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学习范文

时间:2023-09-14 09:20: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有效学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有效学习

篇1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成就有效学习

1.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终身学习

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渊博的知识和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的形象,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让学生快乐的人。众所周知,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2.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彩高效课堂

要创造多彩的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单调的课,而是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没有,改变了没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同时,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主动的课堂学习成就有效的学习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第一,多读书,读好书。语文的学习,如果知识面狭窄,是很难有突破和创新的。课外书籍在此方面可以做极为有益的补充。多读课外书籍,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当然还可以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不论在交谈还是在写作时都可以信手拈来。现在比较好的课外读物有《中学生阅读》《散文选刊》《读者》《萌芽》等,此外还可以精选一些原创性的经典,如史铁生、余秋雨、王蒙、韩少功等的随笔。有些好文章要多次阅读,甚至做些摘记,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语文水平就会提高。第二,勤查工具书,勤背诵,多朗读,勤动手,做好读书笔记。第三,善于思考,用心感悟;勤于练笔,感悟生活。

2.抓住课堂45分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就不会有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

第一,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端正态度,态度决定效率,学习态度影响着听课的质量。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又不明确学习目的,上课只是应付,那么他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教师所v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听课的质量,认为教师课讲得好,就认真听课;认为教师讲得不好,就漫不经心。如果学生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教师下的工夫再大,收效也微乎其微,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可见,要想提高听课质量,端正学习态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第二,学会带着问题听课,边听边思。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有了一种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做事效率无疑会提高。同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有了听课的目的性,上课就会主动去探索,或从教师的讲解中寻求到答案,而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了,那么听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思想会更加集中,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篇2

合作教学法的开展,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

首先,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开放民主课堂构建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掌握合作教学开放的“度”是有效合作教学的关键。教学任务要在合作教学中实现,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很关键,要把知识、方法、情感渗透进去,才能掌控教学进度。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如果不掌握好进度的话,学生会从梦想聊到美国民主上去,片面地认为美国民主就是民主的标准,而跳出了教学任务。

其次,合作教学要创新教学机制,在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学习过程上有所突破,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作为合作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开始理性看待世界,但其理性思维的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只有拓展其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理性思考的真正力量。以《赤壁赋》为例,苏轼在大气磅礴的背后,对世界的认识与其前期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与作者本身的经历关系如何?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引导,学生就能充分体会面对赤壁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掌握课文要点,获得思维能力的拓展。

最后,合作教学要重视合作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认识、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较大的提高。合作组合的组成,最考验教师对合作教学法的掌控能力。认识问题的方法与层次不一样,自然有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学生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才能使他们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就要对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既要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与资源,又要把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使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达到自主合作学习,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采用多种手段,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是合作教学法成功的保障。而采用多种合作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则是实现合作教学的关键。合作教学重在合作,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为重要,而教师的引导在其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师生合作应当成为合作教学法的首选教学手段。师生合作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关系,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教学任务分散到合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师生合作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正确认识师生合作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教学则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分为若干实力和水平相当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予以点评与评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与分配上,把教学任务分为若干个组合单元,放在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竞争。如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之间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衔接,又必须要完整把握课文才能完成,这样不仅小组成员之间有合作和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也有合作和竞争。

以《琵琶行》为例,将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感及情感共鸣分成几个小组任务,让每个小组之间完成各自的任务,并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的质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理清文章思路,认识人物形象和情感,从而为后面的感悟与延伸学习奠定基础。

篇3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本内容的讲解,也要注重对课堂内容的创新。就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而言,实施新课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为此,笔者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这个枷锁下,使得我国的语文教学变得生硬、无趣,使很多学生并不热衷于语文的学习。虽然教育部也下达了新课改的要求,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语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以,我国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很严峻,高中的语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通过授课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创新,融入先进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能够更加轻松。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新课标的要求对讲课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做出一个合理的具有梯度性的方案,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听取课堂内容。如教师在准备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每个学生的接受情况做成一个层次表,为学生的课下学习做一个指导方案。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讲课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注重突出难点和重点。将课堂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师在讲课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本次讲课的效果和学生所接受的程度。讲课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的形式变化,给学生们带来学习的新鲜感。

(3)教学情景的有效性。讲课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潜质,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话剧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切身体会每个角色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更加透彻。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1)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听课方法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上语文课,愿意上语文课。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解文章大意、掌握写作方法。课上认真听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人们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仅靠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下喜欢学习语文,延伸他们的知识范围。

