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营销策略范文

时间:2023-09-13 09:17: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博物馆的营销策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博物馆的营销策略

篇1

震旦博物馆是台湾企业家陈永泰先生创办的一所私立博物馆,于2013年在上海开幕。在今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参观人数约五千人,居于上海各大博物^、美术馆之首。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震旦博物馆一跃成为上海最受公众喜爱的博物馆之一,除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得易于其独特的营销策略

博物馆营销是指博物馆以走市场化的方式获得收益并将其返还到博物馆的硬件、软件建设中去,最后达到实现其工作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的管理过程[1]。艾略特・艾登伯格(Elliott Ettenberg)2001年在其《4R营销》一书中提出4R营销理论。同时,唐・舒尔茨(Don E. Schuhz)也在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相较于4C营销理论,4R不仅以消费者为主导,同时注重与竞争对手争夺客户。它包括关联Relevanc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即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现代社会娱乐方式众多,公众只会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喜好的活动中去。而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需运用营销策略,留住观众,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状态下参观的同时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一、提升市场竞争力

首先,树立品牌形象。坐落于黄浦江畔的震旦博物馆,是陈永泰创办人回馈社会、实践对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奉献理念的文化志业。八卦中,震卦代表东方;旦是太阳升出地平线的会意字。震旦本意是“日出东方”,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Aurora为古罗马的黎明女神。因此震旦博物馆英文名为“Aurora Museum”。其次,定位受众群体。上海震旦博物馆是一个集典藏、研究、展览、营运、传扬为一体的文化服务机构,有古代陶器、玉器、青花瓷器、佛像造像共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水晶特展厅。从藏品设置可知,受众群体面向对中国传统文物有着浓厚兴趣且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观众。再次,建立了古器物研究中心。这是其他私立博物馆甚至公立博物馆所不具有的。古器物学研究中心致力于震旦古器物学的研究工作,以“料、工、形、纹”为研究核心,下设研究图书室、古器物学特展室等,在进行本馆古器物学研究的同时亦为专业学者与讲座学院等提供实物观摩服务。最后,与高校合作。与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3年成立“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古代文明起源、结构、模式与发展的研究工作。在发挥北京大学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联合海内外相关学术力量,运用最新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提升震旦博物馆的科研能力和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互动与双赢

在市场营销中,对经营者来说最难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控制、制订和实施计划,而在于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和测性商业模式,转移成为高度回应需求的商业模式。志愿者的特殊身份发挥着重要作用。

震旦博物馆每年上半年会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面试合格的志愿者可以享受免费的专业课程培训,包括震旦博物馆简介、馆藏文物介绍、“古器物学”概说和博物馆服务礼仪与服务演练等。还可免费或优惠参与本馆举办的所有讲座、工作坊、培训等教育推广活动。每年十月会进行志愿者年度考核,优秀者可获得“震旦博物馆年度优秀志愿者”称号。在这里,志愿者们可以获得终身学习、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人际关系的拓展。志愿者在享受博物馆给予福利的同时,还需承担一些义务,有教育推广、展览观众服务、媒体宣传、行政支援等。每次活动完成,馆方都会进行“博物馆问卷实施与统计”工作,便于日后积极策划筹备观众更喜爱的活动。志愿者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考核过关后可成为馆内导览员。值得一提的是,震旦博物馆的人工导览都是免费的,有全馆导览和分层导览员,且每位导览员讲解各具特色。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

与观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参与。除了设立会员制度,震旦博物馆还策划了亲子活动、白领之夜和丰富的文艺活动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1)亲子活动有“夏日习习凉扇――扇面绘画”“涂鸦变变变――立体材料绘画”“穿越五千年――儿童戏剧夏令营”等。

(2)白领之夜是在每个月第三个周五晚举行,可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免费参加。分主题讲座和馆内参观两部分。主题讲座具有实时性,有“暨上观读书会:揭秘海昏侯谜样的戏剧人生”“博物馆幕后面面谈”“呼吸 冥想 观文物”等。参加讲座完后进馆参观,欣赏黄浦江畔迷人的夜景。透过玻璃的影射,神奇地发现馆内佛像造像一一矗立在江对岸的高楼上,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为馆内一大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

(3)文艺活动有讲座、音乐会、舞蹈、摄影展,如“鸠摩罗什译经与中土石窟营造”“蒙古族的生活与音乐”“阿根廷Tango与舞蹈”“夏日清凉印象派 三重奏”等等。每次展览后都可扫描二维码进行观后感打分与评价,方便馆方了解公众的喜好和需求,组织针对性的展览,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参观博物馆,接受博物馆传递的信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四、追求经济效益

资金短缺是博物馆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高在经济层面上的自我维持与发展,“开源”与“节流”并举[2]。

“节流”:博物馆内正式员工极少,大都是志愿者进行日常服务工作,为馆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支出。“开源”:

(1)门票。但低廉的门票不足以支持博物馆里庞大的开支。

(2)文创商店,设计具有馆内特色的工艺品,画家艺术品,特展的艺术衍生品等。使观众产生“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想法和行动,从而形成博物馆自身特色和品牌标识。

(3)博物馆的一楼和五楼设有咖啡厅,特别是五楼,可以一览外滩美景,让美食与美景共享。

(4)捐赠,目前还仅限于志愿者的小额捐赠。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是博物馆营销的两大目标,但经济效益始终是为社会效益服务的。

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而震旦博物馆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其归功于成功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互动与双赢、建立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和追求经济效益,为当下处在积极变革中的博物馆带来众多启示。

篇2

1、博物馆艺术品依托馆藏品,突出历史和文化价值。

博物馆的艺术品有别于一般展品和普通文化产品,既承担着传播历史、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重要使命,也是博物馆文化宣传功能的有力延伸和补充。因此,博物馆在开发艺术品时要依托馆藏品,清晰、逼真、客观地表现艺术品的原貌、风采和神韵,将其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呈现在观众面前。

2、博物馆艺术品依托陈列展览,并相互补充。

陈列展览既是博物馆开展一切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博物馆艺术品依托陈列展览而存在、发展,是陈列展览的延伸和补充,这也是博物馆艺术品与其他商品区分的重要特性之一。优秀的陈列展览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而让观众自觉地产生留住和珍藏这份美好记忆的愿望,此时与之相配套的艺术品正好使人们的愿望得以满足。

二、博物馆艺术品营销策略

麦肯锡在《基础营销》中曾将营销策略归结为四方面的营销因素,这也就是著名的“4P”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博物馆艺术品营销也应以4P理论为依据,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长久立足于文化市场。

1.产品策略

博物馆作为以参观为目的的组织,其具有非营利性,同时又存在盈利项目。这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博物馆作为一个区域的历史积淀,它的本质是使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养分,而非纯粹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因此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但针对个体单位而言,在资金链上势必会有消费,如维护展馆、养护珍贵文物等,还有基本的人力、物力资金开销等。这些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因此博物馆需要自主经营,增设服务项目和开发、销售独具特色的艺术产品。博物馆艺术品经包装后展示在观众面前时,同样代表了博物馆的身份与个性。艺术品的开发要与时俱进,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2、定价策略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博物馆在制定艺术品价格的同时要兼顾其社会职责。观众既具有消费者属性,又是知识的渴求者,这也成为区别博物馆营销与普通单位营销的关键。因此,博物馆艺术品的价格制定标准既要有别于盈利企业,又要以盈利为目的。博物馆在艺术品营销思维上更应从文化入手,从其自身属性入手,这样才能使观众增强购买欲,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制定艺术品价格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折扣店”、“廉价店”的感觉;要考虑消费群体的年龄、收入、职业等差异,为艺术品制定分级式价格区间;考虑艺术品的生产时的隐性成本,做到艺术品平价、高价相符相承。

3、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可分为实体渠道和虚拟渠道。实体渠道包括文物商店、便利商店、精品店、专卖店等;虚拟渠道主要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包括网络平台、邮购、电视购物等。在众多艺术品销售渠道中,笔者将其细分为博物馆直销、代销和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艺术品营销三种形式。

博物馆艺术品直销是自己充分扮演制造商、供应商和销售商,自己设计、制造艺术品,再将艺术品由自己售出。

博物馆内外部代销需要与其他供应商、经销商合作,在自己馆区代销其他博物馆艺术品或文化产品,对外将自己博物馆艺术品带出馆区,由其他博物馆代销,进而实现双方共赢的效果。

电子商务艺术品营销是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完成订购、下单与支付过程,最后在线下通过邮递服务完成实际交易活动。

4、促销推广

博物馆艺术品促销推广是利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使购买者了解和注意博物馆的艺术品,进而激发其购买欲望,促使其实现最终的购买行为。博物馆艺术品促销主要包括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艺术品展销和拍卖等。通过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博物馆要实现不以一次性艺术品销售为最终目的,打造长期性、稳定性、社会影响力大、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艺术品营销,达到促销目的。

