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3-09-10 15:02: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篇1

2.抓好早晚市管理。针对西关菜市场外溢、东关农贸市场外溢,政府广场周边、康乐南路占道经营严重等问题,市容市貌执法大队调整工作时间,采取了凌晨突击整治、早晚驻守、机动巡查等多种执法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控,防止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妨碍出行。

3.加强学校周边治理。一是配合县食药监局,开展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工作专项整治行动。行动中将执法人员分成两组全天巡回检查,中小学、幼儿园周边100米范围内严禁摆摊设点,学校上(放)学高峰期间安排专人值守;二是认真做好中、高考期间的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中、高考期间,制定多项措施,加强市容管控,给考生营造了良好的考试环境。

4.开展小广告治理。利用数字化城管和执法人员巡查,对城区小广告进行动态监管,对政通道、民安路、人和路、丰利北路小广告进行集中整治。并抽调5名执法人员,加强了夜间巡查,对非法张贴喷涂人员一经发现,立即查扣,力争从源头上堵截治理。

5.实行错时管理机制。按照“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管罚并举”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无证摊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违章现象进行整治。针对下班时间流动摊贩集中出现的特点,市容市貌执法大队实行弹性错时工作,提前上班、延时下班,定人定点强化巡查,确保市容管理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清理店外经营2130家(次),清理乱摆摊点800余处(次),清除乱贴乱画、旧春联1500余处,清理有碍观瞻悬挂物52条。

1.提高清扫标准,全面改善卫生质量。一是增加机械化清扫街道,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每天早5点清扫车进行一次普扫作业;二是主干道中午、晚间进行保洁,确保全天达到九个小时保洁时间;三是主要街道进行扫水降尘。从4月份开始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洒水降尘,每天洒水8次以上,县城区湿式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52.5%。

2.扩大清扫保洁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__街、武装部西街、__堤口往西等3条街道,现城区清扫保洁街道达到66条街道,总清扫保洁面积达到177万平方米。同时,做到城区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运输,日产日清。今年上半年共清理生活垃圾10570吨。

3.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以小街小巷、出入城口、菜市场、城乡结合部列为工作重点,在加强日常清扫保洁的同时,定期进行整治。1至6月份累计开展12次集中整治捡拾垃圾杂物活动,清理乱倒垃圾百余吨,有力的促进环境卫生净化水平整体的提升。

4.增加环卫设施。为加强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品味,改善城区形象,将城区民安路、兴文道、丰利南路旧式果皮箱更换安装了230个立式果皮箱,新安装的立式果皮箱美观新颖,两侧设有垃圾分类投放口,方便行人投放垃圾。同时,在人和路(工商银行北侧)、日新东街北侧增设了2座智能垃圾房。启动运行盐店北路、崇文西街、二中对过、__四座公厕,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如厕难、垃圾倾倒难、收集难和运输难等问题,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环境卫生质量。

强化联动责任机制,坚持源头治理、动态管控,强化建筑工地出入口硬化、车辆冲洗、密闭改装、GPS定位等渣土运输监管措施。对违法建设采取“打早”与“打小”相结合、“打新”与“打旧”相结合,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第一时间查处。今年来共查处私搭乱建4处,擅自施工建设2处,更换建筑工地围挡1095平方米。

严格按照《__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抓好户外广告牌匾审批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巡查,对私自安装户外广告牌匾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督导业主对破损、掉字、有碍观瞻的广告牌匾进行更换和维修,对城区道路两侧的建筑工地和空地围挡进行管理和维护,城区环境保持了整体美观的效果。今年1至6月份,共审批广告牌匾58块,清理落地牌匾125块,整改破旧牌匾17块,整顿改造建筑及景观围挡广告2000余平方米。

加强对数字化监督指挥中心信息受理员和监督巡视员的培训力度,确保做到信息采集和案件派遣“双准确、双及时”。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强巡查、监控大气污染治理、网格化环境监管中涉及的焚烧垃圾、车辆漏洒、道路扬尘、露天烧烤等事项,督导城管监督员、巡查员在相应网格巡查中予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立案、派遣,督导相关部门及时处置。1至6月份,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共受理立案5689件,派遣5689件,应结案5672件,已结案5662件,结案率99.82%。

今年我县实施的节日亮化工程本着节俭、美观的原则,以“

生态__”为主题,根据不同的路段、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分别用不同的彩灯进行装点,使市域特色和扮靓城市环境有机结合,集艺术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主要对县政府广场、政通道及丰利北路两侧、世纪大道路口、四季春饭店路口、丰利北路大堤口等处进行了亮化,为全县人民营造了文明、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县城管局在2015年“十八项重点工程、十八件惠民实事”中,共承担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县城居住环境提升两项建设提升任务。截止目前,左各庄垃圾处理场附属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地泵建设、围场道路绿化、硬化,雨污分流管道、办公楼围墙粉刷已经完成。院内东侧大坑填土完毕,防飞散、铁艺围墙安装完成。渗沥液处理站正在建设中;董村管区垃圾处理场工程,已确定投资模式,采取社会投资的方式运作。已与中华环保基金会进行2次对接,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案,并对董村管区王各庄村废弃坑塘、董村管区砖厂、董村管区高村废弃坑塘、辛庄管区砖厂、孙氏砖厂、龙街砖厂等8个选址进行实地勘探,现正处在论证阶段;完善环卫设施,目前已完成洒水车加水点建设。保洁车、垃圾桶、中转箱、公厕、皮卡采购已经完成;房式垃圾车、洒水车、小型清扫车于6月9日开标,因参标的公司不符合招标要求,已重新挂网招标,于7月7日开标。

在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攻坚行动中,城管局主要承担外埠重卡车辆实行绕行管控、全面取缔露天烧烤、渣土物料运输扬尘管控、城区卫生保洁四项治理任务。按照《__县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攻坚行动方案》并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城管局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城区露天烧烤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城区渣土运输车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城区卫生保洁实施方案》。按照任务分工,迅速开展整治,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成效。

一、继续抓好市容秩序管理工作。巩固上半年的治理成果,并继续保持和加强市容管理和执法力度,认真督导落实“门前十包”责任制,加强对店外经营、摆摊设点、侵街占道、游商摊贩、打场晒粮、非法张贴喷涂等行为的管理,确保年终市容市貌治理效果更有成效,执法水平有新的提升。

