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09:19: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乡镇农业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与专业化水平也取得了相应的突破。然而自然资源和科技教育资源等分配不均,导致地区发展不均衡。许多贫困山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不深,局限于单一滞后的耕作技术和“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生产力和人均劳动收入水平低下。越来越多的乡镇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选择弃耕从商、弃林采矿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盲目地追求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乡镇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协调各方发展。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和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出发,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是贫困山区摆脱目前困境的优化选择。河源市紫金县作为广东省贫困县之一,得到国家省级多方面的资助,近年来其总体经济渐渐得到发展,但是农业发展问题依然存在且严峻。本文以紫金县的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通过建立面板模型,并用stata12.0软件分析数据,通过实地采证和研究以往有关农村农业发展的著作,深入剖析各项相关因素与农业总产值相互关系,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做出相应对策使其协调各方面发展、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源市紫金县一共有20个镇,位于广东省的东中部。其地形以山地、盆地和丘陵为主,造林面积覆盖率高,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相对复杂。西部为丘陵区,地势较为平缓,适宜耕作多种农作物。相比西部丘陵区,东南部地区开发难度大。紫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宜发展多个品种农作物。近5年以来紫金县的农业生产总值呈增长趋势,每年的农业总产值均比连平县、和平县和东源县高出一倍,比龙川县高出2%~4%。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紫金县的交通条件逐渐便利,农产品商品率逐步得到提高。紫金县的第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乡镇农业的发展过程存在不少问题。
2.1各乡镇农业发展不均衡
在农业发展中,乡镇的地形地貌制约着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及农业生产总值,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西部丘陵区(柏埔、临江、古竹、义容、凤安、蓝塘、好义、上义)比中北部山地丘陵区(九和、瓦溪、黄塘、紫城镇、中坝、敬梓)和东南部山区(龙窝、水墩、苏区、南岭)的农业生产总值高,均达到2亿元以上的水平且增长速度快,而其余乡镇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缓。因为西部丘陵区地势相对平缓,农业发展方向多样化,有宽阔的河流冲积平原,水资源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花生等多种农作物,平缓宽阔的地形适宜搭建猪场;而其他区域受地形限制,农作物缺乏多样性,中北部山地丘陵区相对适宜果林的大面积种植,东南部山区土地开发难度大,适宜发展林业。故西部农业总产值高于其他区域,各乡镇农业发展不均衡。
2.2农村劳动力流失
人口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乡镇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越来越低,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存在有地无人耕的局面。相比农村的低收入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原因。如何吸引年轻劳动力进入农业关系到农业发展的未来。
2.3林地、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紫金县矿资源丰富,为改变落后的经济局面,近年来矿业工业的开采索求无度,不合理的矿业开采方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林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质变得疏松,地表易塌陷,灌溉用水污染严重。乡镇经济以追逐短期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结果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待到金山银山开采完毕,以矿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也将油尽灯枯,农业发展的道路亦越走越艰辛。
2.4产量增长速度慢
经调查研究,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紫金县的农作物年产量增长速度缓慢,猪肉年产量总体呈下滑趋势。先进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紫金县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提高农产品产量的保证。目前紫金县乡镇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低下,单位耕地面积生产率低;乡镇农村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普及率低,耕作和管理技术滞后,经营模式单一,制约着产量的增长速度。
3模型构建与选取
紫金县各乡镇农村主要是个体经济,其中种植业主要有水稻、花生、水果和蔬菜,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养鸡、鸭、鹅等禽类为辅。影响紫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为水稻、花生和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因此,本文选取稻谷播种、果林种植面积、猪肉产量、花生产量和农民人口五个要素进行分析,农业发展用农业总产值代表,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如式(1),其中农业总产值是被解释变量,其余变量为解释变量。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河源统计年鉴2009-2015》。由于无法事先确定该面板模型是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故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如表1,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如表2。用Hausman检验,得出H值为87.34,故此模型中以固定效应为主,检验得出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可选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前的关系。
