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0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统计学和统计学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实际学习中的现状和成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所必需的统计方法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其它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该课内容复杂抽象、方法独特,尽管学习中教师以及学生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俗语所说,教师忙、学生累,辛辛苦苦半年费,考完不知对不对。而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习中客观因素的影响
1.学科本身性质所致。社会经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通过现象的具体量认识事物的质。所以其具有社会性、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的特点。
2.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断层,接触的社会经济现象少,客观上有一定的困难。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论基础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统计除了自己的专门方法外,要在了解社会经济现象、认识本质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其规律性,而这些课程没有学过,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知道很少,又要按基础理论所规定的指标、方法和口径范围进行计算,描述社会经济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所以,在性质各异的现象中找到统计概念、方法所规定的表现标志不同程度的量,不论学习还是使用,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
(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观问题: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得过且过。
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3.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三)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第一章至第七章,是统计入门知识的全部内容。这几章涉及的原理、计算方法,经过努力,要学懂的问题不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实际中不能灵活应用;教材第八章至第十章的统计抽样、统计预测,逻辑思维推理强,推导过程繁琐,比较抽象,学生从未涉猎过高等数学,只能不求甚解地使用结果。
2.文化课功底不深,理解力不强,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要进行大量的运算,前七章的计算原理、方法一般都能掌握,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如动态数列中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内容,理解不了是“增加”,还是“增长”,解题就无从下手。像这种学习能力不强造成的困难,其影响远远大于第一个不利因素,如果有些同学两种情况并存,就相当麻烦。
3.由于没接触过社会经济现象,事物显得抽象,难理解,加上用计算器进行大量冗长的数学计算,使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枯燥,缺乏兴趣。
以上方面的原因,给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这就是为什么学了不会用,倍感统计抽象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方面应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狠抓基本技能
1.实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授课前提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理论的同时,就知道此理论的实际应用,懂得该理论是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到统计有用,学完后会用,在工作中管用。
2.理论教学中采用“双三边”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边展、边指导;学生边听、边学、边练习”。做到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充分体现职业教学特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提高对统计数字的计算、分析、图表的设计、绘制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印象,避免繁琐、枯燥的统计计算,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开展实习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可就地取材,师生共同确定题目,学生用统计学方法亲自进行调查,系统计算,对现实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写出实习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巩固教学,尽力搞好复习工作。
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前课后复习的习惯和能力,要使其对重点、难点心中有数,在各章节教学结束和大型考试前进行扎实复习非常必要。
(1)抓住学科主线,复习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统计学原理》中,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标和统计指数等内容,无不体现出“平均”的思想。以平均思想作为该课程的主线,再结合总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其他方法,会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收效。
(2)图表归纳、同类归并复习法。
对各章的内容,可把一些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名词联结起来绘出直观清晰、凝炼简洁的框图,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和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统计学原理中,有些重要名词内涵前后是一致的,但在各章称谓不一,比如,第四章讲的动态相对指标,在第七章叫发展速度,第八章又称为中义指数,它们都是反映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直接对比结果的同一个内容。这种现象极易使学生混淆而模糊,不易理解。把意思相同、内涵一样的名词归纳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加深同类名词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相关概念。
综上所述,学习《统计学原理》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能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克服不足,把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几方面能力的教育,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建设性统计人才。
一、医疗统计的概念及特点
医疗统计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医院各项医疗项目的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并且通过对数据信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指标来反映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医疗统计是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既可以向上级卫生部门反应医院各个医疗活动的整体的工作情况,还能够为领导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实施科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有利于各项医疗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
医疗统计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医疗统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和多项医疗活动。医疗统计工作人员要对各科室的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出精确的科学信息,为医疗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第二个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只有连续性的进行医疗统计,才能够积累各个医疗项目的资料,实现医院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和完整性,才能对医院的医疗现状和工作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医院的和管理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专业性,随着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统计队伍,以提高医疗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时期医疗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统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统计工作制度是医疗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医院管理者和统计人员是通过医疗统计制度来实现对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和整理的目标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促医院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应用范围和深度的扩大,也给医疗统计带来新的契机,对医疗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医疗统计制度,并确保医疗统计制度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另外,有些医院即使有健全的医疗统计制度,但是依然存在制度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在执行上走形式主义,使医疗统计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医疗统计中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好完整性
由于医疗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医疗统计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医疗统计制度没有落实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医疗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直接造成了统计指标不能发挥其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新时期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医疗统计的管理理念,提高医疗统计水平
对医疗统计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把医疗统计工作看做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做好医疗统计工作,减少医院的损失,就是增加了价值,反之,医疗统计工作的不到位,就是造成了医院的损失。在新时期要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医疗统计的水平,增加医疗统计的配套设备,例如对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合理的利用高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要随着医院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工作能够具有严谨性和时效性。
(二)强化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医疗统计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医疗统计意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以及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赢得员工对医疗统计制度及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在新时期下,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是医疗统计的主要载体,所以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疗统计制度得以实施和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下要加强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统计人员能够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统计学理论和原理来进行统计工作的展开,并且要加强统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资料完整和安全。
(三)健全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管理部门
