为基础整体护理,熟练地掌握健康评估方法和内容,需要护生在临床上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护生以本专业角度,进行临床思维与判断,摆脱医疗诊断的影响,真正使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技巧服务于护理。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81-02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所以手术时维持正常范围的体温是手术的重要监测内容,与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项目一起术中监测已成为医院手术室护理常规。正常体温虽受环境、年龄、测定方面而不同,但基本恒定在36.5 ℃~37.2 ℃。临床上体温低于36.0 ℃时称为低体温[1],据文献[2]报道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病率高达50%~80%,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大型手术时更易发生[3]。术中低体温对患者免疫力、术后感染风险、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均有影响,严重术中低体温有时决定手术成败[4-5],因此防治术中低体温意义重大。2010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不同方法实施术中保温,取得不同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老年骨科患者150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5例,150例手术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关节骨科同一手术组操作,手术时间1.5~2.5 h,根据患者年龄、手术名称、术者、体重、基础体温等配对资料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保温组及复合保温组三组,每组50例,三组病例中两种手术术式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术前配对,上述项目差异较大者不纳入;所有患者排除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疾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影响体温调节功能的慢性疾病,心肺功能减退者不纳入。术前低体温者亦不纳入,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入选者亦排除。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基本情况比较,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连续监测患者鼻咽温度作为基本体温,术中由专人每半小时监测一次患者鼻咽温度,选取3个最低体温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术中体温。如低于36.0 ℃为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室温度恒定为22 ℃~25 ℃,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同时连续监测患者术前及术中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变化,如单项值发生15%(含15%)以上变化,作为生命指征预警病例。监测时注意排除因手术因素及仪器因素影响上述指标的一过性变动。

1.2.2 体温干预方法 复合保温组采用如下护理保温措施:(1)将手术室温度统一调至25 ℃,相对湿度调至50%~60%。术前告知参与手术者做好自身降温准备,术中不准降低手术室温度。(2)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至37 ℃,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加温至37 ℃。(3)保暖用充气式恒温毯(3M公司小熊牌),温度控制在38.0 ℃。常规保温组采用以下措施:(1)将手术室温度统一调至25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2)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至37 ℃,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进行加温至37 ℃。常规组手术室温度恒定为22 ℃~25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不采用保温措施,不需液体加温,不用恒温毯。三组其他护理方法相同,均按手术室老年骨科手术常规执行。患者术中如体温过低,出现寒战等症状,出现预警病例,则加用复合保温措施,不影响本研究的病例选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复合保温组术中体温、出现寒颤例数及预警病例等方面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手术条件的改善,空调在手术室广泛应用,加之患者年龄不断增大,老年大型手术明显增多,手术室中输液、输血等明显增多,术中低体温并发症明显增多。文献[2]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80%,特别是手术时间长、范围大、老年人等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主要原因有手术室内的低温环境,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 ℃~25 ℃,同时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常常采用快速的空气对流[6]。自2004年笔者所在医院开始使用洁净手术室,手术间内的空气不再使用原始的紫外线消毒,而是采用层流设备来净化空气,经层流净化过的空气,从手术床上方的进风口进入手术间,再从手术床向四周扩展,造成患者处于最低温区域。

麻醉及麻醉用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由于全麻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患者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同时的使用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术中反复使用低温液体冲洗体腔及冷的消毒液刺激,术中为保护脏器或擦拭时使用的湿敷料垫温度太低,及全麻下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及吸入气体温度未适当调整等均可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术中大量输入低温液体或血液等均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7]。

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相同环境下,易发生体温改变;老年患者往往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很少也易发生体温改变[8]。

术中体温降低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4]、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8]。低温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浆浓缩,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比积增加。低温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其功能受到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并且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以致增加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对输血的要求,严重低温甚至可导致DIC[9-10]。有研究表明,低体温患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体温正常的患者明显增加[11]。

防治术中低体温应加强保温措施,如尽量提高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非手术部位加盖毛毯及手术单,术中用温盐水冲洗体腔,保护脏器或擦拭使用的敷料垫用温盐水浸湿,机械通气过程中在气管导管和呼吸回路间安置湿热交换过滤器,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处理及应用人工鼻等[6]。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进行加温等[8]。临床上使用方法众多,且常需综合使用,但保温效果并不理想。使用电热保温毯后,对手术室温度不需硬性规定,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下降,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亦上新台阶。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暖用充气式恒温毯可以维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恒定,防治术中低体温、寒颤等并发症,在维持其他生命体征恒定方面亦有重要意义,是手术护理防治术中低体温重要工具。总之,本研究发现常规保温如输液加温、提高室内温度等均不能较好地防治术中低体温,但加用电热保温毯保温后,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查美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扩恒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0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1.

[3]徐梅,魏丽伟,韩丽丽,等.围手术期低体温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72.

[4]白晓霞,李福宜.老年患者术中保暖对切口愈合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4):17-18.

[5]华山.创伤和手术后的低温[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7(1):9.

[6]文素芳.术中低体温的探讨及加温输液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285.

[7]高金莲,曲海芹.复合保温改善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8):45-46.

[8]李莉.老年患者术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73.

[9]郇梅.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6):438-4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