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02: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 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 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 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 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 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 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4 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与病人伤后卧床,患肢制动,血液粘度增高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老年人,术后1—4d是发生的高峰。加强术后观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有无异常。下肢使用长筒弹力袜,抬高床脚,鼓励病人进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动,如:肌肉收缩,主动用力地做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运动等。帮助病人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
2.5.5 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 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 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 取舒适,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7.5 推病人坐轮椅外出时,至少3人同行,走平路,不走沟坎、坡度较大、车辆和行人较多的路面,病人腹部用皮带固定,护理人员扶住病人身体,避免病人突然做前倾、弯腰、站立动作,保持轮椅平稳,避免翻倒造成严重后果,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轮椅和拐杖的功能,每次上轮椅和外出都必须检察后方能使用。
2.8 康复训练
2.8.1 术后将患肢外展15°— 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 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 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 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在第3、4天可开始进行坐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病人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个人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撑床,同时保持患腿外展位坐起,然后通过双拐支撑站起,但患肢绝对不能负重。方法是:患者双手扶着椅子靠背,轻微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 关节前关节襄和挛缩的屈髋肌群,每天坚持以上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2.8.5 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6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 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伴随我国医疗制度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看病就医时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护患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纠纷不断增长。骨科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专科特征,在与骨科患者的护理沟通中,针对患者的伤情、经济纠纷、伦理等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在做好基础护理前提下,研究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技巧与注意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在确保护患关系和谐的条件下,注重护理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2011年8月~10月骨科所有人院患者116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2例,年龄6~78岁;因车祸、工伤、他人所致损伤81例,占总数的69.83%,自我损伤20例,占总数的17.24%,其他疾病15例,占总数的12.93%。
2 在与骨科患者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1 骨科患者以外伤多见,多为突发 本组病例中,因车祸、工伤、他人所致损伤81例,占总数的69.83%,近七成。患者受伤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突然降临的意外,不仅让患者措手不及,因伤病带来的痛苦、生活的不便、家庭生活的紊乱等使患者一时难以接受,心理无法承受,因此而紧张、焦虑、矛盾、甚至愤怒,不敢面对现实,祈求得到最好、最快的治疗,尤其在入院早期,患者上述种种心理困扰,给护理沟通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
2.2 骨科患者多存在一定的经济纠纷 骨科住院患者以外伤骨折居多,导致损伤的原因多为车祸、工伤或他人所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多由事故肇事责任方、工地负责人或刑事责任人承担,研究发现由于诸多原因,负责承担医药费的责任方常常不能按时支付费用,患者也因经济困难不能自付,常会因经济中断而影响治疗的进行,患者与责任方存在的经济纠纷,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也使护患沟通困难重重。
2.3 骨科患者多存在一定的伦理风险 骨科患者受伤住院后,患者与责任方之间存在因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等涉及的责任承担、经济赔偿、后续治疗康复费用等许多伦理问题,比如,外伤后是否存在后遗症,伤情的程度等,尤其是一些伤情并不严重,在住院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出院的患者,常常因为责任方理赔不到位、医药费解决不妥等问题而拒不出院,同时,责任方也会寻求医院方面促使患者尽早出院,患者与责任方双方的矛盾会在护士与患者及责任方之间沟通时体现,骨科护士在沟通中必须做到慎独、慎言。
3 骨科护士在护理沟通中的对策
3.1做好心理护理 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如护士自己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技能方面的准备,会在患者表达情况和情感时不自在,甚至焦虑、不知所措[1]。做好心理护理,临床护士首先应该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掌握从事专业的临床基本知识理论,还能够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要善于表达并善于移情,学会与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经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患者。骨科患者尤其是各种外伤患者,早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走出突发事故的阴影,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注重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2]。骨科患者尤其是存在经济纠纷的患者,由于责任方和患者之间因某些法规、法律原因,不能及时或按时进行经济赔偿或支付患者必须的住院经费,严重者因患者家庭不能承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强化人文关怀,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寻求社会帮助,在护理工作中做好每一件护理操作,把真诚关怀、无私奉献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提高恢复健康的自信心。