在新时期内,要健全和完善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统计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涉及医疗统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协调对各项医疗工作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以消除新时期环境的变化给医疗统计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细致的分工,成立综合的医疗统计管理部门,增强医疗统计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医疗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学理论和原理,能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并且熟悉医疗统计工作流程以及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才能够全面促进医疗统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世方,安志萍,罗书练,郑萍,成芳红,刘爱中,丁莉莉.医疗统计资料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病案. 2011(0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81-03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目前大多数学生考研所选择的科目之一,而该课程的教学目前采用传统的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内容和顺序不能自主选择。在课程的考核方面,仍以书面考试为主,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多年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学生临考之前死记硬背,对理论的掌握只限于背诵的状态,缺乏理解及应用。为此,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引入该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协作精神。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继e-Learning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之一。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理念上克服了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缺陷,提倡“主导-主体结合”,主要表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多种学习环境的组合、多种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1]。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采用以网络资源环境(BlackBoard平台:BB平台)为依托,将PBL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辅以课堂教学,实现三者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实施
1.网络平台环境的建立。实施混合式学习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本项目以河北大学引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为支撑,教师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该平台,设定学习目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及密码登录该平台后,可以下载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教学日历,并可通过该平台提交作业及相互讨论区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评测。
2.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当单纯的e-Learning模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人们开始寻求e-Learning模式和其他模式的结合。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使得单纯采用BB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学”等同于学习,绝大多数的面授或在线学习都只是“学”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学”与“习”的混合才是混合式学习的真正内涵。通过“习”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针对《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1)选定问题。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强调通信系统的设计,教师依据该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设定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另外要考虑该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问题的丰富性,并及时到BB平台上,为学生选择提供便利性。(2)分组协作,制定计划。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确定选题,组成不同的问题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小组在确定选题后,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计划。(3)搜集资料,探究协作。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网络平台收集有助于解决项目的信息资料。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4)展示成果,交流学习。将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归纳整理,每个小组进行项目答辩,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答辩过程,并提出优点和不足供学生再学习。同时学生把项目学习成果到BB平台上,供以后的同学参考。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评价
评价体系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键部分之一。评价和反馈始终贯穿于该模式中,建立“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学生自评+他人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习过程评价随时对学生在课堂上及在项目学习互动协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评价对项目方案设计、实施、结果及资料整理等进行评价[4]。
1.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网络学习环境的评价。针对由BB平台构造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了45份问卷,在2008级工商学院通信二班的学生中进行调查,收回45份问卷,问卷调查的有效率达到了100%,问卷设计包含教学资源是否完善,能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便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等题目,通过分析问卷,100%的学生都用BB平台提交作业,93.3%的同学充分利用该课程的BB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下载和学习,44.4%的同学对提交的课程视频下载学习,55.6%的同学对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表示满意,但阶段性考核不能呈现实时成绩,55.6%的同学认为BB平台提出的在线测试功能有些复杂。究其原因,《通信原理》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客观题不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考核学生需要有很多的主观题,而主观题在BB平台上需要由教师经过批改之后才能呈现成绩。今后可适当增加考核中客观题的比例。(2)PBL教学方法的评价。作者前期的工作主要是PBL教学方法的尝试,对2006、2007级通信专业学生采用此模式的初步探索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程结束之后对两个年级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发现,95%的学生觉得PBL教学方法对提高动手能力帮助很大,98%的学生认为资料搜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也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此方法需要较高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能否设计合理的项目是此方法成败的关键。
2.对学生的评价。(1)学习过程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占30%,往往只是根据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给出评价,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学习能力以及结合在PBL模式中参与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2)学习结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结果的评价70%取决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期末考试成绩能从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但具有片面性,有的同学临时抱佛脚,不管什么样的课程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表面上看虽然可能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但对课程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内容,更不用说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背离了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本次教学改革中的很重要一部分是前述的“习”,即采用PBL的教学模式,作者在文献[3]中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PBL教学的过程,该方法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从选题、搜集资料、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提交方案报告并讲解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学生在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的方式以及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讲授者,而且还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PBL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积极评价者,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Garrison,R,&Vaughan,H.(2008).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Framework,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夏慧贤.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3]薛文玲,李战军.基于PBL的通信专业基础课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10,(7):129-131.
中图分类号:F273.1
一、前言
学院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及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科学系统软件供应商、学院、企业三者之间的参与与合作,通常企业作为科学技术的需求方,它可以与高校进行技术联合进而检测所需软件的能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做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提供商,其本身是卖软件的,可以提供给学院做教学软件。另它可以让学院同企业协作,将企业的需求在此软件上测试,如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再向软件提供商购买。这样可以规避企业购买管理软件但有可能无法应用的风险,学院可以为一个企业在多个软件提供商的产品做测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个三赢的培训模式的探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延伸,高等院校、企业、软件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目前知识经济的来临之际,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学研合作模式按照主体关系与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和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以下我们将会对这几种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一)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是基于高校合作而产生的,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经费,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促进自己发展。目前校内产学研合作大多都是高校自行组织和举办的,通过利用本校的科技资源,不断打造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他们主要采用的是经营实体与教育科研基地相融合的方式进行的,以便可以达到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发展、实现科研效益的目的。同时,这种模式的优点还不止于此,作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在学校的指导和带领下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实现由科学技术向劳动生产力的转化,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过度污染和浪费,每年应届毕业生高达800万,这无形中给我国的就业形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可以给本校的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高校目前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给学校带来经济收入,提高该校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正是由于这种模式是学校自主建立起来的,所以学校本身除了具有企业经营的一切职责外,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主体,这势必会导致学校的科研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影响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
