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09:2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级微观经济学笔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作为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管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经济学在全国各个专业财经院校和非专业财经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尤其是微观经济学,是大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性学科,因其对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一定的学科要求,加之其理论性较强、逻辑性较强的特性,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其产生爱横交织的感觉。
二、类比分析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类比分析(analogical analysis)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工程类的学科中,它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找到两者在某些方面(特征、属性和关系)的逻辑类似点,从而把其中一个对象的有关性质移植到另一对象中去。因此,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其客观依据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性。
相似性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性,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也不例外。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阐述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具有类比性的知识体系。
(一)类比分析在“弹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讲解“弹性”概念时,将经济学的弹性与物理意义的弹性比较。弹性的本意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材料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程度,引出弹性的数学定义。则弹性大的含义是伸缩性强,体现在经济学中为“可有可无,无所谓”,则其代表为对于中低收入者的高档消费品。
对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讲授应相对细致详细,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需求的价格弹性类比到对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以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等学习中。
(二)类比分析在“d曲线与D曲线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提供了有差别的且可替代的产品,所以,每个厂商面临着两条交叉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体现行业的垄断性,产品的差别性,表示个别厂商单独行为时所面对的需求状况,即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的产品价格均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是厂商的理想产量,其斜率较大,相对于横轴平坦。D需求曲线体现行业的竞争性,产品的替代性,表示许多厂商共同行为时所面对的需求状况,即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其它厂商也使价格发生相同变动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体现的是厂商的实际产量,其斜率较小,相对于横轴陡峭。
d曲线与D曲线的关系主要有三点:(1)当集团中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变动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厂商的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线上下平移。(2)d需求线与D需求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3)d需求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线的弹性,即前者比后者更平坦一些。
d曲线与D曲线的三个关系可以类比于成年人寻找配偶进行类比分析。第一,假设某位女青年小G希望自己找到一个理想的男朋友,对男朋友的要求可能有很多理想的条条框框,例如,“高富帅”。这种对异性朋友理想的需求状态就类似于d曲线。随着时间的流逝,小G发现,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完美的异性朋友。因此,小G就只能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同时这种调整也是围绕着理想预期来进行调整。这种对现实朋友的需求状态就类似于D曲线。第二,当理想与实际达到交点的时候,小G就很有可能与之成为恋人,感受到幸福,实现均衡。第三,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小G对理想朋友的要求高很多,条件也偏多。因此,现实朋友更类似于生活必需品,理想朋友类似于奢侈品,其弹性当然也比实际朋友的弹性大很多了。综合来看,小G找朋友与d曲线、D曲线的类比关系参见表1。
因此,不难发现,作为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重难点之一,“垄断竞争理论中的d曲线与D曲线”之间的三层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就更具有难度。但是采用这样非常生动的类比分析,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其含义,结合对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方法的五步骤,很快就能完全掌握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了。具体而言,第一步,根据MR=MC找到均衡Q*;第二步,根据Q*在d曲线上找到对应的P*;第三步,根据Q*在AR曲线上找到对应的TR;第四步,根据Q*在AC曲线上找到对应的TC;第五步,根据π=TR-TC得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值,详见图1。
三、结论
综合来看,虽然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适当的类比分析,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似关系,例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的相似性;或者找到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行为的相似点,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并掌握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为其铺垫好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学以致用,实现微观经济学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中颅窝;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手术;手术径路
