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行业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对建筑经济的控制,通过分析当前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与建筑行业概况

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及环境完好基础上,对各种资源进行有节制的利用,同时坚持新能源开发策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所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的基本工作包括勘察建筑地址、研究设计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竣工建筑物的装修与安装,其本身及生产经营行为既与其它行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存在紧密关联。建筑主体施工、安装及建筑材料安装等是其经营活动的主体内容,建造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高楼大厦、桥梁、铁路、公路、住房,其它相似工程的勘探与设计等均涵盖其中。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提高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能有效提升各类建筑投资的水平与力度,加大资源利用量。因此,必须要保障建筑经济具有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以便其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有利地位。

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逐步涌起,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加剧,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空前,建筑业发展同样日臻成熟。不过,从实践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均程度不同的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总量、不可再生能源开采量不断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已濒临枯竭。而由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空气、土壤、水体等方面的污染日益加剧。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不但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所需,势在必行。建筑行业有必要也有义务坚持创新型建筑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建筑产品,推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以便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第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各行各业有必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发展可持续经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尽早形成,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由于建筑业在社会百业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与社会各方面几乎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建筑经济必须要首当其冲,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以此奠定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一,既有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现有的建筑施工及建筑工程安装方式。建筑领域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与资源、环境发展概况,完成施工、安装方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资源与成本节约,从本质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呈集约化发展态势,逐步转变进入和谐经济、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轨道。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经济的健康、环保、节能及低碳目标,让建筑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吻合,推动建筑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第二,坚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着力进行建筑模式、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节能、高效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有必要全面普及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应用,致力于新型建筑技术研发,建筑实践中主动采用沼气、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资源,将环境污染程度减轻,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形成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率提升这一良好发展业态,推动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健全对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合理的制度体系及监督制约机制,由此确保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过程不可以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而采用不合理、不科学的偷工减料手段,必须坚决杜绝对公众生活质量及环境有害的设备与建材利用,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必须全面遵守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同时,政府有必要强化行业监管,使建筑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均与建筑标准相吻合,从本质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四、结论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各行各业的环保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2]尹书.浅谈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4):244.

[3]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98

1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11内涵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基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现代人对房地产品的要求,同时不能损害子孙未来发展需求的实现。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减少房地产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要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能阻碍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也不能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

第一,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比如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家具业、装修业、中介业、保险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第二,拉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住宅建设每上涨十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一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商品房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房价上升过快

商品房设置的合理比例结构是:经济适用房、一般住房∶商品房=1∶3。但是,现阶段商品房的开放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一窝蜂地进行商品房的开发,由此导致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高档用房,使得商品房的房价增长快速,不利于社会大众买房。

22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定位和决策机制不完善

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前期阶段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因而,在开发房地产的时候无法做出可行性的报道,不利于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决策的不合理、不科学会影响房地产的项目建设、市场销售,甚至对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损失。

23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采用的粗放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主要目标不加节制地对土地资源、能源进行开发利用。这样粗放化的房地产经济项目发展模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造成了资源、能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

24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没有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现阶段,房地产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节省空间,现阶段建筑建设的密度和容积率较高,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的现象。同时,城市房屋建设缺乏必要的绿色空间,房地产项目发展建设中产生的污染不利于散发,长此以往导致城市空间的质量变差。在进行房地产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企业操作人员在自然河流中肆意排污,对整个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3实现房地产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快速,但是却缺乏合理的调控,很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为了缓解这种问题,需要有关人员采用科学的手段来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对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加强对房价的合理控制,一方面,需要我国中央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社会危机,通过强硬的宏观调控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控制,将房价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本身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房地产经济的微观调控,减少房地产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地规避发展风险,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平衡稳定。

32提升房地产市场规划的科学性

在政策上,需要限制粗放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促进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提升社会土地、能源、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在房地产项目正式施工建设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房地产项目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协调,进而发挥出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33减少房地产项目发展中资源浪费的现象

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此,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在开发房地产项目的时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严格限制开放商对人均居住地的应用。对于我国土地资源价格没有