(二)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也就是高校与企业联合的一种模式,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但是对于市场的开发能力却很弱,学校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通过跟校外一些大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整的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校获取资金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加深科技产品的研发能力,使双方互惠互利。这种模式的主要运行特点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注重双向性合作,学校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专项技术服务,有计划地进行专项研究,及时将技术成果传递给企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进而获得必要的资金帮助。这种优势互补的原则表现的比较明显,技术转化率也高,同双方还可以根据合同中的要求,及时变更合作事项,工作效率显著。但是这种模式的唯一缺点就是合作模式仅仅局限于直接利益双方,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出发点差异较大,使他们在很多技术领域无法达成共识,导致信息沟通和意见分歧现象比较严重,合作难以深入进行。
(三)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主要是基于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一些大型项目耗费资金量比较大,双方合作无法解决风险问题,所以我们建立一种混合联体合作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学院、企业、科研机构。三者之间通过有效的合作,可以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防范了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收益也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企业可能会就某一项技术成果跟很多其他的高校进行合作,参与方可能会存在权责利益的纠纷,合作会面临僵局。
(四)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
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是最近几年新出的一种模式,它是为了解决参与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拥有而产生的。比较常见的有高校产业推广中心、社会科技服务推广中心和媒体推广中心,这种协调型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消除合作主体的大部分意见分歧,同时还为参与者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信息。在沟通各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成果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大量的成果价值与市场机会出现流失,发挥了自身的纽带作用。中介协调模式是目前这几种合作模式中比较先进的模式,不仅规避了大部分的市场风险,同时也给合作主体成员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值得借鉴和学习。
结束语
学院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及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新时期下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式,它促进了企业、研究机构与高校的相互联合,实现了合作主体之间的互惠互利,对促进三者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13-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对用人需求,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和人员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作为适应新时展的师范类院校,为了培养具有更高质量和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引入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才能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与高校现行的学生管理进行融合,把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及时编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因此,设计并制定科学、可行的学生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应试教育,所有的评估也以分数为主导。近些年,随着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综合素质教育逐步成为教育体制的主流,大学生素质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福建、江苏、四川、东北等省市部分高校也逐步引入企业的专业技术课和管理模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企业对员工的素养要求仍然不能完全融入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而我们现在的测评体系仍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缺乏科学依据。课程成绩仅以考试成绩结合考勤评定,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学生素养评定随意性大,奖惩不规范,无法准确的体现被评价者的真实表现。而企业加入的测评内容,又无法融入到校内考核体系中,仅成为一项统计数据,失去了企业考核的实际意义。
一、学生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引入企业现行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与高校共同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系统将从学生成绩、学生互评、实训、项目评测、企业认知培训、模拟面试、特长表现、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测,有效将企业的技术和素养评定与高校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融合,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每个阶段的真实表现,既保证了学校对学生的各项管理要求,也保证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系统以云平台为基础,使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进行软件设计。在云服务端使用WCF技术,为系统提供软件所需的服务功能和数据库访问功能,在应用程序端使用技术实现网站应用程序,在移动客户端使用Android技术实现移动应用程序。
本系统由专业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学科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讲师信息管理模块、作业成绩管理模块、实验成绩管理模块、单科成绩管理模块、讲师评价模块、KPI管理模块、学期成绩管理模块、模拟面试成绩管理模块、总成绩管理模块组成的学生绩效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二、学生绩效管理系统绩效考评方法
绩效管理系统所使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应用于单科成绩管理模块、学期成绩管理模块、总成绩管理模块中。每一个模块都融进企业对员工考评的监控项作为评测依据,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修正,最终得出全面、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
1.单科成绩管理模块由:学生出勤、实验课、考试、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六项成绩组成。
在本项成绩中企业融合的部分为作业、课堂表现、项目三项。
作业项共取6次,模拟企业在一个工作任务中所设置的监控点,不断修正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样的,每次在查看完成学生的作业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学习建议,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课堂表现项。模拟企业的部门经理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评估打分,以判断员工执行力和综合工作表现。在授课过程中讲师会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分数,在课程结束后得出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
项目成绩。模拟企业在一个工作任务结束后经理对员工的结果给予评价,在学生的考核中,以本课程结束的项目为主要评价结果,来评测学生本门课程实践部分的真实成绩。
在单科成绩管理中,根据每项的重要程度,划分了各项权重,最终以百分制组成本科成绩。权重划分如下:出勤平均成绩(10),6次作业平均成绩(10),课堂表现平均成绩(10),项目成绩(15),实验课成绩(10),考试成绩(45)。
2.学期成绩管理模块由课程平均成绩、KPI平均成绩、企业实训成绩、讲师评价成绩四项组成。
在本项成绩中融合企业的部分为KPI平均成绩、企业实训成绩、讲师评价成绩。
KPI是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在本系统中引入了10项互评准则,主要考察学生从团队协作、勤奋程序、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所有学生参与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排名,从而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企业实训成绩项。校企合作后,非常重要的学期末企业实训课程已融入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所以在本系统中可以将本项分数引入到学期评价体系中。
讲师评价项。模拟企业年中部门对员工考核时,部门经理和人事经理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共同对员工实施打分考评过程,以获得公平、公正、真实的员工绩效评价分数。讲师评价是由任课讲师打分和班主任教师打分组成,从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获得本学期学生的评价成绩。
在学期成绩管理中,由于四项标准均非常重要,所以权重划分各占25%。
3.总成绩管理模块由7个学期平均成绩、3次模拟面试平均成绩、专业课项目成绩三项组成。
在本项成绩中融合企业的部分为3次模拟面试平均成绩、专业课项目成绩。
模拟面试项是企业在学生就业前对学生进行的简历编写、面试前辅导和实施模拟面试的过程。通过每一轮的指导与模拟面试,不断改进和提高学生的简历制作能力和面试能力。因此将3次企业的模拟面试成绩作为总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
专业课项目成绩。模拟企业对员工的年度评价。本成绩考核了学生从专业知识到项目管理能力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就业前评价自己在本专业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作为评价标准加入总成绩的管理模块。
总成绩管理模块按各项的重要程度,将权重划分如下:7个学期总平均成绩(70),3次模拟面试平均成绩(10),专业课项目成绩(20)。
三、结语
我系与企业合作的移动互联方向已有两年,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和专业课任课讲师的工作。目前的成绩管理已有两年的基础数据,从学习效果和学生评价的结果来看,已初有成效,从绩效评价结果中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品德,为学生自评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数据。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本学生绩效管理系统也将不断完善,不但使管理指标和取样数据越来越准确,还将使用数据分析的多种方法使得绩效评价结果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陈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李沛武.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3]余嘉.“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研与分析[J].德育论衡,2011,(08).
[4]耿建军.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纵横,2011,(06).
