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临床医学外科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改进措施
2.1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江波 杨延辉 邓淼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名将进入我院血管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58人,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PBL法进行教学,另外4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以往成绩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6人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培训后带领实习生。参加研究的实习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分管病床,学习并考核相同的内容。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对照组(LBL组):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进行辅助授课(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上知识,下一节课上教师带学生在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解。
(3)组织学生针对病例的病史、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讨论。
(4)组织学生讨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5)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PBL+PICOS组):即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向式教学法(PBL)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依据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
(2)要求学生依据该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汇总,在下一节课上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
(3)把汇总出的相关文献与现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找出疾病的最佳证据。
(4)把当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病患的诊断及治疗决策。
(5)对循证实践和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
1.2.2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期学习内容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教学主观指标为学生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教学客观指标为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考试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及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临床病案主要评估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能力。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考试内容为基础与临床试题。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PICOS+PBL、LBL的评价及对学习的帮助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及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通过PICOS+PBL教学模式,对PBL、PICOS、循证医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认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P<0.05)。
Abstract: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Along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of health and health, the demand of medical students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egal awareness is increasing, which makes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opportunities in medical students gradually reduce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lot of medic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center to improve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skills;Simulation teaching;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Surgery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非常重要。外科学总论见习是训练临床医学生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实习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学习的第一步。外科学总论见习内容通常包括:无菌术、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切开、分离、缝合、打结等)、清创术、伤口的换药和拆线以及门诊小手术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增强临床医学生的外科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院利用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科研与临床技能培训基地,于2012年开始将临床技能模拟教学逐步应用于我院临床医学生外科总论的见习,为了探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在外科见习中的作用,我们对2011、2012、2013届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临床医专学生分组进行外总见习,共有68名同学采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进行外总见习(模拟组),其余82名同学进行常规外总见习(对照组),结果证实采用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外总见习效果。
1操作场景"真实"化,凸显见习的实用性
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人员配备、场地设置、器械配备都模拟了真实的临床操作及手术场景,见习中所采用的示教和训练材料也为真实的动物机体以及器官或组织:活体大型动物如猪,小型动物如兔、鼠,以及大量可用于手术技能练习的动物实体组织(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在进行清创术和动物阑尾切除术的见习过程中,均模拟真实的手术场景及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区域准备、主刀和助手、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等。学生按带教老师要求做好分组和分工进行练习,明确主刀、助手、器械、巡回等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整地进行手术整体及细节的模拟训练。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动手积极性
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见习中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在每一届学生外总见习结束后,均采用调查问卷评分形式评估学生对于见习的兴趣,调查内容包括:①您对目前见习形式是否满意(评分:满意10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②目前见习形式能否激起您的学习兴趣(评分:能10分;一般5分;不能0分);③您是否希望增加此类见习的时间(评分:是10分;说不准5分;否0分);④您感觉通过见习能否提高您的操作技能(评分:能10分;一般5分;不能0分)。结果见表1,两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提高外总见习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为了明确见习的效果,在外科总论见习结束后,对每一届学生均进行了缝合、打结、清创术的考核,考核方法为二人一组于动物活体组织进行既定伤口的清创、规范缝合、打结,考核老师由具备外科带教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2名组成,连续三届考核老师组成固定。结果"模拟组"学生均能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平均完成标准缝合打结1.5针/min,二名学生在手术时能进行有效的配合;"对照组"学生平均完成缝合0.6针/min,且二名学生在手术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配合,伤口处理也不及"模拟组"规范。
1?医学留学生在外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留学生的语言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的医学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印尼等国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留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比较充足,但同样存在的问题是留学生的口语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与平时接触到的美式或英式英语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师生间的沟通中也存在一定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是阻碍学生深入临床实践获得更好学习机会的主要障碍。