4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中,R2为0.6858,表明样本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68.58%。在农业总产值的总变差中,可以由解释变量稻谷播种面积RS、水果播种面积F、花生总产量PY、农民人口P和猪肉总产量M解释的部分占68.58%,即农业总产值变动的68.58%可由面板模型做出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由表2可以看出,水果播种面积F、花生总产量PY、农民人口P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而稻谷播种面积RS和猪肉总产量M变量的T检验不显著。为了得到稳健回归结果,可进行改进的Wald方法检验异方差性,结果显示模型存在严重异方差。修正异方差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模型经过修正后,除了稻谷播种面积与被解释变量农业总产值的联系不显著之外,其余变量与农业总产值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和解释能力。由表3可以看出,猪肉年产量和花生年产量与农业总产值成正相关。当增加1个单位的花生产量,则可以增加11.6个单位农业总产值,花生的经济利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紫金县本地种植的花生品质优良,附加价值和商品率高,故花生的产量对农业总产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当增加每单位的猪肉产量,则可以增加3个单位的农业总产值,紫金县猪肉产业链较长,拥有蓝塘镇土猪、龙窝镇的猪肉丸、炆碗扣肉等多种紫金客家特色猪肉产品,因此对当地的农业总产值贡献率高。农民人口和水果播种面积与农业总产值亦成正相关,农民劳动人口增加,则农业总产值也会增加,面对农村劳动力缺失的局面,拉动劳动力回乡则需要政府落实惠民政策和完善社会体系;紫金县盛产春甜桔、三月李和三华李等特色水果,保护水果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能够提高果业对当地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力。稻谷播种面积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不显著,在紫金县各乡镇中稻谷的收成基本用于农民自家食用而不进行商品买卖,糙米、米粉和米糠等水稻附加产品的商品率低,故此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不显著。
5对策及结论
5.1促进县域农业发展的对策
5.1.1落实惠农政策,拉回农民劳动力。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政府需确切落实惠农政策,解决“三农”问题,以充分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好收入再分配和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给予低收入家庭补贴,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使得农民生活健康有保障。通过落实各方面的惠农政策,从而拉动劳动力回流,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和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1.2保护耕地、果林面积。紫金县大部分乡镇实行稻谷、花生轮耕的耕作方式,虽然以上模型结果表明稻谷播种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相关不显著,但是农村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模式是减轻我国粮食供应负担的方式之一。在以上的解释变量中,水果播种面积与农业总产值密切相关,水果播种面积的增加带动农业总产值的增加,花生的产量对农业生产总值增减的系数值为11.6057,是所有变量中最大的系数值,即每增加一单位的花生产量则会增加将近12个单位的农业生产总值。因此,保护耕地、果林面积是提高县域农业总产值的必要措施。5.1.3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设备水平进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给予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提供农机新技术,普及科学农业知识,培养相关人才。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完善排灌系统,节约水资源和劳动力;采用规模种植,能有效节约和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分析土壤、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病虫害等因素,有利于发展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在生猪养殖方面,许多农村养殖场污染严重,存在直排现象,造成河流和耕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需要完善排污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养殖业进一步规模化,利于集中管理和有效治理粪污问题;综合利用动物的废弃物,可以将其作为果林化肥,也可以建立沼气池将其发酵成沼气。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生猪肉的质量、产量和食用安全性,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5.1.4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发展绿色高效益的生态农业。目前紫金县有多个广东省名牌产品,例如紫金辣椒酱、黄花牌茶叶、紫金春甜桔和紫金黄老酒等特色农产品。向产品注入当地特色文化,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紫金特色农产品的印象,塑造和推广紫金踏实勤俭的良好形象,从而推进紫金特色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例如紫金花朝戏是紫金县特色的戏剧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故可将花朝戏出一系列漫画作为紫金特色农产品包装以推广产品的知名度;黄花牌茶叶的生产地黄花村环境优美静谧,山清水秀,故可发展观光茶园以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等等。
5.2结论
紫金县总体的经济实力薄弱,落后于广东其他县域。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紫金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坚实当地的经济基础。只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农业,坚持农业项目的研发以及进行制度的改革,紫金县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有很多贫困地区因急切渴望改变当前贫困状态,盲目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牺牲第一产业,忘却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停滞。“快餐”经济是不可取的,我国的乡镇农村经济应该走因地制宜路线,选择适宜自身地区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延长农业产品的产业链,进而推进向第二、三产业方向转变;打造自身特色农业的品牌;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利用,以此提高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鱼晓惠,吕楠.循环农业模式下关中平原乡村景观要素研究——以龙池镇为例[J].生态经济,2017(04):191-195.