[5]杨鹏.适应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
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归纳、处置功能,能够实现许多繁杂数据的妥善处理,将其应用于院校的档案管理中,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技术应用的优势逐渐体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各高等院校着力设计和开发的重要系统,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1 院校教学档案的基本内容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进行教W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包括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是高校发展的缩影,具有极高的纪念和参考价值。按照档案的内容分类,院校的教学档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 文件、规定等政策性资料
该类别涵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院等下达的各类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文件、规定,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框架搭建、完善,制度体系理顺和重、难点问题处置的重要资料,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档案内容进行妥善的整理、归档。
1.2 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等实践性资料
这是对教学的文件、规定的细化和落实,包括具体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对专业教学的教材、老师备课的教案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整理,形成归档资料。
1.3 学生名册、成绩等学生资料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其个人资料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档案的基础构成。概况来说,包括学生的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所学专业级课程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和毕业跟踪等。是院校检验和反思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料。
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1 海量数据高速处理
毋庸置疑,院校的档案资料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且呈现显著的逐年增长态势,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设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教学档案,满足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系统服务器虚拟化
伴随这数据总量的增加,院校的档案存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的容量大幅提高,导致相关费用占据院校财政支出的较大比例,给院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应该借助先进的云技术,通过系统服务器的虚拟化降低对系统硬件的要求,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3 多平台高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初衷在于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便捷性。所以,应该顺应计算机终端的多元化发展潮流,构建计算机、手机等多种载体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
2.4 档案管理安全防护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网络构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受到档案属性和网络特性的影响,系统的安全防护成为设计和开发的重点,应该设置相应的权限和访问限制,对用户进行分类和管理,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水平。
3 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
按照各自功能的差异,系统的功能架构分为三个层次,即平台层、档案管理层和业务规则模块。
3.1 平台层
所谓平台层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基本的功能按钮和系统所能提供的基础服务等。该层次是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所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能性。因此,必须重视该层次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3.2 档案管理层
档案关联信息系统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系统,理应包涵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对档案管理层进行分别设计,赋予不同的权限、功能和职能,确保用户身份与档案管理需求的相匹配。
3.3 业务规则模块
该模块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归类,形成相应的数字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进,形成体系齐全、架构合理的教学档案管理分支。
4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4.1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软硬件设施
硬件是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础,应该根据院校的档案管理的内容、数据量和功能需求进行谨慎选择,确保功能与需求相适应。此外,还应该考虑系统未来升级的可能,注意其拓展性和兼容性。本系统打算采用B/S结构,前段页面采用jsp技术开发,后台程序基于Servlet+JavaBean技术及MySql数据库,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大部分数据显示和操作都能再浏览器中完成,达到简单易用,权限明确,稳定,方便维护,扩展性良好的特点。
4.2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步骤
4.2.1 数据库的构建
对于院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数据库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调用的核心所在,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妥善的构建策略实现档案资料的合理存储。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对档案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进行梳理,构建数据库结构图,之后进行数据模型的转化,形成精练的逻辑结构,进而构建数据库。
4.2.2 主界面的设计
主界面是系统面向用户的主要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便捷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一般来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界面采取菜单式设计,即在界面的左侧和上方设计对应各功能的菜单,通过鼠标单击即可完成相应功能菜单的调取,进而按照相应的指令进行操作完成档案的管理、查询等功能。
4.2.3 用户管理
从用户的账号功能角度分析,用户分为三类,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管理员。进行设计时,应该确保管理员具备足够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应该给予教师、学生不同的功能权限,使其能够有效利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4.2.4 附属功能的实现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到打印、复制等多项内容,这是档案利用的主要途径,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此问题,留设相应的打印、复制接口,从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打印、复制等附属功能,提高系统利用的便捷性。
5 结束语
综上,借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院校教学资料的有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得到院校的支持,实现系统的快速构建和应用完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翟菲.舞蹈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6):44-45.
[2]胡晓云.新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与系统设计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89-90.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它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 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园林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园林设计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人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感的执著追求, 导致了人们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审美观念的制约成为园林设计的一大逾越点, 美学也成为园林设计的一大支柱。
一、传统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美学在中国园林展现的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以有限的空间模拟了无限的自然风景产生了极致遐想的意境。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这种意境不断被加强。
1.化平淡为神奇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 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揣摩与思考。通过平淡的暗示触发人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如西湖景色虽然轮廓简单色彩平淡,但处处体现自然,宛如一幅优美的国画景有尽而意无穷, 游人观后坪然心动。这种氛围不仅仅是景致的幽静,更重要的是在时光的积淀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在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以水体为中介,转化自然之神韵。
通过山水进入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自然之道,水体作为自然的镜子在园林中的运用比比皆是。水景艺术是反映自然的镜子,其实镜子意象最早出现在佛教里代表纯净、善美、真实无漏。这种意象也成了中国园林的设计基本元素,能动地反射自然景观, 但这种反射决不是照相式的抄袭;要产生逼真的镜像奇景有几个条件要考虑: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光学原理找到观赏倒影的最佳地点;要想水体反射效果好,必须水体的平面高而边岸低, 被倒影的物体轮廓清晰。视距近水体深、光暗,边岸色彩重才能实现水面倒影明显。
如园林设计中应用镜像的典范作品应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三潭映月。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坡在杭为官,疏浚西湖时所创设。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 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映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
3.弘扬文化之美升华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 言外之意,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核心, 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文化美是中国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 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 借物抒情, “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下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并富有生命的张力。
植物的神形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尤为突出。如松竹梅傲雪霜被当作正直、高洁孤傲不羁的象征。“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象征着简朴淡泊的生活之道。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比喻不趋炎附势的高洁之士。清雅淡逸的兰花具有君子风范,尤为文人韵士所吟诵。拟人化的花草树木皆有情, 其文化意蕴深化了植物美。相反人们更注重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兼顾是植物自然美和象征寓意美的艺术组合。这种寓意的沿用, 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 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二、现代文化意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将生态环境概念置园林设计的首位
