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8: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沟通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父母执照》为教师、为人父母者补上这一课。目前全国有3.4亿个家庭,近3亿中小学生,每年产生二千多万对父母。广大父母、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都需要学会高效沟通法则。它适合每个家庭、学校、教师,适合于做教材、礼品、福利,适合组织活动、课程销售,适合书店、音像店、商场销售,也适合个人订单、直销。
二、产品介绍:
雷京魁、许虎光老师经过多年总结研究,将美国心理学家汤玛士・戈登博士首创的亲子教育课程(1963年首创,被译成多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广为流传,每年参加训练课程的父母,超过500万人)本土化,深入浅出地阐述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十大观念、亲子沟通法则。
《父母执照》产品体系包括:系列书籍:《孩子和我更贴心――给三亿父母发执照》;系列音像教程:《父母执照》――亲子沟通法则训练教程VCD;黄埔学堂同时推出《孩子和我更贴心》、《父母执照》系列课程:《孩子和我更贴心》图书系列,《父母执照》亲子沟通法则VCD教程,《父母执照》全国1000场演讲会,《父母执照》每周亲子沙龙,《孩子和我更贴心》零距离班,《父母执照》训练课程初、中、高级班、《父母执照》讲师班,《父母执照》网上论坛及会员卡;超级儿童强化集训营,天才少年全封闭强化集训营。
三、利润分析:
书及VCD产品销售毛利(以一个普通县级市场为例):
1、人口总数50万人的城市,平均共有13万户以上家庭。以5%计销量:130000×5%=6500户。
2、毛利润分析:县级毛利:以书及VCD毛利138.8元计。销售6500套×138.8=90.22万元。
3、风险评估:投资2万元,VCD则销售20000÷498=40.16套,即只要销售41套即可收回成本。
以无锡江阴市为例:有190所学校,共有中小学生233180人,教师13518人。以平均每所学校销售100人计,其市场即有19000套销量,产品毛利润至少在152万(以每套图书VCD利润80元计),还有演讲会、培训班。
相关链接:
可以进货,也可以试销后再进货。
省级抵押金5-10万元(全省区域总经销),地(市)级抵押金1-3万元(地区总经销),县级抵押金0.3-0.8万元(县级总经销)。(张东)
地址:210000南京黄埔路黄埔大厦十四层A座
1、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2、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3、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来源:文章屋网 )
1.1 高校薪酬管理部门较多
因为高校薪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管理工作。但这也造成实际参与管理工作的部门过多,太过分散,以至于无法有效地对职工信息进行整合,无形之中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高校职工的薪酬类型具有多?踊?性质,如职称工资、岗位工资、课时补贴、五险一金等各种津贴。每个职工薪资信息包括十几个类别,这些信息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和拆分,这些数据的管理都非常复杂,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系数也越来越大。
1.2 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自身局限性
之前在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工资系统是使用最普遍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基本由高校自主开发,缺少更新,因此出现系统老化、功能落后等问题。现在高校薪酬管理系统是以Excel为基础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与计算。尽管该软件的功能比较完善,能够简化薪酬管理的工作程序,但是目前的高校薪酬信息变得越来越复杂,Excel已经满足不了高校薪酬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新计算机技术,是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薪酬信息无法充分披露
自从国家税务部门将高校教师纳入高收入人群后,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外界人员对此不了解,而且高校教师自己也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或其他同类型教师的收入。因为财务人员一般都将职工薪酬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其他管理部门只能获取部分信息,并无法了解职工具体收入,职工本人也只能向财务处查询到个人收入情况。正因如此,领导无法准确了解职工具体工作情况,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更新,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1.4 高校管理系统管理层面的日渐提升
对于工资的管理,即便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系统管理的高校也不得不使用局限于财务部内部人员才可操作的较为封闭的模式。而对工资有密切管理关系的校内职能部门缺少相关管理接口,像人事部门对人事管理的接口,出收票据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接口,这些都是办公信息化所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的酬金项目有很多,其中的一部分酬金的发放并没有纳入到工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更需要去构建一个新型的、符合现代高校发展的薪酬管理系统来规范学校的经济分配秩序。
2 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工作特性
2.1 以工作绩效为导向性
之前对于教师职工的职称评定、分房、工资等问题中员工的工作时间长短,年龄的大小都是影响评定的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绩效工资,不考虑工龄长短,只对个人能力的好坏作为评定的标准。所以高校薪酬管理部门也可以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实行薪资透明
在某些薪酬管理系统比较科学的高校中,他们对于新资的透明度都做的比较好的。这些高校的工资级别都是公开的,能让员工清楚了解到每级员工对应多少工资,并享受的是何种待遇,而这对低层员工的积极性推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2.3 薪酬水平的竞争性
薪酬水平的高低在人才吸引的市场中发挥强大的竞争力。但是薪酬的制定还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财务情况来判断,并且参考其他院校的薪酬水平。薪酬水平过高,会导致高校付出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薪酬水平过低,就不能达到招揽人才的目的,也限制了高校的发展。所以,薪酬水平的制定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仔细斟酌的。
2.4 薪酬的结构性
之前高校实施的是工资等幅式的结构,每个级别之间薪资的差距都相等。现在高校都在实行薪资曲线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中低层次的员工岗位之间的薪资是平缓的直线,起伏波动不大;高等级的管理层次岗位之后的薪资波动呈上升趋势,与低层次岗位的薪资差距较大,以此表现出校方对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贡献的肯定,同时也激励了低层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 薪酬管理系统的类型
3.1 知识工作类
薪酬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处理很多复杂繁琐的计算问题,能满足财务人员的复杂计算的需求。
3.2 决策支持类
此系统能快速地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求的背景资料和个人信息,并自主筛选有利信息,根据所提问题作出应答,并提供多种备选方案。
3.3 自动办公类
能完成将教职工的信息采集、汇总、上传、下达等指令,实现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工作者的相互连接,以及通知、公告、请示的传达。
4 新型薪酬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4.1 节约人力成本
实施新型薪酬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释放了更多劳动力。使得之前的部分部门的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任务中解放,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工作,大大加强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4.2 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人员通过使用系统,可以对在岗职工的工资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并将其导出进行汇总整合。这样就使得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只需用手点击鼠标下达指令就可以快速完成。这样就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3 能明确分工,完成本职工作
高校使用薪酬管理系统能够明确各部门的分工,更好处理本职工作。因为之前高校的人事分工不够明确,常常一人处理多项工作,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本职工作出现混乱。对于管理出现问题,则又相互推托,以至于不能有效地改善并解决问题。而通过实施高校薪酬管理系统,可以将具体的工作分为各个模块,一人负责一块,达到明确分工的目的。
4.4 实现信息共享
之前人事部门的原始数据,因为岗位分工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数据的多次重复录入,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那么,使用薪酬管理系统之后,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法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实现了各部门的数据共享。
5 新型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
5.1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既然原先因为参与薪酬管理的部门太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阻碍了学校发展,那么现在的新型薪酬管理系统就减少参与管理的部门,让整个管理系统分工明确,并且系统要规定统一的格式标准,各个分工部门录入时要严格遵守格式规定,以便于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分工部门的每个操作人员对职权范围内信息有权读取。财务部门则享有最高权限,负责将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并导入,设置其他部门管理权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对教职工发放薪酬。管理系统需要定期的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系统内员工信息数据不会出现问题。此外,该系统还需具备个人查询功能,教职工只需输入员工编号及密码就可登入管理系统,并查询个人工资信息。使得员工个人信息更加安全,有效防止了信息外泄的情况。