二、继续提高数字城管平台运行效率。深入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开展,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效率。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城市管理合力,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和监督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机制,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三、继续提高城区环卫保洁水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促进环卫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提高精细化作业标准,确保清扫保洁的质量和标准达到“六无六净”(即无果皮纸屑、无尘土、无杂物、无碎石、无袋装垃圾、无人畜粪;路面净、人行道净、雨水口净、树坑净、墙脚净、果皮箱净)。

四、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执法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巡查密度和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建设。努力实现新违建“零容忍”,努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全年无违法开发建设工地动工。

五、继续加强户外广告牌匾管理。加强对全县范围内户外广告的管理,严格按照一店一招牌的要求,规范提升户外广告的设置档次和水平;严格管理户外广告牌匾设置审批程序,确保做到“零审批、零落地”。

篇2

一、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联合的《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是规范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部门规章,各常驻代表机构在其申请设立及实际工作中,要严格依照该管理办法执行。

二、根据《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常驻代表机构应当接受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监督检查,并于每年3月1日前向国家版权局提交上一年度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同时还应提交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三、《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常驻代表机构只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与著作权认证有关的联络活动,不得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各常驻代表机构应严格遵守该规定,除常驻代表机构自身的事务外,不得从事超出此业务范围的活动。

四、各常驻代表机构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侵权纠纷投诉,应以其代表的协会的名义,不得以该常驻代表机构本身名义进行。

五、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及其会员协会在中国单独举办与版权有关的活动,以及与地方版权局或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与版权有关的活动,如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组织人员互访等,应事先报告国家版权局。

六、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及其会员协会基于认证而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例如出具侵权物品鉴定、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应以著作权认证机构的名义,而不是以常驻代表机构名义,并应将相关文件送国家版权局备案。

篇3

成人教育属高等教育的一种。部分高中、中专毕业生以及在职人员经过成人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继续进行大专层次的在校学习,这些学生在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与全日制统招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工作更具复杂性与重要性。因此应该针对成教大专班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成教大专班学生特点

(一)成人大专班学生之间年龄差异大,学生生源结构复杂

目前,成人教育的生源结构和统招生有显著不同,成教生招生对象参差不齐,主要针对应、往届高考落榜生,中专技校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因此入校时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可能差距从几岁到二十几岁不等。另外由于招收的高中学生很多都是落榜生,心理变化起伏较大。中专技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又相对较差。还有部分是在职工作学生,几乎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特殊群体,上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拿到文凭,做晋升职称用。针对这样的学生现状,在管理上与统招生有着很大的差别,难度非常大。

(二)成教学生学制和体制呈现多元化特点

就笔者所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现状来看,成教大专班在学习形式上既有类似统招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周一至周五上课),也有业余学生(周六至周日上课),还有各地的函授站、教学点。另外还有走读生和住读生的区别。所以在管理上,针对每一种学习形式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绝不能用一种方法管理。

(三)成教学生的文化基础显著不同

成教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论功底及思维能力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基础较扎实,对知识和技能接受和掌握得较快,而有的则不然。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典型的工科类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偏重于应用技术类,教师在用同一本教材授课时,对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过有关工作经历的在职学习学生来说可能进度较慢、内容太浅,而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没有类似工作背景的学生来说进度又太快,内容太深。

(四)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价值取向不同

成教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各有不同。一些成教学生在工作和活动实践中,切身感到知识的缺乏,渴望获取新的知识来提升自己,所以重新拿起了书本进行学习。这些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上往往善于思考、好提问、喜欢结合实际进行交流和学习,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张文凭,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甚至课堂上都不会认真听讲,导致学习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并且大多数在职成教学生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单位的职工,同时还是家庭的支柱,因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矛盾突出,使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二、成人大专班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及对策

(一)规范成教大专班班级管理制度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关键是坚持不懈抓好班风学风建设,规范班级管理。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关键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治学态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成教班级管理就是要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成教学生教育规律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应遵守和服从规章制度,特别是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要严格,做到杜绝迟到、早退、旷课、随意请假、夜不归宿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保障整个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也相应能够逐步得到提高,慢慢养成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加强成教学生在校期间管理

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班委会,班委会成员各负其责,做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选择和配备成教班委会成员时,一定要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成教班的特点,选拔班中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并在学员中有一定威信的学员来担任班干部,以班委会工作和开展有益活动,带动整个班级,不断增强班集的凝聚力。此外,针对大部分成教学生每周只有上课时间在校的特殊性,班主任不可能随时和学生见面,所以和和保持通畅的联络方式特别重要,比如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飞信群,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近况和把一些紧急通知及时传达给学生。只有班级日常管理做好了,整个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就自然顺畅了。

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1-02

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管理部门及辅导员都面临着一种尴尬的情况:辅导员整日忙忙碌碌,为学生管理尽心尽职,被越来越多的事务性工作纠缠而抽身不得,但管理效率较低,对自身职业发展茫然。面对如此困境,必须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攻克此难题,而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提出的例外原则对改进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确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高校辅导员的三重角色做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二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只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管理者”,习惯用行政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出现的“帮助”、“引导”“指导”“协调”等关键词来说,多数辅导员更多地强调自身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一方面,抱怨事务性工作缠身;另一面,却因其定位不准,导致对工作职责理解不全面、履行不到位。

2.部分辅导员漠视学生的个性发挥

准确把握学生群体共性特征及单一学生的个性,是辅导员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基础。相对于具体学生的个性而言,辅导员更重视班级的共性特征,甚至以班级合力、团队精神、整体利益等为借口要求学生“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其结果必然导致班级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本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社会活动,如果漠视学生的个性表现,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的要点和重点就无处着手,即使整日忙忙碌碌,但工作无的放矢,只是徒费精力而已。基于此认识,可以说对学生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和辅导员管理水平的高低。

3.部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辅导员只满足于做一个上传下达的“桥梁”,表面上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事务工作,但缺乏对班级情况的深入分析及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二是部分辅导员为了职称评定和经济利益承担了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精力分散,疏于班级管理,对学生放任自流;三是部分辅导员根本就不热爱这份职业,只是将它视为事业跳板,甚至想通过“不作为”实现早日转岗;四是频繁的人员更换造成管理脱节,新进辅导员在工作中磕磕碰碰,虽然工作热情较高,但离“全面、准确、深入、积极地履行工作职责”还有较大距离。

