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管理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11 09:1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行业管理的特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行业管理的特征

篇1

近些年我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也由此加快了旅游行业的发展,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旅游业居于很强的综合性,可以获得经济效益。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到旅游管理的体制,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针对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情况,在我国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当中存在滞后的情况,管理体制没有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这样对于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制约。因为被动缺位的原因,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制约,要想对于促进旅游管理更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力度研究被动性缺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应对的措施,从而促进旅游行业更好的发展。

一、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的主要表现

(一)管理体制混乱

通过相关的调查,我国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通常都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对于利益挂钩产生依赖性,旅游社和导游没有实现互相影响,近些年还出现了对于旅游业公共形象造成影响的事件。管理内容仍旧不够具体,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管理标准比较保守,影响到管理的深度。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自身的侧重点,避免出现体制混乱的情况,不能对于眼前的利益过于关注,对于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不够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制定了考核指标体系,旅游行业不够重视管理,并没有建立出科学的管理体系,没有调动出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和组织出现一定的偏离,无法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旅游行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依靠各种社会资源,在各个领域中涉及到各种资源,因此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各个部门就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使旅游管理具备一定的覆盖性,利用传统的部门管理权被分割,使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存在分散性,从而出现条块分割的情况。从而出现管理空白和管理缺位的情况。

(二)缺乏明确的管理主体

旅游业在我国属于后发性的产业,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创收了良好的GDP效益,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营业资质和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长期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无法有效的监管行业内部。除此以外,主管部门出现了严重的交叉管理的情况,涉及到的智能部门比较多,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管理主体,旅游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三)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系通常利用的就是传统的部门管理模式,各个级别的旅游局设立了各个主管部门,对于旅游行政工作进行管理。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旅游基本法,需要利用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等,对于旅游市场形成规范。当前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旅游管理机制,甚至出现空白的情况。人员配置不够科学,有关于旅游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于旅游业的关注度,从而可以明确旅游行业的实际地位。

(四)出现大产业、弱行业的特征

当前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在管理行业当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范围和权限造成影响,从而出现有限性的特点。这在管理行为方面就是被动性缺位的表现,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某些领域,影响到这些管理部门的威信度。这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也没有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各个部门在交涉的过程中,缺乏发言权,政府部门没有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管理问题,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就会缺乏一定的执行力。

二、建立有效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

现代旅游业存在“大旅游,大产业”的概念,对于传统产业的经济学概念已经超过了,现代旅游业属于一个产业群,其核心就是旅游活动,形成具体的旅游供给体系。旅游活动具备一定的广泛的广泛性,促进旅游供给体系不断延伸,涉及到很多相关的领域当中,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当中,一些可以为旅游供给听服务的在原来就已经存在,有些是为了对于旅游业发展给予适应,不断进行增加,以“旅游供给”为基础,从而实现重新的组合,这样就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在这个产业群当中,大部分门类都是其他行和领域当中进行分散,从而形成管理部门的有效势力范围。建立旅游管理体制,实现制度的变迁,适应了旅游业基本特征,建立出来的管理机制需要实现全方位协调,将旅游供给体系进行有效的统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行业当中属于平行的机构,管理行为无法延伸到其他的管理部门当中,职能部门自身具备局限性,旅游行业的管理就会缺乏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造成管理上的“被动性缺位”,近些年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加大力度进行探索,通常就是以下两种做法:建立级别更高的管理机构,浓郁更大的权力,例如桂林曾经设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性质旅游行政的管理职能,旅游管理委员会接受了政府的授权,可以审批具体的建设项目,考核旅游企业和负责人的资格认证,在各个方面实现统一的领导和统一的规划、协调。另一种方法就是实现联合管理,这种联合管理的方式一个方面就是旅游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实现职责协作,在各个平级单位当中实现协调管理。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需要实现合理的分工,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地域行业协会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其可以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旅游业属于新兴的产业,近些年不断高速的发展,产业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特征,例如无法清晰的划分产业界限,很难衡量产业贡献等。以此旅游管理科管理体制需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综合考虑到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因素和市场导向的诱致性因素。

三、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的对策

(一)旅游管理体制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导向将会逐渐突出诱导性变迁因素。旅游自身具备一定经济属性,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市场发展和需求。以不同阶段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旅游挂历体制也会发生一定的侧重点。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利用政府主导型的战略,在实际发展的初级,需要利用政府主导型的战略,发展逐渐变得成熟,日益突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其发展的必然就是实现市场导向型。协调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协调上层的部门权力。近些年我国设立了旅游委员会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需要协调旅游之间的关系,会这样才会解决旅游局在旅游管理的困境。当前旅游局职权和职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制约,这主要是因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产业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需要将各个平行管理部门的矛盾进行解决,从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将问题进行解决。增强民间组织的作用。旅游行业协会属于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在管理体制当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很多发达国家都将行业协会的作用经充分的发挥,虽然我国旅游行协会具备比较强的官方色彩,旅游管理机构属于附属性组织,需要将行业协会的职能有效的发挥出来,间接管理全行业。

(二)优化旅游管理体制

要想将旅游管理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需要从各个方位入手,从而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对策,将旅游管理了体制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可以在多元化的视角出发,从而使管理体制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运行效能。旅游社需要对于当前的管理体制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各项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融入人文关怀,可以和国家相关的策略保持一致的步调,可以将职工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出来。针对旅游管理体制,职能部门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导游的言行举止和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不够符合,导游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因此需要针对从业人员实现监理监督。在实践过程中,旅游业需要建立科学统一制度框架,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力度,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将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并且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方法,打造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使内部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业还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展开全面的调研,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总结,并且制定出更多的管理方案,从而实现新的管理运行体制,并且设定具体的岗位实现有效的维护,从而使体制的运行变得更加流畅,创作更多的效益。

(三)明确管理主体

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需要完善自身的产业发展,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产业。结合当前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的情况,需要政府部门将内部结构进行理顺,将管理职责进行明确。政府需要在各个部门当中派遣专人对于管理团队形成协助,严格遵守《旅游法》的相关条例,促进旅游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使旅游产业变得可以调控,将旅游市场进行规范,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部门需要以旅游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和开况为基础,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从而确定出科学的管理标准,将旅游产业的管理力度进行提升,政府部门不仅需要将旅游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还需要利用鼓励监督的方式,将民间组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旅游市场为主导力量,发挥出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作用,协同旅游协会等民间组织,奖管理局面进行补充,使旅游产业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虚实双轨制

虚:建立决策和协调的机构,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是实现市场导向型的宏观调控。成立综合性的部门,以《旅游法》为基础,决策、组织、协调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等给予决定作用,从而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致力于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将旅游活动当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实:将管理模式进行合并,对于资源管理给予总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比较密切的部门合并成有一个机构,实现明确的分工,统一管理产业要素和资源,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和利益争斗进行明确,正确形成管理合理,合并那些具体的机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需要由主导性旅游资数量和分布为基础。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于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旅游,将自身的物质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促进旅游行业更好的发展。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行业要想温度的发展,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需要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持,创新传统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从而提升旅游以管理体制。制定出来的管理体制需要符合当今的旅游时代的特征。

作者:胡双 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梅虎,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12(06)

篇2

一、当前我国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确保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在当前急剧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也就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要想促进健康发展旅游行业,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建立起一个想应该的规范有序的旅游信息化系统,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将信息所具备的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行业的高度、广度、深度。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可以将现代旅游行业所具备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功能有效拓展。由于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样的活动存在着自愿性与自发性,那么十分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在现代旅游行业,信息化则是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给建立与完善旅游市场体制,以便能够做到更进一步的完善旅游市场经济个性。除此之外,旅游活动所存在国际化等这些特征可以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紧密的联系世界旅游行业,往往会面临着更为明显的世界旅游行业的无国界特征,各个国家相互之间依赖性更强。