5.2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
对于高校教师职工其他非按月定时发放的工资,通过校园网终端按部门由专人输入薪酬管理系统。系统对此自动生成凭证录入个人工资信息,这样有助于全面整合员工工资信息,节省了时间成本,释放了劳动力。
人事部门通过管理接口对教职工的引进、调离、退休、职务变更等信息以及相关的薪酬变动直接指令,并进行转换。对于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个间接集成接口下达指令进行变更,并向财务部获权查询相关人员财务信息。
薪酬管理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职工个人信息,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可以分级设置访问权限,将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结合起来,增强系统安全性。在存储员工信息的计算机还要配备备用电源,在遇到停电等自然情况时,备用电源能够自行启动,避免信息管理工作的中断,以及数据的丢失。
5.3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第一,要确保系统的用户接口方便使用,能够熟练掌握该操作系统。登入界面应具有美观性和简洁性。
第二,系统全程应设有帮助链接,以便用户有疑问时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对于系统而言,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以防止非法进入,导致信息外泄以及数据丢失。
第四,在相关部门对教职工人员信息进行改动后,要保持变更内容的不可擦痕迹与日志,并自动反馈到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第五,系统自身能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易于修改、维护和扩充,并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量的在职人员学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新增加的就业者学历程度普遍提高,加之社会不再将学历文凭视为人才素质的唯一标准,而更加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普通髙校成人教育原来以在职人员的学历补偿教育为使命的发展地位逐渐下降,在高等教育中的话语权不断下降。学历补偿教育一直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主体方向,而非学历教育培训明显成为其发展的短板,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化、远程教育的急剧拓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综合这些因素使得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大幅减少,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招生计划无法完成。此外,成人教育在高校内部的发展环境也令人担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是按照成本培养的方式收取费用,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办学规模,对高校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诱惑力。且随着高校的综合化,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张,用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教育资源不断受到挤压,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内部地位日趋边缘化。
(二)办学特色日趋丧失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在职在岗的成人,从理论上看,其办学特色必须是针对成人进行的在职教育。由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地位日趋边缘,其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很多高校成人教育单位在制订培养方案及教育计划的时候,只对普通高校的本科教育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或移植,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科,教学方法及培养方式偏向本科化,很少有专门针对成人所需的认知,致使成人教育的成人性特点丧失,没有树立成人教育的品牌。办学特色的丧失未能使学校形成自身特点,也未能与普通的本科教育形成互补之势,严重削弱了成人教育固有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教育教学方法滞后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的特点本该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但大多数学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函授或夜大教育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与时俱进,而且在培养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没有创新。比如,一如既往地坚持学年制,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演绎、灌输与理论传授,轻视归纳、能力培养及技能训练;在考核方式上,坚持闭卷考试,评价模式单一。总而言之,当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极为滞后,与终身学习理念中要求的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目标相去甚远。
(四)教师队伍发展处于窘境
第一,教师的素质偏低。中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基本上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由此,那些能够增进其发展目标排名的指标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比如,科研论文、课题项目等,而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则不计入大学发展指标中,于是很多高校的教师不愿意担任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教授、副教授。这样,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极为匮乏,一般是刚毕业的新进教师或是没有教师资格的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是指派在读的研究生担任任课教师。第二,教师队伍的状况不稳。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很少有专职成人教育教师编制,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均是其他学院的兼职教师。这样,在教师考核指标变化的情况下,成人教育的教师队伍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教师的数量难以保证,教师质量更难保障。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办学理念:从阶段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及各种职业资格与技能提升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两个方面。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教育,其主要目的均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提供其职业及就业的竞争力。换言之,即当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阶段性的,是社会个体从学校毕业后到就业之前这个时段。阶段性的教育服务与终身教育理念相去甚远,普通高校应该秉承终身教育理念,积极将成人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为社会个体的职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因此,第一,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对受教育者进行终身学习理念教育,全方位为其规划终身学习的进度,刺激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需要。第二,针对受教育者发现并拓展终身学习的机会。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按照其个性需求及职业、生活发展之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课程,保持学员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第三,要重视终身雇佣能力的培训。任何社会个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通过终身学习提高其终身雇佣的能力,防止其个人职业发展风险的产生。这种培训是一种终身就业、职业能力训练,是保持社会个体在社会-争中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办学目标:从学历导向走向学习导向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普通的全日制教育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个体对学历文凭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必须由学历导向转向学习导向,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习导向要求的是,成人教育必须注重对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保持社会个体能够在社会变化的时候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信息与知识。从价值观念上看,学习导向既要注重成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也要注重个性化余人特色;从其教育对象上看,学习导向要求成人教育不仅要注重在岗成年人的教育,还要注重非在岗的成人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学习导向不仅要求成人教育注重职业技能教育,还要注重各种综合素质教育。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该改变办学目标,大力发展“学历后”教育,关注社会个体的职业、生活、精神、文化等非学历层面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对象:从精英教育走向全民教育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要求所有教育必须是全民教育,国家有义务为每个社会个体提供其所需的教育资源且要保障这种教育资源的连续性。但是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导,这种学历教育还是带有较为浓厚的精英色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门槛”还是存在的,一般是以初中、髙中为相应的中等职业教育起点,通过成人高考来获取入学资格。由于“学历后”“职业后”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取得学历的人想再次踏入高校成教育大门是困难的,这些群体虽然没有学历需求,但有生活、精神、娱乐需求,而高校的成人教育却不提供这些教育服务。这种状况与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全民化教育要求不符。因此,当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应该实现向全民教育转型,发挥政府与民众的积极能动性,构建全民化的终身学习体系。