4.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

不仅是辅导员自身,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也对辅导员角色理解模糊。后者认为班级的任何事都是辅导员的责任,而且要求“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包揽了从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生活指导,从入学教育到毕业离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如此负荷高、压力大的状况下,辅导员极易产生倦怠情绪,逐渐对工作丧失热情和兴趣,不再尽心尽责,表现为情绪衰竭、情感疲惫、内心焦虑、精神消沉,对工作和生活持否定、消极和偏激的态度,喜欢冷嘲热讽和唱反调。

二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施行例外原则的必要性

例外原则指的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务(例行工作)拟就处理意见,使之程序化和标准化,然后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科学管理应用最广泛的原则,目前这一原则不只是适用于企业管理,已深入到各种形式的组织管理行为中。针对辅导员的种种困惑,我们有必要将例外原则引入班级管理中。

1.有利于辅导员推动班级管理规范化

管理的真谛可以通俗表述为“事情做得好,事情做得少”。处理好其中的“好”与“少”的关系,正是例外原则的精髓体现。辅导员在运用例外原则过程中必先明确班级管理的程序化工作和非程序化工作的分类。凡是班级管理中经常、反复出现的工作内容都可归纳为程序化工作。这些事项应该通过相应的制度来管理。而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环境改变的适应等非程序化工作,则通过辅导员的管理决策来完成。这样,既可避免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所带来的焦头烂额,又能清晰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处理班级大事,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2.有利于培养学生骨干管理能力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对高校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辅导员好比集团企业的董事长,各班班长就像分公司的经理,其他班团干部和学生党员则像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于班级程序化工作,辅导员要敢于授权和善于授权,让学生骨干依据制度设计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及实施管理,自己则做好一个导师、参谋和监督员。如此,才能充分锻炼学生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有利于落实学生“三自教育”要求

班级管理的要义在于“管”在程序化工作,“理”在例外事项,“理”通则“管”顺。基于此,大学班级管理的思路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学生自我重“管”,辅导员用心在“理”。辅导员的“理”重在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和处理好突发事件。这对学生能否顺利进行自我的“管”起到决定作用,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对自己行为的主动负责精神,使班级成员的潜力发挥出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 对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落实例外原则的建议

1.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的三重角色定位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职能明确的状况相比较,仍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只能对辅导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无法使辅导员对自己形成明确的预期。受此影响,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自身的定位容易出现偏差,往往只关注于班级事务的处理,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咨询服务这两块内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辅导员在定位自己工作角色的过程中,要提高两个认识:第一,“管”是基础,“导”显功夫。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基础抓起,这个基础就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到位,但当代大学生更渴望辅导员成为他们的“辅导者”,希望辅导员从他们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能够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和咨询服务。这正是辅导员核心业务发展的趋势,也是辅导员业绩提升的关键。第二,在班级建设中,辅导员工作重要,但学生自我管理更重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带有个性释放、自主意识强烈的特征,他们抵触事无巨细、包办代替的管理方式。辅导员应顺势而为,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针对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健全和社会认识缺乏等方面。

2.善于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被形容为“千条线,一根针”,在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中,若不能做一个清醒的管理者,则可能导致辅导员只能埋头“处理”事情,而不是在“管理”。辅导员有必要根据例外原则,对班级事务进行合理分类,可以将学生课堂考勤、寝室卫生、文明规范、学业档案、作息管理、安全教育、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常规工作程序化,并制定明确的书面规章和程序以确定标准和指导行为。此项任务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程序化工作必须是班级日常管理中反复、经常出现的事务,且主要依靠学生骨干牵头完成;二是班级建设目标的明确和班级配套制度的制定,在班级制度的建设中,可能难以全面或精细,但必须要将制度内化为学生公认的处事方法和准则,体现班级的核心文化;三是所有依靠学生骨干完成的程序化工作必须能接受学生的监督和辅导员的掌控。这样,既能将辅导员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又能体现班级建设公平高效的原则。

3.积极掌握和运用授权艺术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例外原则,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要敢于和善于授权给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辅导员的权力不是体现在行政力量,其本质是责任、资源和服务。辅导员的授权就是要形成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强化责任意识、共享校园资源、以相互服务实现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对学生骨干授权过程中,辅导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学生骨干明确的内容主要是责、权、利。“责”体现在学生骨干对班级程序化工作的充分落实;“权”意味着学生骨干依据制度履行程序化工作的管理权和决定权;“利”是学生骨干在班级管理中得到锻炼,班级管理质量明显提升。二是与学生骨干共同规划班级建设方案,设定班级建设目标,使学生骨干充分明确自己的权限与责任,激发他们的热情和责任感。三是加强对学生骨干的指导和培训,在学生骨干实施目标计划时要进行方向性指导,在其实施任务、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其偏差。四是要给予学生骨干支持和信任,用心关爱他们,使之发挥潜力,不断地鼓励学生骨干提出合理建议并放手让其行动。

4.主动掌控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是辅导员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辅导员例外管理的难点。虽然高校非常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对校园危机事件采取了严密的预防措施,但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有所形成,而在这个阶段,不恰当、不科学,甚至是糟糕透顶的家庭教育给学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学生中如果出现什么变动,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辅导员肯定是事件的直接处理者,这种角色他人无法替代。为此,辅导员应主动思考,系统谋划班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在常规工作中,实施“安全知识教育”。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和周末晚点名的机会开展法制校规、专业思想、恋爱观念、心理维护、生活安全等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变能力;在特殊时期和针对特殊学生启用“危机预防制度”。辅导员要通过班团干部和信息员两个渠道及时掌控班级信息,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档案,在关爱学生的前提下有效实施干预;当学生紧急事件发生时,辅导员要严格遵守学校所制定的“危机处理办法”,镇静应对,控制事态,果断处理,做好善后工作,努力将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转变为凝聚班级人心的良机。