三、黑河中俄艺术陈列馆在艺术品营销策略上的实践

中俄艺术陈列馆位于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之称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创建于2005年10月,2011年由黑河市政府投资扩大规模,同年10月内外部改造完工,对外开放。中俄艺术陈列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俄罗斯艺术与龙江本土艺术为主的专题馆,依托得天独厚的东西文化交汇、交融优势,成为黑河与俄罗斯阿穆尔州人民进行艺术教育和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是中俄艺术家进行作品展示的窗口、艺术交流的平台。馆藏有以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苏联人民艺术家、俄罗斯艺术家联盟主席西多罗夫?瓦联金的油画作品为核心和中轴线,按前苏联和俄罗斯艺术史进行延伸拓展的俄罗斯油画和雕塑、漆器、牙雕、角雕等俄罗斯艺术品,国画、冰雪画、桦皮画、书法、奇石等中国艺术品3000余件,藏品种类丰富,艺术内涵深厚。

中俄艺术陈列馆在艺术品营销上抓住自身展馆特点,除利用场馆商服进行艺术品销售外,还采取多种形式的营销策略开展艺术品营销活动。

1、创办龙江国际文化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中俄艺术陈列馆注册“龙江国际文化展览有限责任公司”,以展馆为平台,开展中俄文化及艺术品的交流、展示、营销、拍卖等文化产业业务,成为中国第一家专门经营中俄两国文化艺术品的国有文化展览企业。

在管理运营上,中俄艺术陈列馆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开展,公司负责营销活动,二者既各有职责分工,又有业务交叉,更好地实现了博物馆与商业营销的“各司其职”和“有机结合”。

2、实践“艺术评价+资产评估”的新模式

为探索科学、长效的发展之路,规范艺术价值与市场行情的统一,中俄艺术陈列馆委托资产评估公司聘请国内油画艺术领域权威专家,对馆藏和待售的俄罗斯油画进行资产评估,采取了权威专家组对艺术品做出客观评价,评估公司依据专家意见出具评估报告的方式,将艺术评价与资产评估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突破了“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不具备艺术品评估资质,而专家又不能提供有效法律文书”的瓶颈问题,还在艺术品资产评估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营拓展了空间。

3、举办艺术品拍卖会

2011年10月10日,举办了首届中俄艺术品拍卖会,敲响了“龙江文化产权交易第一槌”,也标志着黑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之一“文化产权交易”正式启动,得到了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河市委市政府和黑河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此之后,经过总结经验和不足,又两次成功举办艺术品拍卖会和竞拍会,吸引了来自北京、香港、深圳、石家庄、哈尔滨等地和俄罗斯的大批收藏爱好者。

4、积极“走出去”

除依托于黑河区域优势外,中俄艺术陈列馆积极“走出去”。一方面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哈洽会”等国内省内的文化产业盛会,进行展示和营销,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一方面馆藏艺术品赴国内多地博物馆、美术馆进行临展和巡展,参加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艺术展、联合展览等,拓展行业交流与合作。在合作展览的同时,按照当地市场需要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如:赴石家庄展览期间,与石家庄市博物馆联合开展了集展览、销售、拍卖相结合的营销形式,得到了当地公众、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广泛好评与积极参与。

5、建设“中俄画家村”

自2012年开始,在黑河市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中俄画家村”建设项目,打造具有画家创作和起居、举办艺术展览、会议接待等功能,集“创作、交流、展示、收藏”于一体的艺术品创作集散地。现“中俄画家村”项目正在进行中。

四、提升博物馆艺术品营销策略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与精神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抓住发展博物馆艺术品的契机,加强博物馆艺术品的开发与营销工作,学习国内外相关博物馆的成功模式。

1、更新理念,实现“以文养文”

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艺术品营销策略是一种管理手段,有利于博物馆以观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市场定位以及广泛的合作,制定观众驱动型营销战略,并通过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营销策略,向社会大众提供为之喜爱和追捧的优质艺术品,进而实现博物馆与观众的“价值交换”。换言之,就是利用艺术品的营销,活化博物馆资源,实现博物馆精神内容的再释和传播,建立起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关系。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艺术品营销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并积极通过实践加以探索。

2、建立博物馆艺术品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由于博物馆占有的文化资源各有差异,且各自的力量单薄,因此形成联盟,就可以有效的整合配置各方资源,使得博物馆艺术品互相流通,形成规模和品牌。这样的联盟体系在美国和法国早已建立。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和法国的“国立博物馆联合会”就是展示、整合、开发、营销博物馆艺术品的组织。2008年,我国也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文化产品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致力于打造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究、展示、发行、宣传平台,挖掘和建设博物馆这个庞大的艺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

3、建立数字化艺术品资料库,建立“共享渠道”

通过博物馆的在艺术品营销上的实践不难发现,博物馆若能利用数字化工程,建构一套更为开放性的藏品、艺术品、图文资源平台,不但可以加强版权保护,还可以打开一条共享渠道,便捷地向大众提供博物馆资源信息,实现推广艺术品的目的。

4、加强版权保护,塑造品牌形象,发展“艺术授权”

博物馆可以通过发展艺术授权产业,塑造和拓展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广泛地在各种商业或非商业领域授权,开发与营销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艺术品。通过艺术品展销或拍卖等手段更好的宣传博物馆文化及艺术品资源。事实上这是对博物馆资源不断增加价值的过程,也是对博物馆文化精神层面内容的不断传播,更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承以及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过程。

篇3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85-01

一、博物馆市场现状

很多人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储藏文物的场所,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没有太大关系,这使得博物馆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大多数人来博物馆只是简单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既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服务,也没有对博物馆有充分认识,因此很少有“回头客”。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是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每天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功营销经验,改变国内博物馆的现状。

二、博物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博物馆作为典型的文化机构,担负着教育人民的责任,但是,很多博物馆对自身的社会定位比较模糊,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上海的博物馆就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上海大多数的博物馆归政府管理,博物馆的管理机制仍采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也由政府提供,因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危机感,工作上也缺乏使命感,经常出现工作不积极、待客冷漠、不重视宣传等消极现象。由于对文物的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了文物破损现象严重,无法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博物馆的管理层很少有营销意识,这也是博物馆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新时代下的博物馆为了谋求更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思想,在市场竞争中转变经营模式、培养服务意识,积极开扩更大的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和宣传。上海的一些博物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积极进行改革,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

三、博物馆的营销策略

(一)转变服务理念。原有的博物馆社会功能是保管、维护、展览文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观念已经落后。目前新型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宣传文化与教育、服务公众。为了不被社会抛弃,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并且将服务对象从“物”变化成“人”。如今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为了响应社会号召,上海市博物馆提高服务水平,对工作人员实施严格全面的培训计划,在工作时及时与观众沟通,力争做到向每位观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二)加大宣传力度。博物馆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文化组织,其文化属于大众文化,它的社会教育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很容易被社会忽视,大众逐渐对它失去兴趣,久而久之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此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为了让更多的人注意这个地方,上海市博物馆加大了宣传力度,开展多元化发展,运用网络平台宣鞴菽诨疃,定期举办主题展览,吸引感兴趣的人们前来参观。同时,还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文化产品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基于建筑和文物的纪念品属于有形产品;文化活动和各种体验、服务活动属于无形文化产品,充分利用这种扩大自身的影响并融入社会潮流。另外,引进现代化设备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采用高科技向人们全方位展示文化的内涵与历史,吸引了众多观众到来,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三)寻求多方面合作。博物馆的资金来源虽然由政府提供,但是每年的经费有限,为了谋求博物馆更好发展,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还应该寻求多方面合作,为博物馆创造更多经济利益并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让大众认可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上海是一座比较发达的城市,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因而文化产业发达。博物馆可以与众多高校和文化公司合作,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并与企业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引进更多资金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维护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7-01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以及其中的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涉及博物馆学、旅游学、文化经济学、行销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是,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并且国内外各博物馆同行也在积极寻求办法来解决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做了许多尝试。博物馆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以及随之出现的对资金筹措管理需求等,使博物馆的运作呈现出独立化的趋势。在不少西方国家,博物馆在政府管理水平上已被称为“博物馆实业”,而对市场研究人员而言,已成为“博物馆商务”。

一、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这样博物馆资金短缺,并有此引发为博物馆商店的设立。一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博物馆便开设有商店,博物馆商业活动似乎起始于19世纪早期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博物馆营销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2博物馆的商业活动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1857年,全球首家博物馆餐馆在大英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31967-1977年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托马斯・霍温意识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时也是消费者”4从而各大博物馆开始设立商店。同时伴随这些商店的设立,也成立和博物馆商店的相关组织,其中以欧洲和美国为主。1955年创立的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 Store ASSociation),为美国及全世界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组织连锁的经营渠道,既向公众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又促进一博物馆间的产业开发和文化交流.而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营销和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着重对博物馆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模式和博物馆商店的管理上。如在Bruner的论文中写到“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旅游界,很多学者均致力于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研究上。Bruner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拥有社会教育、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等共同之处。”Ted Silberberg的论文中也论述到:认为博物馆和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双方都带来发展机会.真正的博物馆商店是介于礼品店与博物馆展示的混合体,它是构成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并在财务与教育上协助博物馆达成既定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ICOM专业伦理规章》中提到:“博物馆商店应与博物馆的收藏品及教育目标相符合,且必须维持收藏品的品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把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最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论述。如:在经营部分――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骆士泉《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张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在作为博物馆旅游部分――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研究》、杜凯《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研究》、张敏《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部分――游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张艺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元宝祥《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

直接针对博物馆商店的文章,主要是博物馆商品开发的现状、解决方式,商品的研发、营销、销售或是介绍外国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如:翟群《小商店如何做出大产业》、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葛埔恪豆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

对博物馆商店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经济学、市场学、行为学等。如:张敏《论博物馆市场化行为的趋势和影响》、刘雅丽《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良渚博物馆纪念产品涉及与研究》。

二、结束语

对博物馆商店的现状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和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商店研究现状、困境的解决方式、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等。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总结,同时也能为将来商店的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01).

