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质量分数范文

时间:2023-09-13 09:17: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学的质量分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学的质量分数

篇1

在求发生化学变化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够把它们综合运用。同时还必须搞清所求的是什么溶液,溶质是什么?质量是多少?溶液质量是多少?现举例说明:

例1(河南中考题)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x

36.5∶73g×20%=58.5∶x

x= 23.4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4g∶(73g+127g)×100%=11.7%

评析该题是最基本的求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题型,但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必须代入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溶液中的溶剂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代入计算,例如127g NaOH溶液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因为NaOH溶液中的水并没有参加反应。其次该题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很简单,只是反应前溶液质量总和,但是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则应另当别论。

二、 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 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 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或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例2已知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硫酸溶质质量X,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Y,氢气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981612

6.5gX Y Z

65∶6.5g=98∶X=161∶Y=2∶Z

X=9.8gY=16.1gZ=0.2g

溶质质量:16.1g

溶剂质量:100g-9.8g=90.2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6.1g+90.2g)×100%= 15.1%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锌溶质的质量为16.1g,氢气的质量为0.2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根据上题的两种解法来看,运用质量守恒进行计算简单一些,但是该题与例1相比不同的是有气体产生,所以在求所得溶液质量时应该用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减去生成气体的质量。但如反应后还有沉淀生成的,还要减去沉淀的质量。但是如果反应物中有杂质的,在计算时还要特别留意不同的情况。

三、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

反应物中含有杂质的分两种情况:(1) 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2) 杂质不参加反应但可溶于水。

例3将含杂质的锌8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投入烧杯中,加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总物质质量为107.8克。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分数?

解氢气的质量为8g+100g-107.8g=0.2g

设纯锌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X Y0.2g

65∶X=161∶Y=2∶0.2g

X=6.5gY=16.1g

溶质质量:16.1g

溶液质量:6.5g+100g-0.2g=106.3g

溶质质量分数:16.1g∶106.3g×100%=15.1%

评析本题与例2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锌,例2中的锌是纯锌而例3中的锌中含有杂质,可是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都是6.5g+100g-0.2g= 106.3g。为什么例3中溶液质量不是8g+100g-0.2g=107.8g呢?原因在于8克锌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及杂质不能看成溶液的组成部分。但如果杂质能参与反应或能溶于水呢?那又该怎么办呢?

例4将16.9g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 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根据溶液的组成计算.

解设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水的质量为Z,Na2CO3的质量为M。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117 44 18

M 100g ×7.3%XYZ

73∶100g×7.3%=117∶X=44:Y=18∶Z=106∶M

解得X=11.7 gY=4.4gZ=1.8gM=10.6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18g

溶剂的质量:100g-7.3g+1.8g=94.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94.5g+18g)×100%=16%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来计算

解首先与方法一相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生成NaCl质量为11.7g,CO2质量为4.4g

溶质的质量:11.7g+16.9g-10.6g =18g

溶液的质量:16.9g+100g-4.4g=112.5g

溶质的质量分数:18g/112.5g×100%=16%

评析该题中的NaCl虽不参加反应但能溶于水,所以它就算是溶液的组成部分,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6.9g+100g-4.4g,而不是用10.6g+100g-4.4g。但是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NaCl溶质有两种来源,一是本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二是反应后生产的。而同学们再计算时往往会忽略混合固体中含有的NaCl。

四、 溶质与水反应导致溶质变化.

很多物质溶解到水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溶质的种类和质量都发生变化。这类物质主要有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最常见的是Na2O、K2O、SO3等.

例题5将6.2gNa2O溶于3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NaOH质量为X.

Na2O+H2O2NaOH

62 80

6.2g X

62∶6.2g=80∶X

X=8g

溶质质量:8g

溶液质量:6.2g+30g=36.2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36.2g×100%=22.1%.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方法】

自学法

交流讨论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 溶质、溶剂、溶液是什么?

2、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课堂探究】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1: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题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步骤?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在30

℃时,将10

g食盐溶解在40

g水中,该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25%

C.40%

D.20%

2.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

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

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A.0.9

g

B.9

g

C.90

g

D.18

g

4.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10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②在110份质量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③在100份质量溶剂中含有10份质量溶质 ④在90份质量溶剂中溶有10份质量溶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一定温度下,往某饱和溶液中加入原溶质,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无法判断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二、填空题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50

g,一般可用________称取________g食盐,再用________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已盛有食盐的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搅拌即可.

三、计算题

篇3

目的: 观察在单一剂量5氟尿嘧啶(5FU)治愈荷瘤小鼠过程中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化疗治愈肿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单一剂量5FU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 荷瘤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入25、 75、 135 mg/kg的5FU, 等量生理盐水对照, 确定5FU治愈肿瘤的量效关系。然后, 再取6只荷瘤小鼠, 分别在75 mg/kg 5FU治疗前3 d、 治疗后第1、 4、 7、 11、 15、 28天内眦静脉取血, 进行血常规检测, 分析外周血白细胞、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与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5、 135 mg/kg的5FU均可使荷瘤小鼠的肿瘤结节在治疗后1周内逐渐缩小、 直至消退, 因此5FU治愈荷瘤小鼠的最低有效量为75mg/kg。75mg/kg 5FU治疗后第1天外周血白细胞降为(5.0±1.1)×109/L, 并持续到化疗后第4天, 与治疗前(9.5±1.5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5 氟尿嘧啶(5FU) 肿瘤治愈 淋巴瘤 C57BL/6小鼠 血小板计数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terations of complete blood counts and tumor shrinkage during tumor rejection induced by a high dose of 5FU in C57BL/6 mice. METHODS: Wild type C57BL/6 tumorbearing mice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5FU intraperitoneally. 75 mg/kg 5FU was the minimal effective dose of 5FU that could cure the tumorbearing mice. Then another 6 tumorbearing mice were trea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5FU (75 mg/kg).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orbital venous sinus on different days before and after 5FU treatment, and then complete blood count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terations of blood counts and tumor shrinkage after 5FU treat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Tumor sizes decreased steadily and tumors disappeared within the first week after 5FU trea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75 mg/kg 5FU also had side effects on peripherial blood cells. The number of WB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the first day after 5FU treatment (P0.05). Later it decreased again and it couldn’t recover back to normal level at the 28th day after 5FU treatment (P