生态住宅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即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设计、组织园林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 使物质、能源有秩序地循环转换, 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和生态平衡的人居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生态型园林已成了现代城市公共绿地发展的主体。
具体措施:一是物种乡土化,防治外来物种的侵袭,品类多样化,保证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是结构复层化,因时因地制宜,乔、灌、藤与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植物景观, 同时节省了园林空间;三是搭配合理化,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四是种苗本地化,要尽量减少长途调运植物种苗的数量,严格控制跨地区、跨环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本地采收的种子或培育的苗木,已经过一定的耐性、抗性考验,播种或栽植后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对病虫害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
2.充分利用废水、废物、废地进行园林开发
人类面临很多生存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 农业面积的急剧减少,而比这更严重的是水危机。由于绿化面积大我们必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下工夫, 安排生活洗浴等废水做水处理。用于园林绿地的喷灌。水景中的水全面执行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保证原有植被和森林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在都市城郊植被稀疏的坡地、台地、河滩地上开发绿地。在这些区位上较大面积地植树种草,以对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的拾遗补缺。针对规划的文物保护地,不可动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尤其珍贵的物种即使枯死也要进行防腐保护,不要轻易砍伐。可以在其周围种植攀援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废旧材料制成高附加值的木材替代品从环保方面来讲一可以使废旧塑料、废弃木材再利用, 减少污染。二可以节省木材, 防止森林的破坏。同样有自然景观的效果。
3.节约开支防止乱开发,执行集成式规模开发概念
大都市城郊的园林开发应该依托已建成的大容量快速道路系统轴线附近的区位优势, 发展集成式园林绿化。这种开发在规划上统一以品牌性大公司为龙头, 联动中小开发商协同运作;在开发和建设上滚动。形成规模开发格局,无疑有助于打造区域性的园林消费热点。发挥园林开发与建设中的积聚效应, 形成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洁静、生活舒适并且居住效率高、生态效率高、运行效率高、集聚效率高的现代住宅社区。集成式规模开发既可考虑区域优势, 又可以实现区间优势放大。使园林设施能够配套、共享, 居住环境能够更加具有人气和生机。更大的优点是降低了开发成本, 防止了盲目开发。
三、园林设计“借景”理法
对于园林设计者来讲,主观的情感志趣要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化表现委婉含蓄的传达出来。首先需要主体对客观景物内在规律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穷其形而得其理。这种观察可以说是一种体验,需要主体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摆脱外在形式的干扰,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似乎神经出了问题,此时主客体界限才有可能会消失,进而“心与物婉转,物与心徘徊”,再化景物为情思,由眼前景激发景中情,进而由物中之理转化为人类社会之理,情与景相结合创造出“灵奇”的作品。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核心内容是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艺术形式美和思想内涵美的臆绝灵奇的风景园林作品。“借景”理法的实质就是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
本着因地因人制宜和触情俱是的原则,巧借自然之“造化”和人文之“精巧”,创造出“得体合宜”、“情景交融”的风景园林景物。中国风景园林的“借景”理法本着《园冶》所提出的“善于用因”“从心不从法”的创作原则,充分反映出了中国人传统的古老智慧—“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文化总纲,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把人同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共同遵循一个客观规律。应该说,“借景”理法无论是对古今中外的风景园林设计都是适用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1.“借景”理法在风景园林创作序列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创作序列与西方比较有较大的差异。西方的设计思维序列首先强调理性分析,分析空间的功能、性质和形态。有时甚至最后才确定用什么植物种类进行点缀。而中国的园林艺术与中国的文化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对其影响至深的首推中国的文学。文学,可视为中国一切文化艺术的鼻祖或源头。一部《诗经》不仅确立了“赋、比、兴”的文艺思维体系,并且影响到其后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成长与分化。中国风景园林创作的基本理法和设计序列也基于此脉,不过另具有其环境艺术的特殊性。中国风景园林不仅有高度的艺术境界,而且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身的风景园林艺术创作的方法。“借景”中“借”是沟通情意与景象、景境的一步,是将无形无象的情意转化为实体境象的一步,是将情意寄入境象的一步,是由精神性的情意转化成精神与境象相互交融成为意境的重要的一步手法,所以称之为中国风景园林创作的要法。
借景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不仅与立意、相地和布局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细部处理的灵魂。具体而言就是先有建园的目的或宗旨“借的明旨”,再通过“借宜相地”及“借景立意”把建园宗旨变为再具体一些的构思或塑造意图,草拟“景题”和抒发景题的“意境”,有了这些主观上构思以后,便据此布置和组织景象空间结构,使园林创作以精神空间化为物质空间,从抽象到具体。有了具体的景象布局之后,再结合具体的景题和意境来设计具体的景象形式,进而创造出满足使用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符合时代审美风尚,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象和景境。这其中借景手法始终贯穿各个环节,它将无形无象的情意转化为实体景象,完成由精神性的情意和看似自生自灭的自然物转化成物我交融的园林景境。
2.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之创作序列
借的明旨。明旨,就是首先建园的目的或宗旨。世人做事皆应有的放矢,园林亦然。现代风景园林建设的总目标是:不断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中在物质及精神两方面的综合需求,建设生态良好、优美的环境;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提供既有利于健康、同时又可供文化休息和游览的生态环境。
四、结语
中国园林是富有哲学思想的自然风景的延伸魅力无穷,展示的是中华园艺独树一帜的风采。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用于现代中国人的快节奏、舒适、自我、个性鲜明的居住模式如何使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文化意识相结合,才是现在园林设计真正的课题。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现代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 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园林设计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思考、自省;需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以及听到不同的声音;需要更多的人重视设计思维的过程;需要用智慧创造出符合当代的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Delphi7.0是一个可视化界面,可以让我们随时掌控程序设计的进程。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简单易学,对我们学习、使用、修改较为有利。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利用Delphi7.0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共同设计完成。
1、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面向职业技术学院的班级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系统。系统的层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有了这个核心,我们才能够按照预期的设计去制作各个子项,并且最后实现它,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主要是分成7个项目,再细分为14个子项,根据层次图来制作系统。
2、系统各模块代码实现流程分析
2.1 登录系统界面
教师或者学生登录教务系统,和我们所使用的QQ登录一样,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其中任何一项出现错误则返回,反之正确则进入系统可以相对应的设置或者查看相关信息,我们首先进入工程的初始化界面,进入后点击就会出现登录界面。
2.2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界面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基本信息设置,主要包括学号、性别、姓名、民族、班级、政治面貌、家庭成分、籍贯、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当前状况是否在校、入学时间以及入学日期等字段的填写。
详细信息模块的相关设置,用于完成学生联系电话、家庭邮政编码、家庭详细地址以及相片载入的情况,还包括了学生的特长、爱好以及履历。更好的让我们因材施教,极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2.3 学生注册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注册信息的设置,主要包括学号、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是否团员、家庭成分、籍贯、家长姓名、家长工作单位、学生入学注册时间、各注等字段的填写。
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注册的情况,有了注册信息才能有学籍。
2.4 学生成绩管理
本模块用于完成学生成绩信息设置,主要包括学号、姓名、班级、课程、成绩、考试类型、学期,可以方便的查询学生各学期各科成绩。凡是有挂科或者是缺考科目的同学都不能顺利毕业,因此成绩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也是班主任必须很清楚的一个模块,因为中专学生相对而言自制律比较差,需要班主任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一个管理,特别是在学校组织补考和临近毕业清考的这两个时间里面,要逐一的核实学生期末考试的信息。
2.5 学生学籍变动
本模块是最主要也是最繁琐的一个模块,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优惠,如果开学后去当兵的就可以享受免学费待遇,所以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就考虑休学去当兵。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身体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休学,班主任也应该对这些情况进行最快最准确的掌握,在职业院校里面,中专学生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很差,综合很多因素,涉及到学生休学、退学、转学、转班、复学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完成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籍变动模块中主要包括学生退学、休学、调班、复学的信息。职业院校学生因应征入伍、中途退学打工的占据一部分名额,学籍变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6 班级设置
班级设置是对班级的一个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班级设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2.7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现在的课程大部分有代码,特别是自学考试的科目,每门课都有相对应的代码来表示,有些学生为了提高学历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发展报考一些提高学历的班,在大学中,很多学校的成绩已经进入网络,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那么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
现今的社会,培养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有必然性的,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而自主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有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是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怎么学习等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反应的前提。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规划,对自己能进行自我调整和指导,并能够使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加强,高中通用技术的开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科学常识和灵活运用通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自身也有利于社会,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空自由快乐地翱翔。