底线,甚至存在土地资源低价或者无价出售的现象,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实现房地产经济从粗放化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34在l展房地产项目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注重

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为此,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决策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认真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开发房地产经济,加强对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人居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和周围绿化、园林、小品之间的和谐配合。

35合理处理房地产土地空置问题

从土地、房屋存量角度来处理房地产项目土地的空置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招标之后需要还原原有的闲置土地。同时,为了规范房地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完善和房地产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通过土地回收、收购、兼并、拍卖等方式来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垄断,让真正有能力的土地开放商来规划土地,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有关部门要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入手,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监测体系的规范,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房地产交易的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6加强完善金融体系,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第一,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实现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结合实际适当地调高消费信贷所占比重。第二,合理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快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一些发展规模小的房地产项目和客户,要对其采取劝退。第三,实现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把控。加强对自主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程序,减少“假按揭”现象的出现。第四,根据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开发、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相关人员结合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对房价的控制、科学规划房地产项目、提升房地产项目开发资源利用率、房地产项目开发环保措施、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来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勇,盛宝柱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32

篇3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1.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当前,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在我国一些乡村、区域存在着产品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季节性产品过剩问题突出,产大于求。主要由于生产科技水平不高,使农作物质量得不到保障,质量还处于低档次阶段,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乡村产品存在着质量问题,使产品销售不出去,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

1.2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欠缺

乡村信用社、邮局是乡村主要的两大金融机构,其网点在各大乡镇分布也比较多。然而,因乡村生产的固有特性,获益时间较长,产量受天气、市场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社、邮局,常常将风险调整至可接受的区间内,从而使供需关系不协调,产生“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现象,进而影响到了乡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变革。

1.3农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乡村的产出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它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乡村,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设施跟不上的原因是乡村整体经济实力不够,使基层服务大众的能力不足,进而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1.4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乡村的服务系统缺乏,不够完整。此外,管理体系及职责划分也较模糊。特别是乡级服务站因人力、物力、财力均分至乡村管理,而相关主管机构的主要工作为业务指导,其余事情很少涉及,因此,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大部分乡村具备大规模生产及运营的基础,农业生产化能不能够实现,主要看市场需求及资源优势,只有实现生产化,才能降低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增加产品带来的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生产化的进一步应用,能够带动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这种模式肯定会带动生产方式的改变,自由将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农业的产出速度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2提高农业产品信息服务

创建乡村信息服务场所,增加生产、销售的相关信息量,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提供不同渠道的信息服务,使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及技术支撑,促进经济发展,并借助信息服务,增加收入,提高效益,间接改变以往大部分农业从业者的售卖观念及模式,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有助于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乡村信息化的创建。

2.3打造名优品牌,走品牌带动之路

创建具有地区特征的农业优势品牌,增强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经济走上高速发展之道。目前,品牌的创建是我国新乡村创建的关键,要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倡品牌农业发展,增加产出收益,加快以品牌特征产品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并制定与产品生产相关准则,借助品牌建立拓宽生产基地、品牌公司和国内外国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打下基石。

2.4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强制性财政估算政策,确保乡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此外,还应改善乡村贷款管理体制,增加信用贷款的额度,明确抚农资金的比重,拓宽供货途径,保证金钱到位的有效准时。通过这些方式确保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英.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

篇4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005-03

不可置疑的是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在近十年来,煤炭工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煤炭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以比较简单的燃烧发电供热和焦化方式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着近60%的经济能源贡献,但同时也给国家的环境和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值得警醒的是源自2008年的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的经济运行敲响了警钟,以基础能源尤其是资源性工业发展为支柱换取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发展之路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的巨大代价:资源流失、环境破坏、发展乏力、经济独立性降低等。最近的稀土事件,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最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疯狂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而不计后果,而提醒我们的恰是由此及彼的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走向何方?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多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亿万年前形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 我国煤炭经济现状分析

1.1 世界及我国煤炭分布情况

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145和924亿吨排第3位和4位。

而按照中国喷煤网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预测量已经达到45521亿吨,表1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类分布情况。

在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辽宁、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区;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云南、山东等省区;高变质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贵州和四川南部。