篇5

一、引言

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或地域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展现地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渐认识到了开发产品、丰富馆内资源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发展的重点指向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上,最大限度的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拓展博物馆发展渠道,使博物馆发展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然而现如今博物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有形的旅游产品来承载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服务能力,又采取何种营销策略来优化旅游产品管理和运营模式。

二、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博物馆长期以来坚持非营利性的原则,对于馆内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运营基础,使得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文化产品单一且缺乏新意,与其他文化产品相比起竞争优势不够,没有深度挖掘馆内文化藏物的深层内涵,使得所开发和运用的旅游产品无法切实满足现代消费的需求。其次是旅游产品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联动效应,无法吸引消费者进行二次消费。同时大多数旅游产品设计和制作粗糙,与博物馆严谨、精致典雅的风格格格不入,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低性价比的印象。此外,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相对落后,过度的依赖传统的开发与营销手段,而忽略了对网络开发运营与口碑开发等新型开发与运用模式的应用,使得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三、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策略

1.加大馆内文物典藏品的宣传力度,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品牌形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以其各种独特文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因此,只有加强博物馆和馆内文物藏品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同时深度剖析馆内收藏品的文化价值,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来吸引爱好者和参观者的眼球,才能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此外,还应立足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实际,加大哪些具有独特性、故事性、名人性以及较高观赏性的收藏品的开发力度,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品牌形象。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发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精装纪念品”以及湖北博物馆开发的“曾侯乙编制仿制品”等均体现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2.旅游产品开发应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更倡导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切实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博物馆在开发和运营旅游产品时,应深刻的分析和广泛的调查大众的心理需求,注重游客的兴趣,并坚持“独特、新奇”的原则,努力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扩大参观者的事业,给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文化上的熏陶,充分调动游客的所有感官,给其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进而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3.科学融入博物馆具有内涵的文化资源,陶冶消费者文化情操。博物馆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现代休闲文化引入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坚持以文化传播为导向,以游客为中心,不断改进传播手段,充分的挖掘和融入馆内具有内涵的文化资源,为博物馆旅游产品镀上一层文化底色,让游客切实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精髓和力量,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此外,还用充分的利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将其加工成“故事”,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将美好的记忆和故事带回家,同时传播给更多的人,提升博物馆的市场竞争力。4.不断拓展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市场需求的不一而足,为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博物馆应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出具有地域和林组特色的高档次、高文化艺术品位的产品,赋予旅游产品以更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不断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旅游业和博物馆免费开放趋势的不断推进,使得游客的数量和组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侧重点也随着变化,逐渐由礼品和专业研究用转向几年和生活日用,这就为博物馆营销渠道的拓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因此,博物馆应紧紧抓住机会,开发成本低、价格低的旅游产品,但是仍然不可忽略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以在情感和心理上获得消费者的共鸣,让消费者获得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由此可见,只有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掌握市场消费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传播博物馆文化,才能不断的拓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开拓更宽、更广领域的消费市场。此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应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多元化需要,旅游产品的价格要有一定的差异化。比如在开发一些名贵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的同时,也应注重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博物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捧的对象。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竞争力,应加大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项目,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和营销模式,为博物馆旅游注入新鲜的活力,进而推动博物馆旅游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永丰.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2):149.

[2]许汉琴.博物馆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的路径[J].学习月刊,2012,(14):149-150.

篇6

随着博物馆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在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对博物馆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旅游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服务群体,大部分都是一些以教育和学习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旅游业与博物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群体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让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进行有机的融合。旅游的核心主旨就是文化,若是没有文化,何谈旅游。而博物馆旅游却恰好体现了这一主旨,博物馆的文化性是文化传播与文化旅游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是文化创意系统和博物馆旅游的衔接点,因此博物馆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博物馆旅游是博物馆旅游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其主要对象为博物馆文化的衍生物,利用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把博物馆的文化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广大游客的光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彻底发挥出来,激发人潜在的创造力,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博物馆旅游是一种将技术、文化以及经济进行结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属于刚刚兴起的产业之一。

二、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客源市场增大,吸引力较低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逐年变好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的客源市场也在逐年扩大。最初发展博物馆旅游主要是吸引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国外游客,现今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也可以去博物馆游览。但是当前的一些博物馆出现了非常尴尬的情况,例如与景点相关的故宫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相比较其他的景点则显得比较冷清,没有客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博物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影响其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是博物馆市场化与社会化程度低,民办博物馆较少,绝大部分博物馆属于国有。我国博物馆虽然每年会举行很多展览,但博物馆在文化生活中的关注度仍然比较低。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少之又少,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吸引力还很有限。

(二)博物馆数量增多,特色不突出

我国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特点分为很多类型,其中包括产业类、科技类、名人类、地矿类、艺术类、军事类、革命类、社会历史类、综合类等多种类型。A类博物馆虽然日益增多,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历史类和综合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博物馆则相对较少,可以和社会发展结合的博物馆就更少了。我国博物馆的种类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另外,我国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开发不够,不能体现出当地的旅游特色,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博物馆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改变展示方式,缺少体验功能

随着生态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的出现,一些全新的展示方式也开始出现。生态博物馆完全属于开放式的博物馆,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完美结合起来展示给游客,这样做也间接地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在展览、研究、经营等方面还属于传统的粗放式。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发展水平还是远远落后,可以与之媲美的博物馆太少。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发展方式程序化、单一化,没有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的活动空间,因此也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空间体验,缺少了信息表达形式,同时也没有了体验旅游的作用。

三、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发展

(一)创新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

1.发展内涵,设计出配套服务产业

在发展博物馆旅游时,必须重点挖掘潜在文化内涵,集中展现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博物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先满足他们的需求,把一些传统古老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产品。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面向群众,接近社会,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由礼品到高仿品,从高仿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创意产品的过渡。最近几年,一些馆藏丰富的博物馆集中开发设计一些音像制品、配套图书,同时还相继推出一些上档次的高仿品、纪念品。

2.精心布局,科技创新

各类特色展览和精品陈列等仍然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可利用科学技术将博物馆主题内容以互动的方式展示给游客。另外,博物馆需要设立单独的策展团队,同时也不可以忽视陈列要求中一些细小的工作。文化类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改革。博物馆可以给旅游者全方面展示文物,展柜要符合最高要求,照明体系也要达到相应水平。展厅中摆放的数字屏、电子书,是为了便于游客查询文物的信息,同时游客还可以依靠虚拟技术观察到一些已经损害的文物,实现触摸文物、独自探访遗迹的愿望。旅游者也可以佩戴GPS定位眼睛,完成场景虚拟环境中自由穿行的目的。

(二)创新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方式

受到新形势的影响,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不仅要增强,还需要对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对目前现有的博物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中国民族博物馆在早些年提出了建立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站,合作的对象不仅包括民族博物馆,还包括一些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科研单位或是民族文化类组织机构,其网站设计面甚广,不仅跨市还跨省。开展多种博物馆经营模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联动效应。广东博物馆陈列展览协会组织网站成立以来,多次进行乡下展览,在巡展过程中采用和企业联办的方式,举行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提高展览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吉林博物馆协会在2011年成立,其作用在于将吉林各市区、各县区中的民营博物馆和国家所有博物馆联系起来,其中设有多个管辖部门,主要目的是对展示内容怎样交流合作、怎样丰富展示作品进行讨论和协商。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还可以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起来,扩展其发展空间。

(三)创新博物馆旅游市场营销

博物馆虽然不属于盈利组织,但是其服务对象也是消费者,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内容,依靠展览和服务的方式为消费者创建价值。博物馆旅游市场营销是指博物馆经营者站在消费者的位置,全方位为消费者考虑,进而分析自己所有的资源,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满足旅游者需求。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整体策划。博物馆旅游营销不仅需要对展示品的推销策略进行创新,还要继续健全博物馆旅游营销的价格策略与调查策略。另外,博物馆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产品不仅可以进行特色收藏,还需要有系统收藏的功能;开展一些关于教育、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展示活动;发表一些关于博物馆收藏和研究成果的文章;对博物馆陈列的方式进行创新;给游客提供学习、参观等休闲服务;创设一些帮助旅游者回忆的美好场景。北京地区的一些大型博物馆每年都在出版一些系列专题书刊,加大对博物馆宣传力度。北京民俗博物馆提供了“北京东岳庙历史展”“、老北京的生活展”等的介绍资料;中国现代文化博物馆也提供了“二十世纪大师风采展”、“作家文库展”“、中国当代文学展”等的资料介绍说明。博物馆会结合旅游者的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导览介绍,解说人称可以多样化,不单单是第一人称。另外,民族博物馆可以让工作人员身着民族服饰进行解说。最重要的是不可以忽视整体营销策略的作用,例如重庆红岩文化中心会根据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实行将展品展示、剧目演出、学术报告等融合在一起的整体营销策略,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效益。

四、结语

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得益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潜在资源转变为现有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和博物馆旅游业两者可以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其变为促进博物馆旅游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因此,若想要做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博物馆旅游的融合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思路与模式———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2015,(8).