3.3善用沟通技巧,规避伦理风险 骨科外伤患者中,患者与责任方常常会因经济赔偿纠纷、是否出院、有无引发并发症、伤情程度等问题而引发争论或新的纠纷。为此,患者及家属或责任方陪护人员常会寻求医生护士这方面的帮助,在与患者护理沟通中,护士要理解对方的沟通目的,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绝对不可带有个人的偏见和倾向性,要讲清相关的处理途径。比如是否出现并发症、伤残程度等,要通过相关机构进行科学性鉴定,不要夸大患者伤情,也不能一律不予解释或回答,使患者感到护士能力不够、学识浅薄,影响将来的沟通,学会应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暗示,善意的"谎言",委婉的拒绝等,沟通中既要慎独,更要慎言,绝不可把自己卷入患者和责任方的矛盾双方中,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规避各种伦理风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己成为衡量医疗整体水平和保持医疗市场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挑战,护理工作必须全程融人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规避各种伦理风险。在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研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方法,提高护士的人文知识和伦理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及个人隐私,让患者感受到高品质的护理,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R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90-01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health assessment is the basis for correct use of nursing procedures, 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accuracy or otherwise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s of nursing procedures.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model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the concept of people's health changes, more urgent demand for highly qualified nurses. Should have skilled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have made reque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centered, process-based nursing holistic nursing care has become today's nursing philosophy. Nursing students in a gradual, continuous cycle of dynamic proces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health assessment to ensur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care; nursing students; health
健康评估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学科的桥梁课,研究护理对象主观和客观资料,是诊断个体或家庭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全面、系统、准确的健康评估是有效护理的前提,是确定护理诊断的基础,也是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的可靠依据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对健康评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护理实施效果。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必须提高健康评估能力,突出护理特色,强化整体护理观念,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和功能性健康型态两个方面收集健康史,围绕患者进行身体评估,结合其他资料,对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的反应,做出正确护理诊断,培养护生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
1 健康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发展
1.1树立正确的健康评估新理念
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应用和发展,健康评估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年轻科学崛起。护理工作逐步走向整体护理,重视评定、处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所提出的概念与内涵。
1.2 重视健康评估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育
健康评估能力的高低反映一位专业护理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1]。不同等级医院、学历、职称、年龄、护龄、科室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评估能力比较,发现目前国内护理人员普遍对健康评估认识与重视不足,医疗与护理角度混淆现象。大多数认为临床护理中做得较少,所以未引起足够重视。我院高职护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给予足够重视,合理课时数,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教学合理配比,实行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考核,组织健康评估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理论和技能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准确和规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在护理查房、教学查房及病案分析中,活学活用,培养临床思维模式,为21世纪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护理人才。
1.3 思维模式的适时转变,树立“整体”观念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不仅是躯体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达到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面临各种竞争与挑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心理、社会、行为方式、环境等因素对健康影响越来越明显,成为评价个体健康状况重要因素。比如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心理康复就十分重要,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刺激,防止心身疾病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患者适应陌生环境,增加医护人员信任,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疗效,有助于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2]。正确建立护生思维模式,可逆性批判性思维方式,从“整体”观念出发,正确看待现存或潜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系统化思维模式,提高护生解决临床护理工作问题的能力。
2 健康评估中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纠正模糊认识
护理教育中“护理程序"、“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等词语并不陌生,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理解与接受新事物能力,调动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采集健康史不知如何着手,不知道该问什么?怎么去问?面对病人手足无措,交谈时三言两语便结束谈话,得不到重要资料,甚至干脆直接带着入院评估表,对着表格项目见一项问一项,一边问一边记录,得来资料不全面或欠真实。收集资料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询问,整理分析,做出正确护理诊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及时找出患者目前主要问题,即现存问题,挖掘潜在的有关于健康或危险性问题,即医护合作性问题。现存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性问题积极预防,有效地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2.2 运用角色转变换位思考,增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采集健康史护生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面对问题不善思考, 抓不住要点,主次不分。运用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戈登功能性健康型态、按NANDA分类法II的13个领域三种方法进行归纳,整体角度全面估计,角色转变,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体会患者身心感受,做出正确判断。例如:一位手部被严重割伤的患者,他需要怎样护理?如果你是这位患者,你需要护士怎么护理?若护士只是随便的用生理盐水清洗,你满意吗?或者你觉得舒服吗?运用整体观念,考虑身体因素又照顾心理与社会因素,避免产生不必要不良情绪,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
2.3 预见性观察能力的培养
护生容易忽视患者潜在的有关健康或危险问题,不能预见性的观察先兆信息,进行预见性护理[3]。若能及时观察患者潜在问题的先兆信息,及时报告管床医师,备齐抢救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大大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讨论
