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和统计学原理范文

时间:2023-09-10 15:0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统计学和统计学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统计学和统计学原理

篇1

一、实际学习中的现状和成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统计方法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其它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该课内容复杂抽象、方法独特,尽管学习中教师以及学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俗语所说,教师忙、学生累,辛辛苦苦半年费,考完不知对不对。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习中客观因素的影响

1.学科本身性质所致。社会经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现象的具体量认识事物的质。所以其具有社会性、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的特点。

2.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断层,接触的社会经济现象少,客观上有一定的困难。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论基础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统计除了自己的专门方法外,要在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认识本质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规律性,而这些课程没有学过,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知道很少,又要按基础理论所规定的指标、方法和口径范围进行计算,描述社会经济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所以,在性质各异的现象中找到统计概念、方法所规定的表现标志不同程度的量,不论学习还是使用,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得过且过。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三)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一章至第七章,是统计入门知识的全部内容。这几章涉及的原理、计算方法,经过努力,要学懂的问题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际中不能灵活应用;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的统计抽样、统计预测,逻辑思维推理强,推导过程繁琐,比较抽象,学生从未涉猎过高等数学,只能不求甚解地使用结果。

2.文化课功底不深,理解力不强,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要进行大量的运算,前七章的计算原理、方法一般都能掌握,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如动态数列中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内容,理解不了是“增加”,还是“增长”,解题就无从下手。像这种学习能力不强造成的困难,其影响远远大于第一个不利因素,如果有些同学两种情况并存,就相当麻烦。

3.由于没接触过社会经济现象,事物显得抽象,难理解,加上用计算器进行大量冗长的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枯燥,缺乏兴趣。

以上方面的原因,给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学了不会用,倍感统计抽象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方面应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狠抓基本技能

1.实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授课前提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理论的同时,就知道此理论的实际应用,懂得该理论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到统计有用,学完后会用,在工作中管用。

2.理论教学中采用“双三边”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边展、边指导;学生边听、边学、边练习”。做到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充分体现职业教学特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提高对统计数字的计算、分析、图表的设计、绘制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印象,避免繁琐、枯燥的统计计算,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开展实习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可就地取材,师生共同确定题目,学生用统计学方法亲自进行调查,系统计算,对现实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写出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巩固教学,尽力搞好复习工作。

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课后复习的习惯和能力,要使其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在各章节教学结束和大型考试前进行扎实复习非常必要。

(1)抓住学科主线,复习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标和统计指数等内容,无不体现出“平均”的思想。以平均思想作为该课程的主线,再结合总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其他方法,会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收效。

(2)图表归纳、同类归并复习法。

对各章的内容,可把一些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名词联结起来绘出直观清晰、凝炼简洁的框图,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和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统计学原理中,有些重要名词内涵前后是一致的,但在各章称谓不一,比如,第四章讲的动态相对指标,在第七章叫发展速度,第八章又称为中义指数,它们都是反映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直接对比结果的同一个内容。这种现象极易使学生混淆而模糊,不易理解。把意思相同、内涵一样的名词归纳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加深同类名词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相关概念。

综上所述,学习《统计学原理》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能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克服不足,把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几方面能力的教育,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建设性统计人才。

篇2

一、医疗统计的概念及特点

医疗统计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医院各项医疗项目的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并且通过对数据信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指标来反映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医疗统计是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既可以向上级卫生部门反应医院各个医疗活动的整体的工作情况,还能够为领导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实施科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有利于各项医疗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

医疗统计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医疗统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和多项医疗活动。医疗统计工作人员要对各科室的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出精确的科学信息,为医疗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第二个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只有连续性的进行医疗统计,才能够积累各个医疗项目的资料,实现医院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和完整性,才能对医院的医疗现状和工作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医院的和管理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专业性,随着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统计队伍,以提高医疗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时期医疗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统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统计工作制度是医疗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医院管理者和统计人员是通过医疗统计制度来实现对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和整理的目标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促医院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应用范围和深度的扩大,也给医疗统计带来新的契机,对医疗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医疗统计制度,并确保医疗统计制度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另外,有些医院即使有健全的医疗统计制度,但是依然存在制度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在执行上走形式主义,使医疗统计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医疗统计中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好完整性