(四)办学形式:从封闭教育走向开放教育
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这种办学形式的背后,是其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与普通高等教育无异,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版”。这种复制版的封闭办学不但不能解决成人教育对象的需求差异、基础差异及工学矛盾,而且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扩散了部分学生混文凭、混学历的心理,对学习风气、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了扭转这种消极局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立成人特色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实现办学的开放化。具体而言,第一,积极推行学分制及课程超市,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使得这些教育形式之间相互承认学分,按照学分总数完成学业,从整体上构建灵活化的学制体系。第二,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与本校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人人可学、人人能学”的自助化学习平台,实现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纵向及横向沟通,最终实现全民化、终身化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开放整合。
(五)保障体系: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保障体系基本上是由政府提供,政府是制度及资源供给的主体力量,而社会、民间及企业力量极少参与,而政府的政策、经费等保障体系也较为滞后,与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要求极不相称。第一,缺少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尽管教育部将“终身教育法”的起草工作列为其2012工作重点,但至今尚未起草;第二,我国没有建立与终身教育相匹配的主管机构,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力量,其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缺少与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的制度保障。第三,一直以来,我国对非正规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成人教育缺少国家经费支持,使得在实践中,很多普通高校将成人教育作为一种附加式办学,作为学校创收工作的一部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各种短平快的培训作为成人教育发展方向,教学质量与声誉难以保障。因此,在终身教育及全民学习的要求下,成人教育要实现其成功转型,必须强化其保障体系,除了政府提供的主要保障之外,还应该发挥社会、民间、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它们的优势及资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比如,推动高校与企业、非政府的NGO组织的合作等。
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机制构建
(一)办学管理机制:突出高校本位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制度供给方主要是政府,其办学管理机制容易受到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影响,制度建设通常滞后于办学实践,这是高校成人教育开放办学与国家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之间的矛盾。从当前时间看,无论是开放式办学,还是个性化发展及教育品牌的重塑,均需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制度相对宽松、更加灵活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从办学管理机制上看,政府在构建成人教育统筹机制过程中,必须重视高校的作用及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以髙校为本位充分调动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导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各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比如,全面放开招生计划,将招生权力下放给各高校,形成高校独立招生、教学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权。此外,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本位的办学管理机制重构与创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思路,引导不同区域、层次、类别的高校在成人教育转型,形成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各高校也应该国家政策的允许下,以开放的姿态来改革本校内部的办学管理机制,通过各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推进成人教育的积极转型。
(二)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市场需求导向
人才培养是任何教育的核心,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要实现其转型发展,也必须依赖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及重构。在信息化及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通过市场需求的调节来构建起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人才的培养必须基于市场的需求。换言之,高校的成人教育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如此,高校成人教育在其转型中,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与学生需求(生源市场)之间的平衡,建立开放式的灵活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市场机制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因此,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必须随时保持创新,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及其配套体系上能够实现多元化、灵活化的组合。
(三)学习评价机制:突出成果互认效应
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应用是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激励机制,也是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的基础。如果在成人教育学习评价机制上推行学习成果互认,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并提升成人学习的积极性。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建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成果互认、转换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研究并制定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成果互认、转换等具体规范,比如,建立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学分互认机制。从高校内部看,也是如此,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在成果互认改革过程中,必须强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学校应该积极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引入学分制及选课制度,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等互认通道,最终使得“多证制”成为成人教育学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的合力效应,最终使得高校成人教育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17-01
近年来,普通高校美育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了舞蹈形体训练的选修课程,舞蹈形体训练不仅能改善大学生的形体,还可以通过舞蹈训练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一、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选择
作为高校的一门选修课,舞蹈形体训练的对象是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就要以这个为前提,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他们易于接受并且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由简单开始到多元的发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先掌握了解舞蹈形体训练是什么,再通过不断学习,加深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不会一开始造成厌学的态度。所以,课程的选择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与基础,注意调整和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舞蹈形体训练课程。
