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问题教学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当代在我国真正将问题教学法用于语文教学应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矫正“讲授法”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串讲”为主,搞成了“一言堂…‘满堂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教师都有意无意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样,问题教学法也见诸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专著中,如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中就明确提出“问题法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中矛盾的揭示,为学生有效地提供解决矛盾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圳市的黄孔辰等老师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并进行实验研究。而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它应用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始于新世纪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主要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的能力”。此后,广大的语文老师才在教学实践中开始推行和实施。
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问题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是指“根据‘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学说,教师针对’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更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在一般不改变教材内容,不打乱教材体系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法在基本层面上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与理解,强调以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再发现,它是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与学习,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围绕文本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在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思考、解答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反省”和“顿悟”。
商继宗主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对探究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发现并形成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并建立可行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假设,再评价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注重自主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在探究性阅读中,它注重学生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如搜集资料、比较分析,注重策略性知识的点拨。
三、师生间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
问题教学法师生间的活动一般为线型的,一问一答,其他学生处于旁听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范围小。同时,问题教学法师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可以是垂直型的,教师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集体思维过程;也可以是水平型的,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纠正,不断深化认识,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是网状的,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形成一种多重、多向的网状交流。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中,以课堂教学来展开。而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的活动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开展课前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和信息搜集、整理,以便发现问题;也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阅读,所谓个性化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
个性化阅读倡导以下一些观点:
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创造者,阅读即是创造。小学阅读教学承担着让学生“学会阅读”的任务,因而在作者、作品、读者之间多出了一个教者。但是,不能因此而破坏作者、作品与读者的正常关系。教师不应成为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而应是读者的导师,读者应该直接面对作品。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这是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是个性化阅读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
老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作品,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对老师的解读。这只能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只能是统一的标准化的阅读,而不是个性化阅读。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讲解完《麻雀》一课后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这篇课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个学生马上回答:“这篇课文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之情。”老师一听,与大脑中储存的答案不符,脱口而出:“你怎么就知道那是只母麻雀呢?也是,书上只说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与猎狗拼死搏斗的事情,没点出老麻雀是公是母。老师有此一问,学生也认为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全班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看到学生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老师做出了权威的定论:“同学们,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亲子之情。”“母爱”。“亲子”有何区别?区别就在于参考书上写的是“亲子”二字。像这样的唯教材教参为尊,学生们能真正做到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吗?
三、 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教师预设之外的思维火花,如何引导,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既是独特,就应当是学生独有的有创见的有新意的理性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是“信天游”式的独白,不能是鹦鹉学舌的人云亦云,更不能是学生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哗众取宠,为了搞笑而故意的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对此,不仅不能给予珍视,还应当给以批评指正。反过来,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不能一味的去迎合学生,一味的去追求个性化阅读而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真正“珍惜”、“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要在教学中作为“平等的首席”,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体验、理解的正确与否,程度如何,区别对待,积极回应,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不同建构。
四、阅读应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弄明白了这些,作为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
第一,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试想,如果自己对文本的内容一无所知,那么,你拿什么和人家“对话”呢?因此,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师生双方与文本的契合程度越深,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会越高,越有效。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语文新课标提到:“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在不同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要求。然而,走进今天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会发现我们的朗读教学并没真正落到实处,“以读代讲”,“精读少讲”“机械朗读”“读后无评”成了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进行朗读指导让课堂活起来,我认为可以抓住以下时机进行。
一、教师范读让读有章可循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一方面领略教师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范读中体味到语气、语调及情感的表达,进而顺利进入文本为分析打好基础。教师范读,也要根据文本内容而定,适时范读效果更佳。
对情感难以把握的诗词,可以在课的伊始进行范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既能扫除字词障碍,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与韵味,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课堂充满期待。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既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惊喜,又有“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呢,教师适时范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感情基调。
