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09:21: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管理的范围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与一般工程相比,核电工程更加复杂,规模也更加庞大,其中涉及的专业多达几十种,同时,还具有设备部件多、工期长、投资高等特点。核电技术是较为特殊的技术种类,其具有的高科技属性注定了此种技术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核电工程的建造通常需要进行严格监管。由于知识密集且对专业性要求高,所以核电工程的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一、核电工程管理的几种模式概述
(一)国外采用的管理模式
当前,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核电工程,但由于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及国家战略存在差异等原因,各个国家采用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从世界范围内核电工程的发展状况来讲,国外在核电工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分散业主式
这种管理模式在美、日应用得比较普遍。以美国为例,AE公司可接受业主的委托,全权负责核电工程的相关事宜,包括设计以及建造等。日本的技术开发企业在充当供应商的同时,还负责设计以及维修等,日本核电工程管理大多实行的是“交钥匙总承包”。
2.集中业主式
这种管理模式的代表国家为法、韩两国,其中,法国是由电力企业充当业主方、管理方和运营方,而韩国则是由电力公社充当业主方、施工方和运行方。
(二)我国采用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比较特殊,管理体制对经济制度影响较大,故核电工程管理中采用的管理模式不止一种。归纳来说,我国核电工程项目中实行过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下述几种:一是“指挥部”式,此种管理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是“秦山一期”。二是“总承包”式,此种管理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为大亚湾核电站。三是“合同合作”式,此种模式的特点就在于业主直接负责,应用的典型案例为岭澳一期,该项目设计由中、法、英三方的企业分别进行,采购则由英、法两方企业及业主分别进行。
二、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应用价值
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对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推行有助于管理责任的明确和效率的合理提升。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内涵就是业主借助合同的形式,实现工程任务的委托,最终由专业单位负责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其中,全范围明确了时间维度,指的是将项目由始至终的所有工作都划入总承包的范畴,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全部环节,而全厂则是基于空间维度而言,其将项目全部构成均划入了总承包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实际上都是由专业单位、专业人员负责的,管理因素的负面影响将会降至最低,有助于项目建设活动的高效展开。
其次,结合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来讲,总承包将成为未来项目管理的主流模式,而其在国内外诸多项目中的应用实践也证明了其实用价值,总承包已然成为备受业主青睐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核电工程中也开始尝试实行总承包,但由于发展时间并不长,总承包的对象往往只是工程任务的某个过程或者建造任务的某一部分。这样的管理办法弊端非常明显,比如,由于接口较多,管理中经常需要进行协调,同时,业主也需要负责一些管理工作,这就造成各项风险偏高,不利于投资控制。相比起上述管理模式,全厂全范围总承包不仅有助于实现系统管理和精细管理,对于核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的优势主要包括:能够帮助培育综合实力强的核电工程企业;有利于核电技术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核电工程效益并增强其竞争能力。结合核电工程的建设特点来讲,全厂全范围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可以理清业主方与承包方的关系、合理减少接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主就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协调以及融资等工作上,而承包商具有的专业优势也将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工程建设中安全隐患数量会明显减少,业主方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将因此降低。
(二)应用要点
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需要保证以下几点:
1.专业管理队伍
核电工程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对于参与建设和管理的人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是管理者,不仅教育背景要符合要求,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经验和资质。因此,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的效果需要一支专业管理队伍来保障,但应注意的是,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对核电工程管理要素有着科学的认识。
2.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职责明晰,组织结构应为矩阵式;为了保证专业和规范,管理体系应尽量做到流程化;为了保证足够科学和先进,技术文件体系应尽量全面。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管理体系才能做到全覆盖,管理疏漏出现的可能性才会达到最低。
3.一体化的管理系统
高效管理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持,该系统应能够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等所有工作涵盖在内,除此之外,还应以可视化相关技术为辅助,以保证核电工程的建造质量。
4.具备相应的技术
核电工程的建造需要接受严格监管,各个部分的建造也对技术有着很高要求,无论是核岛勘察,还是常规岛设计,都需要以相应的技术来保障,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够保证管理效果。
5.全面把握工程建造要求
在核电工程建造中涉及很多关键设备,部分设备需要进口,所以,集约采购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工程建设中使用的材料,还要注意做好保管,所以,全面把握工程建造要求与特点也是一项必要条件。
6.具备核电工程建造所需的各项管理能力
核电工程建造过程中若实行全厂全范围总承包,就必须确保具备与此相适应的建造管理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调试能力、项目控制能力。
7.具备核心资源
这个条件是建造活动正常展开的前提,也是核电工程质量的保证。
8.具备相应资质
核电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其建造要求非常严格。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来讲,对于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企业实行的是资质管理,各项要求非常明确,所以,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开展各项工作。
(三)案例分析
为了明确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A工程项目为例,对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思路进行了探讨,具体策略如下。
1.项目情况
A工程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某省,属于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出资方为两个企业,二者出资比例分别为55%、45%。此次管理主要涉及三家单位,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以甲、乙、丙单位代称。该工程建造过程中实行的是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管理组织是由甲单位牵头、多方联合组成的国核联队。在此种管理模式下,联队成员借助共同协议实现责任约定;在对外签订协议时,联队是一个整体。
2.实施思路
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此次管理中从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要求出发,满足了其全部应用条件。
(1)甲单位积极加强与乙、丙单位的合作,承担了建设管理重任,并通过多方努力,组建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同时,作为设计工作的负责单位,乙单位具有丰富的经验,技术力量非常雄厚,而丙单位则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及相应的管理力量。上述三方联合起来,借助专业互补,保证了管理队伍专业水平达标,为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的规范展开奠定了基础。
(2)为了保证管理秩序,该项目建设前对组织机构进行了缜密规划,项目管理者来自甲、乙、丙三家单位,组织体系较为完善,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管理。同时,还了以质保大纲为代表的几百份文件,对相关程序进行了明确,提高了管理的标准化程度。
(3)结合项目应用实际,开发了与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借助专业的管理软件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并实现了管理任务的全覆盖。
(4)该工程中计划建设的机组为CAP1400,其关键技术由甲单位创新开发。核岛及常规岛设计分别由乙单位、丙单位负责,其中,后者已熟练掌握相应的设计技术,并具备了符合要求的管理能力。
(5)甲单位具备所要求的设备采购能力和材料保管能力等,供应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为了达到技术要求,丙单位也适当地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使得国核联队真正拥有了集约采购能力。
(6)为了规范建造管理秩序,联队经过努力最终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掌握了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借助技术改进及经验反馈,真正拥有了较高的管理水平。在核电调试方面,联队特意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其负责调试工作,并对调试实行了规范要求。
(7)CAP1400无论是在核安全方面,还是在造价方面,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并且还拥有自主产权。供应体系建设帮助培育了以主管道及TG包为代表的设备供应商,有关核心资源的相关要求基本具备。
(8)该工程中参与管理的各级单位均具有与国家要求相符的资质。比如甲单位,其资质为综合甲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厂全范围总承包是一种具有较高科学性且效率优势突出的管理模式,与核电工程建造的各项要求相适应,将其合理应用于核电工程中,对于提高核电工程建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全厂全范围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实例还不多,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旭飞,范静燕,康逸翁,康支霞.谈核电站建设管理模式[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01):54- 58.
[2] 苏文,丁德馨,叶勇军.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优劣分析――以三门核电工程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7- 10.
