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4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城镇经济与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的现实,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更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政策、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系统性、针对性的实践科学。
一、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配合做好农业人口转移落户工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完善岗位设置;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增强“三农”活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环境,完善和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道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的投资与经营,兴办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强和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把各镇及专户资金纳入城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着力完善采购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税源监管和考核奖惩机制,推进依法治税。
二、围绕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三旧”改造
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当前建设必须以人居住为核心,能正确引导好人口增长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密切结合,统筹推进实施环保工程,在对待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通过合理布局规划,以“城中村”、旧商业区、旧住宅区改造为重点,扎实做好城区主干道两侧楼宇亮化和小街小巷“穿衣戴帽”工作,不断美化市容市貌。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在原地拆旧建新,节约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切实改善农村困难居住条件。加快实施伶俐镇渌口坡城乡风貌改造,统筹推进村屯规划,协调新城、旧城和镇的关系,努力创建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创造优美、和谐新型城镇环境。
三、加强城镇基础设施是主要内容
加强城镇化建设要深化推进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创新。首先,要从落实好城镇户籍这一块制度改革开始,逐步完善政策基础措施,在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的前提下,积极为城镇剩余的劳动资源合理流动奠定基础条件,维护好农民工在付出劳动成果时的利益。其次,要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募集资金的渠道机制,摆脱对财政的依赖思想,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提高农民财产增收,城镇金融市场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要鼓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村镇银行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适时引入保险与证券机构走近农村;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农民特殊的投资需求,创新适合农民的投资理财产品。此外,还要鼓励加大农民房屋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增值潜力,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增加租赁租金收入。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盘活城镇化公共资金,走一条便于资本操作的道路,在应有城镇土地流转升值中快速筹集好建设资金,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加快落实好城镇事业、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协调发展,培育出资本市场,便广泛地吸引社会大力投资,完善城镇财政关系管理体制,灵活制度上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四、改革创新举措,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
第一,采取市场化运作投融资。一方面财政计划要安排定量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商业银行贷款和融资功能,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创新举措,建立城建投资公司、合作基会等投融资主体,构建主体多元的投融资网络。向改革要资金,靠市场找出路,打破单一依赖财政投资的旧格局,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新体制。
第二,管好用好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全额投入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收入、土地增值税应大部分用于城镇建设。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应管好用好,设立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资金实行定收定支,建设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挂钩,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采取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激活投融资。组建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实施城镇综合开发,采取建设用地开发、承包建设、统建、建设商品房出售、“以房带路,以路养房,路房结合,综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发挥土地资产价值,积累城镇建设资金。
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协调三产之间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从H县的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坚持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H县的根本选择。首先应在城镇区域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没有这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要按照建立一批中心城镇的规划,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等情况把分散在全县的企业加以适度的集中,充分利用城镇在基础设施、运输条件、技术储备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镇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人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消除制度和体制障碍,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城镇化的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城镇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推动城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为广西横县党校)
[作者简介:李辉(1974―),男,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金融。]
一、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
(一)实地调研开封市水质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2014年7月5日至15日,采集开封不同种类水样,采样时严格遵循采样规范。每日水样即时分析,需要存放的均按不同分析项目,加入一定的保存剂,并于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温度下进行保存。检验时,先往洗净的采样器中注满纯水,经放置24小时后,将纯水作为水样进行检测,若有待测物质检出时,容器重新洗涤。除每日分析所需的水样外,其余水样均作了封存,以备分析出现问题时,重新操作时使用。本次检测包含了饮用水,景观水,井水,农业用水,测得了总氮,总磷,COD,BOD等值。
(二)采集数据调研分析开封市水质情况
开封市工业废水处理率低,仅占全市废水总量的11.5%;工厂排放的废水达标率也低,仅占总量的12.6%,绝大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附近的河道中,造成地面水严重污染。除黑池和柳池作为饮用水源加以保护外,其余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开封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浅层和中深层。