[Keywords]fluorouracil (5FU); tomor rejection; lymphoma; C57BL/6 mice; blood platelet count

5氟尿嘧啶(5FU)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 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恶性肿瘤药物。近年研究发现5FU在体内可转变为5FU脱氧核苷酸、 5FU核苷等代谢产物, 从而影响或干扰DNA及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其抗肿瘤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我们在制备出单一剂量5FU(75mg/kg)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使用免疫缺陷动物发现5FU治愈肿瘤的过程需要机体T淋巴细胞的参与[1]。由于大剂量5FU在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对机体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毒副作用, 使骨髓抑制、 外周血象下降等, 而机体外周血象的变化与5FU化疗疗效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检测大剂量5FU在治愈荷瘤小鼠过程中外周血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与肿瘤结节缩小之间的关系, 分析以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作为预测荷瘤小鼠化疗疗效或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指标的可能性, 为进一步研究5FU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野生型C57BL/6小鼠(H2b), 体质量为20~30 g, 雌雄兼用, 性别和周龄相匹配, 饲养于SPF环境中。5氟尿嘧啶(5FU, Mr 130.08), 购自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荷瘤C57BL/6小鼠动物模型的制备 参见文献[2], 取1×105对数生长期的EL4肿瘤细胞接种在野生型C57BL/6小鼠(H2b)皮下, 7~9 d后皮下可及肿瘤结节, 从而建立荷EL4肿瘤的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

1.2.2 大剂量5FU对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的治疗作用 取皮下接种EL4细胞后12 d的荷瘤C57BL/6小鼠, 随机分组, 每组4只, 分别用25、 75、 135 mg/kg5FU单次腹腔内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对照。随后每1~3 d观察并记录1次5FU治疗后荷瘤小鼠肿瘤的平均直径(最大横径与垂直方向的横径的平均值)。当荷瘤小鼠的肿瘤直径接近或等于15 mm时视为治疗无效, 并处死小鼠。找出5FU治愈荷瘤小鼠所需5FU的最低治疗剂量。

1.2.3 单一剂量5FU治愈荷瘤小鼠过程中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 取6只野生型荷瘤C57BL/6小鼠, 分别在75mg/kg5FU治疗前3 d、 治疗后第1、 4、 7、 11、 15、 28天乙醚吸入麻醉后内眦静脉取血[3]少量, 1 g/L肝素等量混合后用全自动血细胞仪进行血常规的检测, 了解5FU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

1.2.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内比较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

2 结果

2.1 单一剂量5FU治愈荷瘤小鼠的量效关系 所有接受5FU治疗的荷瘤小鼠无急性中毒致死发生。不同剂量的5FU单次治疗后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见表1。由表1可见, 75和135 mg/kg的5FU都能使荷瘤小鼠的肿瘤结节在5FU治疗后1周左右消退, 但肿瘤结节消退的速率随5FU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加快, 因此, 我们认为5FU治愈荷瘤小鼠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 mg/kg。

表1 不同剂量5FU治疗后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大小的变化(略)

Tab 1 Dynamicchangesoftumor’ssizeintumorbearingC57BL/6 mice after different doses of 5FU treatment

2.2 75 mg/kg5FU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75 mg/kg 5FU治疗前后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见表2。由表2可见, 75 mg/kg的5FU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使白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第1天就降为(5.0±1.1)×109/L, 并持续到化疗后第4天, 与治疗前(9.5±1.5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治疗后第28天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降为(5.9±1.96)×109/L, 低于化疗前水平(P

表2 75 mg/kg5FU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略)

Tab 2 The side effects of 5FU on peripherial blood cells of tumorbearing mice

dP

3 讨论

应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进行系统或大剂量化疗是目前各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治疗的基础, 但是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同时, 尽管临床研究发现化疗的疗效与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但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可用来代表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强弱的指标。因此, 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在大剂量化疗治愈肿瘤过程中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与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寻找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或化疗疗效密切相关的临床检测指标、 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证实75 mg/kg5FU治愈荷瘤小鼠属于大剂量化疗治愈肿瘤的动物模型。75 mg/kg的5FU不但对荷瘤小鼠的肿瘤有直接杀伤作用, 而且对机体增殖迅速的外周血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具体表现在: 75 mg/kg5FU治疗后1 d外周血白细胞就出现降低(P

参考文献

[1] 李墨林, 李传刚, 舒晓宏, 等. 化疗治愈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氟尿嘧啶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 23(11): 1010-1013.

[2] 李墨林, 李传刚, 舒晓宏, 等. 荷EL4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美法仑抑瘤作用免疫机制的探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 22(2): 235-238.