关键词:大型建设工程 范围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大型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大型建设工程存在范围蔓延、实际投资费用远远大于估算费用的情况。而且,在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究其原因,可以说是项目范围管理不善所致。确定项目的范围可以明确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可交付成果,提高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确定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更有助于清楚地分派责任[1]。因此,规范大型建设工程的范围管理显得很急迫。
本文在介绍大型建设工程及范围管理的相关概念后,给出了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以及范围控制的重点。
1.相关概念
1.1 大型建设工程
大型建设工程是由功能上或区域上多个相互关联的项目组成的项目集。这些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获得项目的整体利益,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在中国,大型建设工程通常是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
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意图一般都来源于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投资主体组织的发展战略。因此,大型建设工程对于国家及地方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大型建设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也决定了其具有多目标性。其次,由于大型建设工程由相互关联的多个项目组成,各项目间施工、投资、功能需求、运营等界面错综复杂,使得管理界面也变得异常繁琐。所有的这些特点都增大了范围管理的难度。
1.2 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形成于项目概念规划阶段,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的反映。项目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产出物范围,二是项目工作范围。项目的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的各过程。管理项目范围主要在于定义和控制哪些工作应包括在项目内,哪些工作不应该包括在项目内。项目产出物范围和工作范围的集成管理是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这二者按照具体项目的配置关系科学地进行集成管理,才能确保项目最终得到项目业主的满意。
2.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
2.1定义大型建设工程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结果。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追求项目目标的过程。明确大型建设工程的功能目标对于业主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及项目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也使得项目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了统一。
在此阶段,目的和目标可以通过客户接收评审得以提高和优化。接收管理是在大型建设工程内评审可交付成果并获得业主及利益相关者完全接受的过程,以此降低客户的不满情绪。
2.2 规划大型建设工程范围
此阶段是根据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识别和制定产生满足目标的可交付成果和收益活动的过程。该阶段也是编制大型建设工程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和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了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帮助大型建设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就项目的范围达成一致,并且可以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说明了项目范围的管理方式以及项目范围变化的管理方式。
2.3制定大型建设工程要求
保卫管理部门的人员要精干,职责分明,有着统一的领导指挥与高效率的办事速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所各种财产安全。具体的工作有巡逻工作、消防治安监控工作、配合公安部门抓捕嫌疑犯工作、出现停电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处理各类刑案与治安事件工作等,这些工作都有着各自的流程规范,只有在遵守工作流程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产安全。
一,保卫巡逻工作规范流程
保卫巡逻人员要提前十分钟上岗,仪容仪表要得体大方,精神饱满,在站岗或巡逻换岗时,要将相关的具体工作加以说明,同时还要对随身携带的对讲机等执勤设施进行检查。在具体的巡逻过程中,要按照时间间隔与路线进行巡视,一定要仔细认真,巡视到位,路线也要方便灵活,在研究所研究室附近时,要脚步轻,不可影响他们的正常研究工作。在巡逻中遇到单位人员或来研究所的客人要主动问好,做到文明礼貌,对那些可疑人员要做出礼貌性查询并用对讲机等向上级领导说明情况,当确实有问题时要经领导同意向警方报告。对于研究所资料室、器材室等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做好巡视记录。当出现突发事件时,要合理合法的处理好,随时与相关部门、警方等保持联系,下班后要与交接班人员做好交接,检查执勤设施,做好交接记录,并对本部门工作进行讲评,发扬优点,纠正缺点。
二,消防、治安监控中心工作规范流程
对于研究所周围,研究资料室、器材室、档案室等要进行消防报警监控与治安电视24小时昼夜监视,以便掌握研究所内外的安全秩序情况。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治安消防监控,按规定及时更换电视监控存储空间。如此便可以及时发现可以的人与事,并用电视监控对其跟踪,并迅速通知巡逻保卫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询问。如是来研究所的公干人员,找相关部门问清楚,做好录像与文字记录等。一旦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便要立即通过所在部门与巡逻保温人员赶到现场查明情况,如是误报,消除报警型号,如果确实发生火灾等,要立即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流程进行办理。正确操作监控系统,使之经常处于相应的温度与湿度,并做好日常维护与定期测试检查工作,使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负责人进行检修,并作好记录。在监控机房重地,要保持好室内卫生,并做好保卫工作,非值班人员不得进入,保管好录像材料与各种工作记录。如有人查询录像材料,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平时做好值班记录,并向接班人做好交接手续。
三,配合公安机关部门做好抓捕嫌疑人工作规范流程
此项工作的具体流程有:查看法律手续――了解案情――核查――提供配合等相关工作。具体的内容是:公安政法部门如果要求保卫管理部门配合查询某单位人员或来访嫌疑人并采取强制措施时,首先要先看执法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或通缉协查单以及执法人员的单位介绍信、工作证并予以登记。然后向执法人员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执法人员提供的基本情况进行排查核实,寻找嫌疑犯的具置并对周围地点路口进行布控,在强制执行时做好场外接应工作;执法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检查时,保卫管理部门人员要保护好现场,但不参与检查。此外,当执法人员将犯罪嫌疑人带走时,要为其提供最合适的出走路线以免影响研究所其他工作人员;如果嫌疑人是来登记的人员,要同时保卫科做好出门登记等相关手续。
四,发生停电火灾事故等应急处理规范流程
发生停电时,要立即报告研究所领导、工程部与保卫部。领导要通知各部门,让各个研究室结合自己情况妥善处理并确保资料、人员等安全,如果在夜间,相关人员打开应急照明设备或蜡烛灯,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然后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抢修,并控制在大门,防止外来人员流窜。工程部门接到报告后,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检查抢修,如果是研究所以外线路发生障碍导致停电,要及时联系相关供电部门,并将联系与抢修情况及时通报各个相关研究室,倘若研究所大楼内有电梯且有人困在里面时,要设法稳定被困者情绪。保卫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尤其是在夜间要及时通过对讲机调集巡逻人员对研究所各个出入(下转第79页)(上接第77页)口进行实时站岗,防止不良分子趁机作案,如果是部分停电,要通知保安监控人员严格监视事发区域的人员出入,倘若有人困在电梯内,要配合工程部做好相关工作。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将火警信息传到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卫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动报警装置报警,研究所工作人员报警与来访人员报警三种。消防控制中心或保卫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要迅速通过对讲机通知保安巡逻员到现场检查,如果是误报,就解除报警,如果确实起火,便要通知电话总机联系相关部门领导或119火警报案。保安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成立灭火救灾指挥中心。此指挥中心要包括研究所单位主要领导,工程部与事发部门负责人与保卫管理部门人员。指挥地点设立在掌握信息的消防控制中心或按照事发现场另选合适地点。指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确定现场灭火指挥人,成立现场指挥小组,由保卫部消防主管、工程部相关技术人员与事发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掌握火势发展情况,指挥参战人员灭火,根据火势及时采取进一步措施,并向指挥部回报,公安消防人员到场后,协同组织灭火抢救;按照火情大小决定是否通知相关人员并组织实施疏散,通报的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以上楼层,有可能蔓延的以下楼层,通报可使用消防应急广播;指令各部门按照火灾应急预案规定,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并履行各自责任;密切注意研究所内的情况,稳定研究所内下关人员情绪,做好安全工作;公安消防到达后,及时向火灾指挥报告情况,按照布置要求,带领研究所人员贯彻执行。在着火场现场指挥时要及时组织灭火与救护。组织灭火,指挥参战人员灭火,并根据火势,切断着火层电源与可燃气体源,关闭着火层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阻止火势水平或纵向蔓延。组织救护,指挥参战人员在着火层救护人员、疏离与抢救物资。
保卫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是:遵守负责现场指挥,组织指挥义务消防队员和就近员工灭火、救人、抢救物资;备好手推消防器材车与现场所用的大容量灭火器,防烟防毒等;指派保卫人员或义务消防队员在酒店首层控制消防电梯使用;指派保卫管理人员或义务消防队员在着火层执行警戒任务,指导疏散人流向安全区有秩序地撤离,防止有人趁火打劫,捣乱破坏;保卫监控室应严密注视无人警戒的楼面及出入口,及时发现火势蔓延情况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打劫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大型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大型建设工程存在范围蔓延、实际投资费用远远大于估算费用的情况。而且,在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究其原因,可以说是项目范围管理不善所致。确定项目的范围可以明确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可交付成果,提高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确定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更有助于清楚地分派责任[1]。因此,规范大型建设工程的范围管理显得很急迫。
本文在介绍大型建设工程及范围管理的相关概念后,给出了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以及范围控制的重点。
1.相关概念
1.1 大型建设工程