(2)做好“听”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上课认真听讲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听出授课老师所讲的关键内容,从而不能理解课堂内容的含义。教师要认真揣摩每个学生内心想法,因材施教,争取每个学生都学会听语文课。比如,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学生们要对老师所说的重点进行回忆和思考。抓住老师的讲课思路,把老师讲的内容消化掉。对不懂的知识争取和同学讨论、老师沟通去弄明白,实在不懂的只好课下慢慢琢磨。

(3)学会理解知识而不是背知识。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古诗词了。在听课的时候要以理解为主,只有把知识理解了,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记忆下去。面对自己不懂的文章可以多和同学们交流,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在《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其任务所处的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后不难发现,本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4)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于某些文章学习,光靠表面文字实在是很难想象得到当时的场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现不一样的课堂内容。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朱自清的散文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朱自清所处的北京以后,为学生播放一下关于《荷塘月色》的音频,让学生充分理解到“通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还有就是在学习《雷雨》这样的话剧文章时,可以给学生看一下由话剧改版的视频表演,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课堂所学内容。

(5)对学生要进行鼓励。当一堂语文课结束以后,要适当地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进行鼓励。高中生虽然都不是很小了,但是他们仍是孩子也需要鼓励。适当的鼓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兰亭集序》时,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如果学生能按时将文章背诵下来,那么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可以说几句鼓舞的话、也可以赠送他一些读书卡片,让全班同学都有学习的动力。

结语: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还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将教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进而在满足新形势下教学需求的同时,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让学生综合发展。

篇4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在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通常以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愉快、团结、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达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形式。不过,虽然合作学习有着诸多优点,但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真谛了解不深,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并未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与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措施,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就是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是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及组织教学资源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但是,有些教师往往没有预先明确学习任务,学生责任不明,因此很难有效地参与合作讨论。因此,教师应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向学生详细说明学习任务。为了让学习任务具备合作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讨论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则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则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对讨论也会失去兴趣。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依据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相当的难度,但又在学生合作解决范围之内,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多种合作学习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水平的个体差异,加之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合作学习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因此,教师如何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合作方式,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如师生对话、同桌小议、选友讨论、编排课本剧、角色表演等,在小组的划分上有自然分组、按中心问题分组、老师协调分组等。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戏剧表演、演讲比赛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合作学习空间。

三、观察合作学习进程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6-02

作者简介:王巍娜(1982―),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太原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反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此,笔者在认真学习、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自己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探究式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并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有:

(一)问题性。探究式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起点。首先,教师必须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钻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既能保持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态性。与接受式学习方式比较,探索式学习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强度,且不再强调对单一答案的追求,其学习过程和评价方式都是动态性的。探究式学习更追求师生共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有效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过程性。探究式学习更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相比,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从教师或课本上被“灌输”某种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及技能,并在此过程中深入体验,即探究式学习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实践方式,能够成为学生成长体验的一部分,使他们能用情用心地去学习语文。

二、组织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寻找探究切入点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学习文学作品不像学习数理化那样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每个人的审美体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并不说解读文学作品可以天马行空,此时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找准探究切入点,避免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引导他们提出高品质的探究性问题。

1.矛盾探究点

这里的“矛盾”是指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现象。这些矛盾有些是作者或读者的认知错误,有些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抓住这些矛盾进行探究,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如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前面说“《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后面又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作者对《伊索寓言》的评价前后大相径庭。教师抓住这一矛盾,巧妙引导,学生自然就会进一步深入思考“《伊索寓言》到底该不该看?”这样,学生对作品本身产生了怀疑,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地想一探究竟,从而为之后的课堂讨论建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寻常探究点

阅读文章,要善于从寻常处发现问题,发掘探究点。这也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绝佳方法。教师要强化学生在看似寻常处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如: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大家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林黛玉临死前说“宝玉,你,你好……”,这未尽之言会是什么内容?孔乙己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个名字都没有呢?这些探究会引发深刻的思考,其答案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引发全体学生的讨论,使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

3.反常探究点

课文中有时会出现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这些地方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这些反常处,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够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长语文能力。例如《药》中,写到秋瑾就义的“古轩亭口”时,作者有意写成“古亭口”,引人深思。

(二)掌握恰当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抛出的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探究性问题,学生却难以开展探究,找到正确的探究思路,不是走入旁门左道,就是浅尝辄止。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学生缺乏恰当的探究方法,因此使课堂探究不能落到实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铺路架桥、引向指津。