[2]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01):1-11.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今后的改革方向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调整,为今后社会经济全方位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农村范围内的改革,包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案等。近些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用地大量闲置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无法提升国内的消费需求,而且使我国的发展过多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国家经济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以往在农村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乡镇工业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低潮,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很多企业濒临破产,这无疑增加了就业的压力,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处于半失业状态。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使我国新农村的建设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如果这些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城乡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利益持续的不到重视,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沿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及时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赋予农民更多地财产权利,并且促进乡镇企业 的重新崛起,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可行性方案。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以及乡镇企业发展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成果,但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成果还不是很多。所以,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相互的影响。
二、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先从农村开始,原先时代高度集中的土地制度被包产到组,的取代,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被压抑已久的生产力,我国的粮食产量日益增加,解决了吃饭问题,使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伟大的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打破教条的思维束缚。然而,近些年来,这种生产关系已经慢慢地不再与农村的生产力相适应,加强了农民与土地的依赖关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现在看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多,农民已经无法被固定在土地上。再加上我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加深,大量的土地被规划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建筑用地等,农业用地规模越来越小,农民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耕种农业用地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很多农业用地已经被闲置出来。
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也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但是,单个的农民并没有处理自己所经营的土地的权利。加上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严重落后,这就造成农村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私自将土地出售,谋取私利,而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这个集体却得不到出售土地的费用补偿。所以,农民在土地上的财产权利无法得到维护。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的财产权利必须得到维护,否则农村的改革就无法持续进行下去。
我国的乡镇企业自1978年以来,也经历了自己独特的发展。1984年,原来的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也采用集体所有制形式,乡镇企业的原始发展目标是支援农业,开发农村资源,繁荣农村经济 。在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乡镇企业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高速扩张、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在1984年到1994年间,乡镇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从1537亿元上升到23199亿元,增长了14倍左右 。但是,自1997年所有制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私人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乡镇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靠粗放增长维持的乡镇企业难以维持较快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大量乡镇企业私有化,或者倒闭,发展明显变慢。近些年来,在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下,乡镇企业发展比较稳定,到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0万亿元,吸纳了1.64亿就业人口,农民纯收入的35.4%来自乡镇企业。 但是,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靠农业生产取得收入不能弥补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这就要求农民通过从事其他行业获取更高的收入,这必然会加剧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农村闲置房问题,耕地荒废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等。而如果乡镇企业能够合理发展,扩大规模,增加竞争力,以吸纳大规模的农业人口,这必然会使农民选择就近就业,使农村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乡镇企业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提高管理水平,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以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价格扩大市场,而完成这些改进,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作为后盾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一般作为中小企业,不可能靠上市取得融资,而向银行贷款,规模也不大,并且银行的贷款利率比较高,企业获得长期低息贷款非常难。但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可以把土地流转所得,土地征用补偿所得投入到乡镇企业当中,从而扩大乡镇企业的资金规模,农民还可以获得额外资本收入,也加强了农民对乡镇企业的监督。所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同时,也给了乡镇企业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其走上新一轮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反过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三、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乡镇企业的制度经济学观点