大型建设工程是由功能上或区域上多个相互关联的项目组成的项目集。这些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获得项目的整体利益,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在中国,大型建设工程通常是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
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意图一般都来源于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投资主体组织的发展战略。因此,大型建设工程对于国家及地方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大型建设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也决定了其具有多目标性。其次,由于大型建设工程由相互关联的多个项目组成,各项目间施工、投资、功能需求、运营等界面错综复杂,使得管理界面也变得异常繁琐。所有的这些特点都增大了范围管理的难度。
1.2 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形成于项目概念规划阶段,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的反映。项目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产出物范围,二是项目工作范围。项目的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的各过程。管理项目范围主要在于定义和控制哪些工作应包括在项目内,哪些工作不应该包括在项目内。项目产出物范围和工作范围的集成管理是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这二者按照具体项目的配置关系科学地进行集成管理,才能确保项目最终得到项目业主的满意。
2.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
2.1定义大型建设工程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结果。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追求项目目标的过程。明确大型建设工程的功能目标对于业主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及项目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也使得项目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了统一。
在此阶段,目的和目标可以通过客户接收评审得以提高和优化。接收管理是在大型建设工程内评审可交付成果并获得业主及利益相关者完全接受的过程,以此降低客户的不满情绪。
2.2 规划大型建设工程范围
此阶段是根据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识别和制定产生满足目标的可交付成果和收益活动的过程。该阶段也是编制大型建设工程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和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了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帮助大型建设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就项目的范围达成一致,并且可以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说明了项目范围的管理方式以及项目范围变化的管理方式。
2.3制定大型建设工程要求
此阶段识别并详述实施大型建设工程的要求和应该遵守的规范。本文将构成大型建设工程的项目或项目集称作组件。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层面需要有规范以保证所有内部组件以及外部实体被充分地处理。大型建设工程的要求包括项目集层面和组件层面的要求。项目集层面的要求可以理解为高层面的、宏观的,涉及到商务、法律、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组件层面的要求是指项目集要求被分解到各个组成项目承包商的要求。各个执行组织必须有一个健全的过程来管理要求,包括涵盖商务、业主及利益相关者、行业和其他项目集层面与企业相关领域的高级要求。
2.4制定大型建设工程架构
此阶段主要是建立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内部组件的结构,识别各个组件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整套治理大型建设工程的交互作用和演变的规则。这也是编制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架构基准的过程。项目集架构基准是大型建设工程内部组件的集合,描述了各个组件的特征、能力、可交付成果、时间、外部接口以及各个组件如何对整个大型建设工程的收益做出贡献。
2.5创建大型建设工程的WBS
此阶段是分解大型建设工程的可交付成果、项目活动和实施阶段的过程。它将所有工作活动分解为更加容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它为项目管理团队提供一个报告项目现状及进展情况的基础框架,以便于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项目经理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WBS可用来交流与项目范围相关的信息,包括进度、风险、绩效、依赖关系和预算等方面的信息。WBS也是其他项目管理过程及可交付成果的主要依据。由于大型建设工程由很多项目或项目集构成,组成复杂。因此,创建大型建设工程的WBS要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架构基准、大型建设工程要求文档的基础上,利用有经验的专家及工作分解结构模板,按照科学合理的过程进行工作分解。
2.6 管理大型建设工程架构
此阶段确保在大型建设工程中的元素关系构建良好,并且遵循在大型建设工程架构中定义的治理规则。在大型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中,由于项目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项目集架构基准和项目集管理计划进行及时的更新是必要的。
2.7管理组件界面
由于大型建设工程是由多个项目或项目集构成的,其投资主体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与项目之间不仅存在施工界面的问题,还存在管理界面的问题。当出现项目变更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问题。因此大型建设工程的沟通管理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且要根据项目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大型建设工程的实施阶段与后期的运营也存在界面管理的问题,这些界面也是大型建设工程整体范围的一部分。为保持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的一致性,组件界面的透明管理是关键的。
2.8监控大型建设工程范围
范围变更对大型建设工程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它可能源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大型建设工程的组件、起初未被识别的需求和架构问题或外部资源。每个潜在的变更请求都要分析,并且识别其影响。范围变更的控制过程是分等级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层面有变更控制委员会分析项目集层面的变更。如果项目集层面的变更控制委员会识别了对组件的影响,变更会被提交到组件层面变更控制委员会做更加详细的影响分析。分析的结果会返回到项目集层面的变更控制委员会,并且对其他组件或组件界面的影响也被识别。
3.大型建设工程范围控制重点
项目范围控制就是使项目范围一直处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使产生的变化不会对项目产生负面的或消极的影响。针对大型建设工程自身的特点及当前范围管理存在的问题,其范围管理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重视项目前期工作
由于大型建设工程多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任务,很多时候项目工期是政府根据需要强制规定的一个时间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若工期很紧,则前期审批手续能否顺利完成将会对后续工作产生致命影响。比如,初步设计审查不通过,后面的施工图设计审查也就没法做,从而招标将无法进行,更别提开工了。虽然政府会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特批的方式,但还是需要建设单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有些前期审批文件当时并未拿到正式文件,也许只有临时许可证,后期也应及时补办,不能影响后期项目的竣工验收。
3.2做好设计管理工作
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任务的费用只占工程总投资很小一部分,但却决定着工程将来实施的投资规模、难易程度和工程的进度。拟建工程能否实现业主的战略意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优劣。大型建设工程不仅在体量上巨大,而且涉及不同部门和单位,如何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对设计进行统一协调,难度很大。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指挥部应通过设计平台的搭建,建立设计总体管理机制,以实现对大型建设工程进行系统管理,包括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风格,协调设计界面,控制设计进度等。此外,还可通过专门委托咨询机构对大型建设工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设计管理平台,将各专业设计单位联系起来,合理地界定了各个单位的职责,发挥了各方的优势。
3.3加强范围变更控制
大型建设工程不确定性极大、风险相对较大,无法确保其不进行变更。虽然制定了初始被认为是合理详细的项目规划,但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变更。项目范围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
为执行变更控制,必须建立有效的范围变更流程。这个流程应包括确认变更、评估变更的商业价值、分析变更对项目的影响,以及提交给项目发起人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执行变更。但是仅有范围变更流程,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变更控制手段也难以真正控制变更。范围变更流程中必须明确变更的主体、什么样的变更需要执行、变更的影响多大以及客户是否接受变更的成本代价。
3.4做好结算决算、档案管理等收尾工作
大型建设工程的体量巨大决定了其后期的结算、档案管理等工作量也极大。工程结算决算涉及到工程量的核对,申报及审批等的流程,且结算决算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需要与各个造价咨询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沟通,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制定结算决算的专项进度计划是很必要的。这一专项计划可以规定结算决算的申报时间督促施工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规定结算决算完成时间督促业主内部人员。
大型建设工程的档案记录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对于后续工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国内历来不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对大型建设工程这样复杂的系统,其档案多且杂。建设单位一方面要解决档案仓库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档案的编排等工作。同样,也可以制定档案管理专项计划保证档案按时验收。
参考文献
[1]毕星,翟丽.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P2M. A Guidebook of Project and Program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erti?cation Centre (PMCC),Tokyo, Japan 2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大型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大型建设工程存在范围蔓延、实际投资费用远远大于估算费用的情况。而且,在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究其原因,可以说是项目范围管理不善所致。确定项目的范围可以明确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可交付成果,提高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确定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更有助于清楚地分派责任[1].因此,规范大型建设工程的范围管理显得很急迫。