(三)要想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这必须借助于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信息化这也是属于一条当前实现旅游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在当今社会当中逐渐出现、发展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势必会导致呈现出特别大的发展与变化在旅游管理的方式方法与思维等方面。在旅游信息化过程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系统的建立,就可以给我国带来特别多的优势,具体来说,能够做到迅速而准确的将管理工作执行,还能够将开支大幅度的节约,让劳动效率提升。凭借着这样的途径的实施,能够做到高技术化旅游管理的实现,还能够做到积极顺应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形势,有助于让我国国内的相关旅游行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发挥后发优势,后来赶上超越发达国家。

四是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这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由于到来的信息时代往往会深远的影响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领域行业同样也会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时代之下,旅游管理信息化这是对旅游管理的一个客观的要求。

二、当前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一)必须要将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起来。根据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这就能够了解到这一系统是属于如今拥有着比较完善与强大的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这是属于一种拥有一定综合性的计算机集成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有效的集成各种说明信息、图形信息、属性等,存在着特别强大的功能在咨询、判断、检查、管理、分析等层面,借助于相应的人机交互对话与输入操作等这些方式,用户就能够得到包含着声、图、像、文等的综合信息,另外用户从而将这些综合信息当成辅助决策工具。一般可以将这当成基础开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有着特别多专题性的地图产生,以便能够将以往枯燥的表格数据进行可视化与形象化,除此之外,甚至还可以将统计图表与分析结果数据准确的输出来,从而可以为分析数据与辅助决策提供特别大的方便。

(二)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要想成功的建立起来相应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起着特别大程度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根据对旅游管理信息实施相应的分析就能够发现,要想将旅游管理信息化实现,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建立起可以共享实现、及时更新、丰富内容的信息数据库。这里所提到的旅游管理信息当中必须拥有地图数据库与图文数据库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那么将其进行具体化,这就可以发现其中细分成旅游人才数据库、旅游交通图、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旅游研究与咨询机构数据库、旅游教育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库、接待设施数据库等。

(三)必须高度红色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根据分析就能够了解到,要想成功的建立与健全旅游管理细心系统,其中在很大程度上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而分析旅游管理信息,就可以发现其中所具备的时效性显得特别强,另外还包含着强烈的变化性,这就应该需要让国家或者的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收集这些资料,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这些信息做到及时交流,将网络灯光这些通讯手段来充分利用来实施信息的更新。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控制信息的质量,绝对不能将其质量忽视,相关信息的管理部门还必须顶起对于企业或者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实施检查,还应该将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出来,以便基于政策层面上规定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

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硬件上进行分析,积极主动的在我刚刚的重点旅游企业、著名旅游景点等这些地方普及网络知识、电脑与信息。借助于搭建起来相应的旅游信息网,以便可以将相关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做到进一步的建立与完善。在这里必须重点关注的就是,在那些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基础性设施的图文数据与地图数据库必须包含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当中,必须要将使用电脑进行大力推广,借助于电脑作用的发挥来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雇佣专业的人员建立起相应的电子邮箱、网页以及网站。在建设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上进行分析,必须树立起相应的科技以人为本的观念。还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人才培养,其中包含着培训在岗从业人员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相关计划的制定,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实施相应的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知识,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利用的操作技术水平,还应该将高等院校这样的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将专门人才培养给实施旅游管理信息化,以便可以将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奠定下来。

篇3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篇4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篇5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战略限制和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出现了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优化的必要性再一次凸显[1]。

二、政府职能的误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准确[2]、行政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政府职能模糊不清等问题暴露无遗。

1.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过度强调政府主导。在现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仍有不少的地方政府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模式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政府的行政命令用于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律,将合理的、适度的政府主导职能表现为长官意志,取代了企业行为,导致了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失误,整个旅游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

2.旅游行业管理机构组织混乱,政企不分。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对旅游企业的建设、管理、经营一把抓,严重干预企业的成长和运作,充当企业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虽然相继进行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但企业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从行业管理上看,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一些旅游企业在条线上又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如建设系统、林业、农业系统直接管理,在事实上造成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空头管理。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当中,组织架构混乱,缺乏标准流程,管理关系复杂,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十分茫然,遇到问题需要多头请示、多头汇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法律监管,政府控制缺乏依据。旅游业点多、面广、综合特征明显,产生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与衔接,迫切需要出台综合性旅游法,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政府管理有依有据[3]。

三、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是片面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实际上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与休闲指数的全面提升。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旅游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成功的职能定位可以为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和市场要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配合[4]。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以大旅游思维整合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以实现联动式发展和规模化竞争。

2.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部系统完整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极大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政府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要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管等手段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以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3.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式服务[5]。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利用公权力,成为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创建旅游服务型政府是旅游行政部门社会职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关注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职能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旅游惠民政策的推行者。政府应当积极丰富公民的休闲生活,满足其旅游需求,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惠民措施的实现,使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群众的旅游品质得到提升。

四、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职能误区,应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角度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

1.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政府计划职能。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履行旅游计划职能,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环境持续、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府组织职能。传统的政府职能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基础上,组织结构封闭,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新时期政府组织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和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3.突出行政协调机制,优化政府协调职能。旅游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分支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入行政协调机制可以极大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导向,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繁荣。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可规范政策法规的执行,维护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速旅游立法进程,优化政府控制职能。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无位”与“无为”现象[6]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落后,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监对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的管理缺乏依据,管理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当大力推进中国旅游法制的建设,使各级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2).

[3]苏晓梅.浅谈对旅游法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

篇6

1.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任务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和建设中,要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还要有一个过程。从总体看大体有五类:一是经济系列,如旅游经济学、旅游营销学等;二是文化系列,如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文化、旅游社会学等;三是管理系列,如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交通管理、财务管理和旅游法规等;四是技巧系列,如导游、餐饮服务技术等;五是工程系列,如旅游规划、旅游产品设计和饭店工程设备等。与导游类和技术类的旅游专业相比,我国旅游管理类专业面临以下任务:

1.1. 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延式发展。我国高等旅游专业从70年代末设立第一所高等专业学校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66所,其中本科院校138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5822人。这之中,旅游管理专业(以饭店管理为主)学生大约占75%左右。因此,今年国家教育部已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今后限制性扩大发展的专业之一。今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1.2. 建立和规范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应该说,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已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师资队伍和其他教学条件。但是,相对而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很艰巨。这一方面与我国管理类专业相对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导游类和技术类的旅游专业相比,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时间最短,该专业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又是最复杂。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相应的教育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招生和分配等问题都需要旅游教育界的领导和专家共同努力,并使之得以完善,从而建立和规范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

1.3.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所从事的行业所具有的服务性、涉外性、实践性、标准化性、操作技能和管理的规范性的特点,显然,旅游管理专业也就具有其他管理类专业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影响该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关系问题等。

2.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创建原则

通过近年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边缘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学科领域和技能要求是其他管理类专业所不能比拟的。在四年制的本科教学中,需要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和技能培训的内容之多,也是其他管理类专业无法比拟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

2.1.体现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于旅游行业(包括饭店、旅行社和旅游行政管理)的管理专业。因此,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其管理学的专业学科特点。最近,教育部新正式颁布的专业目录,将旅游管理专业设定在作为一级学科的管理学学科下属独立的二级专业学科也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

体现管理学的专业学科特点要求科学处理和协调专业的“管理学”共性特征与旅游业个性特征的关系。充分体现管理学专业特征实际上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特色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通过突出专业的管理学特征,才能改变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过多、过杂和缺乏规范性、标准性的现状。