[3] 朱正美, 刘 辉. 简明免疫学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03.

[4] 王 波, 江 森. 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化疗中的合理应用[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4, 3(2): 145-148.

[5] 王 阳, 任 强. 血小板计数与恶性肿瘤及其分期关系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 7(2): 105-106.

[6] 李墨林, 蔡桂凤, 朱 敏, 等.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6(4): 280-283.

[7] Lerner DL, Walsh CS, Cass I, 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rombocytosis in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s[J]. Gynecol Oncol, 2007, 104(1): 91-94.

[8] Iwasaki A, Hamanaka W, Harnada T, et al.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 count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ung metastasis[J]. Int Surg, 2007, 92(2): 103-109.

[9] 赵建增, 刘 丽, 梅英杰. 外源血小板生成素基因体内导入对循环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 15(3): 103-105.

2.2 75 mg/kg5FU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75 mg/kg 5FU治疗前后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见表2。由表2可见, 75 mg/kg的5FU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使白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第1天就降为(5.0±1.1)×109/L, 并持续到化疗后第4天, 与治疗前(9.5±1.5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治疗后第28天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降为(5.9±1.96)×109/L, 低于化疗前水平(P

表2 75 mg/kg5FU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略)

Tab 2 The side effects of 5FU on peripherial blood cells of tumorbearing mice

dP

3 讨论

应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进行系统或大剂量化疗是目前各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治疗的基础, 但是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同时, 尽管临床研究发现化疗的疗效与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但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可用来代表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强弱的指标。因此, 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在大剂量化疗治愈肿瘤过程中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与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对于寻找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或化疗疗效密切相关的临床检测指标、 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证实75 mg/kg5FU治愈荷瘤小鼠属于大剂量化疗治愈肿瘤的动物模型。75 mg/kg的5FU不但对荷瘤小鼠的肿瘤有直接杀伤作用, 而且对机体增殖迅速的外周血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具体表现在: 75 mg/kg5FU治疗后1 d外周血白细胞就出现降低(P

参考文献

[1] 李墨林, 李传刚, 舒晓宏, 等. 化疗治愈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氟尿嘧啶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 23(11): 1010-1013.

[2] 李墨林, 李传刚, 舒晓宏, 等. 荷EL4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美法仑抑瘤作用免疫机制的探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 22(2): 235-238.

[3] 朱正美, 刘 辉. 简明免疫学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103.

[4] 王 波, 江 森. 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化疗中的合理应用[J].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4, 3(2): 145-148.

[5] 王 阳, 任 强. 血小板计数与恶性肿瘤及其分期关系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 7(2): 105-106.

[6] 李墨林, 蔡桂凤, 朱 敏, 等.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6(4): 280-283.

篇4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b)-0060-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dimensional dosimetry for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technique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of pelvic cavity after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

LIU Ke-jia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men City in Hubei Province,Tianmen 43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ree dimensional dosimetry for 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technique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f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342 patients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 of radiotherapy who received radiotherapy after rectal carcinoma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They were given three different schemes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respectively.Mean dosage in target region,conformal index in target region,and dose heterogeneity index and machine unit (MU) of segment of three kinds of radiotherapy plan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s for mean dosage in target region, dosag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As for conformal index in target region,index of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as the lowes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s for dose heterogeneity index,index of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as the highest,and the index of 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was the lowest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ree kinds of method (P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Simplified intensity-modulated technique;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After rectal carcinoma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位置在齿状线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结构复杂,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放疗成为根治直肠癌、降低复发率的关键[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盆腔放疗有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3种。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本院2008~2013的342例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三维剂量学,以便为后续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术后放疗的患者34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直肠癌,无放疗禁忌证。其中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37~71岁,平均(45.68±16.33)岁,KPS评分≥70分,分期为Ⅱ~Ⅲ期。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患者于CT模拟定位前1 h排空膀胱,分3次口服20%泛影葡胺20 ml加1000 ml水,充盈膀胱,以便使消除显影。患者俯卧位,固定患者,病情标记患者体表、定位器及体膜位置,减少误差,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静脉造影后,行CT扫描,模拟定位,5 mm层厚,60~80层。上界L4上缘,下界为坐骨结节下5 cm,将靶区及正常器官勾画确切。对每位患者分别使用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3种不同方案,剂量均采用6 MV,50 Gy,2 Gy/次,1次/d,5次/1周,共计5周。简化调强放疗及适形调强放疗采取逆向设计,三维适形放疗采用正向设计。

1.2.2 分析指标 按照国际标准评价方法比较3种放疗方案的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观察3种放射方法子野机器跳数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种放疗方法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的比较

靶区平均剂量:三维适形放疗组比简化调强放疗组、适形调强放疗组剂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适形指数:三维适形放疗指数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不均性指数:适形调强放疗最高,简化调强放疗最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种放射方法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

剂量不均性指数的比较(x±s)

与其余两组同指标比较,*P

2.2 3种放疗方法子野机器跳数的比较

适形调强放疗的子野机器跳数为503.70±54.86,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406.85±51.22)与简化调强放疗(414.69±6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位置深入骨盆,周围血管神经复杂,手术难度大,容易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

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是为了适应不同部位、不同情况的病情而产生的放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各自使用的放疗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都是不同的[8-9]。在临床选择中应该注意一方面使靶区更好地暴露在放射源下,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正常器官。两者之间比例的衡量是临床中必须把握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正确的放疗方式,以便使患者的预后情况更好[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靶区平均剂量:三维适形放疗比简化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剂量要高(P0.05);靶区适形指数:三维适形放疗指数最低(P0.05);剂量不均性指数:适形调强放疗最高,简化调强放疗最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而且在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中,简化调强技术要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所以简化调强技术从适形度与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来说,是最适宜的[14-16]。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3种方案的三维剂量学比较分析发现简化调强技术性价比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李勇.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简化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4):148-150.