1.2?医学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与中国医学生相比,留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1)医学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也参差不齐,在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2)留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3)留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单一的实践操作,缺乏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学习意识。
1.3?医学留学生教学中的教材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英文版本的外科学教材,但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内容编写的,对于能结合临床实践教学的英文教材较少。对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尽管以病案等资料为基础,但仍然有必要配备用于临床实习指导和参考的教材。
1.4?医学教学中的教师问题
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中,教师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能较流利的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而笔者发现部分高年资教师最欠缺的正是英语口语的表达应用能力。青年教师口语虽相对较好,但临床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欠缺,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老师的选拔和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2?因地制宜克服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2.1?重视医学留学生汉语口语的教学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及患者需要有很多的交流,尤其是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的取得相当重要。针对留学生与患者间的语言沟通是阻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医学留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汉语口语显得很有必要[2]。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留学生用汉语提问、表达观点以及与患者的沟通。通过训练语言交流能力,不仅提高了他们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严谨踏实的学习工作作风,从而使教学成效得以提高。
2.2?医学留学生教学教材的选择
好的教材是进行医学教学的重要保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精心挑选,并征求了学生意见,主要选择医学英文原版改编系列《外科学》作为临床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教材,它是国内首部针对于留学生双语教学的教材。此外,根据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还制定了留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大纲和讲义,作为在临床实习的教学参考教材。
收集整理
2.3?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力量
青年教师对于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上都相对优于高年资教师,他们也具有更旺盛的精力和更强的创新力。因此,青年教师始终是留学生教学的主力军。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看到,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欠熟悉、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通过集体备课和试讲,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和督导点评并提出相应意见,使其提高教学成效。青年教师与留学生年龄相差不大,更易为留学生所接受,两者亦师亦友,交流更易进行。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应做好留学生与患者沟通间的桥梁。
2.4?积极引入“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
医学教学应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改革,注重医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方法已在国外很多医学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很好的促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4]。在临床实习中,同样可以将问题作为基本因素,将临床知识相互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提出,让学生可以从一手的患者资料和前期的理论学习中寻找答案,积极参与思维过程,相互交流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得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应积极引入。
2.5?加强医学留学生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医学留学生自小的教育模式与国内差异较大,笔者发现他们活泼外向,自由度大,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除了讲授医学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和责任感教育,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只有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才能达到医疗工作的极至,真正从一个普通的医学生转换到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
1.1相互国家文化差异 来我校学习的医学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且分布几个国家各自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差异性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的障碍就是很难寻找统一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差异直接导致教学进度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简单的说,医学是一个伦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抉择,这个时候,往往决策的方向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思想教育。
1.2教材的选择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往往是自主选择,选择怎样的教材,对于学生的领会和接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的医学教育相关的教材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征性的教材,还没有系列的。所以,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们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去外科实习,更加不能跟上三甲医院的日常的临床任务。因而,具体的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约束。
1.3语言交流的差异 本校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本身也是以英语为基本交流语言,但是他们的英语都带有很浓重的国家特色[1],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以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可能很难适应相互的语言方式,因而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①两国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于很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医学伦理学,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具体的医疗实践当中。②医学的实习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与患者交流,患者的病情是我们最好的课本,如果留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就很难在具体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通过实践巩固。
2加强实习轮转的教学探索
