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企业信息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企业信息化

篇1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

(3)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人员文化素质低及装备差上,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法开发满足本企业个性化要求的软件。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有些企业经济实力弱,资金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同时管理不规范,也使信息化方案难以见到成效。

(4)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二、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立法保障。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要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并采用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更加吻合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改善各项基础管理荼,推动管理创新。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3)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由单机操作向网络化发展,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基于网络和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要做好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根据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的子系统应由合同、预算、物质、人力档案、查询等死气沉沉 成,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信息共享,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同时要有选择的与外部信息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4)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防止本企业商业机密外泄,损害企业利益。信息安全可以从管理管理、技术上予以保障。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的密码体系,采用多种的与外部信息系统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5)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建设企业管理系统,人的因素是关键。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实施的企业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员工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职工进行观念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加强全员性计算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在建筑企业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企业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企业自身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促进企业向全面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伴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企业必须依靠信息化战略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详尽的分析了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现。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内涵

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就是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通过理解建筑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分析建筑企业现在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结合建筑行业的市场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提出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的发展目标。在信息化战略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确定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信息化战略管理来实现两者的平衡。信息化战略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信息战略、资源战略、业务流程战略、长远规划战略等。这些战略是一个成熟的建筑企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是信息化战略实现所应必备的条件。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战略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息多源化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要利用业务与信息技术的交流来实现有针对性的管理,尤其是具备规范流程的管理工作。管理中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通过改变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来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同时以信息技术简化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建筑企业在信息整合与计算机管理上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单独的系统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和业务发展为核心,计算机管理和标准化流程为依托的多源化发展战略。但在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及时的发展纠正。

1、信息化战略的集成度较低

我国建筑企业在自身信息化战略发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信息化网络已经形成,但单从应用与发展上还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也不利建筑企业的信息的集中,业务流程上企业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单一运作为基础,没有借鉴的目标,这就很难达到信息的集中与分配。

2、信息化战略缺乏对外部信息的整合

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外部信息的整合,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依靠外部信息,以此来适应和理解社会对建筑的需求方向。同时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在商务活动中尽量的加强信息的整合,其中包括:监理部门、政府大项目办、材料供应商、设计院、银行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通过充分的整合这些外部单位的信息来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步骤和方法

1、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

建筑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要以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发展战略来拟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企业自我现状分析与社会外部环境的分析,来确定企业的发展优势,并依据分析结果来提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建筑企业达成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2、建筑企业的需求分析

建筑企业需求分析是指建筑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这包括:技术管理、招投标管理、资金管理、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这些内容都要通过企业自身的需求分析来完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信息需求的整合,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和业务开发工作。

3、建筑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层面分析

战略层面的规划是指通过对建筑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企业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并确立建筑企业具体的信息化战略和目标的过程。战术层面的规划是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三点:首先是通过建立建筑企业的业务及管理变革策略、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关键性能指标等工作,最终确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其次是在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建筑企业的总体信息框架,包括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业务应用架构,能够支持企业业务应用架构并符合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技术架构,能够满足应用和技术架构要求的网络架构,能够管理、维护和应用以上基础架构的组织架构,并最终形成企业的信息技术标准;最后要评估企业在规划期内的信息技术投资规模、投资效益、实施风险,确定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篇3

一、信息化发展

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建筑企业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2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

1 框架总体结构

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它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以及系统评估准则, 如图1所示。在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中, 前3个方面对应于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时所需考虑的不同侧面, 最后一个方面即系统评估准则代表前3个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2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维管理空间的3个不同的维度,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在该空间进行。

图2.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结构

2.1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如图2所示。按其执行者来划分,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企业层管理活动和项目层管理活动两种。根据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的内容及执行者建立的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模块用于处置一类相关的管理活动, 以下分析将深入到模块内进行。

图3.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组成

3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以下将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到的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工作流等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协同工作。它不仅可以便于项目层的管理人员之间共享信息, 也可以便于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 当项目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向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时, 企业层管理人员只要在线, 就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复。特别是因特网使网络的连接日益方便经济, 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固定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中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 可以加强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数据库技术。工程数据库包含了几何的、物理的、技术的(或工艺的) 以及其他技术实体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文档、图形等数据, 因此有必要采用工程数据库系统。