[2] Sauer R,Becker H,Hohenberger W,et al.Effect of post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o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rcinoma[J].Cancer Res Prev Treat,2014,41(5):408-411.

[3] 陈光烈.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2):265.

[4] Kim TW,Lee JH,Lee JH,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in Stage Ⅱ and Ⅲ rectal cancer to define the optimal sequence of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10-year follow-up[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81(4):1025-1031.

[5] 刘跃平,赵红莉,戴建荣,等.直肠癌手术后三野适形放射治疗和三射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6):545-548.

[6] 李小武,范立,韩晓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的实验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563-566.

[7] 张怀文,丁生苟,胡海芹,等.直肠癌术后3种5野调强放疗计划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1):102-105.

[8] 毛必静,王文玲,洪卫,等.直肠癌术后盆腔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2010,19(1):37-39.

[9] Huh JW,Lim SW,Kim HR,et al.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radiotherapy on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stage Ⅲ rectal cancer[J].J Gastrointst Surg,2011,15(6):963-970.

[10] 李浦,单国平,狄小云,等.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3):4115-4117.

[11] 夏红强,沈文同,金冶宁.直肠癌术后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7):956-958.

[12] 毛睿,齐洪志,尚革,等.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术后盆腔调强放疗两种计划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 20(5):802-803.

[13] 蓝玉玲,冯林春,王运来,等.直肠癌术后三种不同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 32(6):956-958.

[14] 王培培,王军,齐曼,等.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纯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4,41(5):468-473.

篇5

结构化学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分配各章的分数,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等情况;命题内容涉及面广,每一章主要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等部分,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调整各部分命题内容的分数比例。评分时,教研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做到评分公正、规范,这样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

篇6

(2)习题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兴趣。①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习题的评讲、分析。如:在讲评习题时,由学生自由谈谈他们对习题的看法,难易程度如何;解决难题的措施是什么;对哪些题目有独特的见解等。同时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技能和经验,保护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

[示例]下列物质中含氯质量分数是47.06%的化合物是()

A、AlCl3;B、KCl;C、NaCl;D、HCl。对此题学生会有许多种不同解答方法:有同学认为解这道题最好的方法是一个一个地验证;有同学认为观察分析法为好,他们认为化合物中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应略小于该化合物中另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有的同学认为把氯的质量分数化为分数,接近50%,然后将化合物中氯的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看哪一个化合物接近50%。对于上述不同思考水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不要随意加以评论哪种方式有水平,哪种方式不好,千万不能将学生“合作、探究”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应给予充分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抓住时机对学生的各种见解、意见、经验进行优化、延伸,促进学生思考空间的不断完善与扩展。在如此充满理性的“合作、探究”中,会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更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②变孤立作战为合作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示例]将Cu和Cu(OH)2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强热至质量不在改变,冷却后称量生成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Cu和Cu(OH)2质量之比是()。这道题学生感觉难度大,细细研究,发现问题在于理解题意不全面,分析不到位,也就无从下手了。这类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他们是什么样合作解决的呢?开始对此题争论的热点是为什么前后质量不变,各抒己见;然后着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2=2CuO,Cu(OH)2=CuO+H2O;有同学提出第一个反应质量增加了,第二个反应质量减少了。经共同研究讨论得出:混合物前后质量不变,原因是参加反应的氧气与放出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据此,制定解题方案。

设质量为1克,则据关系式可得:

2Cu~O2 Cu(OH)2~H2O

12832 9818

4g 1g(98/18)1g

结果是:mCu:mCu(OH)2=4:98/18=34:49。

通过学生开放性“合作、探究”,既对问题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学生之间也营造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气氛,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主观能动性很有效,这种习题课的讲评学生颇感兴趣。

篇7

2.加大化学实验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充分熟悉课本知识。然而,由于受到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压力,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大大弱化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化学实验的投入屈指可数。笔者认为,校方在有充足资金前提下,要加大化学实验的投入,建立多个实验室,积极开展教学实验,引入先进化学设施,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巩固所学课本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3.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世界化学发展的脚步是极其快速的,化学的内容每天都在得以扩展和延伸,学校要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教学方式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校方教务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监督指导,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汲取经验,探索出最佳化学教育模式。化学老师自身也要加强充电,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自身的授课模式,例如将一些多媒体设备运用到化学授课当中,或者改革一些课本中的化学实验内容,将一些纯理论式的化学实验换为既能说明理论也富有较强趣味性或生活实用性的化学实验,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真正作用,从而对化学产生较强兴趣。

二、从微观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1.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语言的幽默性,提高自身魅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多张美图,多多观看视频,使学生感受化学的美丽之处;补充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预留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开发身边学习资源完成作业,提高学习主动性;注重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当中,提高上课效率。

2.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中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课程底子较为薄弱,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课程衔接,难度跨度适中;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要求;重视教学的实用性,增加实际例子,使抽象东西具体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加强记忆。例如讲到酸碱中和问题中,可以联合其他科目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比如地理中某些地区有很多的盐碱地,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善这些盐碱地等,使学生能够联系的看待化学和其它科目,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3.重视探究教学,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思想禁锢,积极设置相关情景,引发学生创新思考,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汇总答案,由老师进行点评指导,这种探究式教学,既让学生做出了创新主动思考,又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使教学不偏离正产轨道。