2.2.增强应用性的专业学科特点。旅游管理除具有一般管理类专业的共性外,又具有旅游行业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专业的应用性特征要求专业毕业生除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旅游服务企业是“全员服务”和“全员面对顾客”的特殊行业,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必须从最基层做起,这也是以饭店管理为典型代表的旅游管理人员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增强和突出旅游管理的应用性专业特点是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应用性的操作技能不仅指业务服务操作技能,也包括管理操作技能。

2.3.强基础、优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旅游管理专业所具有的管理学专业的共性和旅游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之间矛盾的根本思路,就是拓宽和增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以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为保证,从结构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只有强化基础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只有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的道路,才能保证在现有学制和教学条件下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

任何一种专业学科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培养模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课程体系等,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也不例外。现结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实际,谈谈我们的一管之见。

3.1.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获得旅游管理基本训练,既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旅游业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和技能,又掌握旅游业专门服务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管理、参谋咨询和研究工作。

3.2.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从“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变过渡到“能力训练型”教育,最终发展成为“素质培养型”的教育模式,因此,旅游管理的教育模式必须协调和平衡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校企”结合办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为: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要,以终生教育为指导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并重,建立“校企”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单双学位(本科)结合,培养应用型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3.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3.1.知识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定位为“学习型知识结构”。学习型知识结构首先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动态优化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封闭的优化;其次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终生教育”的观念,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旅游行业对人才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毕业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更新知识内容、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以增强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适应能力。学习型知识结构以外语、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基础,突出以管理学和经济学(旅游)为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以旅游和饭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贯穿4年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从而构成“宽基础、开放型和重结构”的学习型知识结构。

3.3.2.能力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结构确定为“适应型能力结构”。所谓适应型能力结构的总体特征为‘专业毕业生以科学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为保证,具备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包括饭店、旅行社或行政)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业务技能和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自我能力提高、能力结构完善的能力”。因为任何教育模式都无法预计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我们只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这也是“宽基础、重素质’教育思想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体现。

3.3.3.素质结构。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结构定位为“综合型素质结枸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由于其所从事工作的环境、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可以说比其他任何专业都应更强调素质教育。素质不是知识和能力本身,而是知识和能力有效发展和体现的重要潜质,是一种潜在和隐型的文化心理基础。因此,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结构是一种有重点的全面的综合型素质结构。其中主要包括:思想品质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管理素质、科学素质、操作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4.课程模块体系

为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学习型知识结构、适应型能力结构和综合型素质结构,必须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管理学、经济学、业务技能和实践性教学为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主要围绕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总量和分布结构、课程时间计划、教材建设、教辅材料、课程教学过程、考试方法、试题库、课程教学质量监督等内容进行。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时数、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课时数比例结构以及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体系又必须建立自身的体系结构。为保证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根据各门课程在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不同,分为院级重点课程、系级重点课程、专业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对于我国的相关高等院校来说,任务很艰巨,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探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够与国际规范接轨,借助教育部专业学科调整的机会,走出一条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道路。

本文作者: 徐刚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副主任,副教授;重庆,杨家坪兴胜路,400050

篇7

1.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旅游业作为产业发展,还需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将之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旅游业具有涉及面宽、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必须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才能突破体制局限,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现阶段,有些地方政府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存在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也引发了旅游诚信问题[1,2]。2.旅游企业竞争无序目前,旅游行业间分散经营,旅行社与饭店间相互拆台、诋毁,以竞相降价为手段招揽游客现象严重。各旅行社陷入削价竞争的恶性漩涡中,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经营收益。此外,由于缺乏品牌打造和长期经营的理念,市场定位短期化,加上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从而增加了旅行社的失信动机。3.从业人员待遇无保障我国大部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而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此外,在基本工资和福利无保障的情况下,特别是无带团费的情况下,出现导游自己出钱购买客源情况,宰客现象不可避免,加之他们平时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使导游成为旅游业诚信缺失问题的直接实施者。4.游客消费心理不成熟游客消费心理的不成熟或投机心理也是导致旅游业诚信缺失的一个诱因。一些游客往往价比三家,不喜欢硬性消费、隐形消费等,只是片面压低报价,客观上导致旅行社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如路线变更、购物点增多、私下暗收回扣等现象不断发生。

(二)深层原因

1.信息不对称现代化使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旅游者的从业相对固定与职业化。旅游者受到专业的局限,往往为了一次旅游不得不搜集大量信息资料,以做出最佳消费决策。然而,旅游者想要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就形成了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诱发二者之间的矛盾,致使诚信问题凸显。2.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经济活动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收益最大、成本最低。成本收益分析得以架构的理论基石是:理性的“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影响利益的主要因素———成本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思维、行为及态度,从而演绎出宏观层面的变化和结果。理论上,导游或旅行社的行为必然是依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守信或是失信,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出他们付出的成本。在相应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当收益高于失信成本时,自然会抛弃守信而选择失信。3.价格弹性特征无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产品仍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品。所以,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有很大的弹性。目前,旅游市场具有较强替代性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旅游产品的价格空间很大,旅游产品价格下降必然会带动旅游需求更大幅度的增长。因此,旅游经营者经常通过降价的手段招揽顾客,而降价又易引发产品的质量问题,因而导致诚信缺失问题的产生。4.产权制度旅行社之所以选择价格失信,实际上是在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中选择了前者。我国的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无法给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稳定的产权预期,导致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为长期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旅行社极易抛弃诚信。5.委托与关系鉴于导游和旅行社、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是委托关系,所以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太健全的情形下,导游、旅行社必然做出悖逆选择而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一)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综合性旅游管理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奖惩制度;加大投入旅游业发展资金;对旅游产业均衡布局;提高人性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意识,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别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3]。

(二)旅游市场经营者

旅游行业主要参与方是旅行社、饭店、商店、交通运输部门、景区等,是诚信行为的主体和具体实践者。诚信文化建设,市场经营者是关健。企业能否做到自律是建立诚信文化的重点,旅游企业要通过自身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价值观,把企业诚信放在首位,作为一项制度来抓,从而打造企业品牌[5]。

(三)旅游从业人员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导游的薪酬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明文规定。导游小费收入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人们消费习惯改变的结果,是对导游的认可与感谢,是文明程度的体现,应予以合理化。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及旅游产品的虚高价格应坚决打击、严厉查处,以净化旅游商品市场。如果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没有虚高的商品价格,就没有了购物回扣,导游市场也就会大为改观。随着导游制度的完善、导游素质的提高及旅游市场的净化,我国的旅游业诚信体系也就逐步建立起来[5]。

(四)游客

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游客理性消费的引导,强化旅游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运用各种手段,如制作发放游客指南小册子、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设置新闻专栏专题、举办各种有关的咨询服务等,切实提高旅游者的理性消费意识。作为旅游的消费者,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培养正确的、健康的旅游消费心理,认识到质量与价格相符是正常的市场规律。此外,旅游者还应了解维权渠道,把维权意识与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起来。

(五)景点当地居民

在进行旅游开发规划时,要吸收景点当地居民参与,保证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旅游开发后社会、文化的改变状况。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修养,让他们感到满意,才能形成良性的社会基础和人文环境,实现目的地的经济效益[6,7]。只有景点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证,才能使他们提供旅游服务和商品时,能够以诚为本、杜绝欺诈。

篇8

在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作者以“旅游信息化言论”为名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谈及了不少市场机会。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闫向军)不知不觉以“旅游信息化”的名号写的东西已有99篇,古人讲究个“器满则覆”,且孔夫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北宋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很有这个意思: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治病不蕲三折肱”典出《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99篇文字基本算得上是“折肱之作”,在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赶上3月7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桃李春风的季节里说道说道《规划》算是旅游信息化言论的收山。

