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经济的控制,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建筑行业概况

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及环境完好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利用,同时坚持新能源开发策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所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包括勘察建筑地址、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竣工建筑物的装修与安装,其本身及生产经营行为既与其它行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关联。建筑主体施工、安装及建筑材料安装等是其经营活动的主体内容,建造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高楼大厦、桥梁、铁路、公路、住房,其它相似工程的勘探与设计等均涵盖其中。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提高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能有效提升各类建筑投资的水平与力度,加大资源利用量。因此,必须要保障建筑经济具有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逐步涌起,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剧,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空前,建筑业发展同样日臻成熟。不过,从实践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均程度不同的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总量、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由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等方面的污染日益加剧。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不但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所需,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坚持创新型建筑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以便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第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各行各业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发展可持续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尽早形成,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由于建筑业在社会百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与社会各方面几乎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建筑经济必须要首当其冲,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以此奠定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一,既有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现有的建筑施工及建筑工程安装方式。建筑领域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资源、环境发展概况,完成施工、安装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资源与成本节约,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呈集约化发展态势,逐步转变进入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环保、节能及低碳目标,让建筑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吻合,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第二,坚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着力进行建筑模式、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有必要全面普及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应用,致力于新型建筑技术研发,建筑实践中主动采用沼气、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资源,将环境污染程度减轻,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形成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率提升这一良好发展业态,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合理的制度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由此确保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过程不可以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偷工减料手段,必须坚决杜绝对公众生活质量及环境有害的设备与建材利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全面遵守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同时,政府有必要强化行业监管,使建筑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均与建筑标准相吻合,从本质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四、结论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2]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3]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98

1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11内涵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基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地产品的要求,同时不能损害子孙未来发展需求的实现。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减少房地产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能阻碍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也不能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第一,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比如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家具业、装修业、中介业、保险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拉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住宅建设每上涨十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一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商品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房价上升过快

商品房设置的合理比例结构是:经济适用房、一般住房∶商品房=1∶3。但是,现阶段商品房的开放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一窝蜂地进行商品房的开发,由此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高档用房,使得商品房的房价增长快速,不利于社会大众买房。

22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定位和决策机制不完善

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前期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因而,在开发房地产的时候无法做出可行性的报道,不利于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决策的不合理、不科学会影响房地产的项目建设、市场销售,甚至对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损失。

23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采用的粗放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主要目标不加节制地对土地资源、能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样粗放化的房地产经济项目发展模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造成了资源、能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

24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现阶段,房地产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节省空间,现阶段建筑建设的密度和容积率较高,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的现象。同时,城市房屋建设缺乏必要的绿色空间,房地产项目发展建设中产生的污染不利于散发,长此以往导致城市空间的质量变差。在进行房地产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企业操作人员在自然河流中肆意排污,对整个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3实现房地产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快速,但是却缺乏合理的调控,很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为了缓解这种问题,需要有关人员采用科学的手段来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对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一方面,需要我国中央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社会危机,通过强硬的宏观调控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控制,将房价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本身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微观调控,减少房地产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地规避发展风险,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平衡稳定。

32提升房地产市场规划的科学性

在政策上,需要限制粗放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促进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提升社会土地、能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在房地产项目正式施工建设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房地产项目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协调,进而发挥出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33减少房地产项目发展中资源浪费的现象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此,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在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时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严格限制开放商对人均居住地的应用。对于我国土地资源价格没有

底线,甚至存在土地资源低价或者无价出售的现象,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实现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34在l展房地产项目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

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为此,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决策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认真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开发房地产经济,加强对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人居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和周围绿化、园林、小品之间的和谐配合。

35合理处理房地产土地空置问题

从土地、房屋存量角度来处理房地产项目土地的空置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招标之后需要还原原有的闲置土地。同时,为了规范房地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完善和房地产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通过土地回收、收购、兼并、拍卖等方式来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垄断,让真正有能力的土地开放商来规划土地,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有关部门要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入手,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监测体系的规范,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房地产交易的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6加强完善金融体系,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第一,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实现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结合实际适当地调高消费信贷所占比重。第二,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快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一些发展规模小的房地产项目和客户,要对其采取劝退。第三,实现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把控。加强对自主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程序,减少“假按揭”现象的出现。第四,根据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开发、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对房价的控制、科学规划房地产项目、提升房地产项目开发资源利用率、房地产项目开发环保措施、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来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勇,盛宝柱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32

