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9: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1

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低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今,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认可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方式。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大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巨大压力。在碳金融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担任着重大责任,为亚洲和世界做出较大贡献,但是,中印两国低碳发展的道路却有所不同。

二、印度低碳经济业务发展状况

作为亚洲的另一经济大国,印度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日趋成熟。无论是在碳金融的发展机制,还是碳融资的政策环境,印度较中国更为成熟。

首先,从碳排放量来看,美国的人均排放量是19.1,澳大利亚18.7,加拿大17.4,中国4.6,印度只有1.2。而各国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份额,印度排在第17位。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在过去20年中印度的GDP增长在8%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8%,能源消费却只有4%,单位GDP耗量从0.3降到0.16。其次,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形式――清洁发展机制在新兴工业国中国和印度出现了不同发展趋向。当中国的CDM还局限于大企业圈子,而在印度已经变成一种新的民间管理形式,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再次,场内碳交易和碳融资方面,印度国内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宽松优越的环境,有力支持了印度本地CER的出口。两个交易所推出了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多种商品交易所(MCX)推出的欧盟减排许可(EUA)期货和5种核证减排额(CER)期货,以及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于2008年4月推出的CER期货。印度所签发的CER与中国签发的相比,具有2-3欧元的溢价,流动性更高。

三、印度碳金融道路对国内碳金融发展的启示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已成为全球认可的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2012 年之前不需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CDM下项目的开发。从2006年起,中国超过美国,一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截至200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达到2200个,签发的减排量约为1.5亿吨,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在碳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8 年以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所纷纷成立,其他省份也在加紧筹备成立碳排放交易所。自2007年推出中国绿色碳基金以来,先后在北京、山西、大连、温州等地相继启动,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也积极跟进,推出了CDM 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结构性产品以及CDM 融资顾问等业务和产品,并得到快速发展。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障碍

与邻国印度相比,目前国内低碳经济及碳金融市场发展依然遇到不少瓶颈。除了政府规制上的欠缺,低碳经济认识不到位,民间组织与相关金融组织的参与程度均欠火候。

首先,国人对低碳经济、CDM机制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民间与金融机构参与力量不足。印度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不仅能够足够的信贷支持开发单边CER,并且企业自身也愿意承担开发的成本以及风险。两家印度的碳交易所成立后,本地CER在市场上流通,形成了比较充沛的供给。另外,印度的环保NGO组织力量不可小觑,提高了公民环保意识。印度金融机构较中国来说介入更为深入,中国的金融系统目前还没有把环境权益作为金融机构可以投资的产品。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和“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逐渐被中国所认知的,由于在中国经历的时间短,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潜在商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用市场化来解决环境问题,中国的金融实体也没有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中来。

其次,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低碳经济实施环境风险的计算和实施水平应得到提高。印度的金融机构、企业和大量民间组织基于自身判断,能够承担风险,其场内碳交易能够推出并保持一定成交量,这是市场的选择。从更深层次看,还这与一个国家对整体环境风险计算和控制的战略选择有关,与该国的企业对环境风险预测和把握的意愿及能力有关。尽管中国政府比较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配套的碳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由于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地方政府也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排污权等碳金融的交易。国家政府机构首当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四、基于印度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碳金融发展建议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大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巨大压力。通过总结印度的低碳发展历程以及低碳经济对策,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启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不仅要注意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而且要配合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调整,及早周密地筹划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多种层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借鉴欧美大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应鼓励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相关的地方低碳经济法规,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第二,加强民众及民间组织的参与程度。目前,中国民众对低碳消费意识还略显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和交通出行方式。政府应当大力将低碳概念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当中,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中国低碳发展的道路离不开技术创新,应要实现促进国家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广高能效、低排放技术,逐步建立起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且要加强国际政府间合作,引进先进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国际领先技术,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增武,袁增霆.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J].中国金融,2009, (24):51-52

[2]蔡博峰,刘兰翠.碳货币-低碳经济时代的全新国际货币[J].中外能源,2010,10-14

[3]郑照宁,潘韬,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融资方式[J].商业研究,2005, (2): 116-119

[4]冯巍.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J].发展研究,2009, (5):42-44

[5]李岚.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J].金融研究,2010, (8): 124-125

[6]杨佳琛.国际碳交易市场及其衍生金融产品分析[J]. 金融财经,2009,(2)133-134.

[7]郭冬梅.印度低碳经济对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0, (4): 107-111

篇2

1.1消费市场损失由于城市化速度之后与工业化速度,使得我国很多潜在的消费需求都没有被体现出来,导致消费市场受到很大损失。例如很多通过工商建筑业的发展成为富裕者的农村人员,其当前已经属于城市群体的一份子,但其在进行消费时的消费思想仍然是停留在农民的消费观念中,这就极大的削弱了社会的购买力,使得消费市场难以扩大。

1.2农民收入损失近年来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各种补贴,但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是以外出打工为主,来自农业的收入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

1.3就业岗位损失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相对于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岗位而涌入城市的速度来讲,这些岗位还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而农村生产的劳动力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这就造成了就业岗位的不对称与损失。

