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5:02: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经济局势一致处于动荡状态。在2000年至2014年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频频爆发,而这些爆发危机的国家涵盖了新兴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学者在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救助以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导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否存在相同之处,这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对21世纪以后已经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做了简要回顾,然后根据学者的研究归纳这些危机之间存在的共性。
二、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分析
在分析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的共同点之前,首先要对这几年来已经爆发了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引发这些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2002年阿根廷再次爆发了危机,其影响不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波及货币、银行以及债务。是什么导致这个能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拉丁美洲粮仓”的国家发生危机,学者对此进行的探究。郎晓龙(2002)认为阿根廷发生的是货币危机,他在研究中发现,造成阿根廷货币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实际工资下降;债务结构不合理。不仅如此,阿根廷货币危机的爆发也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息息相关,杨斌(2003)指出全球化、金融领域开放与资本外逃失控加剧了阿根廷的金融风险,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对此,江学时(2002)从深层次对阿根廷这次危机进行的研究,他认为阿根廷2002年发生的是债务危机,而非货币危机或是金融危机。
继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再次饱受货币危机的困扰。2008年5月货币危机在越南率先发生,蔡则祥、林峰(2008)对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发现政府财政赤字高、信贷投资过多以及高物价水平等是造成越南货币危机的根源。复旦大学985课题组(2008)通过与发生危机的其他新兴经济体比较,他们发现越南货币危机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来自外部的货币与价格冲击和存在于内部微观结构的问题。实际上,越南货币危机爆发只是东南亚地区新兴经济体现状的一个缩影。孙兆东(2008)指出高外汇导致金融系统脆弱,高外资利用加剧通货膨胀,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力不匹配,这都是越南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而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初由美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发酵,首先在美国华尔街引发世人瞩目的金融风暴,进而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之后,一系列的危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爆发。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由希腊扩散到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了危机爆发的序幕。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研究方面,罗雄杰(2013)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掩盖财政状况等是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外部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欧元区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等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王辉(2010)、陈西果(2010)和邓小华(2011)等众多学者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后续发生的危机,如2013年爆发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被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郭春松、侯哲(2013)指出塞浦路斯由于对希腊危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银行业监管方面的警惕性不高导致了银行危机的发生。丁程道金、刘晓燕(2013)认为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原因、希腊债务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局势的恶化。另外,塞浦路斯对银行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实体产业的支撑,也是导致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其成因是怎样的,徐小茗、赵一朗(2013)对白俄罗斯货币危机研究发现,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聚降、货币贬值与通胀聚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白俄罗斯爆发货币危机。马宇(2011)认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不当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白俄罗斯的货币危机爆发。作者认为从白俄罗斯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014年的最后几天,卢布大幅跳水,俄罗斯发生货币危机。许树泽(2015)指出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对石油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国际油价下挫严重影响的俄罗斯的经济,导致汇率下跌和资本外逃,继而爆发卢布危机。董光耀(2015)认为卢布危机爆发有深层次的原因:国际矛盾碰撞后的结果。
三、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共性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差别是主要方面的,但是共同点也是存在的。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共性更多,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和2008年越南货币危机都收到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以及国外资本流入的影响。从2002年阿根债务危机和2011年白俄罗斯危机来看,新兴经济体经常项目赤字增加也会导致危机爆发。从近几年欧洲地区发生的危机来看,产业结构单一是众多欧洲国家面临的现状之一,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3年塞浦路斯银行危机、2014年俄罗斯货币危机都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虽然仅有几个国家爆发的危机,但提高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总体看来,无论是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还是银行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国际环境变化是以上所有危机的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08年以后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来看,首先全球金额危机爆发引致全球经济低迷,而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希腊等国爆发债务危机,继而塞浦路斯银行外汇资产受债务危机影响大幅缩水爆发银行危机。2014年底受国际石油下挫影响,俄罗斯汇率下跌,卢布贬值,发生货币危机。除此之外,这些危机之间还存在哪些关系,是否存在共生性,又是怎样进行传导的,对此,笔者之后将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宝宝,李颖.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模式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77-181.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阶段。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爆发于本世纪的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看,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府债务规模是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1]。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额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四国尤为严重,其中希腊于2009年12月爆发了债务危机。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的发酵和蔓延。目前,欧债危机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在亚洲成立最优货币区以及亚元的呼声不断高涨,甚至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前,许多金融专家和学者认为欧洲是亚洲可以借鉴的模式,这次爆发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暴露出来欧元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点,为亚元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认为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4]。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欧元区并不具备蒙代尔(1961)所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条件。蒙代尔(1961)认为,在一些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政策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可以实行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对内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但目前,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也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们对原材料的进口和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家之间的劳务和产品价格竞争趋势依然存在。其次,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呈两极分化的态势[5]。主要体现在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距不断拉大以及经济结构明显失衡,同时核心国家不断向国家出口并输出贷款,国家的负债比较严重。
