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数学微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数学微课堂

篇1

关键词

微课堂;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微课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是教育界热议的焦点。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教学离不开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是微课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是目前教育中全新的教学手段。那么,对其进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微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一)微课堂

顾名思义,微课就是课程的微视频,是为了满足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需求创建的教学模式。微课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为基础,教师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及某个知识点制作的教学资源及视频。微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视频和片段,其中主要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测试及反馈等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分明的应用资源。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观看微课视频,并且自主学习其中的知识进行练习,教师通过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教学形式是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创新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家中通过练习消化知识。这个过程有“翻转”的意思,所以也叫做“颠倒课堂”。

二、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都各不相同,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使用微课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独立完成练习,对于一些困难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及教师辅导,以此解决问题。翻转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忙起来及动起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翻转课堂承认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通过微课视频,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学习的互动性

通过微课模式教学,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者变为了合作者。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小组学习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还可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及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有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文化:将学习当作一种实现自我需求的活动。

(三)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使用微课视频,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创建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及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教师还可以抽空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对数学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教师不用反复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消化和理解,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微课堂在初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型—设计并制作微课—设计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任务—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辅导并且对教学计划进行反馈。其中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堂的应用则可以从概念教学、例题教学以及复习教学几方面着手:

(一)概念教学

对初中生来说,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都各不相同,数学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述概念性知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不理想。使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将数学中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通的语言,便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及巩固。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浅述二次根式的定义,然后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够再一次的理解二次根式定义,通过小视频,学生就能够深入了解并认知二次根式的定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微课视频中的语言尽量通俗,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符号或者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二)典型例题教学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例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及巩固数学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典型例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选取比较典型的例题,并且还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无法一些三角形的例题,如“在ABC中,AB与AC相等,AD是BC中的线段,BE与AB相平行,那么请证明AE=EC。”教师首先还是要先制作微课小视频,为学生进行动态教学,引导学习,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来证明AE=EC。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知识内容对例题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类题目,能够回顾视频中内容,以此解决问题。视频的动态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记忆力。

(三)复习指导教学

初中生由于学业比较紧张,通常都是复习的内容较多,但是时间却很少,那么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习的时候,可以提起为学生录制微视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情况选择性的观看视频,并且自主完成练习。之后,教师通过学生对学习及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课堂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四、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主要以课程教学视频或者片段为主,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获取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消化这些知识,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微课模式以满足不了教师教学需求,那么就要加入辅助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将微课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面对较难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此来巩固知识及加深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黄尤田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3):65-67.

[2]胡爱萍.例说初中数学翻转课堂[J].新课程,2014,(11):99.

[3]杨丽娟.“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2):31-33.

篇2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师一个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结合微课教学的方式,将会显得更加的新颖和独特,也更有利于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微课,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以当前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基础,探析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一、微课的内涵和特征

从微课的“微”我们可以看出:微课是短小的。“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总结的微课四微特点诠释了什么是微课: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步微不慢”。3.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效微不薄”。4.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微课视频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俗易懂地讲,微课视频就是一些剪短的视频短片,是教师针对某个教学内容制作的教学视频。这样的教学视频,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却具有非凡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的视频,将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便于共享和查阅

和传统长篇大论的教学视频不同,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因为容量小、空间小的特点,便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查阅,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3.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导入,或者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实现良好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三、如何巧用微课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既然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微课视频具有如此众多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如何利用微课,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呢?

1.巧用动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课动画视频,强化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前面的内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微课视频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动画设计或者是情境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再将这些有趣的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让微课视频瞬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三章中讲解ASA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课中在微课中录入一个视频“小孩玩足球不小心打碎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碎成几块,问拿碎中的哪一块就可以去配玻璃了”我们知道只要拿有2个角和夹边的碎片就可以去配玻璃了,不需要全拿碎玻璃,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设计明显的实际效果为:①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关注度很高一看视频学生积极性可想而知。讲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这个微课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连基础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听讲的学生都抬起头欣赏视频。作为教师这样就很成功了!学生只要听就有办法提高成绩。②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很自然会想会问拿哪一块就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2.结合微课视频的共享功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微课视频是可以资源共享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是例题,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之后,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学生共享。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了解和学习一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笔者在讲解证明AEC≌BED已知条件是一个中点和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对顶角相等。微课中我从条件分析到书写格式一一讲解,最后全等三个条件的依据讲解到位细致过程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暂停,可以重复看,更加夸张一点是保存好分享给下届下下届的学生看,可谓:解放老师,方便学生。利用微课的重复对学生就是一种巩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3.结合微课,强化概念教学,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积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数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初中数学有很多章节概念很多,记忆量很大,课时比较长,学生通常都是老师讲到后面他们忘到前面。我们可以使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一章的概念按接受知识的过程步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体系。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被广泛运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结合微课,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3