1.4农业效率损失我国农业是超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仅相当于日本的40%。如此之小的经营规模,农业商品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对外无法参与国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对内是生产要素的浪费。

1.5资源环境损失中国的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重要特征:走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由此造成的资源和环境损失有:资源使用的不经济,大量农民居住农村,住宅生活用地不经济,农村工业由于生产分散,废水、废气等处理成本高,直接排出对环境造成危害大。

1.6社会发展损失工业化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同时也是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型过程。二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协调、不稳定甚至是社会动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不协调几乎都可以从这两个滞后中找到根源。

2.加快土地流转与集中的对策

2.1推进农地流转的原则和思路

2.1.1政府买单即要通过政府支持、赎买的方式,对放弃农地经营权者加以补偿,而不能让农地耕种者支付额外费用。

2.1.2坚持自愿主要应通过利益诱导机制使一些农民自动地让出农地经营权;另一部分农民对土地愿意转入并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无论是哪个方面在农地转让过程中原有的利益不仅不能受到损失,而且要有所增长。

2.1.3同步推进即在土地流转中不仅要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而且在土地集中的同时进行土地整治;此外,还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由此,土地流转、集中的过程也就是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

2.1.4升值归公取消农地转让费后农业经营者有利,可能要求承包者很多,需要采取拍卖方式决定承包者,由此带来收入。土地的这种收入应归农村社区集体兴办公益事业。当然对那些仍留在农业农村中的土地放弃者,又未获得足够的社会保障经营者也允许其以农民入股。

2.1.5先后有序农地转让首先要让集体内居民能优先取得承包权,然后才是集体外部的人员承包。

2.1.6适度压力市场经济推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需要有动力也要有压力。土地让出者利益不仅不能受到损失而且要增加,同时对那些长期不耕种者而等待农地非农化使用的升值者也可暂时收回。

2.1.7全面开放对于公司、龙头企业等进入农业承包经营限制性规定要取消。只要他们承包农地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就应加以鼓励和支持。

2.2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措施

2.2.1大力推行以社会保障权换土地使用权在目前农村(民)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甚至尚未建立起来的地方,这种方式有利于农民相关权益的获得,在量上也是合算的。当然,对于那些实行农村基本社会保障的地方,则不能以不变土地就不给社会保障。在这些地方要对让出土地者给予市民或高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标准支付;或者采取以工补农方式,让农民获得土地的分红收入等均可以。

2.2.2提倡允许农民以宅基地换城市廉价房农民只有在城市定居,有了住房才能永远留在城市,也才能与农地彻底分离。而另一方面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将会腾出更大面积的土地,为城市化做出贡献,理应获得补偿。

篇3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与决定因素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二)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

1、技术进步。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技术进步。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比如说发电技术方面,十几二十年前,发一度电至少要400克标煤;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需要330克标煤,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只要290克标煤。

2、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氧化碳主要是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化石能源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消费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商品能源中化石能源的市场成本最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发展的成本就越低。

3、消费者行为。低碳经济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行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碳的排放。美国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差不多,但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比欧洲要高出1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因为美国是高消费、高排放的浪费型生活模式,其建筑节能标准还没有中国高;而欧洲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建筑节能标准也非常高。生活方式不改变,碳排放就降不下来,所以消费者行为非常关键。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河北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河北省带来重要商机。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河北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河北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第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河北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4.21.

[2]崔大鹏.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7.5.

[3]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7A.

篇4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6-0019-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6.05

一、主要国家低碳战略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2012年以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巴里岛路线图”,当前以欧美为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始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德国政府提出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欧盟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欧盟以外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低碳战略。日本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成为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美国政府分别在2005和2007年实施《能源政策法》和《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联合国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于1988年与世界气象组织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2008年联合国将世界环境日的口号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显示了对低碳经济的高度关注。

二、低碳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在联合国框架下签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成为控制碳(CO)排放的一个全球性制度。它给出了“工业化”国家企业在一个具体时间范围内降低气体排放的目标。同时,提供了3种灵活减排机制:“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机制(CDM)”,这些机制及全球对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认同催生了相对应的金融行为。

(一)碳交易市场中介

碳交易可分两大类:一是配额交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欧盟配额。二是项目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最典型的此类交易为CDM下核证减排量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的减排单位。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交易,有欧盟的EU ETS、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E)和英国的UK ETS。在排放交易流程中,金融机构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登录、交易与结算三个部分。

(二)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的传统投资方向主要是IT产业、生物和新材料领域。但是新的动向表明风险投资或国际机构投资者正积极参与碳经济发展新领域。以英国碳信托为例,其投资于离岸风力发电场,虽然目前的技术成本昂贵,但在政府支持下,有望至2020年减少6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提供流动性

如美国银行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的控股股东气候交易公司(CLE)成立了一家合资机构,出资1000万美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该公司,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该行将扩展现有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向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3家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四)创新环保概念理财产品

以荷兰银行为例,该行通过对各类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开展环保业务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远好于股市综合指数,于是选择这些公司为样本股,设计了气候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并推出收益与上述指数挂钩的气候和水资源环保理财产品。这两个产品推出后深受欢迎,仅通过欧洲一家大型超市便卖了3000万瑞士法郎。