(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弹性。虽然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国家之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但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再加上欧盟内部普遍存在的工资刚性也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劳动力在工会组织强大的保护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比较困难。其次,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政府的债务,并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区位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015;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5—0122—07
欧洲债务危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欧盟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它起源於希腊,由於应对不利,后来迅速向欧盟核心国蔓延。郑联盛(2010)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演进和发展,大致将欧洲债务危机分为“外向型”债务危机,以北欧小国冰岛为代表;“外来型”债务危机,以部分东欧国家为代表;第三种就是本文所涉及的“传统型”债务危机,以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主要代表。上述分类对区分欧洲债务危机类型和进一步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为什么在上述五国会集体爆发类似的债务危机?五国到底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而导致危机的爆发?再进一步说,下一个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将会是哪里,或者债务危机是不是已经离欧洲而去?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爆发危机的国家越来越多,在欧元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对欧洲债务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危机的相关情况,也涉及了债务危机爆发的背景和原因等内容。如陈江生(2010)认为主观价值量对客观价值量偏离带来的能量积累到相当程度导致危机爆发,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黄永忠(2011)将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二元结构以及高赤字的传统;陈志昂等(2011)从劳动力的视角出发,认为希腊等国在国际经济中尴尬的夹层效应是爆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姜艳霞(2010)认为正是欧元区的制度困境和设计与执行存在的不一致导致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笔者认为,上述专家学者的分析,只是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视角相对单一,程度相对浅显。本文试图从欧债危机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人手,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将最核心的部分加以提炼和分析,并以此为戒,警示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国的债务危机更多地是由於各国(中央)政府大规模发行国债超过了其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偿还或必须延期偿还。简单地说债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在於债务规模超过了偿债能力,出现了严重违约的可能性。这导致了在公共债务持续攀升,赤字规模不断累积,财政支出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在金融危机冲击后爆发了欧债危机。
(一)公共负债持续攀升
要分析欧洲诸国爆发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首先要了解各国的公共债务情况。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增长公约》的具体要求,欧元区国家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必须保持在60%的水平以下,而事实上完全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稳定增长公约》要求的国家少之又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国债规模普遍上升,不少国债比例较低的国家也纷纷打破了国债上限约束。从图1可以看出欧洲各国的国债负担率。其中,爱沙尼亚的国债负担率最低,为9.68%;希腊的最高,为152.55%。只有5个欧元区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低於《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红线,其他国家均高於红线。公共负债持续攀升的原因在於社会福利较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1.社会高福利导致国债负担率过高
高福利制度是欧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欧洲国家的骄傲、人民的自豪。高福利体制的运转建立在高就业和高劳动流动性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社会必须有足够多的纳税人来支持高税收制度,维持福利体制的运作(谢世清,2011)。但是,欧洲人已经养成了躺在高福利的温床上坐享其成的惰性。欧洲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阻力重重。为了维持现有的高福利制度,国家负债水平持续攀升。以2011年为例,按照国债占GDP的比例并参考预期因素,可将整个欧元区以及英国的负债情况分为四大板块。
(1)负债较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低於《马约》规定的60%的红线,主要有爱沙尼亚、卢森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芬兰。
(2)负债一般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在60%~80%之间,主要有荷兰、西班牙和奥地利。
(3)负债比较不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在80%~100%之间,主要有德国、法国、英国和比利时,作为欧盟三驾马车英、法、德的国债情况均不是很乐观。
(4)负债很不健康的国家。这类国家的国债负担率高於100%,分别是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希腊,其中希腊和意大利两国负债占GDP的比重常年高於120%,且无好转迹象。过高的国债负担率从侧面说明了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必须依靠不断借债来维持政府运行及社会经济开支。
通过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后两类国家恰恰是社会福利水平过高、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缓慢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还未采取有效的手段改革高福利制度,改变国人的观念,债务与GDP之比值将会进一步增加。
2.人口老龄化成本加剧了债务状况的恶化
欧洲是福利国家的发源地,也是老龄化趋势最为严峻的地区。老龄化不仅拖累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福利成本,加剧了财政负担,最终导致国家债务的恶化(新川陆一,2011)。
(1)人口老龄化成本的广义含义包括老龄化趋势带来的三个潜在风险,即经济增长减缓、财政收入减少、公共支出增加,三者共同构成了“老龄化成本”的广义含义,成为国家财政恶化和债务攀高的潜在因素。近20年来,欧洲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必将影响其经济增长。换言之,未来50年中,由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长减缓、财政收入减少和公共支出增加的三个潜在风险并存和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必将使欧洲各国时刻警惕其债务危机的风险,提高其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
(2)人口老龄化成本的狭义含义包括老龄化带来的主要财务成本,即公共养老金支出、医疗费用支出、长期照护支出、教育支出和失业保险支出五个福利项目。从理论上讲,人口老龄化越迫近和越严峻,前三项便越会不断攀升,而后两项则会逐渐下降。在欧洲国家普遍实行的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制度架构下,参保人的养老金权益在本质上是一种隐性负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寿命预期的延长,“养老金财富总值”形成的这个隐性负债将不断显性化和货币化。