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和卫生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程序为基础整体护理,熟练地掌握健康评估方法和内容,需要护生在临床上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护生以本专业角度,进行临床思维与判断,摆脱医疗诊断的影响,真正使健康评估的理论和技巧服务于护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81-02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所以手术时维持正常范围的体温是手术的重要监测内容,与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项目一起术中监测已成为医院手术室护理常规。正常体温虽受环境、年龄、测定方面而不同,但基本恒定在36.5 ℃~37.2 ℃。临床上体温低于36.0 ℃时称为低体温[1],据文献[2]报道外科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病率高达50%~80%,特别是老年患者及大型手术时更易发生[3]。术中低体温对患者免疫力、术后感染风险、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均有影响,严重术中低体温有时决定手术成败[4-5],因此防治术中低体温意义重大。2010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不同方法实施术中保温,取得不同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老年骨科患者150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5例,150例手术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关节骨科同一手术组操作,手术时间1.5~2.5 h,根据患者年龄、手术名称、术者、体重、基础体温等配对资料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保温组及复合保温组三组,每组50例,三组病例中两种手术术式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术前配对,上述项目差异较大者不纳入;所有患者排除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疾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影响体温调节功能的慢性疾病,心肺功能减退者不纳入。术前低体温者亦不纳入,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入选者亦排除。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基本情况比较,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连续监测患者鼻咽温度作为基本体温,术中由专人每半小时监测一次患者鼻咽温度,选取3个最低体温的平均值作为患者术中体温。如低于36.0 ℃为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室温度恒定为22 ℃~25 ℃,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同时连续监测患者术前及术中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变化,如单项值发生15%(含15%)以上变化,作为生命指征预警病例。监测时注意排除因手术因素及仪器因素影响上述指标的一过性变动。
1.2.2 体温干预方法 复合保温组采用如下护理保温措施:(1)将手术室温度统一调至25 ℃,相对湿度调至50%~60%。术前告知参与手术者做好自身降温准备,术中不准降低手术室温度。(2)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至37 ℃,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加温至37 ℃。(3)保暖用充气式恒温毯(3M公司小熊牌),温度控制在38.0 ℃。常规保温组采用以下措施:(1)将手术室温度统一调至25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2)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至37 ℃,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进行加温至37 ℃。常规组手术室温度恒定为22 ℃~25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不采用保温措施,不需液体加温,不用恒温毯。三组其他护理方法相同,均按手术室老年骨科手术常规执行。患者术中如体温过低,出现寒战等症状,出现预警病例,则加用复合保温措施,不影响本研究的病例选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复合保温组术中体温、出现寒颤例数及预警病例等方面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手术条件的改善,空调在手术室广泛应用,加之患者年龄不断增大,老年大型手术明显增多,手术室中输液、输血等明显增多,术中低体温并发症明显增多。文献[2]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达80%,特别是手术时间长、范围大、老年人等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主要原因有手术室内的低温环境,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 ℃~25 ℃,同时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常常采用快速的空气对流[6]。自2004年笔者所在医院开始使用洁净手术室,手术间内的空气不再使用原始的紫外线消毒,而是采用层流设备来净化空气,经层流净化过的空气,从手术床上方的进风口进入手术间,再从手术床向四周扩展,造成患者处于最低温区域。
麻醉及麻醉用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由于全麻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患者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同时的使用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术中反复使用低温液体冲洗体腔及冷的消毒液刺激,术中为保护脏器或擦拭时使用的湿敷料垫温度太低,及全麻下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及吸入气体温度未适当调整等均可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术中大量输入低温液体或血液等均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7]。
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相同环境下,易发生体温改变;老年患者往往久病体弱或皮下脂肪很少也易发生体温改变[8]。
术中体温降低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4]、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8]。低温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浆浓缩,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比积增加。低温可使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其功能受到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并且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以致增加了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对输血的要求,严重低温甚至可导致DIC[9-10]。有研究表明,低体温患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体温正常的患者明显增加[11]。
防治术中低体温应加强保温措施,如尽量提高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非手术部位加盖毛毯及手术单,术中用温盐水冲洗体腔,保护脏器或擦拭使用的敷料垫用温盐水浸湿,机械通气过程中在气管导管和呼吸回路间安置湿热交换过滤器,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处理及应用人工鼻等[6]。输注液、冲洗液等用恒温箱加温,输血则用专用输血加温器进行加温等[8]。临床上使用方法众多,且常需综合使用,但保温效果并不理想。使用电热保温毯后,对手术室温度不需硬性规定,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下降,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亦上新台阶。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暖用充气式恒温毯可以维持老年患者术中体温的恒定,防治术中低体温、寒颤等并发症,在维持其他生命体征恒定方面亦有重要意义,是手术护理防治术中低体温重要工具。总之,本研究发现常规保温如输液加温、提高室内温度等均不能较好地防治术中低体温,但加用电热保温毯保温后,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查美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扩恒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0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1.
[3]徐梅,魏丽伟,韩丽丽,等.围手术期低体温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72.
[4]白晓霞,李福宜.老年患者术中保暖对切口愈合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4):17-18.
[5]华山.创伤和手术后的低温[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7(1):9.
[6]文素芳.术中低体温的探讨及加温输液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285.
[7]高金莲,曲海芹.复合保温改善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8):45-46.
[8]李莉.老年患者术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4):2273.