(五)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

《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信用之类的环保衍生品逐渐成为西方机构投资者热衷的新兴交易品种。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期货期权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控股有限公司在2008年3月17日正式推出了碳期货及期权的首批产品,分别为:欧盟排放配额(EUA)期货和期权,经核证的减排量(CER)期货,季节性氮氧化物排放额度合约,年度氮氧化物排放额度期货和二氧化硫排放额度期权合约。[1]

三、金融风暴下各主要国家减碳行动

2008年金融危机给各国实现减碳目标带来了挑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扩大内需方案中不乏再生能源建设等低碳科技投资,韩国、日本、中国在美国之后也相继推出相似计划,以下为美、韩、中在绿色投资上的相关措施。

(一)美国的减碳行动

美国将投资清洁能源经济和创造500万的新工作机会,在未来十年将投资1500亿以提升新一代生质燃料与硬体设备、促进再生能源商业规模的发展,资助低排放燃煤电厂、投资高技术的制造业等,确保美国拥有第一绿色科技所需的技能。①

(二)韩国的减碳行动

韩国将在未来四年投资400亿美金在环境计划上,包含能源保存、再回收、减碳、预防海水淹没、发展国家四大河流和保存森林资源等,透过“新绿色方案”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近百万的工作机会。②

(三)日本的减碳行动

日本政府提出的“新绿色方案”,计划透过各式各样的方法,从目前五年70兆日币增加至100兆日币(约1.06兆美金)用来扩大绿色投资及工作的市场,投资在住户的低碳电力装置和低碳汽车等,而该措施将会在这段期间内增加80万到220万的工作机会。③

(四)中国的减碳行动

中国政府将此轮经济危机看成是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机遇,加大了投资刺激。中国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中,有2100亿属于低碳经济生态环保投资,占全部投入的5%;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每年1000亿元的节能减排信贷投入。④

四、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情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CO2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于1998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年批准了和《京都议定书》。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承担减排责任,但仍积极行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计划均设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6月,中国政府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年,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条具体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制订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实行节能减排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2007年11月,中国政府成立了国有政策性清洁发展机制(CDM)基金。建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中国政府再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的一项创举,不仅是资金使用方式的新机制,更是落实节能减排的行动新机制。[2-3]

(二)金融介入情况

一是碳交易。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因此我国“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CDM的金融活动。2008年4月23日,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宣布在华注资200万美元,投资新疆和四川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购买其31万吨的二氧化碳补偿额度指标,这一数字约占其全球业务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半。⑤二是节能减排投融资。国外投资银行和从事碳交易的风险投资基金已进入中国,对具有碳交易潜力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投融资。如成立于2007年3月的沛雅霓资本公司,旨在投资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沛雅霓资本公司在中国的启动资金高达4亿欧元,主要业务是向中国的减排项目提供资本和技术支持,以减轻全球环境的压力,它专注于通过投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现良好回报以及碳信用的管理。①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一是信贷产品创新。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能效贷款并非只是提供信贷产品,而是深挖节能减排行业的供应链,除了向节能减排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外,还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并帮助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企业发现碳交易价值。二是理财产品创新。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的美元1年期“挂钩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产品,除了高达15%的预期最高年收益率颇具竞争力以外,该产品系国内首个注入“控制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概念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投资期限1年,投资实际收益将取决于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月度平均表现,预期最高年收益率可达15%。[4]

五、国际经验对我国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启发及建议

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已经以低碳经济为契机,开始利用金融力量解决以地球温暖化为首的各种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CO2排放国,应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应借鉴国际经验,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影响其它行为主体。

(一)建立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低碳经济还是一个崭新的、幼小的经济领域,其最大风险就是政策风险,有了稳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理性而有序引导资金走向。政府在制定一系列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时,应考虑金融方面因素,引导金融机构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发展。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贴息贷款管理办法》方式,明确金融扶持政策,实现信贷资金对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支持制度化、持续性。

(二)培养中介市场

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以支持低碳发展的资金需要。中介市场是开展CDM机制的关键,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可利用既有交易平台或交割平台的专业知识与技素来规划相关交易制度,提供未来建构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同时参与购买或者项目业主联合开发CDM项目。

(三)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金融机构应利用其资金投向引导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一方面加大对技术改造贷款的投放,支持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新技术的研发,扭转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简化对小型汽车和小排量汽车贷款程序等手段,引导消费观念改变,推行低碳消费理念。

(四)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研究开发环境和金融互动下的金融工具创新。如偏向于环境相关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环境产业投资基金、环境金融市场中的对冲基金运作、养老基金长期投资的环境金融产品选择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低碳项目贷款以及环境信贷风险评估等、政策性银行大型项目环境结构性金融支持、主导和参与全球多边参与基金的设立、绿色金融和企业债券的发行等等。应加快形成价格发现的碳交易市场和机制,并开发相应的衍生环境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2]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3]鄢德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0-3-22.

[4]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①数据来源:陈伟.新的美国总统,新的能源计划[J].科学新闻,2008,12(1).

②③数据来源:项平.减碳,世界在行动[J].新湘在线,2010-02-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