舞蹈形体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形式多、样式广、内容精,要选择多个舞种进行教学,还可以选择健美操、拉丁舞、瑜珈、街舞、有氧韵律操、搏击操等来丰富课堂内容。这样不仅教学多元化,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使学生接受训练,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体,达到教学的目的。
通过接触多舞种的训练,解决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古典舞具有“手、眼、身、法、步”的韵律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眼睛的表达,增强面目表现力,通过动作的连贯与韵律,丰富学生肢体的表现,使身体变得柔软、灵活,增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
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舞蹈的学习释放内在的情绪,学会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民间舞动作语汇丰富、舞姿变幻无穷,通过舞蹈的学习可以调度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体形成高度统一的协调能力,民间舞情感丰富细腻,通过音乐与舞蹈融合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选择舞蹈形体训练课程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授课对象是普通大学生,课程由简单到复杂,适当简化舞蹈中的专业性,让学生了解舞蹈训练的科学方法,掌握舞蹈训练的动作要领,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体,改善自己的身体形态。
二、舞蹈形体训练的意义
舞蹈形体训练对于大学生的形体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形体,通过舞蹈动作的形体训练,锻炼肌肉线条,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改善不雅的身体形态。舞蹈中对于形体训练的要求,只要学生掌握并且按照要领去做,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形体,改掉弯腰驼背、做跨的不良体态,塑造自己挺拔的身体形态,使女孩更优雅,男孩更帅气。
舞蹈形体训练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舞蹈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磨炼心智、磨炼意志的过程,通过对训练的坚持,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面对日后的挑战,增强抗压能力,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舞蹈形体训练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表演能力,大胆地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情感,用肢体表现自我。通过舞蹈训练的积累,学生的美也在随着知识的储备而提高,塑造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对真正的美有一种沉淀,有一种主观与正确的认识,把对美的认识、对美的追求带进生活中,美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舞蹈形体训练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可以真正感染学生的美的教育。
舞蹈形体训练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舞蹈是综合的艺术,通过训练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储备,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2.帮助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不仅是进行知识积累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完善起来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是未来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代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面对各种的竞争他们表现着自信满满,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欠缺,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审视问题。他们不愿受到束缚但又缺乏自立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过分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或其他成员的权益及感受,缺少基本的团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3.增强和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使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意见等,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大学生沟通,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影响因素
1.情绪因素。情绪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心理因素,可对沟通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轻松愉悦的情绪,能增强一个人的沟通兴趣和能力;而气愤、焦虑、烦躁等负性的情绪可干扰一个人传递或接受信息的本能。当沟通者处于特定情绪时,常常会对信息的理解“失真”。例如当沟通者处于愤怒、激动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常会过分(超过应有的限度),甚至误解;当沟通者处于悲痛、伤感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会淡漠、迟钝(达不到应有的限度),也会影响沟通。
2.态度因素。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个人动机和态度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会造成沟通的障碍;生动诚恳的语态有助于沟通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3.沟通技能因素。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有效的沟通,因而沟通技能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基本能力之一。辅导员沟通技能一般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等几个方面。辅导员沟通能力指辅导员与沟通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辅导员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沟通过程中,选择不适当的时间、地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送。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法的技巧
1.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重要沟通时,必须精心准备,言简通俗。既要多几分幽默诙谐,又要少一些死板僵硬,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产生共鸣,实现有效的沟通。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感较强,就不能纯粹式批评,应该是“表扬式的批评”。有的学生脾气大,性格外向,那一定不能“细声细语”地教育,要抑扬顿挫,以感情真挚的语言取信于人,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有时甚至可以附加体态语,如表情、手势、姿势等。
管理沟通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心理学、商务礼仪、语言学等等。此外,管理沟通又具有很显著的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其内容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外部沟通、谈判、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变革中的沟通、冲突管理中的沟通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管理沟通课程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人员已日渐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正因为如此,高校纷纷开设该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教授管理沟通知识时,很多青年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刻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很少采用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摸索,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当前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
在管理沟通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管理沟通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学习管理沟通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管理沟通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根据特定知识点,随机向学生提问,并与学生共同开展深层次讨论,以在思想碰撞中升华认识。如对小道消息的利弊分析、 白岩松于2011年5月在广西大学成功演讲的技巧研究、听与倾听的差异探讨等等。由于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效果的要素比较复杂,而且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在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课程组织者和沟通引导者的任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沟通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知识,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全面系统理性客观的看待围绕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而开展的沟通中的各类问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转变因传统的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而带来的内容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和知识单薄的状况,任课教师可参考学校电子阅览室里丰富的网络课件,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制作一批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在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青年任课教师可在每章节内容里播放大量相关的幻灯片、视频及图片,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视听疲劳、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导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图片、声音、文字、数据、表格等形式,可以让抽象化解为具体、让课堂洋溢着生动有趣的气息。