本文在介绍大型建设工程及范围管理的相关概念后,给出了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以及范围控制的重点。
1.相关概念
1.1 大型建设工程
大型建设工程是由功能上或区域上多个相互关联的项目组成的项目集。这些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获得项目的整体利益,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在中国,大型建设工程通常是政府投资的公共项目,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大型建设工程的特点增大了范围管理的难度。
1.2 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形成于项目概念规划阶段,是对项目目标和目的的反映。项目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产出物范围,二是项目工作范围。项目的范围管理包括确保项目做且只做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的各过程。管理项目范围主要在于定义和控制哪些工作应包括在项目内,哪些工作不应该包括在项目内。项目产出物范围和工作范围的集成管理是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这二者按照具体项目的配置关系科学地进行集成管理,才能确保项目最终得到项目业主的满意。
2.大型建设工程范围管理的内容
2.1定义大型建设工程目的和目标
项目目标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结果。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追求项目目标的过程。明确大型建设工程的功能目标对于业主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使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及项目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也使得项目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了统一。
2.2 规划大型建设工程范围
此阶段是根据大型建设工程的目标识别和制定产生满足目标的可交付成果和收益活动的过程。该阶段也是编制大型建设工程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和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了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帮助大型建设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就项目的范围达成一致,并且可以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说明了项目范围的管理方式以及项目范围变化的管理方式。
2.3制定大型建设工程要求
此阶段识别并详述实施大型建设工程的要求和应该遵守的规范。本文将构成大型建设工程的项目或项目集称作组件。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层面需要有规范以保证所有内部组件以及外部实体被充分地处理。大型建设工程的要求包括项目集层面和组件层面的要求。各个执行组织必须有一个健全的过程来管理要求,包括涵盖商务、业主及利益相关者、行业和其他项目集层面与企业相关领域的高级要求。
2.4制定大型建设工程架构
此阶段主要是建立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内部组件的结构,识别各个组件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整套治理大型建设工程的交互作用和演变的规则。这也是编制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架构基准的过程。项目集架构基准是大型建设工程内部组件的集合,描述了各个组件的特征、能力、可交付成果、时间、外部接口以及各个组
件如何对整个大型建设工程的收益做出贡献。
2.5创建大型建设工程的WBS
此阶段是分解大型建设工程的可交付成果、项目活动和实施阶段的过程。它将所有工作活动分解为更加容易管理的组成部分。它为项目管理团队提供一个报告项目现状及进展情况的基础框架,以便于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项目经理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WBS可用来交流与项目范围相关的信息,包括进度、风险、绩效、依赖关系和预算等方面的信息。WBS也是其他项目管理过程及可交付成果的主要依据。由于大型建设工程由很多项目或项目集构成,组成复杂。因此,创建大型建设工程的WBS要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架构基准、大型建设工程要求文档的基础上,利用有经验的专家及工作分解结构模板,按照科学合理的过程进行工作分解。
2.6 管理大型建设工程架构
此阶段确保在大型建设工程中的元素关系构建良好,并且遵循在大型建设工程架构中定义的治理规则。在大型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中,由于项目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项目集架构基准和项目集管理计划进行及时的更新是必要的。
2.7管理组件界面
由于大型建设工程是由多个项目或项目集构成的,其投资主体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与项目之间不仅存在施工界面的问题,还存在管理界面的问题。当出现项目变更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问题。因此大型建设工程的沟通管理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且要根据项目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
2.8监控大型建设工程范围
范围变更对大型建设工程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它可能源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大型建设工程的组件、起初未被识别的需求和架构问题或外部资源。每个潜在的变更请求都要分析,并且识别其影响。范围变更的控制过程是分等级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层面有变更控制委员会分析项目集层面的变更。如果项目集层面的变更控制委员会识别了对组件的影响,变更会被提交到组件层面变更控制委员会做更加详细的影响分析。分析的结果会返回到项目集层面的变更控制委员会,并且对其他组件或组件界面的影响也被识别。
磨损微粒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是严重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远期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1~4〕。大量研究证实,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的磨损微粒数量惊人,每年在体内产生约5×1013亚微粒释放入关节腔〔1、5〕。金属微粒是重要磨损微粒之一〔3、6〕,与其他无法降解消化的微粒(如聚乙烯或骨水泥等)一样,当其持续刺激假体周围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等)时,正常吞噬反应将引起病理改变〔1、4〕。
鉴于成骨细胞在假体周围骨代谢中具有重要地位〔3、7〕,阐明金属微粒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极其重要。为此,本文将就近年来成骨细胞对金属微粒(包括其离子状态)的体外生物学反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金属磨损微粒与成骨细胞
金属微粒主要有钴铬合金、钛合金、钛、不锈钢及其它金属等〔8、9〕,从假体周围界膜中分离出的微粒一般粒径小于3 μm,平均1 μm〔10〕。金属微粒通过有效关节间隙进入假体周围,分布于骨髓腔中,直接与成骨细胞接触,为吞噬反应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8〕。成骨细胞吞噬微粒并产生有害生物学反应,引起细胞功能改变,导致骨溶解吸收〔8、11、12〕。目前体外实验主要研究了这些微粒对成骨细胞活性、增殖及其功能改变的影响。
11 金属微粒与成骨细胞骨形成及其表型
成骨细胞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产生有机骨基质,而有机骨基质的90%为Ⅰ型胶原(由α1和α2链连接而成),因此,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是微粒影响成骨细胞骨形成的重要指标〔3、13〕。钛合金、磷酸铬及钛微粒能抑制人成骨样细胞(包括MG63、SaOS2、HOS细胞)及成人骨髓源性原代成骨细胞前胶原(procollagen)α1[Ⅰ]及α1[Ⅲ]基因表达并降低Ⅰ型胶原合成,其抑制前胶原α1[Ⅰ]基因表达的作用强于聚乙烯〔3、13、14〕,但对成骨细胞其他特异性基因如骨钙素(osteocalcin,OC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骨桥素(osteopontin,OPN)等的表达无明显影响〔3、9、14〕。高浓度的铝微粒(648 μm)能引起ALP活性增加,而其他粒径微粒如钛(1699 μm)、锆(507 μm)、铌(1418 μm)、钽(832 μm)、铬(2327 μm)对此无作用〔15〕。钴微粒抑制成骨细胞Ⅰ型胶原、ALP及OCN的产生,而钴铬合金无此作用,但高浓度(10 mg/ml)钴铬合金及铬能阻止OCN的表达,铬微粒还能抑制ALP表达〔11〕。这意味着金属微粒能引起假体周围以Ⅰ型胶原合成减少为代表的骨基质形成障碍,部分微粒或在高浓度时将影响成骨细胞其他表型。
12 金属微粒与成骨细胞源性因子释放
在金属微粒的刺激下,原代成骨细胞或成骨细胞系细胞对IL6〔3〕、IL8〔16〕、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1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3〕及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16〕等因子释放增加。其中,PGE2的释放呈微粒成分依赖性,即钴铬合金>工业纯钛>钛合金〔18〕。现已证明,IL6和PGE2能激活假体周围破骨细胞或促进其分化,导致骨溶解吸收〔3、14〕;IL8是中性粒细胞的幕集因子,MCP1能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这些浸润细胞可放大假体周围细胞对微粒的反应,交替启动无菌性炎症,导致假体周围界膜形成,增加骨溶解〔16〕;而TGFβ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其释放可能是成骨细胞的一种代偿性保护反应〔3〕。这表明在金属微粒的作用下,成骨细胞源性因子的作用以引起假体周围无菌性炎症、促进骨溶解为主,但仍有逆转这些反应的因素存在。
13 金属微粒与成骨细胞活力、增殖
小于3 μm钛、钛合金及正磷酸铬微粒对MG63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即使当暴露时间长达72~96 h或浓度在00125%~02%(v/v)时,细胞活力仍保持在95%以上〔3〕;与之相反,上述微粒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其抑制作用较聚乙烯强;但细胞在低浓度(如00125%~005%)中暴露达48 h时,这种抑制作用消失〔3〕,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果〔19〕。较大粒径的铝(648 μm)、钛(1699 μm)和锆(507 μm)微粒降低细胞活性的浓度低于铌(1418 μm)、钽(832 μm)、铬(2327 μm)〔15〕。钛微粒通过触发凋亡来降低成骨细胞活性〔20〕,在抑制新生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方面,以15~4 μm粒径作用最强〔21〕。这表明,成骨细胞活性、增殖与金属微粒浓度、粒径及成分密切相关,而成骨细胞数量的减少也是其引起Ⅰ型胶原合成减少的原因之一。
14 成骨细胞吞噬金属微粒与其功能改变的关系
虽然一般认为成骨细胞为非吞噬细胞,但体外研究证实这种细胞具吞噬功能,而且能大量吞噬钛、钴、铬、钛合金及钴铬合金等微粒〔3、11、18〕。MG63细胞及原代人成骨细胞或新生鼠成骨细胞吞噬微粒后,微粒位于胞浆内、胞核周围,胞膜呈不规则皱褶,内质网退化,线粒体肿胀,胞核呈锯齿状,伴囊泡状包涵体形成,此时,微粒与细胞骨架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引起纤维增厚并几乎使细胞失去胞质流动性及粘附力〔18、21〕,这可能是微粒对细胞直接毒性作用的结果〔11〕。当可吞噬微粒暴露于MG63细胞24 h时,成骨细胞即变得饱满,单个细胞吞噬微粒高达40~60粒,而松胞菌素(cytochalasin)D能阻止其吞噬作用,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成人骨髓源性原代成骨细胞〔3〕。成骨细胞吞噬金属微粒后,可表达具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CD68蛋白〔22〕。