Endoscopic surgery for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 involving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with a typical case report)KE Jia,LIU Zhong-qi,LI Tao,et al.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the Third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a case of endoscopic surgery of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involving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surgical approaches.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a case of JNA involving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 were summarized,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tumor was successfully excised by endoscopic surgery with activ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the patient was free of residual tumor or recurrence and complication after a follow-up period of 12 months.Conclusion As for JNA with involvment of skull base bone and middle cranial fossa,the endoscopic surgery is effective on the premise of 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Key words】
Middle cranial fossa;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Endoscopic surgery;Surgical approach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在治疗方式上主张手术切除,但对于广泛侵及颅底骨质并局限性累及中颅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在手术的入路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1例广泛侵及颅底骨质并累及中颅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主因反复左鼻出血半年,再次出血1周,发现鼻腔肿物1 d。于2008年3月14日收入院。入院前患者有双侧鼻堵进行性加重,左侧明显,伴左耳听力下降。入院查体鼻内镜下见左侧中鼻道一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韧,触之易出血。左侧中甲附着缘标志尚清楚,中甲下方与肿物界限不清。肿物垂入鼻底,并自鼻咽部突入右侧鼻腔,右侧咽鼓管、圆枕形态正常,鼻咽顶后壁光滑,左侧不可见。鼻窦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鼻腔后部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约3.6 cm×5.3 cm×3 cm大小,其内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增强后肿物有不均匀明显强化。相邻蝶骨体骨质有破坏,肿物侵及蝶窦并破坏蝶窦左侧壁,左侧海绵窦受累。MRI提示鼻咽部一巨大占位性病变,T1WI上为等信号,T2WI上呈轻度高信号,增强T1WI显示强化明显,肿物呈结节状,侵犯左侧蝶窦,左侧海绵窦形态尚可,左侧颈内动脉周围可见组织水肿反应,硬脑膜完整。增强后肿物强化明显,其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图1)。术前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Ⅱb期(Radkowski[1],1996)。
①术前轴位增强CT,②术前轴位T1WI增强MRI;③术前鼻内镜下左侧鼻腔,箭头示肿物;④术后11个月,左侧鼻腔内镜下照片
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术前配血,于手术前1 d行鼻咽部血管造影,术中见肿物为双侧上颌动脉供血,左侧为主,遂行双侧上颌动脉明胶海绵栓塞。于3月20日在静脉复合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下行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术中暴露肿瘤前上方, 见瘤体巨大, 前至中鼻甲中前部,广基,以绝缘吸引器逐步凝切,游离肿瘤上方及外侧,见瘤组织破坏蝶窦前、下壁侵入蝶窦、海绵窦,圈套器先行套除蝶窦外大部瘤体,进而分离蝶窦内瘤组织,见瘤体外侧突破蝶窦侧壁,部分已进入海绵窦,该处有波动及活动性出血,压迫并电凝止血后,内镜下探查并全部切除剩余瘤体,置入鼻咽止血栓,碘仿纱条填塞术腔及双侧鼻腔,固定鼻、鼻咽填塞物,结束手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约1000 ml,未输血。术毕检查瘤体,为富含血窦及纤维组织不规则结构,无明显包膜,术中冰冻回报为纤维血管瘤。术后予抗炎、补液,患者无发热、头痛,无颅内及眼部并发症,鼻腔无活动性出血。术后2周于手术室取除鼻腔及鼻颅底术腔内填塞物,见术腔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无活动性出血。术后1个月复查见蝶窦术腔内仍有肉芽组织生长,术后11个月复查鼻内镜见术腔已上皮化,未见肿物残留。患者术后未再次出现鼻堵、鼻出血症状,耳部闷堵感及听力下降症状消失。
2 讨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头颈肿瘤总数的0.05%~0.5%[2],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虽然在病理表现上为良性肿物,但其具有进行性扩张性生长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术前常规CT、MRI 检查能有助于准确进行临床分期,并为手术能否切除及预后提供指导[3]。由于鼻咽纤维血管瘤部位重要而深在,瘤体血供丰富,因此手术治疗的关键就是如何控制和减少术中的出血。一般来说,一旦瘤体出现大量的出血,单纯依靠手术技巧很难有效地止血,因此术前进行瘤体的血管栓塞、硬化等治疗,采取可以充分暴露瘤体的手术进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改革手术切割器械,以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一系列方法及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术中的出血量[4]。