数学一直是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微课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成果,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情况,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联网为基础[1],设计专门的微课视频并将其传至学习平台,要求学生提前观看,了解知识的由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针对学生对视频知识的疑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领域,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运用微课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前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概念,不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适当加入微课设计,通过制作视频的方式,以图片、动图吸引学生,使得学生明白概念的来龙去脉[2],可以更好地运用在解题过程中.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有理数”的微课视频,首先,收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司机开车前进100米、司机倒车100米、收入700元、支出500元、气温6 ℃、气温零下6 ℃等,通过声音与图片的方式,展现出不同的对量.其次,在展现出生活实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视频中展现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特点?(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需要包含哪些要素?引导学生找出“前进与后退”“收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这些变量的共同点.最后,教师应在微视频的最后给出有关“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将生活化的数学上升到抽象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通过微视频阐述数学概念,会极大程度上提升概念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掌握概念的重难点,进而能够更好地形成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微课解释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应关注到学生的理解情况,特别是在选择生活化教学案例时,教师须全面考虑学生兴趣爱好、课堂任务等因素,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降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学习的排斥感,同时,在正式授课前,教师也可重新为学生播放概念微视频,将课堂导入与课前预习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够主动联想起教学微视频,更好地将概念运用到解题过程.

二、运用微课展现典型数学例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加入针对性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在例题讲解过程中理解知R由来.将微课设计应用在典型例题的展现过程中,主要为突出例题的难点与重点,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教师应特别标出讲解重点,使得学生能够自主钻研数学知识领域,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其次,引入典型例题:

例 如图所示,某隧道口的横截面是抛物线形,已知路宽AB为6 m,最高点离地面的距离OC为5 m,以最高点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1 m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1)以这一部分抛物线为图像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有一辆宽2.8 m,高1 m的农用货车(货物最高处与地面AB的距离)能否通过此隧道?

解析 二次函数对于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特别是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学生看到冗长的文字很容易出现排斥心理,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微课解析方式,将应用题展现在微视频中.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ax2融入典型例题,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点(3,-5),最后,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针对(2)问,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先用动图向学生阐述题意,指导学生求出车过隧道所需的高度.

在典型例题的展现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典型例题应包含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例题,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微课开展数学复习指导,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运用微课开展数学复习活动,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习题,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数学解题能力[3].选择习题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知识运用能力.如,教师在教授完“概率”的知识后,可运用微课开展复习指导,教师可在微视频中布置三个不同难度的复习题:(1)一般难度:从四个篮球选手中选两个人代表学校出去比赛,在比赛前采用每两个人都对决的选拔赛,则选拔赛共要举行的场数为( ).(2)能力题:将一枚硬币均匀投掷四次,则四次中恰好出现两次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3)提升题:将一枚硬币连掷三次,x表示三次中出现正面的次数,y表示三次中出现正面次数与出现反面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① (x,y)的联合概率分布;② P{y>x}.在展现此类题目时,教师可利用声音、图片的方式,丰富微视频的内容,以挑战关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

在选择数学题目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确定习题难度.教师可在微视频中加入对应的鼓励话语,以带领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复习题,根据学生的疑难点,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充分发挥微课设计的作用,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微课落实数学教学评价,增加师生良好互动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但部分教师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忽略这一环节,在素质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通过微课设计落实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以增加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科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通过微视频,布置对应的数学课后实践任务,以落实教学评价.首先,让学生主动在家观看有关“轴对称”的实践任务: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班级logo;其次,将学生划分为平均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完成实践任务;最后,教师汇总学生学习成果,并鼓励学生大胆与其他学生分享.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借助DV等现代化设备,拍摄学生完成任务的微视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以供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微课设计的作用.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更具耐心,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监督学生观看微视频,确保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提升对学生的要求,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情况,以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微课视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健全微课学习平台,及时更新学习平台的资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要求,选择需要的学习资料,进而提升数学W习的效率与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化教育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单一等多种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微课,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新知,丰富学生课堂导入环节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微课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基础,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将微课融入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微课应用研究。