如此之多的金属微粒被成骨细胞吞噬,是否引起成骨细胞活性及功能改变?Pioletti等〔20〕发现,成骨细胞吞噬钛微粒可引起细胞凋亡,这源于吞噬微粒引起的细胞直接毒性反应及在吞噬过程中或吞噬后,成骨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对其他成骨细胞的毒性反应(属间接作用)。Vermes等〔3〕证实,成骨细胞吞噬钛微粒引起的Ⅰ型胶原合成抑制效应可长达细胞暴露微粒后13 d,而具有阻断细胞吞噬作用的松胞菌素D,虽然能显著地降低这种抑制效应,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此作用;细胞无法吞噬的钛质大颗粒(粒径大于20 μm)也具抑制效应,但逊于粒径小于3 μm的小微粒。其它研究结果与之相似〔21、23〕。这表明,成骨细胞吞噬微粒是抑制其增殖、活性及有机骨基质合成方面的主要原因,但独立于这种吞噬效应的介导机理仍起部分作用,后者源于微粒与成骨细胞间相互作用,在无吞噬效应存在时或在吞噬发生之前发挥抑制骨基质合成的作用。
15 金属微粒引起成骨细胞功能变化的信号转导机理
鉴于微粒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在吞噬发生之前即启动细胞的生物学反应,产生抑制效应,Vermes等〔24〕对暴露于钛微粒的MG63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成骨细胞对可吞噬钛微粒的最初反应是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途径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作用,使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κB,NFκB)激活,引起成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化学趋化因子等,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来影响细胞的功能〔3、12、24〕;大微粒通过细胞与微粒间相互作用也能激活NFκB〔24〕,而成骨细胞吞噬微粒后被持续激活并释放转导信号,通过激活PTKNFκB径路,导致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3、24〕;NFκB与前胶原α1[Ⅰ]基因启动子结合,导致前胶原α1[Ⅰ]基因转录的下调,而采用PTK和NFκB径路阻滞剂能明显降低钛微粒对前胶原α1[Ⅰ]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金属微粒对成骨细胞PTK信号的刺激作用与NFκB激活及胶原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在酪氨酸磷酸化、NκB激活及胶原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着直接功能联系〔24〕。
2 金属磨损微粒离子状态与成骨细胞
尽管研究表明,假体源性金属微粒能改变体外成骨细胞功能,但尚不十分清楚这些微粒的离子状态是否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病理过程相关。文献显示,体内金属微粒的存在状态各不相同,从纳米至微米粒径的微粒到无机金属盐、氧化物、自由金属离子或与蛋白结合呈胶状复合物等多种形式,金属离子可直接由假体表面产生或源于磨损微粒〔25~27〕。不同的金属假体,即使其功能状态良好,在体内均将产生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如钛、铬、钴、镍等,而且其在体液中浓度明显超标〔25~27〕。假体周围的这种离子环境,极可能影响其周围成骨细胞功能〔26~28〕,相关体外研究虽然不多,但其结果均支持这种推测。
21 金属离子与成骨细胞增殖及活力
Hallab等〔26〕采用8种不同浓度(0001~100 mmol/L)的假体材料金属离子氯化物溶液干预MG63细胞,结果发现,金属离子不同程度地影响成骨细胞活力与增殖,以活力降低50%为标准,金属离子毒性从小到大依次为:钠<铬<镁<钼<铝<钽<钴<镍<铁<铜<锰<钒;金属离子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与毒性排名相似。Anissian等发现〔27〕,当钴+2高于10 mg/L或017 mol/L时,其抑制人成骨样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这说明金属离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与其毒性及浓度密切相关。
22 金属离子与成骨细胞表型及基质合成
Sun等〔28〕发现,铝+3在中毒与非中毒浓度均明显抑制ROS 17/28细胞ALP、OCN及OPN基因的表达;钴+2在中毒浓度时抑制ALP的表达;而铬+3和镍+2只有达细胞中毒浓度时,才能抑制OCN、OPN及ALP基因表达;钛+4和钒+3对此无抑制作用。当培养液中加入1,25(OH)2D3时,钴+2呈浓度依赖性降低OCN的产生,但浓度低于10 mg/L或017 mol/L时,无此作用〔27〕。这意味着,大部分金属离子在非中毒或较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表型,只有当中毒及较高浓度时,才出现相关的改变,而且离子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而非中毒或低浓度金属离子对成骨细胞前胶原α1[Ⅰ]基因或Ⅰ型胶原表达无影响,但当其达到中毒或较高浓度时,呈抑制效应〔26、27〕。
23 金属离子与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释放
毒性较大的金属(如钒、锰、铁及镍)离子刺激48 h后,能引起IL6释放,但对IL1β、TGFβ1及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毒性小的金属(如钴、铬)则无此作用,即使高浓度也如此〔26〕。但最近发现,富含钴+2的培养液能引起成骨细胞IL6分泌增加,不过当浓度低于10 mg/mL或017 mol/L时,无此作用,且在培养液中未检测到TNFα2〔27〕。这表明,离子毒性及其浓度与某些成骨细胞源性因子的释放相关。
3 展 望
金属微粒(包括其离子状态)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通过炎性介质(如IL6、IL8、PGE2)等的释放,引起无菌性炎症级联反应,导致骨溶解;同时使其骨形成能力明显下降。两者将导致假体周围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假体松动。但不同的磨损微粒及炎性介质在体内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可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假体周围细胞,炎性介质最后究竟是通过何途径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并引起骨溶解,到目前为止,这种机理尚未完全阐明〔2、5〕。阐明其机理是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防治及无菌性松动的预防研究取得根本突破的的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炎性介质释放的同时,成骨细胞表达的TGFβ1具有改善成骨细胞功能等作用,可部分逆转金属磨损微粒引起的骨溶解反应〔3〕。这意味着在假体周围骨溶解作用存在的同时,骨形成、骨保护作用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因此,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开展假体松动的预防研究,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Wooley PH,Schwarz EM.Aseptic loosening[J].Gene Ther,2004,11(4):402407.
〔2〕 Goodman SB,Trindade M,Ma T,et al.Pharmacologic modulation of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J].Clin Orthop,2005,(430):3945.
〔3〕 Vermes C,Chandrasekaran R,Jacobs JJ,et al.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 wear debris,cytokines,and growth factors on the functions of MG63 osteoblasts[J].J Bone Joint Surg(Am),2001,83(2):201211.
〔4〕 Wang ML,Tull R,Manner PA,et al.Direct and indirect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titanium particles[J].J Orthop Res,2003,21(4):697707.
〔5〕 Wang ML,Sharkey PF,Tuan RS.Particle bioreactivity and wearmediated osteolysis[J].J Arthroplasty,2004,19(8):10281038.
〔6〕 Campbell PA,Wang M,Amstutz HC,et al.Positive cytokine production in failed metalonmetal total hip replacements[J].Acta Orthop Scand,2002,73(5):506512.
〔7〕 Crotti TN,Smith MD,Findlay DM,et al.Factors regulating osteoclast formation in human tissues adjacent to periimplant bone loss:expression of receptor activator NF κ B,RANK ligand and osteoprotegerin[J].Biomaterials,2004,25(4):565573.
〔8〕 Lohmann CH,Dean DD,Koster G,et al.Ceramic and PMMA particles differentially affect osteoblast phenotype[J].Biomaterials,2002,23(8):18551863.
〔9〕 Giant TT,Jacobs JJ,Mikecz K,et al.Particulateinduced,prostaglandinand cytokinemediated bone resorption in an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in failed joint replacements[J].Am J Ther,1996,3(1):2741.
〔10〕 Maloney WJ,Smith RL,Schmalzried TP,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ear particles generated in patients who have had failure of a hip arthroplasty without cement[J].J Bone Joint Surg(Am),1995,77(9):13011310.
〔11〕 Allen M J,Myer BJ,Millett PJ,et al.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 cobalt,chromium,and cobaltchromium alloy on human osteoblastlike cells in vitro[J].J Bone Joint Surg(Br),1997,79(3):475482.
〔12〕 Roebuck KA,Vermes C,Carpenter LR,et al.Downregulation of procollagen alphal[Ⅰ] messenger RNA by titanium particles correlates with nuclear factor kappaB(NFkappaB)activation and increased rel A and NFkappaB 1 binding to the collagen promoter[J].J Bone Miner Res,2001,16(3):501510.
〔13〕 Kuroda S,Takeda S,Nakamura M.Effects of six particulate metals on osteoblastlike MG63 and HOS cells in vitro[J].Dent Mater J,2003,22(4):507520.
〔14〕 Yao JL,CsSzabo G,Jacobs JJ,et al.Suppression of osteoblast function by titanium particles[J].J Bone Joint Surg(Am),1997,79(1):107112.
〔15〕 Kuroda S,Takeda S,Nakamura M.Effects of six particulate metals on osteoblastlike MG63 and HOS cells in vitro[J].Dent Mater J,2003,22(4):507520.
〔16〕 Fritz E A,Giant TT,Vermes C,et al.Titanium particles induce the immediate early stress responsive chemokines IL8 and MCP1 in osteoblasts[J].J Orthop Res,2002,20(3):490498.
〔17〕 Dean DD,Schwartz Z,Liu Y,et al.The effect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wear debris on MG63 osteosarcoma cells in vitro[J].J Bone Joint Surg(Am),1999,81(4):452461.
〔18〕 Lohmann CH,Schwartz Z.,Koster G,et al.Phagocytosis of wear debris by osteoblasts affects differentiation and local factor production in a manner dependent on particle composition [J].Biomaterials,2000,21(6):551561.