[9]郇梅.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6):438-440.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尾至2015年初两年时间内抢救的骨折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50例,纳入对照组的25例骨折患者中,9例患者的性别为女(36.0%),16例患者的性别为男(64.0%%),最年轻的患者刚步入16周岁,最年长的患者已步入66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40.23±5.44)岁。纳入观察组的25例骨折患者中,8例患者的性别为女(32.0%),17例患者的性别为男(68.0%%),最年轻的患者刚步入15周岁,最年长的患者已步入66周岁,中位年龄大约是(40.21±5.03)岁。随机分组下两组骨折患者的中位年龄、身体素质、男女比率、骨折严重程度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基础护理实践于25例对照组:护理人员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将情况记录下来。
综合护理实践于25例观察组:(1)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完成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查看患者的伤口没有水肿、渗血等现象,将这些情况全部记录下来。为了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帮助患者更换药物的环节中,护理人员要重视无菌操作,避免感染[1]。(2)心理护理。患者从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内,往往一时间难以接受事实,甚至很多患者由于担心治疗失效而引起残废,从而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并且抗拒治疗,针对这样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遵医嘱治疗的意义,将治疗成功的案例告诉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2]。(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和病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将基本的知识灌输给患者,尤其重点阐述注意事项。(4)功能锻炼。等到患者有所恢复之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具体的锻炼方案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制定,护理人员每天督促患者完成锻炼任务[3]。
1.3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结果的数据输入SPSS23.5软件包,采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用以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用以表示计数,如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
2结果
2.1对比综合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后,被判定治疗效果为差的占了6例,被判定治疗效果为良的占了10例,被判定治疗效果为优的占了9例,基础护理的优良率是76.0%。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后,被判定治疗效果为差的占了1例,被判定治疗效果为良的占了4例,被判定治疗效果为优的占了20例,综合护理的优良率是96.0%。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基础护理,欲知详细数据请看表1。综合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
2.2对比综合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对照组25例接受基础护理后,满意度分级为不满意的占了5例,满意度分级为较满意的占了10例,满意度分级为非常满意的占了10例。基础护理的满意度是80.0%。观察组25例接受综合护理后,满意度分级为不满意的占了1例,满意度分级为较满意的占了5例,满意度分级为非常满意的占了19例。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是96.0%。患者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基础护理。综合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别(P
新入院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生活不习惯或疼痛困扰以及对疼痛知识不够了解,都会出现忐忑不安的症状,还因新入院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病种、病情不同表现各异。实施人文关怀,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1]。而骨伤科患者由于车祸、外伤急诊病人及老年患者较多,入院时患者的心理又有其独特的表现。我科对2009年1月74例新入院患者通过人文关怀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桐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通过对74例新入院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使患者能尽快地适应患者角色,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74例患者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15岁,平均51岁,文化程度文盲或小学以上,均为第一次住院患者,排除精神分裂症病史及认知障碍患者。
2 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及骨伤科新患者心理特点
护理给予患者的已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生理上的救护,而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2]。 现代护理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文关怀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心和关注。
2.1 患者角色适应不良 患者由于疾病的缘故,离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原来健康的角色状态突然到现在的患者角色,患者难以适应,甚至有抵触情绪。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就想要回家休息,导致术前准备不充分,不利于术后康复。新入院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病区的陌生感,希望能尽快了解哪位医生主管自己的治疗,也想了解自己所在病房的环境。我们护理人员主动迎接患者,热情地介绍自己,并为他们准备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让他们安心地住下来,尽快与患者熟悉,把患者介绍给同室病友,主动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的情况,同时介绍病房的基本设施和作息时间安排,尽快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群体,对患者的要求,我们尽量予以满足。特别是入院24 h,应多巡视,多与其交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适应情况并予以解决。
2.2 焦虑、紧张心理 骨伤科车祸、外伤等急诊患者较多,患者大都对疾病没有心理准备,对疾病充满恐惧感,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并给予快速有效的急救处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避免在患者处谈论病情,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家属的情绪也需要给予安抚,多与家属沟通,使家属密切配合,家属的鼓励、支持能协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 渴求得到较好诊治和尽快康复的心理 骨伤科中意外损伤较多,患者及家属情绪都比较急躁,希望能尽快得到诊治,尽快减轻病痛和症状。曾经有1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固执己见、烦躁易怒,要求经管医生立即为他手术,解除病痛,由于患者肢体肿胀剧烈,医生认为肿胀好转后再行手术,患者心里很急迫。对此,护士的情绪要和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合拍,做到了急患者之所急,避免工作拖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一方面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倾听他们诉说,告知他们患肢肿胀剧烈,急诊手术不利于切口及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让其能安心地接受治疗,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信任医生的重要性以及医生对患者的责任和义务,经过一系列人文关怀护理,医患之间取得理解,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3 讨论