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论述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微课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抽象了的概念、符号、算式、推理、几何等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数学课堂可以通过精美的微课设计,再结合一些功能强大的软件如Flas、几何画板等可以使数学学习动起来。利用微课的动画性促进课堂的有趣性,进而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如Adobe Captivatel,此软件除了具有录屏功能之外,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交互性,可以在视频观看过程中插入一些自主练习题,可以有效的检测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情境设计,从认识心理学来看,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感知即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和学生现有的的认识能力,创设学生可体验可感知的贴近生活问题的情境,好的课堂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情境设计就奠定成功课堂的一半,课堂导入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评价情境设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动画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亩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利用角边角(ASA)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课中,在教学设计时,如果直接导入课题,势必引不起学习者的兴趣。在微课中录入一个视频“几个朋友在玩足球,不小心打碎邻居家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碎成3块,提出问题:可以选择其中一块玻璃就可以配成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了?学生很惊讶,此时继续发问:到底拿哪一块就可以去配玻璃了”。我们知道只要拿有2个角和夹边的碎片就可以去配玻璃了,不需要拿全碎玻璃,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设计效果很好。

首先,它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关注度很高,一看视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平时基础差,上课爱打瞌睡的同学也提起了精神,抬起头欣赏视频,对问题解决跃跃欲试,作为教师这样就很成功了!学生只要肯听就有办法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学生都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跟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很自然会想、会问到底拿哪一块玻璃才可以确定三角形呢?利用微课的动画性打造课堂趣味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探究解决了问题,学到了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学到了知识,而是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各项能力。

二、利用微课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复习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准确而又彻底地理解和掌握好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其他一切皆是由最基础的概念扩展延伸来的,对学生掌握数学新概念、复习旧概念很有帮助,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三、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完全掌握一类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一些难题,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中招考试的第22题探究题,部分学习者一遇到这类题目就害怕,不知道如何处理,不会思考,无从下手。而毕业班的学习时间很紧张,一张试卷100分钟内完成,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分析问题,学会观察―类比―归纳―应用等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微课对他们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

四、用微课的重复性掌握知识,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

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例如,初中学生刚接触几何证明题时,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掌握,一些经典例题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或者证明步骤书写不规范,我们就可以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题型,反复播放给他们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教导仅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时间,放学回家之后,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就无法进行指导和帮助。而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学生结合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知识点,部分难度较大,可以反复学习,如果对微课程多次观看,本知识点依然无法被掌握,就可以记录这些问题,回到学校之后,教师再及时给予指导。并且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在复习阶段内,学生还可以再次复习那些遗忘掉的知识点,这样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就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之,通过把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有利于学习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习和复习,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差异化的教学,使得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有利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顺利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为数学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化教育研究,2011.

篇5

“智慧课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教会孩子学习的思维方法而非单纯的知识定理。而“微课程”则是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大班课堂而言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们的课程时间大多数在10分钟左右,并且采取数字化授课模式,利用网上平台进行高效率的专题学习。我校选取了一个初一教学班作为基于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实验班,并最终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

一、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实例

1.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首先智慧课堂里的所有教学框架依然来源于传统课堂中。将课堂的主体分为三类,分别是“新课讲授”“练习与强化”“知识复习”。通过微课程要求将它们分别制作成长度大约为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或者是完成时间在20分钟以内的测验文件。同时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有别于讲解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学习,自主探究然后小组讨论得到正确的知识定理。通过随堂的视频学习,将课程测验发到学生的终端机上(PC、平板)。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验的完成。然后发回教师的反馈收件篮中。最后通过简短的“复习视频”对上一讲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快速梳理。课程的反馈和作业的完成交给课下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自行在课下完成。