传统用于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径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的部位,包括经腭部径路、经鼻腔径路、经口腔径路、颅内外联合径路、上唇龈沟径路[5]等,上述径路基本可以较好的暴露鼻咽部的术腔及肿物,为手术中彻底切除肿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野,但有些术式存在创伤大,甚至面部遗留瘢痕,正常鼻腔及邻近组织结构损伤重等缺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自1996年Kamel[6]报告首例经鼻内镜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以来,鼻内镜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得应用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治疗。无论从手术创伤、术中并发症,还是从预后和随访等方面,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其可行性不容置疑[7]。但同时,由于鼻内镜视野有限,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视野受到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鼻内镜下手术的适应证。早期韩德民等[8]将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适应证总结为:①病变范围局限于鼻腔、鼻咽腔、筛窦或蝶窦,部分瘤体侵及上颌窦或翼腭窝;②未广泛侵蚀侧颅底及波及颅内。如此便将鼻内镜下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限定在了Ⅰ期和部分Ⅱ期的病变。目前国内外有较多的报道,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与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方面的应用[9],指出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的提高,在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一定体积和部位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均可以通过鼻内镜手术获得完整的切除[10]。蒋卫红等[11]根据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所累及的解剖区域不同,及手术中所要处理的解剖结构和显露的解剖区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鼻内镜下的手术入路,如单纯经鼻入路、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入路、经中鼻道-下鼻道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等,既保证充分显露并完整切除肿瘤,又避免了鼻腔鼻窦结构的不必要破坏。这其中包括Ⅰ期的病变,部分Ⅱ期的肿瘤[12],甚至有经鼻内镜成功切除Ⅲ期及Ⅳ期肿瘤的报道[13-14]。认为如果没有临床及影像学上明确的海绵窦的侵犯,轻微的颅内侵犯已经不是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证。
本例患者病变范围侵犯了蝶窦,翼突的内侧板部分破坏,翼窝内可见肿瘤,同时肿瘤破坏了蝶窦侧壁中颅窝脑板的骨质,局部进入中颅窝并将海绵窦向外侧推移,部分包绕了颈内动脉,但从MRI上看硬脑膜完整,这就为选择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提供了可能。在术式的选择上,考虑首先选用经鼻内镜径路切除,如果操作困难,则改经硬腭径路的手术方案。术前、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方法控制出血:术前1 d行双侧上颌动脉栓塞并配血;术中麻醉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同时术中采用绝缘吸引器进行边电凝止血,边进行瘤体分离,在仅有少量出血的情况下游离出大部分的瘤体,达到了在充分游离瘤体的同时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的初步目标,并保证了鼻内镜下有一个良好而清晰的视野,为进一步在内窥镜下清理蝶窦腔及中颅窝瘤组织创造了条件;圈套器可以快速有效的将大体肿瘤组织取出[15],而对于残余的小块的瘤体则使用高速切吸钻进行去除。处理瘤体的实际手术时间在1 h左右,术中出血量约为1000 ml,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予输血。海绵窦及颈内动脉附近肿瘤的处理基于对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熟悉和良好的鼻内镜下操作的技术。目前随访12个月,患者局部无复发,无手术并发症,进一步的随访还在继续。结合本病例,笔者认为,对于广泛侵犯颅底骨质但中颅窝受累局限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可以在充分的术前和术中准备的前提下经鼻内镜下切除。
参 考 文 献
[1] Radkowski D,McGill T,Healy GB.Angiofibroma.Changes in staging and treatment.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1996,122(2):122-129.
[2] 王正敏.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29-131.
[3] 夏宇,刘小军,刘进康,等.CT、MRI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2):121-122.
[4] 张小伯.鼻内和颅底肿瘤的内镜引导下手术.中华耳鼻咽喉科志,2004,39(6):321-323.
[5] 乔明哲,邢光前,乔宗海,等.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径路探讨-附56例报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5):275-277.
[6] Kamel RH.Trans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in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 Laryngol Otol,1996,110:962-968.
[7] 王挥戈,林彬,林心强.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中国内镜杂志,2004,10(4):47-49.
[8] 韩德民,陈学军,王景礼,等.鼻内窥镜引导下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中华耳鼻咽喉科志,1998,33(6):358-360.
[9] Douglas R,Wormald PJ.Endoscopic surgery for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where are the limits.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6,14(1):1-5.
[10] Joo D,Chhetri DK,Wang MB.Endoscopic removal of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s:a video presentation.Laryngoscope,2008,118(6):e1-3.
[11] 蒋卫红,赵素萍,谢志海,等.不同临床时期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方式选择.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6):417-421.
[12] Andrade NA,Pinto JA,Nóbrega Mde O,et al.Exclusively endoscopic surgery for 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7,137(3):492-496.