5.将主要精力用于班级的品牌项目和特色建设上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化后,辅导员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总结班级建设经验,提炼班级核心文化,构思班级持续发展的思路。一个先进集体的形成不只是具有扎实的基础工作,更需体现在重点工作的突破和特色工作的创新。因此,班级的品牌项目和特色建设越来越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重视,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重要课题。对班级来说,品牌和特色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代表着这个集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精神风貌;对辅导员来说,班级的品牌和特色是一种事业追求和管理理念,是辅导员价值实现和业绩提升的关键;对学生来说,班级的品牌和特色是一个磁场,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班级建设中。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人物,辅导员应抓住工作重心,做好班级的品牌项目和特色建设,力求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职能的均衡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在高校生活中,公寓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阵地,也是教育学生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原来的管理模式受到冲击,打破了班级管理的旧体制,如何最大发挥公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变成了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做出应对之策。

1.建立专职公寓辅导员制度

在国内,现在的学生管理都是实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方式,以便进行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沟通和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些住楼的辅导员大多是学校的辅导员,他们白天要负责所在院系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晚上才有时间去公寓办公楼值班。这就使得许多住楼的辅导员不能做到专职专责,导致工作不能做到完善和全面。

针对这一问题,急需解决的是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公寓辅导员队伍,来专职管理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聘用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来专职做这一项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文化素养高,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性高,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他们与学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可以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方便工作的开展。此外,要加强对专职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这些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技能,让他们掌握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树立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信心。

2.在学生公寓内部建立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

要针对学生公寓的管理特点,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机制。

第一是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成立专职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公寓老师带头工作,各公寓楼设学生楼长,各楼层设层长,各寝室设寝室长,参与学生宿舍管理。这些领导干部会很好的协助公寓老师做好公寓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是使党团组织更好地参与到公寓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党团组织团结人、凝聚人和引导人的作用;同时也把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表现作为学生学期德育考评的重要指标,这个结果也是学生能否评优、评奖和入党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在专职公寓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公寓委员会要负责好本公寓内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同时,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每栋学生公寓可以设立勤工俭学队伍,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日常工作,像在传达室值班、图书室值班、学校治安巡逻、文明督导等;同时还要负责学生寝室卫生和内务的检查工作,学生房间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定时定点的存放垃圾。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公寓卫生整洁,秩序井然,而且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3.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公寓里,尤其是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除去上课和活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寓渡过的,同学间的联系沟通、相互影响和教育也都发生在公寓。在这里,学生也最能放松身心,展现自我,更好的展示个人能力和文化道德素养,所以公寓也是学生群或者个人传播信息的主要源头,做好公寓的文化建设工作就是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服务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客观事情为依据来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时时刻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应把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管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和人格形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方式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篇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99-02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次承担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以及结合同事们当班主任酸甜苦辣的心得体会,我认为新老师只要用心领会,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必然会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一、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老师在学习、生活上真诚地对学生进行关心爱护,能够很快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支持班级管理工作。关爱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在实处,不然适得其反。对性格、情感欠缺的同学要多给予关注,经常在心理上对其进行疏导、安慰、鼓励和帮扶。以真心换真诚,时间会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使之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同时爱也会相互传递、感染,其他同学也会因内心对老师由衷的敬佩而更加爱戴和支持自己的老师。

二、严格管理、以德服人

除个别招生火爆的学校外,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低,所录取的学生70%左右属于“学习差、纪律差、体能差”的三差学生,管理难度非常大。对于这样的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现状,笔者认为不用探讨太多的管理艺术,只有严格的管理才会带来井然的秩序。从学生一进校开始,就要让学生认真学习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手册、校长禁令,制订班规班约;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走读协议;对学生各方面环节都要加强监督、纠正,对屡教不改并严重违纪的同学必须从严从重处理。班主任在从严管理的过程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博学敬业,为人师表,作风扎实,生活俭朴,公平待人。班主任一定要身体力行,对学生承诺的事情要言而有信,对学生的批评要有理有据,不偏倚和冤枉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赏罚分明,真正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心悦诚服。

三、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抓好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是班主任的关键工作。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尽力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班风是一个班的精神面貌,是由班主任作为领路人,品行优良的学生为辅自然形成的精神状态。班主任自己就要做到乐于奉献,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以人格魅力形成一种班风建设的向心力。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班风也体现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形成良好氛围。

我们一般讲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在学习上的目标、态度、纪律、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良性的改变,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首先要通过奖励先进,鼓励后进,树立学习目标,讲解学习方法,开展同学间结对帮扶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注意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协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再次,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应给予关注,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风气。对成绩优良的同学要给予表彰奖励,到每学期期末,班主任要及时将班上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报送德育科进行表彰奖励,对有违纪记录的同学即使名列前茅也坚决不予报送。

四、选准班委,“抓”、“放”结合

班委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学生中起着模范带头和管理作用,是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如果班干部选得好,那么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了一大半。在第一学期里,学生之间不太熟悉,可由老师指定做事认真、诚实可靠的同学担任班委。到了第二学期,同学之间已相互熟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班委竞选或更换。班委选定后,要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定期召开班委会对班委工作进行指导,充分了解班委分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班级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年结束后,对工作成绩优异的班委,应及时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上报学校德育科给予表彰奖励。

此外,班主任对班级的重大问题要进行决策,普通问题让班委处理,“抓”和“放”,要适度,班主任事必躬亲,吃力不讨好。放得太多,班委失去主心骨,可能因各种原因对班级管理放任自流而出问题。班委的压力比别的同学大,对班委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要进行动态跟踪了解,有问题及时疏导。我曾经碰到过的这样的情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按常规重点监管班级里的“双学困生”,对班委的表现则非常信任,但出乎意料的是班级里最大的违纪事件,却是获得过各种奖励的班长因酒后参与斗打架斗殴,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三个月的处理,模范变成反面教材,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这就是过于信任班委,没有足够关注其思想行为的变化并及时纠正其不良习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坚持养成教育,培养成功人格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现在每个中职学校开学之初都进行一星期的军训,这是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良好开端。通过军训,学生的国防教育意识得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磨练,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班主任要趁热打铁,把训练成果发扬光大,继续井然有序地开展宿舍、教室、清洁区的保洁工作。在起床、做操、上课等环节,继续加强督促;礼貌用语、诚实守信、遵守纪律等应成为班级的常态要求。此外,每个月要评选出文明宿舍,报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召开主题班会,有效开展学生自我教育