1、《规划》所设定的旅游信息化主攻方向是很熟悉的四六句: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职能化。其中信息服务集成化说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导游导览、旅游产品预订、旅游投诉与处理

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服务,实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在线化、一体化、集成化。”

这部分最麻烦的事是“旅游产品预订”,因为涉及到政府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国外政府旅游公共平台的处理方式是网站链接,再深入一点是旅游产品关键词匹配链接,最理想是上架旅游产品的电商及企业价格体现和预订链接,有点像去哪儿网的酒店产品展现,新加坡旅游局就是通过猫途鹰采取这样的方式。这里的法律定位和运营模式是个大问题,撸起袖子自个就是公司运营,链接一家公司产品预订你就说不清楚,链接所有公司或者大部分公司产品预订有很大的技术实现难度和运营维护难度。现在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对于产品预订有点黑不提白不提,说不清楚为啥一家公司运营者政府网站的产品预订,更说不清楚在商业预订中政府网站的定位和法律责任划分。

实际上景区门票和其他旅游产品预约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验证更应该写进规划的这一部分,毕竟这两件事都在《旅游法》里有要求:“第四十五条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第四十八条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并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旅游经营信息的网站,应当保证其信息真实、准确。”虽然这是《旅游法》对景区和旅行社的要求,但如果没有旅游管理部门的助力和介入,这个活就干不利索。总不能让旅游者寻找一个一个景区网站来预约门票和查看景区承载量,旅行社以及OTA网站包括移动端上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也不仅仅是标注上旅行社许可证

号就完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应当提供验证系统。

有志于此的伙计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琢磨琢磨,或许是个市场机会: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类猫途鹰方式,展现目的地旅游产品比如景区门票、酒店客房和旅游线路在大部分线上渠道的价格和预订链接,维护方便低成本。

旅游企业验证系统,对旅行社许可证资质以及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评级进行动态验证,最好包括企业奖励处罚信息以及信用情况。

目的地旅游门票预约系统,能够通过网站、旅游咨询中心、酒店大堂触摸屏等渠道预约景区门票,展示区域内景区动态实施流量以及通过预约数据分析的未来景区流量,还可以包括博物馆门票预约、目的地演出门票预约以及其他目的地产品预约。处理景区门票OTA网站预约和抵达目的地后门票预约之间的关系、门票预约渠道便利和体验、门票协同优惠等是难点。

目的地信息组织系统,既然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总不能让游客挨个查询旅游六要素,目的地零散的信息如何组织成旅游者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所谓全域旅游时代,这个更是个问题。

旅游信息智能查询系统,场景是:对着手机喊一嗓子,俺一家三口八月想到山东旅游,要待五天,喜欢传统文化,花费5000元以下,等等其他如此这般,请推荐行程。查询结果是三个不同的旅游方案,这不但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核心,也是连接目的地信息系统和旅游运

营商的重要部分。

2、《规划》:“市场营销精准化。鼓励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第三方平台等多渠道采集客源市场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实现市场营销精准化和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推荐,提高市场营销的效能。”

这段话很清汤寡水。

3、“产业运行数据化。全面推进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数据化管理,强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加强数据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水平。”

“行业管理智能化。充分利用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建立旅游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实现政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效能。”

把产业运行数据化和行业管理智能化合在一起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旅游部门尤其是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数据对接、共享和利用,包括但不限于公安(住宿)、通讯(流量和流向)、交通(自驾车流量)、金融(银联消费)、铁路(12306车票预订)、中航信(机票)等,这些事越往上层越容易解决,效果也越大,立竿见影,直截了当。与其天天喊旅游大数据应用,不如下决心啃下这几块现成的骨头。

有志于此的公司应该在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展现方式上下下功夫,毕竟现在各地旅游管理机构一下子竖起这么多大屏,如果只是展现景区视频和简单的直方图,还是难看了些。市场空间不小。

4、《规划》中点出“十三五”旅游信息化实现的三个量化指标: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旅游大巴、旅游船和4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设置;

——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以上;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

仔细看这三个指标好像搁在一起有点不搭,最后一个是很宏观的规划目标: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不过这个指标算起帐来有点糊涂,原因是第一如何定义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如果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定义,在线销售/在线采购:指通过互联网接受/发出商品或者服务的订单,但付款和最终交付可在线或离线完成。这个定义套到旅游行业来,计算范围可以是线上预订线下支付,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线上预约算不算服务订单等等,好像还没有听说现在有公认的或者官方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的统计

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是现在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在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到底是多少,我们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大体推断一下。根据《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网民使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4.0%、15.9%、17.2%和7.4%。另一组数据是2016年山东省国内游客花费构成(手头没有全国数据),其中在游客花费中购物花费占23.9%、餐饮花费占19.5%、住宿花费占18.09%、长途交通花费占12.49%、景点旅游花费占10.51%、自驾车费用占6.22%、市内交通花费占2.13%等等。结合这两组数据,目前游客花费中的大头购物和餐饮线上比例很低,在线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长途交通和景点旅游三项,这三项占总花费40%左右,结合网民数据,2016年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超过10%有点玄乎,尽管有机构测算数据已经达到14%,姑且存疑。

5、旅游信息化规划很难处理的就是“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应用”,既要符合实际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相关论述保守一点,就变得不咸不淡;冒进一点,转年就闹笑话。比如这一部分:

“推进可穿戴技术应用,提升新体验。一是推进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信息查询、定位导航、随行翻译、电子导游等方面的应用。二是推进可穿戴设备在跟踪游客旅游过程的应用,记录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步行速度等,提升游客旅行体验。三是推进可穿戴技术在监测游客身体健康状态方面的应用,跟踪监测游客脉搏、血压等健康指标,帮助游客健康出行。”

现在回想起来,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刚出来那会,很让业内激动并且哆嗦了一阵子。信息的移动和人的移动要对起茬口来,还是很费劲的。这一段描述里面藏着两个硬邦邦的东西,一个是智能手环门票,迪士尼已经趟出一条道来,主要作用是入园、支付、排队、定位以及酒店房间钥匙等等,通过这个思路下去,可以解决目前很多痛点,比如流量控制、精准服务、扩大消费、提高体验等等,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很大,国内的搞闸机的、搞门票的、搞流量监测的公司可以琢磨琢磨。另一个就是随行翻译,很容易想象一个人口庞大的非英语大国国民可以自由地满世界溜达的场景以及满世界的旅游者在中国溜达的场景的商业机会,尽管手机上的“翻译君”、“微软翻译”等已经很像那回事,但在用户体验和效果上还是差点劲,如同现在租个Wi-Fi,十三五末会出现国民租个翻译机出国旅游的场景吗?还是有点乐观的。

6、“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业态。一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对语言和图像的理解,推动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利用智能搜索和控制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旅游危险领域、事故现场作业等方面应用。三是利用自动程序设计,推进景区无人驾驶汽车、游艇等方面的应用。四是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改进用户体验,如通过辨别游客浏览网页时的情绪变化,帮助改进行程预订体验等。”

似乎翻译设备和电子导游更应该放在人工智能应用这一部分,电子导游,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应用,一直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也曾经有许多创业公司把电子导游导览作为流量入口切入,还没有发现很成气候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能为电子导游应用打开一扇门,由单向导游向交互导游转变,由被动输入向自我学习转变。比如在山东聊城不但可以讲解光岳楼,还能够讲解中国名楼的岳阳楼和黄鹤楼,更能够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并能够不断学