1.2 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吨。而在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通报:“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大中型煤矿产能将达到29亿吨。加上乡镇煤矿产能,2015年煤炭总产量将达38~40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同期,我国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了15%。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1.3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

从煤炭价格、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吨左右,下降100元/吨。1月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078万吨,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岛港存煤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650多亿元。

在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是:发电、供热、炼焦、煤气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但发展情况不均衡。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虽然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印度的煤炭储量略低于中国,但其储采比却大于200年,一旦清洁煤和煤烃化有突破性进展,印度的煤资源前景将远胜于中国。

2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开采技术落后和私采乱挖现象共存

据报道,内蒙古部分煤田已经燃烧了近50年,因为开采技术问题造成的地方土地、房屋、城镇塌陷,然后国家再投入巨额改造和安置资金;地下透水后,大型设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形成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近两年来国家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国企整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步伐,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很多私营煤矿挂靠大型国有煤企,名合实分。

2.2 煤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比增加

不断发展的煤炭工业,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一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结构失衡、水资源浪费,空陷区不断扩大,地下水被强制抽取,形成地下漏斗;二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前些年堆积的煤矸石,形成了我国煤矿矿区的特色风景,现在的很多露天煤区,开采过后的土石堆积,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三是煤炭加工、使用环节,炼焦、洗选、运输、存储、燃烧造成的废气、粉尘等给地区环境造成损害。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2.3 煤炭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和谐发展压力严峻

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不要带血的GDP”,这曾经是山西省提出的口号,从2009年山西开始国进民退以来,虽然出现了短时间的安全生产,但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增加,加之采煤低成本与高利润的巨大诱惑,大型事故屡发不断。很多小型事故被矿主和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处理,或者买通记者垄断媒体,“拜金主义”和“金钱决定一切”的理念,把生命悄悄地标上了价格。今年的王家岭矿难的事实就说明利益的诱惑是多么的巨大。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到2007年还高达1.485,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到2009年首次降低到1以下,达到0.892,但与国际产煤国0.5的比例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巨额的安全损失,为人民的生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4 能源分布不平衡,导致能源配置矛盾加剧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为主要特征。但同时由于铁路、公路运力限制,尤其到了冬季供暖季节和夏季用电高峰,铁路运输开辟的电煤绿色通道,充分显示了煤炭能源转移的艰难。西部产煤企业的煤炭资源无法通畅向东部转移,造成东部沿海省份从国外高价进口煤炭,致使煤炭经济运行不平衡,制约总体能源产业的均衡配置。

2.5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透支严重

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焦化、使用链条的不断成熟,市场已经能够较透明地出现在行业面前,最大的利润出现在煤炭开采阶段,因此,开采行业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追逐,这也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山西这四大煤炭储存省区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诱因。我国虽然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可供开发和采掘,但人均可使用的资源却很少,按照年产量36亿吨计算人均年用煤量才达到2.7吨,过度的开采的结果是断送子孙后代的能源。同时一次性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保存自有资源,购买他国能源的现状造成鲜明对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6 煤炭的供求差距不断缩小,能源产能过剩初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勘探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火电自有资源已大幅度提高,加上大型煤企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大规模开发,煤炭供大于求的苗头已经初步显现,据推算,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参控股实现的煤炭年产量将在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的20%。也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左右,电力集团的煤炭自给率将达到50%。根据规划,到2015年,仅新疆哈密地区的煤炭产量就要达到7亿吨。这将导致国内煤炭供应总量大幅增加。

3 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为煤资源大国,中国理应把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资源在中国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次能源,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应该相当谨慎地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分散化和能源结构合理化,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

3.1 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和科技开发,提高煤炭的循环经济建设

加快煤炭洗选业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入选能力的基础,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将各种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资源,获得连续生产效率,变废为宝。发展“煤炭—洗选—热电—建材”循环产业链,将洗选加工产生的中煤、煤泥调浆处理,与煤矸石用于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发展供热;发展煤炭—炼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生产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构建矿井水循环产业链,以矿井废水和选煤废水,综合利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及农业;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矿用砌块、标砖、路面砖等新型建材,并进行土地复垦。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实现生产废料的吃干榨尽,提高煤炭循环经济建设。

