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篇1

一、引言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二、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新闻编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个人PC、手机等现代工具的出现,催生了各类信息平台,人们可以通过PC、手机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源,而过去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局限在传统的媒体平台上。近期,诸多的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期刊等都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和挤压失去了生存空间,在现代信息流中慢慢没落。网络媒介平台和移动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各种互联网技术和资讯的快速发展,例如,比较知名的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或手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条件和机会让信息者与接收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在新媒体平台上,这样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现在只要在贴吧里发一个帖子,会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转化。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呈现出精准化、全面化、定位化、便捷化的特点,结合客户对新闻信息种类的需求,针对性地推送定制新闻信息,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也作出积极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弥补传统媒体发展的不足。现在,媒介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介发展的新模式,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编辑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传统媒体适应信息时展模式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分析

(一)融合、利用新媒体助力自身发展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切实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为传统媒体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巧,还要注重实践,强化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逐步构建自己的多媒体平台。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保障新闻信息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人员在具备基本的新闻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多媒体采编能力,并有效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传播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

(二)强化自身处理、掌控新闻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多样的新闻内容充斥各大媒介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在新媒体平台上,由于人人都是信息源,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平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各种夸张的新闻标题和广告营销式的新闻信息也让很多新闻接收者感到反感。例如,在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中,各种关于爆炸事件的谣言、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所以,传统新闻编辑在信息的处理和掌控方面,需要强化自身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信息的主体内容,传播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

(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

篇2

一、信息论与信息乌托邦幻想

香农在《通信的数学原理》中给出了信息熵的定义和公式,用以测量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并认为信息即负熵,能够减少系统不确定性。[3]当然,这里的信息只是语法层面的。但随着这一概念被运用于传播学,似乎越多的信息就意味更精准的决定和更全面的认知,新闻媒体不断生产着信息,技术赋权使得更多用户和非媒体机构开始生产内容,人人都在为信息总量的增加做着贡献,数据作为信息的核心内容,生成了一个明确的、精准的、可以预测的未来。大数据更像这个信息乌托邦幻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的核心功能是预测”。[4]科学家们也由此看到了量化研究更好的前景:全样本将取代传统的抽样调查,实证研究将有更为坚实的数据土壤;企业家们期冀着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社会的信息化、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移动设备的互联,最终拥有最海量的数据,生成最完美的用户画像。当然,从数据量上来看,全球的数据总量的确令人惊叹;同时,数据的云端化也让数据存储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可利用的数据总量显然极大丰富了。而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是,隐匿于这种幻想背后的受众的信息过载与较之于少数选择简化更多的认知负担和处理与利用的困难。

二、信息过载与信息焦虑

英国学者蒂姆乔丹指出:“拥有太多的信息使信息的利用变得不可能。它以两种状况发生,第一,有信息而不能被吸收;第二,信息组织得非常差以至于发现任何特定的信息变得不可能。”[5]信息乌托邦幻想下海量信息与技术赋权使得个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而由于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我们面临的境况由“信息匮乏”变为了“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指信息时代由于信息过多,远超于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能力,以至于受众无法准确挑选与运用有效信息的情况。信息架构之父沃尔曼认为数据的增长会使人们感到无法与知识增长同步,并产生焦虑情绪,在其畅销书《InformationAnxiety》中他首次提出了信息焦虑的概念,“信息焦虑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一个黑洞,在信息不能告知人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时,它就会产生”。[6]Bawden和Robinson将信息焦虑定义为“一种不能访问、理解或者利用所必需的信息时的压力状态”。我国学者曹锦丹等则进一步阐释为“信息用户在查询及利用信息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类型、信息质量、个人信息素养及检索工具等原因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急等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信息用户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7]而对于信息焦虑的成因,学者一般认为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Bawden和Robinson认为信息过载以及与其对立的信息不足、信息组织和信息呈现、用户对工作信息环境的理解是导致用户信息焦虑的主要原因。[8]另外,在信息焦虑的测量上,Girard和Allison则认为信息焦虑包含5个子成分——信息理解、信息过载、已知信息存在、信息搜寻及访问。[9]总之,信息焦虑与信息过载时代信息数量的庞大和信息处理、利用的困难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人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信息焦虑呢?有人认为,应该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控制,比如创新信息过滤技术;有人认为应该从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来规范信息环境;心理学家建议个体应自我调适,提升自我效能感。[10]蔡骐和李玲认为面对信息过载,最重要的是提升个人的新媒介素养。[11]笔者认为由于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政策和立法往往滞后于技术和社会问题,提升个人新媒介素养是面对信息过载时代信息焦虑的最佳选择。