(二)赤字规模不断累积
欧洲国家国债负担率高企的直接原因是巨额的财政赤字。为了维持国内福利开支和政府运作,部分欧洲国家常年保持着较高的赤字规模(王鹤,2003)。
1.赤字规模的分类
根据OECD的统计,就整个欧元区而言,同样可以将其财政状况按照赤字规模分为四大类。
(1)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这类国家常年基本无财政赤字,金融危机后财政赤字稍许上升,主要有卢森堡、芬兰和爱沙尼亚。
(2)财政状况一般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保持在欧盟所规定3%的范围内,金融危机后稍有上升,主要有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
(3)财政状况较差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常年高於3%的上限,金融危机后继续攀升,主要有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4)财政状况很差的国家。这类国家财政赤字常年高於3%的上限,在金融危机后赤字比例急剧上升且均超过10%,主要有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其中,爱尔兰的财政状况最糟糕,2010年赤字比例高达32.4%;希腊(10.41%)、英国(10.34%)、西班牙(9.24%)和葡萄牙(9.17%)紧随其后,同期OECD国家的赤字比为7.7%。
2,与新兴经济体赤字规模的比较
可以作为比较的是,2010年巴西的赤字比例为2.5%,中国为0.7%,印度7.7%,俄罗斯4.3%,南非4.5%,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欧元区部分国家赤字占GDP的比重畸高,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赤字比则更高。高额的赤字就需要不断地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平衡,当国债发行遇到问题,甚至新发国债已经无法偿还到期本息时,债务危机自然不期而至。过高的财政赤字既是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成因,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一国财政恶化和对外偿付能力严重下降的信号,继而使得政府的借债行为受到抵制,间接催生了债务危机。
(三)政府支出急剧扩大
巨额财政赤字说明政府收支倒挂,支出大於收入。发达国家政府收入大部分来源於税收,税率往往通过法律形式被固定下来,因此税收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欧元区15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保持在45%左右的水平。通过比较发生债务危机的部分国家数据可以发现,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致都维持在比较固定的水平,分别为39%、35%、46%、40%和35%。之所以造成大量财政赤字,主要还是因为政府支出在危机后急剧扩大。以爱尔兰为例,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36%一路上扬,2009、2010和2011年分别达到42.7%、48.2%、67.0%,在收入没有出现同比例上升的情况下,支出的急剧上升导致赤字规模逐步放大。2010年欧元区政府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为50.47%,同期OECD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4.49%,对应的欧元区和OECD国家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44.49%和36.83%。对比这两组简单的数据基本可以发现,欧元区国家政府参与国民经济的程度高於整个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基本可以看出欧元区国家福利型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通过积极的转移支付力求实现社会均衡。正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政府成为市场经济的另一股主要力量,同时也承担了参与经济活动的相应风险。因此,在发生金融危机后,市场风险很容易通过政府活动转移到政府身上,从而更易形成债务危机。
从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看出为什么此轮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爆发,接着蔓延至欧元区其他国家。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是希腊;赤字负担率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其次便是希腊;经常收支逆差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同样是希腊,希腊已经成为欧元区国家“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不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府及居民消费方式,债务危机很可能会一波接着一波袭向欧元区其他国家,照这个发展方式看,法国、英国似乎都有可能成为危机下一步蔓延的方向。事实上,无论是债务比、赤字负担率,都只是我们观察欧元区经济的表面现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才是其背后的最终决定因素。
二、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不同国家的历史国情不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理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三次产业发展的结构也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却是基本一致的,即经济体总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向第三产业发展(Chenery等,1968,Salant等,1983,这一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因而三次产业的结构往往就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OECD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欧元区的“优等生”德国2009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是0.81%、19.3%和79.89%,同年希腊的该占比则分别是3.14%、10.7%和86.16%。将希腊等国与德国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希腊第一产业比重高於德国,人均收入水平也低於德国,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高於德国。从这个比例也可以基本看出,希腊在产业结构上过度偏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和运输业。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与希腊相比较为接近,旅游业所在的批零餐饮业占GDP的比重都比较高,分别达到了17.9%和14.91%。在国民经济结构上,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不仅导致在遇到危机时难以有效地进行抵御和防范,反而会因危机而陷入更深的危机循环,同时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会因对新兴产业重视不够而忽视培育,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生所谓“夹层效应”。爱尔兰似乎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曾经的“凯尔特猛虎”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毫无节制地吸引外资流入来发展房地产业,试图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随着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爱尔兰房地产泡沫随即破灭,为了拯救国内银行业,爱尔兰政府采用“地毯式”注资,最终导致财政吃紧赤字急剧攀升(张锐,2011)。
(二)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GDP增长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情况最常用,也是最核心的指标。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唯有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才能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反,经济发展乏力不仅无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现已存在的问题,而且甚至会带来各种新问题。如图2所示,2006—2010年间,欧元区和OECD国家经济增长均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在2009年之后经济状况普遍复苏。但是,希腊经济增长一路下探,2010年经济负增长4.47%。而爱尔兰经济增长态势虽基本与欧元区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但其经济波动的幅度远远高於欧元区其他国家,2010年同样经济负增长1.04%。希爱意西葡等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低於欧元区平均水平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使得上述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后,不但没有办法实现自救,更会进一步恶化本已艰难的经济形势,唯有依仗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救助才能勉强度日。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图3显示,2010年希腊人均GDP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5 020美元,西班牙为26 939美元,意大利为26 760美元,葡萄牙为21 668美元,上述四国人均GDP不仅低於欧元区平均水平,也低於欧盟的平均水平,在整个欧元区来看或许只能算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也比较容易成为危机的爆发口。
(三)投资储蓄结构倒挂