[2]杨海红.游客体验视角的博物馆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以南通博物馆群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

篇7

[中图分类号]G2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68-02

随着博物馆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在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对博物馆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博物馆旅游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与博物馆有着相同的服务群体,大部分都是一些以教育和学习娱乐为主的文化群体。旅游业与博物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群体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可以让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进行有机的融合。旅游的核心主旨就是文化,若是没有文化,何谈旅游。而博物馆旅游却恰好体现了这一主旨,博物馆的文化性是文化传播与文化旅游的共同特点,同时也是文化创意系统和博物馆旅游的衔接点,因此博物馆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博物馆旅游是博物馆旅游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其主要对象为博物馆文化的衍生物,利用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把博物馆的文化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此来吸引广大游客的光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作用是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彻底发挥出来,激发人潜在的创造力,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博物馆旅游是一种将技术、文化以及经济进行结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属于刚刚兴起的产业之一。

二、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客源市场增大,吸引力较低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逐年变好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的客源市场也在逐年扩大。最初发展博物馆旅游主要是吸引一些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国外游客,现今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也可以去博物馆游览。但是当前的一些博物馆出现了非常尴尬的情况,例如与景点相关的故宫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相比较其他的景点则显得比较冷清,没有客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博物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影响其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是博物馆市场化与社会化程度低,民办博物馆较少,绝大部分博物馆属于国有。我国博物馆虽然每年会举行很多展览,但博物馆在文化生活中的关注度仍然比较低。我国博物馆参观人数少之又少,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吸引力还很有限。

(二)博物馆数量增多,特色不突出

我国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可以按照特点分为很多类型,其中包括产业类、科技类、名人类、地矿类、艺术类、军事类、革命类、社会历史类、综合类等多种类型。A类博物馆虽然日益增多,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历史类和综合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题博物馆则相对较少,可以和社会发展结合的博物馆就更少了。我国博物馆的种类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另外,我国博物馆旅游业的发展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开发不够,不能体现出当地的旅游特色,站在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博物馆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改变展示方式,缺少体验功能

随着生态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的出现,一些全新的展示方式也开始出现。生态博物馆完全属于开放式的博物馆,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完美结合起来展示给游客,这样做也间接地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但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在展览、研究、经营等方面还属于传统的粗放式。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发展水平还是远远落后,可以与之媲美的博物馆太少。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发展方式程序化、单一化,没有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的活动空间,因此也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空间体验,缺少了信息表达形式,同时也没有了体验旅游的作用。

三、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发展

(一)创新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

1.发展内涵,设计出配套服务产业

在发展博物馆旅游时,必须重点挖掘潜在文化内涵,集中展现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博物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从游客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先满足他们的需求,把一些传统古老的文化转化为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产品。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面向群众,接近社会,只要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顺利完成由礼品到高仿品,从高仿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创意产品的过渡。最近几年,一些馆藏丰富的博物馆集中开发设计一些音像制品、配套图书,同时还相继推出一些上档次的高仿品、纪念品。

2.精心布局,科技创新

各类特色展览和精品陈列等仍然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可利用科学技术将博物馆主题内容以互动的方式展示给游客。另外,博物馆需要设立单独的策展团队,同时也不可以忽视陈列要求中一些细小的工作。文化类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改革。博物馆可以给旅游者全方面展示文物,展柜要符合最高要求,照明体系也要达到相应水平。展厅中摆放的数字屏、电子书,是为了便于游客查询文物的信息,同时游客还可以依靠虚拟技术观察到一些已经损害的文物,实现触摸文物、独自探访遗迹的愿望。旅游者也可以佩戴GPS定位眼睛,完成场景虚拟环境中自由穿行的目的。

(二)创新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方式

受到新形势的影响,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不仅要增强,还需要对博物馆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对目前现有的博物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中国民族博物馆在早些年提出了建立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站,合作的对象不仅包括民族博物馆,还包括一些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科研单位或是民族文化类组织机构,其网站设计面甚广,不仅跨市还跨省。开展多种博物馆经营模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联动效应。广东博物馆陈列展览协会组织网站成立以来,多次进行乡下展览,在巡展过程中采用和企业联办的方式,举行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提高展览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吉林博物馆协会在2011年成立,其作用在于将吉林各市区、各县区中的民营博物馆和国家所有博物馆联系起来,其中设有多个管辖部门,主要目的是对展示内容怎样交流合作、怎样丰富展示作品进行讨论和协商。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还可以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起来,扩展其发展空间。

(三)创新博物馆旅游市场营销

篇8

随着人们对博物馆公益性的极大认同,2002年,全国的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等部分人群实行了免票;2003年-2004年,浙江率先实施博物馆永久性免费开放政策;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也实行了定时的免费开放(每月第一个周日)。全国博物馆的免费趋势似乎日渐明朗起来。

然而也就在2004年,出现了故宫等北京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的风潮,故宫旺季的门票从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时至今日,近五年下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仍然出售门票。如何来看待这些现象?可以说,门票事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着大学问,它涉及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的终极目标以及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业内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取消门票利弊的争论。

二、取消门票利弊的观点

赞成免票者认为,①博物馆有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体现了一种文化财产属于全社会的概念,每个人都有机会平等地享有并欣赏社会文化财富;②博物馆的公共性也要求博物馆改变以往以“物”为中心的工作方法,而要转向以“人”为工作中心,笔者认为此与“三贴近”与“以人为本”的精神也是一以贯之的。③国内绝大部分博物馆门可罗雀,是门票把观众挡在了门外,取消门票,让人们走进博物馆。④博物馆大多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应该也是没有必要收费的”。

不赞成者则称,①财政拨款只够一个“温饱”,全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匮乏,除了基本的运行开销和人员工资外,业务工作常常是难于开展,严重困绕着博物馆的发展。取消门票会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博物馆,资金更加窘迫。②博物馆文物和艺术品的展示具有特殊性,从文物安全和保卫的角度出发,收取门票可以过滤一些社会上闲杂人士。③对于一些人流量多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等,需要通过门票为杠杆,来控制参观人数。④不收门票费的博物馆很容易与毫无价值划上等号,反而对博物馆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门票免费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笔者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完全赞同。可以肯定的是,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观众的博物馆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永久免费开放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是博物馆的最终发展目标。然而,在现阶段,也不是一个“免”字就可以的了。

反过来推算,是不是永久免费了,观众就能走进博物馆呢?显然,观众不来博物馆,门票不会是唯一因素。展品、展览的质量、规模、更新速度,交通、互动、馆舍环境、讲解及服务水平、配套设施、个人兴趣等等,这些都可能会成为人们不来博物馆的因素。那门票会不会是这其中的主要因素呢?

这里有英国2001年的一份调查,国外和国内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数据不能完全照搬,但却可以发现一些共性,有借鉴性。发现只有10%的人是由于门票太贵而不去博物馆,53%的人认为博物馆太枯燥,20%的人因为交通不便、距离太远和身体原因,8%的人因为博物馆开放时间不适宜,6%的人因为孩子可能没兴趣,还有6%的人因为没时间。高达53%的人因为博物馆的枯燥而不去参观,值得我们注意。

再来看看已免费的浙江的例子。2005年4月-5月间对浙江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进行的游客问卷调查。发现即使博物馆要恢复门票制度多数游客还是会来游览,对于收费价格的接受程度上,选择1-5元的为多数,其次是5-10元、10-15元的,选择15元以上的也有。当然也体现了游客还是受一定价格作用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价格不是游客选择博物馆作为游览地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门票价格对于各馆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地的经济、人文、游客在观众中所占比例,这些都使得门票的作用或大或小,都要取决于是不是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以连云港市博物馆为例,看门票的收与废。

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展示水平。门票的收或废,应当是有条件的,因馆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就连云港市博物馆来说,就是要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完成。

连云港市博物馆基本情况如下:基本陈列2台(展出一年有余),门票20元,年门票收入2-3万,临时展览中规模较大的精品展览较少,水、电、保洁、保安、人员工资、办公经费、业务费用等,每年花费300多万。