骨伤科患者往往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容易与医护人员产生误解和矛盾,我们通过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同时让患者也理解医护人员,从而减少医患摩擦,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由此而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工作实现了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从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向重视患者需要得到满足的转变,从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向重视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转变[3],从根本上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医院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066-02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Assessmen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Dysphagia/CHEN Li-l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30):66-6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stroke dysphagia assess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of nutritional support.Method:74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from August 2013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7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7 cases in each group.They were all assessed,the study group was used enteral nutrition care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parenteral nutrition care method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The index of albumin,total protein and hemoglobin in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4% in the study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Conclusion: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nd take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effec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promote good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Stroke patients; Dysphagia; Assess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
在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吞咽障碍的的问题,其发生率大概在50%左右,而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进而导致自身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够将食物由口腔送入胃内,不包括食物入口和胃排空异常。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营养支持护理,提高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9~73岁,平均(56.2±1.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0~70岁,平均(54.1±1.4)岁。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估 首先对两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其主要的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状态、进食的姿势以及呼吸频率等。并且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进食出现障碍,根据患者进食误吸以及咳嗽的程度进行评估,评估分成3个等级,严重吞咽障碍、较严重吞咽障碍、轻微吞咽障碍。并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治疗时间有所不同[1]。
1.2.2 营养支持护理方法 对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研究组主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主要就是给予鼻饲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初期先给患者服用少量营养剂,然后按照每天增加前一天的20%营养剂,进行逐渐递增量为患者服用。对照组主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先少后多,与研究组为患者服用的递增方式一样[2]。两组患者营养支持的时间根据评估的结果不同而不同,严重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20 d,较严重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15 d,轻微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支持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紊乱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g/L
组别 白蛋白 血红蛋白 总蛋白
研究组(n=37) 41.2±1.5 141.2±1.1 74.1±1.2
对照组(n=37) 35.2±1.1 136.5±1.1 70.2±1.1
t值 19.6207 18.3777 14.5728
P值 0.015 0.048 0.029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组别 肺部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合计
研究组(n=37) 1(2.7) 1(2.7) 2(5.4)
对照组(n=37) 2(5.4) 1(2.7) 3(8.1)
字2值 0.2145
P值 >0.05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在患病期间,常常出现吞咽障碍的问题,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够将食物由口腔送入胃内,不包括食物入口和胃排空异常。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很多的患者由于出现吞咽障碍的问题,导致体内缺乏营养,进而患者的免疫力逐渐地下降,不利于患者的良好康复,甚至诱发患者其他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3]。因此,需要应用有效的营养支持的方法,使患者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营养,才能够更好的治疗。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首先针对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评估,根据吞咽障碍评估的结果进行营养支持[4]。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研究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所谓的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就是指通过鼻饲的方法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而在营养支持的效果与营养支持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上,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24 h内进行营养支持最佳,并且营养支持的时间应该根据评估的结果合理的安排时间,吞咽障碍非常严重的患者,应该适当的增加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良好康复[5-7]。
在针对于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应该先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影响到患者的治疗[8];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尤其是针对于一些误吸的患者,应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以免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时候,出现误吸的问题;再次,在对患者进行鼻饲的过程中,在温度上应该进行重点的把握,一般注入物的温度在36 ℃即可;胃管口用纱布包裹后夹住,防止胃内液体流出;鼻饲期间保持口腔卫生;并且浓度应该本着有低到高的原则。另外,当患者吞咽障碍有所缓解之后,需要让患者进行少量的食物,应以一些高营养的食物为重,但是,在食物的选择上,护理人员需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硬,食物一定要是稠浆状,避免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以免造成患者再次出现吞咽障碍[9-11];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喂食技巧,如果喂食的不准确,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一般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喂食的过程中,应该先让患者喝几口温开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湿润,均匀的对患者进行喂食,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掌握喂食的量。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喂食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理解患者的原则,不要过多的催促患者,增加患者的信心,确保患者疾病能够良好的康复[12]。
综上所述,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1%。由此得出临床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进行评估,并且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能够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周丽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1(11):121-122.
[2]方丽波,王拥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1(5):211-212.
[3]李艳玲,阎安.危重病人的营养评价及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2,3(1):145-146.
[4]俞玉飞.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150-151.
[5]马晓健,綦美娟,梁椿蕾.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11(2):191-192.