1.替换比较法

替换比较法是理解文章语言意义的常用方法,用意思相近的字词、语句替换原来的字词、语句,再与原文比较,从而体会到作者立意安排、遣词造句的绝妙之处。如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可以先分析第一句诗中“赴”字的寓意:对“群山万壑”这个主语使用拟人化的“赴”,来表现高山大川的逶迤不绝,并借此烘托“窈窕红颜”的昭君,是一种衬托手法,以咏叹江山之奇绝来引出佳人之美丽,表现了作者心目中的昭君是一位坚强如大山一般的齐伟女性。这样就将昭君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感情跃然纸上。如换作其他动词,当然就无法营造出这样壮阔的情感氛围。

2.细节推敲法

通过反复研讨课文,对每一个可以说明问题的细节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从而解决具有较深难度的问题的方法。比如人们为什么只喊“祥林嫂”而不是其他,就必须通过反复研读《祝福》,对祥林嫂这一称呼从理性的高度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探求作者的真实用意。我们从文章中可以得知:没有人知道祥林嫂姓什么、叫什么,也从没有人问过她的姓名;祥林嫂死了丈夫,仍是祥林嫂,最终一人寡居仍叫祥林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多次重复祥林嫂这个称呼,一是强调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二是说明那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道德观念充斥着当时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深受其害的祥林嫂本人的内心深处。

3.大胆质疑法

这是指对文章的结局进行大胆地想象或推测,从而捕捉情感信息,揣摩作者的创作心理。例如,在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时,有学生提出:如果阿毛顺利长大,祥林嫂是否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除社会原因之外,还有险恶的自然因素。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理解似乎有道理,但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祝福》所具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悲剧美学意义,因此,笔者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 引领学生思考阿毛的存在对文章主旨的作用。最终,学生看到:只有阿毛的死才能使祥林嫂重新回到鲁镇这个典型环境中,而重回鲁镇的祥林嫂,因为改嫁失节被动地失去了人们往日对她的宽容、怜悯。当鲁镇人对其悲惨遭遇感到厌倦后,弥漫在祥林嫂身边的就只剩下冷漠的背影和冰冷的嘲笑,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因此,阿毛的死使得祥林嫂的悲剧色彩更为浓重。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细细品读,大胆质疑,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篇6

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选取某个语文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他们逐步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性学习

创设富有新意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富有创意的问题情境下,调动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方法的运用上,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先创设了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高。其次是让学生带着富有创意、有辐射性的问题尝试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公元前630年,假如你就是烛之武,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国君重用。这时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面临危难时,郑伯才来求你,你该说什么?与强国交涉,可能身陷绝境,如何脱身?该使用什么计策才能保郑退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探索、发展的情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开放性的拓展思考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大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封闭性的思考题,表达形式程式化,答案都能从教师的讲授或教材中找到,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思路开放、方法开放、结果开放的思考题的设置。学生通过亲自动脑思考、思辨寻找结果,而且这结果不是唯一的,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挖掘其思维的内在潜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授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拓展题:2013年10月3日,日本、美国17年来首次修改防卫指针,适用安保条约,这就裸地暴露了美国干涉的野心。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官,请运用今天学到的烛之武的外交技巧,根据美日历史矛盾和现实的利害冲突,思考怎样打开问题的新局面。问题新颖,贴近生活,学生听后探究热情高,不少学生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做法。类似这样的拓展探究题,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篇7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2.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地理解全文的主旨,即:⑴“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⑵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⑶“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我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为学生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自主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最后,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

篇8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调动整体课堂教学气氛,使其更加轻松活跃,和谐美好。一般情况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精神都会更加强盛。这样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实现高中语文的高效性课堂教学。因此,怎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并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和优势,成为本次讨论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合作不积极主动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使教师强行要求,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整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非常低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指责、相互质疑的敌对关系,完全没有相互合作、互相体谅的心理意识。多数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形式上坐在一起,心理上根本没有同步,都在进行独立思考,完全没有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倾向。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潜能,从而迸发出更加新颖独特的观点或认知。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都未开发,完全不会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均衡