二、教师点拨在读中品悟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体味,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一些文章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的文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关键词的运用,可以通过换掉关键词以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区别与奥秘。例如在《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味到“钻”的巧妙运用,体味那种向上的生命力,可以换一个“长”,问问学生读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学生立刻就能体味出两者的区别,而“钻”的作用也不言而喻了。
三、教师评价让读韵味迭生
教师中肯真诚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信心大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评价要及时更要灵活多样、真诚!恰当的评价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师应对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1.高中语文和个性化阅读
1.1高中语文
区别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直指高考。可以说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助力于他们在高考当中的上佳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帮助学生锻炼和培育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得到分数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传统观念中认为,语文是整个高考所有科目当中最不重要的一个科目,因为人们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已经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所积淀,因此就不需要在课堂外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语文科目的学习。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它讲应试和生活混为一谈,应该认识到高考语文考试卷子当中所考察但是学生更高层级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区别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如果学生和老师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和学习,语文就会在语文的考场上得到一个相对基础的分数,语文将不能够成为他们的优势科目,也就不能够助力他们高考整体成绩的提升。
1.2个性化阅读
事实上,高中语文作为一门,相对感性化的科目,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语文阅读篇目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针对此种现象,对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适应当前学生心理状态,并且是英语高考阅读,对于学生考察的方式。这种个性化的教学,也是长期以来新课改所一直倡导的在苏教版教学大纲的整体要求当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的相关要求当中,也占据着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
2.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2.1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个性化的教学,不断地明确学生在阅读某个客人篇章的时候的所思所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在教学实践当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并最终将这种感悟能力划归为一种应试能力,帮助学生在高考语文的考试当中获得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成绩。
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依据苏教版教材,所提供的语文阅读篇目,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来了解学生对每篇课文篇目的主观感受。这种老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学生,发现并及时解决自己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这里应该注意到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并不意味着要在语文教学的阅读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都做到面面俱到,因为这样会拖慢课堂的进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下降,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寻找重点,针对重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则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关注。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服从于整个班集体的利益老师的教学目标最终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那些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成绩。
2.2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
强调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当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当中所应该第二个遵守的路径。应该认识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行,当前苏教版语文高中教材当中所提供的阅读篇目往往是很有限的,尽管苏教版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素材,但是整体看来,相比于其他教材地区,苏教版语文教学当中,阅读量还是相对比较少的,针对以上几种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广泛的涉猎,老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以补充课内阅读量不足的情况。
例如,老师在布置寒暑假作业的时候,应该在笔头作业之外,为学生留下一部分的读书作业。让学生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更广泛的语文学习。
事实上,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的广泛涉猎,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长期进行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有待一个质的提升。
2.3以高考为导向,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
上面提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高考成绩的提高的,因此为了实践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以高考为导向,强调阅读教学的效率。
例如,为了提升苏教版教材在阅读实践当中教学的效率,老师应该考虑让学生在课下有一个预习的过程,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所要讲授的阅读课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这样的基础和起点来进行教学,能够大大缩短课堂上进行阅读的时间,也就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点。
在这里应该注意到以高考为导向,强调教学的效率,应该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程度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所偏废,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效率而对那些后进的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老师应该通盘考量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现实情况,进行周密的课堂安排和计划设置。
【结 语】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应该产生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实际当中,并最终将由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教学成果来检验其应用的效率。为了达到提升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最终目的,老师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自觉承担起进行教学改革的重任,帮助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是学生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个性化阅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对学生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创新的方法,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巨大价值。
一、个性化阅读的概念
个性化阅读从字面上看是阅读方式的非一般化。实际上,个性化阅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是语文课改的核心概念。个性化就是区别于一般化、大众化。所谓个性化阅读即在原有阅读方式的基础上,增加阅读的独特性、新颖性。个性化阅读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的理念在于:它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差异性,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实施的情况下,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个性化,使得语文阅读脱离原先的轨道,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设定,这就忽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以对于当前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来说,对其价值取向的研究十分重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经过深入研究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完全自由的开展思维与情感活动的时空。在帮助学生获得另类体验的同时,加深情感的熏陶,从中找到乐趣。
1.培养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感悟、积累以及实际运用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它的真谛,以及对情感、道理的深刻体会、感悟。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语言正确的应用。每个孩子在阅读中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经验以及个性而进行的。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中应适当采用新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课文《两只小狮子》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预习阅读,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根据课文里面包括懒狮子、狮子妈妈、小树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选择角色进行分角色阅读,遇到不会的生字,教师适时教授,教师针对每一个角色的不同,让同学自己阐述观点,自由发言,通过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对不认识的汉字记忆更加深刻,积累懒洋洋、慢吞吞等叠词的使用。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的积累,词汇量的增加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阅读效率的提高便于积累更多的字、词。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实现小学生在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上的提升