篇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这类题目让学生思考,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有帮助。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比如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识、溶解度的概念等,如果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来也颇感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骤减。笔者在教学中编了一些辨析题,让学生通过否定与肯定,正确与错误的讨论,去伪存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下笔者在概念教学中采用的一些辨析题:

(关于原子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电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最小的结构微粒;

(3)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氧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说明它的核电荷数为8;

(5)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说明1 个氢原子重1 克。

二、把握难度,循序渐进

在日常测验、考试中,对试题的难易把握是很严谨的。我们有一条原则,不出偏题、怪题,不出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的题,不出内容重复的题。题目量要足,覆盖面要广,但难度要控制。比如在化学用语的题目中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某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为____。” 我们用它压轴。但类似“在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34% B. 44% C. 66% D.无法确定”属于偏题,我们则坚决摒弃。

在平时学生作业中,如遇到没有教过的知识,或者怪僻的题目,我们也坚决删掉。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若经常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反而会增加学习的恐惧感,使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受挫,这样反倒适得其反。

三、日积月累才能出好题目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平时学校的测验、考试题都要原创的话,是不现实的。但怎样利用现有的题目,改编成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整体试卷难易的题目,还是应该能做到的。

比如这道题:“已知A、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原子量之比为2∶1,又知A 元素的化合价为+n,则该化合物中B 元素的化合价_____”若要降低难度,只需在其原子量之比为2∶1 后面加一个问题:“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便可以了。

又如这样一道中考题:“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_____ A 铁和铜、B 铁和银、C 铜和银、D 只有银”中考以后的各种试卷中,这道题经常出现,笔者觉得这道题不错,它既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的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照搬,就题讲题,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点。若能举一反三,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让学生考虑的一道题: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篇9

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是美国的研究者Karpicke[1,2]在“提取过程对学习的促进”研究中得出的理论成果,他认为重复提取比细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记忆的保持,“信息编码”是将信息存入大脑的学习过程,“信息提取”是回忆存入大脑中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输出的过程[1-3]。笔者根据对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1-2012级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学校的教学要求,以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为宗旨,在2013-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转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通过实践对比平行班的学习成绩得出结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更有助于学生的信息“编码和提取”,在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教学中均具有可实践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绩效明显提升。

1确定用对比分析法考核“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的教学实践效果

1.1确定“重复提取”理论实施过程中的不变因素

(1)笔者一直担任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且致力于提高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其他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由其他教师承担,但具有相同或更高的职称/学历,不会因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对比误差。(2)同一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分班时被平行分班。平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知识背景相似,学习的接受能力相近。同年级中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一致,且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同,并有相同的科目等级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背景之间差异性不容易比较,但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入校的录取分数上均为二本分数线上3-5分,因此可认为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相近。(3)在理论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定量考核实施效果所用试卷题目有区分度,但历年来应用化学专业的期末试卷的难易程度相当。由于大学的教学课程原则上一个专业只开设一次,为了比较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可实施性,我们选择从相同/相近专业的平行班进行比对分析。

1.2定性分析重复提取理论的可适性

在徐州工程学院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分两个学期进行,无机化学上下册分别对应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笔者将重复提取理论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实验班,以普通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的班级视为平行班。首先选择在元素化学教学中进行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应用,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配合度,确定了该理论的可适性。然后再将该理论用于逻辑性强、理解为主的化学原理教学。

1.3定量分析重复提取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提升效果

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量化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知识点得分率的数据,确定重复提取理论在元素化学和化学原理教学中的效果,得出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2围绕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开展的教学研究

2.1常见教学改革指导下的元素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施

采用普通教学改革实践指导2012级应用化学专业1、2班(下文简称“12应化1、2”,其他年级同)的元素化学教学,通过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与生活相关的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要引入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知识前沿,培养和提高利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4,5]。(2)教学中体现“三分教七分学”中“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注重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元素化学中的知识点,从多个相似的“个案”中找“规律”。简单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原理的知识与元素化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要利用化学原理解释现象。

2.2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2.2.1确定理论实施对象和重复提取的内容第一,选择13应化2为实验班,是由于学院的教学任务实施规定我担任应化专业的任课教师;第二,确定元素化学教学作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实施的内容,是缘于元素化学中记忆性内容较多,零碎的记忆片段是学生容易遗忘,或者容易混淆的。同时又因为元素化学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2.2.2重复提取理论的元素化学实践教学结果比较表1为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12应化1、2,13应化1、2在元素化学期末考试中的情况分析。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13应化2为实验班(运用重复提取理论指导教学实践),13应化1和12应化1、2为平行班(运用普通教学改革方法指导教学实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表1的数据,实验班的高分数段(>80)人数明显多于平行班;平行班的3个班级中在各分数段的人数相差无几。与之相对应的实验班的不及格人数也大为减少。这个结果初步表明该理论在元素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能够促进和提高元素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2.3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化学原理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通过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对元素化学的教学提升效果,以及该理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将该理论用于原理性强、理解能力占学习主导的无机化学原理教学。以2014-2015学年第1学期同时学习无机化学原理内容的14应化1、2和14化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为研究对象,其中14应化2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平行班。表2和表3给出了4个班级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以及不同题型的得分率)。通过平行班与实验班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第一,实验班的高分数段人数明显高于其他3个班级,且不及格人数也显著下降。第二,实验班在各考查点的得分率均高于平行班,且在计算题和选择题的得分上占有领先优势。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从考查题型的得分率分析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对无机化学原理教学的提升,体现在:第一,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重复提取理论的“编码”过程有助于学生巩固大脑中的存储信息,并灵活提取“编码”、解决相关问题。第二,在提高题与难题的灵活性考查方面(如计算题和简答题),重复提取理论有助于锐化试题的区分度,在发掘学生思维广阔性和全面性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学生水平的区分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理论研究时提供深入的空间。第三,在有意识地重复提取理论教学的知识灌输下,学生对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切换模式更加灵活,避免了对考题模棱两可、无从下笔的情况,高分人数增多。