在大量的事业经费比较下,年门票收入显得非常少,甚至可以忽略。因此,表面上看,收不收门票,对连博来说影响不会太大。如果不收门票,说不定还可以增加与民众的亲和力和博物馆人气,甚至赢得财政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然而,笔者认为,现阶段下的免票,还未到火候。

发展对策(一)苦练内功

原因就在于,现阶段的连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过于单一,展品、展览的质量、规模、更新速度,交通、互动、馆舍环境、讲解及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等,这些能影响人们前往博物馆的因素还未达到连博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就如同连云港文化网的试运行到内部开通,再到正式对外开通的聪明之举一样,连博也需要为免票做好自己的准备,苦练内功。否则,极有可能产生观众因博物馆免费开放激发的短期参观行为。只有内容新奇、展品独特的多样化展出,良好的互动,高水平的服务,才能真正吸引公众,保证免费参观政策的持续性。不然,博物馆还会面临一种“失信危机”。

发展对策(二)经营的跟进

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博物馆的经营也要及时跟进,以便在时机成熟可以免票之时,开创一个经营者与参观者“双赢”的局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博物馆的事业要发展,必须改变单一的财政拨款模式,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不能搞“赔本赚吆喝”。博物馆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巡回展出、提供场所、文化信息服务、出售纪念品以及餐饮等。

让我们还来看看浙江的例子。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丝绸博物馆是根据自身展览的特点,出售相关特色产品,比如在茶叶博物馆游客购买蚕茧桑叶、茶叶、茶具等,还有在丝绸博物馆游客购买丝绸、织锦、丝织品(包括手袋、钱包、衣服、丝巾等)。它们的经营收入是相关可观的,门票免费为它们带来了大量的观众(顾客)。但是其他的博物馆目前仍然缺少相关配套产品的出售。可以说,这些博物馆就没有为免费开放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博物馆免费之后,观众参观行为会发生一些变化,如观众在馆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因此,经营也是博物馆免费后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发展对策(三)免费前,让门票成为一种营销手段(技术手段),培育观众市场,为免费打好基础。

现阶段,对于连博来说,门票恰恰要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存在。“门票收入”四个字只需要考虑“门票”二字,从博物馆的公益性和连博以往的门票收入看,谈“收入”二字都意义不大。即单从社会效益出发,制定门票政策。

连博现阶段的门票形式是:散票。同时也在做年卡(尚未完全推广),定价20元。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博物馆的优秀营销策略。

1997年和1998年,浙博推出了成人20元和学生10元的记数参观年卡,一张年卡可参观博物馆10次。但此举推出后观众回升率不明显,加上各种因素,试行两年后就停止了。2000年,浙博再次启动年卡发行机制。与前次不同,这次成人年卡10元,学生年卡5元,比参观博物馆(含西湖美术馆)一次的票价还低(一次参观成人联票15元,学生票7元),且不记数,结果廉价年卡非但带来了观众量的大幅增长,还带动了门票的销售,较往年几乎翻了一番。笔者看到这个成功范例,不由想到我市花果山的年卡推广同样也是运用了这种营销手段,以20元的年卡来抵100元的门票,这种手段是相当成功。

表面上看,浙博仅仅是调整了年卡发行的办法和价格,但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层次总结,浙博恰恰是正确运用了门票价格与年卡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年展览的年卡价比一次展览的门票价高,实属正常之举,但因为是正常之举,对社会群体消费的刺激就不大;反之,年卡价低于门票价时,刺激力就大大加强,这就是散票和年卡比价经济杠杆作用的体现。而且这次调整完全把着眼点落在社会效益上,面向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如学校、社区和老年大学发放的年卡扩大了博物馆的宣传,扩大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从而培育了观众市场。看来,若从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出发来制定散票和年卡的比价,既可激活了市场,又保障了博物馆日常开放的良好秩序,值得借鉴。

这里所谈的只是年卡,门票营销手段还有许多,如通票、打折、优惠套餐票、会员制等。《博物馆实务基础入门》一书中指出:“费用的平衡是博物馆管理困难度最高的工作,但门票的价钱是混合行销之主要关键,成功的博物馆确定其门票价钱时不会损坏其市场。”

同时,要特别指出的是,营销的重点之一要放在青少年群体。因为,这一代青少年就是博物馆以后的观众,培养青少年的博物馆意识,从现在做起,是博物馆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当参观博物馆在这一代的青少年身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意识,博物馆就一定大有希望。

综上所述,门票最终联结的是博物馆公共性的社会理念,反映的是博物馆面向市场化的问题,深刻理解门票问题,有利于最终真正搞好博物馆各项工作。我们要做的,连云港市博物馆要做的,就是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张婉真:《博物馆门票的订价策略与营运》,《博物馆学季刊》2004年18卷2期。

甄朔南:2002年,《文化与自然遗产营销学:以博物馆为例》,刊载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一书,徐篙龄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甄朔南:《论博物馆门票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2004年第4期。

宋向光:《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反思》,《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6版。

陈莉丽:《“爱国教育基地护照”护送广大青少年——寻觅中华文化之根》,《教育观察》2006年6月第35期。

成彩虹:《降低门槛,走向大众——略论博物馆的平民化之路》《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2期(总第90期)。

周飞强:《门票问题与博物馆公共性》,《博物馆研究》,2007年第1期(总第97期)

篇9

一、市场分析

1.优势。烟台自然博物馆地处于烟台高新区马山寨风景区内,前临大海,后枕马山,依山傍水,别具一格。总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3万平方米,共设十四个厅馆,另有8个景观工程,馆藏标本共有8451件,总投资约3.8亿元。馆内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声光、电高科技灵活运用于展示之中。三维动画与实体标本相结合,运用投影与全息影响技术等手段,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了解相关科普知识。

2.劣势。烟台自然博物馆虽地理环境优美,但是交通便利性较低,周边只有少数交通线路能到达;由于刚刚对外开放,社会知名度不高;周边其他同类博物馆开放对我馆造成一定的影响。

3.计划目标。(1) 烟台自然博物馆以博物馆文化的社会市场价值是博物馆发展基础,让外界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认可烟台自然博物馆文化,是为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的条件,通过相关的公关活动,将珍贵文物以艺术文化的形式推广给大众,吸引外界关注,从而达到博物馆知名度的提升。(2)烟台自然博物馆的产业规划必将形成多元化的结构模式,综合多种产业与博物馆文化形成呼应,多种管道宣传烟台自然博物馆文化的独特性和社会价值,拓宽博物馆产业优势,为后续效益赢得空间。

二、核心资源分析

烟台自然博物馆是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馆藏标本,高科技的互动项目,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博物馆之旅。具体项目如下:

(1)地球厅的火山情景感受区、地震综合体验区。使观众亲临火山爆发、地震的第一现场,巨大视觉冲击加上地面的强烈摇晃,身临其境。

(2)化石厅的生蛋慈母龙,通过投币自取的形式,使观众在了解恐龙相关介绍的基础上,得到恐龙蛋(玩具模型),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3)文房四宝馆书法演练,参观观众根据喜好可以设定自己喜欢的词句和字体,得到一幅书法佳作留作纪念。

(4)四大名著根雕馆内设有宝玉献宝互动项目,观众可以透过投币得到相应的宝物(纪念品一件)。

(5)4D影院按照时间安排循环播放4D的影片,还在节假日独立开放,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观众可购票欣赏。

三、营销策略

1.深度挖掘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提倡体验营销。自然博物馆作为自然遗产面向大众的公众宣教机构,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国家使命。我馆十四个厅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展示,使观众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财富,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由于体验项目直接设立在相应的厅馆内部,考虑需要对设备进行启动和维护,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2.立足于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

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由于博物馆的非盈利性和馆藏文物(标本)的集中性,又需要其采取不同于常规旅游的管理理念,因此可以纳入城市旅游,结合在一起的,纳入更为广泛的城市文化旅游体系中,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我馆可以联合我市32家比较大型的旅行机构,将我馆纳入旅游路线,一方面向外地游客展示烟台文化,另一方面提升我馆社会知名度,带动其他产业的效益。

作为科普基地,我们的目标人群定位在中小学生。在得到教育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组织学生免费参观,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自然知识。

我馆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精心设置的室外景观具备参观价值,除一般的观众进行参观外,将婚纱摄影等婚庆活动引入景点,平衡园林维护支出的成本。

3.拓展衍生产业,丰富文化纪念品。

篇10

与王老吉一样,其他被拒于奥运赞助门槛之外的企业也以“迈向2008”、“红色中国”、“你好北京”等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口号进行营销传播,目的在于分享或抢占奥运营销资源。

奥运资源的宣传只是一种权利与平台,是奥运赞助商们正当拥有的排他性资源,但与奥运精神的扣合、借力奥运氛围的营销,却是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的策略,王老吉等非奥运赞助的企业们正是借助这种营销策略凶猛地进行借势奥运营销。