诺斯认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把土地委托给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形成委托---关系。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实践非常落后,导致对人的监督和约束不够,从而使得人成为实际上的土地所有者,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处于暴力比较优势,从而对农村土地有实际上的排他权利,这种排他权利表现为私自将农村土地用于商业或建设用地,或者用于出售获得收入,而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农民就得不到相应的失去土地的补偿。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慢慢失去了土地,从土地中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得不到保障。这种产权不清晰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必须得到改变,才能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达到制度的有效率状态。新制度经济学学派提出的路径依赖指出,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基本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很难甚至根本无法扭转。因此,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制度的路径问题,如果不顾原有制度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在方向上的规定性作用,就有可能使改革的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按照这一观点,目前土地制度的改革必然不会改变我国土地的公有制状态,农村土地不会私有化,而是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流转等制度,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也符合我国改革的渐进性,稳定性等特点。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结构的变迁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必然会在不改变土地基本所有制的状况下进行。
制度经济学提出,制度的变迁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制度的效率,减少不确定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对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达到最优的发展路径。诺斯认为,没有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只有制度的创新也能产生经济增长。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就是通过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从而通过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科斯在他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展要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款得以履行等等 。这就涉及到了交易费用问题。乡镇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管理制度落后,没有专业的人才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能力不强,而且对自身的监督又很弱,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着高昂的交易费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的深入,乡镇企业发展的成本越来越大,导致目前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而且,我国的乡镇企业是国家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任何依靠政策倾斜的生产型组织往往会先天地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乡镇企业在失去了国家的政策的倾斜后,竞争能力弱的缺点暴露的显现无遗。因此,改革农村的不合理的制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可以推动乡镇企业的再次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不充分,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乡镇企业发展落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都可以通过制度变迁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而且通过单一制度的变迁可以为其他制度变迁的带来契机,引起连锁反应。制度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处于一定的制度结构当中,相互之间互相影响。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正外部性。
四、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对乡镇企业的影响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中心问题,国家对农村的发展支持力度也很大,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耕地、住房闲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掘农村土地的价值,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以此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通过释放土地的使用权激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但是,仅仅靠对土地分散的利用已经不能满足农民收入的需求,于是农民纷纷放弃土地,寻找新的工作。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要赋予农民更多地财产权,就必须使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但这种规模经营不同于以往的集体经营,而是,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集中起来的土地通过招标等方式由个人统一经营。这样的话,农民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的收入,又可以享受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这也意味着土地使用权财产化,这会导致农民重新重视自己的土地,而不是闲置,毕竟,通过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并且通过以土地作为抵押,设立用于农民的土地抵押贷款,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作用,可以拓宽农民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我国的农村基本上是金融的真空,农民没有自己的抵押资产,但是,随着土地流转和土地抵押,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而接受土地抵押的银行就会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就会因此拥有大量的土地,银行就可以把原来几乎无用的土地租出去,获得收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收入,有机会得到贷款,而且,也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所得收入,尤其是耕地流转所得收入相对于务工收入来说,占得比例是比较小的,如果把这部分收入作为投资,用于发展乡镇企业会有很多的好处。首先,乡镇企业获得了产业结构,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所需的资金,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这必然又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减少外出务工农民的数量,随之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其次,乡镇企业所获资金直接来源于农民,这必然会使农民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大增加,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农民的获得更多的资本收入,也直接扩大了乡镇企业的市场。在这个发展过程,乡镇企业不再仅仅指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服务于农业的企业,而是也包括属于私人所有,立足于服务农村发展的企业。所以,通过改革土地制度,使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土地的使用权,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间接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资金来源,增加了就业机会。这对于解决农村的许多问题都提供了契机。这些都是土地制度改革正外部性的表现。