3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契合路径

3.1选择适当的提取方式

所谓重复提取是大脑中储存信息的互相交换,并能以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施教者(教师)“因材施教”地根据授课内容和知识授体(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提取方式。在选择提取方式上应该注意:(1)注重知识授体的知识接受能力,根据其学习接受能力的强弱,灵活选用合适提取的内容和方式。(2)在注重知识授体对信息的“编码和提取”的同时,不能忽略施教者的“信息输出”过程。相对而言,学生的“信息输入”过程(即编码过程)比施教者的“信息输出”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留有“知识空隙”的教学过程,有益于刺激学生对“未输入信息”进行编码或“未来信息访问”的渴求。这里的“知识空隙”是需要教授的知识点,亦是学生可以经过思考、研讨、查阅文献后获取的知识。(4)重复提取的方式与提取时间或提取间隔有联系。比如,学生在学习高中时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点时,第一次提取需要注重原理或概念等基本知识;在第二次提取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灵活、通过动脑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第三次提取可以利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知识点进行。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直接进行上述第二、三次的提取。提取的形式以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教学内容为目的。

3.2重复提取≠重复考试

(练习),要进行有信息反馈的重复提取传统意义上的重复提取可能意味着重复学习与重复考试。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完成教学进度,学生多通过重复学习的方式强化大脑进行“信息编码”,教师通常根据练习题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练习相对来说是一种缺乏知识广度、经不起实践考量的学习方式。根据卡皮克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反馈的提取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保持记忆[1-3],即有意识的提取模式(注重回想练习)更能促进记忆保持。因此我们在该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反馈提取结果,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学生而言,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学习有实际促进作用的因素。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部分学生模糊了学习的本质,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漠视知识渴求;此时,即时地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成为提高知识吸收效率的有效手段,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忽视的,他们往往不善于掌控课堂的节奏,在施教者创造的“提取环境”中无所适从,或毫无察觉。因此如何更好地调试学生记忆库里“存储的编码”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复提取理论恰恰可以在这种境况中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导向性地“检索编码”,以顺利“提取信息”。教学方法是随时体现重复提取过程的最佳选择途径。笔者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的过程中都包含多种“提取”活动。此外更要注重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注入“提取”的成分,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泼、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3.3确定重复提取的时间间隔

提取的时间间隔是指在两次提取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有扩展型提取(在提取练习中逐步加大重复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等距型提取(在提取练习中保持相同的时间间隔)和收缩型提取(逐步缩短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5]。在我们重复提取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扩展型提取完成提取目标。通常在新内容讲完以后的次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分析,在学完该单元后会进行第二次的提取过程。第三次的提取是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提取”机会。重复提取的内容是知识单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以及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实践或应用。

3.4创造提取机会[5],促进意义学习

通过笔者运用重复提取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第一,重复提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核心是施教者的引导,施教者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第二,铺设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创造“提取机会”,能有效加深理解判断,使学生无意识地参与知识的“编码和提取”。第三,学生有先入为主的知识诉求和学习目的,能促进知识的“编码和提取”。笔者认定教学实施过程是上述过程的综合运用,亦与施教者的教育理念、授体的知识背景息息相关。在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用已学的知识点”解释或理解“新知识”。施教者在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授体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提取方法和提取信息,以达到教学“输出旧信息——输入新信息”的目的。即便在提取的时候出现学生遗忘学习内容的情况,但是通过提取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提供一次查漏补缺的过程。举例如下:(1)在新学习氧化还原平衡的原电池电动势理论计算的内容时:恒温恒压-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如何根据已经学习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第一,积极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中“提取信息”。A.从“恒温恒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中检索信息,学生提取的信息为:已经在热力学部分讲过的“判断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其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零(∆G<0)”。B.“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有电流通过,也就是说系统做电功(非体积功);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对于电功的计算方法:电池的电动势与电路通过电量的乘积(W电=EQ=EnF)”。第二,教师及时进行“信息输入”。“根据热力学原理,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变的降低值等于系统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学生则即时地进行“信息编码”。第三,学生根据“编码和提取的信息”,得出通过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出原电池的电动势的方法:∆G=-W电=-EQ=-EnF。(2)在后续的几个学时继续学习“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创造“提取环境”,使学生积极“提取信息”,判断反应进行方向。根据∆rGm=-EnF=nF(E+-E-):∆rGm<0E>0E+>E-反应正向进行∆rGm=0E=0E+=E-反应处于平衡态∆rGm>0E<0E+<E-反应逆向进行通过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探索,在进行了该理论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后,我们分析得出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可以有效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发掘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在量变的学习方法下促成质变的进步和飞跃。笔者真诚希望通过无机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卡皮克重复提取理论的实践经验能给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希望教育同行们可以在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重复提取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Karpicke,J.D.;Roediger,H.L.Jouran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2007,33(4),704.