[6]曹一,宋新勤,孔敏.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60-16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95-01
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且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对其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中青年患者作为骨折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社会负担往往更重,因此对于骨折的心理应激程度更为强烈,而这对其治疗态度可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干预的必要性较高[1]。本文中我们就个性化护理对中青年骨折患者治疗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中青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6.4±5.9)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8例,肋骨骨折4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文化层次:大专和以上3例,高中和中专10例,初中和小学12例。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6.5±5.7)岁,骨折类型: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9例,肋骨骨折3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文化层次:大专和以上3例,高中和中专9例,初中和小学13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骨折类型及文化层次数据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中同种类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主要为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等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相关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告知等,同时给予相应的基础生活与症状体征护理。观察组则以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即不仅仅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与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护理程序的制定,且对患者的个性化心理及疾病辅助需求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将评估所得需求融入到护理细节中,以使患者的护理兼顾疾病治疗效果与相关影响因素,尤其注意对患者不良心理的疏导,另外在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护理需求的变化也进行及时更新评估,以期达到较佳的且不断改进的护理效果,再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每位患者出现的个性化护理采用小组解决的模式进行护理对策的制定,即由所有参与护理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问题探讨小组,然后针对每位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解决,集思广益,采用最佳护理方案进行个性化问题的解决。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第1周与第2周的治疗及护理态度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根据ITAQ量表进行针对性改进,将其中问题改进为治疗及护理方面的问题,且经验证适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每个方面均最终评估为完全依从(对治疗及护理均完全配合)、部分依从(在督促下对治疗及护理可完成)及不依从(不愿接受或抵触治疗及护理)[2]。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男女比例、骨折类型、文化层次及治疗态度评估结果均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而年龄则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软件为SAS7.0,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态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完全依从率比较,P>0.05,而护理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骨折在临床中涉及的年龄段较广,其中中青年骨折的发病率也较高,而临床对其治疗诊断与护理的研究也即较多[3-4]。另外,中青年骨折患者不同于老年及儿童骨折患者,其处于社会功能负担较重的时期,其对于骨折的心理应激反应更为强烈,因此对其治疗态度受之影响,表现出更为异常的波动,而这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改善均十分不利[5-6]。个性化护理是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类护理模式,其更为注重每例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问题也得到更为全面细致的解决,故更为适用于各类患者的护理干预[7-8]。本文中我们就个性化护理对中青年骨折患者治疗态度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态度明显改善幅度更大,表现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完全依从率均明显更高,从而肯定了个性化护理在中青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而这些均与个性化护理更为兼顾患者的疾病治疗需求及心理需求有关,且其针对中青年患者骨折发生后的情绪波动进行针对性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于不良情绪心理的疏导效果相对更好,对于护理问题的解决效果也即好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个性化护理对中青年骨折患者治疗态度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龙先慧.循证护理在髌骨骨折60例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5):634-635.
[2] 张桂华,谭中宝.综合护理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3,22(13):1165-1166.
[3] 刘楚霞,许文凝,王君玉,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36-137.
[4] 高青房.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93-94.
[5] 蔡晓霞,赵景云,黄彦英.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81-8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1-01
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以及便秘问题的预防效果,本文择取我院近期所收治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研究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57.2±3.1)岁,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12例;干预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6.1±2.8)岁,胸椎骨折16例,腰椎骨折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蜂蜜,润肠通便。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使用豆类、高淀粉类食物,多饮水(≥1500.0mL/d)。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温水以刺激小肠充血和分泌活动,以便促进胃肠早期运动;②护理:患者多取仰卧位状态,腰部以下加垫透气型薄枕。入院后每2-3d需要定时按轴线辅助患者翻身,具体步骤为1/4侧卧位翻身至1/2侧卧位,再翻身至完全侧卧位。早期可引导患者卧床状态下活动四肢,伤后和术后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同时配合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手术4周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助患者坐起,6周后开始进行护拐练习;③腹部护理:升结肠、横结肠、以及降结肠综合推摩,以环形按摩法,按压患者中脘、足三里、以及天枢这三个穴位,持续3.0min/次,每间隔2h按摩一次。宜饭后2小时按摩,若出现腹胀,则随时按摩;若患者入睡,则暂停按摩。按摩后,嘱咐患者家属以温热毛巾对按摩部位进行湿敷,持续时间30min,2次/d;④心理护理:积极面向患者介绍病情相关知识,重点宣教疾病预后以及康复相关问题,提高疾病认识,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配合度。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P
2 结 果
干预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以及肠鸣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 论
对于胸椎、腰椎骨折患者而言,由于脊柱周边软组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损失,导致患者骨折区域存在严重的血肿问题[1]。受到血肿压迫的因素影响,内脏器官受累,并最终表现为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该问题也会致使患者原发性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产生恶性循环。当前的临床研究资料当中指出:腰胸椎骨折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腹胀,其二为便秘[2]。同时,一般来说,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与便秘的时间多在骨折初期阶段,1-5d内[3],诱发因素众多,需要护理人员体现个体化护理特色,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处理。