〔19〕 Kwon SY,Takei H,Piolletti DP,et al.Titanium particles inhibit osteoblast adhesion to fibronectincoated substrates [J].J Orthop Res,2000,18(2):203.
〔20〕 Pioletti DP,Takei H,Kwon SY,et al.The cytotoxic effect of titanium particles phagocytosed by osteoblasts [J].J Biomed Mater Res,1999,46(3):399407.
〔21 〕 OConnor DT,Choi MG,Kwon SY,et al.New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hip prosthesis loosening:effect of titanium debris size on osteoblast function [J].J Orthop Res,2004,22(2):229236.
〔22〕 Heinemann DE Lohmann C,Siggetkow H,et al.Human osteoblastlike cells phagocytose metal particles and express the macrophage marker CD68 in vitro [J].J Bone Joint Surg(Bt),2000,82(2):283289.
〔23〕 Kwon SY,Lin T,Takei H,et al.Alterations in the adhesion behavior of osteoblasts by titanium particle loading:inhibition of cell fun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J].Biorheology,2001,38(2~3):161183.
〔24〕 Vermes C,Roebuck KA,Chandrasekaran R,et al.Particulate wear debris activate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and nuclear factor kB,which downregulates type Ⅰ collagen synthsis oblasts in human osteoblasts [J].J Bone Miner Res,2000,15(9):17561765.
〔25〕 Lhotka C,Szekeres T,Steffan I,et al.Fouryear study of cobalt and chromium blood levels in patients managed with two different metalonmetal total hip replacements [J].J Orthop Res,2003,21(2):189195.
今天我们这个会在区召开,说明区在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方面做得好。区长刚才的讲话给我们很多启发。区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认识很到位,而且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刚才石区长讲,第一,应急工作是大事,而且是心头大事,一定要把这个大事处理好,才有精力做其他工作;第二,应急工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而且是要什么给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当然,有的同志说,区钱多可以这样做。其实,这个钱每个区可以出得起,这个钱并不多。而且钱多有钱多的做法,钱不够也有钱不够的做法,关键是把这套机制、体系建立起来。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区才做得很好。刚才小华同志介绍了他们的做法。所以,怎么评估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做得不好与不好的因素是什么呢?很简单,做得好,是因为领导重视;做得不好,是因为领导不重视。大家回去要给主要领导汇报,有些地方确实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呢?我刚才讲了,关键是领导不重视。
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我代表市在会上介绍了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其他兄弟城市的好评。省政府正在推广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不要被其他兄弟城市迎头赶上。我们在宣传自己的经验,但我们的兄弟城市佛山和肇庆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我们不要被赶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为进一步规范“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规程,市应急办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标准》,并以市府办公厅的名义颁发。今天召开的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经验,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前段时间,市应急办还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到各区、县级市进行了调研。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区、县级市都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各显神通,找差距、补不足、争先进,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五个一”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是预防、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主体,也是第一关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在基层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实践表明,应急管理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通常能有效地实施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比如,东风日产公司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了应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有效地防范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相反,如果基层预警缺位,应急保障不足,就会在灾难突发时难于应对,最终遭受惨重损失。因此,基层应急工作抓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对全市基层应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基层应急工作怎么抓,抓什么,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统一模式可套,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因此,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就是希望通过这五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作为典型、作为样板,给其他单位树立榜样,以此来全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五个一”工程的重要意义,抓好典型,带动全面。
二、进一步营造“五个一”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前一段时间调研反馈的信息来看,各地的示范单位基本上都能按照《应急管理“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标准》要求,建立了制度,制订了预案,完善了机制,组建了队伍,配备了装备,但也发现个别单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氛围不够。有的墙上没有应急工作的宣传栏,没有主要应急预案的操作方式,没有应急工作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还有的甚至连应急办的牌子都没有挂。这样我们就很难把应急管理工作融会到日常工作中去,就很可能在出事时才去找联系人、找应急预案。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这些单位,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各区(县级市)回去以后要对照进行整改,树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标兵形象,为即将举行的亚运会增光添彩。
三、进一步提升“五个一”工程示范单位的水平
社会在发展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应急管理理念、预案、装备等都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一是示范单位的标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修订、调整,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拓展示范标准新内涵,尤其是在硬件标准建设上下功夫。各区(县级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提高街(镇)、社区(村)、企业、学校的示范标准。如区从一开始起点就高,要求所有街(镇)、社区(村)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全面推进,不再确定具体的示范单位,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二是要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同时,市应急办和各区(县级市)应急办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示范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也要摘牌;三是各示范单位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推动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进一步增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的交流
实施“五个一”示范单位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试点、通过典型,探索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规律,指导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各个示范单位各有千秋,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黄埔区穗东街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家访居民群众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街道实际情况,做到了“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黄埔油库、第47中学、玉岩中学的应急预案、科普宣教、应急演练等工作都抓得很到位。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今天的现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取长补短。但这不够,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扩大交流面。现在全省都在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很多兄弟城市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深圳、珠海都做的不错。市应急办要组织基层的同志去观摩学习,把好的做法带回来。各个区(县级市)之间、各个示范单位之间也应该相互走动,相互学习,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基层应急 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五、进一步掀起“五个一”工程建设的
这次现场会上,给各示范单位正式授牌,标志着我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单位全部确立,也标志着我市“五个一”工程建设从创建阶段进入总结推广阶段。各示范单位要认识到自己是市的示范单位,代表着的形象,一定要珍惜荣誉,高标准要求自己。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并推广示范单位经验,在全市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真正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全面推动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六、进一步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市应急办成立后,就着手编制了我市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十一五”工作已接近尾声,要切实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评估工作,认真梳理,看看完成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列入下一个五年计划。要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盘子中。各区、县级市也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各区发展改革委、江北新区经发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创业投资企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及创业投资示范载体建设工程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苏发改规发〔2019〕1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见附件1),现将2021年度省创业投资企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创业投资示范载体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动态管理和申报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行动计划和建设工程动态管理
(一) 动态管理范围
全市范围内所有已获认定的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示范企业、优秀团队,及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综合服务基地。
(二) 动态管理考核内容
1.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示范企业、优秀团队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募资进展情况、投资进展情况、退出情况、效益情况、管理情况,以及围绕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供应链(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50条重点产业链目录见附件5)提升等开展投资的典型案例等。
2.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综合服务基地主要考核内容包括集聚创投机构情况、创业投资发挥作用情况、创业投资扶持举措落实情况,以及区域内创业投资服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供应链提升的典型案例等。
(三)动态管理考核组织安排
1.总结自评。请各区发展改革委、江北新区经发局组织行动计划和建设工程所有获认定单位根据动态管理考核内容开展自评,全面总结梳理2020年度运行情况,填写总结自评表(见附件2-4)并加盖公章,收全后于6月23日前报我委。请市属单位将总结自评表于6月23日前直接报我委。
2.现场考察。省发展改革委根据2021年度行动计划和建设工程工作总体安排,会同我委对已获认定单位运行情况开展全覆盖检查或“双随机”抽查。
3.综合评议。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总结自评和现场考察情况,研究确定动态管理考核结果。由于涉及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重行政处罚、被追究法律责任或严重失信联合惩戒的,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部分考核指标未能达到行动计划和建设工程认定标准的,给予一年观察期,连续两年未能达到认定标准的,考核结果定为不合格。
4.公示。省发展改革委按规定公示考核不合格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取消相应称号。
二、2021年度行动计划和建设工程申报认定
(一)申报要求
1.认定范围和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均按照《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2.各区拟申报的创投企业、团队和载体按照《暂行办法》准备申报材料并装订成册,提交所在区发展改革委、江北新区经发局;市属单位申报材料报送我委。申报载止日期为6月18日,以送达日期或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3.发起募集或管理创投资本规模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可同时申报省级创业投资示范企业或品牌领军企业。创业投资载体可同时申报省级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基地或集聚发展示范区。
已获认定的省级创业投资示范企业可申报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已获认定的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基地可申报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
4.发起募集或管理的创投资本规模未达到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或示范企业申报条件,但细分领域投资成效突出的创投企业,可申报省级创业投资优秀团队。
创业投资企业中细分领域投资成效突出,且相对独立运作、具有明确团队负责人的各管理团队,可分别申报省级创业投资优秀团队。
(二)申报认定工作组织安排
请各区发展改革委、江北新区经发局对辖内申报材料进行齐备性审查,符合《暂行办法》及本通知有关申报要求的,请于6月23日前将正式行文出具的推荐意见及各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一式六份)报我委,我委将配合省发展改革委按《暂行办法》开展有关工作。
附件:1.《省创业投资企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及创业投资示范载体建设工程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苏发改规发〔2019〕1号)
2.省级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示范企业跟踪考核总结自评表
3.省级创业投资优秀团队跟踪考核总结自评表
4.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综合服务基地跟踪考核总结自评表
5.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50条重点产业链目录
中图分类号: TL372文献标识码:A
环境工程管理是在全球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兴起的,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在生产和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保障。环境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相关人员要对大气、水体、固体等知识都要充分的掌握,对环境做好规划和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对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视也逐步增加,环境工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
环境工程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环境工程及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环境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包括了大气、水体、声学、固体等知识,并且需要掌握较高的分析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进行检车,并且能够独立判断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二)环境工程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使得我国的环境遭受了很大的污染,各个城市纷纷涌现雾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给我们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转变这种现象,环境工程应运而生,对环境污染源的治理投入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保护环境最理想的途径是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造成的污染是当前最主要的污染,而它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污染物一般是未能利用的原材料或副产品、产品。工业上加强生产管理和革新生产工艺,政府运用立法和经济措施促进工业革新技术,是防止环境污染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难于从根本上予以防治,因而控制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工程的基本任务。从环境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看来,其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稳定生态平衡具有很积极的重要作用。
当前环境工程管理的目标