2.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实例

通过调研,我校由初一数学组牵头,以二班为实验班。选择了“平行线”这一知识点作为本次智慧课堂的微课内容。上课地点位于我校的微机室,通过将视频文件发送至学生的电脑桌面。由学生打开文件进行学习。在“课程新授”这一板块的视频中,我们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实例由浅入深地生动讲述了平行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相关定理。而在课件二“练习与强化”中,我们通过将知识新授里的知识点制作成填空选择题为辅、开放式问答为主的解答题。例如“如何判断家中的毛巾挂杆是否平行”或是“如何通过手里的基本测绘文具画出两根平行线”等需要自主思考,但是回答方式多样的开放性问题。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将长度大约在5分钟左右的复习视频按要求播放,最后再由随堂教师抽取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一个大体的评价与梳理。

二、微课数学智慧课堂的发展

1.研究结果

我们通过将平行线这一知识点同样在同年级三班由同一代课老师进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讲解式讲解,得到了如下的反馈。采用新模式教学二班中,50人里有47人表示课程很有意思,内容新颖不枯燥。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三班里,同样总数50人中只有17人表示有上述想法,之后通过匿名调查反馈。二班中有48人表示已经了解本次所学内容,但在三班中仅有34人。通过笔者随堂听课,观察发现二班基本全员参与程度高,学习专注度高。而在三班,虽然在课程开始的十分钟内基本听课认真,但在十分钟过后,有部分学生存在开小差、讲话以及犯困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象越发明显。而通过对授课老师的走访,老师表示,二班的学习氛围和劲头明显好于三班,其次是在作业方面,二班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正确率明显高于三班,并且意外的是,二班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回答,思维面比三班学生明显广阔一些。

2.研究分析

篇6

二、微课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习微课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准确的把握学习目标和要求,充分体会到探究、合作、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补充知识点、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等,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拓展学习工具与共享资源。随着手机产品的普及,学生可以下载到手机上随时可以进行移动学习、补充“营养”,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随时随地都有“随身小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高效学习。微课的形象生动性、立体空间性的数形结合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微课虽短,知识面却很丰富,所以学生需要反复观看,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

2.提高了数学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成长

a.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

数学老师们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

b.微课带来的线上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因微课视频短小,利于网上传播,使用也很方便,不用受时间、场合的约束,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交流,也方便学生、家长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我们获得广泛、全面、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老师研究水平的提升。

微课制作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的教学经历、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制作课件能力较强,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录制的微课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值得研究

c.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

三、微课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微课适用性的局限。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因而适合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知识点,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讲解清楚。出现逻辑体系复杂或是篇章、段落等信息量较大的知识时,微课就不再适用了。

2.部分微课质量不高。这已成为影响微课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微课以视频为载体,确保全屏高清的画面影像是微课成功的前提。然而,技术层面的提高并不能保证一节微课的成功,教师应该尤为注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表”而没有掌握住其“精华”,只注重微课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把微课仅仅看做一节优质课的“浓缩课”,或者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微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篇7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对于新课中的新知识点理解到位,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而参与的前提是全体学生都能尝试解决即基础性练习,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课堂练习应充分体现时效性

在教学中对所产生的每一个新知识点,及时配上一道或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现学现用,加强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般不采取集中学习完本课时的知识点后在进行训练,这样会导致学困生不能正确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致使学困生越来越落后。

三、课堂练习应注重变式性

通过设计变式练习,可以脱离就题论题的模式,让学生从题海中逃匿,很轻松地就能理解此类题目,且能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同时通过问题的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演变过程,揭开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神秘面纱,从而形成“析问题,抓本质”的习惯,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智慧。

如在进行程类应用题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

基本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题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共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题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5: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余下的乙单独做,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题6: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5。现在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做2小时后,甲因故离开,余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完成,那么共用多少小时完成此项工作?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展开,能加强学生对诸多知识和多种方法的理解和变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中习题、例题的潜在功能。同时提炼出最佳解法、优化解题思路,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整体复习效果的目的。

四、课堂练习应关注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后,可设计如下练习: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个同学都设计出具体的测量方案,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把本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整理,再选择几种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00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利用音频、视频、图像来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量关系的变化,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互动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更好满足他们的数学学习需求。

一、“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重要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没有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最终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作为现代两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们各具特色,能够为学生更好展示数学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将两者结合,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系统化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此外,“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的结合符合时展需求,它能够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设计及应用