在我院本次针对所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实施包括饮食护理、护理、腹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确切的效果。可能机制为:第一,饮食护理以“少食多餐”作为基本原则,能够在加速患者肠道蠕动的同时,减轻患者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对于避免腹胀有明显效果;第二,护理当中,通过对患者个体情况下不同的引导,腰部下方加垫透气薄枕,能够使患者胸腰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恢复速度更快,避免因腹胀导致患者舒适度受到不良影响;第三,腹部护理当中,通过对患者升结肠、横结肠、以及降结肠的综合推摩,配合适当的热敷与穴位刺激,达到了促进患者排便的目的;第四,心理护理当中,由于切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采取了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案,从而使得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更加稳固,对于各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的实施可降低腹胀发生率、缩短腹胀持续时间以及肠鸣音时间,帮助患者尽快排便,对于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及便秘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围术期护理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现阶段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然而,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通常身体机能和器官系统有所衰退,自身健康条件较差,且常伴有较多的基础性疾病。这些原因都加大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同时也削弱了患者的术后自我康复能力,所以,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及术后康复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当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所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患者42例,男患者30例,其年龄范围从65岁至96岁,平均年龄为80.2岁。其中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有35例。主要手术方法有髋关节置换术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3例,多美空心钉固定治疗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首先,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1]。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和护理知识,让患者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担心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其次,牵引护理。对患者进行牵引护理时,要保持患者肢体与牵引方向一致,使患者保持外展30°的中间位置,并用较柔软的枕头将肢体抬高30°左右。在皮肤牵引时要注意过敏、卡压和水疱等问题和过敏现象。每天对患者进行3次左右的针孔护理,注意保持针孔干燥清洁。最后,术前康复护理。为患者讲解护理的必要性,为患者床上排便进行适当指导,并向患者示范拐杖和助步器的正确用法[2]。
1.2.2术后护理
第一,和病情监测。术后患者需要仰卧,患者在术后一天之内可以适当半卧,然后逐渐变坐位。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控其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心电图和吸氧监护,并对监护结果数据进行及时记录[3]。第二,饮食护理。由于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次数,因而很容易发生便秘问题。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青菜等含钙高、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量饮水,尽量保持肠道通畅,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各项机能[4]。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得出实验结果为:实验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并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问题;而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2例并发症问题。将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以股骨颈骨折为代表老年创伤性疾病发生率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通常会面临较多问题,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从而真正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局部及整体身体机能的恢复。通过对以上72例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认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做好术前护理工作,为患者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其次,注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医治。再次,加强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身体锻炼,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5]。最后,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并为患者提供恢复指导。
参 考 文 献
[1]韦丽雪.老年股骨颈骨折4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22):34.
[2]戴国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24):51.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55
在临床上,骨折是指在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下,骨骼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受到损害,进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病理以及生理上的改变。作为一种躯体的常见性外伤,骨折较为常见,是临床高发型疾病。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保守的治疗手段,骨折患者均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期。在此期间,考虑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生理疼痛以及心理压力,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针对骨折患者开展完善、细致的优质护理工作,再结合心理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期,同时对于消除患者焦虑、压抑等不良心理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1-2]。本文中笔者对收治的骨折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以便对各种护理工作的效果加以分析和比较,进而得出最佳的护理途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6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17~86岁,平均(40.3±6.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46例,年龄16~85岁,平均(41.3±6.9)岁。两组导致骨折的原因以及骨折的类型,详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常规的对症护理,包括查房、卫生、注意事项说明、生理指标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结合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 优质护理服务 (1)个性化护理。在骨折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每个患者的状况,进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如饮食注意事项、安全知识、相关医疗器械的操作方法等,要详细地介绍给患者,期间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语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明确。(2)围手术期的护理。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地说明手术目的、过程以及预后情况,使患者充分了解整个手术过程,有助于消除其紧张情绪。手术结束后,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如年龄、致病原因等,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同时要对临床路径进行详细的说明。(3)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在康复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血肿及褥疮等[3]。所以要针对这些并发症开展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包括要及时地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进行调整,能够有效杜绝压迫神经或者血管的现象出现;要随时关注患者的伤口引流状况,确保创口敷料的干燥和清洁,一旦发现有感染的情况出现,要及时告知临床医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4)康复训练护理。对骨折患者来说,术后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其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缩短患者的治疗期,使患者早日康复[4]。所以,在优质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康复训练护理的关注。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手术情况、生理指标等,评估出患者的康复能力,从而制定出面对每个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机体功能康复计划。在早期,主要协助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床上锻炼,在不对关节造成压力的情况下主要进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锻炼。在中期,要督促患者做些幅度较小的关节与骨骼的活动,在不感到剧烈疼痛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在后期,除了对肢体的功能加以恢复外,还要进行负重锻炼,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1.2.2 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在治疗以及康复期间,受到了生理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5]。