2.1对留学生有个全面的摸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增加对本校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2]。另外,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来自于少数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再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2.2加强双语教学和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在外科的实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中国的患者,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汉语。所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需要①学生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以能够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帮助实习知识的巩固;②也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加强英语功底的同时,多和外国的专家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将基本的汉语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交流。并就外科的相关基本操作,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考核,以提高外科轮转的手术技术的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定期对留学生带教老师举行相关的英语授课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案例,并备课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听课,学习良好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思路[4]。
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即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为主,意为1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甚至是讨论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为了提高最佳的教学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外向积极的性格, 可以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定相关的PBL教案手册,在具体的年轻带教老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1],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教科书等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普外科胆囊炎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病例,选定某一患者或者正常人模拟患者,以供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从来完成教学任务[5]。标准化的病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不能很好的采集病史等实习任务,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环境,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4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课程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和检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灵活机动的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减轻期末考试的理论课程的压力,真正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和主动[1]。
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的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困境。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索,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需要让留学生在具体的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并让临床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今后的医学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2]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进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早期肺癌筛查得到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得到早诊早治。早期肺癌多表现为肺部小结节。近年来,肺部小结节的诊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掌握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电磁导航内镜技术在这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实时无创、定位精准的优势。同时与传统CT定位穿刺方法相比较,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暴露,是现代胸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手术技能。然而,在目前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胸腔整体解剖的熟悉和腔镜技巧的培训,往往忽略了气道内镜的培训,这样会带来内镜新技术适应周期长,甚至会因科研和临床工作繁重而放弃掌握新技术的问题。随着现代胸外科疾病谱的改变,提高了新时期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的要求,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本中心胸心外科系有着优质的临床教学成果,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与时俱进[1]。在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结合现代胸外科发展的特点,对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镜培训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1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支气管内镜技术通常被认为是呼吸内科医师才需要掌握的技术,部分大型的医疗中心会有专门的呼吸内镜中心,对区域内的病患提供支气管内镜下的一系列诊断及治疗。所以,电磁导航最早由呼吸内科的医师来开展。但是随着肺部小结节的早诊率不断提高,术前定位已成为胸外科医师面前的难题。一般来说,这类病患在术前需要到CT室进行有创性的定位操作,在清醒的情况下忍受不适。这不仅缺少人文关怀,而且病患需要接受放射性暴露。目前国内部分大型医院能做到在手术室即完成定位而后直接手术的一体化手术能力,但是这对手术室条件及CT室条件的要求极高,不利于项目的常规开展。如果由胸外科医师在病人麻醉后在普通的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完成一体化的实时、无创、精准定位,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强人文关怀以及提高手术室接台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传统的CT室穿刺定位曾有异物存留、急性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需外科医生紧急手术处理。肺部小结节的术前定位,理应由胸外科医师在手术室独立完成。因此,这就带来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观念的更新,要认同这项技术是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加以训练提高,通过定位-手术、再定位-再手术这种不断校正检验的训练,掌握肺部小结节精准诊治的全过程。
2电磁导航路径规划系统的训练
传统的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除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内镜操作能力以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CT大型设备和专用的路径规划软件[2]。而CT设备的操作需要影像科医生的协助,也就是要同时占用第三方部门的人力资源。电磁导航定位的路径规划需要有专门的软件。相对于内科医师,“剖胸开心”熟悉肺部解剖的胸外科医师使用软件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能更有效地进行路径规划及选定。但如何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开血管,减少定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支气管走行的区域,如何考虑到定位点和磨玻璃结节的真实距离,按手术切除的易操作性进行路径设定,最终提高定位的精准率,这些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都是需要加强培训的。电磁导航路径的规划就如手术的解剖示意图,目的是使手术的完成更加流畅,是该技术的入门课程。
3肺部小结节裸眼
3D技术及电子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及完善对于肺部小结节来说,支气管树的解剖是学习曲线中的重要一环。由腔外(支气管腔)至腔内的解剖学转变,需要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腔内和腔外的解剖结构进行空间上的重组,更好地理解肺部小结节的三维立体定位,使手术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裸眼3D腔镜系统的使用是在胸心外科学系结合大量临床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裸眼3D技术由于具有更好的纵深感及立体感,使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层次能更清晰地投放到视觉系统中,使肺部小结节的手术操作变得更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曲线可以明显缩短。而建立电子教学资源库,运用裸眼3D胸腔镜技术进行肺部小结节的定位教学,对于刚刚从抽象的书本知识向具体的临床工作转变的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显得更加具体、真实,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胸廓中的立体解剖结构变化,很好地解决了肺部小结节定位及手术的难题[4]。