3.2 创新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实现能源低碳安全开采

继续深入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吸引科技研究的方向,加大煤炭开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实行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求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广泛引进国外的先进开采技术,完善建立安全硐室、安全基金、安全投入和安全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在利用科技进步打造低碳经济方面走在了我国煤炭绿色发展的前列。诸如:充分采用矸石回填、废水倒灌、瓦斯发电、地热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使高碳经济低碳运行,以此带动国家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3.3 强化煤企的重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组建大型煤炭能源集团步伐,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有计划地开发和采掘。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在强化煤企重组的基础上,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细分煤炭产品和市场,充分挖掘煤炭的市场价值,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适当控制煤炭的产量,最近看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2010年煤炭产业高层论坛”上的表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时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等因素,产能将进行控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调控到了实质阶段。

3.4 加强基础交通建设,提升能源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平衡煤炭资源的产需失调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有的铁路、水路、公路依然是制约煤炭资源产需平衡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提高国内的资源调剂层次,另一方面提高国外煤炭资源的进口,用以平衡国内资源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煤炭的就近加工利用,将深加工后的产品再向外运输,提高特高压电力输送能力,提高洁净煤炭的生产技术,尽可能地避免运输成本提升煤价现象的发生。

3.5 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和范围,引导煤炭经济向绿色能源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试点,吨煤提取20元左右,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随着煤炭产能的不断扩大,按照2011年全国产量35亿吨测算,若按照吨煤提取50元计算,全国将可以得到1750亿元的资金,无疑会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同时,加大环保治理和绿色能源的立项审批和技术开发支持,在政府可以调控的范围,统一安排基金的使用方向,无疑可以实现能源工业的宏观结构平衡和安全。

同时,在煤炭矿藏出售金和煤炭企业所得税、央企上缴利润中划出相应的资金进行绿色能源的建设,以国家之力,促进原始资源向再生资源转化,从而达到降低原始能源的使用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篇5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的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的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逐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建立与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当前,房地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房地产金融基础支持,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加强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房地产金融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期限错配问题及资产流动性等问题,房地产金融业就必须研究并进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逐步实现抵押贷款证券化,打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有效的分散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步伐,提高了整个房地产金融的实际效率。

篇6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肆意开采资源,砍伐森林,把原本让人羡慕的环境变得一塌糊涂,生态环境被急剧破坏,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做出相关的计划和实施动作,采取有效可行的保护措施来进一步修复和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不能一味地进行开发与索取,采用另一种有节制性、环保生态的方法来开发资源,在不造成破坏资源的情况下,努力开展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创造一条生态健康的发展之道。

1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

目前农村的环境受到工农业两大产业的严重污染。城市工业化,把原本危及到郊区的环境污染扩大到农村地界,让农村的河水,庄稼等常年遭受污染,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在我们国家,由于工农业引起的中重度土壤污染大约在5000万亩,有大约五分之一的耕地遭受到汞、镉等重金属的侵蚀;还有533.3万公顷耕地受到大气污染。并且,利用污水浇灌的工业与日俱增,乡镇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固体污染物,污水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农药等也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加影响到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作为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每年使用化肥量高达4126万吨,平均每公顷使用410千克,甚至每公顷比发达国家高出229千克;使用农药量在130吨左右,而所使用的农药基本只有百分之一的使用率,而残留的绝大部分渗入土壤,而人们食用了这些农作物,牲畜吃了这些有毒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杂草,健康状况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农民培育大棚蔬菜,使用的塑料膜,使用的残膜如果处理不当也是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使深层的土壤遭到污染。除此之外,农村的畜禽业废弃物也影响着环境。据统计,每年从养殖场里排放的污染物高达17亿吨,不仅如此,排放的污水也造成了污染,使水体更加富营养化。