如要承受骨折带来的疼痛、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手术带来的恐惧、生活不能自理带来的自卑以及其他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其他心理问题,包括烦躁、悲观、消极、过分敏感、失眠等。上述心理问题对于骨折患者的康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打击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所以对骨折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具有非常的意义。具体来说,针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在患者入院时,护理工作人员要持有宽和、礼貌的态度,与患者拉近距离,给患者留下亲切、值得信任的第一印象,便于日后良好的交流氛围的形成。其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衣着的整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倾听每个患者的心声及意见,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地采取必要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此外,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如挪动患者、固定患者以及帮助其做康复锻炼时,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娴熟、轻柔,避免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产生担心甚至抗拒的心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怀有信任和安全感。再者,可以尝试采用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以便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缩短治疗期。最后,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阶段,适当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时期,患者有可能因为疼痛以及持久性而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护理人员要针对这一情况,向患者详细说明锻炼的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同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提升意志力,在锻炼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体现功能锻炼的意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调研,问卷调查为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关键词】盆骨骨折 护理问题 对策
盆骨骨折是骨科一种严重的创伤,多为强大的外力创伤所致,其中以车祸伤、房屋倒塌、高空坠落伤多见。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之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尿道、膀胱和女性生殖器的损伤等,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因此一定要重视并针对病人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病人中,男26例,女33例,年龄19-76岁。单纯性盆骨骨折39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脏器损伤18例,8例合并失血性休克。
1.2 方法: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运用护理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客观地评估病人的需求,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和问题考虑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制定医疗、护理计划,然后针对每个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 体液不足的护理:主要与盆骨骨折失血过多有关,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R、P、BP一次,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粘膜变化;记录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的循环血量;给予充足的水分,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充足的氧供应;及时做好电解质的测定以纠正电解质不平衡状态。
2.2 疼痛护理:与盆骨骨折或软组织挫伤有关;首先评估疼痛程度,运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读书、谈话等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使病人掌握一些减轻疼痛的技巧及加强应对机制,护理人员语言柔和,鼓励病人肢体在最佳活动水平,翻身时动作轻柔,有效避免疼痛加重;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积极配合治疗,以加快康复病程。
2.3 功能锻炼护理:与神经肌肉损伤、骨盆悬吊牵引有关;评估并记录病人活动受限的程度,在必要是时协助病人活动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时应根据病人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先易后难,逐步适应。每日锻炼总量应在2h左右,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心肺功能的变化,一般在伤后或术后6-8周,指导病人扶拐行走,12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后方能行走。
2.4 并发症的护理:一般腹膜后血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刺激症,巨大血肿可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至肠系膜根部、肾区和膈下,还可向前至侧腹壁。对腹膜后血肿的患者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止急诊切开后腹膜,因为后腹膜切开后,压力减低,可引起大出血,可致病人迅速死亡。
骨盆骨折的患者经常合并会瘀血肿胀,下腹部膨隆伴有尿道口出血要考虑坐骨支骨折并发尿道损伤,局部治疗包括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引流膀胱尿液、彻底引流尿外渗;如下腹部存在压痛及肌肉紧张,导尿为血性时要考虑膀胱破裂,手术治疗包括探查、修补、引流尿外渗及膀胱造口。在内出血时要考虑骨折端刺破直肠导致直肠损伤,以转流粪便、清创、缝合及引流为原则,并可与各相关科室协同处理。
2.5 心理护理:主要与环境改变,自身健康受到威胁、长期卧床有关。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情绪,关键是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使其能够区别现实与设想的顾虑对自身健康威胁的不同,并分析目前病情,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病人,给予可以帮助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言语性及非言语性安慰;向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制度,为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病人心理上放心,解除思想顾虑;对需要行手术的病人做好术前指导,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消除对手术及预后的恐惧感,同时使病人心情舒畅,与同室病友和睦相处,并告知家属不要大声训斥病人或在病人面前表现出痛苦,以便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盆骨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者多处连续性中断。发病年龄是两个高峰期,即20~40岁和65岁以后。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之一。常见的病因是外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是撕脱伤。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器和传递体力线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但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骨盆的解剖特点,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骨盆前部的功能是保持盆腔内脏器,如膀胱、尿道及女性生殖器官等,位于骨盆内的髂内动脉壁支(髂腰、臀上、臀下、闭孔、内动脉)都紧贴盆壁,骨盆内大静脉比动脉更贴近盆壁,盆骨骨折又多由特大的暴力造成,如重物砸伤和严重的挤压伤等,所以盆骨骨折损伤时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出性创伤性休克、尿道损伤、膀胱破裂、腹膜后血肿、直肠破裂、神经损伤等。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抢救时机,救治生命;熟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体征,熟练掌握护理技能,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细致做好治疗及护理,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使患者得早日康复。
由于盆骨骨折创伤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上发病多以青壮年为主,所以损伤后患者及家属精神负担大,担心预后及恢复工作能力。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思想动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积配合治疗及护理,盆骨骨折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越早,效果越好,越节省时间和经费。同时,骨科康复护士应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和合作,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能有更大的帮助。
通过对59例盆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盆骨骨折后应及时发现和找出患者存在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案,使护理康复措施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