农民土地流转想要发挥它的资本生成能力,关键在于制度安排的创新和制度环境的建设。而我国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在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为土地流转增加机会,积极支持鼓励资金流向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同时要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功能,为农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服务于农村建设,赋予农民更多地财产权,降低乡镇企业的交易费用。通过改革现在不合理的制度,引导制度走上一条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变迁道路,为解决农村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五、结论与启示
制度的变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制度,降低交易费用,使产权结构更加清晰合理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可行选择。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农村面临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文章通过描述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状况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分析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来开发农村土地的价值,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注入资金,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以此来解决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本的思路就是: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土地的流转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将所得的土地流转收入投入到乡镇企业,从而乡镇企业获得资金农村增加就业,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土地能够更好的利用,增加农村就业,促进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
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制度创新的主体作用,将市场可以做的交给市场来做,放松管制,具体到农村的制度改革,以下是一些政策建议:政府要积极地引导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过程,允许土地的流转,使农民获得流转收入,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保证公平,合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成为我国农民,乡镇企业可以进行土地抵押贷款,获得企业融资的村镇银行;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的资金可以由农民的土地流转所得投入,但是,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到积极地引导、宣传,使农民有更大的热情去支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做到以农促工,即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间接地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尤其是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保护农民获得收入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陈仁泽.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0万亿 吸纳1.64亿人就业[N].人民日报,2012-12-24.
[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4.
[3]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0.
[4]幸元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改革与发展,2009(11).
[5]丁胜红.论中国“新”的农村土地产权非私有化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9(01).
[6]袁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利益主体博弈及创新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4).
[7]高富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
[8]朱嘉蔚.我国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1(6).
[9]李思冉.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D].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2010.
[10]田旭.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红嘴集团公司为例的分析[D].作者单位:吉林大学,2008.
[11]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张军.浅析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13]王宝文.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及转型研究[J].经济视角,2012(02).
注释:
①本文中所指的乡镇企业不仅仅指服务于农业的集体企业,也包括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发展的各种私有,民营企业.
②幸元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改革与开放,2009(11).
③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④陈仁泽. 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0万亿吸纳1.64亿人就业[N].人民日报,2012-12-24.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1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
多数乡镇都成立了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设施农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1.2考核奖励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出台多种形式的奖惩扶持政策。姚王镇在市政府奖励的基础上增加奖励额度,对连片3.33hm2以上的单个项目奖励1.25万元,6.67hm2以上的奖励2.5万元,33.33hm2以上的奖励7.5万元,对超过指标的部分奖励750元/hm2。
1.3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部分乡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强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刘陈、黄桥、七圩等乡镇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东台参观,多数乡镇组织基层干部到新街、姚王等乡镇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1.4运作机制更加完善