习积累,换到岳阳楼的场景亦如是。市场运营把它作为流量入口还是有点希望,比如出门问问、薄言等。

7、“推动社交网络应用,构建新空间。一是推动开发旅游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为游客之间交流、制订旅游计划、评价旅游产品和服务、增进相互感情提供平台。二是推动社交网络为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游客投诉等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三是推动社交网络通过动态广告创意的方式开展网络营销,提升营销效果。”

觉得开发所谓“旅游”的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有点不靠谱,尤其是在微信无孔不入场景下,时不时的“面对面建群”或者OTA和旅行社纷纷倒腾出“群服务”、“微领队”等花样。

记得几年前曾和某旅游机构的伙计们聊天,问满意度调查中网络数据的来源和算法,这伙计死活不说,原因是担心数据被主观改变和干扰。呵呵。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可不是软件刷票,也不是苹果应用商店点评里的胡言乱语式冲量。是不是能应用社交网络数据很大程度上得看“企鹅”的脸子,切实可行的路子可以从点评信息以及舆情信息下手,当然加上社交信息更好,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法子为饭店星级评定和景区A级评定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动态管理,也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游客认可。

最后,社交网络恐怕不需要咱去推动它做广告吧。

8、“推进旅游大数据运用,引领新驱动。一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为旅游市场细分、精准营销、旅游战略制定提供依据。二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消费信用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强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四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景区信息关联分析,为景区流量控制及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个人认为目前旅游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这既是旅游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也是突破点。当然非政府来源大数据应用也可以折腾折腾,点几个题目,伙计们可以参详参详:对线上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数据分析,搞清楚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产品组织和目的地特性的关联;和所谓网络舆情监测“反着劲”的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监测;综合酒店点评数据、景区点评数据、餐饮点评数据等目的地数据分析等等。

大数据这碗饭还是得一口一口的吃,活得一个一个的干,不能奢望一步登天,解决所有问题。最近携程的伙计给云南省长写了一封信,其中一个意思是建议用大数据整治旅游乱象,这个有点公关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携程的公关部门是要被弹个脑喯的,看个逗闷子图:

9、在重点工程部分,首先提出:“全国/全球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利用云计算、大数

据、遥感技术(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制图技术、空间展示等)等技术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基础数据管理、旅游信息分析、预测与预警、应急管理、旅游资源管理、虚拟场景旅游、旅游气象 APP、游客体验 APP 等功能,展示现实的旅游场景、虚拟场景和历史地理文化,为游客提供全域全时的旅游信息服务,并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全域全时的信息管理服务。”

默默地看了两遍,还是什么也不说了。

10、重点工程第二项是“加快推进建设无线网络、4G 移动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提供广泛覆盖、免费开放的 WiFi 接入服务。建立健全乡村民宿客栈信息化平台,完善实时推介、线上预订、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综合利用自媒体、网络、第三方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对民宿客栈进行宣传推广,扩大民宿客栈品牌影响力;推动民宿客栈打造在线展示、预订和交易功能,提供位置服务(LBS)和游客订制服务(UGC),鼓励民宿客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客人信息管理系统、电视门禁系统、智能控制一卡通系统、室内 SOS呼救系统、可视监控系统等,全面推进民宿客栈运营及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

这几年乡村旅游的大干快上,让人有一点隐忧:以前可有农民种多了大蒜辣椒卖不出去的情景。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扶贫、服务等热热闹闹,出理论的、出主意的也很多,只是营销稍微有点冷清,一头是日益庞大的供给,一头是几个亿的需求,中间的场子可不小。乡村旅游信息化也是典型的“脏活累活”,大头的OTA现在只是摸到客栈,距离乡村旅游还是有点距离。遍地芝麻,就是找不到家伙什收起来。符合实际的,OTA们可以尝试地搞个乡村旅游频道,和目的地政府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里,加上乡村旅游营销内容。别指望乡村旅

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要简单易维护易上手。重要的事说三遍:模式、模式、模式。

11、“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推动建设一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多种类型发展,不断丰富平台信息,提升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交易支付水平。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对接,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在旅游市场的应用。逐步建立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旅游在线业务的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法规,加强对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督促交易平台建立数据保全机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等。”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俗话还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事情都得一分为二。旅游电子商务和其他行当电子商务最大区别就是目的地因素,甭管出现早晚,目的地因素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现在的Airbnb。恰恰因为这一点,旅游电商就少不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大环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业环境是“互联网+”、“旅游+”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电商的“地头蛇们”未来可能会得到各级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包括银子的助力,但关键还得看市场和模式,是和“强龙”不一样的模式。

“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确实是个好东西,其意义不仅仅包括监管,还有目的地营销等其他作用。OTA们会有点不舒服,肯定不会欢天喜地地配合,十三五末是否实现,还是打个问号。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但要包括线上,也应该包括线下,是实现《旅游法》第四十八条的切实保障。

12、“加快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建设步伐,建设面向主要海外客源地的多语种网站,增进与客源地媒体、旅游分销渠道的在线营销合作,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构建多角度旅游营销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营销,将旅游产品、线路和促销活动及时准确地传播给海外游客,扩大中国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

露了一点怯,既然说的是海外旅游市场,还不如直接说脸谱、推特。所谓的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应当包括内容建设、渠道管理和客户维护。在这个行当里的公司可以惦记惦记以下方面:

基础营销系统(网站仅仅是一小部分)开发建设;基于国内公司和海外公司合作模式的信息维护和开发包括海外网站、脸谱账号、推特账号、youtube等;客源地网络渠道的营销模式和,比如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目的地营销路演、培训以及旅游专家制度的整体开发运营和系统支撑;旅游分销渠道的营销评测、发展、维护等等。

13、“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国家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多语种旅游推广营销平台等,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产业运行监管、旅游预警、形象推广等功能,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经营、游客服务提供支持和服务。”

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建设运营的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由视觉中国中标后,成立公司来建设运营的。看看以上描述的内容,是不是感到

是个高大上巨无霸工程。实际上这帮伙计这两年一直很低调,甚至有点过于低调,除了有点强迫地把分散到各省旅游信息中心的12301线路坐席一把薅到常州集中起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于12301重要功能的旅游咨询来说,全国线路和坐席可以物理集中起来,那分散在全国各地体量庞大并且时时都在发生变化的目的地信息如何实时地集中起来?!如果不成,它就是个旅游查号台。还有一个挠头的事是如何界定公司运营和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其他部分了解不多就不说了。

14、“建立完善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检执法平台、旅游住宿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网上审批系统、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中国旅游征信网等。建设和优化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架构,形成全国数据统

一、分级授权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提升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能力。”

篇9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21世纪的今天,“网络就是一切”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自身的优势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14年6月底,互联网的普及率到达46.9%,手机使用率达83.4%,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整体PC。这些新的技术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相结合,将人们带进了以P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时代,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和挖掘手段,可以有效地将这些大量的、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和计算,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各大旅游网站的发展如火如荼,旅游大数据在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中诞生。挖掘旅游大数据中的隐藏价值并应用于智慧旅游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大数据概述

1、大数据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热点。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比喻成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08年美国《自然》推出的名为“大数据”的专刊,创造了“大数据”的概念。2009年大数据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最初的概念认为大数据是指需要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一电脑在处理数据时所能使用的内存量。一般的概念认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传统的技术无法取得、管理、处理的数据集的总称。Reilly Media公司对大数据的定义则更注重大数据在管理和分析系统起到的关键作用,认为当数据的数据量和性能大到足够能成为实施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决定因素时,可称之为大数据。目前大数据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不同的企业、机构、专家对大数据的定义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对于各不相同的定义中也存在着共性,即大数据不仅数量大,而且形式多样化、结构复杂,传统的技术难以满足实时处理数据的要求。