(一)设计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严格谨慎的原则,从微视频的制作到导学案的成型,都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灵活性与生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实际应用

以“探索三角形的特性”为例,教师在设计时可先将三角形按照角、边两种类型展现在导学案之上,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三角形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去测量一下三角形的每个角,并将每个角的角度相加,看看有什么样的规律,使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最后,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将微视频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进行该知识的巩固学习,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后要做好相应的调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在导学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三、“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与学生沟通较少

当前在“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课堂上,教师虽然能够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但是其互动时间比较少,学生与教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隔膜”,如果不对其进行改善,会影响到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过于重视“微视频”的演示,导学案的制作,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教学方法,无法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视频过于粗糙

“微视频”的特点就在于短小精悍。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注重“微视频”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微视频”的制作不够重视,或者直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没有从课堂的实际教学角度入手,使得一些“微视频”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三)导学案引导性不足

导学案作为课堂的重要引导,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而现实中许多教师没有做好该项工作,他们将导学案直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学习,没有为学生理清学习过程,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应对策略

(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在“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结合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做好相应的改善工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课堂活跃性。尤其是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时,数学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导学案设计工作,结合学生的现状来进行引导,最大限度降低数学难度,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为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微视频”质量

在制作数学“微视频”时,教师要保证其质量。比如,要学习专业的“微视频”制作软件,教师可将更多数学知识融入到微视频之中,供学生在线进行巩固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提升“微视频”的趣味性,将网络上一些幽默的语言、图片放入“微视频”之中,并与数学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观看的兴趣,在微视频中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三)发挥导学案引导作用

导学案是一种引导,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发挥导学案引导作用,教师就要为学生讲解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理清下堂课所学知识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转变自身理念,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将“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微视频”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满足他们的课堂学习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利用微视频和导学案的优点,帮助学生拓展数学知识面,使其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总结工作,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制定有效解决策略,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篇9

关键词: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因素,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回老路。

[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现象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刚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探究是指教师在数学的学习情境或现实生活中选择与数学学习内容有关的研究主题,通过学生合作而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合作探究题的设计必须具有情景性、探索性和参与性。我以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虽然是一堂课的主体,但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可见一斑的。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的氛围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关键在于一个导字:导有目标,导有层次,导有方法,导有学法。在学习重难点方面要引而不发,点而不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有这种感觉:我想学。

二、鼓励学生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所谓多元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老师问学生答等的活动。合作探究两个学生,或更多学生,或老师帮学生把学生一个学生的疑问或困惑,帮他解决。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位同学不会证,可以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好的同学帮他解决,或通过老师引导要证三个角的和等于180°.我们前面学习了在什么情况下出现180°?学生很容易想到:1、平角等于180°;2、互补的两个角是180°。老师继续引导,什么时候互补呢?学生答:“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要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能否转化成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互补呢?所以学生想到添加辅助线——平行线。

其实,“多元互动,合作探究”就是教师发动全班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兵”教“兵”,一教十,十教百,达到共同学会的目的。

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合作探究

越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越要通过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例如: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锥的侧面展开后可能是哪些图形?剪成哪种形状求面积比较简单?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和讨论。接着让学生交流,汇报合作的过程和结果,组际之间进行质疑和交流,从而共同找到答案: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长方形求面积比较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知识,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提高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条件

篇10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意向和动机,设置疑点,将学生引导到知识的疑难处,并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解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在黄浦江的对面,如何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如何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意向,有了这种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课堂中来了。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导出定理。数学课中定理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适当创设相应的思维情境,师生则较易进入教学情境的“特殊的客观现实”之中,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构成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势,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有效展开。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认识定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而学生非常兴奋,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在讲《圆的概念》的集合定义问题时,因为学生自学,以及老师讲解,问题太抽象,学生可能没有兴趣,这时老师可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参与观看实验,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亲身感受,自然会进入积极的思考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而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更令学生感到惊叹、兴奋,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把学习数学变成他们内在的精神需要。