三、信息焦虑的对策:提升新媒介素养

篇3

注释:

篇4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培养良好的媒介素质是信息时代合格人才的内在要求。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这样描述: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当我们在享受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同时吸收过多信息,会陷入一种冷漠而被动的状态”。因此,如何认知媒介、解读媒介、使用媒介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受众的媒介素质培养研究,尤其是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提高大学生媒介能力的现实需要。信息时代也可说是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媒介即信息,谁要在其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利用信息,分享其所带来的益处。而与之并行的是媒介素质,美国ASEN媒体素养教育领导协会给出了一个定义,该定义侧重信息的认知过程,认为媒体素养是指获取、分析、评价和产生各种信息的能力。媒介素质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从这里不难看出,媒介素质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媒介并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能,是受众者综合素养的一部分。这项技能的培养需要媒介使用者在拥有宽阔视野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训练,而且这种宽阔的视野建立在完备的知识结构上。而作为媒介使用者的主流及推动者――大学生,他们的媒介素质不仅在自己的综合素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选择、使用、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软化”媒介环境的绿化过程。因此,在媒介演进、发展及使用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督促大学生端正媒介使用态度,讲究自身的媒介素质,不断提升媒介素养水平。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普遍偏低,对媒介及其传递的信息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读、误用甚至被误导的现象,这给大学生媒介素质培养主体的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

难以深入了解媒介的本质特征。大学生是现代媒介争夺的主要对象,现代媒介则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与渠道,相互间可以达到彼此交融的地步。尽管大学生比一般大众对媒介及其信息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但还是常常因缺少深刻、理性的理解而对其产生严重的误读,这主要体现为对媒介社会功能理解的狭隘化和肤浅化。另外,大学生对媒介传递的信息也存在误读,具体表现为对新闻信息的本质、特性的曲解。新闻是对现实的描述和重构,而不只是对现实作镜子般的反映;新闻在其制作过程中势必打下了新闻工作者的思维烙印。

无法准确把握媒介信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及其信息的使用方面出现严重偏差。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沉迷于互联网,经常浏览不健康网站,还有个别学生在网络上欺骗、打击他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有些大学生则在考试中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作弊。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大学生对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是错误的。

缺乏对媒介信息的正确判断。大学生是媒介信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心理成熟水平、社会经验积累和道德判断能力相对较低。在网络世界里,当他们面对复杂的道德情境时,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甚至出现极端的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犯罪,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大学生作为媒介的受众,不能主宰媒介之间的竞争,但却能影响媒介自身和媒介所处的外部环境。大学生是使用媒介的主要群体,是媒介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在个人情感失控的情况下,在媒介使用过程中行为可能有失检点,出现大量道德滑坡现象,例如网络造谣、诽谤、说脏话、进行人身攻击、盗用私人信息、进行智能犯罪等,导致媒介环境遭受污染。这些行为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传媒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失范,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媒介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害媒介环境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媒介、通过媒介传递的资源与媒介所处的软环境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大学生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传播信息,他们的传播行为要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示范构成的约束网的深层控制。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一大源头,应该倡导使用和传播“绿色”、“无公害”的信息,从而确立媒介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价值观和资源观,构建正确的信息传播模式,确保媒介生态的总体平衡和良性循环。

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大学生媒介素质的培养途径

媒介素质培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大学生的成长构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媒介接触的主流群体,他们的媒介素质状况关系到我国媒介素质的整体水平,对大学生实行媒介素质培养不仅对其个人而且对全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媒介素质,是改变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的有效方法,其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还可以起到辐射作用,影响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因而,媒介素质也能得到从大学到社会的进一步延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