4PBL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5,6]。该模式主要步骤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小组、个人和教师进行结果评价。在讨论过程中通过不同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病例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7]。PBL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寻找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中心,在内镜培训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具有优势。近两年已培训13名研究生。与2015级-2017级传统教学模式下15名研究生在胸外科内镜的学习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等(各25分,总分100分)方面进行比较,PBL组高于传统组,统计学有意义(表1)。
5电磁导航并发症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28-02
近日中国教育部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初步确定到2020年将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在这50万人次的留学中,医学留学生人数占据了第二的位置。因此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国家及学校的一个窗口。外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外科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生源多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虽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汉语交流则更为困难。笔者从近几年的外科学临床实习带教经验出发,探讨对留学生在外科学临床实习带教中实施全英语教学方法,以期提高留学生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教材应用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的学习向导,也是教师的教学工具[1-2]。英文教材的选用要首先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要跟上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进程。教材内容的全面性还涉及到留学生能否对医学内容的全面掌握,进一步影响到留学生归国后医师执照考虑的通过情况。我校选用陈孝平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外科学》双语教材,并自编实践操作教材及视频,让留学生通过先观看视频掌握基本要领,并定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语言沟通
1.语言的原始准备。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医学之间不仅需要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和病人之间交流。因此,简单的汉语交流能力是他们医学临床学习的重要基础。我校医学留学生在第一年均需接受汉语语言教学,这必保障了他们临床学习中与病人的简单交流。
2.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3]。在外科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让留学生自己问诊,如实在出现交流困难,可以让少数具有较好汉语功底的华裔留学生在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这样能够有利于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
3.带教师资的选拔。留学生带教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流利而准确的英语表达出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留学生英语发音有时带有浓厚的地方发音,这势必给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本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样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通过英语测评、竞争上岗等机制进行师资选拔。并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参加语言培训班或留学生师资培训班;或者去欧美等英语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从而提高教师语言能力,服务于留学生教育。
三、教学模式
外国留学生通常存在汉语功底较差、劳动纪律不强,但性格通常外向积极。因此合理的教学模式对留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1.做好留学研究生的临床前集中培训。针对留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薄弱及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选派业务精、语言能力好、有留学生带教经验的师资集中时间开展临床前培训,有目的地重点提高留学生的临床意识,为进入临床实践做好知识上的强化和学习方法、工作行为的指导及准备。通过为期一周的高强度培训,把基本理论进行整体梳理,基本技能加强培训,并采用课题CBL模式对留学生进行培训,已促进其初步养成一个整体思维的模式。
2.我们选择卓越班或者7年制英语功底较好的中国实习生与留学生进行一帮一结对,这样不仅有利于督促劳动纪律的同时,同时能够让留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这样留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能更感兴趣,促进其临床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生某种程度上担当了带教老师助理的角色。
3.我们可以通过每周四下午的小讲课对本科室的不同疾病结合临床病例再次进行讲解,讲解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进行,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Instruction,CAI)等[5],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临床疾病,达到对疾病的更好的认识,让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同时,我们还尝试了临床全英文标准化病人[6],我们请了科内住院的外籍病人,让学生在无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充分问诊,并再次结合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够做到如何进一步处理病人(包括检查与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4.课堂翻转模式再次应用于临床实习带教,让留学生在临床了解病例的情况下再次通过小课堂的形式讲述某种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充分利用留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让留学生来自己来讲解,这不但α粞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对知识更充分的认识,加深临床印象,充分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之间能产生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更好的掌握临床知识及技能。
四、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习过程中不定期地抽查和检验,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或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如个别优秀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际病例的操作处理,甚至通过某个小手术来进行评估。此外,我们还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评估,通过激励机制让留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达到了考核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临床实习带教改革试验,留学生外科出科成绩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为主动要求留校继续读研的人数有了较大的增加。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国家来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及我校的国际形象。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在必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稳步提高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维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生源国的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来我校,保证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在我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方面综合探索,我校还需在留学生汉语基础教育、师资建设、教材准备上进一步加强。此外,还需要和兄弟院校进一步交流沟通,以期把留学生教育更进一步。
⒖嘉南祝
[1]刘志忠,方芳,吕虹,等.临床医学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75-77.
[2]吴彬江,冯振卿,王心如.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的规则与展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81-84.
[3]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4]杜瑾,穆瑞锋.多元文化融合教育手段提高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J].科教文汇,2014,(1):102-102.
[5]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6]李敏,黄晓嘉,冯振卿.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学历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1564-1567.