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成效较好的情况而言,小组合作学习不均衡现象十分明显。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大多数同学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总有少数同学一直处于无动于衷的状态。有的学生则是一直侧耳聆听,但始终不参与讨论。这种只倾听不发言的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与合作小组进行融合。学生不将自己的思想和建议进行表达,同学也不能与其交流沟通,无法知道其想法是否正确或是可行。还有极个别学生则处于既不听也不讲的隔绝状态。这些学生有的是从心里抵制小组合作学习,而有的则是纯粹没有参与的兴趣。一面热情高涨,一面是完全屏蔽,这种极端不均衡的现象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进行非常尴尬。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为了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员分配。常规的小组成员分配方法有两种,其一,按学生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其二,按学号进行划分。这两种分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语文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应该具有流动性。例如,学习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应该按照学生特长进行合理搭配,将分别擅长听、说、诵、写、译的学生分配在一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还能促进学生间潜能的相互激发,对合作学习的开展和进行非常有帮助。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性格进行分组,将活泼开朗的学生与内向腼腆的学生分为一组。活泼开朗的学生通常发散性思维较强,而内向腼腆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严谨详细,这样相互搭配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细致地体会海子写作时感受,从而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感情和思想。

(二)以问题讨论为中心

小组成员分配完成后,教师就应该开展以问题讨论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语文这种感悟和思维并进的学科。在进行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三至五个具有讨论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可以制定以下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一)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二)这篇文章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三)这篇文章反应了马丁・路德・金怎样的坚韧信念和憧憬。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客观辨证,学生想要得到最终答案,就需要不断讨论和沟通,甚至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预见,开展这样的一堂问题讨论课程,远比简单的课文讲解有趣的多,同时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也会提升很多。

【结 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以问题讨论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必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都会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今天大部分的语文教学还处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着基本统一的教材和大致相同的教学任务。同时,单纯的简单的教学模式和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而“主动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学习态度,更重要的也是老师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改革。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实践出发,对此论题做几点描述。

一、教师课前备课时,积极备学生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侧重于备教学的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而这种不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盲目地按课本教学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如,在备课《离骚》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这种新诗体、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概意思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掌握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既为老师的备课准备了方向,同时针对性的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另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问题,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缩短学习差距,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备课时,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立,比如,诗人的外在美和内在品格美在文体中是如何体现的,如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扩展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教学时,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注重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语言文学知识,还应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切身领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我认为,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的互动率。

比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文章配图视频朗诵――《再别康桥》,然后,又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剑桥大学康桥的美景,穿插加入剑桥的介绍,提高学生对高等学府的向往。同时,用幻灯片的方式播放作者的一些生平往事,让学生对他此刻的情感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再加上优美忧愁音乐的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此刻的所想所思。这样,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领略到了这篇课文中所体现的意境美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文章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和体会,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学,力求突出所长,实现个性化教学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的深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问题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一位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文化芳香的语文老师总是有无形且不可估量的巨大吸引力,在这样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会心甘情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任务。

其次,高中语文科,不同于物理、地理等其他学科,它传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欣赏课,它注重的是美文的欣赏、情感的交流、品格的素质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同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所长,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长处设立相应的情景模式,从不经意处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老师感情丰富,善于以情感人;有的老师思维敏捷,侧重于设疑问难题;有的老师嗓音清脆,就通过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极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当教师突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时,学生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为重,改变学生无从适应的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流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将针对学生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学习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传授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学习,更能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二、抓住合作学习时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灵感。例如在讲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针对这一材料作文,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主旨?这篇材料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当面对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时,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外,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涵盖的语文知识面太广,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分工,一些找古今异义词、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这样子分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教师应当明确把握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竞赛式学习形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感,教师应当积极把握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竞赛式学习形式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间的竞赛模式有很多种,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优生辅导、实验活动等。下面以知识竞赛为例,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为五人一个小组,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竞赛题发放给学生,让各小组成员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可以以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作为竞赛题的内容。竞赛的结果以小组成员所得分数之和作比较,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赢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知识竞赛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竞争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戏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的讲解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先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抽签,并让抽签的学生比划,签上写有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然后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另一个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的一组获胜。对于这种游戏互动教学,学生通常都对其抱有极大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然后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合作的教学任务。在成果展示式教学中,学生大多会经其他小组的启发,获得新的灵感,进而打开学习思路。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理使用,不断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传统对高中语文单一化教学的认识误区以及高中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法真正的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进而对语文教学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有效的途径深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的实际方法,则在高中阶段学生现有的文化基础之上,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定能够被有效的发挥出来。进而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也能够打破传统的认识误区,并以丰富的基础知识、有效的文化传承能量以及社会化的教育感染力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障高中阶段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利用教学素材与网络资源的支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密切相关,课程中的大量佳作都来源于作者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与描述,这一特征造就了语文课程的包容性,很多时候,课程的开展往往能够引申出大量的哲理与生活实践内容。因此根据语文课程这一方面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途径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切入,进而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借助现有的教学素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以凭借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凸显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课文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既表达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因此课文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对佳作的深入分析后,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阶段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内容的补充。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帮助,搜集相关的景物图片以及配套描述,进而制作成电子课件,以在文章和教学资源的帮助下优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角度并强化学生对于景物的描写技巧。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现有教学素材以及网络上的部分资源,为学生补充朱自清先生的成长背景,进而以其背景来引出文章背后的情感,真正让学生体味写景抒情的精妙之处。在这种教学措施的推动下,传统枯燥的课文学习以及课文携带知识的强行记忆变成了一种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丰富的教学内容支持下得到了体现。