在构成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可以发现“希爱意西葡”等国均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加上上述国家的消费和生产结构,短期内看,这三驾马车不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投资是构成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观察上述国家的投资与储蓄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上述国家投资率和储蓄率水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的投资率分别只有10%和14.56%,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於比较低的水平。希腊的储蓄率则更低,仅为4.11%,甚至大大低於以过度消费而著称的美国;葡萄牙和爱尔兰的储蓄率也仅为10%,同样低於美国。反观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其投资率和储蓄率大致维持在20%左右。其中美英两国偏低,但这是由一系列条件所决定的:美元是国际硬通币,而英镑也是重要的结算货币之一,美英两国在本国货币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同时拥有独立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上述两国FDI流入较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FDI流入国,英国吸引的FDI也居世界前列;纽约和伦敦分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很明显,希腊等国并不具备美英这样的优势条件,不断下降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制约了希腊等国的经济发展,制约了希腊等国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资金来源,制约了希腊等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希腊为例,2010年其投资率为14.56%、储蓄率为4.11%,意味着储蓄投资转化率高达3.54,详见图4。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处於较高的水平,与希腊等国爆发了比较严重的债务危机相联系,肯定不是巧合。储蓄投资转化率与一国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深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密切相关(Murphy,1984;Guiso等2004;Summers,1988)。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要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必然要求放大金融体系的信贷杠杆率,要求有繁荣与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创新工具,更要求拥有相应的完善法律监督监管体系,以防止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与美国和英国相比,希腊等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要远远落后美英两国,如此之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背后一定存在着监管松懈、信贷放纵,甚至故意为之的隐患。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雄辩地告诉世界,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任其发展会对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幸的是,在消费成瘾、工业萎缩、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希腊等国政府似乎已经别无良策。
按照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储蓄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储蓄率的提高是一国经济向稳态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希腊等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投资储蓄结构来看,很难摆脱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国内经济状况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OECD预测,2012年希腊的产出缺口将高达11%以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将都在7%以上;而OECD的平均产出缺口为2.43%,法国为2.87%,英国为2.68%,美国为2.43%,德国为-0.33%。
三、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而且这一趋势没有得到明显控制,还在进一步发展。
2.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
2008—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的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而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这最终导致了其财政赤字猛增。
3.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而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的经济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
除了本文阐述的主要成因,欧债危机的形成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大幅扩张,以及欧元与美元之争等,在这里不做赘述。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1.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不可否认,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传导作用。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方面。在中国的总出口中,欧洲占了20%左右,具有重要的外贸地位。欧洲因经济低迷出现的对外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造成的中国对欧出口困难,以及贸易融资下降都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201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从40%回落到7%。
(2)金融方面。如果希腊再次引爆欧债危机,欧洲银行业将在短期出现明显的资本金缺口,其海外资金回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造成全球银行业“紧缩”,亚洲乃至中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出现恶化。
(3)心理方面。除了可能来自银行系统的风险外,欧债危机催生的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移、避险情绪回潮等,也会传导至中国的股市等。而这种市场悲观情绪,可能进一步挫伤投资和消费信心,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近期,美国的债务问题尤为引人注目。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的前景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4月11日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美国财政部称,到2011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若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美国债务危机似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是否真的会爆发债务危机,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的梳理。
一、美国公共债务现状概览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主权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 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 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 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 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 目前, 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虽然美国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美国的债务问题却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就必须增收节支以削减财政赤字。从目前看,美国政府在财政增收和节支方面都难有很大作为。对于增加收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增税。目前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时增税对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节约开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的两大主因是庞大的社保开支和军费开支。社保开支涉及广大选民切身利益,被美国政治人物认为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美国2012年大选即将临近,奥巴马政府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收缩社保开支。同时,未来20年内,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即将退休,政府用于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资金将急剧膨胀。而美国军费开支则历来受到利益集团和政治寡头的保护,短期内大幅削减几无可能。