由于医疗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医疗统计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医疗统计制度没有落实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医疗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直接造成了统计指标不能发挥其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新时期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医疗统计的管理理念,提高医疗统计水平

对医疗统计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把医疗统计工作看做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做好医疗统计工作,减少医院的损失,就是增加了价值,反之,医疗统计工作的不到位,就是造成了医院的损失。在新时期要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医疗统计的水平,增加医疗统计的配套设备,例如对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合理的利用高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要随着医院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工作能够具有严谨性和时效性。

(二)强化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医疗统计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医疗统计意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以及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赢得员工对医疗统计制度及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在新时期下,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是医疗统计的主要载体,所以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疗统计制度得以实施和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下要加强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统计人员能够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统计学理论和原理来进行统计工作的展开,并且要加强统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资料完整和安全。

(三)健全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管理部门

在新时期内,要健全和完善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统计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涉及医疗统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协调对各项医疗工作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以消除新时期环境的变化给医疗统计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细致的分工,成立综合的医疗统计管理部门,增强医疗统计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医疗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学理论和原理,能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并且熟悉医疗统计工作流程以及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才能够全面促进医疗统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世方,安志萍,罗书练,郑萍,成芳红,刘爱中,丁莉莉.医疗统计资料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病案. 2011(05)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1-03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目前大多数学生考研所选择的科目之一,而该课程的教学目前采用传统的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内容和顺序不能自主选择。在课程的考核方面,仍以书面考试为主,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多年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学生临考之前死记硬背,对理论的掌握只限于背诵的状态,缺乏理解及应用。为此,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入该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协作精神。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继e-Learning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之一。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理念上克服了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缺陷,提倡“主导-主体结合”,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多种学习环境的组合、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1]。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采用以网络资源环境(BlackBoard平台:BB平台)为依托,将PBL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辅以课堂教学,实现三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实施

1.网络平台环境的建立。实施混合式学习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本项目以河北大学引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为支撑,教师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该平台,设定学习目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及密码登录该平台后,可以下载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教学日历,并可通过该平台提交作业及相互讨论区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测。

2.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当单纯的e-Learning模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人们开始寻求e-Learning模式和其他模式的结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使得单纯采用BB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针对《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1)选定问题。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强调通信系统的设计,教师依据该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设定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另外要考虑该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问题的丰富性,并及时到BB平台上,为学生选择提供便利性。(2)分组协作,制定计划。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确定选题,组成不同的问题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小组在确定选题后,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计划。(3)搜集资料,探究协作。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收集有助于解决项目的信息资料。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4)展示成果,交流学习。将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归纳整理,每个小组进行项目答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答辩过程,并提出优点和不足供学生再学习。同时学生把项目学习成果到BB平台上,供以后的同学参考。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键部分之一。评价和反馈始终贯穿于该模式中,建立“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学生自评+他人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习过程评价随时对学生在课堂上及在项目学习互动协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评价对项目方案设计、实施、结果及资料整理等进行评价[4]。

1.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网络学习环境的评价。针对由BB平台构造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了45份问卷,在2008级工商学院通信二班的学生中进行调查,收回45份问卷,问卷调查的有效率达到了100%,问卷设计包含教学资源是否完善,能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便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等题目,通过分析问卷,100%的学生都用BB平台提交作业,93.3%的同学充分利用该课程的BB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下载和学习,44.4%的同学对提交的课程视频下载学习,55.6%的同学对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表示满意,但阶段性考核不能呈现实时成绩,55.6%的同学认为BB平台提出的在线测试功能有些复杂。究其原因,《通信原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客观题不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考核学生需要有很多的主观题,而主观题在BB平台上需要由教师经过批改之后才能呈现成绩。今后可适当增加考核中客观题的比例。(2)PBL教学方法的评价。作者前期的工作主要是PBL教学方法的尝试,对2006、2007级通信专业学生采用此模式的初步探索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程结束之后对两个年级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发现,95%的学生觉得PBL教学方法对提高动手能力帮助很大,98%的学生认为资料搜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也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需要较高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能否设计合理的项目是此方法成败的关键。