根据开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和供水总量的分析结果,计算出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城镇污水处理厂区内创新改革实践项目
(一)改良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污水处理化学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装置、混凝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二次沉淀池。这些反应池对于污水处理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首先对这些反应池进行改革,提升它们的反应效率和净化效果。
(二)创新污水处理技术
本研究采用了新型气浮系统。该污水处理装置在传统的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发展国内外溶气和释气研究的新技术,经过流体力学等理论分析和实践创新,开发出高溶气量新型气浮系统,由该系统已经衍生研发出其他类的产品(专利号:ZL201220694868.2)。新型气浮系统在低压情况下运行,溶气量高、释放效果好,气泡为微纳米级,由于气泡尺寸较小,不受空气在水中饱和溶解度的影响,不受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限制,极大提高了气浮的效率。不需要填料,能耗低,而且占地面积小,其溶气罐体积仅为传统溶气罐体积的20%。
三、创新设计城镇小流域水生植物净化池处理水污染问题
(一)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应用
A/O生物滤池采用SNP特种悬浮型生物填料,系统污泥浓度高,停留时间短;厌氧生物滤池:能耗低,为活性污泥法的十分之一,产泥量很少;好氧生物滤池:停留时间短,保证出水达标;所有设备可以采用利浦罐或拼装钢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投资低,占地节约,外观美观的特点;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占地较小,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灵活性强;低投资,低运行费,尤其适合于规模低于2000~10000吨/日以下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维修检修工作量低,需要运行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也较低。
(二)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
(三)优势与不足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具有以下优点:成本低,能耗小,对环境扰动小,植物资源可回收再利用,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美化环境价值,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而环保投入又有限,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将是一种很好的污染治理手段。我国河湖水面宽广,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条件比较好。如能因地制宜,发展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核心的净化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利用从污水资源转化而来的生物能源和资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植物系统易遭虫害,应注意防虫;植物的枯枝败叶易造成营养释放,需要及时清理;植物净化系统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来说,改进化学工艺,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治理污水是新颖的环保的但是目前还未大量普及的治理方法,价格低廉,效果显著,并且环保,是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治理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类的观念改变下,一定可以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主流的净化水的方法。也许将来这些形成系统的净化理论模型可以被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当中,成为每一个利用城市内流河和人工湖改善调节城镇气候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
[1]张孝中.复合生物滤池处理城市高污染水体.
[2]蒋元勇,章茹,丰锴斌.南昌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藕合作用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are highly correlated. Sustained and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will form a strong push for 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transition provides sufficient lab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cale effec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urbanization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quality.
Key words: urban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study
从全球来看,城镇化率越高的国家更富裕,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并且综合各国发展看,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所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城镇化的表象和本质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或乡村形成城市。笔者认为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好的入手点是研究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山东为例,对城镇化进程概念和经济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再阐述山东城镇化进程概况,最后通过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解读,得出山东推动城镇化建设能够达成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结论。
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概念阐述
在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有必要对城镇化进程的表现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做一个简要的解读,以更好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是指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乡镇聚集形成城市,其间伴随着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即农业(第一产业)向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第四产业)转变。城镇化概念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1.人口转化。城镇化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转化。从“量”上讲,即大量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聚集到城市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从“质”上讲,即转移人口由农业转而成为拥有新的适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经济观念、价值观、职业技能等。
2.产业调整。正如概念所述,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调整的过程。现代化城市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城镇化进程,正是劳动力由农业解放出来,聚集到城镇,大量的投入第二、三、四产业中去,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城市体系
3.资本聚集。城镇化是一个多元化概念,还表现在随着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土地、劳动力、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也被聚集在一起。
4.科技进步。大城市拥有更广阔的信息资源和更充足的人才储备,因此城镇化相对于原有的乡土社会来说还表现为生产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形成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5.区域性。城镇化还是一个空间概念,往往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外力推动,如政策等,将一个地区的人力、物力聚集到一起形成城市;另一种是,区域内某一地区拥有更好的资源优势、就业优势等,自发的拉动周边的劳动力向此地聚拢,形成城市。