因此,根据上述统计这就需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首先,让每个人都了解保护环境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经营者能够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把工农业发展的废弃物能够妥善管理,要能做到合理利用。同时应建立环境保护体制,根据各种下发的文件合理地保护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使资源利用的更加合理化,循环化,并且对工农业所产生的垃圾未能合理利用的经营者实施税收行为,真正落实依法保护农村环境。

2利用经济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努力使经济和环境共同进步

中国是一个环境制约型国家,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是发展在别的国家前面的,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生态农业技术,充分发挥我国的科学技术含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这一技术,完全由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展来决定。我国学习生态农业这一技术以来,发展的前景真是可以用无限好来形容,目前在我国试点总数达2000多个,面积在2亿亩左右,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3.7%,所以让科学技术结合农业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被利用的最为广泛,我们还可以结合生物和信息等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现在的生物技术,可以培养许多优质的新品种,利用嫁接、移植等技术也可以研发出很多的新型瓜果蔬菜,利用信息技术,我们更是可以代替劳动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对环境的检测以及环境是否适合培育动植物,并且能够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动植物排出的粪便进行合理的处理再加以利用,以促进资源利用的循环化和合理化。

3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对工农业经营进行合理的监管

篇7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由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转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一些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一、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投入,农业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于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其中人均耕地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

而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很严重,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掠夺性的开采和自然灾害,我国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土地损耗、水土流失、水污染、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只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有限,这对生产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制约,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和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巨大压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则无法具备这样的觉悟和意识。

3.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农业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虽然我国的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利用的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等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而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造成农业生产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影响。

二、如何更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现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还要加强,要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从而缓解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其次,还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树立先进的农业生产观念,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2.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而生态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农业资源、治理生态环境。要保护耕地与草地资源、水资源,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草原退化,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增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法制观念。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农业循环经济更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资源持续利用与高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所以政府要强化职能,推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财政部门鼓励农业贷款投资,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技术支持。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农业生产中,依靠节能高效型农业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等先进科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再加上之前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我国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的损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所以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发展观、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发展,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8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随着发展观念的改变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的投入,农业发展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1.1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很多年了,但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问题还是存在,这对于我国的农业资源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其中人均耕地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更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

而资源过度开发以及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很严重,并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掠夺性的开采和自然灾害,我国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土地损耗、水土流失、水污染、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1.2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生产观念落后

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只依靠传统农业模式和人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业家庭收入不高,加上陈旧的观念,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有限,这对生产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制约,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进。而我国的现实国情和面临的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巨大压力要求我们必须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部分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则无法具备这样的觉悟和意识。

1.3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

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进展,但农业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农业技术装备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虽然我国的农业规模庞大,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农业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资金的投入还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有效利用的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新技术等无法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而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高,造成农业生产依靠传统劳动力的比例较大,农业技术装备落后也带来生产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影响。

2.如何更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现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还要加强,要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从而缓解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为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其次,还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树立先进的农业生产观念,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支持。

2.2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而生态的可持续性也是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农业资源、治理生态环境。要保护耕地与草地资源、水资源,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草原退化,打击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现象,增加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法制观念。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学技术

篇9

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城镇化的本质来看,城镇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城镇化是农民的城镇化。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镇化的本质与农村的发展

根据我国对经济的调查,我国近一半的地区已接近城镇化,预计几年后大概五分之三的地区实现城镇化。这说明了我国的城镇人口在逐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在减少,农村人口愈来愈向着城镇迁移,标志着我国的人口由最先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转变为了以城镇人口为主,分布格局和发展速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城镇化就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一个城乡转型问题,其中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经济转型。对于我国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最早是在发展经济学里面提出来的,国外学者提出来的发展模式与国内的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有区别,我国农村城镇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城乡转型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村,例如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人口大面积的向城镇迁移,这样可以使农村的经济不断的流向城镇与此同时农民的经济也得到了提高。然而新农村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城镇化,例如城镇交通道路延伸、城镇的工厂扩大等都可以给农村的经济带来收益。

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正面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协调而统一的,他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必然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城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1.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就业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减少,导致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在增加。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入城就业,农村特色产业的加工行业形成,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城镇化促进了城镇内需,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扩大了城市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生产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城镇化优化了农业结构。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小城镇的人文和自然优势,很多投资者投资小城镇的原材料产业,农村私营企业不断崛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村产业竞争力。