奥运开幕在即,营销暗战已经来临。

暗战:有人得益有人很受伤

所有企业正在“我为奥运狂”。不是这些企业有多爱奥运,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消费者有多喜欢看奥运。而对于快速消费品奥运赞助商来说,重大的节庆或事件活动都对拉动终端销售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品牌效益也能从中获得快速提升,所以奥运平台,对中国任何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来说是绝大的营销契机——尽管能够进入奥运赞助门槛的企业屈指可数,但其他非赞助商们只能通过巧妙的暗战方式进行借势奥运营销。

在这场快消业的奥运战役中,伊利和蒙牛毫无疑问是很受关注两家企业,前者是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后者则在最近几年的营销大战中连拔头筹。临近奥运,竞争的气氛愈加浓郁起来。

在对手占据奥运“赞助商”的有利位置后,蒙牛采取了营销暗战的方式进行借势奥运——在代言人的选择上,蒙牛使用了三维动画的牛奶小人“多多”。爱动的“多多”摆出各种动作,用以暗示蒙牛和奥运的相关性。蒙牛宣传《城市之间》的广告语为“集结14亿中国队员的力量,奔向北京”、“健康蒙牛,鼓动08”等,这些广告语都有意识地和“北京”、“2008”这些奥运的关键词相联系。

而可口可乐与百事这对老冤家,更是打得难解难分。可口可乐连续多年占领TOP赞助商资格,很受伤的百事不得不迂回采取“草根”营销策略—— “百事我创,我要上罐”网络选秀活动拉开了此次百事奥运年营销战略的序幕。百事大胆突破传统的明星营销模式,通过选秀活动从全国海选出21个草根明星,让他们充当百事的代言人,他们的头像将出现在百事的包装上。“超级女声”、“我型我Show”等草根选秀活动的成功,证明了选秀这一活动类型在中国具备了强大的号召力。

此外,百事把推广阵地选择在广大草根一族的主要聚集地——网络上,百事的核心消费群体与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集中在15岁~30岁的年轻用户,与互联网用户是吻合的。以“草根”对抗“明星”、以网络营销辅助地面推广的营销策略来扭转局面,不仅是因为百事在这场体育营销的资源PK赛中处于劣势,而且还能在巧妙避开官方对非奥运赞助商诸多限制的同时,通过广大“草根”的力量从侧面切入奥运主题。

作为可口可乐强劲的本土对手,王老吉虽然没有取得奥运赞助商资格,但却聪明地借势56个民族走遍中国,并迂回海外,用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做了一轮影响力广泛的体育文化之旅——这是所有中国企业借势奥运的独一无二的营销。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虽然奥运营销这个名头听起来响亮,但实际上如何运作不当,同样可能招致失败。统计表明,在1984年奥运会正式商业化后,即使是正规奥运合作伙伴,到2004年为止,也只有30%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利。剩下的,无不是在奥运过后就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中。07年10月,几乎赞助了每一届奥运会的美国柯达集团宣布退出2012年奥运全球TOP赞助商阵营,也证明奥运的巨额投入并不永远是营销的灵丹妙药。

奥运赞助商与非奥运赞助商们,比拼的不仅仅是奥运资源拥有的多寡,比拼的也不仅仅是投入营销资金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奥运理念与品牌理念的结合、奥运平台与企业平台的对接、奥运精神与产品特性的相融——如果这三方面都能够结合完美的话,即使是非奥运赞助商,同样可以奥运大战取得辉煌的胜利。

个案研究:王老吉的“非奥运”营销策略

作为中国本土饮料品牌的领军代表,王老吉不仅以“2007年中国市场罐装销售第一”的良好市场表现跻身全国瞩目的明星企业行列,更在这场奥运营销暗战中以出色的策略和执行,成为“非奥运”营销的成功标杆。

王老吉的非奥运营销策略核心是将品牌诉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奥运背景和精神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消费诉求、品牌理念、奥运精神的聚合,通过弘扬奥运精神、祝福北京奥运、营造奥运氛围全面启动企业的营销战役。

“祝福北京王老吉56个民族祝福之旅”活动,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联合主办、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独家赞助的活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族参与的活动。回溯奥运本源,“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举办一场“和谐、团结”的全民族、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也是此次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使命之一,“56个民族祝福北京”无疑符合这样的精神。

自2007年下半年启动以来,王老吉通过与北京卫视《我与奥运,祝福北京》栏目合作,在全国发起了56个民族祝福北京使者寻找和评选活动,在100多个城市举行300多场以民族体育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大型活动,并征集百万民众祝福北京签名。活动组织者每周从一个民族的三位参赛选手中,由电视观众投票选出一位作为该民族的使者,代表其民族祝福北京奥运。王老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辅以有效的广告形式,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全面覆盖,增进本次活动的关注度。

同时为配合产品销售,王老吉在电视活动同期还展开了购买有刮刮卡促销装就可参与抽奖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只要将刮刮卡上的密码发送到短信互动平台,就有机会参与抽奖,赢取纪念金币和大众祝福使者名额。

由于这场活动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有效利用了电视、平面、网络、短信等媒介,并借助促销活动、终端展示等形式,活动方式与内容新颖有趣,所以吸引了大批的参与者,充分的舆论造势更是令活动产生了很强社会影响力。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有85%的终端消费者关注或听说过这个活动,67%的消费者更是认为王老吉就是奥运的赞助商。以民族感情为切入点,以祝福奥运为支点,王老吉的“非奥运”营销打了场漂亮战役。

如果说“祝福北京王老吉56个民族祝福之旅”活动是拉开了王老吉“非奥运”营销战的开始,那么海外迎宾宣传则是这场营销战的部分。

北京奥组委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响亮口号,奠定了“人文奥运”的基础,也成为王老吉海外迎宾的策略指引。

因此,当大部分企业都将营销的焦点放在国内时,王老吉悄悄地海外开始了新一轮品牌传播:2008年3月,在澳大利亚组织了由王老吉赞助冠名的“祝福北京”自行车健康运动大赛;2008年7月,在美国自由女神像前竖起“ 2008,Welcome to Beijing,China”的大红字样,以文化交流、民间消费文化输出的方式,欢迎海外友人到北京参加奥运,这两场活动看似独立,却与56个民族祝福北京的活动一脉相承,铺陈出王老吉“非奥运”营销的整体战略思路。通过一轮的海外营销传播活动,王老吉让许多外国人在关注北京奥运的同时,也关注到了王老吉这个品牌。

盘点:非赞助商的奥运暗战术

李宁赞助奥运的努力功败垂成输给阿迪达斯后,迅速改变策略,赞助出镜率最高的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和记者。通过在主持人身上植入品牌标识,再加上赞助众多热门夺冠球队,李宁的“非奥运”营销确实高人一等,而在掌控优势资源的同时,无疑也给竞争对手阿迪达斯一个釜底抽薪,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奥运不让俺祝福,08不让俺庆贺,那俺祝福北京总可以吧。王老吉就是这个思路,举办了“祝福北京王老吉56个民族祝福之旅大型全民健身活动”。活动将在全国发起56个民族祝福北京使者寻找和评选活动,并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举行300多场以民族体育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大型活动,同时征集百万民众祝福北京签名。

新飞将时尚选秀、平民造星与参与奥运、支持奥运融合在一起,搞起了“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在选秀盛行、眼球经济的中国市场,实施了一个“为中国喝彩,为奥运加油”的美人计,不但吸引了眼球,也在白热化的家电营销阵营中脱颖而出,边际效益的确不容小觑。

篇11

[中图分类号]G2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67-03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逐渐深入和博物馆事业在我国的兴起,博物馆网上商店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所谓博物馆网上商店是指博物馆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展示和出售博物馆文化商品的现代电子商务新模式。它利用大量的在线图、文、声、像和现代网上支付手段帮助有消费需求的博物馆观众挑选和购买商品,从而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广泛和高效传播。博物馆网店是从英文“Museum e-Shop”翻译过来的。①

一、博物馆网上商店的特点与优势

随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和现代人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对网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实现自身价值,博物馆开始积极营建网上商店,这与网店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分不开的。

(一)交易范围的无限扩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博物馆做的是全球的生意。博物馆网上交易借助无所不在的国际互联网为载体,通过高速、有效的信息流动,从根本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能极大地缓解博物馆消费需求地域分布不均的矛盾,将身处各地的博物馆消费者有机地聚集在无形的交易市场中,使得博物馆消费者能在全国甚至全球任何能上网的地方进行网购交易,并使那些有网购欲望却无暇或不便前往博物馆进行购买的人士进行购买成为可能。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该馆2011年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当初只是抱着试探性的经营以便探索博物馆网店的经验,可时隔两年后,他们发现“网络购物深入人心,网店上网风起云涌……网络营销是博物馆文化产品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②博物馆网上商店的顾客可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网民,进行的服务是不限地域的服务,极大地扩大了交易的时空范围。