一、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内涵
(一)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概念
参与式教学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变、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快乐、健康的学习气氛,并且实现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改变目前很多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心理学将人的需要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人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1)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2)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3)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4)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具有颇富诱激力的外偿。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2.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但是,每个人在智力和认识备选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形式
1.正规的参与教学法。该方法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的结合。先由教师小讲课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以小讲课的内容为核心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或者是教师评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和内容为中心,鼓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最终制定出项目的研究或实施方案。
2.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种方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本科教学通常是向学生讲授有定论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或者是老师正在研究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问题。(2)提问式的讲课。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问题可以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教师回答。(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多做这种习题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论文形式的考试。教师可以进行考试改革,变闭卷考试为写小论文的方式,题目可以学生自己定也可以是老师研究方向的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大学教育不仅要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填鸭式”式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会查找资料,阅读资料并进行思考、演练,每一个过程的参与都让学生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同时文献收集和阅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最终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与式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心智成熟。当学生获得教师及同学的鼓励和肯定的时候,必然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建立强烈的自信和表现的欲望。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参与式教学方式中的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开始收集资料到资料的整理汇总,小组成员需要配合完成,对于极富个性和急于在心理上独立的大学生来说这就是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共同完成任务的锻炼机会。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教师一定是正确的。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或者不同的学生看法可能不相同。学生对老师不再是盲从,他们对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这种见解有可能具有合理性。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和老师很好地交流,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师能够从学生那里吸取新鲜的血液,能够课程内容的深化。
三、西方经济学中参与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让学生讲授部分课程内容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由教师来教授的,而参与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来讲授,这部分内容要求相对简单并且是非重点内容。例如微观经济学绪论中的第4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这一节不是重点内容而且适合学生自学。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4组,分别负责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凯恩斯革命四个阶段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书本之外的资料的搜集,要学生了解每一个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传记、理论观点、理论的合理性和缺陷等等,然后每一组制作一个课件,派出1个代表讲演10分钟。完成之后先由班上其他同学对作业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每一个组的成绩。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很喜欢的,因为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西方经济学中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消费理论、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等。
(二)学术前沿问题介绍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系统,但是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出新的理论和观点解决新的经济问题。我们现在给二年级的本科生所教授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而现今的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所谓的非主流经济学发展很快,有取代主流经济学的势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仅仅介绍新古典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开设的课时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太多的学术前沿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介绍可以在大三开设中级西方经济学课程当中教授和讨论。
(三)经济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高校从事了多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每次第一堂课我都会给学生讲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好处,这虽然有一些实用主义的影子,但是一门课程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有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要贯穿全部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讲授弹性理论的应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哪些商品经常打特价,而哪些商品价格几乎不怎么变动,哪些商品经常在一起搭配销售等等,然后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在成本理论中介绍机会成本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这个概念的应用,比如大学毕业以后学生是参加工作好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好呢?引导学生使用机会成本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最佳选择,也让学生对于人生中的得失有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在讲宏观经济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关注每年和每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经济意义。在通货膨胀理论这章讲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今后到底应如何理财。总之,要让学生知道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他们会非常庆幸自己在大学学过这门课程。
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与结构
西方经济学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经济学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并锻炼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同时,西方经济学还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多门专业课如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等的基础。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打好坚实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掌握该课程独有的逻辑分析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相关课程。西方经济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专业课程,其特殊性在于提供给学生与实际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经济现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作为分析经济领域内具体现象和事物的工具,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方面,本科教育阶段该课程主要给学生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把握宏、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从而运用供求、边际效用、生产和成本与生产最优组合、厂商、博弈、分配及福利经济学等理论来分析简单的微观经济现象;运用国民收人、消费与投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失业、总供求等理论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西方经济学是我国将欧美国家传统和经典经济理论引进后的称谓,在国外它一概被称为经济学(B(几工niCS)。