2、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开拓了IT行业发展的新局面,对社会的方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各行业对大数据的理解。2013年IBM公司在《分析: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时,将大数据的特征解析为“4V”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速度快)和Veracity(真实性)。目前也有学者认为价值密度低(Value)也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而且国内一些媒体提出大数据除了具备“4V”以外,还呈现出结构复杂的特点。综上所述,大数据的特征可解析为“5V+1C”,即Volume(容量大)、Variety(种类多)、Velocity(速度快)和Veracity(真实性)、Value(价值密度低)、Complexity(复杂性)。其中,Volume不但指数据的数量巨大,而且当数字转换为信号时能够完整的被保存。Variety为我们在海量数据中把看似无用的信息转变为有用的信息提供可能。Velocity能够加速数据交换,更快地满足客户实时性需求。Veracity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前提,数据分析应该基于准确的基础数据才能做出有意义的决定。Value是指在海量的数据中只有极少量的数据的有价值,我们所做的是利用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平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促成正确的决策和行动。Complexity指的是数据结构的复杂,大数据中有95%的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实时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是大数据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大数据的容量大和复杂性的特征使传统的数据管理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势在必行。

二、旅游大数据

旅游大数据是智慧旅游的“智慧之源”,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有效收集整合旅游监管数据、移动运营商数据、旅游行业数据,实现对游客信息进行多维度的精准分析和有效预测,让数据自己“说话”。目前信息孤岛问题制约着旅游大数据的应用,我国具有大量的旅游网站,由于体制和利益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共享和应用,信息孤岛导致数据利用效率抵下、信息资源大量冗余等问题。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一方面要着力构建旅游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研究制定旅游行业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的内容标准,制定旅游行业数据分级规范和旅游数据分类规范,进行数据采集、编目、分级,实现旅游数据分类归档、授权应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解决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问题;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发挥数据综合服务和应用效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托“网站集群”,形成“省―市(州)―县(区)”多级一体的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实现信息的逐级报送、审核和,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信息孤岛。

三、旅游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

1、面向企业的应用

在旅游供应链中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类供应商,在智慧旅游中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主要有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和景区等住、行、游三类供应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内部的运营监管;另一方面是面向游客进行营销宣传,企业与主要的搜索引擎和旅游电子运营商合作,对游客大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挖掘,掌握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为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提供依据。目前很多平台型旅游企业(携程、艺龙、去哪儿、蚂蜂窝等)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开发自己的产品体系,为更好地实现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产品供应商服务的拼配与对接。他们具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提取旅游攻略引擎中的用户信息,提取酒店、购物、拍照、点评等关键信息后,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整理,经过人工分析和编辑后形成旅游攻略和调查报告,为旅游产品供应商提供更加精准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例如,国内知名自助游网站蚂蜂窝与酒店合作开启反向预订模式,大大提高了酒店的销售量;Hopper旅游网站利用大数据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景点推荐。因此,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向旅游企业以全新的方式销售旅游产品。

2、面向政府的应用

在大数据当道的时代,数据就是资本,政府运用大数据不仅能够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宏观调控,而且能够掌握公共服务的主动权。对于政府自身而言,要全面提高电子政务水平,构建电子政务集群体系;加强与交通、气象、海关、公安等部门的横向合作,同时将互联网旅游企业、典型的旅游投资、散客消费等纳入到统计系统中,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源共享;建立旅游大数据交换平台,形成数据互换和共享机制。对于企业而言,政府要提高宏观引导能力,依据大数据监测平台及时准确有关旅游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提高信息引导能力;依据大数据技术提高舆情监测和动态分析能力,创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对于游客而言,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例如,开发旅游公共服务应用APP,向游客及时推送交通、天气、签证等信息,为旅游提供指引;加强对旅游景区等场所的公共WIFI服务设施的建设,通过免费WIFI可以获取游客的相关信息,推送旅游APP;依据大数据技术提高旅游呼叫中心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够高效处理游客投诉,抚慰游客情绪,而且能够实现事故预警,应急处置,有利于保留景区口碑和景区的长远发展。

3、面向游客的应用

游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价值。广大游客在智慧旅游中的消费信息是在旅游大数据中需要挖掘的重要内容,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加适合游客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大数据产生于游客,又服务于游客。当我们想到一个陌生的景区旅游时,在出游前,第一,在搜索引擎收集出行的信息,体验虚拟旅游;第二,确定旅游目的地,下载APP;第三,下单订购门票或实时支付。出游中,第一,手机接收二维码;第二,利用智能交通规划路线;第三,刷二维码进入景区;第四,APP增强现实,语音导览;第五,遭遇紧急突发事件求助;第六,查周边吃住行购,刷二维码完成消费。出游后,第一,景区游玩,分享心情;第二,点评分享旅游经验。在整个游客自助智慧旅游流程中,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刺激旅游消费,智慧旅游系统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做到旅游景区立体化和形象化,游客在手机上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景区的真实特征,提高游客的出游欲望;依据大数据技术,为游客制定出行路线的同时能够评估出行费用,方便游客出行;完善景区APP终端,除了为游客提供景区信息外,还要提供一键呼救、游客位置信息、轨迹信息等多种服务,充分保证游客的安全利益。

四、结语

目前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多体现在在线旅游企业对大数据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旅游行业对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方面关注度日益提升,本文阐述了大数据发展的背景、大数据特征以及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并结合旅游业的特点,阐明了旅游大数据的内涵、旅游大数据的主要任务,重点从旅游供应链的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大数据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融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促进智慧旅游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大数据,为大数据的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32-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但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是,旅游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旅游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旅游服务系统的特征是相形相应的,可以为旅行社提升竞争能力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将在旅游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大背景下,对旅行社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一、旅游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一)旅游供应链简介

供应链的概念源于制造业,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经由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后把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网链结构模式[1]。供应链管理则是基于有形的产品的流动,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有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给客户提供最大价值[2]。

旅游供应链是指包括旅游产品供应体系中所有用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此外还包括在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直接向其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目的地其他供应商[3]。

旅游供应链和制造业的供应链同属供应链范畴,有其显著的区分点[4],具体(见表1)。

(二) 旅游供应链的特点

旅行社产品独特的生产过程使得旅游供应链有自身的特点:

1.体验性。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是由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与生产、消费的同一性所决定的,游客的旅游过程既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游客的消费过程。对一种旅游产品的评价,需要游客体验、感受之后才能得出。

2.综合性。旅游产品的生产需要众多供应商的配合,旅游产品本质上就是各种功能基础上的集成,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导等的活动费用全部包含在旅游产品的价格中,旅游者需要在旅游之前一次性支付给旅行社。

3.易受影响性。旅行社产品涉及的行业和企业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旅行社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实现。并且,旅游活动的进行依赖游客的参与,旅游的顺利实现受到游客的很大影响。

4.季节性。绝大部分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旅游供应链的效益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给旅游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难度。

二、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特征

旅行社是旅游业运作的核心。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既直接同游客接触,又联结游、食、住、行、购、娱等供应商,旅行社在旅游信息汇集、旅游流调度、日程安排、资金结算等方面具有优势。旅行社因其地位成为旅游供应链的核心。

旅游服务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供应链与其他行业的供应链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向性。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与生产、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游客的消费过程是同步的。

2.短层级性。旅游供应链的结构通常包括四个层级,即住宿、餐饮、交通等基本功能服务供应商、旅行社、分销商和游客。以中国旅游供应链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供应链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基本功能服务供应商、旅行社和旅游者。这是由于中国旅行社整体上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差和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导致的结果,组团旅行社兼任分销商的职责。