二、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篇11

一、“未闻曲调先有情”:导入探究应留白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探究之始,如果能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例如,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用电话去拨打手机,结果手机发出了动听的铃声;将手机放人一个玻璃罩内,再去拨打手机,结果可以看到指示灯在闪烁,而听到声音很小。这是为什么呢?教师也没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对学生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我们不妨来作一番探究,相信到下课的时候,你一定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流露出期待的眼神,精彩的探究之旅开始了。

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毫无趣味;如果学生不自己思考、加工,学生也不会处于急于想知道的愤徘状态,也不会有多大的求知欲望;如果没有这个问题,而直接进入新知识学习,学生更加没有求知的思维倾向,这样的课堂探究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由此可见,案例中的问题设置与留白艺术可谓精妙绝伦。

二、“出奇制胜布困境”:情景解释要留白

如课说导入探究阶段的留白可以为整个探究过程注入动力与活力,那么在探究问题情景设置时留白,则可以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留足空间。

有位教师在导入压强内容时,就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情景:首先,把一个充气的气球放在一块露有一枚铁钉的木板上,上面压上三本书,“啪”一下,气球爆了。然后教师问:如果木板上的铁钉放二十枚,结果又会怎样呢?学生说肯定会有更多的洞,且爆得更快。于是教师演示,结果出乎意料。学生惊奇不定,教师微笑着注视着大家,没有说任何话,学生开始私下讨论,有的甚至争论,教师继续投以期待的目光与表情。此时,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因为他们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期待,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上述教学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情景设置,而直接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只能枯燥地根据教材来学习,学生自然体验不深,且理解不透。如果把问题改成:力的作用与压力大小和物体受力面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又会很快地得出结论而失去一次主动寻求知识的过程,教学变得一览无余而了无生机。上述教师的问题设置,有悬念且让学生始料不及,这种与学生认知方向相反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欲的激发,当然是简单机械提问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留白是弥足珍贵的。

三、“道是无情却有情”:点拨之处宜留白

探究并非都要通过实验来开展,很多时候更要通过间接经验的传授,使教学变得高效而浓缩,这也是人类学习的特点。讲解最忌一讲到底,教师口干舌燥,而学生又因被动听讲而缺乏思维,此时课堂留白又有用武之地了。

比如,在教学“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笔者只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例,学生正要把所有的结果都记下来,我去“冷酷”地停了下来――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减小压强的事例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与总结,学生会在知识探究、思维迁移中很快得出结论。得到了教师的信任,他们倍感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他们才会在海阔天空中自由驰骋。

篇12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依然采用机械讲解和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没有注重联系生活,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教师应怎样做好初中数学趣味教学呢?

一、趣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趣味导入新课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生氛围之中。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面着手,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为学生牢固掌握教学内容夯实基础。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如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事物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方法。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在正式教授新课前,笔者给学生做了一个猜年龄的小游戏。笔者告诉学生:“老师可以猜出你们每个人的年龄,相信吗?”学生听了纷纷摇头,说:“不可能!”然后笔者说:“你们只要把自己的年龄乘以3加上9,告诉我最后结果,老师就可以猜出你们的年龄了!”学生将信将疑,纷纷开始计算。然后笔者随机选取几位学生,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年龄。学生很兴奋,都想知道原因。笔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很快就说出:“只要把结果减去9再除以3就可以算出年龄了!”然后笔者说:“如果用字母表示年龄,会得出什么式子呢?”使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游戏结束后再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困惑,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新课教学做足准备。

二、创设趣味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趣味情境就是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创设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重点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趣味盎然的数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比较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四边形以及圆形的面积大小”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三个兄弟去山上开荒,他们为了种田,需要从山旁边的水泉中引水灌溉,于是他们就去商店里面买铁片做引水管道。商店的老板很特别,他让兄弟三人使用同样多的铁皮制作管道,并要求秋后收获最少的人来结账。兄弟三人考虑了一下,老大决定把管道做成等边三角形,老二做成正方形,老三经过仔细的计算之后,决定做成圆形。于是,三兄弟就开始按照自己设计的管道形状开始引水灌溉了。很快,收获的季节到了,老大面露苦色,老二也不是很高兴,只有老三兴高采烈的,显然,老三收获得最多,老大最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创设这种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掌握“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是最大的”这一教学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趣味提问,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是激活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趣味提问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选取巧妙、新颖的角度,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