经济学依据其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和侧重点不同又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在欧美高校中,本科的经济学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区别在于初级经济学基本不使用数学推导,而中级经济学使用数学推导;此外,不同高校本科经济学课程设置很不一样,有只讲授初级经济学的,也有同时设置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的。只讲授初级经济学的高校,其开课时间又分一学期和两学期两种。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本科开始开设经济学课程时,基本上是以第一种方式为主,讲授的层次相当于初级经济学,内容是将宏、微观两部分组合在一本书中,只介绍少量和简单的内容,典型的教材是北京大学梁小民所编写的西方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加速,与世界联系也日益紧密,理解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因此,国内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迅速升温,客观上促进了该门课程与国际的接轨。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课时和内容都有较大增加、数学推导份量加重(目前大部分还是作为选学内容),内容层次介于初级经济学与中级经济学之间。而少数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则仿效国外名牌大学的做法,在本科开设初级经济学(一学期)和中级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一学期)。目前,这一模式正在被推广,这种将经济学以不同难度和内容开设两遍的做法,可以在时间和内容的掌握上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加深、强化对经济学的理解。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在我国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相当快。究其原因,西方经济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实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因此,必须要让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引进欧美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之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这就要求经管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的巨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材、开设时间、教授方法、教师水平等诸多原因,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一度只停留在“浅显易懂”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掌握的程度浅,尤其是未能建立起西方经济学内容的整体框架,而这点对学习至关重要。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前期,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正处于摸索时期,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此时,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基本概念的灌输为主,对大量的模型没有给学生进行深人的分析,甚至未将大部分模型做讲解。使学生误认为经济学也只是一门“纸上谈兵”的课程,理论性和实用性都不强;此外,很多学校将西方经济学压缩在一个学期内、或是在本科高年级开设这一课程,这样使学生根本无法系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并且严重影响到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能力方面,多数西方经济学教师是在其所学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始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而且很多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大量先进的西方经济学方面的教材,加之国内这方面的培训也很少。因此,未经过经济学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教师本身在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多年来一直是教师大量的板书、讲解与学生的听讲、笔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很费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效果也不理想。板书不但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众多经济学模型的动态演化过程,很难在黑板上准确进行演示,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费时费力、主次难分,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受条件限制,教学双方除了一间一答之外,基本上再没有什么互动学习方式,从而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方面,与国内多数高校本科的经济学课程相适应,国内出版的经济学教材基本上是初级经济学与中级经济学教学的混合物,因而不适用于大学本科初级经济学教学。这些原因使我国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目前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状态。
四、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鉴于上述原因,我国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已明显落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势在必行。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能满足学生要求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而从20世纪如年代初以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加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条件下,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寻求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可能。初步实践证明,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国内多数重点高校和财经类院校,都将目光投向这一新领域,纷纷开始尝试将其运用于日常教学。与此同时,有关这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也在同步进行。西方经济学的信息化改造,需要从软硬件和主客体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而言,改造的过程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运用多媒体讲授西方经济学时,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所以肯定还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主要应考虑到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课程讲授内容的比重该如何进行调整,其次是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从第一个方面来讲,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板书量肯定会大幅度减少,课堂空余时间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内容做较大调整。调整之一就是对大量的基本概念用口述代替板书以节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模型进行多媒体演示与讲解,力求通过更多形象的例子来将济现象讲授请楚;调整之二是通过对大量经济学模型的多媒体演示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更加深人,而这一点正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关键;调整之三是鼓励和提倡学生采用互动的方式在课堂上及时提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就模型分析中的任意一步提出更精确的问题,而教师则可以根据课件相应地作出实时的解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较之以往的板书而言,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极大提高。从第二个方面来讲,既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则在教学时应对教学内容与对象加以区分,以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如上所述,对理解层次较低的知识点,如一些简单的概念,可以作简单介绍,而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模型分析,应做详细讲解。此外,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同,导致掌握知识的水平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接受式教学方法与启发式、自我发现式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从而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掌握课堂内容。此外,由于多媒体方式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手段,因而,利用每课时一个固定的提问时间以及固定的答疑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答疑辅导,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第二,选定适当的教辅材料,做好文字性的备课笔记。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比较流行的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不但内容安排合理、分析透彻,而且还依据经济学的发展动向不断更新再版,如将“博弈论”纳人到后期版本之中,因此很适合国内高校本科生初级经济学的教学。这些教材一经出版很决将国内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本科阶段的初级教学用书统一起来。这些教材都是在借鉴了国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编写,从而很受学生欢迎。同时,近几年来国内直接引进了大量的国外经济学书籍和读物,其中,广受欢迎的萨缪尔森、曼昆以及斯蒂格利茨等编写的一些经济学教材,都是专门的大学本科初、中级经济学教材,内容丰富、生动、详实,在国内十分畅销。目前,教学改革中的教材体系建设已较为完善,在此条件下,任课老师应该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并尽可能多地参考相关的图书和文献,从而准备尽可能全面的备课笔记。
第三,调整课程讲授内容和开设时间,形成层次教学模式。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级教材是为至少两学期的教学任务设计的,通常包括40章左右,其内容由浅人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章内容往往前后呼应、互相衔接,一学期很难讲完。因此,如果对内容进行选择和削减,将课程压缩为一学期,只讲授教材里的部分内容,将会极大地削弱开设中级教程的意义。这样无论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两难选择。为此,在课时安排上应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最好是仿效国外高校及北京大学的做法,在本科第一学年使用国内较为优秀的教材给学生开设一至两学期的初级经济学,在此基础上于第三学年使用引进教材再专门开设一学年的中级课程。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在初级基础上学习中级,不但可以极大地加深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不断强化对本课程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