一、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基本步骤
1.教学活动的开始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学习准
备,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但不要使学生依赖教师。教师应当逐步放手,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选择学生自己想要的学习方法。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有正确的观点,这个目标可以是对知识的认知、技能、方法,也可以是具有实践性、体验性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师进行某一教学模块之前,教师应当通过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力来使学生明确流程对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潜能,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有效率地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的成果和之前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的差距,然后再进行改进。
2.教学活动的进行
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和审视,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找到原因后及时地进行补救。例如,学生可以自备一个笔记本,将不会的、难操作的程序记录下来。这也是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把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学生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之前设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找到差距与不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精练和概括,同时对自己知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提高。通过对学习的总结,对自身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对自己的判断结果进行反思,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构建高中通用技术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才能够从中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对自己的依赖,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以及反思研究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压制学生,更不要藐视和怀疑学生,而是应充分地鼓励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实现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师在完成日常的教学模块之后,设计一些有策略、难度相当的试题,学生完成试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在测验中可能得到的分数进行估计,不太确定的分数则减二分,非常确定的分数加二分,把自己在测试中实际得到的分数与自我判断的分数相加,就是学生最后的成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熟能生巧地、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判断,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形成元认知监控性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和管理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例如,搞一些文档美工比赛等,并由学生自行管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其深度和广度,所以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有趣的情景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之间产生竞争,让学生有想找出问题答案的兴趣,沉浸在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自我探索,能够自己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表现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有寻求答案的机会,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有高效的课堂,这样对培养学生高中通用技术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才能有想学的欲望,才能培养出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和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同时在培养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有新的学习理念,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创造,逐渐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科学有效的、开放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轻松地学习。使每一位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要能够使学生尽快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少走弯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最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要求的人才,职业是教师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高中通用技术和其他课程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为高中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做出积极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潘源泉.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发现学习”浅谈[J].科学咨询,2010(3).
[2]施志清.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及课堂渗透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0(5).
[3]吴瑕.对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案例运用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培养;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
元认知是个体对其学习过程中计划地监控、调节等一系列的控制过程。元认知监控就是学习主体在实施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想要的目标,根据元认知策略、元认知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修改、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对学生当前和今后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形势来看,高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不够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监控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
一、培养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力的基本步骤
1.教学之前教师、学生要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应当把上课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但并不是死板地按照已设定好的流程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充分展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出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是对知识的认知、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生在预习时要主动积极地制订出这节课的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例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来源”及“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是为了让学生最深入地了解“发现问题”这一环节。课前教师就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搜集或制作部分发明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搜集相关案例制作演示文稿来开阔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要让学生做一些准备,课前搜集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待课上大家一起探讨。这样既能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监控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监控、自我反省、自我审视,也就是学生通过对自我学习过程的监视,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让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及时地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做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技术的创新性时,要让学生明确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创新,并提出问题:助听器的每一次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及时的思考。
3.教学结束后及时反思
在课堂学习之后,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是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的重要步骤。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找到学习目标和事件结果之间的差距,并进行及时的补救。对课堂所学进行系统性的归整,同时也要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发展变化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在控制的讲解之后,让学生看课后的图片:水管流水、电风扇吹风、电灯开关等。从中了解哪些是人工控制,哪些是自动控制。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实际事物相联系,用实际事物来检验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二、元认识策略
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了学习目标的设定、阅读材料的浏览以及待解决的问题和怎样完成学习任务。不管是课堂学习,还是作业的完成、还是应对测试,学生都要有一个“计划对策”。这个计划就是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准备。课堂上认真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做笔记、听讲,而是课前找到自己的难点,在课堂上对自身的难点做重点听讲。一个优秀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并把教授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形成对比。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高中通用技术课上的主动参与性和参与的程度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氛围,掌握设置情境问题的技巧,形成群雄争先的局面,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之中,从而能够获得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机会,是学生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
三、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清晰地感受到对所学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学生在对每个课堂学习目标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增进其对课本教材系统编排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各个科目的学习。培养学生元认知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新课标就是要师生接受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让师生进行一种主动、积极、科学的开放式教与学的过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一种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切实履行了自身的教学职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丹.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6.