一般情况下,星期五、星期天晚自习时间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班会。常规班会模式基本是:班主任通知相关事项,回顾一周班级情况,对班委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进行解决,这种由班主任一言堂的班会单调乏味,学生反应一般。通过实践,我认为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效果更好。老师和学生对此要认真对待,班会开始时由老师进行主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发言,有序地讨论交流,气氛轻松活跃,内容翔实丰富,这种有主题性、知识性、参与性的班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有着明显的教育效果。

七、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培养竞争与合作精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课余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蓬勃精神,并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对于班级出现个别原因所导致的文体活动很难开展,或者在中职学校还有一种由于专业特殊的原因造成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有些活动无法开展的情况,只要班主任有责任心,多动脑筋,仍然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是主动邀请音、体、美老师对本班学生根据爱好进行分组培训、训练。二是和别的班主任沟通协调,进行班级联谊活动,实现文体活动互动,人员性别交叉搭配开展活动,不定期地组织一些友谊赛等。三是班级内要有意识地培养特长生,建立兴趣小组,以便充分调动同学们活动的积极性。统一购置一些文体用品,不定期组织一些小型比赛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文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14~19岁的青少年时代,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各种迷茫和困惑,亟需老师、家长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其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以及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独生子女占多数,自我意识强,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及自制力差,奢侈,情绪多变,生活无目标。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足够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对班里特殊家庭的孩子要进行心理疏导和物质帮扶,让其调整心态,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平时要交代班委、宿舍长留意观察同学们的日常表现,如有异常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可选择恰当时机与这些同学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因消极心理引发自我厌弃甚至自残、自杀的不良现象。如果发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者,要送相关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心理问题非常严重者要尽快与家长沟通,及时送正规医院找心理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另外,班级管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安全管理。每年都有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死伤的报导,一桩桩血淋淋的事例让人扼腕叹息。为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必须和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告知所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明确双方责任,以防发生事情纠缠不休,干扰教学秩序的情况。二是学生请假外出,必须经班主任签字批准,报德育科备案后才能外出。学生因有事需要回家办理,必须经家长同意并打电话与班主任确认后乘坐有营运资格的车辆离校。三是班主任要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开辟安全教育板报专栏,下载安全方面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以达到警示教育作用。四是以现实案例教育学生防盗、防诈骗、防不法分子侵害、防传销、防、防网络欺骗等,确保学生保持警觉意识,不轻意上当受骗,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钱物损失。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74-02

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班级发展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对滞后。高校班主任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与辅导员队伍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发展现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班级发展的多层次需求。高校的班级发展工作应逐步转向班级内部,依据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班级,培养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同时积极探寻高校辅导员队伍及班级发展的新途径。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班级建设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高校实施学生班级建设工作主要采用“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级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包括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生涯规划等。后者辅导员工作较为明晰,辅导员大多从事学院的学生事务管理、学院行政工作,但管理的学生工作较为繁杂,包括院校评优评奖工作、贫困生认定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等。

1.“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

云南大学采取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共同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引导班级干部对班级进行建设。2001年建立了由校学生处集中统一管理的兼职辅导员制度,每年选拔一部分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一定年限后再回到学院担任专职教师或继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1]

2.“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

四川农业大学采取“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班级干部”的班级建设模式。其具体操作如下:由学院硬性要求每个小班配备一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学院再公开选拔学生工作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同学作为助理班主任,辅佐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这种模式主要被用于新生班级建设当中。

(二)辅导员工作与学生班级建设的联系

1.高等农业院校班级建设内部需求分析

高校班级内部需求能直接反映高校学生工作重点内容,系统地了解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内部需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更好地实施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总结,得出班级建设内部需求主要包括学生对优秀班级组织的需求、良好班风学风的需求以及班级内部成员自身大学规划的需求等。优秀的班级组织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创建,班委与团委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良好的风气包含了班风、室风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良好班级风气的塑造是班级成员的内心渴望,是促使班级成员互促成长的必要环境。大学规划包括大学生的学业、职业、就业规划,从入学之初到大学毕业,学生对自身的科学规划是促使他们快速成才的核心步骤。

2.高等农业院校班级内部建设结构分析

根据学生班级建设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作用于学生班级建设,其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又相互交错。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班主任主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引导工作(如图1)。在高校学生班级内部建设中,班级干部分为两个组织团体:一是由班长牵头组织班级整体建设的班委,二是由团支书领导的团支部。班委与团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开展班级建设工作,构成完整的班级建设结构(如图2)。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班级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以《高等农业教育》期刊2009-2012年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为例,分析总结当前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王效仿(2009)认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模式、学生管理理念的不适应,反映出教育内容和实践脱节、职业保障政策设计不到位等实际问题。[2]郭军洋(2010)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岗位职责不明且任务繁重”、“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辅导员日常事务繁重,多数辅导员的工作偏重于行政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没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指导工作,同时也无法腾出时间给自己充电。[3]田东林(2011)指出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辅导员的总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配置效率低下、岗位职业倦怠、结构不合理、待遇偏低等问题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瓶颈。[4]叶光华(2012)指出目前“教”与“育”的分工导致了两者分化,不单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不高,且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5]

(二)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结合网络搜索、文献检索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班级建设的实例研究,总结当前班级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中学班级管理经验的缺失。当前班级干部缺乏培训指导,学生班级干部建设班级多沿用中学时代的治理经验实施大学班级的建设,而课程任务繁重的中学学生干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致使其升至大学后不能较好地担起班级建设重任。2.班级建设发展的随意性。大学班级建设的成果是一个集体建设的集中体现,然而现时班级建设集体共同目标的缺失以及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育的缺乏,使大学班级建设发展呈现出自由发展的趋势。3.班级个体及群体的差异化。大学扩招后班级规模迅速扩大,班级集体成员的差异性突出。班级个体与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群体间的情感磨合度低、价值取向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不统一等表现突出。

三、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学生班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班级建设三大板块,体现“班、辅”重要角色