结 语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逐步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恢复,但美国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导致经济重回衰退。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动向,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80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1.外部经济环境恶劣。(1)西方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这两次债务危机的爆发都与全球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国际经济低迷的重创,西方世界发达国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除了高关税以外,还设置了多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导致债务国出口大幅下降,外汇收入锐减。(2)高利率加重了债务负担。国外银行的高利率从两个方面导致了债务国的负债加重。首先,受国外银行高利率的诱惑,债务国国内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或个人追逐高利率,纷纷把资金存入到国外银行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其次,由于外国贷款的利率较高,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调贷款利率,利息支出就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就使得原本还债能力有限的债务国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债务负担。(3)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跨国融资履步维艰。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国外投资者越发慎重每项投资。由于债务国已使负债累累,外国投资者对债务国的经济前景不看好,纷纷撤资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2.债务国深刻的内在原因。(1)脆弱的经济结构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拉美地区多数国家是以出口少数几种农矿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市场的农矿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暴跌,导致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锐减,入不敷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农产品出口带来严重冲击,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滑,旅游业更是陷入萧条时期。这样单一的经济结构导致债务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高,极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各国政府出于不同目的大量举债导致债务负担过重。战后,拉美许多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纷纷制定了一些过于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行高目标、高投资、高速度的“三高”方针,其资金需求远远超出了国家财力所能承受的范围。由于各自的不同目的,债务国都需要靠大量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的巨额资金需求。(3)国家政府政策上的失误。拉美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许多限制性措施,只有依靠举债来发展本国经济,并且外债规模严重失控。欧洲许多国家则是推行赤字财政的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本国的政治当局。这些国家所借外债很大程度上没有或者没有适当地用于发展经济,而是直接用于弥补国有企业亏损或支付公共福利。当然,拉美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国际政治与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其国家经济实力,国内政策等也大有不同,所以其爆发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相似之处外,还有一些其自身特有因素的部分,这里不加以详细阐述。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展历程。
( 一) 债务危机初现端倪。
2009 年 10 月 20 日,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 Georgios Papandreou) 突然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占GDP12. 7% ,公共债务占 GDP113% ,远远高于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设定的 3% 和 60% 的上限。鉴于希腊财政状况的恶化,自 2009 年 12 月开始,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大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还强调说,如果希腊政府短期内不能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一举动导致希腊股市大跌,欧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希腊债务危机正式爆发,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序幕。
( 二) 债务危机持续蔓延。
继希腊之后,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的内部债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爱尔兰政府于2010年 9 月 30 日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耗资最高可能达 500 亿欧元,预计当年的财政赤字会骤升至 GDP 的32% ,到 2012 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 GDP 相比预计将达到 113%,爱尔兰债务形势急剧恶化。2011 年 6 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债务危机再度升级,其 10 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欧元流通以来的新高。此外,危机还波及地处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其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连续上扬态势。
( 三) 债务危机不断恶化。
由于债务的主要债权国是欧洲核心国———法国、德国和英国,倘若上述五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欧洲核心国也将卷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此期间,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都在寻找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标准普尔于 2012 年 1 月 13 日宣布下调法国等欧洲 9 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法国步美国后尘,失去 3A 最高评级。至此,欧元区内保留顶级信用评级的国家仅剩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四个国家,而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则处于“垃圾级”( BB + ) 。
2012 年 1 月 24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前景》报告中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并预计 2012 年欧元区经济将下滑 0. 5%,此前预期为增长 2. 1%; 2013 年则将增长 0. 8%,低于此前预期的1. 5%。欧元区国家信贷状况趋紧、债务利率上升、失业率攀高、经济增长缓慢以及大规模的罢工都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 一) 美国金融危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次贷危机直接导致的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使得社会总需求急剧下降,国内经济陷入衰退,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等。为了救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陆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公共债务刺激经济,以缓解失业和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随即这些国家的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相继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
( 二) 政府过度举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欧洲国家的财政状况堪忧,为避免国内经济衰退,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政策,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府财政状况恶化以及债务规模攀升。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 20 世纪90 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出现危机的五国在 1980—2009 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引发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分别为14. 3% 、13. 6% 、11. 2% 和 9. 4% ,远高于欧元区 6. 3% 的平均水平,更超过欧元区 3% 的警戒线,而且他们的负债水平也都比较高,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分别达到 82. 9%、124. 9%、66. 3%、84. 5%、116. 7%,远超过欧元区 60%的警戒线。
( 三) 社会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缺陷导致财政负担沉重。