Exploration and Thoughts on the Surg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WU Yong1,TIAN Bin1,YANG Xiao-dong1,LI Bei 2,XING Chun-gen1*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二、参与《医学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后期临床见习、实习,学院为留学生设置医学汉语课程的学习,并安排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参与该课程的授课。《医学汉语———实习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汉语,也涉及门诊常用汉语,具体来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中文名称、常用药物名称、人体各个结构的中文名称、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及病历书写、住院部医生与病人的日常用语、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的日常用语。例如《医学汉语———实习篇Ⅱ》第十四课是由我们心胸外科负责给留学生讲授的,课文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儿症状的中文“身材比同龄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有关体征的中文“收缩期杂音”,我们还会给学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X光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一方面逐步适应了学生的浓重语音,另一方面为学生后期进入心胸外科见习、实习过程对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断力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语言学习有着循序渐进的自身特点,在医学院校也不例外。语言首先为通用语言(EGP),日常基本交流的语言,然后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用语。我们培养的是专业人员,但必须具有基本的社会交流能力,其次才是专门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学生入校之初,我们要引入大学公共英语的内容。由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是精英教育,以培养高端人才为主,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是经过选拔的,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之上,通过一年的公共英语提高,可以过渡到ESP的层面上来。在第三学期的英语课程设置中,首先引入医学英语常识性质的内容作为辅助。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总能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地向ESP专业英语的方向发展。
1.2ESP教师教育ESP教学设计
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需要ESP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搜索、筛选、编辑和加工。许多医学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他们基本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涉及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英语知之甚少,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解单词和课文分析,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遵循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由于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和ESP教学之于EGP的特殊性,也难以胜任。如何为ESP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ESP教学设计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很多医学院校为英语老师开设医学课程的培训,并积极鼓励英语老师跨专业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并加大扩充国外访问学者的力度和名额,创造条件为医学院校英语老师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各种医学英语研讨会也逐渐走入各个医学高校的外语部。
1.3结语ESP
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要将语言技能教育和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掌握医学英语教育动态,借鉴有益经验,将先进的医学英语教育内容纳入ESP课程体系之中。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以ESP教学理论为指导,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型医务工作者为目的,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合理调整ESP教师培养体系,完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医务人才。理,汇报人的综合表现能力(包括专业态度、自信度、着装、肢体语言)。3 神经外科CBL教学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二、CBL教学更具趣味性
2.1CBL教学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学习过程轻松而且有趣,学生自评结果显示:①CBL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中,并愿意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②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并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③锻炼讨论和演讲的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2培养医学生的军队实战思维能力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平时临床的教学内容,由开放性颅脑战创伤清创改编来的讨论病例更贴近战时自然在贴近临床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讨论现场仅提供详尽创伤史、X片以及基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辅助资料,不提供头颅CT、MRI、DS等,充分模拟战时医疗条件,训练学生的迅速诊断、鉴别诊断、提供诊疗策略能力,并且结合战时环境考虑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将以往的课本知识转变为战时的实用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思维,使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有助于医学生对神经外科学的学习与其它临床学科相比,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概念抽象,且常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神经解剖、生理、病理、急救、耳科、眼科等学科,知识点散且临床病例复杂多变。传统教学中理论授课多而实践机会少,医学生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待到真正临床实习时知识点常常已经忘记,而且临床病例千差万别,与课本上描述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完全相符,面对真正的病人,学生容易束手无策。以开放性颅脑战创伤清创改编来的病例既能够锻炼学生战时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更可以通过其对案例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神经外科,覆盖面更为广阔,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助于军队医学生将书本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2.4培养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鉴于战时特殊的环境,军队医学生必须迅速从海量的医学知识中掌握军队医学的精髓,以适应未来之需要,所以学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训练和加强临床技能的培养是首要的问题。CBL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以病例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往往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我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对其以后的医疗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战时环境严峻,任务艰巨,要求军医高效而迅捷地将伤者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包括手术),而个体难以独立这整个过程。在CBL教学过程中,以组为单位,各成员负责查阅和分析各部分的资料,寻找答案,解决问题,最后汇总各方面资料,完成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互补互进,既巩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5CBL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CBL所选病例不是课本内容的重复。CBL是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CBL案例最好根据实际战创伤病例改编,并有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让病例看起来更真实,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并缩小学习范围。军队医学生应当训练自己提炼重点、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将所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且可以目光长远地看到疾病的并发症和预后。在讨论时,将查到的信息未经加工即展示的做法不仅占用宝贵的讨论时间,而且容易使讨论方向偏斜。应该将所查内容化为己用,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初夏,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们感受到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对××市人民医院的一片盛情,这种缘于医学科学崇高的关爱,也增添了我们投身医学研究,献身医学科学的信心和勇气。作为××省基本现代化医院、省首家二级甲等医院,省首届“十佳”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我们很荣幸能够承办这次××市临床神经外科医学学术会议,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因为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在临床神经外科有着丰富经验,取得丰硕成果的著名专家xx---------xx专家xx为大家进行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用我们的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各位专家将会给本次会议带来国内外临床神经外科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对话的平台,可以就医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求教于专家学者,彼此之间开展真诚而务实的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本次大会的演讲内容涉及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其中。。。。。。。。。。。。。。。为此,各位专家尽管事务繁忙,仍然冒着天气的炎热,怀着一份责任与使命,进行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承办方,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无限的敬佩!