(二)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1.农村耕地面积在日益减少。城镇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由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政府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使得农村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利用率低。

2.农村资源不断流失,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城镇化的发展促使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农村资源大量流失,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农田弃耕抛耕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3.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后继乏人。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种田者多为老人和妇女,科学文化素养较低,不能利用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来耕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一)认识上有差距,小城镇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个别乡镇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必要的指挥与协调,许多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个别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有的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一个地区的用地结构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而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用地现状中,居住用地比例偏大,居住建筑层数普遍偏低,容积率小,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比重较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导致这样的用地结构无法将小城镇的功能和定位承担下来。此外,小城镇内部各项用地功能分区混乱、相互穿插、土地利用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也会造成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生态环境变差、土地利用率低下等后果。

四、促进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农民这一生产主体的支撑与保证,其中农民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也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在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保持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诸如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其中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部分。

(二)对小城镇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各地政府在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上,要认真把握,进行调控,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聚集人口,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与此同时,还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规划和经营,城乡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农民这一生产主体的支撑与保证,其中农民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也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在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保持和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诸如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其中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就业和创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是关键部分。

(四)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

目前,乡镇工业的污染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的极大的破坏,直接威胁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基础,如此方式的乡镇工业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实现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的举措。加大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环境监测模式的两个转变,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开征可再生资源利用补偿费,提高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竞争力。

(五)改革小城镇建设投资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投资方式多为行政性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无偿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城镇建设。因而,应当将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中,改革现有小城镇建设投资模式,并建立开放性、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各类基础设施应由企业进行商业性投资,企业筹资建设后,通过经营管理或其他合法手段收回投资。由于纯公共设施项目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则由小城镇政府集资建设。

五、结束语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人口的就业率:扩大了城市内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但也为农村发展带来很多弊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流失、环境恶化、劳动力缺失等等。因此,在加快城镇化快速发展时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2:12-14+18.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近年来,随着国内群众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思想认识也逐渐提升。各行各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及剩余资源,很多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作为国家经济中重要组成的房地产经济,其发展现状也受到广泛关注。国家经济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先实现房地产的持续发展,二者关系可谓是相当密切。因此,国家一定要在房地产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调控作用,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手段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以促进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处速发展阶段,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资源的利用上却没有本着节约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主要包括两点:首先,地产的开发要满足现代人的住房需求,同时还要给子孙后代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包括土地利用、各种市场资源及居住环境的协调性;其次,地产开发的前提是自身产业经济不断提升,并且还不能对社会,或者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任何矛盾现象。但是目前国内在发展房地产行业时出现了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行为:

第一,只顾开发,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重建及保护。很多地产商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选择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但却严重忽视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铲除的植物没有及时重建。使得目前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高密度的建筑群,造成城市中心比较拥堵,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很难分散,空气质量也日趋下降。

第二,资源浪费。虽然我国面积比较大,但是地势相当复杂、民族众多,各地区房地产在开发时不能正确认识到空间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很多房产建成以后出现空置。地产商一味地开发地产,但是却没有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及需求层次,造成很多建成的商品房因为各种外部原因卖不出去。还有的是由于修建过程中各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偷工减料,新建房子出现很多质量问题等。

第四,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国内关于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缺陷,虽然群众在购买房产时可以向银行贷款,但是长期发放金额较大的资金对银行本身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地产商开发时向银行贷款,群众买房时同样向银行贷款,银行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回收,使得资金流动性受到阻碍。

二、可持续发展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具体含义

可持续发展在房地产行业有其独特的含义,具体来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某地区地产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基础相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对住房层次的需求也就不相同。为不出现空置房现象,地产商在开发时要先分析市场需求,及当地群众的经济水平,以及所需楼房的种类。例如日常住房、商业用房或者高档别墅等,一定要按需发展。

第二,地产开发规模要与当地人口数量相适应。开发地产就是因为群众有居住需求,它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基本空间,房地产具有固定性,所以地产商一定要根据当地人口数量适量开发。如果为了提升利益,只顾开发,不顾需求,出现很多空置房,不但会在资源上产生浪费,而且付出的资金也很难回首,出现大量“泡沫经济”。

