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外科学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临床医学外科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改进措施

2.1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江波 杨延辉 邓淼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篇2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篇3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名将进入我院血管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58人,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PBL法进行教学,另外4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以往成绩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6人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培训后带领实习生。参加研究的实习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分管病床,学习并考核相同的内容。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对照组(LBL组):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进行辅助授课(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上知识,下一节课上教师带学生在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解。

(3)组织学生针对病例的病史、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讨论。

(4)组织学生讨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5)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PBL+PICOS组):即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向式教学法(PBL)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依据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

(2)要求学生依据该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汇总,在下一节课上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

(3)把汇总出的相关文献与现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找出疾病的最佳证据。

(4)把当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病患的诊断及治疗决策。

(5)对循证实践和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

1.2.2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期学习内容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教学主观指标为学生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教学客观指标为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考试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及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临床病案主要评估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能力。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考试内容为基础与临床试题。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PICOS+PBL、LBL的评价及对学习的帮助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及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通过PICOS+PBL教学模式,对PBL、PICOS、循证医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认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P<0.05)。

篇4

Abstract: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Along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of health and health, the demand of medical students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egal awareness is increasing, which makes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in medical students gradually reduc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lot of medic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center to improv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skills;Simulation teaching;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Surgery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非常重要。外科学总论见习是训练临床医学生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实习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学习的第一步。外科学总论见习内容通常包括:无菌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切开、分离、缝合、打结等)、清创术、伤口的换药和拆线以及门诊小手术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增强临床医学生的外科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院利用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科研与临床技能培训基地,于2012年开始将临床技能模拟教学逐步应用于我院临床医学生外科总论的见习,为了探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在外科见习中的作用,我们对2011、2012、2013届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临床医专学生分组进行外总见习,共有68名同学采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进行外总见习(模拟组),其余82名同学进行常规外总见习(对照组),结果证实采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外总见习效果。

1操作场景"真实"化,凸显见习的实用性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人员配备、场地设置、器械配备都模拟了真实的临床操作及手术场景,见习中所采用的示教和训练材料也为真实的动物机体以及器官或组织:活体大型动物如猪,小型动物如兔、鼠,以及大量可用于手术技能练习的动物实体组织(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在进行清创术和动物阑尾切除术的见习过程中,均模拟真实的手术场景及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区域准备、主刀和助手、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等。学生按带教老师要求做好分组和分工进行练习,明确主刀、助手、器械、巡回等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整地进行手术整体及细节的模拟训练。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积极性

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见习中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在每一届学生外总见习结束后,均采用调查问卷评分形式评估学生对于见习的兴趣,调查内容包括:①您对目前见习形式是否满意(评分:满意10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②目前见习形式能否激起您的学习兴趣(评分:能10分;一般5分;不能0分);③您是否希望增加此类见习的时间(评分:是10分;说不准5分;否0分);④您感觉通过见习能否提高您的操作技能(评分:能10分;一般5分;不能0分)。结果见表1,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提高外总见习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为了明确见习的效果,在外科总论见习结束后,对每一届学生均进行了缝合、打结、清创术的考核,考核方法为二人一组于动物活体组织进行既定伤口的清创、规范缝合、打结,考核老师由具备外科带教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2名组成,连续三届考核老师组成固定。结果"模拟组"学生均能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平均完成标准缝合打结1.5针/min,二名学生在手术时能进行有效的配合;"对照组"学生平均完成缝合0.6针/min,且二名学生在手术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配合,伤口处理也不及"模拟组"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