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当前对环境的需求,并且,要使环境本身的需求与其他要求不相互矛盾,与其他系统相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工程保护的工作和活动。环境工程管理注重的是从整体上对环境系统的提升和优化,使环境管理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和状态,它不仅注重对工程本身目标的实现,也注重工作中的成本投入,尽可能的使用最少的成本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当前的房屋装修有很多对环境有污染效果的化学释放物质,为了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解决,一种是购买质量更好的产品,有效的降低其中不良物质的含量,使环境得到保护;另一种方法就是从家具或者涂料制造的厂商入手,使其采用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进行生产,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具备超标的化学物质。这个问题如果用环境工程管理的方式来解决,就可以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寻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法,使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同时,要确保产品生产的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冲突,生产的产品不与其他系统相矛盾,有效的对矛盾进行解决,以提升其产品和系统的绿色环保性。
环境工程管理的要点及主要方法
环境工程管理的实施要点
环境工程管理的实施要点主要与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有关,而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又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增进人们对环境工程的认识,是人们明确环境工程的基本内容,例如,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工程管理应如何进行?环境工程都进行什么方面的工作等等。通过人们对环境工程管理内容和目标的认知,使人们更加的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并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入进来,为环境工程添砖加瓦。
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手段
环境工程管理要是想科学、有秩序的运行,就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系统,并使其中的各种要素都按照一定的秩序规范运行,同时要采取具有技术含量的方法来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具体的来讲,环境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建立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关机构和单位、明确和落实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
建立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关机构和单位
环境工程管理机构和单位是落实有关环境工程管理有关工作的关键,有了环境工程管理机构才能更好的制定有关制度、规章,并切实的进行落实和监督。环境工程管理机构在设定的时候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资质的考察,并明确其从属于哪个主管单位,并对其工作范围和管理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明确其基本职责。
明确和落实管理人员的职责
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为了环境保护工程作出贡献,对于其基本工作范围和职责也应作出明确的界定,制定与岗位相关的薪酬体系与制度,确保每名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并为之而不断的努力。
制定相关的制度
制度主要包括对人的制度和对工作的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制度就是指的薪酬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等,通过岗位的不同和员工贡献的不同来对其薪酬和奖金、惩罚进行设定。对工作的制度是指制定与环境工程有关的制度,例如环境保护制度、污染源治理制度等,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来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加强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
在环境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环境的评审力度和监督力度,污染环境很容易,但是改善环境很难,因此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评审要求和监督制度来规范与环境污染有关企业的种种行为,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的企业进行关闭或者整改,使环境保护的评审力度加大,并且使各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环境工程管理的工作。
四、结语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也是我们生产和发展的保障。当前盲目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对环境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进一步威胁到了我们的未来。环境工程管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推行环境保护、改进环境污染现状的重要途径,不仅为当前的人类生存带来了新的曙光,也为未来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环境工程管理人员,要努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工程管理的有关知识,从污染源入手,从根源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我们换回一片蓝色、纯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吴曼林,朱蕾,文邦伟. 环境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 装备环境工程,2009,06:60-63+68.
[2]肖海金. 环境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3:2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因为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考量的因素较多,因而管理起来也较难。不管是施工前期还是施工后期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整个的管理相当复杂。但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将对建筑工程管理带来革新,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1有助于工程管理生产成本的减少
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降低工程管理的生产成本。工程管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涉及施工前期的管理,还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中,不论是工程的设计、材料的采购、竣工结算,还是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都包含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而传统的工程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人工管理,人工管理不仅成本高,还效率低,不能对工程进行实时的管理。因此传统的人工管理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对建筑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不仅能节省一大笔人工费用的支出,减低建筑工程的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1.2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另一大优势就在于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人工管理因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因而在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各个环节的管理。使得工程管理在一些环节上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并不能保证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且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限制,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信息自动化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网络,如图1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图所示,实现实时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还能提高管理的精确性与稳定性。尽管工程管理也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但这种信息化的管理通常都有报警系统,一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因此这种系统管理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仍会不断提高,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图1 信息网络管理图
2 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中的问题
即便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发展,但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2.1信息化管理的范围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能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计算机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停留在信息查询、信息收集与打印等方面,在信息数据的整体与分析方面仍有待改进。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很难对建筑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因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改进。
2.2交流互动性差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论是建筑工程企业部门间还是企业与市场间都存在交流互动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交流与传达上,通过计算机技术,许多建筑工程企业已建立了局域网,推动企业内信息的交流,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信息的交流非常有限,只是在企业的高层及施工现场内部的交流。而这种有限的信息技术利用,只能做到小部分的信息共享,因而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也难以全面地实现。
2.3存在理解应用上的误解
建筑工程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相当多的企业将信息化与计算机利用,局域网的使用对等,认为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推广局域网。而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包含的范围问题,将信息化的作用的实现缩小化。并且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仍存在应用上的问题,一些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不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施工监管等仍采用传统的口头或纸质材料进行交流,并没有充分利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用数字化的信息取代传统的口头或纸质信息的交流。所以,从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利用现状来看,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要尽快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仍需要信息化使用意识的提高,继而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的策略
3.1 明确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与途径
在实践过程中,要明确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与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周期为准,积极推广无纸化的信息交流手段,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强调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应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推进信息的共享,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3.2 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时,要重点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需依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这主要包括了计划统计、材料、设备、劳资、合同、成本等前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安全、质量、维护等中后期的管理(如图2的工程项目管理图),项目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之中。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并在项目管理中推行统一的工作软件,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等进行跟进,推动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促进项目管理的集约化与高效化的实现。
图2项目工程管理图
3.3推动信息软件的开发与升级
建筑工程具体包括不同的工程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一些工程项目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管理分析更加困难。而国外的信息技术软件因适应的环境不同,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应根据本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加快本国软件的开发,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本国建筑工程的发展状况,加强信息系统及软件的开发与升级。针对信息系统,调整相应的参数,对用户参数进行重新的配置,保证参数能与本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相适应,提高参数的准确性,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此外还应促进工程管理软件的升级,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及预算的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范围,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现。
3.4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要想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应对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思维模式的变革,从而在意识、制度上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企业领导机制及管理制度的变革,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让人们逐渐了解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开展更为顺畅。并且依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避免因盲目地推进信息化管理,影响企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在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下,切实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由此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结束语
综上,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应尽快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具体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不断探究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信息技术利用的难点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利用水平,从而推动建筑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而言,在项目价格、质量标准、安全风险、项目效益等管理项目上,信息化的管理降低了各项目管理上的难度,因为信息化在管理上遵循细化管理的相关原理,以充分了解项目基础数据为前提,对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并且能够在分析好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的前提下,及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随时的向管理者反应工程的进展情况。信息化的工程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实现及时性和科学性的分析,为建筑企业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因此本文将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思考,进一步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发展前景
建筑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建筑行业设计勘察单位以及工程咨询单位都带来一定的帮助,并且由于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设计勘察单位基本上完成了CAD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无图版设计。另外,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在企业自身内部建设中,逐步实现信息化的内部管理系统,通过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建筑企业拥有较多的管理项目,并且有分布较散,面向广、流动性大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工程管理可以在施工方面提高信息化管理力度,提高在施工方面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在信息传递机制上,不仅促进了沟通,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项目的动态控制上,网络技术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动态控制,大量的实践表明,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够节约建设周期,并且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建立项目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项目数据的共享,提高各项目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相关资料显示表明,国外建筑公司90%以上的项目在管理上,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而对于我国而言,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还不到10%。如今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要求,未来的发展应该全面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更好的实现产业升级。
二、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流程分析
第一步要做到的是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做好以服务对象为依据并进行各部门所需信息的提供。这需要先确定好服务对象以及数目,再进行目标的制定和对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其次,寻找信息源,工程管理的范围广泛,因此为寻找信息源带来一定的难度。再次,根据所具备的各种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获取,这里包括采集、分析及其的加工、筛选、输出、网络及连接等等的相关技术。从而建立起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作为整个过程的实体部分,因而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多,下文会对其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工程管理应用项目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对象进行信息选择。