此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媒介文化,培养学生快速、有效地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期刊、网络视频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来合理鉴别有关信息且有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国内外关于“管理沟通”的最新、最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热门话题,从而可大力增强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管理沟通问题的能力。如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管理沟通相关网站,如沟通网(省略)、中国营销传播网(省略)、价值中国网(省略)等。
三、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具有代表性的沟通案例,引导师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了解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特定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整体状况,在讲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穿插各种具备时效性的管理沟通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用管理沟通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沟通技能,最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交流进行概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的进度,可提前让学生结合每章节的导入案例和课程内容,自行查找类似案例。例如,青年任课教师在讲授企业最为常见的管理行为之一,即组织沟通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搜集一个的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组织沟通风格的典型例子,例如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理念”沟通。在课堂上,学生们就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了解到任何组织的沟通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深深地受到组织文化类型的影响,无论采取何种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都须与企业的物质文化发展相适应。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案例,可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三)先系统讲授知识再举出案例以巩固知识点。在平常生活或学习中,青年任课教师随时留意搜集与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相关联的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如管理沟通的过程、影响管理沟通的因素、演讲等,再慎重举出与此内容紧贴的案例,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四、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学生还得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去,为此,青年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沟通活动模拟,以让学生当场将所学到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人际沟通技能并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组织的外部沟通”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来模拟开展新闻会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从中安排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主持人和发言人,及数几名学生来担任记者角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外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演讲比赛、企业面试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加以运用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之中,青年任课教师在学习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紧密结合管理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水平,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红.管理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效显著,教育对象逐年增多,教育内容逐年拓展,如何全面系统地收集与创业教育对象有关的信息,建立科学的统计、跟踪、分析、反馈机制,是摆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提出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对创业教育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反馈指导学校创业教育工作。
1 高校创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1.1 高校创业教育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促进创业教育工作高效运行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校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简便、快捷、交互的优势,全面、及时统计接受创业教育、服务的学生信息,比如创业能力测试、参加创业课程、入驻创业园、接受资金扶持和项目推荐、申请自主创业、就业去向、创业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发展状况等情况,并实现远程操作实现自主报名、申请、查询等任务,从而替代书面问卷调查和交叉统计工作,数据统计相对更加准确,信息量反馈更大,也更科学,从而实现全面统计、调研、分析、反馈的创业教育质量监控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创业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
1.2 高校创业教育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对创业教育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校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可对接受创业教育学生进行长期的质量跟踪调查和研究,形成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就可以分析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否真正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否真正培养了一批创业型人才?是否真正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可得出步入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认可程度,从而来监控和评价培养质量。
1.3 高校创业教育实现信息化管理,是调整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参考
学校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否与市场接轨,只有用能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实现创业价值的标准来检验。高校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可使学校及时了解市场对创业素质要求,得到及时性、精准性指导。同时也可动态把握在校期间接受创业教育和服务的学生在创业中的遇到的困,经过实践检验后的创业经验与教训都可以作为高校调整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使创业教育更好的与市场接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高校创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思
2.1 信息模块设置
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可实现与就业信息、创业获奖信息等关联,设置师资信息、服务信息、学员信息、实践信息、教育效果等5个主要信息模块,各模块根据工作需要可拓展二级模块。
2.2 功能实现
系统设置校级管理员、院级管理员、导师、学生等4种登陆类别,不同身份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后,可实现以下功能。
2.2.1 校级管理员登陆
校级管理员登陆系统后,可实现学员录用、浏览与审核、录入与导入、权限设置、报表统计、信息配送等6项主要功能。一是学员录用。校级管理员可查看学生在线申请参加报名情况,完成逐级筛选和录用,并能直接将录用名单导入教务选课系统。二是浏览与审核。校级管理员可浏览所有在信息库中的信息,完成学生、导师、学院录入信息的审核。三是录入与导入。校级管理员录入或导入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参与创业工作的学生工作人员、咨询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园区等基本情况的信息录入,以及其他人员的信息补充或修正。四是权限设置。校级管理员可设置院级管理员、导师、学员的管理权限。五是报表统计。校级管理员可通过工作需要完成基本信息、就业情况、毕业后发展状况等报表。六是信息配送提醒。校级管理员能新的通知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并可提供简单的文本邮件交流的工具,方便用户之间信息发送。
2.2.2 院级管理员登陆
院级管理员可浏览、导出本学院教师、学生的所有信息,并能完成按要求的审核、推荐功能。
2.2.3 导师登陆