(二)提供更多的商品信息量

博物馆网上交易通过国际互联网,克服了在博物馆内购买商品信息不充分的缺点,有助于提高博物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它使博物馆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主动、及时、有效地获取和筛选相关感兴趣的文化商品进行信息咨询,使博物馆消费者对信息的获取从单向式的被动获取向双向主动交互式的信息获取转化。这是其他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它使博物馆网上消费\全面获取博物馆商品信息成为可能。网店可以提供文化商品的产品规格、典藏来源、文化价值、文物常识、保修期限、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与实体店不同,网店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提供更直接、更充实的商品信息,在促进博物馆商品出售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博物馆的记忆。

(三)交易的便捷灵活性

“The old is new”(古典即前卫)是博物院提出的口号,前卫不仅包括文化衍生品的前卫,也包括购买过程的前卫。博物馆开设网店这种新型经营模式,必然要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便利、快捷、安全的结算平台。网店的运营基本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域、营业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市场也远大于实体。只要网上商店的商品具有文化特色、宣传得当、价格合理、吸引他人,网店当有不错的访问量,继而大大增加销售机会、获取收入。博物馆通过网络向民众传递馆藏文物的复制商品及文化衍生商品信息;通过博物馆网店挑选实物、付款、确认、评价,几乎只需点击几下鼠标便可完成。民众足不出户且无需亲临便可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金钱。

相比实体店而言,博物馆网店具有低投入、24小时不间断、不限地域的服务和多种设备灵活接入等特点。同时,博物馆网店的运营是高端精细性的活动,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管理,以保证在涉及消费者隐私安全、交易过程、售后服务等事务时能顺利持续进行。

二、博物馆网上商店的功能

博物馆网上商店是对拥有博物馆典藏、研究、保存维护、教育、展览、休闲六大功能除去典藏和保存功能之外的继续延伸和扩展,同时还为博物馆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发展资金。

(一)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文物藏品信息的传播者。博物馆是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传播及长久利用,所以教育传播是其主要社会功能。③博物馆商店及其商品会延伸博物馆职能,博物馆网上商店以其自身优势更加扩展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教育职能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贯穿博物馆展示、研究、传播的全过程。④依托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商品,是博物馆文化的缩影,是可以被带回家的“博物馆”。⑤博物馆单纯依靠陈列展览作为宣传手段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受陈列条件的限制和观众去博物馆的几率的影响,许多博物馆精品很难欣赏到全貌。同时,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即使讲解员讲得再好,走马观花在所难免,更谈不上对其深层文化内涵的了解。博物馆网店的运营恰恰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的平台,网上商店可以提供给观众关于此商品完整的信息背景、商品典故、文物出处等知识,兼具教育与购物需求。

(二)深化了博物馆的研究功能

博物馆是藏品内涵的挖掘者。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博物馆网上商品的盈利和博物馆自身文化商品的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关注博物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商品自身潜在的价值,因为这些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博物馆藏品的深入研究为依托。这无形中就深化了博物馆的研究功能。这种对文物的深层认知加大了文化衍生品的价值,同时也会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博物馆消费者。作为网上文化商品的介绍,都是基于对文物深层认知的基础上得出的比较准确的结论。因为这些都是要与更多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见面的,可能还会遇到专业人士,所以网上商店中商品的售出与否,都要求文博界深化对文物的深层认知。

(三)开拓了博物馆的展览功能

博物馆网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拓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博物馆,任何人都可以欣赏到丰富的馆藏文物信息和网店中琳琅满目的文化商品。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化商品。同时还可以将文物实体和文化衍生品作进一步的比较,从而明白文化衍生品的文化价值来源,而且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展示二者各自制作的工艺流程,尽最大可能地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这就比在博物馆漫无目的地瞎转,或者听着讲解员流利的讲解而自己一知半解要进步得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开发适合消费者的文化商品,开设特色的博物馆商店,是提高博物馆文化产品展示和出售有效手段。博物馆网店开拓了博物馆的展览功能。

(四)丰富了博物馆的休闲功能

博物馆具有休闲功能,博物馆网上商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种功能。购物是博物馆观众游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游客出游时或多或少会买一些纪念品以留作纪念或赠送他人,但他们不想带着厚重的博物馆文化商品疲惫地辗转于各大旅游城市之间,于是网购成为他们的首选。同时,网店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易吸引博物馆观众,满足其购物休闲的生活需求。例如,博物馆网店提供给消费者的考古影像,让消费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考古发掘现场的场面,观察文物刚出土的样子等。同时,博物馆网上商店及时报道与博物馆有关的重大事件和持续的内容更新,以便增强博物馆网店的黏着力,吸引博物馆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提供与博物馆展示有关的展品详细信息、各项展期资讯和特展推介等,让观众在家也能感受到博物馆各项展品内在的艺术性与文化价值,给博物馆观众以吸引,从而刺激网上浏览者前往博物馆或博物馆网店购买商品的心理。

(五)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和社会的资助,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寻求新的资金渠道,⑥充分发掘自身的市场潜力。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就曾说过:“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新的原料元素,是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厚重的优质资源,是失职。”⑦博物馆网店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成为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而外国的博物馆网店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如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博物馆商店营业额到2002年已经突破1亿美元。⑧2008年,其博物馆商店运营收入占营运总成本的30%,成为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营、实现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⑨由此观之,作为大都会博物馆网店的经济贡献虽不能说占到运营收入的一半,但也应该是一笔数量可观的发展资金。博物馆网店的收入作为博物馆商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博物馆进行文物保护、科研和宣传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对博物馆未来的开发意义重大。

博物馆网店功能的具体实现需要多方努力,然而它最需要的是对博物馆文化的挖掘,对博物馆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博物馆网店的开发运营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只有坚守博物馆的文化特质,博物馆文化产品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才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的关注。博物馆为实现其经济效益,必然加大对博物馆文化商品的深层开发和研究。博物馆网店的成功开发运营会对博物馆文化产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拓展了销路,加快了博物馆文化商品研发和传播的速度

博物馆大量的在线图像帮助远距离的消费者挑选商品,有利于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国际传播和高效传播。⑩企业开发的是商品,博物馆开发的是文化商品。而“当博物馆要跻身于市场而披上经济色彩的时候,就注定要要运用市场学原理来探索博物馆管理方法”,(11)要运用市场学原理探求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出售。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发者要确定文化产品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进行研发,要开发经营具有特殊性质和意义的文化商品。有必要时可参考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和手段,关注社会需求,根据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设计区别于馆外的一般文化产品和推销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文化商品的品质已成为博物馆形象的外在表现。通过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网上营销,树立博物馆在广大观众中的品牌,让博物馆文化产品不再是被简单定义的纪念品,而且成为真正的文化品牌。

(二)扩大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人群和范围

一般来说,博物馆商店不可能具备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渠道,应如何规避这一缺陷,博物馆网店的开发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博物馆网店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通过高效的信息流动和日益便捷安全的网购,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将身处全球的消费者聚集于无形却又真实的博物馆网店中。同时,根据对消费群及其消费需求的分析,针对目标顾客“细分市场”, (12)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目标顾客的确立,使得博物馆经营从盲目走向秩序化,做到有的放矢,文化产品的开发更有针对性。博物馆消费者消费与否,在博物馆网店的浏览中都或多或少地接受到了知识,获得了教育,得到了娱乐。另一方面,则扩大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人群和范围。

(三)宣传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网店作为网民购物的一种经济实体,在一定层面上也承担着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宣传,是宣传博物馆文化的窗口和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展示窗。在现今世界,广告无处不存在,博物馆文化商品作为商品的一种,也必然要采取广告宣传的手段促进其商品的销售。博物馆网店通过网络这一便利资源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无形中增强了文化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起到了促销博物馆文化商品的作用,也树立了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向外界展示博物馆文化、推广文化商品,从而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开发。博物馆要充分利用好网店这一窗口,使其在发挥自身职能之外成为展示城市和地区精神文明的特殊阵地和展示地区历史文明成就的文化阵地。

(四)以文促产、“以文养文”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自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许多博物馆在经济上陷入了窘境,业务经费十分紧张,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博物馆网店通过销售文化商品,所得到的利润可以弥补博物馆经费的不足,起到以文促产、“以文养文”作用。扩宽博物馆商店经营的领域,实现“以文养文”是现代博物馆商业经营的新理念。(13)博物馆网店的收入作为博物馆商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博物馆进行文物保护、展览、科研和宣传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对博物馆未来之路有重大意义。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馆为例,2011年,博物院委托员工工商贸合作社代办业务权利金收入1.3亿元,其中一部分便是来自网络商城的盈利。(14)以历史资源为依托,整合文物资源,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在博物馆网店这块小天地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博物馆新的特征、新的发展、新的使命,博物馆不应再逃避经营,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众为本位,以文物为中心,自我开拓创新,加强在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正是博物馆产业繁荣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国家文物局在2011年底公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今后十年间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是着力培养一批博物馆发展的示范工程、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博物馆事业的整体繁荣。当今博物馆网店所拥有的各项优势无一不为博物馆文化商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博物馆事业的的繁荣开拓了思路。

[注 释]