3.动态性。供应链是企业之间的联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加之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旅游供应链内的某些节点企业可能不再符合供应链最优的要求而被淘汰。

4.全员参与性。要保证服务的最终交付,旅游供应链中的供应商、旅行社、分销商甚至游客都必须参与服务的全过程。

三、旅行社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难点

旅行社在旅游供应链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为旅游业实施以旅行社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不容置疑的是旅行社在其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克服。

1.旅行社的核心地位尚需确立。目前国内旅游供应链中,旅行社处于旅游活动组织者的地位,但其统御供应链的作用未能发挥,旅行社对供应商的凝聚力、协同力有限[5]。

2.供应商关系难协调。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是以部分供应商的行为次优化来保证的。如何协调旅行社与景区、酒店、宾馆等供应商的利益关系,成为旅行社管理的难题。

3.旅行社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旅行社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再加上导游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游客的多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旅行社产品的质量在管理和控制上存在较大难度。

四、旅行社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

旅行社在旅游供应链中处于盟主地位,对旅游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进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供应链的协同理论,结合旅游供应链自身的特点,提出旅行社具体管理对策如下:

1.建立旅游社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实践经验证明,旅行社只有在旅游供应链上拥有强势的核心地位,才能最大限度的集成食、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供应商,促进旅游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的提升。提升旅行社的核心能力的途径,应以创造优异旅行社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从旅行社产品创新、旅行社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合力可从扩大旅行社经营规模,加快集团化进程、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展开。

2.寻求供应链协同。旅行社必须协调与食、住、行、游、购、娱等供应商的关系,与之达成多赢共识,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机制,避免短视行为。旅行社可从具体的供应链的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并制定供应链的标准业务流程(SOP),实现各项服务无缝对接,为顾客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

3.构建协同供应链信息平台。旅行社必须通过EDI、Internet和Intranet等信息手段和相关技术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实现相关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分布式并行工作[6]。

4.聚焦核心业务。旅行社在运营过程中,集中精力于旅行社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核心业务,舍弃非核心业务,不仅可以降低自身风险、有效控制成本,而且可使旅行社的运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5.实施旅行社界面管理。在旅游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相互合作过程中,常常导致界面双方连接、作用的障碍,导致供应链协作的低效率,甚至失败。旅行社可在构建旅游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施界面管理。而界面管理的有效实施要求供应链节点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组织之间的“蝶形关系”,形成一种基于共同的愿景、亲密、分享与互信的“金刚石关系”,实现旅游供应链相关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紧密交流,增进交互性,进而提高供应链内传递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快速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定制,提升旅游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五、结论

打造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供应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旅行社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带动整个旅游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共赢来取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契合了旅游行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可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6-62.

[2]张成海.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3]Richard Tapper.Tourism Supply Chain: Report of a Desk Research Project for the Travel Foundation.

篇11

世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外Information Technology坛把移动互联网定义为: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掌上电脑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本文提到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迅速增长、4G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随处可用的免费WIFI等,都显示着网络非凡的渗透力,这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学者指出,旅游业是以旅游消费者作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本文主要从宏观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旅行社等几个角度入手,讨论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1.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高达6882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至2015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6.20亿,手机网民比例由2014年的85.8%提升到90.1%,在一年内就增加6303万人。随着手机大屏幕化和手机应用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网民很有可能会超越电脑网民。

2.手机支付功能普及快速。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宝、手机网络、手机旅游预订用户规模分别为26.9%、14.5%与25.0%。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不断降低,流量费用逐渐大众化,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将潜力无限。

3.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与在线旅游软件紧密结合,迅速得到旅游消费者的接纳和认同。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网民使用移动端下载在线旅游软件数量分别为:去哪儿网为7.5亿、携程网为6.0亿、同程网为2.8亿、艺龙网为1.5亿、途牛网为1.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加速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

4.移动互联网解决旅游问题的利用率增多。据网络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过程中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解决出行中的食、住、行、娱等问题、进行信息分享等;并且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能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来了解航班、景点、酒店等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对相较满意的旅游产品直接采取在线支付的手段进行选择和预付,移动互联网给大众带来了便利。

二、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带给旅游业发展机遇

1. 提供旅游业更宽发展平台。移动网络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旅游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2015年,网民在互联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者旅游度假产品的规模达2.60亿,比2014年增长了3782万人,同比增长了17.1%,这其中网民用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规模达2.10亿,比2014年增长了7569万人,同比增长了56.4%;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比2014年增长13.1%。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重也从24.1%提升到33.9%。旅游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载体,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助推传统餐饮业焕发活力。餐饮业O2O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网络数据2014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已达到975.1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将会突破2000亿大关。传统餐饮行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订餐APP的出现普惠大众,如用户可通过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外卖、支付宝等渠道订购餐饮价格低廉,并且餐饮行业可通过O2O的销售方式发挥个性化的特点,传统餐饮行业被激活了生命力。

3.增加酒店业良性竞争互动。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在线旅游用户使用移动端预订酒店的比例为42.8%,远超于购买景区门票38.8%、购买机票35.5%、购买旅游度假产品34.5%等。酒店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客源,提高了营业额。并且,为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平台,许多酒店开展个性化服务的良性竞争,从侧面提升了酒店的服务品质,酒店业利用好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定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4.催化旅行社业营销变革。大众旅游用户已经逐渐习惯出行依靠在线移动端查询路线、景点、美食、酒店等,也同时提高了旅游在线行业的下载使用率。移动互联网催化了旅游市场结构的改变。例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储存信息、传输以及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企业的经营结构和销售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旅行社作为主要的旅游企业,其发展变化巨大。现今旅游用户倾向于自助旅游,并可通过移动互联网自行安排设计旅游线路,这就弱化了旅行社的部分功能,促使旅行社不得不在营销模式上更灵活和创新,需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方式经营管理。

(二)移动互联网带给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旅游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

1.泄露旅游者个人隐私。移动互联网安全性有待提高。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的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者木马的比例达到24.2%,而网络账号或密码被盗比例也达到22.9%,网络安全隐患不容小觑,涉及消费者隐私泄露问题。消费者可能会在毫不知情下被盗取私人信息,如旅游软件账号、密码、通讯录、社会人物关系等,从而影响旅游者消费信心。

2.威胁旅游消费者的“安全支付”。网络支付是随移动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以在移动客户端安装支付软件实现在线支付的方式,赢得消费者青睐,其便捷、灵活、快速,并被认为比随身携带纸币更安全。但网上交易安全性并不能和使用率形成正比,许多互联网金融诈骗事件屡见不鲜,并且消费者还会遭受黑客攻击,造成支付信息泄露,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扰乱旅游信息正常秩序。旅游网络信息管理尚未规范和严格执行,虚假的旅游信息层出不穷,影响了消费者的旅游信心。如有些人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地散布虚假的旅游信息,一些旅游机构为吸引游客,更是大肆捏造事实,哗众取宠,假信息增加客源。这些充斥网络的虚假旅游信息,严重扰乱旅游信息的正常传播,破坏了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甚至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4.缺乏旅游互联网市场法律法规的保护。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施行。虽然我国在2016年9月份出台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并在互联网支付交易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法律规范,但是,在旅游产业其他领域的互联网市场,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尚不完善,这使消费者维权缺乏依据,旅游企业运行又缺少参考的准绳。

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升级改造旅游业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旅游网络市场的规范运行,有利于筛查和规避虚假旅游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打击骗子利用虚假网络账户欺骗旅游者的行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同时旅游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高于传统有线互联网,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我国旅游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应对机制、建立健全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出台保护旅游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等。

(二)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互联网安全性

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隐私和安全两方面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必须要加强对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商的管理,提高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安全性,如选择高性能的安全产品、建立健全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监督和管理体系、规范运营商与SP 的业务经营管理等;二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维护移动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移动互联网门户的监督和管理和严厉打击网络不法分子。

(三)制定有利于移动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

伴随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的移动旅游业也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我国对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移动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为了移动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坚决杜绝强买强卖等违反游客自愿行为。国家也制定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但缺乏时代特征,有些规定已经无法覆盖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制定配套政策法规,规范移动旅游市场势在必行。

(四)旅游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我国网民在移动互联网使用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同时移动互联网中病毒或者木马的存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账号、密码的泄露,网络虚假信息的存在,都需要旅游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期间迅速带动了移动旅游行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渗透力极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餐饮业、酒店业、旅行社等业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有了更多发展机会。而移动旅游行业发展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移动旅游过程中出F的旅游者个人隐私安全、旅游消费者“支付安全”、虚假信息泛滥、政策法规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决。随着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互联网安全性、制定有利于移动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旅游者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相信移动旅游行业会日臻完善,从而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雪芳.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J].移动通信,2010,34(6):9-13.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江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47-150.