[2]Karpicke,J.D.;Blunt,J.R.Science2011,331,772.

[3]赵国庆,郑兰琴.中国电化教育,2012,No.3,16.

篇10

关键词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并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不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较弱。具体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对化学实验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

初中化学的实验是一门动手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就老师而言,由于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在化学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突出化学知识的讲解,而淡化了实验教学,且忽视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学科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讲实验、画实验、验证实验”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化学实验教学形成了一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此外,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削弱。

2.就学生而言,一方面,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对化学的实验课抱着一种既新奇又恐惧的心理,既跃跃欲试又害怕接触到有腐蚀性、有毒、有害的化学实验品,这一心理造成学生“观望化学实验、独占实验或实验用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缺乏科学的认识就导致他们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是预期现象的情况下,就会以自己的经验或所学的知识而盲目地下结论,并未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其中原因,从而产生了一种对化学实验极不不负责任的态度与行为,长期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态度与方式。

(二)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不强

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对化学可谓是初次接触,化学基础相当缺乏,这就导致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好奇与恐惧参半。然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了良好的指导,从而使部分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畏首畏尾,逃避化学实验,厌恶化学实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就导致了学生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被削弱,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二、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的将课程目标主要划分为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以及过程与方法等三大目标,既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注重学生的合作与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化学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三中的《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为例,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这一实验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学习其用途,了解它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为: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实验进行分析与推理,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为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树立起热爱并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老师要展开合理的化学实验设计。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以下方面:

1.教学模式的选择。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与练习相结合的模式展开化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这类化合物解释生活中与此相关的化学问题与现象。

2.学习方式的变化。老师可通过课堂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问题展开讨论,对其中的重难点可结合试验进行探究,并适当结合课堂训练,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案可设计如下:

(1)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将其与氧气等进行比较,使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

(3)多媒体或网络手段,让学生了解干冰与二氧化碳的用途,使学生突破重难点,实现师生的双边互动。

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要重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展示,使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实验教学中要学会适时放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学生的化学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增强。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为例,在本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老师可设置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同学们喜欢游泳吗?那到水里后是沉在水面下还是漂浮在水面上呢?”让学生实验的兴趣被充分激发,然后可让学生动手实验练习:在一烧杯中注入300ML水,并放入一个鸡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分析当不加食盐或加入不同食盐量时鸡蛋的沉浮状况,让学生对定量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亲身的体验中了解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质量分数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态度,而且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规范使用实验仪器,并学会认真观察记录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此外,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化学实验过程的展示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的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注重化学实验的过程展示,开展真正的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时,老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以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化学反应如纸张燃烧、铁生锈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简单反应的探讨,判断物质质量的加、减。同时,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猜想或假设可能的答案,并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例如,在硫酸铜与铁的反应的实验中,老师可要求学生亲自打磨铁,并让学生思考为何要使用清洁能源,将烟囱架高的方式对缓解工厂废气污染是否有效。老师要将这些生活情境有效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增强化学学习结果的迁移,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这一实验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发现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鼓励与加强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的实验教学要注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情感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申冉.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陈利娟.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王智忠.对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3,(02):12-15.

[4]魏崧.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群文天地,2011,(14):141.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14-03

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基本操作,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外,掌握常见的化学计算及其解法,掌握各类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也是初中化学教育教学需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能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化学计算的作用之一是从理论上指导化学工业生产中原料与产品之间的质量关系,为化工生产提供真实的理论数据。初中化学计算主要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综合计算四大类型,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点环节之一。

一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把它变成了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积的形式,或是搞不清楚化学式前的系数、化学式中的下角标数字与各种原子的数目关系等。所以,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注意:(1)化学式前的系数与化学式中的各原子都是乘积的关系。(2)下角标数字也表示乘积关系。(3)如果化学式中含有括号,那么先要将括号里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乘以下角标数字,然后再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或者先计算括号里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再乘以括号后面的下角标数字。

例1,计算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0+(16+

1)×2]=2×74=148。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间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之比,通常用最简整数比。

应注意的是:(1)元素的顺序与元素质量比值要对应。(2)要看清楚题目要求计算的元素种类;(3)元素质量比在书写时可以用元素名称表示,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但不能出现系数或下角标。

例2,计算硫酸钠(Na2SO4)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钠元素∶氧元素(Na∶O)=(23×2)∶(16×4)

=23∶32

例3,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在NH4NO3中元素只有三种,所以计算书写时不能是N∶H∶N∶O,正确的是N∶H∶O。

解:N∶H∶O=(14×2)∶(1×4)∶(16×3)

=7∶1∶12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应注意的是:(1)在上述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中,化合物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原子数要写出乘积的形式,不能写出角标。(2)不要漏乘100%,否则它就不是质量分数,而是一个比值了。

例4,请计算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5%。

4.计算在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5,求88g CO2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多少g。

可先求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求氧元素的质量;也可以综合列式计算。

氧元素质量=88g×72.7%≈64.0g

答:88g CO2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64.0g。

5.有关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这类计算实际就是讨论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物质的纯度)、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6,国家某部门规定,化肥尿素[CO(NH2)2]中的含氮量不能低于40%,否则为不合格产品。某工厂生产的某品牌尿素经检测尿素含量为90%,问:该产品是否合格?