欧元区各国实行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和涵盖养老保险、失业救济、教育和医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保障制度,形成了沉重的财政压力。随着各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下降,生产产出减少,特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失业率不断攀升,使得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增加,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由于工资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存在“粘性”,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庞大的福利费用使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提升了主权债务水平。
( 四) 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希腊国内收入主要来源于海运和旅游业等外向型产业;爱尔兰则主要依赖于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其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期; 意大利长期出现高失业率、高税收导致国内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就外部来看,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外围国家负债压力较重,核心国家向外围国家出口并向外围国家提供贷款。一方面欧元区核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外部资金的大量涌入而推高了危机国家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削弱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最终引发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并逐步累计扩大。
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 一)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
众所周知,在政府财政总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总支出越大,财政赤字就会越多,而政府财政赤字越高,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增长较快,政府每年的公款出国、公款吃喝等花费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仍有增长之势,因此在控制政府财政支出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消费性支出。巴西财长卡多佐曾说: “通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政府花的比赚的多。面对赤字,大印钞票。”因此,严格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管理,防范政府的挥霍性消费,对于防止主权债务危机至关重要。
( 二)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存在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而主要在地方政府。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2011 年 6 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 2010 年底,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余额达 10. 71 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约占 62. 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约占21. 80%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它债务占15. 58% 。在未来几年,大部分地方投融资平台将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可能有所缩减,再加上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那么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融资规模、融资平台以及资金来源,加强风险管理。
( 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实体经济。
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务危机共同的教训就是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导致两国的经济走势完全依托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缺少可以应付的资本。因此,我国应坚持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支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四)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4-02
2009年10月初,正当全球经济艰难地摆脱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冲击,步履蹒跚地开始缓慢复苏之际,希腊政府突然宣布,预计该国政府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一向以事后推波助澜为能事的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即标普、穆迪和惠誉,立即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帷幕。至2010年以来,占欧元区GDP总额仅6.3%的欧元区三国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被推向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纷纷被迫接受外部救助。从爆发蔓延到升级,欧债危机正朝着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发展着,那么究竟是什么充当了这场漩涡的背后幕后黑手。
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欧元运作和共同货币政策的执行,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短时间内没有暴露出来,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并把矛头直指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也出现了以德国为基准的有利于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整体扩充的收敛特征,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建立时所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因此,在欧元启用后,虽然欧元区各国金融市场在共同货币政策下走上了加速一体化的道路,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却不尽相同,具有较强的内生性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未能显著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一致地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仅仅暂时性的,自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001年,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是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希腊与两项标准相差甚远。
三、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如果你对高福利政策有点陌生,你可以看看这个例子:在瑞典,失业者可以从政府领到失业津贴,55岁以下的人可连续领300天,55岁以上的人则能领取450天,而金额相当于本人工资的90%左右。所以在一些瑞典人看来,失业只不过是一段“带薪休假”而已,这也使很多人不愿再去寻找新的工作。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而高支出必然伴随着高税收。高额的税收抑制了投资,抬高了劳动力成本,随着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和低廉劳动力的吸引,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不断流入新兴市场,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等产业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税基缩小,税收增长不能跟上福利开支的增长。正是由于欧洲国家历来的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大的经济体之一,至今正在欧债危机的漩涡里面挣扎,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要在金融监管、财政税收、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建设。此外,中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净出口国,我们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防止欧洲债务问题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慢等相关问题。
总之,我们应该全面审视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引以为戒。特别是对于现在正在推行的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试点工作,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由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有限且不稳定,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开支,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持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会对经济实体的复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间接但是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永定.欧洲债务危机的起源与演进[J].浙江金融,2010(08).
[2]曹金玲.希腊债务危机实录[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0(03).
[3]姚秋.欧洲债务危机:起因、影响与展望[J].银行家,2011(08).