第三,地产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地产开发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有害的行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文态环境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人文气息的环境,而社区则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局部地区。只有让三者的发展相协调,才能保障房地产的持续性发展。

三、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要想保证房地产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一,保障居住地环境的和谐性及文明性。房屋居住人群与当地环境时相互生存的,所以在房屋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当地环境,并且对产生的破坏行为要及时重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为群众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对当地具有文化价值的旧建筑,要给予适当保护,给城市增添历史气息。

第二,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任何资源在开发时都要先经过合理的规划,即使是对西部人口稀松的地区也不能盲目开发。为了各地区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在资源利用上还是空间土地分配上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争取为后代创造更大的福利。

第三,针对国内房地产行业金融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调控。对市场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彻底清楚行业内的腐败行为。对新土地开发时要进行公平、公正的竞标,对于投入少、消耗少并且有实力的竞标者给予一定的机会,为了将房地产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对有能力的人才给予适当提拔。

第四,提高科技实力,开发新的技术。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以为人类造福为前提的,因此为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开发新材料及新能源,使得在地产开发时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能够借助于新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行业是因为人类有需求才发展起来的,它关系着人类的长期生存、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日常生计,所以自从发展开始至今一直受到各界所关注。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更是受到地产界的重视,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就代表着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所以无论是在空间土地利用、还是能源开发都应该着眼于将来,为人类的发展做长远打算,更科学的发展房地产行业。

参考文献:

[1]郝季花.试论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45,50.

篇11

引言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环境与资源开始受到与其重要性相对等的对待,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随之提出。房地产行业在总体经济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房地产经济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应当受到更多重视。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房地产业在满足现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保留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二是房地产要与其他的行业实现合作发展。房地产行业需要占用大量的物质资源,比如土地空间、能源,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这些占用关系到其他行业以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房地产经济发展应当与地区的人口,经济相协调,不盲目发展,才可实现可持续。

二、房地产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现状

房地产经济每年增加值全国经济GDP中比重超过十分之一。房地产经济发展是具有连锁效应。一个环节的改变可以给家居,园林,化工,能源等提供发展的机会。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如果有两百元的住房资金投入,直接带动三百元左右的相关行业需求,每解决两百人工作,就可带动相关行业三四百人就业。房地产上每投入2个百分点,可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因此,尽管近几年来房地产的负面话题层出不穷,我们仍要认识到它的产业价值。房地产可以扩大内需,满足社会需求,是我国基础性产业之一。

2.2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过于迅猛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大城市中房价高,涨幅大;保障性住房量少,不能满足需求;城市建筑拥挤,空气污染严重,不适合居住;土地、水、能源等被过度的消耗;房产质量差导致空置;同时,过大的利润范围使大量企业涌入,产生泡沫经济。这些问题在都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埋下了炸弹,一旦爆发,将撕开现代经济看上去健康良好的发展局面。

三、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建设和谐文明的居住环境

居民与所居住的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房地产建设的时候要保护好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建设周围绿化、园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住户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同样重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了厚重的文化,在城市建筑规划上为现代留下无数宝贵财富。房地产开发应当保留这些文化遗产,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时,保留当地特色,使建筑的风格材料与环境相协调,建设有当地文化特色与乡土气息的现代社区。

3.2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各种资源

我国目前的粗放型经济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不相适应的。政府应当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制,使用前考虑到各方面因素,谨慎开发。发展计划的制定要长远考虑,资源的利用在满足现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保留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

3.3国家宏观调控市场

政府应当对房地产发展的大方向进行宏观的控制,首要任务是建立严厉制度。只有根除腐败、暗箱操作等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严格遵照法律法规执行,在大方向上把握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如果能保证公平透明,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地产开发商水平将大幅提高,投机行为消失,房地产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可持续。