(4)XML文档标准。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将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 为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可读性, 信息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数据交换标准。XML通过标记的内容和标记的相互包含来表现文档结构和内容, 可以支持对XML文档进行类似数据库进行的操作, 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对文档信息的管理, 并适合用于建立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系统的文档数据交换标准。

除此之外,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 管理工作项可以分为程序化工作和非程序化工作。其中, 程序化工作需要进行信息输入, 如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这种工作一般具有较为固定的信息处理流程, 如提交、审核、审批; 而非程序化工作不需要信息输入, 例如项目监控。但是, 非程序化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程序化工作, 例如, 在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

(5)电脑技术。手提电脑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携带, 适合作为施工现场信息终端, 除用于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外, 它还可以利用无线联网技术, 使管理人员在现场及时地访问项目数据库信息, 前提是将其集成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4 已有软件的利用

尽管现实中存在开发“大而全”的集成化施工项目信息化软件, 但是,没有必要那样去做, 因为有一些软件已相当成熟也很便宜, 可以拿来直接利用。目前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已有软件可以分为以下3个主要方面:

(1)日常办公业务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这样的办公应用软件, 可进行文字和一般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如公文、信件、表格的打印, 月、季工程结算报表的编制等。

(2)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roject,具有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功能以及资源管理及优化功能。

(3)通用图形软件, 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详图、施工设施布置图等。

系统与已有软件的集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数据的集成, 例如, 直接对Microsoft Project的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另外一种是基于程序调用的集成, 例如在系统中直接调用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

5 系统评估准则

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指标有多种, 如系统的实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同样, 也有必要建立一些准则来评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基于上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3个方面,列出如下9个主要的功能测度,用来代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

(1)考虑主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2)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式中主要类型。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变化。

(3)允许对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系统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工作, 设定该工作的开展包含哪些步骤, 每一步由哪个部门(组) 的哪个人来负责,以及每一步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目的是确保系统能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化。

(4)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如办公自动化(Microsoft Office)软件等,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已有的成熟软件能得到应用。

(5)能通过集成已有的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屋子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包含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

(6)能够设置信息交流文档的内容和格式。例如, 各地方规范中关于文档格式的规定可能不一, 目的是便于对文档格式的修改。

(7)包含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是确保主要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应用在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以便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8)提供必要的外部接口。目的是适应外部信息化环境。例如, 工程参建各方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的来源仍是基于纸介质, 或者仍需按照特定格式提交纸介质的文档。

(9)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再利用。系统可以使项目管理信息沉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可以根据信息重用的需求, 正确地输出信息。

篇4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篇5

建筑企业生产活动具有建筑企业产品不确定性、项目工程数量众多,不同的项目工程的特征也不同,建筑企业这种行业特殊性就导致生产管理方式的多变性。建筑企业管理方式的多变性与管理方法的不规范给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国建筑企业在管理工作中逐步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在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不科学、管理工作受到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很多建筑企业不清楚信息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也难以规范信息化建设工作,更不能按照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来设定工作任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将工作需求表述清楚,信息技术人员如果没有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或者没有在建筑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则难以建筑企业的工作需求,难以为建筑企业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信息化管理方案。

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经常不注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没有遵守相关的工作标准。先进的建筑企业往往有一套信息化管理工作标准,在管理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是没有建立相关信息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这就使得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目标不清晰,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虽然重视优化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但是忽视了将具体操作流程优化工作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这就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脱离企业实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以落实。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优化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措施

首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宣传,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张贴标语的形式来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员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热情,鼓励员工学习信息化管理知识,让企业员工参与到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

其次,建筑企业需要设立专门部门来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够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筑企业才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化专业人员的业绩评估体系来健全信息化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建筑企业还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为信息化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课程,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三,建筑企业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时,需要立足长远与企业现实,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但是在企业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仅仅依靠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力量是不可能确保方案的科学无误的,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这并不意味着外部专业机构的作用比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部门重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发挥内部信息化管理员工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作用。

篇6

二、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开发的相关应用和重点实施方式

(一)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重点内容

1.管理信息化相关技术

在企业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能够在根本上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可靠依据。企业中的信息标准与其信息的编码是引领企业走向和谐化发展的重要根据。企业中的信息化管理核心内容是物、财、人的管理信息相关系统。从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来看,同样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企业中协同管理平台的相关实施是信息化管理的第一任务。