综合各类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内容,以及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班级发展需求,现归纳出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实施班级建设的三大板块:一是学生群体建设板块,主要包含了新生教育、学生宿舍建设、学生学业指导、学生干部培养等学生事务。二是学生班团活动开展,学生班团活动的开展贯穿大学班级发展始终,是班级成员实现良好沟通、互促成才的载体。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板块,它是农业院校学生接触基层、深入乡村、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学生党建、寒暑期实践等工作内容。

总体来说,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扮演好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等重要角色。

(二)创建特色班级,缓解新时代班级发展压力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心系三农、在不同的岗位服务三农的创业者的客观需求”[7],高等农业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建农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特色班级”。如在农业院校内部筛选出“心系三农、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对其开设“特色班级”,加设课程,配备专业教师,区别培养“特色班级”成员,即着重提升“特色班级”成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特色班级”成员实践能力,打造高等农业院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与服务三农相关的“特色班级”,有助于集中选拔一批“三农”的人才,为学校人才培养树立“标杆班级”,同时提高农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的综合型人才,创造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4]田东林,谭淑娟,彭云.普通农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

[2] 王效仿. 社会分工视野中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39-41.

篇8

高校班级作为行政决定型学生组织和基层学生组织,在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管理、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班级的管理都是基于辅导员―班长的“一条龙服务”制度,班级管理呈现高级标准安排、中级水平运作、低级质量落实的现状。基层学院学生工作的师生比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辅导员也困于学生琐碎的基础性事务工作中,很难抽身去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也无法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朝着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通过探究和实施“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核心班委团将班上学生进行分块服务和管理,重点打造班委的个性化服务,提升班级的管理力度和班级凝聚力;核心班委团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班级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定期召开班委团会议,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班上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重点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目标,这对改善班级班风、学风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很大意义。

一、基于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

基于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的实施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核心班委的选择,核心班委团人员的选择务必要覆盖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成绩拔尖、成绩中等、成绩末尾的学生等;二是核心班委团成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意愿从事班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三是核心班委团成员依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学生事务性及部分思想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分工,根据笔者所在基层学院2015级学生教学计划和学生工作的安排,将班级事务性工作和核心班委团工作内容进行分块,如图1。

核心班委团的建立及成员的选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核心班委团成员和分工均稳定下来。

核心班委团由约4名班委组成,可以根据班上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增加或者减少一名班委,同时根据班委不同的特长进行工作任务的分块安排和分配。核心班委团可参考的职位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

其中,班长是核心班委团的核心人员,需要统筹协调班上事务,做到每项任务落实到位。主要内容:一是班长负责与辅导员的沟通与对接工作,每周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不良班风学风现象和严重违纪的学生;二是素质拓展学分,协助班导师完成素质拓展学分的统计和汇,定时汇报班上学生的完成情况,班长可以指导同学在最容易得分的方面获得素质拓展学分,比如,考证和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等;三是每学期初的学业警示和班级成绩分析,此点非常重要,是班级管理和学风整治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业警示和班级成绩分析,班长可掌握班上各层次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联合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开展一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比如,让成绩好的学生参考学科竞赛信息;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参与评奖评优活动;针对学习成绩差、需要补考或重考的学生,可以推送补考报名时间、考前答疑等信息。

副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书需要单独负责某些模块工作,还要协助和配合班长完成自己模块内的工作,同时,核心班委团要定期开内部会,总结并向辅导员反馈班级近期的动态。

副班长的工作内容有:一是知识竞赛,定期推送学科知识竞赛报名时间表,并且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更多学术知识竞赛及其各项活动,让同学在比赛中积累学习技能和经验;二是创新创业,响应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班上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并且推送有关各创新创业讲座的时间表,同时积极组织同学组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比赛,如挑战杯、全志杯、三创杯等,有利于学生沉淀更多知识,为创新创业做准备。

学习委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学业成绩,组织优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减少挂科率,同时也鼓励优生评优,并定期推送考证的相关信息;二是上课考勤,负责做好考勤工作,针对考勤问题制订应对措施,重点提醒旷课次数已在取消考试资格边缘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人数;三是将班上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与科任教师或班导师进行沟通。

团支书负责筹划组织及开展班级活动,同时也是党团工作的主要推动职务。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集体活动,筹划组织及开展班游、班聚及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二是爱心公益量,此为我校所特有,爱心公益量与优秀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解除处分等直接钩挂,积极在班上推送相关公益活动的通知,在进行评奖评优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一定的公益意识。

二、实践成效

笔者所在的基层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2015级车辆一班在实施核心班委团自治管理模式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效,特别是在上课考勤、学业成绩、素质拓展学分、创新创业等方面。

上课考勤方面:实行核心班委团自治后,班委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同学做到准时上课、不旷课,提高上课积极性与出勤率;带领全班同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班级出勤率由上学期的80%提升至95%。

成绩方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挂科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37.5%,由于挂科问题相当严重,在辅导员的协调下,找班上和本专业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补考前的答疑交流,进行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解题技巧的分析等,尽量帮助挂科学生通过补考。同时,班委会在学期初进行班级成绩分析,并召开班会向班上学生说明上学期的考试情况以及班级成绩在专业中的排名情况,自发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班上的学习氛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挂科人数由班级总人数的37.5%下降到19.6%。

素质拓展学分方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前,教师对班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方面的问题毫无头绪,不知从何抓起,班委主动向辅导员和班导师汇报学院对素质拓展学分的要求,反映学生的意见,并与辅导员一起讨论如何从相对较为容易的方面入手去获得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将各个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帮助班上学生努力奋斗。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后,班上33%的学生通过报考CAD考试、四六级考试、参加珠海航展志愿者等活动来获取素质拓展学分,获取素质拓展学分的途径和渠道都有较大提升。

创新创业方面:班上的颜一帆等同学组建的创业团队,多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荣获校级、市级、省级创业比赛多个项奖。

三、总结

核心班委团的自治模式在班级建设、班风学风、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践初步证明这一班级自治模式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模式也可在其他班级进行推广,但是需要结合各个班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心班委团自治模式的实施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重点突出了班委服务和管理班级的职责,也提升了班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基于核心班委团的自治模式提升了班委处理学生事务工作的效率,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朝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我国高校班级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篇9