篇3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1.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当前,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在我国一些乡村、区域存在着产品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季节性产品过剩问题突出,产大于求。主要由于生产科技水平不高,使农作物质量得不到保障,质量还处于低档次阶段,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乡村产品存在着质量问题,使产品销售不出去,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

1.2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欠缺

乡村信用社、邮局是乡村主要的两大金融机构,其网点在各大乡镇分布也比较多。然而,因乡村生产的固有特性,获益时间较长,产量受天气、市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社、邮局,常常将风险调整至可接受的区间内,从而使供需关系不协调,产生“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了乡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变革。

1.3农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乡村的产出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它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乡村,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设施跟不上的原因是乡村整体经济实力不够,使基层服务大众的能力不足,进而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1.4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乡村的服务系统缺乏,不够完整。此外,管理体系及职责划分也较模糊。特别是乡级服务站因人力、物力、财力均分至乡村管理,而相关主管机构的主要工作为业务指导,其余事情很少涉及,因此,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大部分乡村具备大规模生产及运营的基础,农业生产化能不能够实现,主要看市场需求及资源优势,只有实现生产化,才能降低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增加产品带来的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生产化的进一步应用,能够带动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模式肯定会带动生产方式的改变,自由将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农业的产出速度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2提高农业产品信息服务

创建乡村信息服务场所,增加生产、销售的相关信息量,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提供不同渠道的信息服务,使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技术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并借助信息服务,增加收入,提高效益,间接改变以往大部分农业从业者的售卖观念及模式,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有助于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乡村信息化的创建。

2.3打造名优品牌,走品牌带动之路

创建具有地区特征的农业优势品牌,增强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走上高速发展之道。目前,品牌的创建是我国新乡村创建的关键,要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倡品牌农业发展,增加产出收益,加快以品牌特征产品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并制定与产品生产相关准则,借助品牌建立拓宽生产基地、品牌公司和国内外国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打下基石。

2.4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强制性财政估算政策,确保乡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此外,还应改善乡村贷款管理体制,增加信用贷款的额度,明确抚农资金的比重,拓宽供货途径,保证金钱到位的有效准时。通过这些方式确保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

篇4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005-03

不可置疑的是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在近十年来,煤炭工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煤炭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以比较简单的燃烧发电供热和焦化方式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着近60%的经济能源贡献,但同时也给国家的环境和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值得警醒的是源自2008年的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的经济运行敲响了警钟,以基础能源尤其是资源性工业发展为支柱换取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发展之路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的巨大代价:资源流失、环境破坏、发展乏力、经济独立性降低等。最近的稀土事件,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最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疯狂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而不计后果,而提醒我们的恰是由此及彼的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走向何方?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多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亿万年前形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 我国煤炭经济现状分析

1.1 世界及我国煤炭分布情况

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145和924亿吨排第3位和4位。

而按照中国喷煤网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预测量已经达到45521亿吨,表1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类分布情况。

在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辽宁、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区;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云南、山东等省区;高变质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贵州和四川南部。

1.2 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吨。而在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通报:“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大中型煤矿产能将达到29亿吨。加上乡镇煤矿产能,2015年煤炭总产量将达38~40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同期,我国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了15%。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1.3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

从煤炭价格、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吨左右,下降100元/吨。1月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078万吨,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岛港存煤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650多亿元。

在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是:发电、供热、炼焦、煤气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但发展情况不均衡。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虽然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印度的煤炭储量略低于中国,但其储采比却大于200年,一旦清洁煤和煤烃化有突破性进展,印度的煤资源前景将远胜于中国。

2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开采技术落后和私采乱挖现象共存

据报道,内蒙古部分煤田已经燃烧了近50年,因为开采技术问题造成的地方土地、房屋、城镇塌陷,然后国家再投入巨额改造和安置资金;地下透水后,大型设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形成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近两年来国家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国企整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步伐,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很多私营煤矿挂靠大型国有煤企,名合实分。

2.2 煤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比增加

不断发展的煤炭工业,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一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结构失衡、水资源浪费,空陷区不断扩大,地下水被强制抽取,形成地下漏斗;二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前些年堆积的煤矸石,形成了我国煤矿矿区的特色风景,现在的很多露天煤区,开采过后的土石堆积,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三是煤炭加工、使用环节,炼焦、洗选、运输、存储、燃烧造成的废气、粉尘等给地区环境造成损害。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2.3 煤炭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和谐发展压力严峻