导师登陆系统后,可实现信息维护、项目提议、在线咨询等3项主要功能。一是信息维护。学校聘任的创业导师可进行个人信息维护并可修改。二是项目提议。导师可提出创业项目,进入创业项目库。三是在线咨询。导师可通过留言板或即时交流的形式实现与学生的交流,解答学生疑问。
2.2.4 学生登陆
学生登陆系统后,可实现在线报名、申请、测试、调研、咨询等5项主要功能。一是在线报名。学生可实现报名功能,并可即时查看录用动态。二是在线申请。学生可实现入驻创业园、创业项目、资金扶持、自主创业证、项目入库、创业信息备案等的申请功能。三是在线测试。学生可登录创业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四是在线调研。学生可进行在线填写创业调查问卷。五是在线咨询。学生可实现与导师的交流,解答在课程或者创业过程中的疑问。
3 跟踪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基本信息跟踪
基本信息是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信息库的关键,是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数据来源是通过收集、整理、统计逐渐获得的,相关数据要能实现与其他系统实现有效对接。
3.2 毕业后发展状况跟踪
毕业后发展状况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信息库质量监控、评价以及跟踪反馈的重要依据。学校可定期抽样调研调研,跟踪频率可参照企业业生命周期,从毕业后三年、五年、十年等三个时间点进行调查。
4 高校创业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4.1 基于.NET技术的应用开发
本系统基于.NET技术的web应用进行开发,使用三层架构的设计模式,即数据访问层(DAL,Data Access Layer)、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 Logic Layer)、表现层(UI,User Interface )开发。
4.2 MODEL层的设计
本系统除了上述说明的三层之外,还有一个MODEL层,MODEL层是独立于三层而又贯穿三层的,以师资信息模块为例说明类设计。
其中,师资信息数据访问类cn_teacher主要包括 getDataCount()―获得记录数目,getList()―获得所有记录,add()―添加师资信息,addTypeinfo()―添加师资信息类型,update()―更新师资信息,delete()―删除师资信息等。
4.3 安全性能
考虑到安全性能的要求,本系统使用目前使用最多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数据库,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
在商业广告创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其中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能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活动,并且在广告活动过程中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注意、唤起兴趣、加深记忆,在激发购买欲望的同时促使消费者从速采取购买行动。在购买过程中,广告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社会层次分别进行劝说与导向。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消费者做出购买商品这一行动,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经过认识与思考后的一个理智行动。那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是如何思考和认识商品的?这其中有什么规律?下文的论述将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的类型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说人的动机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引起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外界压力。内部动力包括迫切的需求,有效的兴趣,追求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原因,使人产生生活动机。目标引力主要包括适宜的刺激强度,新奇、丰富的内容。如利于个人发展的条件,领导的高度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厚的生活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奖励等等。目标吸引是动机产生的外因。外界压力是有形无形地强加于人的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前进,同样能使人产生动机。外界压力主要包括必须履行的职责,领导和亲友的期望,上级的督促检查,组织的批评惩罚,经常的评比竞赛,强大的群众舆论等。外界压力是动机产生的外因。由此可见,要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要同时考虑,既要激发消费者的内部动力,又要加大目标引力和外界压力,以使三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引发并强化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
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同时,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的差异,购买的环境、方式、商业质量、价格、供求状况、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不同,也会出现种种不同的消费类型。
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感觉认知
消费者从接触广告到购买商品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心理活动。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广告作为宣传商品价值的方法之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眼、耳等感觉器官,并同时产生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反应。同时,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对被宣传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由广告作用引起的感觉过程。随着感觉的深入,神经中枢把感觉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分析,对商品的各种属性做出整体的反映,这个过程在广告心理学中叫做知觉过程。例如,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在广告心理中,我们对感觉的研究概括地讲有四个方面:1.适宜刺激:对特定的感觉器官的特定性质的刺激。如适合于视觉的广告课题不要在味觉上多浪费时间和精力。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如刺激的强度发生变化,而人们可能并未感觉到这一变化,但有时人们对一些微弱的变化很敏锐,这是广告设计中要注意和研究的。如有些产品的广告在经历几年的推广后,消费者已厌倦了广告,这时我们也许通过标志或小的图形的改动来强化消费者的记忆。3.适应性: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使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如在广告活动中,新的理念和新的广告创意,也需要消费者去接受这个理念,慢慢适应这个变化。4.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此增彼减的现象。如在消费者和商品广告之间,在一定量的广告影响下,彼此都会产生新的感觉,促使彼此重新认识,消费者和产品及企业之间相互作用。
三、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消费需求是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为了能使广告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必须对需求、驱动力以及广告刺激有清楚的认识。需求是指人的生理上的一种缺乏状态,这种缺乏状态达到必须进行生理平衡的调节时,人体本身就会感到需求的存在。如因在生活或生产上的需要,对某商品产生需求的心理反应。所谓驱动力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缺乏而产生需求时,为了恢复生理或心理的平衡而产生的满足需求的一种推力。如喜欢某个商品,在外界广告宣传或别的因素影响下,驱(转第117页)(接第122页)动力会促使你心理上产生购买的欲望。一般的模式是:缺乏状态,到需求,到驱动力,再到产生行为。诱因:行为由驱动力产生,驱动力又源于需求,需求是因为某种缺乏状态,显然,缺乏状态是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一根本原因是相对的。有时在某一外界的刺激作用下,原来的平衡会被打破,当呈现出的缺乏状态达到某种程度时又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刚买好衣服时的心理感觉不错,碰巧在另一家商店见到了一种更令人满意的款式,这时心理的平衡开始动摇了。这种能够引起需求的外面刺激,我们称之为诱因。在营销活动中,广告有时扮演的就是诱因的角色。在消费群体中,消费者的年龄越轻,就越容易受广告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消费群体或者老年消费群体在购买时就会受广告的影响小一些。
四、消费人群的状况分析
消费者是广告信息传播的终端,是广告所要影响的对象和目标。而消费者又因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区域、地理分布、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家庭状况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这些消费者的心理也会随着这些差异展现出不同的消费选择。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至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仔细的要数离休人员,然后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不仅这样,如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还喜欢“看脸谱”:购买时装、化妆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因此,广告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特殊心理,针对不同类别的终端目标即消费群体进行创意与策划,使之成为营销活动中的有利助手。面对现今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十大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等特点,要充分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又要吸引消费人群的眼球,广告宣传的方式就更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所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市场,不断分析消费者心理,我们才能适应未来广告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广告成为各类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才能通过广告宣传来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购买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20-01