2.生产过程化的相关信息技术

要想在根本上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以提升,就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虚拟化施工技术。将GPS等、新型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认识,并将其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另外作为设计企业来讲,应该在协同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性研究。

(二)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的相关实施方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根本上实现以协同化管理为根本支撑,并将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其财务的资产同样进行统一化控制,其物料的采购也应该实现集约化目标为主。全面实现利用财务资金的相关管理为重要核心的建筑企业的管理系统。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根本上实现“角色”“相关活动”“作业流程”的互动信息化处理方式。另外还要实现企业的数据共享工作,要想全面做到这一点,要实施基础性信息和相关标准为重要基准。将企业远期发展目标利用上述方式进行全面支持。

三、实施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的重要性

虽说建筑企业对于特级资质的信息化相关标准的领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将相关施工工作抓紧,仍是当前建筑企业的公示。以此将建筑企业特别是负责施工的企业,应该在源头上将资质标准重视起来,抓住其实施的契机,这是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将相关资质标准糅合到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在根本上加快其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步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将该问题进行全面解决,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存在的。

篇7

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方面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网站,并不断的丰富网站内的资源,一方面形成一个向浏览者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给咨询者以初步的企业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作业实施辅助管理,简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对外宣传与工作辅助的功能以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计算综合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详实的记录下来,免除了传统手工资料采集、处理、存放的不变,形成了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信息基础平台。此外,目前很对针对工程项目而开发的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预算准确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识管理不强的施工企业,在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事后的数据分析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到位而产生的。与国外强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向国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借鉴信息化管理敬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3.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4.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5. 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将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其中,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从业信息积累,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深入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应当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对外信息公布,建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可信任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多方协作的模式,从而与国际跨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项目施工的后期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化进程,提交网络化资源,逐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神经网络,提高整个行业的抗冲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篇8

经过多年的努力,施工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根据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部分问题,大多问题都是应用水平不高,利用信息化见效的企业不多,能形成标杆的企业较少。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程度有待提高。很多企业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彻底变革的又一次革命,既然是革命,自然就有风险,所以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事情,有抵触、有戒心。

信息化前期的规划、需求调研、后续交付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还未能完全掌握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办法、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相当之匮乏。上述的总总原因,导致施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难度很大,很难切实落地,做好,做踏实。

就我国施工企业而言,大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利润不高,这样的原因直接导致,对于信息化的投入会打折扣,特别是很多企业重视硬件,对于软件的投入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施工企业都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个企业重复编制标准的定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对于后续企业之间的协同,沟通,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由于标准的缺失、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好监督、进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化完工后,也没有科学的定量的标准、导致企业难以选择,无法评判!

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咨询沟通。企业既然决定上信息化,前期自然要有足够的动力,这些动力的来源自然是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对于这块的决策,自然由各企业的高管决定、只有他们彻底明白才有可能上升到通过信息化,改变企业运作的战略高度,只有他们认识到重要性,才有可能积极需求有效的实施办法,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够取得成功!

对于企业管理程度、深度来说,一般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企业管理规范化、第二企业管理标准化、最后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

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企业核心业务相对成熟、核心骨干队伍相对稳定、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口号、且执行透彻、从上自下、认识统一。管理的业务流程不间断的优化、员工个人能力能通过既定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提升。奖罚制度清晰,反馈渠道通畅!

企业的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企业继续深化改革、转变管理思维、重新设定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的再设计、企业组织的再优化重组、合理的设置各个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

信息化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面面俱到、企业也必须顺应发展的潮流、实时的调整管理的模式和规范。技术永远是服务于业务、只有企业自身提高了管理水平,并形成的对应的体系,企业才能做强做大。

认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续我们主要探究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控的核心。

信息化管控核心:

篇9

1 前言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当代建筑管理中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水平代表着公司集约型管理的水平,标志着公司管理现代化的程度,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经营及管理中的应用和服务范围,提高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几乎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表现为: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为提升行业的管理水平,引导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中小建筑企业的分散性、非标准性、工人的流动性,给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困难。建筑工地分散在不同的城市,项目部往往脱离公司的管辖,工程建设过程中推广现代化技术比较困难。缺乏信息化的调配,传统项目与劳务公司相结合,使工人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建筑公司总部和个项目部之间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所以总部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使总部不能及时获得分散各地项目的全面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致使建筑企业的决策机制僵化、反馈速度慢。