各乡镇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企业能人投入为主体,以项目开发为载体,以党员干部示范为带动,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设施农业运作机制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涌现出公司化经营、合作社经营、协会牵头、订单销售等多种运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面积偏小,设施效益得不到充分显现
泰兴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总量虽然具有一定的面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种植面积都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从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都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一些项目发展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优势,形成了小而全的发展格局。
2.2土地流转困难,设施农业项目形不成一定规模
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的正常流转已成为其规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一是现行的土地政策制约设施农业规模发展。农民有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干预,致使部分设施农业项目因少部分农民不愿意租田而搁浅[2]。二是高额的土地租金阻碍设施农业规模的扩大。三是教条的土地管理政策限制规模农业的发展。
2.3农业投入不足,设施农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植新模式[3],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特别是设施栽培,简易的设施投入成本在6万元/hm2以上,钢架大棚投入在12万元/hm2以上,而农业上的投入不足造成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缺乏,严重制约设施农业的规模发展。
2.4劳动力缺乏
近年来,各乡镇都掀起了打工热潮,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利用农闲进入城市务工,留在家中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造成务农劳力紧缺,不能适应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
3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3.1合理制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
设施农业的发展应结合区域农业资源与产业经济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着力打造沿江、沿如皋、海安及古高线、如泰运河线为主的两纵两横特色产业带,形成一个以黄桥为中心的主导生猪产业区,重点发展生猪、银杏、设施园艺、优质稻麦、家禽、意杨、特色水产、特粮特经等产业,不断推进泰兴市设施农业发展的“2218”工程。各地区应积极选择技术成熟、适销对路的设施农业产业、品种、项目,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区一品”的发展格局。
3.2加大政府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逐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调控下,粮食生产效益得到了恢复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要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需要付出较高的费用,而当前处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初期,要形成规模,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要像发展工业园区一样发展设施农业。
3.3研究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不断改善发展设施农业的用地环境
根据泰兴市现有的农业用地现状,合理划分农业人口生活用田和经济用田,在确保农民生活用田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经济调控政策,使经济作物用田集中连片,便于土地集中流转。加强土地国有政策的宣传,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切实改变农村土地流转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重新规划农村的土地使用,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土地使用环境。在设施农业发展上,要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的入股、合股经营新模式,降低设施农业的投入风险。在设施农业的土地使用上,市乡国土部门要积极配合,对发展规模生产确需生产辅助用房的要确定科学政策,支持设施农业生产,对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搭建生产用房的要在环保许可的条件下简化手续,切实改善发展设施农业的用地政策环境。
3.4强化设施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设施农业从业劳动力的科技应用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一是强化现有的农业推广服务队伍人员科技素质水平。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讲习班、研讨班,加强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的设施农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设施农业基地负责人的技术培训。要组织村企负责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参观考察设施农业典型,学习借鉴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学习新的农业生产适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三是强化设施农业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应用水平。通过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设施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 乙从军.烈山区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7):132-133.
一、转变作风,突出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
这次会议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会议结束后,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要把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采取多种有效形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乡、村、组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使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做到家喻户晓,各项促农增收措施深入人心,把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思发展、谋发展、抓落实、促增收的热潮。