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不要带血的GDP”,这曾经是山西省提出的口号,从2009年山西开始国进民退以来,虽然出现了短时间的安全生产,但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增加,加之采煤低成本与高利润的巨大诱惑,大型事故屡发不断。很多小型事故被矿主和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处理,或者买通记者垄断媒体,“拜金主义”和“金钱决定一切”的理念,把生命悄悄地标上了价格。今年的王家岭矿难的事实就说明利益的诱惑是多么的巨大。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到2007年还高达1.485,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到2009年首次降低到1以下,达到0.892,但与国际产煤国0.5的比例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巨额的安全损失,为人民的生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4 能源分布不平衡,导致能源配置矛盾加剧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为主要特征。但同时由于铁路、公路运力限制,尤其到了冬季供暖季节和夏季用电高峰,铁路运输开辟的电煤绿色通道,充分显示了煤炭能源转移的艰难。西部产煤企业的煤炭资源无法通畅向东部转移,造成东部沿海省份从国外高价进口煤炭,致使煤炭经济运行不平衡,制约总体能源产业的均衡配置。

2.5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透支严重

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焦化、使用链条的不断成熟,市场已经能够较透明地出现在行业面前,最大的利润出现在煤炭开采阶段,因此,开采行业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追逐,这也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山西这四大煤炭储存省区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诱因。我国虽然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可供开发和采掘,但人均可使用的资源却很少,按照年产量36亿吨计算人均年用煤量才达到2.7吨,过度的开采的结果是断送子孙后代的能源。同时一次性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保存自有资源,购买他国能源的现状造成鲜明对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6 煤炭的供求差距不断缩小,能源产能过剩初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勘探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火电自有资源已大幅度提高,加上大型煤企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大规模开发,煤炭供大于求的苗头已经初步显现,据推算,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参控股实现的煤炭年产量将在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的20%。也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左右,电力集团的煤炭自给率将达到50%。根据规划,到2015年,仅新疆哈密地区的煤炭产量就要达到7亿吨。这将导致国内煤炭供应总量大幅增加。

3 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为煤资源大国,中国理应把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资源在中国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次能源,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应该相当谨慎地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分散化和能源结构合理化,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

3.1 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和科技开发,提高煤炭的循环经济建设

加快煤炭洗选业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入选能力的基础,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将各种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资源,获得连续生产效率,变废为宝。发展“煤炭—洗选—热电—建材”循环产业链,将洗选加工产生的中煤、煤泥调浆处理,与煤矸石用于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发展供热;发展煤炭—炼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生产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构建矿井水循环产业链,以矿井废水和选煤废水,综合利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及农业;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矿用砌块、标砖、路面砖等新型建材,并进行土地复垦。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实现生产废料的吃干榨尽,提高煤炭循环经济建设。

3.2 创新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实现能源低碳安全开采

继续深入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吸引科技研究的方向,加大煤炭开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实行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求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广泛引进国外的先进开采技术,完善建立安全硐室、安全基金、安全投入和安全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在利用科技进步打造低碳经济方面走在了我国煤炭绿色发展的前列。诸如:充分采用矸石回填、废水倒灌、瓦斯发电、地热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使高碳经济低碳运行,以此带动国家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3.3 强化煤企的重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组建大型煤炭能源集团步伐,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有计划地开发和采掘。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在强化煤企重组的基础上,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细分煤炭产品和市场,充分挖掘煤炭的市场价值,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适当控制煤炭的产量,最近看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2010年煤炭产业高层论坛”上的表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时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等因素,产能将进行控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调控到了实质阶段。

3.4 加强基础交通建设,提升能源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平衡煤炭资源的产需失调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有的铁路、水路、公路依然是制约煤炭资源产需平衡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提高国内的资源调剂层次,另一方面提高国外煤炭资源的进口,用以平衡国内资源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煤炭的就近加工利用,将深加工后的产品再向外运输,提高特高压电力输送能力,提高洁净煤炭的生产技术,尽可能地避免运输成本提升煤价现象的发生。

3.5 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和范围,引导煤炭经济向绿色能源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试点,吨煤提取20元左右,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随着煤炭产能的不断扩大,按照2011年全国产量35亿吨测算,若按照吨煤提取50元计算,全国将可以得到1750亿元的资金,无疑会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同时,加大环保治理和绿色能源的立项审批和技术开发支持,在政府可以调控的范围,统一安排基金的使用方向,无疑可以实现能源工业的宏观结构平衡和安全。

同时,在煤炭矿藏出售金和煤炭企业所得税、央企上缴利润中划出相应的资金进行绿色能源的建设,以国家之力,促进原始资源向再生资源转化,从而达到降低原始能源的使用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