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范文

时间:2023-09-20 09:25: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篇1

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协调性,全面培养提高业务理论知识,完善科室整体护理,同时对营造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医护关系,对手术室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1、方法和程序

我们知道病员的思想是很复杂的,对即将接受手术的病员大多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就其原因有医护人员的言行造成的,也有病员自身的原因,如病员对手术和麻醉方式不了解,他们进入手术室时,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护理人员也是产生和加重不良心理的原因,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能增加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促进护患沟通,为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配合。

1.1 新开展手术和重大手术及手术配合人员的确立。

由手术室护士长与各相关手术科室取得联系,及时全面培养提高业务理论知识,科室收治的危重或特殊病例患者,对于重大手术和各类新开展的高、精、尖手术或特殊病例手术,如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应在科室确定术前讨论日期后,通知手术室,以便安排手术配合人员后,由手术配合人员下到科室了解并查阅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特殊所在。

1.2 业务理论知识上的准备

参与手术配合人员在术前应查阅相关理论书籍及医疗护理文献,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包括疾病病理表现,手术术式,手术步骤,了解有关的生理解剖知识等,对手术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准备,对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要预先熟悉和掌握。

1.3 参加术前讨论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好术者使用手术器械的特殊喜好,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节药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术前讨论一般建议安排在下午进行,以利于手术室人员的参与。内容包括①参加术前讨论的人员、时间、地点;②主管医生介绍病历、病史、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情况,如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学(B超、X光片、CT片)资料。③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及步骤,手术殊用物准备等。④各级医生发表意见,分析病例特点,提出特殊要求及指示,围手术期治疗,用药方案的选择及特殊手术器械的准备。⑤手术室人员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制定出有关护理要点及方案,如限制参观人员数目,对手术室空气净化等。

1.4 术前对病人进行探访,并做好术前患者访视记录。

由器械、巡回护士共同访视病人,做好护理沟通,巡回护士做好访视记录,介绍手术室麻醉科的一般情况,手术患者进出手术室的时间、过程及工作人员,以及术后有可能在麻醉复苏室暂时留观的目的。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术中的要求及适应性训练,患者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及心理障碍,以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了解患者的特殊要求,对于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如癌肿能否根治,是否复发,手术一定能成功等,应尽量与医生口吻一致,避免详尽解释手术过程或步骤,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同时,要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

2 体会

2.1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是整体化护理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将更有利于手术室护士全面掌握手术病人的整体状况及手术方案,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起到良好作用,对于高、难、新手术的开展,如不及时更新护理观念,增长各专业知识的水平将无法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只有给手术室护士提供更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整体化护理。

2.2 强化医护关系,增加了配合手术的默契程度

由手术前对医疗及手术方案的全面了解,术中能更加融洽医护关系,尤其是对手术医师的特殊术式及习惯有所了解,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成功率。

2.3 强化护患关系

术前探访,加强了护患沟通,强化了护患思想交流,有效地解除手术病员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充分取得病员的信任,使手术患者有一个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去接受手术治疗。

2.4 营造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参与整体护理过程中可促进手术室护士之间开展学术讨论和小讲课,相互交流,增强大家学习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并可促进手术室护理能从多角度,多视野展开。

篇2

选择我院手术室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骨科手术病例共300例,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13~79岁,平均41.3岁;手术切口Ⅰ、Ⅱ、Ⅲ类各选择100例。其中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骨科手术采用手术室普通护理的病例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9岁,平均42.1岁;手术切口Ⅰ、Ⅱ、Ⅲ类分别为30、30、40例。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优化手术室护理骨科病例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3~77岁,平均40.5岁;手术切口Ⅰ、Ⅱ、Ⅲ类分别为60、60、80例,普通护理为患者的基础护理、手术室内的管理护理、术区护理、切口保护,而优化护理加上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室内外环境的管理、营养支持等手段,观察优化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手术感染的概率变化情况。

2结果

优化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为1.5%,与普通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率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切口的类型有一定关系,优化组与普通组均集中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分别为0.5%、1%和1%、2%。优化组与普通组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优化护理组能提高普通护理组预防感染的概率(表1)。

3讨论

自2009年3月采用全面整体的优化护理方式以来,发现有明显的减少和预防手术感染的概率,故观察了采用全面整体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特对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研究发现优化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为1.5%,与普通护理组手术切口感染率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切口的类型有一定关系,优化组与普通组均集中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分别为0.5%、1%和1%、2%。优化组与普通组在Ⅱ、Ⅲ类切口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优化护理组能提高普通护理组预防感染的概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3],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其优化护理组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讨论叙述如下。

3.1加强手术室内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是医院手术集中的地方,对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格,其涉及的科室及病种较多,患者更多,不同科室不同严重程度的手术患者的探访亲友,在手术室外的情绪等共同构成了医院手术室的特殊易感环境。故其室内环境和周边环境至关重要,容易造成各类细菌及患者情绪的污染,造成不良的影响,故加强手术室内外的环境管理和消毒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不同类手术的患者严格手术室区域管理,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区别开放手术室的时间和区域,如确实区域无法分开者,必须在时间上作相应调整,严格消毒和卫生清扫,同时教育医务人员和患者均不能随意串房、吸烟、随地吐痰等。对于室外探访人员要求保持安静,注重不良习惯和情绪影响他人,每日病室定时通风,空气用紫外线消毒,并作好记录,对手术用品等严格消毒灭菌,杜绝不合格及过期包,合理选择灭菌的方式也是保证骨科手术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必须保证灭菌质量,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原则,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划分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龄为34.2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0例、初中文化水平60例、高中文化水平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5例、初中文化水平55例、高中文化水平4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18例,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对象选取标准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300例患者的选取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首先患者必须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以上,达到能够跟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效果。同时,患者还必须同意本次的临床病例研究,愿意配合和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安排[1]。对于文化程度不适、智力水平低下或者听觉、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在外。还包括除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均合格的患者,也没有纳入到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按照是否采用了细节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细节护理组即观察组、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50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数据采取的是SPSS 17.0软件,同时计量资料以最普遍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和差方水平采取的是t统计量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数据均采取秩和(r)检验方法,计量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采取的是χ2 检验[2]。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P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10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35例,不满意高达15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9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55例,不满意高达5例。