(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其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物质财富或者物质产出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认为其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土地和资本)和生产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决定要素生产率)。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表现。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克拉克,在其产业结构理论中表述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3.经济质量改善。经济发展还表现在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区域经济体经济效益的提高、稳定程度的增加、制度的进步等。
二、山东城镇化进程概况
据统计,2005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5%提升到2013年的53.75%,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2.97%。“山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主体,7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89个小城市、1086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格局。”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宋军继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根据2014年10月9日山东省省政府颁布《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山东将继续扩大其城市化规模。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努力实现7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山东城镇化对于山东经济发展的推动分析
(一)人口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按照规划内容,推进改革户籍制度,从2015年起山东每年实现转移农业人口100万,到2020年实现700万农业人口与1000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姜清海表示:“为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创业,我们依托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以解决农民工城镇化后的基本诉求。2015-2017年,全省每年培训180.7万名农民工。”可见,山东省城镇化能为城市建设,社会生产提供大量的、适合各岗位需求的新增劳动力。
丹尼森在1985年出版的《1929-1982年美国经济增长趋势》一书中,对经济增长的各生产要素进行考察分析得出下表结果。
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表(1929-1982年)
资料来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554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34%,是其各决定因素占比最大的。由此可见,山东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由于劳动力增长的因素,推动山东城市的经济增长。
(二)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按照规划:“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淄博、烟台、济宁、临沂4市达到200万以上;枣庄、潍坊等10个设区市达到100万以上;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15个;20-50万人的小城市50个;10-20万人的城镇35个;5-10万人的小城镇50个。”
在上述表中,规模经济占经济增长权重的0.26%,表明增加规模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增长。Henderson将美国城市按人口分为5-50万,和50万以上两个规模,研究人口规模与城市化经济、专门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职能有着很高的正相关性。而资源配置,吸纳资本与劳动力正是城市职能的一部分。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山东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扩大城市规模的目标,能够带动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增长。
(三)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赵锋,在发言中提到:“加快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的转型升级,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加快由单一产业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山东城镇化市化规划中,提出依托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正是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规划中提出:“建设城乡统一的人才、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生产要素的统一规划有利于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占总经济增长率的权重为0.23%,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体系能够对总体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五)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
再次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建设规划,可以发现城镇化建设对与经济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首先,由上述分析城镇化建设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状况、形成规模经济和知识、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要素生产率,即要素产出率,从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再次,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城镇的土地流转制度、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市的基本功能等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促进制度、文化的不断进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最后,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逐渐进行的,多元化的经济体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经济的稳定性。
四、结语
总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城镇化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城镇化化具体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借助分析《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规划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城镇化进程所形成的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等经济要素变动,得出城镇化过程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的结论。
[参 考 文 献]
[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鲁发[2014]16号文件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3]杨金凤.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5)
[4]罗建玲.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
关键词:
文脉主义 新型城镇 景观设计
引言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新型城镇景观合理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热点关注。人们需要何种新型城镇景观,如何设计新型城镇景观,各地就此方面问题展开了全面积极的探索及尝试。新型城镇景观属于一个有着多种不同层次、多种不同功能的空间,囊括了诸多元素,包括体闲、观演、餐饮、文化以及健身等,为人们社会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发生的舞台,新型城镇景观一方面是供由人们参观的,一方面是供人使用、将人转化成其中的一部分。新型城镇景观实质是将参与活动的人作为主体,关注人在区域中的切身体验感受,关注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关注区域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全面整体性。