个性化阅读在对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念支配着人的行为,错误的价值观会导致行为的偏差。通过教师的在课堂中协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实质含义,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小学生辨别好与坏、真与假的能力。
在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上课时到讲台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阅读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通过阅读,学生从中学到了学习要认真,对人要真诚等。同时教师可以推荐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每天讲一个自己课外阅读的小故事,例如《雷锋的故事》等,增加知识量,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积极的情感有重要意义。
3.发展学生灵活、深刻、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个性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升华,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深化思维,实现其教学价值;针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相对简单的情况,通过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同时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认识、思考的能力,培养灵活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大海的歌》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主要通过对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的理解,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老师可以采用边放音乐边朗读的形式,通过音乐的配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大海的波涛壮阔,蔚蓝的海水,无边无际的广阔天地,阅读停止了,学生们还会沉浸在大海的浪涛声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陈述自己所能想象中的大海,对作者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个性化阅读能够带给学生新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人、事、物的独到见解,发挥个性化阅读的最大价值。
结束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个性化教学的解读,明确了个性化阅读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重要性所在,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有了正确认识。所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糜丽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张洁.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2012(10).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阅读教学与阅读存在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参与,另外阅读教学需借助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阅读教育可使小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学生识字量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所选作品多为文质兼美的作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篇目可以引导学生向善,使学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审美趣味也可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教师深入研究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需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使自身产生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将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细化,确保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需做好文本的筛选工作,阅读教学的文本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可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童谣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好锻炼。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可选择故事法、小组讨论法等。阅读教学所用文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在对文本本身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教学。通过故事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使学生对文本有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2]。比如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鲸》,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使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对鲸的特点、习性有总体了解,教师再详细介绍课文的说明方法、鲸的特点等,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3.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使阅读量进一步增加,阅读量的增加则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为使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必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当的读物,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自身力量问题仍不能解决时,教师应为学生解惑。阅读量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量和阅读能力可得到稳步提高。
4.加强写作锻炼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作业,比如写读后感、记日记等。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需要调动词汇,同时也需要思维的参与。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教师需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加鼓励性的评论,如“写得真棒,继续加油”等,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5.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2-01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历来是语言教学的重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阅读水平令人担忧。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解为目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阅读、讲解、做练习和提问,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真实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阅读水平普遍较低。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促进英语的学习。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表明,教师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学生就会慢慢通过英语来交流。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现在大多数的英语教师花大量时间逐字逐句的讲课文,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课后硬背单词,死记语法以及句型。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无法从阅读教学中直接获得运用语言的机会,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英语语言训练。这不仅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违背了英语学习的本质规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不同的任务设计,让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可能地调动和发展学生内在的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对于职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同样具有借鉴的意义。我们将任务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范围从英语教学的整体具体到阅读教学这一具体部分,以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职高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充分吸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精髓,从而希望能构建科学、高效的职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职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推动职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任务型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教学的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宗旨。传统的语言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主,重视学科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主要目标。而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多采用呈现——练习——产出的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的是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整个任务链中,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第三,师生观。传统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设计并组织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达到。