1、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信心。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年,县委、政府从三春生产结束后就已经开始酝酿考虑今后瓜州农业发展的方向、路子,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东北、新疆和其他兄弟县市考察取经,学习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9月份,戴书记又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乡镇进行了深入调研,分片指导,分类调查,通过调查,帮助大家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今天,县上召开这次全县农业大会,对今后五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扶持力度,这在瓜州农业发展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既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负责,更体现了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这次大会的筹备、召开,出台政策来看,这次大会规格高,筹备早,出台的文件从实施到保障都十分完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从戴书记的讲话看,书记在讲话中今后全县工作的重点要从工业向农业发展转变,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扶持政策要从扶持一家一户向扶持企业、市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转变,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促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从出台的扶持政策来看,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预算8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有正常的增幅和长效保障机制,可以说,瓜州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这对于我们农业和农村干部来说既是鼓舞,但更是鞭策,各乡镇、相关各部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奋扬精神,紧盯目标不放松,狠抓增收不放手,绝不能辜负县委、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寄予的殷切期望。
2、大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领会本次大会得精神实质,首先要领会戴书记讲话精神,重点要从以下10个方面来领会:一是认真领会瓜州“三品两化”农业和全市“一特四化”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昨天戴书记在讲话中就进行了阐述,品种就是专业化布局的问题,品质就是市场化经营的问题,品牌就是标准化生产的问题,“三品两化”农业和市上的“一特四化”是一脉相承的,“两化”就是产业化和高效化,这和市上的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也是相互一致的。而且“三品两化”农业是我们去年就的,和今年市上得“一特四化”是完全一致的,这证明县委在把握全县农业发展的脉搏是非常准确的。二是认真领会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管理。三是认真领会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四是认真领会农民增收的来源。老乡镇增收的来源主要在于土地,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土地获得增收,移民乡镇在3-5年时间内必须通过劳务输转实现农民增收,靠土地达到35%的增收是有困难的。五是认真领会如何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戴书记“发展就是赚钱的关键”,在引导种植上要注重市场和农民的感受、意愿,什么东西赚钱种什么。六是认真领会关于标准化生产的问题,要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七是认真领会政策引导方式与投入机制的转变问题。八是认真领会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的问题。我们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有把企业做起来,每个产业有了龙头,农民增收才有了保障。同时,我们在今后龙头企业的选择上,要选择有能力,有技术、有业绩,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九是认真领会引进核心技术的问题。重点要引进整枝技术、膜下滴灌、无公害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十是认真领会农业节水发展。会后,各乡镇和各部门要把这次大会的精神实质传达到全体职工、农民群众、党员干部中。县委决定从12月1日开始开展今年的冬季集中教育,近期,宣传部门和农口部门要结合会议精神的落实尽快谋划安排好今年冬季集中教育,同时,广电部门对本次大会的精神进行进一步的宣传报道,要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都统一到本次大会的决策和重点产业的落实上来,坚持早动手、早准备,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政策保障到位。
3、精心组织,深入开展促进农民增收大讨论活动。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深入农户,通过典型引导、对比算帐等方式进行农民增收的讨论。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使农民认识到增收的潜力,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劳动力输转等方面理清思路,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大农民如何把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农民迫切关心的问题,要针对农民客观存在着合作知识、合作意识、合作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通过市场竞争意识的学习讨论,增强合作共赢意识,按照专业化布局要求,准确定位产业,把生产与市场、生产与效益有效对接,实现由生产者向经营者的转变,使其真正成为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4、细心谋划,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会议的任务目标和措施都非常具体,关键在于抓落实。戴书记常讲:干了没干好等于没干,做了没做好等于白做。因此,各单位在会后要认真的想怎样干才能干好,怎样做才不是白做的问题,各乡镇要在10月底以前将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细化到人头、地头和具体的企业,确保任务全面落实。要及早动手,参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对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从增收的年度目标、产业布局、保障机制、实施责任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划及实施办法。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积极寻求落实《意见》各项目标任务的新办法和新思路,抓住近年来已经形成的好思路、好典型、好办法,认真总结推广,相互学习,交流借鉴,为意见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意见》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5、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发展“三品两化”农业的核心,因此,各乡镇在制定实施规划、确定特色产业布局时,一定要依据自然资源的特点,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特色、高效、节水措施和产业布局的各项任务指标量化分解到村、组和农户,让广大农民群众从特色产业的概念、目的、意义及实施形式、布局要求、产业政策等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权,选准主营特色产业,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化布局。尤其是对移民乡村的产业化布局要打破常规,从一次性导入高效产业出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加快培育高效特色产业和其它产业布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规划,同安排,同落实,同推进,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尽快实现增收目标。