国家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国家信用是债务的支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债务并非没有成本,国家需要对债权人支付一定的利息,利息的高低与国家的信用状况息息相关。国家信用状况还直接影响该国的融资能力。如果信用不佳,国家发行的国债流动性将会大大减弱。因为这样的国债存在较大的风险,大部分投资者不愿意购买,这使得发债国的融资变得困难。
国家信用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国家信用的好坏决定了国债利率的走势,国债利率的变化直接对该国资本市场的其他利率水平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国债利率通常被作为资本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家信用不稳定,势必造成国债利率大幅度波动,进而导致其他与国债利率相关联的利率随之大幅波动。
国家信用也是货币的基础。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信用是一国货币能够与其他国家货币进行汇兑和交换的支撑。在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元几乎取得了像黄金一样的地位,其原因就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带来的强大的国家信用,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也是美国经济的“滞胀”导致其国家信用无法为美元价值的稳定提供支撑。
国家信用危机造成的经济后果
欧洲债务危机中,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欧元区成员国的信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降级,而债务危机的发端国希腊一度被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下调至最低的C级。国家信用危机给欧元区带来了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发了包括希腊、西班牙在内的国家国债利率飙升。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欧盟启动了欧洲经济恢复计划,这项计划需要政府大量借债。而债务危机前夕,希腊的国债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处在110%以上的高位,远高于60%的警戒线水平。当政府不得不再次借债时,国债利率直线飙升,长期国债利率一度是德国的10倍。
第二,违约风险升高,各国银行系统流动性紧缺。各国国债大部分由商业银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政府的违约会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呆坏账,部分银行不得不破产或裁撤网点;为了控制政府违约给银行带来的风险,银行会缩减信贷规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这会导致企业难以筹集资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失业率不断攀升。今年一季度,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均超过25%,希腊半数青年人找不到工作;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泡沫破裂,导致银行信贷的抵押物品价值大幅下降,给银行造成巨额损失。这三方面不仅会影响到银行系统以及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会冲击实体经济。
第三,导致欧元大跌,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冲击。在债务危机爆发之前,欧元被市场认为是最可能与美元抗衡的国际货币,最有可能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之后,欧元大幅贬值,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2009年12月的1:1.4下跌至2010年6月的1:1.2。欧元下跌对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产生严重损害,人们对于欧元的信心也必然受到影响。
第四,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在这次危机中,欧元区各国表现出了复杂的矛盾关系。这场债务危机让欧洲各国明白,货币一体化的欧元区只是一个跛足的货币联盟。各国缺乏财政纪律的约束,为债务危机爆发提供了温床。要真正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需要化危为机,推动财政乃至政治上的一体化。对于发展程度、民族文化都有较大差异的欧洲各国来说,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仍然要走很长的路。
第五,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现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都维持了实际负利率,实际上就是通过通货膨胀减轻债务。欧洲与美国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作用相互重叠,带来全球性的通胀压力,新兴市场因此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国家信用危机形成原因的探析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实际情况表明,国家信用危机通常是政府财政与经济政策不合理、社会资源浪费的结果。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一 欧债危机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致使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欧盟区国家发行债务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础上,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希腊等债务危机国家就是因为这样而发行了很多的债务。而希腊当初能加入欧盟并不是因为实质意义上达到了原欧盟成员国关于财政赤字与GDP比率不高于3%,以及公共部门债务余额GDP比率不超过60%的警戒线,而是由高盛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进入欧盟组织,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欧债危机各个评级机构要付一定责任。等到现在发现各个债务国负债程度过高而将这些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就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也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
2.内部原因
第一,欧盟财政约束的宽松性。虽然欧盟成立这几年,成员国关于财政赤字/GDP比率不高于3%,以及公共部门债务余额GDP比率不超过60%的警戒线真正意义上来讲形同虚设,也是造成现今阶段欧债危机爆发的一大原因。
欧盟在成立之初定下警戒线,但是由于欧盟中的大国违背了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3%的上限,要求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减小自身受到制裁与罚款的可能性,结果欧盟更倾向于维护大国的利益,对公约中的大量条款进行了修改。在新公约中潜在违约者的修正期限得到了延长,经济滑坡的定义被放松,大量暂时搁置3%赤字上限的做法被认定为正当(参见图1)。这样的财政约束给现今的欧债危机埋下伏笔。
数据来源:比利时自由报刊
第二,欧盟制度缺陷性。欧元区国家虽然形成了货币联盟,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欧元区国家一旦发生危机就无法通过自身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失去了货币主导权,这样,这些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国家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达到减轻这些国家的实际负担。同时也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在一开始希腊产生债务危机的时候如果德国法国这些大国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那么也就不会变成今天这种多米诺骨牌的状况。
第三,债务危机国家经济状况。债务危机的国家内部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十分脆弱。以希腊为例,旅游业和航运业是希腊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希腊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导致负债提高。另一方面,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08 年底开始航运业进入周期低谷,景气度不断下滑。两大支柱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了希腊债务危机的产生。
除此之外,这些债务危机国家通货膨胀率普遍较高(参见图2)。以希腊为例。通货膨胀率逐月增加,2011年10月已经超过120%(参见图3)。除了通货膨胀恶化,失业率
数据来源:IMF