第四,评价体系。传统教学中,一切都是以分数为重,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家长都不参与评价,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不能全面的的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任务型教学评价坚持多元性原则,对学生课内外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策略等都做出综合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兼顾。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阅读活动提供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的和有利于学生阅读过程展开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中,培养有效的阅读技能和策略,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任务型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并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阅读前阶段。阅读前阶段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需要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导入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阅读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提问、讨论、或多媒体等多种方法把任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熟悉阅读材料并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加以亲身感悟。而阅读具有以最短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思想活动、情感体验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低年级的学生文字储备量较少,阅读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进行实效阅读就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功能与特征
1.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功能
阅读不仅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就要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从阅读和时间的跨度上加以科学地把握,既不能将阅读变成一种咬文嚼字的拖沓,又不能将阅读变成一种速度化的囫囵吞枣。
2.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特征
实效阅读教学的特征正是实效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以下是实效阅读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面:
首先,实效阅读教学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对阅读感不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够从实效阅读中获得一定的阅读乐趣,不至于由于阅读的实效性而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其次,实效阅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阅读具有实效性,学生与教育者的交流就更具有切换性,不至于交流打断阅读情绪。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育者为方便,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课堂缺乏乐趣,使得阅读教学趋向于一种模式,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其中,进而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2.教师缺乏足够的语文素养
教学者对小学阶段的儿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对教学者进行模仿。而许多教学者由于对自身的语文素养的持续提高存在疏忽,使得学生从教育者身上学到了不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语文素养的缺乏也使得教学者无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阅读指导,阻碍了学生阅读实效性的提高。
3.教学方案过于死板
教学者往往习惯于以成年人的视角去拟订教学方案而忽视了小学生学习的特质,因此使得拟订的教学法偏向于理论化的讲解,而缺少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使得教学气氛过于沉闷。
三、实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专业技能
对于阅读实效性的把控来源于小学语文教育者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操纵,其中还需要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以便于随时为学生提供阅读帮助和阅读指导。
比如,学生在阅读课文《小小的竹排水中游》时,教育者就需要预先对课文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课堂上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什么是竹排”的问题,如果教育者无法提供及时的指点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
2.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玩的天性,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以实现高效阅读教学。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那座房子最漂亮》时,就可以将机械阅读法改为活动阅读法。在班级内部开展“那座房子最漂亮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转变阅读方式,这种方式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在朗诵中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提高。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崔峦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愈加突出。阅读教学向来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心之一。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向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实践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更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关键。
初中时期语文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中是比较轻松的,因此,也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厚积薄发的好时期。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限制,以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有益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他们的知识储量,丰富人生阅历和见识,还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对世界和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在阅读和生活中思考人生,升华自我,增强个人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和感知渠道,有别于传统、局限于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信息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或者办公软件来丰富阅读教学的媒介和形式,学生可以使用更多的阅读学习模式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讲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文本阅读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渠道,以影像等形式补充文本阅读在塑造意境方面的不足,并且和文字相互辅助,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丰富阅读层次感。比如说,教师在教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自身阅历有限,难以从文字描述中体会到济南的冬天究竟有怎样的“美”在深深地吸引着作者,因此对文章处于似懂未懂的境地。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济南的冬季美景,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和喜爱。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余光中的《乡愁》,也容易因为学生人生阅历有限而无法通过浅显的阅读,了解诗歌背后的深厚情感。教师也可以播放它们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诵声中感受作者一片赤子之心和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2.利用信息技术实施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人文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和人文教育也是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搜集相关的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上阅读教学的情感盛宴,以区别于“说教”的旧形式向学生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到《论语》十则的时候,会对学生普及相关的语文常识,包括孔子的生平、《论语》的由来以及其中著名的传世名言,而类似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文学名著也是教学重点,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颇有口碑的教育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节目,选择其中相关的教育评鉴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当地学者对古代文学家的解读和评述,如,于丹对孔子、庄子和孟子等人物及其作品的解说便深受观众喜爱,而学生也能够从新的形式来获得新时代对古文化一种新的心得与体验。