①(14)雷若新、丁龙庆:《关于博物馆网上商店的思考――以国立故宫博物院的e-Shop为例》,《邢台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②曹炜芳:《博物馆文化产品营销中的几个关系――从苏州博物馆谈起》,《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周刊),2013年11月27日。

③⑥邹霞:《文化产业与新时期博物馆的走向》,《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④方百寿、乔雪华、赵英如:《军事博物馆商店发展探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⑤冯林英:《关于博物馆商店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03年第1期。

⑦刘修兵:《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路漫漫》,《中国文化报》,2010年2月23日。

⑧李金亮:《博物馆商品店的经营策略》,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⑨蒋晟:《博物馆商品营销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⑩邹宇:《试论博物馆购物服务质量之提升――兼论博物馆商店经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篇12

博物馆无疑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精神传承最为主要的承载媒介之一,其所具备的重要文化意义不言而喻。追溯博物馆的起源,学界普遍公认的观点倾向于以欧洲为核心,如石击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般,扩散发展至全世界范围的。从古典时代(classical times,约BC5 -CE1)的古希腊、古罗马,用以公示炫耀帝国战利品的形式;到中世纪(middle ages, 约CE5-CE14)成为附庸于宗教的文艺收藏空间;再到18世纪之后,除了民族国家权力的象征载体外,博物馆的影响作用更延展到对大众“生活秩序”与“集体身份”的构筑上,并日益成为其中更重要的面向。

作为一项不可取代的生产、提供“知识”渠道,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定位可以从其展现方式的不断演化中一窥端倪。Museum的说法被固定下来是来自于希腊语mouseion,意指缪斯女神(Muse)的神殿。16世纪,欧洲人对知识的认知方式尚未脱离“神创世界”的沿袭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尤以著名的意大利思想家卡米罗创立的“记忆舞台”最具代表性:按照神用七天创造世界来安排七排陈列――上帝(角锥体)、七大行星、简单物质、复合物质、人类制品、灵肉结合和自然中人的行为和艺术,参观者可以像俯瞰宇宙一样俯瞰展示物,当时的人们相信,“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唤醒人的沉睡记忆, 激活他们头脑中先已存在的那种无所不包的知识”(徐贲,2005)。

到了17世纪,欧洲在观念上对什么是知识的本质、以及如何实践求知等问题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原先神秘的“相似关系”知识系统中(着力揭示与宗教神创世界的密切对应),而开始转向一种更为纯粹直接的“自然历史观”,选择通过“比较”来获得认知。这种认知方式的改变必然会紧紧牵系到博物馆展现理念的更新。“先前的物品展览十分依赖于文字和文本,否则无法说明物品背后的那些复杂而隐秘的相似关系。相比之下, 新的物品展览则无须文字说明, 只要将同类的物品陈放在一起(体量的比较或者是类别的比较),关于‘自然’的知识也就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博物馆展览使人能够直接与‘自然历史’产生对话,而世界也就是一个由世间万物构成的自然秩序。” i

18世纪是欧洲开启“民族国家”观念的时代。176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提出的“国家博物馆”的设想同样是争取平等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博物馆的馆藏应当开放参观,藏品归国民所有,而不再是王公贵族的私有收藏。由此为19世纪至今,博物馆模式经历的三次变革拉开了序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博物馆模式第一阶段的变革时代,在这一时期,大致符合于现今规范化、常态化的馆邸型博物馆形式逐渐在西方接踵涌现,相关的行业道德、国际组织、培训教育一一创立,作为一种专业视角,博物馆学也正是在此语境下被引入界定的,不过博物馆仍旧保持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几乎完全受制于布展方法、应用艺术等一类封闭的展现思维下。20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博物馆事业的第二次变革革命,世界各地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其它类型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歌剧院等)的迅速膨胀,环境转变的挑战使得“博物馆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的竞争中”(严建强,2000),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做出反思。这一阶段的博物馆解冻、摆脱了原本狭隘的单纯“器物”论,尝试着把注意力转向与整个社会关系有关的更广泛的范围,向人文主义靠拢。博物馆的社会角色愈加受到强调,尤其是教育的职能从组织结构中得到壮大,经营管理、通信、设计等多元跨学科的视角为博物馆展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辅助,同时也促成了当下又一轮第三次变革的产生――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眼中还充满着贬义色彩,到了21世纪初始,英国把“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作为一种新的全球经济促进形式而大力推崇,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台湾地区融合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精华特质的首创,将其定义为:“以文化与创意为核心,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利用与保护,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产业。简言之,就是文化产业化,以扩张文化创作的消费市场;产业文化化,以文化内涵强化创意设计动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朱纪蓉,2004)国际博协的章程明文规定:博物馆不追求盈利。但“不追求盈利”并不等同于“不能盈利”,博物馆不应在现代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应当在新一轮“文化经济”产业的崛起之下寻求新的拓展。

在现代博物馆研究学者们看来,博物馆也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也是城市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吴武林,2010),现代博物馆由“专家型”向“通俗化”的转变是必然所趋。现代博物馆应当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机构,能够具备“凭空创造大众对园内藏品的兴趣”的能力。物质环境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而民众在其间氛围下所产生的需要就体现了“经济价值”,把博物馆与经营管理之间建立起联结的可能性,这种“利用过程”是“注重实效的、有审美感”的运用(彼得・冯・门施,2007)。台湾前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长、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教授富有创见地指出,博物馆的产品也可分为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两种,所谓藏品只是作为展览、研究之用,是为中间产品;真正的最终产品是指为人们提供的回想、经验与体验,包括“非博物馆服务”、外延以及能够直接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一切,而这恰恰是长久以来最容易被忽略的根本性部分。《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也同样认为,尽管是对博物馆,消费者同样渴望一种体验经济式的接触,强调了博物馆挑战这种“氛围”、体验真实可信的重要意义,即通过一些专门活动与营销策略,甚至能够让原本很少进入博物馆的人变成文化物品的活跃分子,形成一种改变人生的体验方式。对比现今三种大致的博物馆分类,或许传统博物馆仍在埋头收集保管着各种藏品;社会博物馆已经关注到了对大众需求、意愿和参与的倡导,博物馆与来访者不再界限分明,并呈现出一种合作关系;而包容性博物馆则更是被视为“社会重建的人”(彼得・冯・门施,2007), (下转第402页)

(上接第400页) 把博物馆应当在社会变革中承担的任务上升到推动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高度。

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与国际前沿观念的交流也日益成熟,频频焕发出引人注目的光彩,尤其选择以博物院为案例,是因为的经验己成为台湾文创中一项广受认可的“标杆性”成果范例。

博物院也经历过饱受战火威胁与迁移的颠沛历史,在此不再长篇负累。但通过《挑战2008》(2003-2007)以及《创意台湾》(2009-2013)两大规划的重点打造以及不断规范化的经营管理,现如今,它就是动人的“公民美学”策略的诠释者与践行者,精准运用多元化、多样态的营销手段,培育品味、带动消费,落实“艺术融入生活”的核心价值;它开创了育成经营的制度,在博物馆基础上引入文化企业、开发创意设计,使原本彼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公共文化事业与文化市场产业良性结合,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成为了助推其自身影响力提升的重要管道之一,打造出传统文化资源更融于日常生活的时尚现代感,成效卓著。博物院营销处处长金士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民族只要累积50年以上的共同经验就会形成文化,而只要有需求、有期待,创意便因运而生……”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史中,首先大陆的渊源自然是无法分割的,而荷兰、日本殖民时期也同样或多或少对台湾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种“兼容并蓄”高度包容的灵活性就是台湾文创与众不同的竞争利器。谈到之于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金处长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内容的提供”――区别于北京故宫,让文物和产品诉说台湾的故事,传达台湾的生活态度。从2008年举办至今的“文化创业发展研习营”就是在通过教育训练的方式,将文物蕴藏的深层内涵授予厂商,把历史知识转化为艺术元素,从而打造出一件件充满巧思的产品,赋予传统的文化精神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博物馆是民族与国家文化精髓的强有力象征,特别是在当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富足,导致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典型传统文化事业必须面临转型的时代中,如何令博物馆成长为更加贴近人心的载体?怎样更好地实现博物馆从历史教育到艺术普及的多层次功能涵盖?以及它又是否能够为现今各种新兴的文化产业群体、为更广大的大众,做些什么、带来些什么、提供些什么呢?不断努力尝试着放低身段,使自身成为一种审美生活方式的推广平台,关注在追求和开发“美感”,令创意得以传递、渗透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点滴生活,这样的转变显然是深具正面价值和意义的。

注释:

i 徐.全球化、博物馆和民族国家[J].文艺研究,2005(5):50.

【参考文献】

[1]徐贲.全球化、博物馆和民族国家[J].文艺研究,2005(5):43-53.

[2]严建强.当代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化倾向及其特征[J].中国博物馆,2000(2):2-7.

[3]彼得?冯?门施.博物馆学与经营管理学:敌人还是朋友?――欧洲理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经营管理学的当前走向[J].中国博物馆,2007(1):20-30.

[4]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