二、借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推动语文互动性教学,以教学方法的优化推动语文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语文学习的良好基础,同时其长期的学习摸索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突破传统的教师机械化讲授学生被动式听课的模式,以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学生在基础知识探究与积累的同时,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从这一方面来凸显高中语文教学本身以及教学途径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在课程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被体现出来,因此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性途径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这三个阶段对学生的指导。一方面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尝试练习法等方式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并借助习题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做好前提准备。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小组探究、语文课程活动分小组学习等方式来指导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进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步的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吸收。最后在课程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讲义的定制、语文小组活动的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既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又能凭借学习活动强化自己对于知识的应用。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之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得到保障。

三、按照学生学习特点调整课堂结构,以个性化课堂教学凸显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除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性途径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对课堂的结构与组织方式进行优化,进而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生成化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各个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随时的调整课程的模块布局,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单一模块的重点讲解,进而学生的个性化课堂逐渐形成,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程个性化教学的推动下获得了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探究可以为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现状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突破传统的教学限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找寻有效的措施,进而促进教学途径的有效探究,最终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篇12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往往是到了高三复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记不住几篇曾经学过的文言文。而如何使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更加有效,则是摆在全体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觉得文言文诘屈聱牙,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的不能完全达到,教师对此感到棘手和苦恼。为了不耽误教学时间,又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教师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采用“串讲”“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多数学生上课时昏昏欲睡,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再加上教师灌输时强调忠实于文本注释,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动口多读、多背

古人写文章注重音律,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如同行云流水的感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语感的生成离不开体察入微的朗读,在文本信息的输入过程中,通过人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将文章的音、形、义、情点点滴滴渗透到阅读者的思维容器中,经过编码、排列、组合,形成可以随时取用的语言材料,然后才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累语言素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如《诗经》《离骚》《汉魏晋诗三首》《阿房宫赋》《赤壁赋》《琵琶行》《游褒禅山记》《报任安书》《陈情表》等这些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一定要要求学生按课文的要求背诵。表面看来,背诵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们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渗透到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

(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文言文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会学有所获,若学生只是应付教师或者考试而被动接触文言文,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思维不活跃,受益不大。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文言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成,学生才能学有所获,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理联系起来。课前,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成语典故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产生兴趣,从而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解,以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例如,在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讲“秦晋之好”这一成语的来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三)遵从人性,互动教学

谈到教学方法与策略,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课前老师已经适可而止的阐述了要学习的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大概情景,并且适时的给学生布置了预纲和预习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带着兴趣大概的阅读了文言文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是没有达到通达理解的水平,接下来老师要做的是答疑解惑,并淋漓尽致的把文章剖析开来。越来越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要不断创新,古老的“填鸭式”教学在语文课上早已不再适用,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互动教学。老师在课上根据预纲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来把课程中的点讲出来,不准确的老师老纠正,总之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老师再把文章的每一个典故、句式、词句意义进行解释,再根据史学家或自己的观点予以点评,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感觉。

(四)根据文体特点,合理进行字面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代和现代的语言习惯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字词句是组成文言文的重要单位,因此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必须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即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文体特点,注重字面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字面教学就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弄透字面障碍的时候,也应该有个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为教学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内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学观,肯定是不大好的,因为学习文言文,懂得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几个字句的现代汉语的用法就可以了。所以,教师在学生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意思之后,应科学地、有侧重地切入对主题思想的解读,只要轻重合理,一定能各得其所。

三、总结

总之,文言文字词句的解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文言文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