[摘要] 笔者就医学本科实施临床医学院“3+2”模式外科教学改革5年来的实践进行简要小结。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体会是:领导重视,理念先行,目标明确,计划科学,组织周密,全员参与,机制及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是推进临床教学改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先决条件。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并造就符合时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科学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这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的要求,而且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1~3]。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化知识为能力的一个重要起步阶段,也是医学入门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自2001年起建立临床医学院教学模式,实施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教学改革,将原先的“4+1”模式改为现在的“3+2”模式,运作4年余,已初见成效。
1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学创新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杆,坚持以“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为指导,注重“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探索临床医学教育(学)新模式。基本理念是:在继承中稳步改革;在改革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深化提高。总体目标是: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根据临床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员尽早接触临床,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氛围,贴近病人,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技能,引导学员开拓创新,促进全面发展。通过2年的培养,使学员掌握临床医生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法,成为合格的医学生。
2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实施
面向未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引导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外科特点,力求教学活动小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直观化;重视将知识传授与临床思维、语言交流、文字表达、综合分析、信息选择、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混为一体;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以病例为中心”,且开展多样并各具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力求趋向前沿,反映现代,综合交叉,坚持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参透融合;以活跃课堂、拓宽专业口径与临床实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为主导,学为中心,设计为先,组织缜密,形式多样,整体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应用要富有时代创意。教学内容遵循教改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纲为蓝本,结合临床医学院和外科各学科的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对部分内容和学时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的界定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为基点。
3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组织与管理
本学科共有8个专业科室,由教研室总体协调,各专业学科主任主管,同时确定了分管实施组织由教学组长、带教导师和协理医师协同具体负责。强化整体合力,统一筹划,分工落实,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质量考评与运作体系等,以保证教改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临床医学院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强化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员的能力训练,发挥教与学的双重动能,全面提高并发展学员的整体素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的做法是:在学习和领会教改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下达的实施计划和要求,要求做到:授课任务、计划、人员“三落实”;课程表、进度表、周课表“三一致”;授课内容、时间、地点“三知道”;授课前2个月、2周、2日“三通知”;教研室、科室、临床教学中心组“三轨督管”,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笔者体会教研室总体协调是实施的关键;科室及全体教员的重视是落实的根本;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则是教改的前提。
为保证临床医学院运作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由教研室+专业学科+教学组+导师制管理的“四位一体”的临床教学网络,确立了由外科教研室全程负责教学的安排、指导与协调,实施各专科主任及教学组负责制,成立以各专科主管教学的科主任、教学组长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安排、落实、督管与质控;加强教学指导与管理,建立临床教学与医疗有机结合体系,教学内容与各学科专业对口;专业组教学人员相对恒定;临床查房及病例讨论与教学同步并形成制度化;组织、人员落实,各司其职,带教导师为高级职称或讲师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住院总医师的协调、实施及管理作用。建立“一体化”资源与后勤保障共享体系;强化教学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指导、督查和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评估等,为此,拟定了临床医学院体制学科教学阶段学员考核形式、组织方法、指标体系等及出科考核内容及毕业评估值:理论(书面)考试占总分40%,操作考试占总分20%,综合评估占总分的40%。是临床教学阶段知识能力训练并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4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