1、高校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

相对于初高中教师,高校班主任的教学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取代。而班主任管理能力则对教学进度的合理开展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保证。简单的说,高校班主任在知识上和做人方面对学生的引导可以直接影响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能力发挥和性格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与此同时,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稳定的平台,这使得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校方的相关信息,并作出针对性的反应,与此同时,它也使得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对存在心理问题或相关疑惑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安抚工作,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此外,高校班主任在育人工作领域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多数高校班主任均由相关专业的系主任或专业教授来担任,这些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生的状态变化。通过与其他专业课程老师之间的交流,高校班主任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额及时了解,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学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使得工作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管理和育人工作也得到了有机结合。

2、高校班主任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主要履行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很多普通市民开来,班主任的作用局限于对班级内部的知识教育和行动管理,而这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班主任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并给他们的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

2.1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众所周知,高校开设课程多且种类复杂,学生一天往往需折返于数个教学楼、食堂以及寝室,课余时间相对不足。这种课程内容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只教授学生一到两门课程的班主任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跟踪性的了解,更无从谈及实时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教育了。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学生逐渐成熟,并开始接触社会,是以他们性格中的独立成分使部分学生并不乐于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谈,也不愿意讲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存在问题提出并予以解决。在这种师生双方都缺乏沟通条件的情况下,高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职能根据原有计划开展,而无法进行后期针对性的调整和修订,这使得高校班主任无法像小学和初中班主任那样跟学生谈心,更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2.2缺乏工作创新。由于不少担任高校班主任的教师都具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历,是以,他们更愿意将传统教学尝试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沿用下去,进而形成该专业的一种传统。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有可能陷入一种固定模式,而缺乏针对性的工作创新。在面对新生时,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照搬原有上课体系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做法可能是学生无法适应,进而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不顺利。与此同时,工作上缺乏创新的情况也阻碍了班主任育人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年龄经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相同的工作管理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信任班主任,并向其倾诉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使得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无法高效稳定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2.3职能工作与辅导员重复。辅导员群体在开展学生心理教育,解决学生生活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群体不断壮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工作开始转向辅导员中心,这一群体也表现出了其年轻化、知识化、与学生关系密切等方面的特点,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近些年有着相当明显的提高。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管理育人只能就与辅导员产生了一定的重复和冲通,在教学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班主任的职能正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而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缺乏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在部分高校,班主任甚至已经完全被辅导员所取代,其教育管理职能正在逐渐消失。

3、高校班主任在管理育人工作上的突破和创新

3.1明确责任义务。高校班主任的管理和育人工作必须建立在其对自身职责的明确之上。每位班主任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在引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事,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将自己的责任定位在“家长”与“教师”相结合的形象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使相关工作的进展变得更为顺利,也使得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责任能够进一步明确化和清晰化,避免工作中只能覆盖现象的发生。

3.2关爱每一位学生。要从知识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首先就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关心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高校班主任与初高中班主任之间存在的不同,进而使他们将班主任视作值得信任和以来的对象。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每个内容都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方案。当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去面对教师,并积极主动的配合相关工作开展,这使得工作整体进展变得更亲民也更快捷。

3.3活动。课程内容的不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同时也使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往。这种情况下,组织一定的集体活动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帮助他们寻找更适合他们发挥的舞台。在集体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而活动自身带给他们的轻松、愉快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31-02

随着经济社会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新途径、新方法,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传统的辅导员单一从事学生直接管理的模式也表现出了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难以做到精细化、专业化,而一些高校提出的以导师为纽带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合作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一、问题提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部分高校以导师为纽带的专兼职辅导员加专业班主任协同工作模式的提出,共同打造一支由辅导员队伍、专业班主任队伍、导师有机结合的强有力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打造共同出谋划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目前较多高校的辅导员专业知识背景一般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毕业,且在学生日常综合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的高校教师,而专业班主任则选拨了熟悉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习特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任教师,导师则聘请在该专业领域有相当建树、熟悉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就业市场要求,能对学生的近期生涯发展作出相应指导的人。如保发挥这三者的各自功效,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二、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协同工作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工作的职业化及学生发展指导的针对性。对于刚进入学校的大学生而言,在学习方式,专业认知、心理、环境适应、生涯发展等方面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好几个班级,甚至是好几个专业方向不同的班级。辅导员在负责这几个班级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心理疏导等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专业指导工作,这对于辅导员,特别是所管理班级非所学的相关专业的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件难事,超出了辅导员的能力范围。

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能够较好地解决辅导员在学生专业知识指导上的短板。有了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辅导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特长,专业班主任则可发挥在学生专业意识的引领、专业素养的打造、专业知识的提高等方面的专长,导师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各司其职同时发挥合力,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打造,也使得辅导员和班主任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同各自的人生规划及职业生涯平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对由于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职业发展平台不稳固而产生的队伍流动性过大问题进行有效缓解,同时对于辅导员工作经验积累也大有益处。导师和专业班主任的介入,也是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管理知识完备,而专业知识不足的弥补,更重要的是,能让辅导员针对性的释放和分化学生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避短就长,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专项辅导。导师和专业班主任则可更多专注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及人生发展。

2.有利于学生工作专业化。相较于辅导员单一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以导师为纽带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的协同工作模式,使辅导员原有繁重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得以针对性的分化与整合,重点改善了多数辅导员在专业上无法指导学生,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对于学生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加之,高校辅导员多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为相关的专业,可以实现由以往单凭实践经验向理论指导加经验积累相结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促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门具有内在规律可循和方法技巧得以继承创新的教育科学。否则,如果学生教育管理达不到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度,辅导员岗位不能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性岗位进行设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作为一门专业持续发展,势必会降低辅导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度,辅导员看不到工作的真正价值与将来的发展平台,进而把从事此项工作作为今后进入行政职能部门、转岗为专业教师的一个过渡。职责上的划清,职能范围的专注,势必会造就一批在学生管理上的专才,各抒己长,互补其短,有利于学生工作的专业化。

3.有利于针对性的打造学生综合素养。当前许多高校辅导员岗位从业人员所学专业多数与所管理班级所学专业相关较少,对专业特色了解甚少,在单一管理模式下,辅导员会因管理学生过多,难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深入具体的交流和引导,同时由于辅导员对所带班级的具体专业特色、学习规律、市场需要以及岗位胜任能力不一定熟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专业素质打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将选聘的专业班主任和导师多为该专业学科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人员,学科背景丰富,对专业及市场岗位需求了解深刻,借助其学术积累优势对学生加以思想熏陶和专业引领,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方法以及就业指导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导师、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职责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术业有专攻”。