3.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办公教学软件,如,制作精良的教学PPT,其中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阅读教学素材。又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使用学案导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阅读教学中,鲁迅的文章是一大难点,教师综合信息技术与学案导读教学模式的优势,精选并编写相关文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学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相应步骤完善学案导读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化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化趋势,并且通过有效运用使得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阅读教学信息化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互补的阅读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感人文教育以及综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兼顾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荀国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沂.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56-01
阅读教学的含义是通过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从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图形符号等等,并且从中获得阅读语感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技巧、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语文,没有阅读教学更别提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阅读中积累知识,把握语言的感受力
(一)诵读中积累知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模仿,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只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运用才能深刻的理解语言。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与阅读,把内容或形式上有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找出文章的相似之处和区别,从而培养读者对结构体系知识的了解、和内在构成方式的把握、建立前后联系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反复快速的朗读文章熟悉文章的内容,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直到把文章的意思全部理解清楚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或者通俗易懂的散文。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外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强调阅读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需要注重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
(二)品位语言想象的积累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特征,是一种先天的潜能。同时,语言的构思成一段话以后又将是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体现,它能反应作者的内心世界。哲学上对想象的定义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再生出来的,文学作品只有借助于想象才能产生美。阅读的一个最大的方法就是把,阅读中的文字转换成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然后再次浮现出来所感受到的,并且展示出生动具体的意象。因此阅读者在阅读经典文章的时候,除了要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外还应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回顾,加入某种想像进行必要的补充。
二、加强对语言的鉴赏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很有帮助的。目前在各大中学中比较常用的就是情境式导入法或者是教学法。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创设一定的意境,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从而引发学生在心灵深处获得一种体验。比如,“月亮”就会引发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对于天上美好事物的想象;“细雨”则会引发学生对禅思等的共鸣。教学中由词而引发的相关的联想,都可以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良好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素材的选择运用时,需要慎重选用,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与教材达到共鸣,激发学生的感悟,语感能力的获得。
(二)揣摩意蕴 审美判断
意蕴是词语的情境意义,也就是说语文阅读必须从多角度、多方向地伸展思维视角,把某一词语和句子所传达出的客观形象置入当时特定的与之相关联的时空范围和“关系形象”中加以考察。而审美判断呢?也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读者对自己的审美感受、体验、认识,做出的正确的判断。例如:王国维在诗中写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一个“弄”字把景物拟人化,使得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从意境的角度审美,体现了此人对月夜独特的感受。当然审美判断是在做着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得到,然后综合各个分析的要素进行审美判断的,可以说没有分析就没有审美判断和结论。
三、在迁移训练中提升语感的发展
在各种迁移训练中,语感迁移是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它的原理是在于通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从而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一个情境的转移运用。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阅读学习最好的引导老师,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都是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出现了厌学情绪,便会对阅读教学产生阻碍。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语文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来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结合阅读文章中相关的一些背景或内容制作成精致的PPT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文章当中。《乡愁》是余光中先生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地的思念之情,诗篇简短有力,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随处可见的物件上,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这些正是思乡之切的情感表现细节。若只是单纯地将诗篇进行朗诵,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切实的体验,从而体会不到诗篇中感人至深的思乡之情。于是,笔者就结合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将一些亲人被迫分离的资料图片或影像进行搜集整理,并将与教材匹配的朗读音频作为课件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来“触摸”到那份不可名状的心痛,使他们对诗篇意境的了解更为透彻,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结合教学设定的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凸显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教师对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可以通过结合文章的类型进行调整创新。阅读教学作为一门富有文艺气息的语文项目,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别和教学任务,所适合的教学模式大有区别,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模式设计,拿《范进中举》的阅读教学来举例,笔者在对该文章内容分析以后,决定采取剧本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的阅读,重点掌握几个中心人物的个性特征。再将他们进行小组分配,依据之前讨论交流而编排的“剧本”,让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角色,经过几次排练演习之后,进行简短的舞台表演。像这样的教学模式设计,融入了新课程课改的教育观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课堂的主导地位,提高了对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关注程度,尊重了他们的个人感受,激发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学会从心灵的角度上去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有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还会对阅读课堂效率的提升有所担忧吗?
三、对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进行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厚积薄发是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一直十分重视的教学理念,语文学科学习的进步,只有以知识累积为前提才能加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如此。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活动设计方面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灌输给学生勤做笔记、学会累积的阅读意识。摘抄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阅读笔记形式,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文章或书籍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体验。一段优美的文字配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每每翻开摘抄本总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惊喜。有必要时,还可以将一些优美的文字语句背诵下来,背诵过程中,除了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揣摩以外,还对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培养作用,为其今后的课文学习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开始着手,结合阅读文章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用课外阅读来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有深层的理解,最终实现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在此,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阅读效率提高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希望能对各位教学同仁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万淑萍.读经典名著,享知识人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周亚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