解:氮元素质量分数=尿素的纯度×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因为42.0%>40%,该产品合格。

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推导物质的化学式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在推导中可先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如A、B表示某两种元素,x、y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即AxBy。

例7,已知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请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

14x∶16y=7∶20

x∶y=2∶5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主要有:(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简单计算;(2)含杂物质的计算;(3)涉及物质体积的化学方程式计算;(4)过量问题以及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等形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1)设未知数;(2)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找出反应中有关物质的量;(4)列比例式,求解;(5)答案。

1.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简单计算

例8,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方法制取氧气。如果要制取64g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分解?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x=163.3g

答:制取64g氧气,需要163.3g氯酸钾分解。

2.含杂物质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只有用纯净物的质量才能进行计算。在已知的几个量中,需要找出纯净物的质量或计算出纯净物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

例9,实验室要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现取该石灰石样品10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杂质不反应),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4.0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分析: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然后计算其纯度。

解:设10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100%=91%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为91%。

3.涉及气体密度、体积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例10,如果使13g金属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问用250ml的集气瓶大约可以收集几瓶?(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分析:根据纯净物锌的质量计算出氢气的质量,再将质量换算成氢气的体积。

解:设13g金属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Zn+H2SO4 = ZnSO4+H2

生成H2的体积= ≈4.44L=4440ml

4440ml÷250ml/瓶≈18瓶

答:用250ml的集气瓶大约可以收集18瓶。

三 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液计算的形式主要有:(1)已知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某溶液,计算所需要的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其中涉及溶液体积、溶液密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转变关系)的计算;(4)两份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的溶液质量分数计算;(5)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等。

1.已知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该形式的计算只需知道溶质、溶剂和溶液中任意两个的质量,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就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某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例11,农业中常用16%~20%的硫酸铜溶液做杀虫剂。现需要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18%的硫酸铜溶液,问需要硫酸铜和水各多少克?

解:硫酸铜的质量=2000g×18%=360g;

水的质量=2000g-360g=1640g。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稀释的方法主要是增加溶剂质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

解决这类计算的根据是稀释或浓缩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

例12,要将500g质量分数为15%的NaOH溶液转变为20%的NaOH溶液。(1)需要蒸发多少克水?(2)如果加溶质,需要加入多少克的NaOH固体?

解:(1)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

500g×15%=(500g-x)×20%

x=125g

(2)需要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为y

500g×15%+y=500g×20%

y=25g

4.两份同种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的溶液质量分数计算

解决这类计算的依据是混合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即:W1a%+W2b%=(W1+W2)c%

例13,将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与2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100g×10%+200g×20%)=(100g+200g)x

x=16.7%

四 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在近年学年水平考试中的主要考点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计算;溶液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间的综合计算;坐标图像、数据表格和物质标签与化学方程式间的综合计算等多种形式。

1.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质量守恒定律,有计算某几种物质质量比、推断某物质的化学式等考点。

例14,1.6g某物质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的二氧化碳和3.6g的水。请推断R中所含元素及化学式。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先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再计算出4.4g的二氧化碳和3.6g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2)氧气中氧元素质量——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可知R中是否含氧元素及其质量;(3)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可知R中的元素种类。(4)根据反应中物质质量关系,确定该反应中物质粒子(分子)的数量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推知物质R的化学式。

2.溶液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间的综合计算

解决这类计算的关键是:(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包括原来已存在的溶质的质量以及反应中生成的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

例15,现有含有少量杂质硝酸钠的硝酸银固体样品40g,向其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至完全反应,共消耗该溶液200g,所得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28.7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硝酸银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硝酸钠质量为y。

AgNO3+NaCl = AgCl+NaNO3

样品中硝酸钠的质量=40g-34g=6g

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总质量=6g+21.3g=27.3g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为12.9%。

3.坐标图像、数据表格和物质标签与化学方程式间的综合计算

第一,有关坐标图像题:仔细分析坐标图像,获取有用信息。如坐标各轴表示的量、曲线上各点的意义等。

例16,为测定铜锌混合物中锌的纯度,取该混合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铜不参加反应)。反应时间t与产生氢气质量a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求该混合物样品中锌的纯度。

分析:在题目和坐标中给出的几种物质质量中,只有氢气是纯净物,解题中只能用氢气质量0.2g做已知量(计算量)。

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 = ZnSO4+H2

答:该混合物样品中锌的纯度是65%。

第二,通过对表格中所给数据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用数据。如充分反应时或完全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

例17,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测定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称取5g大理石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30g),向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在反应过程中对这个烧杯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2 t3 t4

烧杯及药品的总重量(g) 135 134.4 133.2 133.2

篇12

【中图分类号】G553.8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28-01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常运用较多的解题方法

(一)商余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二)平均值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三)极限法。这种方法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做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四)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不需计算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

(五)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

(六)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小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

(七)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关系,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八)比较法。已知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计算相关的量例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等,经常要用到结构比较法,关键是要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了解透彻,将相关的官能团的位置、性质熟练掌握,代入对应的条件中确定。

(九)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

(十)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他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十一)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公式,可大幅度减少运算时间和运算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缺乏对学生展开互动式教学的思想,老师在授课时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普遍采用单向式的授课方式,忽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够了解,只以自己的思维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课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老师往往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认认真真听课,不能自由的与老师就课程的内容进行相互探讨;学生只有被老师提问的资格,而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反问的权利;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教学安排,一步步的去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根据教学内容主动参与制定计划的权利。

二、运用解题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