3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不仅会大幅度延长患者出院的时间,加深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还会带来高昂的感染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负担[3]。如果患者发生感染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细节护理方式下探究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研究方向,是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医学护理命题,是完善和强化患者护理模式上的重要途实现径,可以真正的落实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中。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的结果即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概率不但减少了很多,同时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4]。

此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专业人员还应该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专业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周到、体贴的现代护理环境。随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不良生理反应,努力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护理人员的放心度以及护理态度、服务上的满意水平。积极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上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从本文细节护理方式下手术室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细节护理方式中手术室感染病例数只有2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33%;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式上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保障患者日后身体康复水平和愈合效果。

总之,细节护理可以充分的将现代细节管理理论以及其重要的核心思想全面观察到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促使护理人员找到自身在护理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保障患者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真正达到为患者尽心尽力。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细节护理方式,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减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精神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秀.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44-5345.

篇4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员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护士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配合质量和抢救成败。随着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医学科学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要求已从简单的器械传递发展到对患者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评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以往的护理培训仅限于集中讲课,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为了适应专科手术护理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科自2010年6月至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护理业务查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有护士20名,女18名,男2名。其中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2名。

1.2 方法 每月安排1~2次查房,每次查房时间为0.5~1.0 h,由护士长主持,科内主管护师轮流主讲。遇到特殊的病例,随时进行查房。主讲者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查看病历和护理记录,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在查房前一星期定出查房的内容并公布。参与查房的每位护士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了解的国内外最新护理进展,积极发言,通过讨论得出最佳护理方案,最后由组织者将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1.3 查房形式

1.3.1 前瞻性查房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为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得到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对于新开展的手术,要及时进行查房。从手术患者的准备、的摆置、所需的物品到手术的配合等都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全科护士及时了解新手术的动向,避免以后相关手术配合不足。

1.3.2 技术性查房 目的是熟悉各种仪器及新设备的使用,熟练、敏捷地配合好各种手术。首先安排精通业务的技术能手学习各种仪器及新设备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后进行现场主讲示范,进行操作演示,讲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清洁保养方法,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2]。并结合具体手术模拟演示无菌器械台器械的摆放,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了解手术医生的特殊习惯,做到业务熟练,传递器械稳、准、快,且方法正确。

1.3.3 教学式查房 目的是增加新知识和解决护士的疑难问题。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邀请相关的专科主任或医生讲课。例如骨科主任讲解了螺钉的区别和不同的用途,通过学习,全体护士都对螺钉有了新的了解,在今后手术用物准备和手术配合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骨科主任还回答了护士的疑问,使骨科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充实。

1.3.4 业务性查房 目的是加强护士对疑难复杂手术的了解,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参加手术配合的责任护士术前深入病房了解病史、查看患者病情。要求其他护士了解病例,查阅与该疾病及手术有关的书籍。查房时首先由巡回护士介绍病史和术中护理计划,器械护士介绍特殊物品准备、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然后主持人就基础知识、相关护理知识、有关手术内容进行提问,大家一起对术中护理计划加以探讨,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从而使全科护士及时掌握手术配合的全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及手术配合质量。

1.3.5 角色模拟查房 目的是熟悉患者的心理,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并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由部分护士扮演患者或患者的家属,模拟自己平日访视时患者的态度提出各种问题,由指定护士进行回答,然后全体护士进行评价,讨论如何回答最为合适。在进行手术摆放时,由护士们扮演患者,结合具体手术,相互摆放,亲身体会患者处于此种时的舒适程度,了解如何调整既能达到手术要求又不影响手术术野,还能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改变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被动性。

1.3.6 总结性查房 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主要针对疑难重大手术及抢救手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进行总结回顾,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及时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体护士分析原因,进行改进,以提高年轻护士的配合水平和应急能力。对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由护士长主持进行查房,使大家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评价方法 于实行护理查房前后,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评价手术医生和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医生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仪器使用、手术配合、手术间的管理、物品准备、无菌技术操作、抢救配合、技术水平、理论水平10个方面,每项10分,满分100分;患者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工作秩序5个方面,每项20分,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实行护理查房以后,无论是医生满意度还是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查房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3],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4]。不同形式的护理查房,提高了护士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护士的业务知识,不仅掌握手术室本科知识,而且熟悉与之相关的内、外科专业知识,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全科护士不仅知道该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手术成功率,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

值得注意的是,主持者自身素质是保证护理查房质量的关键。主持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并熟悉专科技能,能够解答护士提出的问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问题,诱导护士找出不足,同时还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护士思考讨论[5]。因此,主持者应注意知识更新,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童志丹,宋丽娟,富卫华.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的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46-847.

[2] 赵美燕,王巍,张欣,等.改进护士长查房模式提升护理管理能力.中华现代护理,2010,16(5):584-586.

[3] 吴双敏,叶天惠,李云葵.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6-8.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