也相对其他欧元区国家高,欧元区总体失业率保持在10%左右,截至2011年10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0.3%,(参见图4)而希腊的失业率逐月增加(参见图5)。
数据来源:IMF
债务危机国家高福利制度与相应的经济条件不相符合,导致危机爆发之后很多当地民众示威游行进行减福利抗议。总体上这些国家普遍推行一种“高消费+低增长+大量债务”的经济模式进行运行。
二 美国危机产生原因
1.内部原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危机之中,美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支出并未减少,收支差距进一步加大;仅仅2009和2010两年的年财政赤字就达到14.7和12.8万亿美元;分别占当年GDP的10% 和8.9%。最后,美国为解决此次危机制定了许多刺激计划,增加了额外的支出。这三个原因使得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国债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从2009年开始每年上升幅度加大(参见图6),预计2012年国债占GDP比重将达到100%。
数据来源:Reuters
2.外部原因
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前提下,美国必须保持贸易逆差,这是其他国家为购买大宗商品而获得美元货币的唯一通道,其他国家拿到美元之后,需要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进行保值增值,因此又将一部分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样就相当于“美元产生—贸易逆差—美元回流”进行循环,而过程中美国产生的就是大量的国债。另一方面,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很多国家为了规避经济变动带来的外汇储备升值贬值的大幅度变化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截至2011年二季度,美元占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比重已经降到199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但仍占60.7%,由于各国大量购买美元给美国带来了大量廉价融资,从而导致美国国债大幅上升(参见图7)。
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美国经济尽快地从危机中恢复,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计划,导致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快速攀升。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为GDP的9.9%;国债余额超过12万亿美元,为GDP的84%。201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29万亿美元,占GDP的8.9%,国债余额超过13.4万亿美元,占GDP的92%。201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65万亿美元,债务总额早在5月16日就已经达到14.29万亿美元上限。图1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国债的GDP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已经突破二战以来的最高点,且仍有加速上涨之势。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于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的担忧也在升温。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美国信用违约掉期合同的价格近期在不断攀升。图2是美国政府债的一年、五年、十年期CDS的交易价格曲线。2011年5月以来,美国一年、五年和十年期的CDS价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一年期CDS,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二、美国债务问题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已经触及债务“天花板”,美国国会至今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目前美国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可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别加以考虑:
(一)经济原因
1、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普遍认为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成员国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是爆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美国拥有健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系,在应对危机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发挥更好的效果。为应对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扣除标准以及提高新能源、节能减排、交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增加公共支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设备完善以及新能源技术研发、失业补贴等。为配合上述财政政策,美联储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贴现率等低利率政策和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务规模接近上限的情况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购买美国国债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另一方面利用通货膨胀减轻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可谓“一石二鸟”。
2、美国的债务结构风险并不突出
如果从债务绝对规模角度看来,美国无疑是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相对债务规模,即政府净债务占GDP的比重(称为净债务率),会发现美国的债务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日本的净债务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但日本并未发生危机,甚至日本公债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在债务危机爆发前,爱尔兰净债务率为20%;希腊为110%,然而这两个国家却都爆发了债务危机。可见净债务率并不能成为一国是否爆发债务危机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对债务品种和期限的合理安排以及融资能力更为重要。
而在外资占总债务的比重方面,美国也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糟糕。目前,美国未到期国债中,由国内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占比高达58.5%,海外私人投资者持有的占比为7.5%,海外官方持有的占比为36%,这一占比远低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3、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降低美元计价资产的比例。但到目前为止,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其核心地位并未改变。美国政府发行的美元通过不平衡的贸易结构流到海外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持有大量美元,需要有一个投资场所。且这类投资者并不追求投资回报率而是更看重投资的安全性。放眼全球,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它们最好的选择,既有足够的容纳量、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客观上创造了对美国国债的强劲需求,为弥补巨额美国债务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也是美国巨额债务可以维持的重要理由之一。
(二)政治原因
目前对债务问题的讨论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之外,政治因素也占很大比重。美国2012大选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想利用债务问题为各自增加砝码。这也使得美国国会迟迟无法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然而,美国国会两党谁也不想背上触发“债务危机”的黑锅,只是想透过彼此的施压与博弈赢得更多的政治得分而已,并且处于保证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相信两党会在提高美国政府的举债上限问题上达成一致。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着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