三、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的职责划分

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在协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分工协作,各自的职责如何划分是当前思政工作中讨论的一些热门话题。以下列举了我国部分学者的看法。

滕怀荣、章小成认为高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有: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学习指导、学生成长成才规划四个职责。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有:思想政治教育、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就业管理五个主要职责[1]。王振钰认为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开展班风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勤工助学、助学贷款事宜等;班主任则负责学生的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事宜[2]。冯婵璟则认为,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涉及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班团建设、学术社团管理、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科技活动、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贫困生工作等,其核心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日常学生的思想教育、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等[3]。陈凯等认为,辅导员工作主要体现在“面”上,其本职工作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学风建设、学生党建、社团管理和助学等方面,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班主任工作主要体现在是“点”上,其工作原则是:重在熏陶、淡化管理。负责学生的专业思想建设和专业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等[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与导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核心职责为前者管思政方向,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的解惑者与心理困惑的咨询者,后两者管业务水平和专业发展方向,成为学生学业知识的指导者与职业发展的导航者,三者的共同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共同打造学生适合市场需要的综合能力素质。各自围绕这两个核心职责及相互配合下的一个共同目标,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各司其责,同时存在工作上的互相交叉与配合支持。

四、以导师为纽带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工作机制

1.以工作职责为依据,建立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分工协作的长效机制。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明确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三者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应的考评、聘用机制。如果三者权责不清、分工不明,遇事相互推诿,工作就无从谈起。明确分工,合理评聘可调动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三者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统一的长效机制。

2.以导师作为纽带,联结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实行的导师制,一名导师承担着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相同专业班级学生的专业认知、自身定位、实训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等方面的工作,指导着学生总体的生涯发展。导师在对相应班级的指导过程中可以综合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以学生为本,打造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导师、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不应过分强调各自工作的重点,而应以学生为本,经常沟通、互相协调、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共同为学生思政工作及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各自高校的情况、人才培养方向、岗位胜任能力需求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所需,建立导师、辅导员、专业班主任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导师侧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专业班主任则主要通过人格熏陶、榜样示范、专业引领等层面对学生产生影响;辅导员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符合社会需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三者围绕学生这一共同的服务对象各司其职的同时形成工作合力。

综上所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打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相互合作。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导师的协同合作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参考文献:

[1]滕怀荣,章小成.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管理机制探析[J].学术纵横,2009,(9).

[2]王振钰.高校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队伍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篇11

1.新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接受着新的冲击。“网络”以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其混杂性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职业教育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大部分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 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政治课教学中,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容器,却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手足无措,凸显出学校德育工作的苍白无力。

3.中职学生的特点

近几年高中及大学持续的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每况愈下,中职学校入学的学生已不仅仅是学习落后于整体水平,其思想素质更是令人堪忧。从心理上分析,中职生自卑心理较重,而现实社会对人才使用普遍存在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也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二、有关中职德育的几点想法

面对目前形势下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笔者个人的几点想法。

1.认清形势,重视德育管理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思想不成熟,其在价值取向、思想文化、心理上还存在诸多影响其发展的负面因素,所以德育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就尤其显得任重而道远。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欠缺,有时会极大地影响其成长和成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把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2.提高认识,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建立德育管理体系。要逐步建立以校领导班子为主体的德育领导队伍;以各处室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为主体的德育管理队伍;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主体,班、团干部为辅助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三支力量。通过建立层层联系的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联系密切,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成功的教育需要形成教育合力。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因此,学校要积极与家庭建立联系,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体系。

3.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职责,调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强调管理育人,管理者及其管理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直接引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秩序,并对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和活动的具体实施起到支持、促进和监督作用,从而保证德育的正确方向和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学校要促进管理者深人了解教育对象,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质量,并为管理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作为实现德育有效管理的保证。

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老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自身形象与道德人格是一种德育力量,其思想行为会对学生的德育接受与践行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班主任老师的道德责任感和职业幸福感,调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热情。二是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单靠思想政治课是远远不够的,任课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力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任课老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全程渗透道德教育,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从而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再次应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更可以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就需要学校的行政尤其是后勤人员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达成育人共识,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中职德育工作,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要切实把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放在首位。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对教职工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者了解德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切实提升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篇12

大学生公寓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

一、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学生由原来纯粹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公寓人”转变。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公寓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从细微处入手,在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建的学生公寓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对原有的学生公寓及其设备及时进行改建、维修、更新,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如设立学生活动室、学生接待室、宣传栏、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满足学生的业余文体活动的需要,为校园文化活动向公寓延伸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2、齐抓共管,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将寝室的各方面建设纳入到班级集体观念的教育中来,将分散的寝室个体单元融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辅导员高效通畅的完成工作任务。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一个管理重心,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公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将思想工作扎根于公寓势在必行,辅导员的“三同”使思想教育的范围直接扩大到公寓社区。在公寓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使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以充分地体现。(2)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重在强化学生骨干的主导作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通过建立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和团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模式,形成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开展的桥头堡。定期召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交流会,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将思想教育和工作分析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召开团支部和团小组长的工作例会,既教育团员增强政治觉悟,发挥模范作用,提高理论水平,又反映出现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公寓管理中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力地配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公寓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里将其处理完毕。(3)构建两条管理辅助线,深化寝室单元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寝室建设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寝室学生骨干的作用是能否管理好寝室,进而带动班级建设的关键。在寝室内部设立寝室长和团小组长,选派思想成熟、工作踏实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员来担任,将思想引导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以辅导员为管理终端,建立班干――寝室长――寝室成员和团干――团小组长――寝室成员两条辅助管理线,深化对寝室单元的直接管理,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使管理终端的要求和工作思路得以准确及时的传达,并且使寝室管理工作明确化,形成责权分明,分工有序,配合到位的寝室管理局面,有助于学生的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

3、知行合一,不断完善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表现测评机制。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双面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成绩优秀,可在寝室里则不讲卫生、污言秽语等等。古人倡导“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分裂无疑是教育的遗憾。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的内容较少,为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