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得到传递,还需要被理解。沟通用最通俗的文字表达即为信息交流,指主体将某一种信息传递给客体,并期望客体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1] 因此,沟通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人需求,还能维护心理健康。在院校教育中,沟通是维护和巩固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沟通,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烘托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在高职院校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师生关系是“较冷淡”的,甚至是“很冷淡”,[2]说明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师生间存在着较严重的沟通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学问,也是艺术,这与沟通的方法、时机、对象等不无关系。下面就以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师生沟通为例介绍几种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借鉴。
一、建立平等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而这恰恰是当代90后青年比较反感的,因此在实际沟通中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树立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认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以平等、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无私,为师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奠定感情基础。
二、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对学生来说更是重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第一时间和家人联系,把家庭视为自己的坚强后盾,相比于学校的教师,他们更加信任父母和长辈给他们提出的建议。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及时和家长交流,通过家长引导学生在面对矛盾、压力和困难时如何有效化解,如何和老师进行有效交流等,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桥梁。
三、优化沟通渠道
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但依赖于真诚的态度,还有赖于良好沟通渠道的建立。教师应充分利于身边资源进行有效沟通。面谈是是师生近距离交流的方式,对于重要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使沟通较为深入。班会、座谈会等也是比较直接的沟通方式,但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可能会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能够把当面难于启齿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做到有效沟通。
四、恰当运用技巧
良好的有效沟通往往包含着一定的技巧在里面。比如,沟通之前先通过其他同学了解需要沟通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关系、性格特点等,沟通时就可以从该学生熟悉的人或者事件出发,让学生了解到与教师之间还有共同的话题,渐渐敞开心扉,乐于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学习一些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合高职生的沟通技巧,为师生良好沟通服务。
五、抓住有利时机
师生交流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语表情等时刻反馈着教师的态度,教师当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简短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学生沟通,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实践课上教师要身体力行演示操作,甚至要手把手教学生操作,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令学生倍感亲切的;课间休息、课后休息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闲谈,时间很短,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力条件。
六、提高个人素质,增加和学生的亲和力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是有个性的一代,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喜欢博才多学、有气质的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内外兼修,提高个人素质和魅力,在授课的时候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或其家人、朋友解答医学上的问题,增加个人魅力,让学生感到敬仰和崇拜,这样可从心理上缩短师生距离,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有利于和学生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字如其人”这四个字,似乎更是把中国汉字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把人与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字成了人的第二形象。一手漂亮的汉字,无论从学习来说,还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来说,都是加分的一大法宝。
新课标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因此,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按笔画顺序写字,写漂亮的、规正的汉字,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好好利用课堂有限的40分时间,把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写字课堂上,关注学生练习写字的过程,认真落实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提高书法课的指导作用,从析字读贴、激发兴趣、示范指导、描摹仿临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写好每一个汉字的同时,觉得练习书法原来还可以修养身心,并能从不同程度上锻炼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小学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构建高效的书法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思的。
一、汉字书写面临的尴尬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离不开的生活工具,它像手机一样侵吞着人们的时间,且无论是大人、孩子都似乎茫然不知,一副心甘情愿的架势。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功课的普遍加重,加之他们和大人一样依赖于手机、电脑的不良习惯,使得他们的写字能力逐年下降,更别说字写得是否整齐、规范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兴趣班,但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更不能系统地解决面对汉字书写难的尴尬。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要真正重视起小学书法课的教学质量,把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防止学生书写能力下滑的趋势,满足社会和家长的期待,让学生从小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懂得传统书法艺术的欣赏,并以能写好一手漂亮的方块汉字而骄傲。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避免在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做一个会说不会写的文盲,而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会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人。
二、实现高效书法课堂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根本不懂写字本就是一种艺术,一手漂亮的字不但有助于我们学习,而且也帮助我们的事业。然而,小学生把写字当成一种任务,有时候为了尽快完成作业,根本顾不上书写的整齐与否。加之信息化社会给小学生的汉字书写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他们似乎为了迎接无纸时代的到来,键盘敲得越来越快,书写却越来越不尽人意。
还有,小学生写字潦草跟只追求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也有关。书写水平的下降应试教育更是罪魁祸首,因为在应式教育的模式下,写字教学忽视了与其他代课老师的沟通、配合、衔接。忽视了学生写字过程的姿势、习惯、兴趣的培养。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构建高效书法课堂,就要把传统书法艺术教育渗透到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增加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调动学生对写字的积极性。一个好的老师他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的专业有相当深厚的理论水平,才能对理论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引经据典地给学生传授,也才能把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衔接,使每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众所周知,教学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教是引导者,学是主体,教与学相互作用,教以学而存在,学以教为主导,才能让整堂课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下去。“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字,写好字,就必须自己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勤于练习,有一手漂亮得让人学生都叹服的字。如此,老师不但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素养,而且教师的字也会对学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达到教与学双赢的课堂效果。