3.4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

我国当前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贷款年龄限制问题,市场的不稳定等等,都急需建立适合的规范。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应根据现状,增加消费贷款的比重的同时特别注意防范存在的风险,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机制,将房地产金融与资金市场有效的联系起来,使资金来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分散银行贷款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化。

3.5发展新兴技术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新材料可使房地产行业开发过程中的污染减少;新能源的开发缓解资源对未来发展的限制;而现代交通的日益发达,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使社区可以向城市的边缘地区发展。新兴技术的开发将大幅度推动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命脉与人民的生计,因此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结合如今和谐发展的社会趋势,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实施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关于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J]理论界, 2008,(09)

[2] 俞露.我国房地产市场中政府调控的效应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篇12

0 引言

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强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应尽早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但由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要大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需要突破的制约因素。

1 可持续发展认识上的误区

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数目众多的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公众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公众,在正确认识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有些地方政府把经济可持续发展简单地等同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举措,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紧迫性认识不够,依然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特别是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发展速度的攀比,导致忽视甚至纵容严重污染项目开工建设。

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生态环境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外部效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不会主动考虑生态效益,依然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

2 确立循环经济的利益关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经济活动当事人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考虑的主要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按新古典主义的解释,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如何,首先考虑的是由此而带来的收益及为此而付出的成本,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它就会按循环经济的原则行事,就会主动与其他企业确立共生和代谢关系;反之,如果收益小于成本,就不会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

确立循环经济的利益关系的障碍还在于,新建企业(增量企业)与原有企业(存量企业)的利益协调关系。在传统线形经济下的末端治理中,这种关系原本就存在。那时,原有企业在建设时期没有或只需要遵循很低的环境标准,而新建企业要想进入该行业,不仅原有企业占据了市场,抬高了进入门槛,而且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增进,也抬高了环境标准,这就使新建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地区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增长和GDP的增加,仍然沿着,“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绘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深渊继续滑下去。现在,国家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但由于人们的行为通常在其“惯性区域”内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政策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地区看重既得利益,GDP的增长仍是一个“硬约束”;在招商引资中,硬性规定年外资总额并被分解至具体行政部门,以此作为考核部门业绩的指标,而很少考虑项目的性质,很少考虑产业发展的后果和对当地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少考虑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与共生代谢关系,其结果是强化和固化了存量企业,增加了推进循环经济的难度。

3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上的缺陷

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存在利益上的障碍,在制度安排上也存在缺陷。不当的制度安排会使经济的推进举步维艰。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包括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制度是演进的,制度变迁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制度演进中存在着“路径依赖”,即制度的演进一旦走上某一条路径,就会沿着既定的路线和方向发展且会得到自我强化。现阶段,我国推进循环经济需要具体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来保障其实施。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关于鼓励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但并未对循环经济做出直接规定,已有法律的配套法规、细则制定不及时,致使一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高效、严格的执法措施。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在企业微观层次上,相关法律有待于细化。2002年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企业微观层次的清洁生产行为作了规范,但缺乏对生产企业责任的明确规定。《固定废物污染防治法》对企业内的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问题也做了一些规定,但只是原则性的表述,没有实质的规定。在关于编制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目录的建立、具体回收办法和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经济刺激机制的可操作化、技术与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

在区域和社会层次上,相关法律有待于系统化。《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有些规定基本是围绕企业的清洁生产而展开,所以其附带面上的循环经济效果只具有辅并不系统。如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问题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间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性质规章尚未加以系统化和明确化。

在综合层次上,有些法规有待于可操作化。我国现在并没有一部法律将清洁生产、固体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内容统一考虑,缺少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角度上系统地规范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如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大宗废物的专业性循环利用问题,既属于企业层次上的问题,又属于区域和全社会层次上的问题,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零散,缺乏系统和综合性的解决机制,因此有必要制定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因此,虽然国家一再宣称资源短缺,不足以支撑传统线形经济下的持续经济增长,但在制度上却没有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引导人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些经济政策在实施上更是在引导浪费资源。同时,由于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健全也导致行业过度竞争,为抵御恶性竞争,也为防止假冒伪劣,致使许多企业过度包装其产品甚至使用一次性包装(破坏性包装)。

4 技术上的不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