2.对学生的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占30%,往往只是根据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给出评价,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学习能力以及结合在PBL模式中参与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2)学习结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70%取决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期末考试成绩能从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具有片面性,有的同学临时抱佛脚,不管什么样的课程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表面上看虽然可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但对课程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内容,更不用说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背离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本次教学改革中的很重要一部分是前述的“习”,即采用PBL的教学模式,作者在文献[3]中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PBL教学的过程,该方法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从选题、搜集资料、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交方案报告并讲解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学生在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的方式以及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讲授者,而且还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PBL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积极评价者,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Garrison,R,&Vaughan,H.(2008).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Framework,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夏慧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3]薛文玲,李战军.基于PBL的通信专业基础课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0,(7):129-131.

篇4

中图分类号:F273.1

一、前言

学院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及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科学系统软件供应商、学院、企业三者之间的参与与合作,通常企业作为科学技术的需求方,它可以与高校进行技术联合进而检测所需软件的能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做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提供商,其本身是卖软件的,可以提供给学院做教学软件。另它可以让学院同企业协作,将企业的需求在此软件上测试,如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再向软件提供商购买。这样可以规避企业购买管理软件但有可能无法应用的风险,学院可以为一个企业在多个软件提供商的产品做测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个三赢的培训模式的探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延伸,高等院校、企业、软件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目前知识经济的来临之际,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学研合作模式按照主体关系与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和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以下我们将会对这几种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一)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是基于高校合作而产生的,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经费,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促进自己发展。目前校内产学研合作大多都是高校自行组织和举办的,通过利用本校的科技资源,不断打造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他们主要采用的是经营实体与教育科研基地相融合的方式进行的,以便可以达到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发展、实现科研效益的目的。同时,这种模式的优点还不止于此,作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在学校的指导和带领下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实现由科学技术向劳动生产力的转化,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过度污染和浪费,每年应届毕业生高达800万,这无形中给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可以给本校的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高校目前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给学校带来经济收入,提高该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正是由于这种模式是学校自主建立起来的,所以学校本身除了具有企业经营的一切职责外,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主体,这势必会导致学校的科研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影响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二)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也就是高校与企业联合的一种模式,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但是对于市场的开发能力却很弱,学校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通过跟校外一些大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整的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校获取资金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加深科技产品的研发能力,使双方互惠互利。这种模式的主要运行特点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注重双向性合作,学校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专项技术服务,有计划地进行专项研究,及时将技术成果传递给企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进而获得必要的资金帮助。这种优势互补的原则表现的比较明显,技术转化率也高,同双方还可以根据合同中的要求,及时变更合作事项,工作效率显著。但是这种模式的唯一缺点就是合作模式仅仅局限于直接利益双方,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出发点差异较大,使他们在很多技术领域无法达成共识,导致信息沟通和意见分歧现象比较严重,合作难以深入进行。

(三)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主要是基于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一些大型项目耗费资金量比较大,双方合作无法解决风险问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混合联体合作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院、企业、科研机构。三者之间通过有效的合作,可以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防范了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收益也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企业可能会就某一项技术成果跟很多其他的高校进行合作,参与方可能会存在权责利益的纠纷,合作会面临僵局。

(四)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是最近几年新出的一种模式,它是为了解决参与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拥有而产生的。比较常见的有高校产业推广中心、社会科技服务推广中心和媒体推广中心,这种协调型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消除合作主体的大部分意见分歧,同时还为参与者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信息。在沟通各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成果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大量的成果价值与市场机会出现流失,发挥了自身的纽带作用。中介协调模式是目前这几种合作模式中比较先进的模式,不仅规避了大部分的市场风险,同时也给合作主体成员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值得借鉴和学习。

结束语

学院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新时期下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式,它促进了企业、研究机构与高校的相互联合,实现了合作主体之间的互惠互利,对促进三者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