(二)精练的讲解和练习减少学生对写字课的厌烦。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繁重的学习任务都会让他们厌烦,而且我们知道题海战和加倍的学习任务,都不能起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只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想让学生对写字课不厌烦,不抵触,教师就要抓住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不能一味地讲理论,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写呀、练呀。练习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要让学生在少而精的原则下,持之以恒,逐步形成他们正确的书写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对写的兴趣,正确认识练好字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三)结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习字的主体作用。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写字课也不例外,让学生成为所有的习字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学生的写字水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课的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单一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比较呆板、老套,那写字课将成为小学生难熬的时间了。所以,在书法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1.举行书法展览活动。对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定期举行展览,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习字的风气,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书法教师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加各种书法比赛,使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上提高写字水平,激发书写的热情。2.引用书法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小学生都有崇拜榜样的心理,所以,为了激发和保护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就不能一直在课堂上讲有关书写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灵活地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或者一些书法家的轶闻趣事来激励学生。如此,不但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还使学生们树立起自己心中的榜样,从中受到启发,加以学习练习,提高写字水平。
三、结束语
一、研究论文数量的统计和研究内容
为了解近十年(2004年~2015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研究的概貌,笔者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篇名或题名中含有高校图书馆荐购、图书馆荐购系统或图书荐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截止2015年6月10日,共搜索到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有关于此研究的论文共计113篇,其中核心28篇。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1各类型学术发展趋势统计
从表1可看出, 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的研究,最早从2004年汕头大学詹德潘的基于图书征订目录建立图书荐购系统的技术研究,开始至今,尤其是2012年后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其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二、研究内容与现状分析
这113篇论文在研究的内容上归纳如下:
1.研究与开发者
通过笔者仔细研读这113篇文献,了解到目前进行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者主要有以下几方:一是大型图书公司(书商),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的荐书平台、博库书城荐书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外文原版图书“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SOP、北京人天公司读书网的荐书系统以及武汉三新读者荐购系统等。二是高校图书馆,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大学等。三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开发商,据笔者了解目前多数这类软件大型系统开发商都带有读者荐购功能,如江苏汇文软件公司,自动化系统不一样,荐购模块的功能和设计风格也不同。
2.研究与开发的结合点
目前这类研究的结合点主要总结如下:(1)与文献采访工作结合。这也是研究的最多的一个角度,如刘英杰等基于文献采访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研究,广州大学的陈漫红等研究与采访工作实现无缝连接,代茂军的基于图书征订批次的荐购系统设计等等。(2)与流通服务工作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张馨文根据读者荐购数据和图书借阅比率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分析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馆藏结构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陈新红等研究的图书荐购系统的利用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的影响等。(3)与云概念结合。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与云结合的荐购系统研究也随之而来,主要有史艳芬提出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模型;李明鑫的基于云中心荐购知识库的图书荐购系统研究等。(4)与网上书店结合。随着现在网上书店的迅猛发展,很多研究者也开始探索与此结合的荐购系统,如陈刚的基于网上书店的一站式图书检索荐购系统研究,以网上书店作为荐购知识库,探索荐购系统建设。
3.研究与开发设计的技术与原理
随着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究与开发设计本系统的技术原理也多种多样,但多数都采用B/S 架构来设计,采用的技术语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Hibernate技术、UML建模语言、JSP技术、ASP?NET、Drupal、J2EE、PHP?MYSQL、Web2.0以及最新的Android技术、微信公众平台等。
4.研究图书荐购系统的模式
就目前而言,笔者了解到图书荐购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网上荐购。借助图书馆网站或者图书馆集成管理OPAC系统,读者通过浏览征订目录(图书馆负责整理的来自出版社的数据)或者自主填写荐购单或者以留言方式,荐购所需图书信息,提交后图书馆定期处理荐购信息。二是借助现代化的网店模式一站式荐购,读者通过该系统检索向馆藏服务器和网上书店发起查询,没有检索到图书则通过检索到的网上书店的图书信息荐购给图书馆,图书馆在审核通过后从网上书店购买图书。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研究内容层面上存在不足
对于图书荐购系统中的某些领域如:安全性、读者反馈处理、多平台互操作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仔细地研究。
2.对系统应用的研究不足
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理论上的设计与构建,对于系统实际应用的研究尚不足,只有许新巧的上海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实证研究和张馨文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结合借阅统计结果,分析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是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系统,必须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来深入实证研究,这样才能使得荐购系统更实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校企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读者荐购系统不是图书馆、图书供应商或出版社哪一方的事情,而是多方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者都是各自独立研究,设计的荐购系统必然都是从一方的角度出发,有偏向性,适用性差,只有南华工商学院的田佳丽在Web2.0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工作探析中提到网络荐购方式图书馆可以与图书销售公司合作,但并无详细涉及思路和案例。而校企合作研究能将书商、出版社与图书馆多方的需求都融合到荐购系统研究中,这样设计出来的荐购系统能为图书馆与书商、出版社之间搭建直接交流的平台,解决出版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从而使得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更加系统、科学。
四、发展趋势
由以上数据统计及分析,我们对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1.与创新技术、理念的结合研究是必然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研究领域之中将是必然的趋势。让读者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的进入荐购系统,荐购想要的图书。
2.由开发设计到整合和应用研究
从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内容看,目前的研究对于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架构以及技术语言已经比较成熟,今后的研究将会侧重系统整合和应用研究,以便完善读者荐购系统,使之应用普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