(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按照用户的需求做好信息结构逻辑结构的布置,再以这个为基础建立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模型实现了不同位置在网络运行正常的情况的下正常运行状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模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构建过程
看图可以得知,在对工程管理进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需要以建模为基础。因此,在构建模型前,充分做好数据分析。而能够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不断细化和精化系统功能。在设计精化方面,主要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规划及设计上进行不断的改善,能够在对组件、模块、模型、开发环境以及存储结构进行确立。实现环节主要表现在对源代码的完善和编写。在调适这个环节,主要进行的是对所出来的结果进行校验,并分析是否同需求及其期望的结果相一致。最后一个环节,即在部署和交付上,其实就是系统的构建和实现,主要内容是对文档的说明和相关培训内容。
工程管理的三大主体分别为业主、监理及其承包商进行考虑,并对工程管理的目标进行分析,从而对成本、进度及质量控制上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重要目标,通过对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在更全面的平台上分析各方面的数据,如图2:
图2 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软件、网络、通讯和网页、数据库等多种的技术,主要以工程中所许多业务数据为中心,使得相关业务部门能够通过业务之间的信息自动的对各项事务进行处理和完成。信息化的工程构建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判断并做出适当的决策。在工程管理中全面实现信息化,除了能够提高工程全面管理的水平,还能够提高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在对工程信息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分清各种功能里及服务需求,并且能够按照所需的依据进行操作,一般来说,将系统分为规划、管理以及操作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不同功能进行设定。例如操作层的人员则需要做好简单的事务处理、报表的形成以及查询模块进行反复的操作;管理层的人员需要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反馈和统计,达到上传下达的工作要求,及时实现各个管理活动所需的各项数据分析。规划层人员除了能够对信息进行了解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对模型和数据的分析,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模拟和预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工程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上的应用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信息化的表现仅仅表现为报表打印或者在信息查询上,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各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识别项目风险等等功能上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往往很多企业愿意采用,但是顾虑到信息化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使得部分企业放弃实现升级的愿望,然而在建筑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受限制的使用计算机技术,则会到导致工程管理难以与信息化相结合,阻碍了工程业的发展。
(二) 管理系统交流性相对较差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交流互动,使得在各部门之间、企业和建筑市场之间往往因为联系不足,常常出现互动不足带来的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好的弥补这个缺点,部分企业会建立起局域网,运行的过程中结合工程管理系统,但是因为流动范围有限,更多的只是出现在项目经理部和工地现场内部流动,使得信息共享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在这样长期缺乏互动的过程中,是难以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误区
在信息化普遍发展的今天,很多的建筑工程企业能够建立起自身的局域网,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在进行各部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纸质的形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之间并没有形成信息化的交流。因此在实现工程管理信息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将所有的数据和资源实现数字化,并且有序的存储于电子介质中,再通过计算机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但在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仅仅只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工具。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应用范围狭窄、信息的共享程度较低、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对工程管理信息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在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构建的中,首先要明确制定好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特别是在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中,更应该推动和深入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以工程项目周期为一个对象,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方交流采取电子介质方式,实现无纸化的交流。利用电子介质的方式,提高信息接收效率和范围,并且通过对各样的信息进行储存,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利用和共享。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需要对各项工程信息实现信息化的转变,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
对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仅仅是一项管理技术上的创新,更是企业一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因此,除了加强在技术上的投入外,还需要对其完善一些相关的制度,更好的保障这一模式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更能够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因此,提高管理信息水平的过程时,需要健全和完善企业领导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并且全体管理人员也要有信息化管理意识,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在制定计划和系统推进中,才能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将项目管理的作为中心内容,再结合管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的规划和合理设计,其中以计划统计、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劳资管理、合同预算、成本分析、施工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维护作为主要内容。其不仅应该建立一个统一工程管理各部门的工作软件,还要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信息控制
为目标,促进工程项目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从而达成对工程项目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四)提高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的效率
建筑行业在进行各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再加上对国外软件适应较差的原因,常出现不符合参数发展的变化情况。例如在公路工程或者是铁路工程这些大型工程中,容易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又例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程容易受到地质情况、天气变化、噪音、施工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对资金的预算和工程的进度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能够更好针对我国实际发展形势做出相应的管理。在信息系统方面,应需要根据我国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对参数进行调整,并且能够人性化对参数进行配置,这样更好的保证了参数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了建筑过程中数据分析的成本,另外,可以在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更加有效的对已完工的工程量进行成本核算,再通过与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相应的比较,在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
(五)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推动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按照我国目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不少的企业已建立其自身的管理系统和公司局域网,实现初步的自动化。但更多的企业存在问题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集成水平低、建设水平也受到很到的制约。因此,建筑企业在实现工程管理信息的同时,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推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政府、社会各种公共资源,参与到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电子认证体系、信用系统等等来推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五、结语
对工程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途径详细的阐述,表明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实现信息化,可以通过扩大对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转变管理者思想理念,在通过政府的扶持下,从而更好的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工程项目在管理的过程能够利用高新技术更好的是产业升级优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六、参考文献
[1]王宁川.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31):111-113.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勘察设计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设计项目信息、设计过程信息和设计审核等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大多不注重整体的管理,缺乏对各个项目的针对性管理,在设计阶段、招投标预算和造价预算等缺少信息化管理应用,仅靠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处理。
1.2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偏低
在建筑信息管理人才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信息管理范围广,涉及部门较多,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1.3 软件的应用与开发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同国外行业不可同日而语,在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开发上迫切需要技术突破,同时不同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对整个信息管理软件的需要也不同,小的建筑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这类研究,想要更好的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国产的信息管理软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4 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在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方面,由于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控制体系较为滞后,缺乏全面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规范建筑工程信息化,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2.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常见问题
2.1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经济也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是人才聚集地,能够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同时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大,因此有了较好的发展。而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各种资源相对贫乏,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部分区域的发展相对较弱。因此,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2认识程度不足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中软件、硬件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但是效益回收的速度较慢,导致建筑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没有重视起来,他们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应把资金投入到实际的操作中;其次,出于对成本和效益考虑,对软硬件设备投入有局限性;最后是,缺乏相关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3应用范围较窄
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范围较窄,发展存在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方面。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将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在某个阶段或者某项工作方面,如设计方面的工作、投招标工作、预算工作或者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等等,而忽视了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一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一体化,造成了人力方面的浪费。
2.4缺乏标准规范
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起步较外国发达国家晚,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发展,缺乏有效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不利于各部位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以使建筑工程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管理服务。(2)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变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建筑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质量管理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
3.2 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不仅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变通,理论结合实际,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3.3 完善管理控制体系
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构成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都不利于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而言,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应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从制度上保障建筑工程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制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科学合理地控制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4.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总体来讲,从软件的角度对建筑工程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第一,基于大型计算机的集中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主要以网络计划如关键路径法、PERT 法作为主要的理论支撑,功能也主要集中在对进度进行编制和优化。该部分软件大部分都运行在大型的计算机当中,且成本很高,通常一套设备在10多万美元。该阶段的发展与当时计算机整体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阶段则是基于桌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在该阶段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和项目管理基本方法,如进度控制、资源平衡等方法。通过软件可实现进度计划、进度图形化、费用计划控制、工程量计算等各个方面,并逐步扩大到电力、交通等各个领域。
第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的普及,各种信息管理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建筑工程当中。在该阶段呈现出以全生命周期、项目控制论、协同管理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并以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服务器技术为技术基础,将大型建筑工程当中的各个项目信息集成,满足不同项目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形成高效率的工作平台和虚拟环境。
第四,基于网格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网格技术成为其发展的新趋势。通过网络技术,将互联网所有资源联通,形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洗头膏,实现对资源、信息、通信、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共享。该阶段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的领域,并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变革。网格技术可以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全面集成,不仅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还可以从信息平台上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作为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环节中的理念、素质、技术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因此,需要充分协调各方信息,最大程度的将其和信息技术融合,以此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