[3]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

[5]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R].艾瑞网,2013,10.

篇12

在禅语里,智慧代表着一种“道”,通俗来讲智慧的特征就是喜悦、喜乐、欢愉、幸福、福乐。或立于游览名山大川之间,或是流连连于道旁的小树人家,或是出行只是忙于购物,或是只是和异地的朋友见上一面,无论那种旅游方式,我们都期望是舒心惬意的,这种舒心惬意正是我们通过旅游来找寻的智慧。

对智慧的追求是个复杂工程

如今,旅游似乎变得不容易了些。2008年之前,我们有3个黄金周:春节、“五一”和“十一”。自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变成几个小长假后,长途旅游的重任就几乎全压在“十一”身上: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加之又处寒冬,大多景点游客稀少,而那几个3天的小长假根本来不及远游。结果每年黄金周,游客露宿街头无处栖身、景区人满为患滞留严重的问题频出,这些情况大都成为热门景区的常例。9月末,国内一些专家建议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游客的旅游行为和获取信息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旅游市场在向更为复杂的情况变动。

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有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人在出游前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通过在互联网上可以检索到丰富的旅游信息,从而自己就可以为自己的出行做出更为合理的安排。有更多游客愿意选择自由出行,由此旅游市场散客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团体市场。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易平台,游客可以事先办好出自己出行过程中的支付环节,从而大大削弱了传统游客出行对旅行社等中间服务商的服务依赖。可以利用互联网,游客除了可以了解线路和景区的情况,并且在旅游前、中、后更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相关信息,这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常态。

一方面,旅游市场的散客化和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旅游者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崇尚更加自由、自主、轻松、灵活的旅游方式。游客不仅限于原来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基本需求,同时也要实现资讯、支付、投诉、反馈、分享等线上行为。由此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游客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政府和企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段来更好地提升互联网时代游客的服务需求。对此,智慧旅游的概念孕育而生。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为了游客以市场为需求,以游客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满足游客的行前、行中、行后的提供一个个性化的需求。

国家智慧旅游工程向智慧的靠近

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从此人们通向智慧的旅游成为国家战略,各地很多省市都相继上马了“智慧旅游”项目。湖北省旅游局将十堰、咸宁、黄冈、恩施、神农架五市州设为“湖北省智慧旅游建设试点”;6月浙江省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设立了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并向公众开放,集中展示了当前浙江智慧旅游建设成果;今年初,湖南省首个数字、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数字新宁,智慧山”投入使用,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在网上购票、订房、采购旅游纪念品以及接受咨询和答疑等及时在线服务;河北省旅游局计划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助推全省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

综合来看,当前我们的智慧旅游实施,集中于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达成人们旅游出行的便利。智慧旅游定位于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旅游服务的智慧

每一次黄金周过后,都是旅游市场的服务投诉高发期。游客滞留、消费欺诈、景区涨价、交通拥堵、医疗保障不到位等都是投诉热点。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是智慧旅游建设的一个核心。

此前,游客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方面更多只能依靠线下交易,如只能到景点买门票、旅游行程只能取决于旅行社安排、了解旅游相关信息更多是亲友的体验和图书报刊的介绍。如见,通过智慧旅游工程,很多政府开通了旅游电子政务,并引导企业建立旅游信息平台。从而,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智慧旅游通过科学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让游客方便快捷的获取旅游信息,帮助游客更好的安排旅游计划并形成旅游决策。

除此之外,借助信息化手段,游客在旅行中也有服务体验的改善。如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实现景区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

旅游管理的智慧

节后旅游市场的投诉增多,一方面是旅游是市场的服务质量欠缺,更多也体现了政府和企业对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智慧旅游的作用在于将传统旅游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每年旅游旺季各地都会出现游船意外、旅游大巴车祸、驴友被困等各种事故。而当下出现的旅游安全问题已不局限于景区本身,游客不购物被导购恐吓、游客随团就餐后呕吐腹泻住院等与旅游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在增多。正是由于信息不畅与管理欠缺,才导致景区爆棚引导的一系列问题出现。为此,景区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景区的管理容量、管理效率、游客状况等各种因素,政府提高旅游质量管理要有前瞻性、全局观。

智慧旅游工程将改善旅游的责任拓展的景区之外,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联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从而有效建立旅游预测预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

旅游市场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需要依赖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还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智慧旅游通过量化分析和判断营销渠道,筛选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智慧旅游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并通过积累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

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成为各地智慧旅游建设今年的第一次大考,仍然有很多个城市遭遇了景区爆棚,但四川却显得比较轻松。与以往不同的是,四川今年热门景点游客数量下降了,但是旅游整体市场收入却增高了。有数据统计显示,四川77个主要传统热点景区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分别下降了0.94%和4.32%。但是,四川的游客人数和总收入却分别增长18.8%和29.1%。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政府依靠信息化建设的力量为为游客打造“智慧旅游”的结果。

智慧旅游以人为本

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服务于公众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智慧旅游分为三大体系,即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认为,智慧旅游管理就是智能化管理,它是实现传统旅游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它是通过信息技术,准确掌握游客活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由被动、事后管理向全程管理及实时管理转变。可见,信息化是当前政府实施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

根据《国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四川省旅游局还于2012年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2012-2015)》,从而为四川省智慧旅游构建了完整的发展蓝图。

按照蓝图里的规划,四川会建设一个“四川省旅游数据中心”,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全省旅游。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政府会加快旅游电子政务和资讯网站集群建设,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咨询服务平台,并布局更为合理的营销服务体现;以及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旅游标准化管理平台、旅游营销与咨询服务平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五个平台;一个G5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示范工程建设。按照“搭平台、建机制、构渠道、造事件、做活动、重载体”的原则,以“境外重点、网络突破、整合抓手、市场动力”为策略,有效整合各市州、景区和企业力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旅游网络营销工作质效。四川省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旅游体验。据了解,目前,四川省正在打造“2+1”智慧旅游示范带,其中包括深化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实施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试点工程和启动318国道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

不难看出,四川省推动智慧旅游服务是集中于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利用互联网打造的一种全新服务手段。它包括服务于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和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产品,并应用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交换互动等方式实现服务。它将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化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智慧旅游正在拉动旅游业的新一轮增长。

经过这几年,四川旅游提供“智慧服务”的体系已经形成,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APP、微信、微博以及景区、旅行社等提供各种智慧化的服务。但是,信息化只是政府和企业实施智慧旅游的手段,其核心是服务游客。正如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提出的智慧旅游理念:服务于游客的信息化应用才是真正的智慧旅游。这一理念与国家将今年定义为“智慧旅游年”的思想不谋而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