一部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给计算机使用、联网使用造成困难,因此,中小建筑企业尚不具备大规模推行信息化的条件。

通常中小型建筑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管控,管理效果较差,而那些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型、以包代管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没有实施管控的压力,而项目部却有逃避监管的动力,其实施信息化较为困难。

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比较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实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战略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工程结合起来,实现工程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全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5.79%,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信息化特点主要为:1、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缺乏信息化人才;3、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4、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5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6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3 信息化实施管理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信息化由于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办公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相对工程进度来说落后很多,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往往靠经验来定,从而无法科学的部署企业资源来提高企业利润。

因此,在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1)局域网建设。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等,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生产的高效运转。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考核、知识实施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加强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效协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专业业务管理上,建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能搞运动式推广,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的过程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完成阶段性信息化的建设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坚持分步实施,保证前进一步达标一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是我们走的更长远、更深入。

3)重点突出,狠抓核心业务应用。核心业务指与成本管理相关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成本管理,这一部分的成功应用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最重要标志,应当扎实做好包括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编制与输入、各类成本业务数据的按成本挂接科目划分、按规定数据标准、按规定期限的生成与录入,最终呈现成本分析的结果,实现与财务系统管理的有效对接。系统成本管理不应用或应用不到位,我们可以判定应用失败。

4)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录入。住总集团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务必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录入,真实数据才会真正让我们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隐含的、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5)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机制。信息化的推进与企业业务管理一样,同样需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企业层面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建立应用手册,规范权限管理,落实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建立起项目应用水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端正认识,认识到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既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相当长的建设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5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施工企业的运营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与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将信息化系统融入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组织,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3)通过网络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有利于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的形成,可提高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为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且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项目班子个人能力的依赖,使得企业的统一标准能够在每一个项目都得到实现。

(4)建筑产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建筑企业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6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篇10

1 前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拙。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出现断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信息化的投入也是一项持久战,相关的费用不菲,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制定合理的投入计划很重要。做到合理规划、谨慎投入、分阶段投入、持续投入并实时规避风险。

信息系统还应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体系也应及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的信息系统才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3.4强调施工企业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施工企业首先遇到的能见效果的信息化应用应当就是协同管理工作平台的应用。施工企业选择协同工作平台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决心和力度进行,不能保障执行力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协同工作平台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选择的协同工作平台应具备跨平台的功能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安全认证等内在功能,以便能集成其他业务处理系统。

3.5 加强培训,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只有拥有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信息系统,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总体规划

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所以,为尽快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建筑业集成管理的发展目标,建筑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协调起来共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组织业务功能合理、管理目标统一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统一协调,建立起以建筑生命周期为主线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4.2 进一完善建筑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建筑业管理的基础信息编码和业务流程统一是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用以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统一行业业务流程是建筑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本工作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统一规范建筑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流程。

4.3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进程,从源头上规范建筑业整体市场的运营

我国目前有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同时并存,国内同行业间在实力和管理上良莠不齐。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资产、资金、经营业绩、资信能力、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科学收集、分类、维护和管理。加快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的进程将从源头上推进建筑业整体市场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5结束语

虽然信息化的实施与建设存在种种困难,但企业业务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将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应善于自我把脉,勇于创新管理。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控,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相信在这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将走在行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06期

2王小莹;建筑业信息化任重道远[J];建筑;2010年04期

篇11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emium qual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ow to carry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deas and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 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 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 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 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 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 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 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篇1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基建项目的大量增加,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建筑工艺的不断翻新,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建筑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确保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 前言

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方面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网站,并不断的丰富网站内的资源,一方面形成一个向浏览者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给咨询者以初步的企业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作业实施辅助管理,简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对外宣传与工作辅助的功能以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计算综合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详实的记录下来,免除了传统手工资料采集、处理、存放的不变,形成了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信息基础平台。此外,目前很对针对工程项目而开发的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预算准确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识管理不强的施工企业,在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事后的数据分析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到位而产生的。与国外强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向国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借鉴信息化管理敬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3.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4.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 转贴于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5. 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将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其中,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从业信息积累,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深入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应当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对外信息公布,建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可信任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多方协作的模式,从而与国际跨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项目施工的后期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化进程,提交网络化资源,逐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神经网络,提高整个行业的抗冲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