[2]王秀红,李艳梅.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化学教育,2004(09).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形势,对教育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院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经过近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统计既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一项工作任务,又是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实际上,教育统计的第二项功能往往被忽视,学校内部的统计数据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方面,在运用新机制新体制快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内部显得更加突出。
1 独立学院教育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机构及人员配置。与其他传统公办大学不同,独立学院的办学更多考虑对成本的控制,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岗位来从事教育信息的统计工作。在多数独立学院,承担统计工作的部门一般为学校(院)办公室。
1.2 统计工作总体流程。独立学院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统计工作任务后,根据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报表要求采集统计数据,学校负责统计的部门整理汇总,主管校级领导审核后报至上级主管部门。
1.3 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的特点。①信息量大,数据关系复杂。由于独立学院具有办学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复杂的特点,涉及校园、校舍、师资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数据关系较公办高校要复杂一些,需要统计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甄别、合并、计算等操作。②个别信息缺乏真实性。在独立学院上报的统计数据中,虽然数据关系正确,但并不能保证数据完全真实准确。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学校内部统计信息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掌握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一方面是上级主管部门将统计数据与办学指标直接挂钩,数据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和发展。③统计信息口径单一。独立学院的统计信息更适合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和掌握一定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宏观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际办学中,一些重要的数据并不在统计的范围内,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但是在统计信息中往往被忽略。
2 独立学院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指标体系缺乏对独立学院的针对性。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已呈现出公办、民办等多种办学模式。但是,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产物,其办学模式存在着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既不同于公办高校,又区别于传统的民办高校。但是在统计工作中,独立学院一般被归为“民办”一类,而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体系指标还不够完善。①多数指标未体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统计信息的基本办学指标与监测办学指标共归为五类院校标准,占据了教育统计信息的绝大多数比例,划分标准没有专门针对于独立学院的相关指标做出说明。而独立学院是新办本科院校,在各项指标上势必会与公立办学有一定差距。②主体调查内容延用落后指标,不能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过去沿用的一些统计指标已经明显落后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步伐,不能反映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例如图书、语音室、多媒体等指标没有关照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
2.2 统计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从工作的流程可以看出,信息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对信息准确性的检测程序。为了不被“停止招生”或者“亮出黄牌”,很多信息的填报上以凑指标为目的,难以保证真实性、科学性,于是上报结果时有些信息失真,没有利用价值。
2.3 统计方法落后。①信息化工作意识薄弱。目前教育统计信息工作还是以手工为主,主要依靠各相关部门基层的统计工作,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主要针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录入。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②统计口径与实际应用不完全匹配。独立学院的教育统计信息,主要是根据上级要求来完成统计内容,不能满足综合性的人事、教学、后勤等全面统计的需要,难以实现信息的整合,甚至个别信息只是简单罗列,高层次、有深度的信息寥寥无几,甚至内容滞后,可用性差。③信息资源功能单一。当前高校教育统计的数据除了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高校发展的功能之外,其实也是高校对外交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学校掌握所有办学信息,依靠信息进行前景预测,掌握发展动态,但这一功能往往被高校忽视。
2.4 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进能主动接受信息化这一新的管理手段的高层次人才,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必须趋势。
2.5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独立学院教育信息统计工作未引起上级部门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因为这项工作不属于一线管理工作,加之上报形式存在的问题,弱化了统计的功能。
3 推进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在办学实践中的应用
3.1 改革指标体系。①建立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指标。上级主管部门要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结合独立学院发展形势,对统计指标体系重新进行调整、更新和补充,同时对指标进行简化,增强信息的实效性。②完善主体调查内容。健全针对独立学院特点的主体调查内容,增强信息的实用性,在突出办学特点的基础之上,增强对教育统计工作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的管理。
3.2 完善统计工作监督机制。针对于独立学院,要完善法规,制定监督标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如制定《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公开条例》、《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保护条例》和《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监督办法》等。
3.3 加快独立学院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①成立信息化管理机构,增强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学院发展思路,总体规划、协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共享数据的建设和维护、负责学校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化业务。②建立教育统计信息数据库,细化信息分类。高校教育统计信息主要分三类:学生类、教师类、办学条件类。独立学院员工队伍组成复杂,教师类分为自有聘任教师与校本部聘任教师;办学条件类中的资产、房产等分为产权与非产权,非产权又分为租借用等情况。③加强信息采集的科学性。按照信息分类,将信息划分到各职能部门,信息来源由各职能部门负责采集,涉及到有共享的信息,以信息源部门的口径为准。④建立信息查询管理平台。拓展信息和查询的空间,开辟信息查询系统或者网络办公平台,使得学校的各项统计信息能够更好的管理与使用。设置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这样,既做到了关键信息的保密,也发挥了信息的实际作用,方便了数据的查询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⑤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对独立学院而言,教育统计信息的收集与统计,不只是为了上报,还为了通过分析统计信息,了解本校的情况,找出教学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独立学院的信息资源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资源。开发和利用教育统计信息资源,关键是要有一支人员精干、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因此要努力提高统计队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注重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熟练使用统计应用软件,合理利用教育统计信息平台。
3.5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级部门要制定起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健全的法规,提高教育统计信息中各项数据的权威性,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独立学院自身也要依据自身学院情况,制定各种制度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6 扩大统计范围,拓展信息应用。以教育统计信息应用性研究为契机,独立学院的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实现管理与使用的功能。如“档案信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领用管理”等日常办公。
总之,独立学院教育统计工作及其信息应用,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发展的课题,只有树立改革意识,优化工作方法,推动实践创新,才能是教育统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发共和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2008.