6、加强培训,持之以恒地做好劳务输转工作。农业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集训等培训方式的优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以“两后生”为重点,统筹专项资金,将省上确定的就业再就业资金提高到15%,广泛开展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日光温室有机无土栽培、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畜禽品种改良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农牧、林业、水务、科技等相关部门要尽快编印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在冬季集中教育之前下发到群众中。进一步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不断扩大市外劳务基地,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外出务工,扶持奖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二、统筹兼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这次农业大会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明确了今后五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启动实施,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统筹落实好各项增收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思路目标的一贯性至关重要。可以说,今年的结构调整已经为今后五年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需要各乡镇、相关各部门切实抓好落实好各项增收措施,进一步坚定特色产业发展的决心、信心、恒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思路目标的一致性,盯住产业发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1、提前谋划,做好明年农业生产规划工作。今年的农业发展已成定局,明年乃至今后的产业怎么发展,各乡镇要提前做好规划,对照《实施意见》和各重点产业办公室《产业发展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按年度、按项目具体发展指标和发展意见,围绕蜜瓜、葡萄、枸杞、酒花、番茄、牛羊养殖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蔬菜、甘草、食用菌等六大特色农产品,研究自己发展的具体措施办法。各乡镇要抓好定规划、定对象、定措施的问题,在今年产业的扶持上,我们实行的是申报制,各乡镇要按照县上分配的任务确定明年的工作重点,即明年的产业将在哪些专业组,哪些企业,哪些大场大户来落实,及时向县上进行申报。
2、及早着手,做好明年重点产业实施准备工作。明年的特色产业发展面积大,任务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葡萄、枸杞、酒花定植的苗木从哪里来?基础母畜、种畜的调引种源地在哪?这都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考虑。从明年开始,市上将在瓜州县建一个以枸杞为主的沙产业苗木育种基地,并要在瓜州发展万亩西甜瓜种植、10万只肉羊、30万只肉(蛋)鸡及冷水鱼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如何做好扦插苗木准备,种植、养殖区建设等工作,也是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3、查漏补缺,做好今年各项任务落实工作。现在离年底还有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今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考核奖励政策不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做好自查工作,逐项对照进度要求找差距,针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落实,缺的要补上,差的要赶上,积极查漏补缺,做到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松劲、力量上不削弱,坚持一手补“欠帐”,一手抓谋划,坚决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东片乡镇要集中做好酒花春育秋栽的落实工作,西片乡镇要集中做好葡萄的埋压防冻和网架建设工作,南片乡镇要集中做好牲畜越冬的准备工作,全县要重点做好冬季防疫工作。还有部分乡镇的沼气计划任务还没有完成,要抓紧最后这段时间确保沼气计划任务全面完成。
4、认真研究,抓好移民扶贫开发工作。随着九甸峡库区移民的迁移结束和梁湖、沙河的接收,我县移民扶贫开发的任务也进一步加重。县扶贫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扶贫政策,编报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监管项目的落实。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时,要紧紧把握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各移民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围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收入来考虑问题,认真抓好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劳务输转、土地改良、植树造林等五项重点工作。市上已经决定将我们的疏勒河移民项目的4个乡23个村全部纳入全省的扶贫规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如何把这个政策用好,用活,关键在于扶贫办、移民乡镇及各相关部门的努力,如果做好,移民乡镇的瘵有大的发展,做不好则是钱花了没效益。最近移民乡镇和扶贫办正在做今后5年的扶贫规划和2009年的扶贫规划,项目正在申报过程中。下一步,县委、政府将在移民乡镇重点扶持枸杞、畜牧业、甘草和食用菌等四个产业,各移民乡镇也要提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七墩、双塔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枸杞、甘草等特色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广至乡要进一步加大移民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力度,并做好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的实施工作,确保移民群众迁得进,移得住;梁湖、沙河乡要提前谋划明年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确保移民接收后能适时发展各项特色产业。
三、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今年县上先后成立了产业党委、重点产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全县重点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重大问题。明年,县委、政府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党委和产业办公室职能,继续实行重点产业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坚持做到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技术指导小组,全程进行指导、服务,各乡镇在产业发展中也要坚持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加强行政领导的同时,各乡镇要积极培育经纪人,抓好终端市场的研究,搞好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业技术单位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业系统的每位技术干部都要根据岗位和为农服务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农民提供一要能“看得见”,二要能“学得了”,三要能“跟着干”的技术,努力成为引领农业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行家里手。
2、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农业的领导,最大的是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衡量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量的强弱程度,要体现在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今年,县上根据重点产业的发展实际,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新农村建设扶持奖励政策,制定了重点产业资金保障措施,对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在大家关心的明年扶持政策的落实问题上,重点两个方面:一是请财政局会后研究我们出台的扶持保障政策怎么落实的问题,要及早将确定的经费列入预算,要能够做到优先安排,能够早拨的一定要早拨,同时按照农业生产的规律将资金及时拨下去,确保产业的扶持。二是本次会议确定的扶持政策一定5年不变,只能优化,不能降低。同时,各乡镇要也出台各自的扶持政策,推进重点产业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