1.文脉概述
文脉(context)早期这一词汇属于语言学范畴。自广义上而言,文脉是介于一系列元素相互对话的内在关联性,是局部与整体及所处新型城镇的关系,是全面城镇与其文化背景相互的内在关联性。文脉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弘扬,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在愈来愈趋向于一致的设计中,文脉是鲜有无法被取代的标识。对文脉展开研究,能够使城镇、建筑、景观相互联系变得越来越明确,同时可上升至哲学层面,并可将其称作“文脉主义”。
新型城镇景观设计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法,可自景观设计多个角度呈现文脉的内容,诸如空间特征、空间肌理、空间尺度以及体形特征等,由此将文脉概述以下几点特征:
(1)文脉具备寻根意识。文脉主义理念有着显著的寻根意识。其中根可以是指国家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也可以是指具体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一些景观设计作品如同是在某个地方或者某个区域自然生长的一样。就好比,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景观,作为一个小中见大的园林景观,其在禅宗寺庙中十分常见。枯山水的设计方式是在庭院中铺满白砂,后将山石散置于白砂之上。此类设计理念与日本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借助砂石象征水系,借助山石象征山体凸显大自然、生命主体。
(2)文脉是逐步发展的。文脉有着逐步发展、逐步变化的特征,为了使我国历史文化精髓得以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唯有多样化的统―方属于文脉发展的至高境界。“文脉的精髓在于变,变则通,不变则废”,由此要求我们切实领会传统文化、地域文脉时间及空间的内涵。
2.景观设计与文脉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2.1景观设计与文脉主义的关系
伴随历史的发展,文脉通过各式各样形式得以沉淀、表达,好比民俗风情、历史文物以及文化雕塑等,以此人们对历史文化记忆与探知得以被唤起。另一角度也说明,景观逐步转变成文脉的重要载体,它们相互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强调文脉主义,设计时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其得到传承、发扬。文脉具备寻根意识,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在现代景观中要借助各式各样的设计方式,使文化因素在设计作品中得到有效融入,进而促进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城镇的公共环境空间是人们开展生活活动极其活跃的地方,务必要具备宜人的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在过去,人们选择居住地十分关注自然环境因素,并以依山傍水为最佳选择。
由此可见,将自然作为导向,贴近宜人的自然环境,是城镇空间组织的一个关键因素。伴随地理环境不断转变,民俗风情亦会随之改变,这需要我们自发展转变角度出发,为贴近不同环境、地域文化,设计出满足当地发展需求的城镇景观环境。基于对以人为本、自然环境的重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时间、空间等有机融合,明确认识文脉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积极促进景观设计的有序开展。
2.2文脉主义应用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景观设计是一个有着极强综合性的学科,发展到今天,文脉与自然的和谐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明确认识文脉主义的重要价值,对景观设计具体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个国家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这使得景观形成的使用格局也出现一定差异。每一类景观的诞生,均属于在某一文化背景、时间、空间下的文脉主义理念的呈现。各个国家均有着将土地扎根于文脉的类似态度,这也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需求。所以,景观设计者应当自多样性文脉主义角度着手,对当地文化开展全面研究,积极促进景观设计的有序开展。
3.文脉主义理念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地形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设计指的是对原本地形地貌开展工程结构、艺术造型的改造设计。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诸多要素中,地形地貌是基本的场地,是其他诸如植物、水体等要素提供了重要的依附平台。地形设计应当自原本地形地貌实际情况出发,权衡生态学理论、特征,按照地域文化特色,构筑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
就好比,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曲水流觞”是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这一词汇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得曲水景观转变成我国古典园林经典的题材之一。在北京恭王府的流杯亭(图1)地形设计中,设计者为了营造“曲水流觞”该主题,选取十分抽象、符号化的形式予以彰显,通过精深的形式呈现出十分多元的景观意象,对丰富的我国历史文化沉积进行了浓缩,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曲水流觞”这一题材的应用还有十分多(图2),十分到位地呈现了园林景观设计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同时也凸显了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中对文脉主义理念的有效应用。
3.2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为景观构筑出网格、框架。道路一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往来的交通通道,一方面能够对历史文化、场所使用者要求等予以有效回应。“曲径通幽处”所营造的审美意境,又是我国古典园林审美的又一崇高境界,经由对景观道路展开合理的编排,对空间循环来回的布局等,构筑出“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再借助对景、分景、借景等手段,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层次美感。比如,2011年在西安展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博览会中设立的大师园收入了来自世界各地9个国家一流设计大师的作品。大师园被营造出深刻的文化意境,就如荷兰著名景观设计师、哈佛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Adriaan Geuze设计的万桥园,设计师凭借小桥、小径及竹子等简单有力设计理念,给人以万桥园就如人生一般的感觉,遍布着跌宕、挫折,并在到达桥顶后体验“柳暗花明”的惊喜。在万桥园中,生命如同一条连绵不绝的曲折小路,又好似一个迷宫,其深入茫茫自然,有着万座桥等待你去越过。
在新型城镇景观道路设计中,铺装是其中重要元素之一。我国园林铺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铺装在古代得到了尤为的重视。我国古典园林开展铺装,通常借助卵石、砖瓦、石片等材料,用材朴实、色彩淡雅,融入文化形成别致的园林景观。以苏州园林为例,园林铺设多选取海棠花纹样,凸显文人雅士对秀美清纯的内心追求,也表明了社会大众对世俗物质的内心追求。在园林中,还有十分多的蝙蝠纹样铺装,因为“蝠”与“福”谐音,所以借助蝙蝠纹样象征福。类似的铺装典型还有十分多,无不凸显了园林铺装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3.3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在人们所追求的生态内涵景观作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土地广袤,跨越了多种不同气候带,乡土植物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人们在观赏植物景观时,往往自人格化、个体美等含义角度出发,各式各样植物被赋予了特有的象征意义及人格化的品格。就好比,有着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兰象征着谦谦君子;菊象征恬然自处、做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象征着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人格。基于此,在新型城镇景观植物设计中,可结合此类植物的特定含义开展植物造景,进一步赋予此类景观以“文脉主义理念”。
3.4文脉主义理念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新型城镇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如同舞动的音符,凭借自身轻巧别致的造型、多元丰富的内容,勾画出景观设计中极其显著的景观语言。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各式各样的景观小品可对相关地域文化内涵予以呈现,使身处景观之中的人们产生该景观设计适合自身的体验。就好比现如今一些公园中的“老者下象棋”(图3),“少儿嬉戏”(图4)等雕塑小品,步行街上的“街舞表演”(图5)、“一家三口”(图6)等雕塑小品,一方面能够反映城镇居民的生活情趣,―方面能够记录城镇发展的沿革,凸显高品质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能使这一系列雕塑小品融入进公园、步行街的氛围之中。各个城镇、各个主体、各个风格的景观小品给人以不同的当地情怀,已然是设计者将地域文化融入进景观作品中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