3.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摘 要:针对地方院校面临转型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国际化资源、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与企业、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多方一起开展协同育人,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切实做到人才培养的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国际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合作办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粤教高函[2014]97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GDJG20142436);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粤教高函[2014]122号);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 SYJY20131404)。
第一作者简介:霍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14929099@qq.com。
1 背 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培养模式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提升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使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等方面跟上国际趋势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1-2];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还可以强化我国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大大促进地区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历史、地域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高校中占多数的地方性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开展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地方院校在对外交往中还存在着国际交流观念和意识不够、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少、国际交流接待条件严重不足、留学生规模小、层次单一等问题[3],这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发展。因此,如何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渠道,打破地方院校地方性局限,将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将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网站[4] 2014 年1月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42个,其中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了586个,约占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 80%。2012年底的数据表明,广东拥有国家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含港澳台地区)分别为2个和 10项(2013年增加3项),而同期北京有4个和 59项,上海有7个和86项,江苏有 2个和 40项[1,4-5]。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引进与广东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急需学科专业的合作项目或机构来开展教育国际化,这也是广东优化高教结构,提高高教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要融入国际交往就要按照国际标准或通行的范式组织生产和经营,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看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需要懂国际规则、国际语言和不同文化习俗的国际化人才[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急需提高,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近年中国IT市场人才缺口接近100万,懂IT、熟业务、精管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的人才已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 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人才培养(本科类)建设项目说明》指出,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二级院系为单位建立3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协同育人平台的培育和建设,推动高校与国际育人力量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落实教育国际化,也为适应我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结合广东省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及学校的办学定位,韶关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以及学术文化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联合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专业,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2011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八所教育国际化评价的试点院校之一,被教育部列为内地首批63所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之一。
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双方教育体制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差异有效进行师资管理,强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充分引入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在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过程中,扩大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范围,加大项目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力度,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真正做到国际教育本土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我们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2.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涉及主体不仅包含中外合作院校,还包含国内外跨国企业、国内相关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多方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同时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开展项目协作交流、合作研讨会、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动力机制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2.2 优化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案
以国际视野了解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确立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国际化IT企业的实习经历、熟悉国际标准、熟练掌握外语应用的毕业生。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同时具备境内外就业能力,使得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和观点,人才成长过程更加凸显国际化理念。
2.3 建立校校、校企共建、共享的团队培养机制
采取国际教师引入和校内教师培训相结合,构建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教师、外籍教师和资深业内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语型教师,以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3.1 专职教师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我们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专职教师参加引进课程培训、企业项目培训,选派学院骨干教师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国外院校进修、利用假期到跨国企业进行项目学习与实践,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2.3.2 企业教师
通过在校企深度合作单位(包括中软国际、深圳软件园、长沙蓝狐网络技术公司等多家企业)遴选优秀的项目经理,承担新技术应用类课程教学工作,担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化教育理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2.3.3 外籍教师
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提高境外教师的授课比例,除了相关英语课程由澳方授课之外,每学年至少4门专业课程也由澳方派教师来学院授课,讲授最新专业技术经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外语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互动,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3.4 资深业内专家
坚持聘请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的IT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其企业经验与企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参与本项目的兼职开课,开展行业动态专题讲座,指导论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授课或合作开发,使学生尽早建立工程理念,熟悉工程实况,造就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
2.4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中外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结构设置的国际化水平是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国际化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整优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其更好地适应于我国生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在语言能力、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达到双方的学历认证标准;二是调整优化中外双方课程结构,一方面制定本土化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增加课程中的国际内容,开设涉外礼仪、企业文化、外包英语等交叉学科课程,提供更多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三是在全球化课程观念引导下,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包括学习慕课(MOOC)的方式及内容,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补充、融入到课程当中;四是采用基于CMM3开发规范的Whizible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严格按照CMM3开发规范进行项目实战,在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和评审,达到国际化软件人才的要求。
2.5 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以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授课。打破以笔试为主要手段的单一考评模式,考评重能力,重过程,形式多样,将学生课堂口头展示、作业成绩、小组作业、小测验、学术性论文等纳入考评内容,通过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6 通过校企共建,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际和国内著名IT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中软国际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方向,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分别与多家企业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基地,其中与中软国际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国家级与省级立项。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组织一系列专业竞赛,使得学生有机会进入国际著名IT企业参观、实习。近年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7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通过此平台,使得国外与国内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地方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与交流,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为地方、企业服务。院校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调整,院校之间能进行有效协同。
3 主要特色
3.1 建立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和教学资源为社会服务的互动新机制,开创开门办学的新模式。本项目能够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与地方院校、地方政府多方一起进行协同创新,开创了国际化办学+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立足地方,拓展合作平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共同开展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促进IT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 以育人贡献为主导,行业引领为核心,区域发展为目标,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项目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运作模式、调研软件产业人才现状和国内外软件企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基础上,面向产业需求制定培养开放式、国际化、工程型、高水平、高素质软件人才的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探索软件人才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注重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能力的培养,与国外高校及知名IT企业合作搭建并营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3.3 注重培养过程的“三个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不断线”三个不断线。改革外语课程的设置方案,在1—2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及雅思课程, 3—4年级开设服务外包英语,重在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应用能力。开设大量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课程,安排综合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践题目主要来源于实际项目,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注重软件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包括有法学教育、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课程;建立社会服务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学生自觉增强综合素质的凝练与提高。
4 结 语
在针对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协调育人过程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效:
(1)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IT人才培养国际化,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强化了师资力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国际化双语双师型教学人才,拓宽了教职员工的视野。
(3)培养的人才能填补外资企业及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化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 美国高等教育对广东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高教探索, 2013(1): 57-60.
[2] 尹楠, 于瑞云, 朱志良. 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4 (11): 50-53.
[3] 新华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2014-11-2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4] 教育部. 教育部网站[EB/OL]. [2014-10-16].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8/201402/16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